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时间:2024-06-07 11:21:46 感悟人生 投诉 投稿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

  这是一本阐述什么是幸福的书,叔本华认为,幸福来自于我们本身的内在因素,财富地位等外在因素并不是影响幸福的根本原因。一个人之所以渴望财富,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内心需求所至,外在只是间接影响。

  对于一件同样的事情,一个肤浅的笨蛋可能觉得只是小事,不足为奇,但一个有思想的人也许就能看的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歌德的这句话也是一个真理——大众,不分贵贱,却总是承认: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的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如果是这样,那我大抵上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我的个性实在不大好。

  “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孤独,要么庸俗。”这句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是来源于叔本华么?诚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看起来总是孤独的。但生活中能称的上伟大的人毕竟是少数,然而有思想的人还是多的。比如一些阅历丰富的驴友,他们大多喜欢交朋友,与人分享故事,但我们并不能就说他们是平庸的。我们不必成为伟人,只要不是庸人便可。

  有一种人,他们的精神力量并不突出,但又超出了泛泛之辈。当这一类人无法获得外在的快乐的时候,便会学习一门技术或是其他学科,但他们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对除此之外的任何事失去兴趣,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他们的重心部分地存在于自身。而只有具有最高等的精神禀赋的“天才”,才会全身心地进入这样的状态。让我思考一下,我学习艺术是因为缺乏了外在的快乐么?显然不是,只是因为真心喜欢才去学习的,但的确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段很有意思。

  “头脑聪明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是主要的`”和“要过最轻松的生活莫过于头脑简单”,如何理解这两个矛盾的命题?

  穷人与富人:穷人比起富人更容易挥霍金钱,更守不住钱财,但同时也更能够忍受贫穷,懂得为人处世的艺术。请不要再抱怨你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虚荣和骄傲的差别:骄傲就是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价值,虚荣则是尽力让别人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价值。虚荣使人健谈,骄傲却使人沉默。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也是虚荣的一种,事实上别人的看法对我们幸福的影响只是间接的,尤其是当我们认识到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的时候。虽然这是一个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无视他人的看法,那需要多么淡然的心境,就让我们继续磨练吧。

  传达所见较之于传达所想要难得多,因此阿斯姆斯说:一个人去旅行就能讲故事,但是当我们与这些人深入交往以后,往往又得到另一个结论——到海外旅行的人只是变换气候而已,他们并不曾改变思想意识(贺拉斯)。大概是说,他们只是找到了表面的资料,或许还对资料做了一些组合,但本质上他们并没有开发新资料。所以读万卷书应该在走万里路之前,而在行万里路的时候,别忘了思考。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2

  它吸引我的,似乎不是它的文学价值,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这部小说处处洋溢着爱,那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教育我们要懂得去关爱他人,将爱传递下去。

  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师,他们给予了安利柯最无私的疼爱,教会他宽容与理解。

  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辨别好的坏的,让我知道了感恩与回报。这本书里有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这种种的爱加起来,可以感天动地,这里的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这里有让恩里科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比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罗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让我很佩服。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世、学会爱,成为一个有勇气、有活力、有正直感的一个人。

  里边的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老师,这一个个平凡的人,用他们那无私的精神感化着我们,教会了我们许多。

  我相信,读了这本书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3

  自我反省就像是长胖一样,我终究要直面的。

  首先,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是空的。骨子里缺少骄傲,脆弱又虚荣,眼泪会不请自来,嫉妒会如影随形。另外,最难过的是,风一吹就站不稳,所以我常常捡他人的想法放在自己身体里,今天捡你的,明天捡他的。

  有时候耍小脾气,干脆就让身体空着。我就会像气球一样飞起来,飞得高高的。众人却抬头仰望:“哇,你好棒。”我兴高采烈地享受这份褒奖,然后得意忘形的飘向远方,竟忘了目标。

  不可否认众人有意无意的夸奖增强了我生活的勇气,正如我在受到别人轻视、不敬、怠慢时,会难过、伤心,会有深刻的创痛一样。众人的夸奖向我允诺:众人会联合力量给予我保护和帮助,凭借这股比自身力量强大得多的防护墙,我就可以对抗生活中的灾祸和困顿。我,才有了底气。

  但叔本华说,这是虚无的。“就算是强有力的手臂,如果甩出的是一件很轻的物体,那也无法给予这轻物足够的力量让它飞得很远,并且有力地击中目标。这轻物很快就会坠落地面,因为这轻物本身没有物质性的实体以接收外力。”

  于是我想,如果有朝一日,那些花花绿绿的语言大厦,还有逝去的时髦留下的漂亮空壳,当他人望向我内在的时候竟发现一切都是空架子——这会沦为怎样的笑柄啊。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继续读他的书,他谆谆教诲——

