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观后感

时间:2023-02-25 08:08:51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舞蹈的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舞蹈的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舞蹈的观后感

舞蹈的观后感1

  初夏的时节再次来到兰州,不期然遇到了一位“故人”。经过岁月的磨砺淘洗,这位“故人”却愈发年轻,愈发光彩照人——她就是闻名中外的舞剧《丝路花雨》。

  她,诞生在百废待兴的1979年,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至今还记得二十几年前第一次看《丝路花雨》时的惊喜和感动,在当年的舞台上,《丝路花雨》如同天降奇葩,异香扑鼻,收获了无数热烈的掌声和惊喜的目光。她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不仅把千年前的大漠丝路风韵带到人们的眼前,也把久已被遗忘了的美好艺术感受重新带给观众。由于她巨大的影响,《丝路花雨》被誉为中国民族舞蹈的里程碑。

  去年,为参加北京奥运会重大文化活动的演出,甘肃歌舞剧院再次创排了这部曾经被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的经典之作。说实话,我原本是带着一种回顾和重温的心情去看这部复排剧的,熟悉的老朋友重逢,总是温暖多于激动,话旧多于叙新。然而,当大幕开启,音乐声响起,一群伎乐天在缭绕的祥云中渐渐现出身影,我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和当年初看《丝路花雨》时同样的惊喜,仿佛被同样一种力量所震撼。依旧是优美动人的敦煌舞舞姿,依旧是那个悲欢离合的丝路故事,依旧是熟悉的音乐旋律,依旧能够深深地拨动人的心弦。新版《丝路花雨》告诉我们,美好的艺术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30年,可以让容颜老去,可以令天翻地覆,艺术却历久弥新。30年中,《丝路花雨》不断成长,既是旧友,又是新知,这就是经典舞台艺术的奇妙之处。她可以不断地用同样的故事打动你,让你在熟悉中体验惊喜,在惊喜中辨认熟悉。据说,从创排至今,已经有七代共17位演员饰演过女主角英娘,英娘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她自己亦在30年中永葆青春。

  其实何止30年,她难道不是早已经在莫高窟的壁画上,轻歌曼舞了上千年吗?只不过,在艺术家神妙的点化下,她从古老的石窟寺,从仙袂飘举的须弥山,来到人间30年了。

  我曾经在敦煌莫高窟中,仔细端详过她的样貌,也曾经问过敦煌研究院的专业人员,是谁,创造了这些美轮美奂的天上人间景象。他们告诉我,我们今天很难再了解到绘制这些壁画的无名画工的生平,有关他们的一切,大都已经沉没在历史深处,只有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还在幽暗的洞窟中熠熠生辉。偶尔留下的一点蛛丝马迹,也只是文献和画面上一个半个名字。我想,能绘出那样纯净高华、瑰玮奇丽画面的人,心灵一定是丰富而高贵的。《丝路花雨》中画工神笔张,从女儿英娘“反弹琵琶”的姿态中,找到了伎乐天最美的'形象,我相信这个故事一定是真的,它就应该发生在被我们遗忘的历史中。我仿佛从舞台上看到了那些无名的大师们的身影,他们就那样生活在敦煌,虽然困顿踬踣,心中却存有妙香花雨的圣址,腕底有惊神泣鬼的神工,有像英娘这样美丽可爱的女儿,结识着波斯商人伊努斯那样来自异域的朋友,遭遇着艰辛人世的波涛,用自己的画笔,倾诉着内心的感悟与悲凉……直到有一天,《丝路花雨》的编创者们,在敦煌莫高窟这个遗世独立的倾城美人身上,看到了艺术与美的灵光,于是,他们便从历史的深处复活,并永远鲜明地活在人世间。

  我突然明白了,这个讲了30年的老故事何以仍旧那么感人至深,英娘 “盘上舞”的舞姿何以每次看都令人心醉神迷。因为,古今中外,高贵、丰富、善良、和谐、美丽,永远是人类最通行的、没有隔阂的语言。因为,承载着、传承着这一切的,有一个悠久而伟大的名字:传统。只有传统,才能既古老又年轻,既深厚又鲜活。

  所以,当《丝路花雨》诞生的时候,她就不仅仅是一个“年轻”的艺术生命,她承载着我们民族文化深厚的积淀,承载着漫漫丝路上无数人的命运故事,承载着中土和异域珍奇的艺术圣果。所有这些,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给予后人特有的历史馈赠。传统是创造的不竭源泉,是我们心灵的最终家园。

  所以,神笔张那俊逸勃发的灵感,英娘那璀璨夺目的舞姿,都带有一种温婉和平却又深沉博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剧中的“二十七国交易会”中,也真实地体现在现实的生活中。30年来,所有被《丝路花雨》感动过的人,包括我,包括中国和世界各国观众,相信都能体会到这种力量。

