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观后感

时间:2024-06-07 12:02:01 感悟人生 投诉 投稿

《人生大事》观后感(荐)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大事》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生大事》观后感(荐)

《人生大事》观后感1

  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对此有多种看法:学业、婚姻、事业、生育……而电影《人生大事》给出的答案则是:死亡。

  全片主要讲述了人称“三哥”的殡葬师莫三妹为女友熙熙打架入狱,在刑满释放后的一次出殡中遇见了孤儿武小文,小文从此粘上了麻烦缠身的莫三妹,并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活难题,在经历一番啼笑皆非后,这对混迹于殡葬业的特殊的父女碰撞出奇妙的情谊,同时也改变了莫三妹对“殡葬”这一行业的.感情和对生活态度的故事。

  “人生啊,就像一本书,哪一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呀,画上的是句号;有的画的是惊叹号;还有的画的是省略号……”电影中老莫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是啊,“人生自古谁无死”,既然无论如何都要面对死亡,何不抓住一切时间,为生命画上圆满的“句号”,或是精彩的“惊叹号”呢?时间不会为任何人驻足,但学习工作的成果、成长的经历等都是扎扎实实的收获,会陪伴着我们继续向前。

  影片中还有这样诙谐而又引人深思的一幕:婚庆店的老板娘训斥莫三妹将灵车停在她的店门口,还强硬地命令好奇的儿子小胖放下丧葬用的菊花去洗手,并呵斥抽了三妹的烟的丈夫也去漱口,只为嘲讽莫三妹从事的殡葬业是“晦气”的。或许有人会认为老板娘欺人太甚,但反观我们自身,又是否歧视过同莫三妹一样的千千万万的从事“低端”“晦气”职业的人呢?在此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他们。例如殡葬师,他们让每一位逝者风光体面地离去,也用心体恤生者,向他们传递生活下去的勇气。他们是人间大爱的体现,人生驿站的送行者,他们有一个温柔的名字:种星星的人。他们都为社会提供做出了贡献,所以,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人们对某职业的刻板印象被歧视。

  人生大事,生离与死别。愿我们都能把握青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2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电影的布景和镜头效果也得到了与我同行的学过相关专业课程的朋友的赞赏,他很喜欢上天堂丧葬行和婚庆店拐角相邻的场景安排。

  结婚和死亡是人生两大事,既能暗示电影名,也在严肃中透露着些许玩笑。

  除此之外,还有两段关于小文去留的情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小文被舅舅托付在上天堂的那段时间让她与三妹的感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当舅舅一家从北京回来,没有家庭地位的舅舅依旧没办法把小文接到家中。

  他也正是看出了小文和莫三妹之间的感情变化,于是委婉地询问小文的意愿,小文自然是选择了更能带给她亲情的三哥。

  但是当小文的亲生母亲去找三哥表示想带走小文时,没人询问小文的意见。

  小文的亲生母亲认为以自己一颗绝对全心全意爱女儿的心,怎样都要带走小文。

  三妹或许也这样认为,觉得这样一位母亲可以给小文更好的生活,反观自己的职业可能带给小文畸形的童年。

  于是趁小文睡着,将她抱给了从未见过的生母。

  没人询问当事人怎样更能感到幸福,都在自以为是地“为了她好”。

  这两位真正爱着小文的人,反倒不如和小文没什么感情的舅舅更加尊重孩子的意愿。

  这两段情节的对比也体现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或许会有观影的有心人注意到这一点,进行一下反思可能会对自己当前的家庭形势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电影结束后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么呢?可能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同吧。那我现在又在意的是什么呢?

《人生大事》观后感3

  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身体和心灵,每个人的心灵或许很不同,很变化多端,或许从小就很淘气好动,或许从小到大就很胆小灵静,或许还有……等等,但他们每个都拥有父母,或许父母在很小就去世了,但,那个人还是挺思念他的父母,究竟是他唯一的亲身父母,或许,那些没失去父母的人,或许过得很快乐,没有一点负担,总活在幸福的环境中,但……人迟早会死的,就算活到1百多岁,但死亡之魔迟早会到的,所以要想让你晚一点走,就必需让你的人生过得更加精彩,更加布满意义。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写得很好,不是吗?想让你的人生活到更加美妙与漫长,就必需努力在人生中绽放自己的力气与力量。

  我们要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做什么事都要不分轻重,努力去做,干活要有一股架,不怕困难,不怕艰难,永久乐观,擅长运用新奇事物,不断提升自己,把自己立于永久不败之地,实现人生最有意义的价值。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编辑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我们必需从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微缺乏道的事做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忘我劳动,时刻预备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争当时代的先锋,为制造绚丽的人生奋斗不息,战斗不止。