  1、“伟大的心和伟大的头脑所具备的价值和幸福全在于它们的自身。”——我不能靠他人而活,应该反观内心。

  2、“每个人的世界到底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浅的,抑或丰富多彩、趣儿味盎然和充满意义的——这视各人头脑而定。”——喂养自己的'不能只是虚荣这种食物。

  3、“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能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训,我就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顾做过的事情和曾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这是很好的建议。

  4、“一个人是否具备价值只能取决于这个人在别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那这样的生存将是悲惨的。”——做自己的主。

  5、“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自己的幸福,其重要性百倍于他人对自己随心所欲的看法。”——自己很重要。

  ......

  最后,我想要告诉大家,今天我有了自己。骨子里面装什么,心里装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渐渐有了一分明白,如脚踏实地般安稳。

  那么,你是谁?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4

  迈着沉重的步伐,我们走过了2020年的三分之一时间。这是灾难的一年,巨变的一年,也是奋斗中的一年。逆流中,我们思考与寻找,不断坚定信念……

  在疫情中,我见到了许许多多顽强的英雄,同样见证了无数普通人坚守、坚强的故事。作为一名交通行业从业者,每当我看到我们守护的交通动脉,每当看到辛勤工作的同事们,我心中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

  在这短暂而又无比漫长的抗疫征程中,我相信,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激荡着思考与疑问。是的,天灾犹如一面镜子,照亮了人性中的闪耀和光辉,也展露了我们生活与精神的脆弱。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不乏迷茫与焦虑,我们是否应该返璞归真。

  带着这些思考,我投入了属于我们高速行业的“抗疫”战争中。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的2020,我相信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坚持”,在疫情中坚守职责,在业余时间里坚持阅读。在这段艰苦奋斗的日子,文字无疑为我带来了许多力量。其中给我带来最大震颤与激励的是叔本华所著《人生的智慧》。在艰苦的奋斗路途中,坎坷与困难无疑是常态;在面对困难枯燥的抗疫工作时,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动摇与怀疑。尤其是在我们面对到以我们一己之力无法掌控与预测的天灾人祸时,正如加缪在《鼠疫》中讲到那样:“当未来成为了触不可及的彼岸时”在不安中如何掌控我们自身的精神,成为了我在疫情期间的思考。而《人生的智慧》中的观点让我窥见了端倪:理性的`人不追求快乐,只求摆脱痛苦。正如书中所提到: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幸福。唯有摒弃个人的惰性与趋利避害的自我心理,在实现个人意义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才不易误入歧途。

  随着疫情发展,我这本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想要收获价值与成就,唯有将自身的精神与价值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工作与事业中,我们才会收获那“肯定”而“确切”的满足。一次次耐心的排查,一个个忘我的昼夜……我们在思考,我们在前行。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5

  人生就是一场不停的战斗,就是一轮又一轮的竞技。在这个人生的竞技场上,人们每天都会面临看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麻烦、许多的取舍和得失。只有你懂得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学会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烦扰的问题理智化,你才能充满快乐,让生命时时绽放出夺目的色彩,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博大的舞台。

  在人生的的征程中只有时刻保持飞翔的人才能在挑战和危险来临的时候,从容应对,顺利度过。相反,如果你贪图安逸,不愿意吃苦,那么你终会落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认真对待你的每一份工作。生活和工作一样,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还是一种使命,而且这种使命是对自己的、更加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由自己打造的,人们之所以后来会有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差距就在于是否把持住了自己,掌握住了自已,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前进的姿态,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的不堪。

  善于放低自己的姿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也是一种放低自己处世姿态的睿智和魄力尤其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善于放低自己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更能实现自己稳步地上升和发展。

  本书收集了形形色色的哲学小故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思想性。

  一言以蔽之,让你在翻阅故事的过程中,给自己多一份安慰,多一份鼓舞,多一份力量,使你在生活困惑的时候点亮一盏心灯,在意志脆弱的时候重振生命的力量,在小故事中领悟大道理,成就大人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6

  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倾其一生奔波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那么,“幸福”是什么?

