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琴观后感

时间:2022-11-14 09:59:12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凤凰琴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凤凰琴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凤凰琴观后感

凤凰琴观后感1

  前几日看了《凤凰琴》后,我心中就有颇多感慨。《凤凰琴》实际上是围绕学校里的转正事件而开展的,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我国农村小学的一个缩影,个中滋味,虽然我无法全然体验到,但看过此片后,却也能感受一二。

  起初,我只是觉得,张英子并不讨人喜爱,她一心想着自己的舅舅能帮助她走出困窘,走出农村,她和我们这些大多数的当代的孩子们一样,对于难得拥有的工作挑三拣四,嫌这嫌那,不过,尽管不情不愿,她最终还是去了,去了那个能改变她一生的地方。

  在大山环抱之中,存在着这样一所界岭小学,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破落不堪的土屋,没有一切城市里的先进玩意儿,只有最原始的淳朴,这儿是山村,她工作的环境是山中的一所小学,有的最多的便是尘土飞扬。我无法感知,当英子站在界岭小学之前时,她是何种心情,然而,我却有一种难言的悲戚,这就是那时的中国山村,那时的学校。

  我以为,这只是一部单纯的成长史,张英子的成长史,然而,我又错了,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最震撼我的绝不是张英子,而是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和那儿的孩子们。在界岭小学,校长每天给几十个孩子做饭,仅有的两位老师不仅上课,还要接送学生、修校舍、带着孩子们上山挖草药好凑足课本的钱。更令我震惊的是,每天清早,那飘扬的红旗竟是在竹笛吹奏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们记得我们的国家,记得中国。”老校长感怀地说。是的,的确有如此效果,至少,那悠悠的笛声吹进了我的心底,那一幕,我想,我将毕生难忘。

  在片中,有两个悬念,一个是凤凰琴的来由,另一个则是张英子揭发民办老师们虚报入学率的事。或许,从客观上讲,张英子并没有做错,然而,她的行为却遭到了老师们谴责。因为她的揭发,界岭小学失去了本可以拿到的奖学金,这已经不仅仅是正义与否的问题,而是上升为了在当时贫困山区中,最现实的问题——钱。钱对张英子而言,或许没什么重要,至少比不上她心中的道义重要,然而,她忽略了一点,对于这些山村中的孩子们来说,钱是最重要的,比一切都迫切,钱可以拯救他们的命运,可以改变他们的未来。看到她受指责时,我并没有同情,在我看来,这是她应有的惩罚,为她所谓的道义,为她的不懂事,更为她的自以为是。我曾想过,如果她能够多去了解一下那些孩子们的处境,了解一下老师们的苦心,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了。幸好,尽管不够及时,但她后来终究是懂得些什么了,终究是长大了,总算还来得及,不算太晚。

  再谈另一个贯穿全片的主线——凤凰琴。终于要扯到转正上来了,在这部片中,那些老师们是高尚的,尽管他们都在为能转正而暗暗竞争,但在这种农村山区,转正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转正,意味着领导、甚至是国家社会对他们的肯定,可以说,他们的暗地较劲无可厚非,更重要的是,无论他们怎么竞争,都没用什么不良手段,况且,他们心中放的更多的是孩子们。余校长的妻子,明爱芬,她尽自己的一切努力着,她无非是想转正,想让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然而上天非但没给她这个机会,还剥夺走了她了健康,当真的要让她转正时,她却无福消受了,多么遗憾,多么让人感叹。我想,在当时的农村,像明爱芬一样有着坎坷命运的教师一定数不胜数,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英子的舅舅,在最后讲出了凤凰琴的来历,当年,他与明爱芬争那一个转正的名额,最终他靠关系转正了,而明爱芬却从此忍受着无尽的痛苦。这段与凤凰琴有关的鲜为人知的往事,表达了英子她舅舅沉痛的愧疚之情。最后,英子争取来的转正名额还是落在了她自己身上,大家都说希望还在年轻人身上。英子终于是懂得了,她在清晨早早地离开了,我想,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终有一天,她会回来的。

  现在,人人都说,国家富强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这样我们就可以放松农村的教育事业了吗?《凤凰琴》是沉重的,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期待着,有一天,凤凰琴能奏出全然不同的、欢快的曲调。

凤凰琴观后感2

  这部电影的名字就是电影情节中多次提到的《凤凰琴》。

  这是一部讲述山区里的教育状况,进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的电影。这部电影看起来真的很简单,整个围绕的就是一座山区里的小学,主要人物就是小学里面的三四个民办教师和那群孩子。

  话题就是从张英子的高考失利开始的。张英子连续两次高考都失败了,于是她舅舅就把她安排到一个山区里面的小学去当民办教师。刚开始的时候,她很不愿意。我想,换做是其他人的话也很少有说愿意的。因为,那毕竟是个穷山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受那份苦。后来她还是去了,是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去的。因为她舅舅说,以后还是有机会获得转机的。

  进山的路弯弯曲曲的,感觉总是在爬坡。人在路上,就像是一只蜗牛在慢慢的挪动。所谓的学校只是几间小小的破破烂烂的瓦房,外加一个小小的场院。要不是门前那面随风摇曳的红旗,简直就没有人想到那就是一个学校。让人感动的是,学校虽小,老师和学生们却坚持着每天举行升旗仪式。国歌是老师用口风琴和竹萧吹出来的,看似滑稽,却无限的庄严,没有其他的情境能有比这更加让人感动的国歌了。校长说,升旗是为了在山下的人也能看见。只要看见这面旗子,就知道这里还有个学校。后来,张英子的爸爸就是顺着这面旗找到了学校的。我想,这面旗子,更多的是指代一种向心力,是一种持之一恒的信仰。

