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封信作文

时间:2023-12-14 11:07:37 书信范文 投诉 投稿

致一封信作文集合3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致一封信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一封信作文集合3篇

致一封信作文 篇1

敬爱的王老师:

  我爱您。

  六年来,回顾往日的一幕幕清洁,记忆的闸门一点点,一点点打开…..

  您是唯一一位从一年级将我们教到六年级的'老师。属于我们和您的回忆不计其数:您总是对我们无微不至。遇到学习上的错却又会对我们严厉批评。课堂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常逗得我们哄堂大笑。课下,也会像个与我们同样大的孩子般一起玩耍…….

  记得吗?五下我们准备了课本剧《花瓣飘香》去参加比赛,得知获得一等奖时,您脸上那欣慰的笑颜。记得吗?我六上因为贫血和低血糖,在课上晕倒时,您奔过来,那焦急万分的模样。记得吗?六下,有了跳绳活动后,您待我们做完操,常与我们一起跳大绳的温暖笑容。记得吗?因五上某一次考试,我只拿了七十九分,您厉声批评我,眉头皱成了“川”字,样子很凶,可那时我却打心眼里感谢您……此类的十六年来发生了许多许多,大大小小,您对每一位同学都严厉过,却也对每一位同学都关怀过。

  六年前,我们步入小学,六年后,我们升上初中。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时光悄悄流逝,毕业考将至,王老师,千言万语不过汇成了一句话:“我爱您。”

  此致

敬礼

致一封信作文 篇2

家委会(家长义工)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首先,我非常感谢你们用心给我们准备了一次那么丰富,有趣的春游,那里云雾缭绕,风机迷人,不论是磨豆浆、野炊、徒步,还是第二天没有做成的标本,还有没有去成的奶牛场,你们的汗水成就了我们欢乐的笑声,比如抓泥鳅。我一开始在跟李老师聊天,所以不着急下去,但转过头来一看,大部分同学几乎全都下去了,我也迫不及待地脱了鞋下去,可刚下去,就又迫不及待的想上来了,因为那个泥软软的,感觉整个人都要陷下去了,那泥有时是冰冰凉的,又有时热热的,好像里面还存留着泥鳅的体温,不过还有时我还是会踩到一些尖锐的物品或是泥鳅,如果是尖锐物品我便会疼的跳起来,如果是泥鳅,我也会吓得跳起来,因为我生怕自己的脚被泥鳅给咬掉了。我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想捉到一条泥鳅,一条乌黑乌黑的泥鳅。还比如磨豆浆。走过了一条布满随时的林间小道,我们来到了磨豆浆的地方。我们小组一开始合作的不默契,比别的小组要慢许多,可后来换做了杨翎曦来盛豆子,她盛豆子的技术非常高,比例把握得特别好,我的力气又非常大,转起磨子毫不费力,磨出来的'豆浆香浓可口,再加上一个细心的谢敏则,她一丝不苟的把豆浆刮到盆子里,效率快了许多,晚上喝着自己磨出来的豆浆,心里许久都暖暖的。我们吃完晚饭还一起玩了撕名牌,看着天空中紫色的、黄色的、绿色的闪电玩着撕名牌,那格外刺激。

  我在此,再次感谢你给我们准备了这么一次充满爱,充满温暖,充满“在一起”的一次美好的春游,美好的时光。

  此致

  xxx

  20xx年6月3日

致一封信作文 篇3

  亲爱的失去校园的灾区小朋友们:

  你们好!

  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在作为一名北京人,我时刻都在牵挂着你们。看到你们哪种镇定自若的神情,我不禁潸然泪下……

  在一幅幅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片片废墟和那摇摇欲坠的断壁残垣。无数那焦虑的眼神也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浮现。灾区的小朋友们你们不要怕,那裸露着的钢筋虽可以划破我们的肌肤,刺穿我们的肉,但是,我们却可以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去融化他们,让你们能早日重返家园。

  还记得你,在黑暗的废墟下,依旧打着手电筒看书,当被人问你为什么这样做时,你却说:“我想,只有我这样才能让我不再恐惧!”在场的'人们都被感动了,但我得知这条消息时,泪水也不知怎的,从我的眼眶里偷偷流了出来。想一想你们那岌岌可危的居民住房,想一想你们那一双双渴望重返校园的眼神……无一不让人泪如雨下!

  同学们,你们不要慌!四川同胞们,你们不要慌!中国人,你们不要慌!要沉着稳重地面对风浪,面对灾难。没有人知道,灾难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降临。那些不幸的逝者,只是我们的替身而已。每一个生者,都必须行动起来:抗震救灾、重建校园,共同救治我们千疮百孔的心灵家园……

  祝你们早日重返校园!

【致一封信作文】相关文章:

致一封信作文【精选】10-07

(精选)致一封信作文10-22

致一封信作文(精选)11-13

【精选】致一封信作文10-26

致一封信作文(经典)09-27

致一封信作文(经典)09-24

【经典】致一封信作文09-20

致一封信作文[经典]09-21

[经典]致一封信作文09-21

[精选]致一封信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