  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他的欢乐和苦痛!只要生命存在,就有其道理和意义。我们都不完善,但我们都要体验生命带给我们的冷暖悲喜。生命是个体,生命也是群体。让我们彼此搀扶吧!生活布满阳光,让我们为了明天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用我们聪慧的才智去制造美妙的明天。你喜爱生命吗?那么别铺张时间,由于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你若要宠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制造价值。

  人人都讲究奉献,为了明天,更好地制造生活,英勇直上。宝剑锋从磨刀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得到提高。

  每个人应当都有自己的抱负与前进的道路,或许一些还搞不懂自己人生的路程,但是,只要你信任自己,勇于改善自己,你最终会走向胜利的。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但是,一些人也会走向失败,为什么呢?由于一些人太过于自信,太失去竞争的目标,太过于布满志气,或许说得太过分了,但不是吗?……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气来平衡,需要有警觉的声音来缓解:当心,留意,总结,提高,虚心想学,勇于熟悉,了解,探求最终的答案。

《人生大事》观后感4

  “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每当想起这句话,我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的涌现出《人生大事》的电影片段。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做丧葬生意的男人叫莫三妹与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小文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小文从小就被爸爸妈妈遗弃,一直以来都是由外婆在照顾她。可是有一天在睡梦中,外婆突然离世,莫三妹带人把外婆抬走时,小文误以为莫三妹夺走了她的外婆,于是就一直缠着莫三妹要回外婆,由此发生了一系列让人哭笑不得,又时时感人泪下的故事。

  图片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小文:她虽然年幼懂不了太多事理,但她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她虽然不那么乖巧懂事,但却善于理解、体贴别人;她虽然早早的就被爸爸妈妈遗弃,但却可以自强自立,十分坚强。由于小文从小只有外婆依靠,这让她对亲情非常渴望;她渴望在喜悦时得到一个拥抱,她渴望在难过时得到一个安慰,也渴望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爸爸妈妈的爱……所幸,小文遇到了莫三妹——一个因为做丧葬生意而一直被别人瞧不起的男人,他收养了小文,小文也很依赖他。小文的到来让莫三妹本来乏味无趣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尽管两个人之间偶尔有些小摩擦,但他们的生活还是非常温暖、有趣的。

  电影中,我有一个最喜欢的情节:小文的妈妈突然回来了,要把小文带走抚养,在莫三妹经过慎重而又痛苦的决定后,把睡梦中的小文交给小文妈妈悄悄带走。小文醒来后找不到莫三妹,于是自己偷偷跑回他们原来的住所“上天堂”。

  小文妈妈以为小文失踪了,大家火急火燎都在全城寻找,最后莫三妹在“上天堂”门口发现了小文。莫三妹怒吼了她几句,小文一边哭一边哽咽着说:“我的爸爸叫莫三妹,我家住在延江市雨花街槐安路73号上天堂,我不会丢……”看到这个情节,我不禁潸然泪下,因为她的泪水中,饱含着对莫三妹与“家”的.想念;字里行间中流露着在这短短的几个星期以来,小文已经把“上天堂”这个地方看成了自己的家,把莫三妹当成了自己的爸爸。

  为什么要瞧不起做丧葬的人?是谁在亲人离世时,给他穿好衣服,画好妆让他们体体面面地走;是谁尽心尽力地送走了他们最后一程?每一个职业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每一个人也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有些人已经走了,我们可以为他们悲哀,但还请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人走了,就再也不能回来了。

  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5

  奔着美团上9.6的评分,我完成了在六库的第一次观影活动,也算是新生活中又一个“零”的突破。刘江江执导的《人生大事》,英文名:LIGHTING UP THE STARS(点亮星星)。入场前我也反复期待:何为人生大事?“点亮星星”的英文翻译又有什么深意。这些内容,在观看完毕后终于有了解答,也给我一些思考。作为一个不常看甚至不喜看电影的人,我对影视的审美缺乏眼光,更乏善可陈,因此写下的东西远谈不上为影评。

  莫三妹(朱一龙饰)和武小文(杨恩又饰)的角色设置,给我很大的新鲜感。这两人跌宕起伏的故事纠葛是本剧的线索所在,亦是全剧的关键。

  这部剧有太多针砭时弊的地方,就像一束束光,射进了人们心中最黑暗的角落,照亮那些从来被人忽视但又最令人痛心的地方。

  一、生与死

  故事的开篇,便是小文外婆的去世。僵硬的遗体、殡葬师的出场、殡仪馆的场景,使我一开始对这部剧竟有一丝丝抵触。是否剧情太过于“开门见山”,是否情节设置太过“直白”呢……转念一想,这大概是我的心理作祟。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死”是不吉利的,是应该避讳的,我想这样的观念确实已经深入我心,这方面我的确是个“传统”的国人。