  所以,让我们珍重地呵护传统吧。

  30年过去了,我们的舞台也在日新月异地丰富,《丝路花雨》不再像一颗独明的孤星,仅甘肃的舞台上,就涌现出《大梦敦煌》、《敦煌神女》等优秀剧目。然而,面对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面对博大的文化传统,我们仍然会感到重任在肩,仍然有“新松恨不高千尺”的迫切期待感。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栽培,努力浇灌,在我们民族文化这片原本丰饶美丽的土地上,会有更多的新苗茁壮成长,会有大木葱茏、繁花照眼的光明前景。

舞蹈的观后感2

  我是长这么大第一次参与舞蹈比赛,跳的维吾尔族传统舞蹈——麦西莱普舞蹈比赛,我所在的参赛队都是各个单位职工中抽上来的业余选手,50多名参赛队员近90%都是少数民族同志,只有我们8个汉族同志,其中两个还在比赛之前由于其他原因来不了了,教练是聘请的文工团专业的,给我们跳舞选的曲子是经典而深沉的,我们一直抱怨教练给我们选的曲子不好,不欢快、不活泼,不是大家熟悉的欢快、喜悦的维吾尔族舞曲,在长达两个月的练习中,我们队好多队员好像都没有认真对待这次比赛,显得懒散、拖沓,所以教练也就教了我们最简单的十几个麦西莱普舞蹈动作,我们很快都会了,但是作为我们队领舞的两名专业舞蹈演员那优美而热情奔放的舞姿深深的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百看不厌,让我们真正欣赏到了维吾尔族传统舞蹈的迷人魅力。

  在比赛前在我的意识中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参赛队跳的`并不好,一直觉得大家练的不认真,曲子也选的不好,可能大家都对拿不拿名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及各单位领导下达的任务,而真正到了比赛那天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外,直至最后比赛结束,完全改变了我以前的想法。

  真正的预赛在大家无奈而焦急的等待中来临了,在广场彩排时我们看了其他参赛队的表演,越看心越凉,因为可以看得出其它大多数参赛队准备的都很充分,他们跳的很认真、整齐,看来是都很重视,下了不少功夫,排练的很认真,有的队可以说从选曲、服装、舞蹈动作各个方面都很出彩,很多参赛队增加了曲目、增加了内容、变换了多种队形,都是三四首舞曲连跳而我们只选了一首舞曲,所以我以为我所在的参赛队的队员看了其他队的彩排表演就对拿名次更不在乎了。到了真正开始比赛那天晚上,却一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天晚上9:00开始比赛,我们的队员和其他参赛队一样却都在下午7:00左右都早早来到了广场,当我坐到自己队伍里时,发现大家一改平时练舞时的拖拖拉拉懒散之风,不仅参赛队员都按时到齐了,而且很多队员都自发自费去了专业美容美发店做了发型和化了舞台妆,换上统一的漂亮的舞裙,平时很普通的这时都变得非常漂亮,个个都神采飞扬而且都很兴奋、激动,在我们队临上场站在舞台边上做上场准备时,我们队员中一会这个人过来给我说,等会上去这个动作要认真,一会又一个说你那个动作别做错了,都是在纠正我平时做的不好的地方,还有一个队员居然紧张的心跳加速,我一边为大家的过于紧张有点好笑,同时又深深地体会到了每个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我意识到一直以来不是大家跳的不认真,而是我自己跳的不认真,这对我们来说是个进步和激励。

  我们的参赛队抽取名次在最后,21个参赛队我们在最后比赛,所以我们安心地坐在观众席认真的观看其他队的表演。而我一边看表演却一边看周围的环境,结果发现我们的比赛虽然没有大范围(即在社会上)发出通知,但自发来观看的群众却很多,尤其是维吾尔族群众,可以说是热情高涨,我们本来坐在观众席上,但不仅有人不断地挤进来问我们要凳子坐,而且人越来越多,其中好多是拖家带口,也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小孩边看边跟着跳,那形式多样、优美而热情奔放的舞姿不仅仅是我们所喜爱的,广大的群众更是多么喜欢这样的活动,我们被一波波挤进来的观众挤得闷得快透不过气来了,于是我和同事让出位子好不容易挤出了人群出来透气,发现广场外围也有好多观众,特别有意思的是,有一个穿的很旧衣服的维吾尔族妇女在广场外围听着台上的音乐也自发的跳起了麦西莱普舞蹈,我不禁感慨:看来这样的活动办得太少了,而老百姓是非常渴望和喜欢的。

  在那么多热情观众的掌声中我们顺利跳完了我们的舞蹈,我们虽然跳得不错,整齐没有出差错,但不得不承认准备的太简单,其他大多数参赛队不仅增加了曲目,都是三四首曲目连跳,而且不约而同的都把这两年最流行的筷子兄弟的歌曲《小苹果》加了进去,而且跳的都不错,而所有参赛队的麦西莱普舞蹈跳的风格不同,各有所长,有的跳的诙谐幽默,有的跳的比较传统,有的很有突破,有的优美而热情奔放,更增加了这次比赛的喜感,把这次比赛推向了高潮和成功。

