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感恩是什么?有的人经常会想,但有的人从来都不知道,也从来都没考虑过。感恩是大海中的一艘轮船,载你驶向光明的隧道;感恩是夜晚的一轮明月,使你看见前进的步伐;感恩是风雨之中的一个雨伞,使你懂得它的'重要性。记得在一次做公交车时,那位开公交车的师傅说起,他的儿子的老师教他的儿子做感恩卡,但是他的儿子却第一个送给了他的同学,使这位师傅非常的生气,说着的时候还口吐脏话。
听了以后,我就想了想。他自己都不知道也不懂得什么是感恩,会感恩的人不会生气,也不会因为生气就口吐脏话。所以,想要学会感恩不是那么的容易的。说起感恩,我知道,但是我学不会感恩,因为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做到感恩。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有关于感恩的文章,那上面就这样写道。学会感恩,就当怒,是对你耐心的培养;就当哀,是天将降大任于自己,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就当乐,是对你善待生活还以的微笑。看着这些,那时我就明白了,感恩对每个人而言,太难了,即使是学校从小交给你学会感恩,你也做不到。
因为经历过许多事情以后,或许,你依然会做不到。我相信,很小的孩子有可能会做到,虽然他们不懂得感恩。有时候,这样滔滔不绝的说,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明白,我自己也不会做到,我真是羞愧不已啊!
我对我自己而言,感恩我不必做到,但最起码我对的起自己就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但在愤怒的时候就会彻底的消失。但是,每次想起那几句,我的愤怒就会马上制止。有时候,有些问题可以用幽默的话语来制止,这才是智慧的人的做法。
感恩这个词,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希望大家可以想起那几句话,马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快乐些!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是我看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时代楷模发布厅”关于黄文秀同志的事迹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黄文秀同志从大山走出去,又回到大山;从一名硕士研究生自愿回到家乡工作;从一名市委宣传干事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她义无反顾踏上扶贫的长征路,带领百坭村村民脱贫致富,用生命谱写扶贫乐章。
黄文秀作为村里首位女第一书记,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与排斥,她翻山越岭、走街串户,做村民的贴心人。在短短的时间里推动了百坭村的路灯修建、道路硬化、蓄水池修建等项目,为村民解决农产品问题,带领88户418名贫困户脱贫。在即将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我们应以黄文秀为标杆,在攻坚扶贫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习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黄文秀同志在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告别患病的父母,前往扶贫第一线。正是这样一种为民服务的初心,让这位年轻的.党员干部作出了这样重大选择。
学习黄文秀同志践行信念。黄文秀说过“家乡养育了我们,我们必须回报家乡;祖国培养了我们,我们必须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回报祖国”。信念是一种精神力,信念也是一种动力,信念更是在扶贫长征路上的战斗力。只有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理想信念,才能在新时代的大地上,留下自己的足印。
学习黄文秀同志坚守使命。从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那一刻起,黄文秀同志就肩负起了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在攻坚扶贫上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牢记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职尽责,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秉承积极为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只有坚守这样一份使命,
黄文秀同志给新时代的年轻党员树立起了一面光荣的旗帜,我们应以黄文秀同志的精神为标杆,追逐她的身影,完成她未完成的事业,以共产党员的身份,用无悔的青春和一颗永不忘记的初心继续前行!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樊锦诗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
“第一个帮助我们的是邵逸夫”。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邵逸夫匿名向敦煌研究院捐了1000万港元。“当时我们穷到什么程度?莫高窟连窟门都没有,风沙直接吹进洞窟里。”征求邵逸夫的后,他们为洞窟安装了玻璃屏风和门。
第二个是饶宗颐。他是泰斗,人文学识广博,对甲骨文、考古学、、文学、敦煌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饶老几次去敦煌,对敦煌的历史文化十分着迷。樊锦诗与饶老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后来,樊锦诗主持的.26卷《敦煌石窟考古全集》在香港出版,饶宗颐先生对此由衷赞叹:既真且确,精致绝伦,敦煌学又进一境!