  中国人畏惧死亡,可谓谈虎色变,甚至忌讳在言语中提及。古代帝王常有求生不老的行为,中国人的神话中,有“长生不老”的愿望,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皆知,生命从来到去,有自然的规律,但却常没有一种正确的生死观念。在当下中国,有这样一种丑态:父母在时不尽孝,甚至有死于榻上才发现者;然父母去世后大操大办,搞排场,请专人来哭灵,表示自己之“孝”,以至于竞相攀比,形成极差的乡俗风气,着实可恨。剧中,小文外婆的去世的情境,便是很好的说明,年幼的小文并不知道迟迟不接电话的外婆已经死亡,更是苦苦纠缠殡葬师莫三妹以寻求外婆下落,甚至为寻找外婆而大闹殡仪馆。小文的少知和舅舅的软弱、舅妈的绝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依为命的婆孙俩或许是当下许许多多这样残破家庭的写照。同样,因拆迁款而对子女心灰意冷的老头,破天荒地搞了一出“活出丧”的闹剧,同样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人生一世,谁都要走向终点。无论是被烧成烟,还是骨灰伴随烟花变成星星,它的实质都是终结。这部剧,或许能教会我们部分人认识生命,正视死亡。既然这一天总会来临,你又会选择怎样的人生?这个问题,必然是人各有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到最后一时刻的我们一定都会有很多很多的遗憾,也会有许多牵挂的人事,剧中的外婆、“老六”、小女孩、莫老头(罗京民饰)的去世,留下的是另一群人的痛苦,当然这即将与逝者无关了,人世间的疾苦莫过于此。鉴于此,我想人活着的时候更应该选择宽容和温暖,做好身前事,毕竟人生的转折,我们无法预料。

  二、关于职业

  子承父业的莫三妹是一名殡葬师。从事这个职业,他常常被人边缘化,甚至污名化,就连他自己,也从小就对自己鄙夷,对父亲很失望。但就是这样一个职业,能给逝者最后的尊严,送走人的最后一程。这是莫老头坚守的原因。他的一生,见证了多少人的最后一程,人世间的冷暖悲喜全在他心里。因此他说,做这一行要有一颗“圣人心”,这是对人性与生命的尊重,深刻阐释了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以人为本。“圣人心”,我粗浅理解为“公心”,区别以“私利心”。殡葬师,给逝者以形体美,冒传统心理之大不韪,甚至要复原因车祸而毁坏的躯体,捞江底的沉尸,这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给从业者带来极大的挑战。这仅仅是高额收入就能吸引人去做的吗?莫老头说“这一行有能耐的人看不上,没能耐的人干不了”。若没有一颗“公心”,没有对人性和生命的尊重,恐怕确实做不了这个行业,若莫三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他也做不好这份工作。

  职业的认同感,首先来自于从业者本身,对职业的认知,不能仅怀有私心。养家糊口固然是就业的第一驱动力,但除此之外还应加入职业道德。若为牟利而泯灭天良,这样的职业必然为人不耻。唯有怀一颗“圣人心”,手中的职业有了温情,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意义。这对教书育人的我,有极大的启示。

  对职业的包容,来自于社会。莫三妹常被人恶语相向:“吃死人饭”,主营婚庆的邻店生意总是火爆,自家冷门的“上天堂”店总显得格格不入、不合时宜。平日里人们对莫三妹避之不及,但有事相求时才意识到他的重要性,这是中国人观念中的“死者为大”使然。也正是莫三妹的坚守,填补了人们这一心灵空白。所谓“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或许让我们更好地看清世人可耻的功利心。

  三、道路的选择

  剧中的'莫三妹曾因一时冲动坐过牢,出狱后又遭遇情感变故,这让他更加暴躁,三句话不离“老子”,糟糕的家庭关系,从事连自己都厌恶的职业,在大众眼里,这样的人是“不干净”的,不出意外的话,他的人生似乎注定是失败的。同样“不干净”的还有当过小偷的同行王建仁(王戈饰),因年少无知而伤痕累累的武小文生母海菲(李春媛饰),他们都有不被看好的过去,但并不等于他们不能有一个改正的机会和美好的未来。剧情设计也从侧面戳中当今社会问题的一些要害:家庭教育与监管的缺失、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社会毒瘤的铲除等等,由此引发的悲剧比比皆是。剧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大结局,在沉浸于剧情的哭与笑中,我们都在感悟。人生大事,莫过于人的逝去,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救赎,追寻幸福与光明的过程,有些人总是一帆风顺,有些人也曾误入歧途,有些人则彻底堕入深渊,愿天下世人,皆能务正业,走正道。

  潦潦绪绪,行笔于此,仔细想来还是漏掉了剧本中许多珍贵的信息,那些东西或者又会给我不一样的思考。急剧反转的剧情或许会成为它的缺陷,但需要指出的是,能切中要害,能戳中泪点,能唤醒灵魂,我便认为这是一部好剧。

《人生大事》观后感6

  最近影院最火的电影,应该属《人生大事》这部殡葬题材电影了吧。简单看了一下影片介绍,带着对如何拍好一个国人都避而远之的话题的好奇心,我走进了影厅。总体来说,是一部十分值得一看的佳片。