  我觉得作为都是业余的参赛选手,这次比赛很成功,很受作为和田大众百姓的欢迎,这样的活动办的是太少了,如果每年都办一次舞蹈大赛、民族器乐大赛、歌唱比赛等等,对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并不是什么难事,却可以达到不仅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目的,而且渐渐的把我们新疆各民族青年的思想、精神带动到高雅文化艺术领域。因为我们新疆各个少数民族自古以来都是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民族,只是最近几年很多年轻人受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而放弃了他们所热爱的民族音乐、民族艺术。通过这次比赛让我看到了他们这方面的需求是多么的强烈。

舞蹈的观后感3

  这学期我选修了舞蹈鉴赏,进行为期六周的舞蹈鉴赏,了解到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也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别看它只是动作的变化,可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看着舞者随着优美的音乐,是那么的陶醉,仿佛自己都身临其境了,自己也真想去学学舞蹈,但看到选择一名天资优秀的学舞者,要求是多么的严格,上身与下身是要一定的比例的。所以我只有欣赏舞蹈的份了,不过欣赏舞蹈也是一门学问,舞蹈者不只是在跳舞,更多的时候还表达了一种情感,其中的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黄豆豆,并欣赏了作品《醉鼓》。《醉鼓》以醉借鼓表现一位民间艺术家执著追求事业,视艺术为生命的优秀作品。舞者并不是单一的靠舞姿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而是巧用鼓来表达所有的感情的。一段段,一个个简单的舞蹈动作都给予了无限生命的可能,也留给观众众多的想象,是他对艺术事业的执着精神,是他不顾一切对梦想追求的精神,是他在激流中的勇往直前……

  《醉鼓》中的舞者的执着精神鼓励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艺术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寓示着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要勇往直前,激流奋进,追求美好未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傣族舞,其中杨丽萍的《孔雀舞》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孔雀舞”这支舞蹈使人观看了之后,心情非常得好,杨丽萍身穿一件白色的衣服,在舞台灯光的照耀下,白里透出了许许多多的颜色,杨丽萍的动作优美,骨骼十分柔软,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使观众赞不绝口。

  女性的温柔、美丽,更使孔雀舞增加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的颤动,身体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独特的三道弯舞姿造型。孔雀舞还十分讲究手的动作,以手形象征孔雀头颈,变化多姿,生动传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孔雀舞》中杨丽萍优美的姿态,非常唯美的将孔雀的美丽展现在观众眼前,纤细的双臂在空中微微扭动,婉转可爱,似乎真的有一只孔雀在自己面前跳舞,宛如自己已融入了大自然,自己亦贪婪地享受着这一美丽画境,如诗如画。杨丽萍以优美的舞姿,高雅的体态,美丽的羽衣,将孔雀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欣赏这支舞蹈,给人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

  上述两个作品我认为都是艺术的经典代表,虽然是不同时期的作品,但都是舞者经过很长时间训练而成的。其中饱含了多少的辛酸苦楚,有排练时的累与苦,也有在排练时取得小小成绩的欢歌笑语,只有他们自己知晓。无论过程怎么样,结果都是一样的,都会有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去评价它,赞美的继续保持,批评的积极改进。热爱舞蹈的人会为了艺术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去追求理想,他们的一生将与舞为伴。

  从舞蹈课一路走来,我们欣赏了古典舞,以孙颖为代表的“踏歌”、“桃夭”;其中古典舞的三个特点折袖、拧腰、含颈。“萋萋长亭”完全折射出了这三个特点。

  还学习了秧歌,东北秧歌以“手巾花”为主要特征,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胶州、山东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欣赏了张继纲的《一个扭秧歌的人》,大概了解了秧歌的动作特征。

  在鉴赏舞蹈的同时,认识到傣族人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由于历代民间艺术人的精心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擅长于跳孔雀舞的人。其中以杨丽萍的《雀之灵》、《孔雀之舞》和《两棵树》为代表性的作品。

  在学习古典舞之余,还欣赏了新疆舞蹈《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蒙古舞《狼图腾》,苗族舞《火塘边》,它们的节奏是如此的轻快.