  在《人生的智慧》这本书,教导人如何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活。对于人的幸福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美好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

  叔本华从人的身心本质解析了人是什么、人的追求是什么、人在不同的阶段是什么样的、人生需要指引,等等。

  “最幸福的命运不是经历最极致的欢愉和最浩大的快乐,而是使生命没有剧烈痛苦地紧密连接在一起,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人的一生中,是由幸福走向痛苦,继而又走向幸福的持续循环过程,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生最大的主题,但幸福和痛苦是相伴相生的,痛苦是真实且必不可少的,我们如何处理好幸福和痛苦,这就是人生的智慧。

  这世上存在三种能力;明智、力量和运气,如何幸福的度过此生,我归纳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1.保持身心健康和谐。健康是第一位,所以适当的运动锻炼是必须的。有研究表明,人在运动时会分泌多巴胺等,从而使人感到愉悦。

  2.保持乐观的性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促使幸福感的产生,这源于有趣的'生活、豁达的心境、做事的态度等等。

  3.学会独处、反思和内省,享受心灵安宁之乐。“人只有摆脱各种期望的可能性,回到赤裸、冰冷的存在本身,才能够得到精神的安宁,而这正是构成幸福的基础。”叔本华如是说。当一个人独处时,才会去感受内心,思考如何与自己保持最完整的一致,获得心灵深刻满足,从而达到灵魂和肉体的高度一致。

  4.学会断念和忍受。要为自己的期望确定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而不是幻想,当目标不切实际无法到达成是,要学会切段幻想,学会控制和驯服嫉妒、愤怒、悲伤、忧郁等不良情绪。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7

  我很庆幸能够在徘徊在痛苦与无聊时读到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这本书,这给我这段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慰藉,叔本华认为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但人们总在它们之间摇来摆去——脱离了痛苦,便开始无聊;不无聊时,多半痛苦着,程度轻重而已。

  “世界上,除了极少数的特例外,我们的选择实际上只有两个,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与别人交流是无聊的,特别是这个人与你的差别很大的时候,开口不是众所周知的真确就是无穷无尽的日常。这点在多人的交流中更加明显,越多人参与的团体,它的内部就越无趣,越枯燥。但一个人也是痛苦的,生理的社交动机在不断的抓挠你的内心,所处环境的对象越少,越能感受到孤独的痛苦。无论如何,都让人难以持久的生活地的心如意,最终都只能在学习和读书,当时间和注意力被这些极度耗费精力的行动中消磨殆尽,才能得到最后的放松。于是,某种程度上说理想的幸福是伴随着孤独的。

  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他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 孤独并不是一种被主流声音肯定的行为,我们更倡导与他人交流,于是我常常在不想找人交流和不想孤独中徘徊。这样的徘徊的折中,便是叔本华所说的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的孤独,很遗憾,时至今日我很少能做到这个恰当的度。我认为我更多的时候会感到孤独而不是无聊,在没有足够动机的时候,我宁可在孤独中度过。而这份孤独才是促使我不断去寻求更多替代社交的物品的动机。我才有机会接触这些心理学,哲学的论述。

  叔本华的论述给了我足够的代入感,让我沉迷其中,但随着读书的深入,一些问题也愈发凸显。人生的幸福是否真的需要孤独呢?

  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观点,动机理论认为交流的动机是人生来具有的,是人在自我实现的路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偶然的孤独是我们所排斥的,不是因为我们都是没有思想的“庸人”,而是我们生而如此。在人本主义的观点中,人生的幸福,是可以在需求的满足中,一步步地得到,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孤独的地位,也许我们可以从外表认为部分自我实现者在某些时候是孤独的,但他本人却不可能是这样想的。一个人感到孤独的最好解决方式,还是找个朋友聊聊天,而不是自我慰藉。

  尽管我很感谢这本书给我无趣的生活带来了几道明光,但我想我要暂时告别这本书了,不希望有朝一日的重逢。 书籍《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书评2 《人生的智慧》内容简介:叔本华哲学思想被认为是柏拉图的观念论康德的认识论、吠陀的`泛神论及厌世观四者的融合。其中讨论的话题众多,内容朴素深刻,十九世纪末的很多大思想者,大都从中汲取了营养,尤其是尼采,对叔本华的理论一直情有独钟。更有好事者认为,尼采某种程度上是继承了叔本华的衣钵,虽然二者哲学的最终结果不一样,但都是唯意志论的大哲人,都认为意志才是世界的本质。同时,叔本华的生存空虚学说也奠定了其悲观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生的智慧》一书取自《附录和补遗》,它其实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8

  独处,是一种修行。半年前,因为偶然原因,我开始戒酒。

  从此,约酒的电话曾直线下降之势,一个月后基本清零。每晚看到同事们下班签到后的匆忙背影,多少会有一点空荡;每天清晨听到大家畅聊小聚之欢、小酌之兴,又平生了几许落寞。但是当自己偶尔重新置身于酒场席间,听听骰子的声音、看看走圈的霸气、劝劝贪杯的酒友、送送喝多的亲朋,整个过程虽然觥筹交错、人声鼎沸,但自己总能感觉到寂寥与空白,不禁自问,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因此,我想将戒酒坚持下去,不为别的,只为喜欢上了那份独处的'感觉。