  在这个学校里,孩子们不论大小,都是在同一间教室上课的。一个老师要负责同时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山区里的孩子很多都没能上学,能上了学的孩子也要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学校里的老师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去挖草药,然后拿去卖,得来的'钱都给孩子们买本子的。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铺张浪费的情况是多么的严重,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不明就里。也许,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把我们拿来浪费的那一份东西留给这些贫困地区的人们,世界就会平均一些。

  张英子刚到这个学校的时候,不懂得原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人是要努力争取的,不管是用的什么办法。影片中,学校为了拿到一些奖金,就向上级谎报入学率。这件事情被张英子发现了,还告到了上级去。结果,准备好要用来修学校的奖金泡汤了。张英子被舅舅打了一巴掌。不明就里的她赌气和大家玩起恶作剧来。后来,经过老师和同学遇到狼群的攻击,以及陪酒事件后,她才真正明白了这个学校的处境,明白大家的不易。

  后来,张英子在省报上发表的关于这个山区里的学校的文章,获得了省里的关注,并争取来了一个转正的名额。张英子在这段时间里面已经成长了许多,不再是那个一心只想着自己哪天可以走向更好的地方的女孩了。她把这个原本是要给她的转正机会让给了这个学校的元老,校长的爱人明老师。明老师等这个机会等了一辈子,为这个机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是生命。刚开始的时候,明老师是有机会转正的。只是,张英子的舅舅,也是当时那个学校的老师,为了转正,就马上和一个家里有权势的女人结了婚,利用她们家的关系得到了那个转正的名额。也许,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急于离开这个小山区吧。而明老师,为了证明凭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得到认可。就是为了这一份认可和不福气,明老师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张英子的舅舅在离开学校时,留下了一个凤凰琴,凤凰琴载着他满心的内疚。而在我看来,凤凰琴则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认的真心、良心。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么一个琴,留住自己的良心。当明老师填了转正表后,满足的离去时,大家似乎都明白了许多以前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最后转正的机会,又转回给了张英子。学校的老师都说,机会应该留给年轻人。其实,是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个学校,大家都不愿意丢下自己肩上的责任。人活着,就是为了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的好。

凤凰琴观后感3

  昨天饭后之余在网上观看了电影《凤凰琴》这部电影,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该影片的主要故事情节描述的是一位上个世纪90年代高考落榜的高考生在命运的安排下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山村任教。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故事的主人翁张英子是民办教师的身份从事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虽然上课效果好,但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将学校在一次考评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举报上级部门。该行为给学校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使学校失去了改善教学环境的机会。这时候,主人翁张英子才意识到过于认真和正直有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由于内疚和自责,主人翁写了一篇纪实报道将文章发表在省报刊上,该报道引起了社会和政府对山区教育和民办代课教师的关注。社会对该山区小学给予捐款,同时政府也给予该学校一个转正的名额。这个名额本是给张英子的,但她将该名额转给余校长,最后又身有疾病的明爱芬。或许是由于满足和兴奋,明爱芬去世了。这次事件,大伙最终还是将该名额给了最有希望的张英子。

  该影片并没有一味的描述教师高尚的一面,而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乡村教师喜怒哀乐,让人感觉到故事的真实性。

  看完该片之后,让我们不断反思乡村教育的困境。作为一名在大城市党员教师,自身的感受和影片中略有几分相似。造成该局面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首先作为乡村山区教育的特点,其有着历史的必然性。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在农村人口占多数的`上世纪90年代,全面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不现实的,因为教育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从人力上来说,如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必然要对代课教师实行事业编制,但大量的代办教师如果转正就必然占用大量财政资源,对于经济正在发展的国家来说这是无法实现的。同时由于农村人口是不断变动的,如果解决代办教师的转正,同时还要解决其日后的就业问题。从物力和财力上来说,对于乡村教育,尤其是山村教育,由于其是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必然造成人口聚集度不高,同样的物力和财力其覆盖人口必然不如在城镇中覆盖人口多,在经济需要发展的时候,在资源相对短缺的时候那么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城镇当中效率会更高。

  明白了其必然性,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就水到渠成。该必然性只有通过发展的方法才能有效的解决,那就是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第一:对于不适合城镇化的农村和山区,以及不适合现代化农村的农村和山区,最好的一种解决方法就是退耕还林,将农村人口逐渐迁移至城镇中,使得该地区为零人口。存在即合理,需求即合法,没有了人自然就没有了需求,自然就不存在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第二:对于可以适合城镇化的农村自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将农村人口聚集起来,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配置。对于一些可以现代化的农村可以实现农村现代化,或发展旅游业和特色产业。经济发展了,自然就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当中。

  其次在教育资源分配的过程当中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如何才能保障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性,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实现代课教师的全面社保化。也许对于90年代的中国而言,或许这点困难性比较大,但对于目前城镇人口已经50%以上的我们国家而言,这一点是可以实现的。考虑到底去差异,可以将社保标准按照就近城镇原则实现。第二:对于一些特殊地区,允许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拥有第二职业。对于一些财政困难的地区尤为明显,同时对于后教师化的生活也能有所保障。第三,我们需要法制化,需要体制的健全。在目前的我们国家,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依然普遍存在,情理法需要平衡。但是在平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衡,这样就出现了情大于法,造成了明爱芬的悲剧,所以法制化建设是需要不断加强的。

  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也看见了那些可爱的教师们,也看见了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幸酸。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是属于这些人的,也必将会属于这些人的。

【凤凰琴观后感】相关文章:

学琴的作文02-15

琴姐散文12-01

宫锁琴默观后感 宫锁琴默心得体会11-09

学琴之路作文02-23

孔子学琴教案03-01

电子琴作文03-09

凤凰之旅作文04-04

凤凰游作文06-11

小城凤凰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