  这部电影讲述了人们极少愿意谈论的——关于死亡这件事。男主人公莫三妹(人称“三哥”)因前女友打架坐牢刑满释放后,被迫无奈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殡葬师。在一次出殡中,三哥将孤儿小文外婆的遗体抬入棺材,带着一队人吹吹打打地扛着棺材走了。

  小文自幼无父无母,她最亲的就是外婆,她无法理解亲人的去世,以为是殡葬师三哥用棺材把外婆带走了,追着三哥,要求三哥还她的外婆。

  因为种种原因三哥需要照顾小文三天,刚开始三哥认为小文是小哪吒来捣乱的,电影中,故事一个接一个,好不容易一个问题解决完,立马又迎来一个新问题。

  小文和三哥都是境遇孤独、处于社会边缘的人,当两个孤独的人相遇,看见彼此最脆弱的地方,他们的世界开始发生改变。

  随着时间相处得越来越长,小文也慢慢接受了外婆的离去,因为她在“上天堂”找到了可以称为亲人的人,这个非血缘关系却比亲人更宝贵的人——她的'新爸爸三哥。

  而三哥也找到自己在乎的人,他的人生不再无人认可。可以说,小文的出现,意外地改变了三哥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他们相互照亮、彼此温暖,感受生之美好。

  电影以葬礼开始,以婚礼结束,核心的故事是育儿,这三件事件件都是人生大事。或许可以让我们思考如何好好活着,站在人生的终点,回溯这一生应该怎么过得有意义,应该珍惜的是什么。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借死谈生,很多人说这部电影不知道该算是悲剧还是喜剧。因为它一边直白地告诉我们,人死后会像烟一样消散,什么都留不下。一边又浪漫地安慰我们,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其实悲喜并不矛盾,生的愉悦和死的坦然都是生命圆满的标志。电影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小文望着星空偷偷落泪,但我想,化作星星的外婆一定更想看到她笑着生活。

  这部电影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殡葬师是个有温度、有态度的职业,他不应该是人人忌讳的,他应该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一批人。从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大众原先对殡葬业的传统偏见,以最直接的方式让我们除去对死亡的恐惧和忌讳,温暖治愈,死亡不是晦气,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逝去了,而殡葬师能保全他们在人世间最后的一份体面。

  我一直很喜欢的设定就是“种星星的人”,也很欣赏这部电影的立意。借用导演刘江江的话就是,他想表达的是珍惜,珍惜你所经历和拥有的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份美好的情感。

  人生无大事,除却生与死。拥有的时候不要毁,失去的时候不要悔,一家人活得平安健康,才是最好的人生。

《人生大事》观后感7

  电影《人生大事》从小人物视角切入,以葬礼开始,以婚礼结束,以育儿为核心故事线索。从葬礼的角度讲那种鲜衣怒马的、活色生香的、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说如何好好活。

  “人生除死无大事”,大概是因为这件事每个人逃不掉、躲不开。“人生除死无大事”是一种激将式说法,就好比说“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

  生与死,大概没有人能随意操控,但怎么活着似乎可以自己决定。只要想好好活,有意义地活,哪一件事不是人生大事呢?

  对孩子来说,高质量的陪伴是人生大事。

  小文说自己没爹没妈,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她有外婆。她不明白什么是死亡,所以追着莫三妹要外婆。外婆给她做爱吃的饭,做可爱的玩具,教她打麻将的同时也教她人生的大道理。她要的,其实是那份充满爱意的、充分理解的陪伴。

  正是对这种陪伴的需求,小文在面临舅妈的'嫌弃,舅舅的软弱时,她选择了仅仅相处三天的莫三妹。她闯祸,她想办法弥补过错,她在闹腾中明白自己没有外婆了,但她在闹腾中收获了上天堂葬礼店里所有人的理解与关爱。

  她把取名“种星星”的人的画送给莫三妹并悄悄告诉他,自己有爸爸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会因为爱与责任成为一家人。这或许就是高质量陪伴的意义。

  对成人来说,高认同的肯定是人生大事。

  莫三妹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争取自己在乎的人的认同与肯定的奋斗史。

  每次给祖先磕头,父亲也要求他给已过世的二哥磕头,他认为父亲只认同优秀的二哥。

  长大了,为女友打架进监狱,出来后女友和别人在一起了,连孩子都有了。女友直白地告诉他,看不到他的责任心,瞧不上他的职业。女友否定他,不认同他,直接摧毁了他之前所有的努力。

  他的合伙人建仁和白雪虽然对他时有忍让,但两人偷偷结婚,他最后才知道。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完全认同。