1987年,樊锦诗第一次来香港。“那时候除了学术界,很少有人知道敦煌。”樊锦诗说,现在不仅很多人都知道,甚至还出现了“敦煌热”,很多香港人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包括捐款、办讲座、帮着做各种文化推广。后来香港的朋友说,干脆成立一个组织,叫“敦煌之友”吧。
“我非常感动,他们不在这里领取一分钱,还聘请了律师,保护我们的。后来,更多的香港政商界人士陆续加入了团队,在国际上推广敦煌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敦煌。”
在敦煌文化里浸润愈久,樊锦诗愈发觉得这是“全书式的宝库”。这些年来,樊锦诗为传播和弘扬敦煌文化四处奔走,不仅到国内外办展览,还主动进学校、进社区去普及和推广敦煌文化。
她说:“过去我们要‘进洞’保护,现在我们要‘出洞’弘扬,要让敦煌文化走门,走向世界。”
对于名利得失,樊锦诗早已云淡风轻。“要计较得失,我早就离开敦煌了。”说起吕志和奖的奖金,她说:“我对这个钱没有别的盘算。我在想,怎么用这笔钱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能为这个世界的和谐与发展作贡献。”
81岁的老人,眼神平和坚定,如大漠般坦荡。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感动中国年代人物揭晓,在这个获奖名单当中,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在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场论四个领域拥有13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他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学术实力的天花板,被公认为理论物理学史上的顶级大师。
他为中国科学事业默默奉献五十余载,他说,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着华人世界里最高科学成就的杨振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无良的媒体对他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的贡献选择性失明,却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隐私。这就使得不少人不了解这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实际上,杨振宁所做出的科学成就以及对于中国的贡献已经远远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学家颜宁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杨振宁先生,你是我们的‘爱豆’。我可能毕生也无法达到您的高度,但从您可以看到华人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1956年,杨振宁和另外一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正式提出了“宇称不守恒”,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科学成就呢?
当时两人找到有着“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希望她用实验验证了这个发现。吴健雄等物理学家还真的成功证明了“宇称不守恒”。于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宇称不守恒”的成就对于99%以上的物理学家来说是无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说能拿一次诺奖都够一个科学家吹一辈子的,毕竟一共不到1000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可是你不知道,“宇称不守恒”对于杨振宁来说,不算是顶级的科学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学成果排一个顺序,在四大领域有13项诺奖级别的成就,而“宇称不守恒”顶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么呢?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再去一次就要休息了
落水后,常青和李俊杰在水中坚持了40多分钟,被救起。李顺被水流抛出,自己游到了岸边。陈陆和王松始终了无踪迹。
消防、蓝天救援队等救援力量都参与搜救,总共发动了四五百人寻找失踪的陈陆和王松。
陈立山告诉记者,陈陆的水性很好,幼儿园时就学会了游泳。刘书虎则举例说,陈陆在150米宽的水域中能游一个来回。
因此,刚听到消息时,刘书虎以为是小事,“船翻了,爬起来不就行了?我没见过那样的水,根本想象不出来。”
参与救援的队员告诉记者,当时的水有八米深,水流湍急,水底情况复杂,电线杆、树木、房屋等交织盘布。
搜寻陈陆的头两天,王璇到处打听,要搜救人员“看看树顶”,追问“会不会在哪个小土坡上,被水冲晕了?”后来,问出的话成了“你们有没有看看水底?会不会被缠住了?”
7月24日,陈陆的遗体在距离落水点下游2.3公里处被找到。王松则到现在仍是失踪状态。
窦君说,王璇起先撑着没哭,“还不敢相信,属于懵掉的状态。”遗体告别当天,她忽然爆发出来,瘫软在座位上,需要吸氧。在两人的搀扶下,她向陈陆最后敬了个礼。
4岁的儿子仍不知道爸爸的'事情。这段时间,家中来来往往许多生面孔,他要“拿金箍棒把他们都赶走”,因为“他们来了以后,奶奶、爷爷、妈妈都会哭”。
从前,陈陆从家返回单位,儿子有时候舍不得他,躲在卧室里哭,他跟着在客厅里抹泪,说要等儿子不哭了、睡着了再走。
7月22日,安全护送完第一批群众后,陈陆碰到了方锐。方锐回忆,当时的陈陆浑身都“很热乎”,状态疲惫,连他自己也说像是要中暑了。“我让他别去了,他说没事没事,他熟悉水况,不去不放心。”
方锐叮嘱他一定注意安全、穿好救生衣。陈陆满口答应:“再去一次就要休息了,要不然我太累了。”