  最后我们还跟着老师的步伐,大概了解了拉丁舞,内容包括伦巴、恰恰、牛仔舞、桑巴、斗牛舞。拉丁舞的五项舞蹈各有风格,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

  老师还给我们看了舞蹈的素质训练,学习舞蹈的学员要在指导老师的口令下,即兴发挥,将舞蹈融入生活中。由此看来,学习舞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好舞蹈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舞蹈的观后感4

  记得我曾经说过当我看乔丹打篮球的时候,我感叹那不仅仅是运动,一定是艺术;而看完这次的《雀之灵》的演出我想说的是,这不仅仅是艺术,而一定是生命,这是生命之舞。

  就故事情节来说,故事的内容很简单:从生命的诞生,孔雀萨垛懵懂欢乐的青春,到遇到孔雀嘎雅后火热的恋情,可是爱情遭到乌鸦路斑的嫉妒而遭遇障碍,嘎雅为了萨垛牺牲了生命,萨垛悲伤欲绝,最后萨垛通过和神灵的对话而获得内心的平静,讲述了一个轮回的故事。故事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交替来表现,也象征了生命的一个轮回,春天万物始发的季节,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充满着希望;夏天万物茁壮成长,一切都是那么的蓬勃而又热烈;秋天万物开始成熟也开始转向落败,一切都是那么的萧瑟而又黯淡;冬天万物开始回归,归于泥土,一切都是那么的寒冷而又趋于安静,从始至终,从有到无,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从出道的《雀之灵》,龙年的《雀之恋》,到收官的《孔雀》,这对于杨丽萍来说或许也是一个轮回。

  就舞台表现来说,序曲开始,舞台上放着一个一个的鸟笼,关着小鸟,人穿梭在鸟笼之间,一一打开鸟笼,放出笼中鸟,耳边传来人世间的喧嚣之声,突然空中降下来一个巨大的鸟笼,把人罩在了笼中。是的,没有人能幸免,这象征的就应该是人生的本质吧,每个人在世间上早已有了关押自己的笼子,不管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还是被罩下来的。

  春天开始,正对观众舞台的右侧,神灵站在舞台箱上,撒出绿叶,左侧的舞台箱上时间开始旋转,随着季节和剧情的不同,旋转的时而快时而慢,扮演时间的是彩旗,她从春开始一直旋转到冬,整个舞剧结束,代表着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时间总是静静的流淌着,生生不息,这让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我身边的友人对这个小姑娘很是心疼,转了整场约1个半小时呢。时间的旁边有一个生命之树,随着季节的变化,长出绿叶,又凋零落下。舞台上象征生命的蛋壳开始摇动,生命破壳而出。这一幕中,有杨丽萍穿着粉色的舞衣,有段独舞的片段,是整场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那种对于生命的喜悦、自由、灵动,伴随着她的舞蹈,发挥的淋漓尽致,整个氛围,甚至空气都是那么的轻盈唯美,还带着丝丝的清新,让我瞬间有窒息的感觉,一点都不夸张,有那么瞬间,我的眼里只有我这个位置和台上的那束灯光下的舞者的,周围是一片黑,无法用文字表达的`美感,让我醉晕,深深感动。

  夏天开始,神灵洒出玫瑰花瓣,两只孔雀出场,都拖着华丽至极的蓝色雀屏,孔雀本就是华丽骄傲的动物,那种羽衣散发出的彩色光泽,无与伦比的美丽,自然就会产生如凤凰神话般的想象,感叹不愧是天下之灵物。这是一幕华丽的盛宴,也是龙年春晚上看过的片段,依然让我觉得光彩夺目,除了华丽、璀璨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形容,两只孔雀喃喃细语,依依相偎,那么甜蜜就这样弥散在空气中,雀之恋,唯美的片段。

  秋天开始,神灵洒出黄色落叶,盛极而衰,幸福中出现了祸端,乌鸦路斑嫉妒孔雀,抓走了萨垛,嘎雅为了救萨垛,献出了生命,路斑虽然拥有了孔雀的羽衣,可是即不能成为孔雀,也失去了自我,剩下迷失和沮丧,这一幕的故事性比较强,基本就是讲述了故事。

  冬天开始,神灵洒出雪花,获得自由的萨垛,却失去了嘎雅,悲伤哀鸣,人生为什么要经历这些伤痛?一直默默观看的神灵,终于走向了萨垛,神灵对一切都了然于心,可是该发生的一切还是要发生,生命本就无常,这就是生命的本质,通过与神灵的对话,萨垛终于明白了生命的真相,也了知了爱的真谛,化解了哀痛仇恨,内心归于宁静,在梵音声声中走过这个人生。这一幕,身着白色舞衣的杨丽萍只能用超凡脱俗来形容,从她身上与动作中散发出来的,那种纯洁、神圣、静谧而又深远,让人感动落泪,在漫天雪花中,似乎已然化羽而去。

  舞蹈相当的精彩,好看。而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明明现场不允许以任何方式拍照摄影,可是偏偏就是有人看到提示只当没看到,拿着手机不停的拍,枉坐在前排,素质实在让人无语,这样的行为本身就不尊重舞者,其次还影响其他观看的人,不仅是手机屏幕散发的光,更是打破整个剧场的氛围,打断别人的观看,让人觉得可恶又可恨。

