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歌剧观后感

时间:2022-11-18 13:55:29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白毛女歌剧观后感2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毛女歌剧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白毛女歌剧观后感2篇

白毛女歌剧观后感1

  昨天晚上,生平头一次去人民大会堂看了歌剧《白毛女》。是纪念延安老毛讲话70周年的汇报演出。

  碰巧,我中学的一个女同学是中央歌剧舞剧院的女中音歌唱家,给了我两张票。我小时候是看芭蕾舞剧白毛女长大的。所有的音乐部分的片段倒背如流,一点不吹牛。老实说,江青到底是大上海的演员,艺术功底还是有的。舞剧改编的不错,音乐部分也很好。歌剧版本要长的多,我从小就没完整听完过,所以这次想补个缺。

  90后的小演员嗓子真好,声音也亮,但是第一幕就唱串了词了。中间,背景板也安错了,场子里哄哄直笑个不停。

  半场休息的时候,演出进行了快两个小时。我是实在听不下去了。歌剧原版的唱腔难听不说,台词的内容让你觉得你居住的这个国家,怎么富人都那么坏,穷人呢,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守信用,其实也很坏。到最后其实就是比谁的胳膊粗。黄世仁粗的时候,就能糟蹋喜儿、逼杨白劳按手印;等到王大春牛逼的时候,嘡嘡两枪把老黄干脆给毙了。

  一部艺术剧的价值连70年的岁月都坚持不下来,让我很难受。老黄祝寿片段的.台词总是不自觉地让人想起当代爆发的山西煤老板,想起强拆强迁的各种传言。

  真不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东西能有70年以上的生命力。按说我对音乐是有过份好感的,总能听得下去。西洋的歌剧,过了两三百年,越听越过瘾。白毛女这一版本的排演其实严格遵循了原来的集体创作原貌,还是很用了点心思的,只是压缩了表演时间,以适应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习惯。曾经若干年前,改过一版,增加了王大春和喜儿暧昧的戏份,以迎合观众市场的口味,据说把还活着的90多岁的贺敬之老先生气的够呛,他是原集体创作团队的核心人物。

  想起了某人曾说的话,大意是:革命的结果不可预测,革命不会摧毁旧制度的枷锁,只会强化这种枷锁,革命不是一项成就,也不是新时代的黎明,它源于年迈腐败,源于思想和制度的枯竭,以及自我更新的失败。经常发生革命的民族其实缺乏持续创新、改良、变革的勇气、耐心和智慧。这是我一直反对任何形式暴力革命的根本原因。

  歌剧白毛女给我的印象是:时代似乎毫无改变,手拿IPAD的现代富人和拿着拐杖的黄世仁就像是孪生的兄弟,亲如一家;市面上,网络上,王大春们似乎也很活跃,人数也在增加,70年的光阴仿佛被穿越了。这是白毛女歌剧仅存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仅仅对我个人而言是如此的。

白毛女歌剧观后感2

  歌剧《白毛女》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半个多世纪中,《白毛女》一直活跃在舞台和荧幕上。我很好奇,为什么这样一部歌剧竟走向了世界,在中国历史上走过了70年的征程之久。一部作品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并不容易,可以说,《白毛女》已成为一个典范。因此,我特地阅览了这一份剧本。

  喜儿,这部歌剧的女主人公,是那时人民的典型代表,也是当代抗争人物的典范。她过着及其贫穷的生活,但她并不羡慕有钱人家的生活,她爱他的父亲杨白劳,她乐观开朗,她是善良的。可是,地主黄世仁残忍无耻的压迫杨白劳,霸占喜儿,置他们二人于死地,在大年三十,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他们逼死了杨白劳!撇开这不说,正月初一,杨白劳死的第二天,一大早,穆仁智就上她家来,要带她去给黄世仁抵债。这孝还没戴呢!来到了黄家,喜儿一言不发,心中愤愤不平,自己的爹是被黄家逼死的,他们害了这么多人,怎么就没有人来管管他们呢?而黄母才不管这么多,一切以他们家为主。给喜儿改名,打她,骂她,用烟签子刺喜儿口,这还有人道吗!万幸,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了黄家。但黄世仁和穆仁智却追了上来,而喜儿逃跑方向有一条河拦住了去路,

  喜儿不慎掉了一只鞋,恰恰因为这个,使黄世仁认为喜儿跳河死了。但事实上,喜儿只是逃到了一个山洞中“避难”。喜儿不敢下山,生怕黄世仁再霸占她,欺负她,她在黄家根本就没有尊严,她想爹,想大锁,想大春,想赵老汉,想王大婶。就是这样,喜儿住在了山洞中三四年之久,只靠吃奶奶庙的供品生存下去。而村里的`人听说喜儿跳河死了,讽刺这个世道不为好人伸冤。喜儿缺盐少吃,全身发白,因常到奶奶庙去偷吃供品,被村人看见,因此被称为“白毛仙姑”。直到后来,八路军打日本鬼子,世道变了,“白毛仙姑”才被认出是喜儿,八路军才将她从山洞中解救了出来。整部歌剧到这儿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它带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还不是旧社会的腐败!整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思想。真实的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贫苦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说明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相同命运的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得以解放。该剧触动了穷苦中国人最深层次的情感结构,让他们从千百年精神奴役的创伤中觉醒,从而迸发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部将艺术的影响力直接转化为精神力量乃至战斗力的作品。

  新社会崛起了,像黄世仁这样的地主阶级的气数也该尽了。我们要翻身!新社会是属于我们老百姓的。“我—们—要—翻—身!”随着这句话的不断重复,此部歌剧也就到此结束了。

【白毛女歌剧观后感】相关文章:

白毛女歌剧观后感11-17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09-02

歌剧魅影观后感05-04

《歌剧魅影》观后感07-06

歌剧魅影观后感(9篇)11-04

《歌剧魅影》观后感7篇11-08

歌剧魅影观后感11篇11-08

《歌剧魅影》观后感8篇11-10

歌剧魅影观后感6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