  当他遭受这些否定时,他挣扎着,愤怒着,痛苦着。

  小文找他要外婆,依赖他,相信他是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他与自己父亲的关系在小文的强势介入下有所缓和,父亲指导他完成了自己认为不能完成的遗体缝合工作。而这具遗体是前女友的现男友。

  这件事里他收获了父亲、前女友、死者家属的认同。高认同的肯定让人成长,人生大事莫过于此。

  对老人来说,高姿态的理解是人生大事。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非常难得的,高姿态是一种宽容不计较的态度。

  人,能活到老,或许最希望的是儿女能高姿态的理解自己。影片最后,莫三妹终于以圣人之心对待传家的殡葬事业。工作日记字迹歪歪扭扭,但老爷子读完后,脸上是含笑的。

  父亲相信儿子理解了自己的良苦用心,理解了这份传家的事业,将自己的葬礼交给了儿子,作为对儿子最后的考验。江边,沙滩上空,绚丽夺目的烟火是莫三妹给父亲的答案。

  我想,子女能听进父母的话,能有上心的事,能负责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就是对父母最高姿态的理解。

  每个人的人生不尽相同,同一个人的人生际遇也不同。所谓人生大事,不过是不管天地如何变,好好活,昂扬向上地活,充满斗志地活,珍惜所经历和拥有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份美好的情感……

  好好活,才有无限可能!

《人生大事》观后感8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虽然是小成本小制作但是剧情和品质上是完全不输大成本的,它讲述的就是一个很冷门的殡葬行业的故事,朱一龙饰演的三哥就是殡葬师,而在工作的过程中,他无意间遇到了小文,因为外婆去世,小文无处可去,就只能跟着三哥,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也产生了父女之情。

  聚焦殡葬行业,演绎别样情感

  朱一龙演的三哥其实特别像个小混混,起初他总是认为自己被爸爸看不起,但其实爸爸一直是很关心这个小儿子的,女友嫌弃三哥没本事没担当,出轨了他的好哥们,在三哥颓废之时,他遇到了小文,这个小文就是一个鬼精灵,在看到外婆被三哥抬起之后,她一直跟着,最后三哥发现了她,无奈之下带她回了家,开始为了制服小文,三哥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后来小文就拿三哥当爸爸,父女感情升温,在殡葬故事中去讲一些父女情感,反而显得格外温暖。

  用温情治愈心灵,诠释不一样的殡葬行业

  《人生大事》确实是很有意义,虽然殡葬行业算是禁忌,但是这部电影却没有把这件事演的那么悲观消极,反而是用三哥和小文的情感线把整个故事变得轻松了很多,死亡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但是在生死背后,人生还是有很多需要珍视的情感,《人生大事》这部电影也告诉我们,人生处处有伏笔,人生处处也有转机,三哥遇到了小文,决定积极去面对生活,他想要收养小文,给小文一个家,虽然他什么都不事,但是在遇到小文后,三哥却突然想变成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这样的机会给了小文和三哥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搞笑元素的添加,让整部电影看起来轻松非常

  其实看《人生大事》这部电影,一定是笑中带泪的,其中有很多喜剧元素,比如说小文把去世小女孩的.骨灰盒画成花色的,还有小文带着同班男同学一起在家长会上表演殡葬时的摔碗,哭着喊一路走好,相信在看到这些片段的时候,大家都笑了,小文就是三哥的开心果,吃饭的时候,她会说,吃饭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小文还总在三哥面前自称老子,真的是很幽默了。

  殡葬行业的电影,很多人的不看好,认为太过于消极,也太过于真实,所以很多不喜欢,但《人生大事》给了观众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殡葬电影。

《人生大事》观后感9

  《人生大事》的导演刘江江谈起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他说:“我逐渐意识到,原来葬礼是活人办给活人看的。当所有人聚集在葬礼上缅怀逝者,回顾他的一生,讲述自己和他的感情,为他入殓穿衣、守灵吊唁、烧纸出殡……原来葬礼上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治愈活着的人。”原来他是想通过拍摄一部“死亡影片”,表达他对逝去亲人的眷恋和对生命的珍爱啊。

  《人生大事》,英文名Lighting up the stars。当镜头对准殡葬店的店名“上天堂”,当小文告诉老师她的.家长是“种星星的人”,当莫老爷子去世后他的骨灰化成满天的星花与烟火在夜空中闪烁,我选择相信:那些原本离开了我们的亲人,其实都去了天堂,他们化作了漫天的繁星照耀着我们;所以,每当地上少个人,天上就会多颗星,而每一颗闪烁的星星,都是我们失去的亲人在跟地上的我们说话,他们其实从来不曾远离,只是换一个地点、换一种方式,继续爱着我们。

  同事孙老师说:这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却满眼都是活着的珍贵。在今天这个“后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会让我们想起多久没有见过面的亲人、多久没有关心过的朋友。在乏善可陈了太久的电影院里,《人生大事》或许能够为我们扮演短短两个小时的“摆渡人”,载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人间烟火,感悟生命的温度。