  人生是什么?即使受到伤害,受到,受到抛弃,仍然要相信明天是美好的,人生就是喜怒哀乐,人生就是悲欢离合,人生就是一串串的经历,人生就是春夏秋冬,人生就是一场轮回。

舞蹈的观后感5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作者张炳惠博士是三位中国继子的母亲,这位“韩国第一妈妈”将三个继子送进哈佛、耶鲁,她养育孩子的奉献精神与创新探索深深震憾了我,特在此与每一位中国妈妈们分享:

  张炳慧博士是三国中国孩子的继母,1959年,作者张炳慧博士与丈夫邂逅并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丈夫与前妻的三个孩子因分别被托付给别人代养而都缺乏家庭观念。他们没有安全感,对她戒备、不信任;他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教养;他们没有家庭归宿感,缺乏兄弟姊妹间的谦让、友爱和互助;他们的智力发展不均衡;老二彼德被医生诊断为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智力发展障碍,中学之前成绩一直很差??但是,张炳慧受父亲教育子女方法的启发,成了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她的教育下,三个孩子都成为了美国社会出类拔萃的人才。张博士一边工作一边将精力倾注到教育三个孩子峰上。她言传身教,并且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基础能力。最终,大女儿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一名国际律师;老二在耶鲁大学,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进修经济管理学,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并成为卓越的商业人士;最小的女儿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耶鲁大学,最后也成了一名国际律师。

  张博士教育子女的方法非常简单。她从来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特殊的辅导,也没有寻求过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父母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秘诀中的秘诀。在本书,张博士强调了“好父母教育出好子女”的真理。如果想教育好子女,不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要首先从父母做起。就像每个孩子都蕴含着无限潜能一样,每一位父母也都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基础做起,先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吧!

  此书中张也并未提出任何教育理论,仅仅描述出与三个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但从中可以清楚看出一个母亲如何用心去观察孩子所需,从旁辅导孩子,以及在面对问题时的种种挣扎,最后,如何去选择对孩子最有利的解决方法,书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有以下几点: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并不来自于所谓的教育理论,而是来自于父母本身。 把厨房作为最好的教育课堂。不要干涉丈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要忽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要让孩子适应社会,必须让他自己去经历和领悟。你不必成为教育专家,你是母亲,没有一个教育专家比母亲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我应该算是读了不少育儿类书籍,如:《卡尔威特的教育》,随后又看了《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等等,我认为每本书都各有所长,都让我学习与体验了为人母的责任与义务,也教会了我用一双慧眼去选择、阅读与学习。

  相对而言,我觉得《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一书更具时代与现实意义,因为张炳惠老师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说的都是在养育孩子的生活细节中我们很多中国妈妈们所忽略的重要事情、所常犯的习惯性错误:许多中国妈妈们喜欢聚在一起互相攀比、显摆自家孩子的兴趣、特长;不弄清楚自己孩子的爱好与兴趣就铺天盖地得给孩子抱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特长班、兴趣班等等。“我家孩子钢琴弹得可好了!”“我家孩子学英语了!”“你怎么这么不了解大人的苦心呢,好心当成驴肝肺!”“你知道爸爸妈妈挣钱养家供你读书上学多么不容易吗?你怎么还不好好学习上进呢?”??各种各样的抱怨与牢骚不绝于耳,扪心自问,作父母的是否真正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真正尊重孩子,是否和孩子有过真正的沟通与交流,而不是单方下命令、指责与埋怨!

  我始终不渝地认为,也正如书中所述:沟通不是学习与作业监督方面的日常对话,这不是沟通,而是很糟糕的与孩子们的相处方式,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觉得与大人无话可说,疏远父母,到时再想挽回就需要付出非常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错过了与子女孩童时期天真烂漫的游戏与玩耍!因此,我现在每天都有一种冲动与激情,想到人行天桥上去大身疾呼:中国的妈妈们呀,不要让单纯的母爱蒙蔽了您们的双眼,睁大眼睛看清楚我们周围的世界,您的孩子究竟需要的是什么?不要让您的孩子仅仅只是跟着老人与保姆,您多抽一些时间陪一陪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样您们才能亲自体味为人父母的滋味,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到底需要什么?退一万步来说:一位养母能做到的`,难道我们这些亲身父母连其十分之一也做不到吗?我们应该多花一些时间与耐心去学习与阅读《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这本书,多花一些心思去和我们的孩子相处与嬉戏,也许只有这样,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犯罪问题、动辄轻言自杀问题等等才能遏止在其最初发育生长的摇篮期!这难道不比您一年挣几百上千万更有价值与意义吗?(更何况有的父母并不是因为生计困难而奔波劳顿,只是为了挣钱而挣钱,为了一己自尊与面子、为了暂时的安逸与享乐而失去了许多同自己孩子朝夕相处的大好时光,真不值呀!)

