- 中班音乐游戏小老鼠找朋友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班教案《小老鼠找朋友》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小老鼠找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小老鼠找朋友》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能跟音乐边唱边做游戏。
2、掌握游戏中找朋友的节奏和动作,能在听到猫叫声后迅速回“家”。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钢琴一架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黑猪》
二、教师边唱边示范游戏玩法
提问:听到猫叫声后,小朋友要赶紧怎样?
你们听到在什么地方要找到朋友?
教师和孩子一起练习“来,来,来好朋友”的动作。
三、教师和一名幼儿一起听音乐边唱边玩游戏。
重点提醒找朋友的动作,暗示听到猫叫后才能躲藏的规则。
四、请一名老师做猫,请两名幼儿做小老鼠玩游戏。
提问:刚才做游戏时有小老鼠“看、看、看和听、听、听”的动作,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呢?(请幼儿大胆创编各种看和听的动作)
五、请两名幼儿做小老鼠,偷偷请一名幼儿做老猫进行游戏。
提醒老猫要伪装好,不要被别人看出。
六、为游戏取名字
教学反思:
《小老鼠找朋友》这是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之一。不仅仅来自于它的曲调幽默诙谐,还有它那有趣的歌词。歌词的大意是:一楼住着小老鼠,它真的很孤单,想要去找朋友,来、来、来,好朋友,依次是二楼、三楼,到四楼的时候,住着一只老猫想要吃掉老鼠。如何再现这只“小老鼠”的形象、如何展现“老猫”在最后关头的机灵,可以抓到老鼠,正是我们孩子渴望表演的`,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抓住这些细节。以游戏“谁来了”导入活动,让孩子的积极性很快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础上老师巧妙运用讲故事—唱故事—玩故事,让幼儿“玩”得自然、“玩”得快乐、“玩”成目标,减轻了孩子们枯燥学习的负担,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个体差异、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从歌曲、游戏到表演,创造、表现、体验始终贯穿整个活动。
中班教案《小老鼠找朋友》2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 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问题。 最后再通过让幼儿试着跟老师讲述故事,在此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体会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事先认识过故事中动物的一些主要特征。
2、背景图一幅、有关故事角色的操作教具一套。
3、磁带、录音机、各种动物头饰若干(老鼠、青蛙、 小鸡、猫、鸭子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谁在叫》,引出故事名称。
二、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 故事里有谁?
3、鼠宝宝为什么找不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请小朋友再听刘老师讲一遍。
三、教师结合背景图,同时操作教具,边讲边问,帮助幼儿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1、鼠宝宝为什么找不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引导幼儿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并用动作体验)
2、鼠宝宝找到小青蛙,为什么说不要、不要?
3、讨论:小花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为什么要赶快逃?
四、提出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提问:想一想,鼠宝宝能不能找到一个又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再次理解“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五、欣赏音乐,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小动物们走路特征的认识。(分段欣赏乐曲,随音乐表演。
提问:
1、这段乐曲象故事中的哪一种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2、配乐表演故事《鼠宝宝找朋友》。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音乐扮演小动物。
七、以游戏“猫捉老鼠”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 ,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音乐游戏的使用也很好的带动了我班幼儿的情绪,通过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开心情绪 ,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结尾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使活动很自然的结束。
【中班教案《小老鼠找朋友》】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游戏小老鼠找朋友教案01-03
小老鼠找朋友教案03-23
找朋友中班教案07-07
《找朋友》中班教案07-11
中班找朋友教案12-23
找朋友教案中班03-26
中班音乐找朋友教案04-24
中班语言找朋友教案08-26
中班游戏教案找朋友02-04
中班语言教案:找朋友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