  面对下班后空荡荡的办公室,整理一下当日工作清单,在总结得失间定格今天;看见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满满的收获感不断积聚;独自走在昏黄的路灯下,任凭车流滚滚、人影倏闪,自己坚定地用双脚丈量着回家的路程。周末,在一首老歌单曲反复中荡涤心灵、在一杯清茶浓香中明目凝神、在一本好书中品味人生、在一场赛事直播中留住青春、在一番大汗淋漓的运动中突破自我……

  这些独处的瞬间,用半年多的时间串联起来,让我重新认识到,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演绎、原来独处可以如此恬静、原来修行如此简单……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9

  历时半个月读完这本书,时间跨度有点大导致前面看过的内容忘了不少,暂且把记得的做个记录备忘,也算不上书评,以自己粗浅的理解总结概括一下大概,旨在方便日后回顾的时候有大致的脉络可循。

  第一部分中叔本华对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一分为三:

  一是人的自身,也就是智力,道德品格,气质,健康等一类的内在个性

  二是人的财产,亦即所有的身外之物,包括钱财,地位,荣誉等

  三是人所展现的表像,即来自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第二部分是他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格言,又分为“一、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二、我们应如何对待他人;三对命运和世事发展应保持的态度”

  最后一部分总结了人生的三个阶段,童年,青年和老年。

  我所记得的大概:

  1、只要能规避来自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一个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幸福的,而对金钱名誉地位甚至快乐的.追求是虚妄愚蠢的行为,内心的平和能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益处。

  2、别人的看法对我们来说毫无价值。

  3、不要试图去说服或改变他人,因为本性难移

  4、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社交大多无质量。

  5、不要对生活和他人有太多期待,要避免成为意欲的奴隶。

  6、感官上的欢娱是飘忽的肥皂泡,稍纵即逝。

  7、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灾难要有防范意识。

  8、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尽人事,听天命。

  书中某些观点令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我以为我能百分之百接受叔本华哲学,却也在阅读过程中有过多次质疑,特别是看到他对追求快乐和订下愿望的否定,人是否真的需要那么深刻?乌合之众是否真就如他说的一文不值?为什么是规避灾难而不是主动追求幸福?抑或是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去验证他的人生哲学,又或者是我根本没get到他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日后重读罢。不过,毕竟没有普世的规律和指引可以教会每个人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个体情况千差万别,意图将他人的人生智慧全盘照抄,任由脑子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本就是为自己的懒于思考找借口而已。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

  叔本华讲荣誉,提醒我,不要太在意他人的想法。那不过是存在于他人的脑海里,并不会对我自身产生多大的影响。而且他人的想法不总是对的。我们应当尽量控制我们脆弱的自尊心。

  喜欢叔本华对骄傲和虚荣的分析对比。骄傲是我们内心的确信,而虚荣是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上的。骄傲是因为我们自己有能力也有信心,而虚荣只会让我们渐渐失去自我。

  叔本华说,民族自豪感是最廉价的骄傲。我不认可这个观点。不是最廉价,而是最普遍。有民族自豪感的人,并不一定在其他方面不值得骄傲。为自己的民族骄傲,应该算是一种对国家的认可,而非对自己的自信。

  地位

  地位和名誉的区别在哪呢?叔本华说地位不过是提供一种虚假的价值。但当这种虚假的价值成为大众普遍认可的代表性事物,我们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又不得不去承认地位的重要性。地位可以维稳,它可能会附带金钱,表明社会对一个人的认可。即使它可能只是一个职称,一张凭证。但是受到社会认可,我们也会因此获得许多好处。

  叔本华说,外在的良心就是名誉,内在的名誉就是良心。这句话有点绕,却也很有道理。名誉是我们所呈现出来的,而真正想要获得名誉,需要有良好的品格,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当然,不纯粹是道德的影响。

  人要取得社会的信任,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评价。良好的评价取决于我们的人格。名誉和声望又有所不同。声望需要争取,而名誉只需要保持。它不需要我们做多大的努力。

  追求

  我们现在一直在讲追求,但追求何种事物会影响到我们的幸福感。如果我们一直去追求那些我们不可能达到的事物,我们会容易感到挫败而感到无价值。追求简单的关系在这个社会显得有些困难,但如果有丰富的内在,简单的'关系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舒畅,因为人不用一直去考虑他人的想法,而是专心为自己而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丰富内在

  叔本华这一章讲的很好,提了很多人生的建议。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尽量去寻找那些可以和我们心灵契合的人,无聊的聚会可以少去,因为那不会让我们成长,那只是会让我们妥协,成为和每个人一样的人。事实上,人应该是要为自己而活的。如果一个人有丰富的内在,他就不必一直去社交,逃避自我的反省。