  总而言之一句话:无论您有再好的家庭条件与教育方法或专家,做父母的自己不付出时间与耐心,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石,那么您要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只有枉然与徒劳!最后与所有的父母们一起分享一段育儿心语: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发展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和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和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其中任何一圈未完成,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会善始善终。

舞蹈的观后感6

  扯得多了,因为这种心态也是我最喜欢欣赏娅姝的地方,所以多说两句,希望自己也能有点这个范哎。

  然后第三段舞蹈是《风》,从一开场就被震撼了,所谓美轮美奂不过如此。这段舞不是说多有难度(当然也不简单),或者肢体动作做得多么好(其实看了年唐诗逸的表演,基本功真的比娅姝高一个档次),而是美在意境。舞台形式,配音,舞者,纱巾,融为一体,共同演绎了什么是风,就像海清说的“谢谢娅姝,让我们看到了风”。而且最让金星爱惜的是,这个创意是来自于娅姝自己的想法,包括配音,都是她自己亲自录得,想说这姑娘可真厉害,录音都录得这么专业。这段舞看了好多遍,每一遍都还是觉得这么美。

  接着就到了决赛的《触碰》,非常非常喜欢,她和张傲月共同创造了这样一个空灵的意境,干净漂亮的肢体动作,轻轻的触碰,那种第一次触碰的美好的感觉,被诠释的很到位,看的时候让人连呼吸都忍不住放轻了,怕打扰了这个舞台。其实她上台前,我真是非常担心,因为之前李德戈景的《梦中的额吉》表现的非常出色,现场直接看哭了一批人。李德选题有优势,跳的是他对天堂的姥姥的怀念,而且他跳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这种感受融入到他的肢体里,传递到了观众的心里,再加上扮演姥姥的敖登格日勒老师真是太赞太赞了,这个慈祥美好的姥姥真让人动容

  以至于李德差点全票把楼中玉秒了,金老师之所以给楼中玉票主要是因为娅姝还没出来呀但是等娅姝和傲月一出来,音乐响起,时间瞬间安静了,你就像堕入了另一个安宁的空间,完全忘了之前发生了什么。有现场的观众说,现场看触碰,比电视机上有感觉太多了,李德跳的时候是很多人泪目了,但是娅姝和傲月跳的时候是全场寂静了,大家都发不出一丝声音来表示那种感受和赞叹。有些同学说看不懂触碰,觉得后面威利斯和骆文博的《恋》还更好看一些。其实第一感觉,确实《恋》更通俗,就是两个恋人缠绵的感觉,然后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背景也美的',两个人的动作也挺舒展的,确实蛮养眼,但是看完就觉得没有什么特色,和平常晚会看的那些舞蹈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好看,但是缺少动人心魄的魂,所以也只是好看。

  这里海清看完一脸陶醉幸福的样子,说明她的水平还是有点水啊,个人感觉她的欣赏角度更多的是从整体从感觉从形式上来看的,审美还是不错的,但是专业的东西就不太懂了。也有人说金星此处又毒舌了一把,狠狠的指出了威利斯的弱点,让后面的几个导师不能给他票,从而确保娅姝的晋级。好吧,金星是毒舌,此处也只算她的普通毒舌水平啦,至于有没有私心,确实不知道啦,哈哈,她确实是偏爱娅姝一点。

  不过即使她没把话说绝,也肯定是娅姝赢的。而且威利斯到底受伤在哪里了呀,为嘛跳的时候底气那么不足,不停的流汗,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好像生怕别人看不出他的伤痛一样,看不出他有多勇敢多坚强一样。我不是说他故意苦情,他应该也不是故意那个表情的,可能只是确实不够坚强。话说我也是和他差不多,太脆弱,容易把弱的一面表现出来。

  最后的solo很多人说放水了。感觉放水说不上,娅姝还是认真跳好这支舞的,这支舞的洒脱率性是她没有表现过的舞蹈风格,或许更接近她本人的性格一些,她是想表现不一样的自己。但是选这样的一支相对简单的舞,说明她此刻确实已经没有夺冠之心了。如果想要争个冠军,她肯定会更郑重,拿出个杀手锏什么的,但是她此刻的心态应该是满足了,她好像没有想夺冠,只是想在这个舞台上再肆意一把,所以像黄豆豆说的,这是她到中国好舞蹈跳的最快乐的一支舞,她跳的那么欢乐那么开心,像最开始接触舞蹈一样,让人想跟着她一起跳起来。虽然简单,也很棒。

  本来以为郭富城会投给娅姝,这样把最后的难题丢给金星,哈哈,看郭富城在投票的时候,金星老师的那个表情就好纠结,很想知道如果是她做决定,她会选择谁,两个人真的都很棒,选谁都是合适的,但是感觉也许金星会给娅姝,为了她可能的发展,古丽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舞者了,将来很难再有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娅姝可能,比如那支《风》,就给了我们惊喜。