  一同观影的闺蜜小雨说: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地看完整场电影。常把“以后”挂在嘴边的我,多了一些身在当下的紧迫。贪生的我,也多了一点变成烟花的勇气。尽管什么都留不住,可我还是喜欢这人间的喧闹和悲喜。我想外婆了,也不知道哪一颗星星是外婆的眼睛。

  从电影院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一定接受了一场爱的洗礼,对人生、对死亡、对爱,会有一些新的理解吧。

《人生大事》观后感10

  寻常,人们都说“人生百味”。可我却观看到,百味中,多半都没有淡这一说法。淡,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它是平淡无奇,是孤独孤独,是没有任何性格的人,感受着没有任何感觉的事,直至最终的死亡。

  我就有一共性格特殊内向的“淡”朋友。可是我知道,他并不是在过无趣孤独的人生,只是他选择去悄悄地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已。有人不就说,“宁静和安静的心灵,往往总比急躁的心灵更简单倾听这个世界”吗?有些人,外表像一湾安静的湖,可是假如你往湖面下去探究,有可能发觉下面还隐蔽着一片海洋,海洋里深藏的事物,远超于你的认知。是的,就算有人真的曾经坐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感受着他自己的孤独,这不也是另一种独特的酸味吗?

  每种性格,每种味道,都有它独特的特性。

  我就拥有特别活泼的.性格,我却认为,我比宁静一些的性格更身临其境地触遇到了这个世界呢。哈哈。物各有性而已。糖很甜,但是吃多了就会腻,而且简单得一些病。橙子是酸的,但它补充得了大量的维生素C,避开了许多人的坏血病。

  人的一生,不该只尝一种味道,更不该都是一种风味。现在我们经受的,不管是甜还是苦,都是我们一生必需要尝的东西。

  只有当你渴时,你才能从没有任何味道的“淡”水里感受到丰富的味道。懂得了这点,一次又一次“挫折”的苦,就可以使你更加努力去克制。我的羽毛球,一开头满怀期盼,接着就是经受挫折、再接再厉、差点放弃、看到盼望、再次失败,努力拼搏、再创高度,又遇挫折,走向突破,再次挫折……这真是羽球人生带给我的百般的“有滋有味”。但是,几年如一日的羽毛球训练,才是我感受到最常态的“淡”味道。

  我的偶像超级丹,他终将退役。人生辉煌过后或许就是落寞。之后年老,死亡。对,死亡,这是生命最终必需回归的淡了。问题不是淡了,是你在你的生命海洋中有没有体会过更新颖的味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全是为了简洁去享受。探究和体验到更新颖的味道,你才会自然享受它。这种享受和内在体验才最奇妙。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来说明什么人生大道理。只是我觉得,人生百味里,在一切归于“淡”之前,可以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体会该体会的味道。这样死了,会没有圆满。由于这个时候的死亡,才不是苍白无力的“淡”。不是生命的句号,而是给自己的人生杂入了百味的省略号……

  人生,就该酸甜苦辣咸淡,多味调和,才能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人生大事》观后感11

  前段时间,我看了《人生大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父爱。

  电影《人生大事》主要讲述殡葬师“三哥”莫三妹和孤儿小女孩武小文之间的感人故事。影片感人镜头一个接一个,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小文说的那段话:“我的爸爸叫莫三妹,我家住在延江市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不会丢。”在小文眼中,只比她大十几岁的莫三妹就像爸爸一样,疼爱她、保护她。父爱的伟大,在这一刻震撼了我……

  父爱虽然不像母爱温暖、随和,但经常能让我们挺起脊梁。记得我小学一年级时,一位同学弄丢一支蓝色的笔,有些同学非说是我拿走的,大家都向我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我非常委屈,赶紧解释:“我没拿,真的没拿。我的笔是粉色的,他的笔是蓝色的!”当时也在场的爸爸摸了摸我的头,显得很冷静:“不妨就查一下所有同学的.书包,就知道了到底是谁拿的了?”然后,爸爸先把丢笔那位同学的书包拿过来,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出来,让其他同学和家长睁大眼睛看。这时,一个熟悉的东西从书包里掉落,正是要找的那支笔。爸爸说:“大家看清楚了吧?这支笔就在他的包里,并不是我家孩子拿的,以后请查清楚再说!”说完,爸爸拉着我头也不回就走了。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父爱的力量,也让我有了满满的安全感!