  丰富的内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想人这一生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努力去过好这一生。首先是要关注当下,对当下发生的事情不要过于纠结,要努力去发掘生命中的快乐小事,因为我们很容易忽略那些可以让我们快乐的事情。对于不开心的事情,在我们预见范围之外的,我们就告诉自己,那是命运安排的必然事件,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及时反思。这虽然听起来很佛学,但是能让自己心境平静下来就挺好。对于未来,我们要订立目标,但因为未来离我们太远了,可能会有点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用太纠结,顺其自然就好。

  人生就像一本书,需要丰富的内容+注释

  喜欢叔本华对人生的比喻,他把人生比做一本书,首先是要有丰富的内容,其次要结合这些内容做充分的注释,也就是复盘。我想象以后我回顾这一生,或者写自传的时候,我的人生应该是立体的丰富的,而不是想一想觉得索然无味。努力往丰富的人生走吧!要看我对丰富的定义是什么,它至少不应该把社交当目标。

  独立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很多人,likeme,喜欢观望而不会思考,这简直致命。我们可以看别人的缺点,来对照我们自身,努力不成为那样的人。对别人的缺点不必指责,反正会有人告诉他的,我说了反而会让人不开心,我负责说好话夸赞人就OK了。同时要避免炫耀,人真的会很烦这种。

  身体健康是资本,时间是借贷主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包括饮食,睡眠,运动等等。叔本华说,时间就是借贷主,挺有道理。一开始我们透支使用,熬夜等等,很容易很招来不可逆转的后果。我想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抛弃熬夜的坏习惯,就把时间想象成借贷主。作为一个好孩子,怎么可以借贷呢?你还不起啊!

  这一章讲了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分析了人生各个阶段的人的特点。童年时期,我们更多的是认知,去发现这个社会。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塑造价值观的最关键时候。青年时期,我们看大量小说,以为生活就是书中的样子,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以为只要努力,经过痛苦就能迎来光明。成年后,在经历过大起大落后,我们才知道童话就是骗小孩子的。我们一辈子追求财富,等到老去才终于发现一切都是虚空。

  至少在现在看来,叔本华的描述很符合我现在的状态。但人身处于怎样的阶段,就勇敢去尝试。正当少年,就应该努力去探索。最近一直在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好活真的很重要啊!我不希望最后回顾这一生,想起来都是碌碌无为。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1

  五月的第一个周末,正值“立夏”,恰好读完《智慧人生》(第二辑)的最后一篇,第101集:“智慧人生”里的那些“人生智慧”。巧合的是,按照“春夏秋冬”排版的《智慧人生》也正好走到了“立夏”。与以往的读书感受不同,这次的读是带着回忆,带着钦佩,也带着感慨完成的。

  《智慧人生》是汪立夏老师所创建的“智慧人生”群每周“一期一慧”讨论,加以调整连贯后的结集出版。作为群中一员,读着读着,仿佛回到了那一个个思想碰撞,妙语连珠的夜晚,一群奔忙在各行各业的人,相约在每周固定的时间,穿越身份、年龄、职业的界限,超越固定的轨道和狭窄的视角,摆脱理论硬块和思维板结,就某一主题共赴云端,各抒己见,启智开慧。这是直击心灵的讨论,这里的人们不披挂名誉头衔,不玩弄概念,不展示深奥,不高谈阔见,不迎合奉承,更不炫耀他们非常精通的领域或专业,只是用谦恭的态度,平实的语言,真诚的文字告诉你,什么是心灵的回归,智慧的共享。想起第六十九期“月圆总有月缺时”,讨论正值20xx年9月13日中秋节,主持人舒曼开篇就说“这是个美好的夜晚,时间节点上颇有仪式感,这个话题既有哲学的味道,更有生活的气息”,并提出“缺也是圆满的一种状态,要学会接纳缺陷和不完美”;向晴填词一首《古香慢己亥中秋》“且留歌、且留笑,风轻云淡”;江雷说“只要我们的心是圆满的,月圆月缺就没什么不同”;胡丹说“珍惜团聚时那一刻美好,相知相爱都是缘分。”最后汪立夏老师总结“月圆思月缺,是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月缺盼月圆,是一种生活的期待。惟其如此,是与远方才能结合,生活方能自如,智慧人生才有可能成就。”这样充满哲思和情趣的文字书中随处都是,值得读者慢慢寻找,细细玩味。而我带着回忆品读,带着感悟回顾,这些文字仿佛一条向灵魂深处缓缓流淌的智慧之河,成为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可以慢慢取用的心灵活水。