  年的决赛张傲月并不是最出色的的,但是后来傲月的进步和成熟让人觉得当得起这个冠军。不过对于娅姝而言,或者不要这个盛名也罢,这种名声有时候反而是一种压力和负担,虽然心态够好,但也是多少会有影响的。其实对她而言,她觉得够了,这个舞台已经给了她充分展示的机会,她已经觉得非常的满足了,足够开心了,冠军亚军其实无所谓啦。

舞蹈的观后感7

  北宋学者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展示中心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莲花的喜爱之情。舞蹈剧目《爱莲说》的编导赵小刚就是根据诗词中所描述的莲花的高贵气质,采用拟人化手法来诠释,同时加上编导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为我们演绎出了一朵超脱于世俗的莲花的形象。该舞蹈作品是两段体结构,由引子、前奏、慢板、渐快、快板、结束组成,该舞蹈作品通过舞者用其行云流水般的肢体语言演绎《爱莲说》,加上音乐语言对整体意境的唯美刻画与表现,更明显地向我们阐述了东方女性典雅古朴的美以及莲花傲然独立、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借助这一古典舞,可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一、音韵的古典美

  舞蹈与音乐是紧密相连的,舞蹈是表演者通过柔美的身体律动和相应的音乐节奏共同组成的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古典舞《爱莲说》的音乐选自国风中的《沉鱼》《落雁》,这两部分音乐是中国器乐曲中屈指可数的代表曲名。舞蹈在选曲上结构有所删减,大部分采用了《落雁》里的选曲,但是这两部分曲子大多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为基础,以二胡、琵琶、萧为代表的中国特色乐器,在琵琶宛转悠扬、二胡如泣如诉的演奏中,给人以淡然之感,歌颂了中国传统女子西施的高洁、淡雅的品格之美。《爱莲说》与《国风》的音乐同属于中国古典艺术文化,也就说明整个舞蹈描绘出了这两个音乐的视觉感观。舞蹈选择了这样的音乐,也就是选择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

  二、舞姿的神韵美

  舞姿与身法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中国古典舞的身法韵律大多以柔美为前提,女子独舞《爱莲说》整个动态就是靠古典舞的小五花、拧、盘、旋,来表现莲花的花蕊形象。表演者的动作编排上采用了单腿跪地、胸前小五花、上身后仰与勾脚的后腿等,形成含苞待放的莲花的形态。经过舞者轻巧灵动的演绎,传神地展示莲花的轻盈,更表现出中国传统女子的柔美。在整个舞蹈展示中,表演者没有借助任何道具来展示莲花的盛开,而是以“圆曲”的云手延伸动作来展现莲花的待放状态,多次运用到“圆”的涮腰、拧曲、圆曲这些非常好的身法和功力,贯穿于整个舞蹈作品,既紧扣“莲”的主题又塑造了鲜明的形象。

  在整个古典舞作品中,用动作的准确度来表现莲花的圣洁品格,是非常精美和精致的。编导在舞蹈动作神韵中又融入现代的理念意识、编舞技法,使得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古典神韵,而且不乏新颖的创作手法,满足了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再加上舞者以一身紫色略带有藕荷色的服装,给人以清秀灵动又素雅的魅力,以古典舞神韵的元素为舞蹈语汇,塑造了莲花的.品格之美,把莲花的气质与女子的气质相结合,她们有着既羞涩又洒脱的双层形象。莲的洁身自好,将“花中君子”的形象展示至顶峰,既不妖娆又不生硬,让人们在舞者出神入化的展示中如痴如醉地品味着中国古典舞的无穷神韵与魅力。

  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对于以文学作品为体裁的舞蹈,舞蹈意境是一个整体化的、丰富的综合体。这一境界的构成,由舞蹈编导者从舞蹈结构框架、灯光设计、音乐运用再加上服装设计,整体构成统一、富于诗情画意的场景,透过人与莲之间的暗喻转化,由心生情,融入自身的情感表现,即所谓的情景交融、人景合一,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从而获得超凡脱俗的感悟。

  作为《爱莲说》所塑造的意境,显现给我们的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女子独舞《爱莲说》则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舞者也有开有合,在适当表现荷花静态的同时也展示了荷花的动态美,加之淡雅、富于诗意的服饰与舞台场景、现代灯光调配的完美结合,这样一种和谐统一的编排,给人以安逸舒适的美的享受。