  父爱如山,父爱也很温暖。父爱同母爱一样伟大,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这就是我看完《人生大事》的最真感悟。

《人生大事》观后感12

  有人说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其实我觉得不是。中国人只是不会轻易谈死,并不是忌讳死亡,而是更敬畏生命。再远的历史我不太清楚,但我们的爷爷辈儿还有战争、饥荒的记忆,那时候的很多人都不是幸福的死去的,更多的可能是被迫、被害。所以他们会认为生本来就得之不易,不积极向前看就是浪费了生命,谈论死亡更是对生的不尊重。

  《人生大事》这部片子讲述了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饰)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杨恩又饰),小文的出现,意外地改变了他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故事的主人公“三哥”,大名“莫三妹”(朱一龙饰),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他爸爸、大姐称呼他为三姑娘。

  他爸爸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好好对待「人间天堂」,他邻居觉得他常常接触死人比较晦气,他女朋友还给他戴了绿帽子......他应该也认为自己太衰了。

  所以他给我的感觉是“没安全感、没出息、没自信”,还有一些空虚,好像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活着。但又有一些不服输,平时伪装得凶凶的,像一个不成熟的小男孩。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虽然外面让人称他“三哥”,但其实内里还是“莫三妹”,他需要爸爸的夸赞,需要朋友的支持,也需要一个值得他努力拼命的人。

  遇见小文之后,三哥的眼睛里慢慢开始有了光,对于殡葬也更加敬重了。

  电影里打动我的两个片段:

  第一个是小文在小女孩的骨灰盒上画画。

  对于小女孩的父母来说,骨灰盒上的星星能够带给女儿一些温暖。短时间内接受自己的宝贝已经不在了这件事是非常难的,他们埋怨自己平时只顾工作,没有好好陪伴女儿,这可能也是对现在忙碌工作的爸爸妈妈们的警醒吧。让我感觉死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放不下的生人。

  第二个是三哥整理老六的遗容。

  老六是三哥的情敌,但他看不得曾经的爱人痛苦,也多亏了小文给他勇气所以答应了找老爷子帮忙。做完这件事之后,他看到了家属们得到了一些慰藉,从这里开始,三哥才算真正的'成长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来了小时候邻村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因为被车压到去世了,当时听村里人说女孩也是看不出样子了,她的妈妈找人为她用洋娃娃做了漂亮的样子才下葬的。小时候只觉得她的妈妈好爱她,现在想想,这件事无论是对生者的意义更重要。

  对了,最打动我的还有老爷子的这句话:

  “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人生除死,无大事”。

  最后

  还活着,那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解决。

《人生大事》观后感13

  听老人说,每个逝去的亲人,都会变成天空中的一颗星星。每当我仰望星空,仿佛听到星星们在说话,就像地上的人们在满天星斗的夏夜摇着蒲扇围坐纳凉一样,我的心情变得安宁而平静。

  《人生大事》是一部墓葬题材的电影。关于死亡,年少的我们总觉得很遥远,不太愿意接触这一类的作品,但在阅读余华的《活着》时,我似乎触摸到了生命的意义。于是我去了电影院,这一决定使我受益匪浅。

  电影讲述的是殡葬师莫三妹和孤儿武小文的故事。莫三妹刑满释放不久,在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小文就此缠上了莫三妹,在笑和泪的交织中,演绎出悲欢离合的剧情,也正是小文的出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电影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这样一幕:某一天晚上,小文在半夜独自起来,坐在外面的台阶上用儿童手表播放着外婆生前给她发的语音,小小的她不知道什么是死亡,更不知道外婆已经永远离开了她。小文不停地询问着:“我的`外婆去哪了?我外婆去哪了……”看到这里,好多观众潸然落泪,吸鼻声此起彼伏,泪水打湿了口罩。三哥耐心地安慰道:“外婆变成了星星在天上看着你!”这句话治愈了泪流满面的我,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走出影院,夜,暗得深邃,凝望那满天大大小小、忽明忽暗的繁星,那星星好像会说话,跟我诉说着人生种种。这部嬉笑怒骂和市井诙谐的电影,很真实地展现了现实的生离死别。“人生除死无大事”,毕竟人生有太多的来日方长,不畏惧生活的苦难,坚持就会看到光芒。

  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观后感14

  殡葬一直是我们讳莫如深的一个话题,但《人生大事》却用真挚的情感直面避之不及的忌讳,在市井烟火气的生活里用人情味将本无瓜葛的两人,完成了彼此间双向的救赎。正是这种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彼此依靠的。羁绊,使电影虽不乏刻意的煽情,却仍旧令本自沉重的话题变得治愈感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鲜少会去讨论死亡,连同着涉足殡葬行业的人,也成为了不少人眼中的不详之人。《人生大事》里作为主人公从事殡葬业的莫三妹同样不喜欢这个行业,只不过因为犯事坐牢,出狱后找不到工作,也为了能继承家里的房子,才迫不得已选择了子承父业,此时的他对这个行当既谈不上认可,内心更充满着抵触,这不仅是莫三妹的看法,电影里大众对殡葬从业者也大多认为是不吉利的。