  智慧人生群中的讨论,我经历过,从入群时的忐忑,到偶尔的只言片语,再到最后的主持,身处其中,仿佛有种强大的力量,让你放下世俗的顾虑,激励你去思考,去参与。对于大多数群友而言,读《智慧人生》,是从“线上”回到了“纸间”。很多人或许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那就是“当时的我怎会有这样奇妙的思考?”“这些思想的火花只有在智慧人生的群里才能迸发!”“太妙了”!再读《智慧人生》,可以说是在旧的了解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了解。在旧的钦佩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钦佩。读这样的书,真像走进了缤纷世界,众筹而来的话题,有时为你的焦虑打开一扇窗,如“与自己和解”“与压力共舞”“活在当下”;有时成为你迷茫中的灯塔,如“我的人生我规划”“家庭与成长”“慢的智慧”;有时犹如身边无话不谈的挚友,如“2020年,一路有你”“青春王国的情与恋”“我们共同战疫”。正如汪立夏老师在《序》中所言,“智慧人人享有,亦需要分享提升。于个人,可以立正知见,作深行履。于社会,阅读中可观世情、达共鸣”。我常想,它不但记录了思想,同时也记录了一个时代。一群人,一个群,互相点燃、照亮,用眼睛和心灵,观察人生,体验人生,分享人生,字字句句都是从一个个真诚朴实的心灵中撒出来的珠玉,闪耀着光芒。而“智慧人生”的发起者和群主汪立夏老师,用他那宽广而不偏执的坚持,圆润而不躁动的.话语,大气而不耀眼的从容,不理会哄闹的微笑,无须声张的厚实和并不陡峭的高度,带领一群人坚实地走着每一步。

  如今智慧人生群的讨论还在继续,正进行着“花事、书事、公事、往事......”有趣的“事系列”。每周讨论仿佛是手手相递的炬火,未必绚丽璀璨,但却温暖人心。我们又有了新的想法和计划,希望有朝一日能走进高校,作公益的智慧人生系列讲座,把人生这堂思政课上成学生喜欢、成长受益的好课!让我们的青年一代汲取智慧、丰富人生,在人生的风吹浪打中能够闲庭信步、回归心灵的美好。我不禁感慨,思想碰撞的魅力、智慧人生的魅力,不就是在于摆脱名位、摆脱功利、摆脱浮躁,走向仪式、走向淡然、走向千山肃穆的智慧高台吗?!用汪立夏老师的话说,那就是“智慧故事不会结束,未济总有智慧在”。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2

  8月3号的晚上,我习惯地打开QQ,看着学生们在闲聊,一种温馨而又熟悉的感觉,仿佛是在教室里看见他们。静静地看着他们,不忍心打扰,却又忍不住想和他们说几句。

  想起刚写的校长留下的作业,有种想告诉他们的冲动,想让他们看看英语老师写的文章。见到了王冲,我们俩班作文最好的学生,和他说了起来。“帮老师改改作业,校长留的?”我确实感觉有些词用得不好。“老师客气了,要不我就也当一次老师?”文章传了过去。我一直认为王冲是男子气比较强的男孩,比较大气,但缺乏细心和耐心,曾有一次和他开玩笑就说,“没想到你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不像你的风格。”记得当时的表情好像不满意。“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的读后感改成“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的读后感”好点吧。我细一看,这错误大了,这不题目都错了吗.我马上该了。

  “读后感怎么能读呢”,他还在给我解释。我没来得及说什么,他又发了信息,“我就书中最后一个问题中的一些观点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和认识。这个改成:我就书中最后一个问题中的一些观点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我真实的复制了时间。以后还有一连串的改正,有连词的改正,助动词的改正,甚至标点的改正。“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逗号改顿号”,我数不清给我改了多少个地方,有标点,有多词和少词。甚至还有语气和表达方面的,他一边改还一边劝我呢,“老师,没多少问题,就一些小的方面。”我真是不知说什么,我只是应着,改着。我只想把最后几句如实的复制过来,那是我用任何语言所表达不了的,我想一直保留下来。

  以上是我对这一部分的一些体会和感想,也许有些片面。在此很感谢校长对一中师生的关心和对一中前途的关注,并身体力行为一中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我们也深受感动,一中的明天定会越来越好!