  四、舞蹈编排的结构美

  整个舞蹈的结构框架是体现舞蹈意境美的关键所在,结构框架类似于一篇文章的提纲,它是以总、分、总的形式向我们展示舞蹈所表达的内容。首先,编导在开头就以别出心裁的“莲花”的造型来直接阐述“予独爱莲”的思想。其次,在音乐的衬托下,编导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含苞待放”和雨中摇曳以及雨后的莲花的各个形态,通过表演者高超的技艺和原来动作加工之后,拟人化地将莲的形象层层递进,从而更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于这个花中君子的喜爱之情。这个形象先后出现了三次,中间两部分前后悬殊较大,是编导对原文的真实写照,最后一次则是莲花由第二部分的雨中激昂的状态转化为雨后归为平静的自然外形,流露出莲花孑然自傲的高洁品质。整个舞蹈结构前后呼应,情感细腻,为舞蹈的成功演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传统舞蹈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古典舞在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以古朴典雅的身韵,心与物、实与虚的统一意境,在“诗情画意”中展示其魅力所在。优秀的舞蹈剧目都是编导根据自己对文化的研究、音乐的感悟以及自身的灵感展示别样的风采与魅力,而鉴赏者则要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在赏析的同时继续发展传承,让更多的人认识古典的韵味及其内在美。

舞蹈的观后感8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中国妈妈》是一部史诗,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是一个阐述爱的舞蹈,这种至高无上的爱称之为大爱,它摒弃了仇恨,抹平了悲伤,跨越了国界。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的反映描绘出了中国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最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

  《中国妈妈》

  ,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憎恨、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段跨国的母爱,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鬼子的遗孤,显彰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一,憎恨

  一群衣着简朴的中国妈妈弓着腰,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向所指的同一个方向迸发尖锐的控诉和撕心裂肺的呐喊,控诉日军滔天罪行令人发指,这样的血海深仇无法宽恕,不能原谅,不共戴天!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二,接纳

  音乐嘎然而止,人群中出现一个穿日本和服的小女孩,她蜷缩着身体蹲在地上,怯懦而可怜!然而,她是侵华日军的孩子,她的和服上还沾着中国人的血,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对于饱受家园洗劫、亲人被杀戮的中国(河蟹)母亲来说,能向仇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这些孩子超越仇恨的亲情和关爱,已经超出了常人范畴,实在很难做到!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中国母亲是善良与母爱的代表,这样的母爱称之为大爱,是跨越国界、化解仇恨的旷世情怀!

  三,养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当养育遗孤孩子时,中国妈妈表现出的那种真情流露及无私奉献,让所有人都能感到中国女性的伟大精神。在寒冷的冬天,母亲们插秧、割草,在田间辛勤劳作,同时也忘不了对自己“女儿”嘘寒问暖。妈妈将孩子的手捂在怀中取暖,而自己却被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个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不言而喻,无关国界,这是真正的“大爱。此时,当年的异国小儿郎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姑娘了,她的活泼与懂事,让中国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简单的播种收割动作,让人联想到妈妈辛勤劳作,抚养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憎恨与母爱的矛盾碰撞,母性的伟大瞬间体现。尤其是那几句歌词“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女儿”一把抱住正在地里劳作的母亲,由于常年劳作含辛茹苦的养育,母亲的手磨出了层层老茧,“女儿”把妈妈的手紧紧贴在自己脸上,对母亲的心疼和体贴溢于言表,接着,“女儿”弯下腰,模仿母亲的动作开始为母亲分担劳苦,以求回报深沉的母爱。这一刻观者饱蘸泪水,妈妈也欣慰地潸然泪下: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接着,家喻户晓的东北民歌《摇篮曲》的旋律响起,旋律如泣如诉,悠扬感伤,轻柔的音乐让人回想起童年的往事,还有妈妈温暖的怀抱。四,送行然而,当年的小儿郎已经长大,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可是中国妈妈却并没有就这样让孩子留下,白发苍苍的妈妈弯着背,一步一步蹒跚着步子拿出了当年的和服,告诉她当年的身世。女儿终将离去,离开这片养育她的厚实而深情的土壤,回到那个生下她却未能抚养她的陌生的国度。当她狠着心将女儿推出自己的怀抱时,她不舍,她心痛,那是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啊,是她的儿啊。谁能体会她的心疼与无奈,在送行时,突然,女孩一个转身,回奔到妈妈身边,紧紧抱住妈妈双腿不忍离去,此刻别离让所有妈妈怆然泪下。母亲、孩子的恋恋不舍,让人为之动容。漫天大雪中,亲手抚养日本鬼子遗孤的善良的中国妈妈依然在痴痴地守望,守望那个曾喊过“地里站着的是我娘”的女儿。母亲长久凝望的身影,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妈妈的博大胸怀。

【舞蹈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舞蹈05-09

舞蹈的观后感(精选29篇)07-26

舞蹈的观后感(精选34篇)07-18

舞蹈的语录12-17

舞蹈的口号12-24

《舞蹈》教案02-09

舞蹈的教案01-23

舞蹈的教案02-21

舞蹈的作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