8月8日,陈陆的落水点处水位仍然很高,露出水面的电线杆上缠着一截白色织物,幡旗一样飘摇。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程开甲是10位英模中最年长的一位,今年99岁,他是我的同乡,又是我的学长,在秀州中学百年校庆时见过面。我反复阅读由熊杏林撰写的报告文学——《程开甲: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两弹一星”元勋》,文章有料、有情。该文与之前读过的程开甲的传记不同,限于篇幅,它在广搜博览基础上取精见宏,运用洗练文字的同时,不失绘声绘色的故事描绘,读起来饶有兴致。例如,在归国前夕导师玻恩与他的一番长谈,不买生活用品而只购买科研书籍的细节,写出他舍弃优越的工作、生活,毅然回国的思想境界。归国后,他又服从国家需要,两度变更科研课题,充分表现了他那殷殷报国情。文章写了他与师兄海森伯在学术国际会议上就低温超导问题的争论,以及大会主席、玻恩评论的侧面描写,显示其创新精神。在叙述核武器研制、试验过程时,他敢于否定苏联专家的空投方案,设计了百米高塔爆炸、竖井地下试验以及开创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一组组数据和一段段史料,完整地反映了他的创新精神,及其为强军事业所作的贡献。其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十分动人,例如,吃饭时算数据,用筷子蘸了菜汤演算,达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为了了解地下核试验的情况,他不顾放射性剂量大的'危险,亲自钻到地下坑道和测试间,以取得百分之百的数据。这些描写,令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跃然纸上。
最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她跟踪程老十余年的创作经过,被程老的事迹深深感动,因而笔端将细致的叙述与由衷的感情融为一体,成了该文的特色。程老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在戈璧滩隐姓埋名20多年,在他的带领下,核试验基地走出10位院士,40多位将军,荣获20xx多项科技成果奖。作者深情地赞扬:“程开甲把汗水和智慧洒在中国西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把创新、拼搏、奉献几个大字镌刻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册里。”
合上这本书,10位高大的英模形象屹立在我的面前,高山景行,人皆仰之,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不朽英名永世长存。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我的梦想是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那些贫困的女孩们来免费上学。”这是张桂梅校长对记者说的一句话。《感动中国》节目中,我认识了这位传奇校长。
因为看到了太多无法上学的贫困女孩,因此张桂梅想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在张桂梅的脑海中浮现。她拿着自己的证书和奖状四处奔走,希望别人能捐钱帮助自己建女子高中。而张桂梅得到更多的并不是大家的扣款,而是质疑。所以在五年时间内她只筹到了一万元。直到她作为人大代表时,将自己的梦想告诉了记者。第二天,记者将张桂梅的梦想发表在了报纸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她,纷纷捐款。就这样,女子高中很快建立了,还招到了16名老师。学校有了张老师却发现还没有学生。于是,张桂梅走进大山,去请来了那些生活在贫困山区、田间地头、灶台前后的女孩们来上学。几经波折,张桂梅每天都在为孩子们操劳着,尽管自己身患多种疾病,每天吃着十几种药,但她却坚持着站在岗位工作,直到因疾病而晕倒在岗位上。
看到这里,我的心中激荡起一层又一层涟漪,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张校长一心为女高,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我仿佛看到了她用贴满膏药的手拿着喇叭在催促着学生们吃饭。仿佛将自己的.工资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累计高达一百万元的资金全部都捐给了女孩们。张校长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敬佩。
说起无私奉献,我们怎么能忘记在抗洪一线的解放军们呢?在洪水来临之际,他们用生命筑起了一道道防线,展开了连续几天的救援,他们穿梭在房屋与房屋之间,夜以继日不停地救人。他们的手被水泡得起皱了,腿都已经泡肿了,有的连续奋战几天几夜。但他们仍然站在抗洪的第一线,他们和张校长一样,虽然岗位不同,职业不同,但他们都在奉献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无私奉献的人,他们都在我们身边,都使我们敬佩,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8
“落水前,教导员让后面的救援艇快调头。船快翻了的时候,他还喊我的`名字让我小心。”劫后余生的消防救援队员常青在回忆起落水瞬间,非常沉痛。常青说,救援艇翻船后自己被卷入水中。当时洪水中一片浑浊,他还出现肺中呛水呕吐。搏斗了20分钟后,常青逐渐体力不支被卷入水中,失去了挣扎能力,万幸,他在撒手卷入水中后从下游浮了上来。
另一位消防救援队员李俊杰说,“我落水后努力保持清醒,教导员(陈陆)和王松我都看到了,可浪太大,就被激流卷进去了。”
“教导员在落水后呛了水,他脸色发白。我俩在落水后还对视了一眼,但谁也没能开口。”李俊杰回忆道。
陈陆、王松被洪水吞没后,坚持没多久的李俊杰也逐渐体力耗尽,被卷入水中。
“我被‘滚水坝’吸到水底,在漩涡里转了一圈。那水底都是各种被冲来的垃圾杂物。当时我心想自己逃不出去了,好在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不至于以后无人赡养……”
说起体力耗尽卷入洪水中的绝望和无助,李俊杰的眼泪冲了出来。
李俊杰与常青一样,都被洪水冲到下游后浮到了水面。紧接着两人相互扶持,抓住了一根下游的电线杆,被搜救直升机发现后被救上岸。
消防救援队员李顺是救援艇上的第三个幸存者。他在落水后坠入“滚水坝”底,通过暗流冲了出来。
“我漂了20多分钟后看到他们(常青和李俊杰)浮出水面。但我一直没等到教导员……”李顺说。
幸存的三人在回忆着落水前后的情景时,坐在一旁接受采访的大队长方锐望向他们的眼睛,似乎想在他们的目光中再次见到陈陆。
然而,他没有……
方锐眼眶红了,转头看向窗外。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9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颁奖典礼于20xx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迹涉及科技、教育、医学、法律等领域,他们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他们在岗位上几十年的坚守,对初踏入工作时的那份初心的坚持、他们是中国14亿人民学习的榜样,是中国正能量的传递者。
奋不顾身三进火海的英雄王锋、36年坚守山区教育的支月英老师、为艾滋病携带者的孩子创办红丝带学校的郭小平校长、为脊椎患者打开折叠人生的梁益建医生。他们都是活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榜样,他们的事迹使我几度眼眶湿润,带给我们的感动无以言表。