  《柳林风声》这本书,描述了两只老鼠(河鼠和鼹鼠),蟾蜍和老獾的友谊。体现了这些朋友们的深厚友谊和团结一致的斗争精神。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它们的友谊有了深刻的体会。

  蟾蜍靠祖传家产过活,挥霍浪费,追求新奇玩意儿,马车、汽车、帆船等等,结果上当受骗,连家也保不住了。最后在朋友们的`努力帮助下,把家夺了回来。是深厚的友谊让它们坚强,打败黄鼠狼和白鼬士兵。

  说起友谊,使我想起了假期时上兴趣班的事,那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

  记得那是一个数学课,我兴冲冲地来到“少年宫”,快步走到教室,坐下来,放下书包,准备拿书时,却发现书没有带,再望望窗口,妈妈也早走了,这可怎么办呢?老师肯定会狠我的!我急得掉下了“金豆子”。

  “没关系,我跟你合着吧!”坐在我旁边的林萌同学笑着对我说。看着她的笑脸,我心里顿时舒服多了,不再哭了,老师走进教室时,我把脸垂得低低的,脸红得像在发烧,老师先没有发现,但过了一会儿,老师发现了我们这桌的异常,就严厉地问:“你们当中谁没带书”“我没事,”林萌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被老师臭骂了一顿,我心里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十分愧疚。下课了,我满怀歉意地向她道歉,她毫不在意,微笑着说:“没关系,下次别忘了带书哦!”我再一次被她对我的深厚友谊打动了。正是有了这深厚的友谊,才能使我们互相信任,这件事我一直留在心中,从没有忘记,友谊,或许能改变一人的心……

  读了《柳林风声》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这本书的含义:学会去珍惜,才能使更多人信任你,和你做朋友!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3

  《人生的智慧》一书写于叔本华60岁左右,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本书是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本书没有他的其他哲学著作那样多的推理,更多的是浅显直白的人生经验,其实就是一碗浓浓的鸡汤,告诉读者为人处世之道理,而这些道理都是依附在叔本华个人的世界观之上。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人的自身。在叔本华看来一个人的个性及其价值才是唯一直接与他幸福有关。因为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确定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们都生活在同样的一个世界,有人认为世界充满了乐趣,而有人却认为这世界只剩下无聊,不同的在于每一个人感知世界的能力和意识。

  叔本华将人的快乐分为了感官上的快乐和精神上的快乐。很明显,他将两者进行了高低区别,认为感官的快乐是人们为了抵挡内在空虚而寻找的外在刺激,只能让人们在没有满足欲望的痛苦与欲望得到满足后的无聊之间摇摆。精神充足的人是明确知道自己的才能,在发挥自己的才能之中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他们首先寻找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也就是叔本华一直所强调的独处。

  然而,人感受到的快乐是否真的`有高低之别?每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是认识自己,倘若自己本身就是在声色犬马中找到了最大的快乐,难道不是应该继续这样的生活?通往快乐的道路从来都不止一条,智慧的人也不都爱独处。

  二是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在此之中叔本华强调的是财富的作用,毕竟作为一个富二代,正是因为不被生活所困,才让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经理去研究自己只想要研究的事情。

  三是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叔本华认为我们过分看重自己的存在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不是从真正的自我而是从他人头脑中的表象那里得到满足和快感,是人性的愚蠢和缺点——几乎所有的人毕生不懈的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人们拼命追逐官位、头衔、勋章、还有财富,其首要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别人对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们掌握科学、艺术,也是从根本上出于同样的目的。

  所以叔本华再次强调了隐居生活的意义——不用担心别人这样那样的看法,得以恢复自我。确实如此,我们很多时候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活成了别人喜欢的样子,而非自己本来的样子。太在意世俗的力量,而看不到内心的需求。

  可惜人都是社会上的人,我们都不是孤立的一个存在,我们很难从自我上面寻找到存在之意义,而不得不借助于对外的评价。倘若完全不在意他人之看法,叔本华也不用将著作对外发表。崇拜叔本华的卡夫卡,遗嘱将所有著作毁之,到底是不在意还是太在意?

  人的本性决定我们需要与这个世界产生链接,从而确定自己的真实存在。再把影响人幸福的三个因素论证以后,叔本华给出了一些人生的建议,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人不是要寻找快乐,而是要避免痛苦。因为快乐是否定的,痛苦是绝对的。哪怕你一切皆好,但有一点的痛苦,就会让你看不到已得到的幸福,而执着于那一点的不满足。

  二是人要活在当下——为将来做详尽的计划首先必须以得享天年为保障,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活至高龄。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有所不同。

  三是要认识自己,了解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意愿。

  四是要热爱独处,因为完全、真正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寻得。在叔本华看来,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五是始终保持与他人交往的警惕。

  六是接受命运的安排——我们的一生可比之于一条川的航程,运气扮演着风的角色,他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也还可以把我们推回老远的距离,对此,我们的努力和奋斗都是徒劳无益的。我们的努力和挣扎只是发挥着桨的作用。

  叔本华的这些建议归根到底跟自己的哲学观有很大的关心——人是否生而自由和具有选择的权利。在叔本华看来一切都是性格决定和命运的安排,以及对于人性持悲观态度,这就是后世一直认为叔本华的是悲观主义哲学家的原因。作文然而这个传说中的悲观主义,却这样说——我们依恋这一生存,就是因为这一生存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渴望看到这一生存能够永恒地延续。看完这一本书,我们其实又怎么真的能够寻找到人生的智慧呢?或者说人生的真谛对于每一个人是否都有一个不同的答案?