  小文的出现,改变了莫三妹。电影里莫三妹安葬了小文过世的外婆,年幼的小文尚不能理解死亡,认为是莫三妹把外婆藏了起来,两人因此不打不相识,而莫三妹发现除了外婆,再没有亲戚愿意收养一无所有的小文,同为天涯沦落人,从未当过父亲的他居然动了收养她的善心,因为在小文的身上莫三妹仿佛看到了自己,电影也从这一刻起,将他们之间的羁绊衍生出了细腻动人的情感。

  收养了小文的莫三妹开始学着给女孩扎辫子,接送小文放学,还去参加家长会,通过生活点滴的凝聚,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原本脾气火爆的浪子,也能变成体贴入微的奶爸。莫三妹身份的变化也使他理解了父亲的苦衷,而面对曾经嫌贫爱富,如今有孕在生的前女友来请求他能去给意外离世的老公整理仪容,此时的莫三妹心中更多的也只是同情,他逐渐明白了殡葬这一行的意义,体会到了这个职业同样能有着被他人尊重的地方。

  通过一波三折的剧情,《人生大事》看似说了很多事,但其实电影的主旨只是在阐明一件事——生死面前无大事。人一生总会犯错,生活也总会遇到挫折,但只要生命不息,那么我们便不应该失去爱与被爱的能力,正如同电影中开始浑浑噩噩的莫三妹,最终懂得了如何去爱去尊重生命。不论是对故去的亡者,还是对在世的`亲人,只有好好活着,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才是对故去亲人最好的慰藉。

  当然谈到剧情,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人生大事》并非完全的褒义,过多且不合时宜的支线剧情稀释了电影的主题,例如小文母亲的突然出现,看似意外,实则只是让剧情变得突兀,而电影又没有足够的铺垫和经历来支撑这一情感延续,最终只是显得画蛇添足。同样的原因也造成了电影对殡葬行业的聚焦,更像是电影的楔子,而缺乏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度。从这部电影虽然能看出导演能对人物情感以细腻的驾驭,却还不懂该如何取舍提炼。

  作为一部新人导演自编自导的处女作,《人生大事》在我看来是瑕不掩瑜的,对每个人来说,死亡固然不可避免,但我们却可以决定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向死而生,向阳而活,才不枉这人世间。

《人生大事》观后感15

  该片以小文的一句童言无忌开始:

  还(此处念三声)

  我

  外婆!(此处拉长音5秒钟)

  随后通过殡葬师“三妹儿”(其实他是个爷们儿)与小文的人生不寻常邂逅,道出了身边寻常百姓在生与死的永恒话题中所展现的嬉笑怒骂。

  人活一辈子,疾病和意外像一辆庞大沉重而失控的马车,横冲直撞,冲向人群。令人无不忌惮。唯有来自家人和亲友的关怀、温暖和爱,才会给予一个人坚强活下去的信心。面对身边人的逝去,重新鼓舞起斗志,才会有笑声。

  近期,大学生的一段毕业感言深深触动了我。这位北京大学毕业生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博士研究生,讲述了一个故事。北大医学部胡传揆院长生前遗愿,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留给医学教学与研究。这件事充分诠释了老人家对医学的热爱与责任。生命是有限的,能够永存的却是人的精神力和品质。跨越生死,凝聚永恒,就像那群星闪耀又静寂有声的空中繁星。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感人至深的事例未必所有人都会效仿的,但是,伟大就是这么平凡,除了敬佩,就是敬畏。

  医学是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的,它包含躯体的异常(physiological diseases)、心理的不适(psychological illness)以及社会角色和功能的失调和部分丧失(sociological sickness)。但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对疾病和死亡的`认知,目前我国还一定程度停留在生物学角度的认识和对待。对于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观察、分析与思考,还有很多忽视和未知。比如死亡这个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社会缺乏针对个体从小到大的全程教育。死亡是不是只是生物学特征的全部消失呢?生命的终止会不会带来对生者的心理影响和社会适应的作用呢?

  该片用若干故事嘗試回答上述问题,虽不能覆盖,至少很用心,也试图用喜剧方式轻松这个话题。片中“三妹儿”的老父亲突然去世后,留下的临终嘱托: “你个伢啊,我走了以后,丧事一切从简。但要用一个真正体面的方式,把我的骨灰磕到它该去的地方。”观影当时,我只猜测,“三妹儿”会把父亲的骨灰撒到长江里,因为“三妹儿”的二哥是为了别人,在长江里殉难的。但是,一句大姐的埋怨,激活了“三妹儿”的直觉。对于他的选择,我惊喜的泪目(只是内心层面,生物学层面我忍住了),此处不剧透 。挽歌或是哀乐,或许有诸多意义,在我看来,它是逝者爱的回声,该有的美好和缅怀,必须有!

【《人生大事》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11-17

《人生大事》观后感07-04

《人生大事》观后感11-05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12-02

人生大事观后感01-24

《人生大事》观后感12-22

人生大事观后感11-15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通用09-08

《人生大事》观后感范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