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总会收获一些心得和感悟,这时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不过,是不是不太会写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1
人生,是指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
从生到死,是生物学上的自然现象,人人难免。有趣的是,虽然凡人皆有死,但是没有人仅仅以从生到死的生理变化为满足,总在设法做一些超乎生死学范畴的事,有时做得热切认真,好像不知道自己会死似的。
“热切认真”是“执着”,“不知道自己会死”是“无明”。世间有许多执着而无明的人,为了名利与权位而糊里糊涂牺牲了。我们由他们的执着看出他们在潜意识中向往某种境界,但是他们的无明却使这种境界无从显现,最后还是堕入漆黑一团的人生观。
当一个人存其执着而去其无明时,人生境界自然展现出来。以爱情为例,恋爱的人没有不执着的,但是无明与否则关系重大,有人为爱杀人,有人为爱自杀,有人为爱诈欺,有人为爱铤而走险、危及社会,此中原因即是无明。再以知识为例,知识是培育人才、改善社会、建设国家与推动文明的主要条件。但是就个人而言,知识也可能表现执着与无明两面。譬如我们熟知的一句古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委实道出许多人的求知态度:以知识为手段,谋求个人的福利,一旦目的达到,就此束书不观,放逐自己的心灵;另一种是“为知识而知识”的.求知态度:由于体验书中自有天地,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必欲探得宇宙与人生的真相而后止。这两种求知态度,前者以知识为手段,自然难以涵咏书中乐趣,甚至以求知为苦,当然谈不上境界,这是因为无明的缘故。后者以知识为目的,逐渐摆脱无明的局限,使主体的才性日趋完美。假使再进一步,以知识为“成德”之资,从“认识自己”开始,经过“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砥砺品德、精益求精,然后再“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以知识引导众生,造福社会。这种求知态度就充分证明人生是有境界的。
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2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3
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是生命——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
人生最基本的标签是品格——品格是一个人的品牌
人生最坚定的决心是信念——坚守信念,克服困难
人生最迷失的彷徨是选择——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人生最终极的目标是行动——绝不拖延,立即行动
人生最宝贵的经历是磨难——自古英雄多磨难
人生最宽广的胸怀是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交往——搭建和谐的人脉关系
人生最深情的感恩是亲情——拥抱亲情,感恩父母
人生最难忘的'情谊是友情——朋友一生一起走
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是爱情——爱是世间感情的极致
人生最完美的修炼是超越——不断挑战,超越自我
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4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中一段广泛传颂的精妙文字。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是我国二十世纪非常杰出的人文科学大师,他创立的意境说美学体系,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独领风骚,也是领先于当时世界人文科学领域的伟大学术成果。他的名著《人间词话》,至今仍是学习研究美学的经典读本。
王国维通过深入思索和仔细琢磨,悟出了每个人成就大事业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历尽艰苦磨难而不悔,开始见到曦微的曙光。第三阶段是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顿时感到,答案原先以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无法逾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客观规律。
找到这个规律是可贵的,但能寻到这个规律的人,世上不会只有王国维一人。不少学者认为,外国人尼采在谈到通向智慧之路时,指出要经过三个阶段: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具体语言不同,却与王国维之卓见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以为,王国维之过人之处,在于他洞悉了这个规律之后,未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解析,而是极其自然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三篇古典诗词里脍炙人口的经典句子,非常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谈到笫一阶段时,他引用了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二阶段则引用柳永《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三阶段,引用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
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意,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可见,王国维精通中国古典诗词,阅读过大量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准确地选用其中思维特征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透了三种境界,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使得此三境界之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浓郁的艺术氛围,别人难以复制和摹仿,这才是王国维最了不起的地方!
作为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大师,人生三境界说确实鹤立鸡群,登上了高峰,对确立他在美学界的泰斗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国维知识渊博,晓古通今,学贯中西。但有时也会百密一疏,出现差错。王国维熟读唐宋诗词,写作时大量引用诗词中名句名段,有时就会出现一些引文上的错误。即以上述引语来看,也有两处错字:第三境中引用辛弃疾《青玉案》时,“蓦然回首”误写为“回头蓦见”;“那人却在”误写“那人正在”。虽是引文小疵,但作为学者大家,严谨态度有时也会打点折扣,此可谓人无完人。
最令人扼腕的`,是王国维不幸的结局。他虽然从理论上通晓做事业乃至做人都要不怕艰难,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奋斗,最终必赢得光明与成功。但在实际处世做人之时,最后居然违拗了自己发现并倡导的成功理论与创新精神,在生活里遇到不顺心、不理解的社会风潮与动荡时,禁不住精神上的压力,在五十岁那年投湖自尽,令众人震惊而痛心不已。
看来,自己创立了科学新颖的学说理论,却不能从自己的行动上去实践验证,反而反其道行之,这真是大学问家莫大的悲剧。王国维的短促一生昭告我们,创立新的学说是可贵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去实践。一旦理论与实践脱节,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人在遇到厄难时,不应动摇退缩,而应衣带渐宽终不悔,唯有如此,才可能在灯火阑珊处看到瑰丽的希望与辉煌,引导我们更加坚定乐观地生活下去,奋斗下去。
【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相关文章:
人生的境界的美文10-06
《人生的境界》教案01-23
人生三境界美文10-06
人生三大境界10-06
人生境界名言11-03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案07-22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02-19
忙,是修行,闲,是境界的人生感悟09-30
隐忍,人生的至高境界人生哲理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