  不同的是,我们碌碌无为的过着这一生,而却有人在寻找着为何度过这样的一生。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世界这人生的,就这样匆匆忙忙的度过了无数个一样的人生。我们大抵能够做到的,就是不断的认识自己,寻找真正的意愿和需求吧。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4

  叔本华封神之作,鸡汤界的核弹。

  熬过难啃的前几十页,会发现读这本书很好读,有几节甚至只有短短的一句话。

  很多道理简单明了,但在叔本华的书中读到和在公众号里读到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生命长度决定了我们是阶段性动物,童年、青年、以及老年,可以分为三个人截然不同的人,因为这三个阶段我们的追求(好奇、性欲、和安稳)不同。青年时期更多的应该是积累,到了中年时期再爆发。没有任何一个体育冠军能做到青年、中青年一直夺冠,少年得志很难,大器晚成才是唯一能靠自己努力实现的目标。把精力多放在真正的知识、技能研究上,世界上所谓人情练达的能人真的太多了,唯有技能可以让人在独处、面对灾难、年迈时不至于变得无助。这条最重要!健康,比以上任何都宝贵。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5

  哲学书我一直看的很少,因为觉得全是大白话,道理翻来覆去的说。初看,哇,好有道理,自己想想,又觉得貌似什么也没说,因为哲学在逻辑上的论述,都是可以合理解释的,最后的选择还是需要自己做判断。

  最近马马虎虎地看完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我对叔本华并不了解,是看到了有推荐这本书的,正好想看书了,就决定看一看。

  这本书内容很少,但是精炼,有深意。对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到没有直接去说,只是围绕着“人”来讲一些道理,讲到了人,幸福、不同层次的需要、别人眼中的人,人的一生幼青老阶段以及延伸出来的一些作者的看法和人生建议。对“人”从里到外,从以前到现在,从内窥自身到外审整体,从财产、技术到精神、幸福都谈论到了。基于目前的阅历,我能得到的思考可能不多,但文中有两处内容,让我很有感触。

  “我们幸福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

  这句话,咋一看其实就是一句白话,更像是一晚陈年鸡汤。我们或许会说,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你没有那么重的攀比心,就是幸福的,各自有各自的幸福。我们或许会说,你总拿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相比,又怎么会感到幸福呢。这些话我也拿来去安慰过朋友,宽慰过自己,但始终没有说服自己,因为一段时间后,我又会陷入不自觉的比较、难过、不幸福的.感觉中。

  叔本华的想法是说服了我,他说“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就不会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外在的感官享受的幸福,那么感官麻痹后就需要更具刺激性的事物去刺激感官。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某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会对这个领域的内容感到非常兴奋,那么他对于其他人或者事所表现的不感兴趣甚至是漠视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最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层面的东西。我并不觉得追求精神或者追求物质有不同或者高低之分,只是真正明白了内心深处了想法,才会明白怎样满足自己,怎样提高幸福指数。

  “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

  以前的我,总是希望事情尽善尽美,多听一些意见,多做一些考虑,多做一些及计划,多尽量避开一些“坑”,甚至想过,我要记录下来,以后告诉我的孩子,怎样去避免掉这些。但同时,我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万一我的孩子不愿意听我的,执意为之,我是要坚持,还是要放下。现在,我想我会放手,我会给孩子建议,让他明白任何事情是立体的,多面的,不是填空题而是多选题,但是最终判断在他,最终选择在他。我并不是惧怕不幸所以这样。

  不幸是主观的,不同的人的不幸是不一样的。我能想到的一个情形,就是早恋。青春期的时候,懵懂多情,在乎一切,但是我们被教导的是压抑,并不是有效的疏导。长大了呢,不止一个人对我说,回想过往,最遗憾的是校园期间没有一段值得回忆的懵懂情感。他们不幸吗,有人觉得,有人不觉得,但是他们的确缺失了人生中不能再重来的一部分,经历或者认知。

  如果有机会,我会再读一遍,或许到时候会得出其他的想法吧。好书值得多读。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智慧的谚语10-07

人生智慧语录05-16

人生智慧励志名言10-07

圆通处世,智慧人生09-30

人生智慧为善最乐抒情美文10-07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10-27

感悟智慧人生优美句子12-22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09-25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2-30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