当主持人讲到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老师时,带给我的思索更多,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对老师这个称谓的敬重,自己也是一名教师,回首这十几年的教书生涯,感觉有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不能说自己没有恪尽职守,可于支月英老师相比,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支月英教师在那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一干就是36年,扎根在大山中,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我为山区的孩子们能碰到这样一位良师而感到庆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精神在支月英老师的执教生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把所有的爱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当孩子们说“有老师的爱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师落下了幸福的眼泪。谈到自己的女儿时,心中却是满满的亏欠,女儿的一句话“妈妈,您是一位好老师,却不是我的好妈妈”,让台下的观众潸然泪下。
让我们向这位燃烧了自己,奉献给他人的人民教师致敬!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的美丽。
山峰感激身上的每一粒尘土,江河感激怀里的每一颗水滴。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简朴的令人难以置信。当丛飞罹患胃癌晚期时,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她的心灵不在他生活的地方,但在他所爱的地方。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赏识;李密用忠心回报了君王的栽培与信任,用孝心回报了祖母的.养育之恩;当代歌手丛飞以他美妙的歌声与行动回报了热爱和喜欢他的歌迷……他们都以一颗感恩之心在回报,去铭记。
我们若是一颗种子,是谁把我们带到这里?我们若是一树繁花,是谁扶植着葱郁花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__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旧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一坚若磐石。麦穗感激阳光,也感激暴风雨的洗礼;杨柳感激春风,也感激秋爽的凛冽。他以自己的行为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它既是当代捐肾救母的孝子——田世国。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的无私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个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之风情。让我们与感恩一起走过,让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1
感恩,是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我们用最初的本能感激父母赐予我们生命;
感恩,是我们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我们用日积月累的知识感谢老师的谆谆教导;
感恩,是我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所有,我们用实实在在的生活感激精神和物质的创造者。
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不需要金钱,不需要珍贵的物品,更不需要花言巧语,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十几年,为我们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辛酸,含辛茹苦,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对父母要有一颗孝心,为工作一天的父母做一顿饭、倒一杯水、洗一次脚……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是我们对父母感恩的表现,父母会因此而感到幸福、快乐。
老师是我们的第二父母,为了我们早日成人,为了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老师的鬓角又多了许多银丝,额头又多了几道皱纹。对老师,我们要有一颗尊敬的心。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品德,我们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我们优异的学习成绩就是对老师最真诚的.感恩。
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要向父母感恩,我们要向老师感恩,我们也要向那些关心我们、帮助我们的人感恩。还有……
学会感恩于山川,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学会感恩于河流,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学会感恩于草木,才会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毅……
让我们学会感恩,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丽的人间!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2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歌中有一句词是:“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是啊,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父母把我们从小养育大,对我们倾注了多少爱呀!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他们吗?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这样理解就错了。总之,我觉得父母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生活中的一些唠叨声中,包含着父母对我们深厚的爱,临出门时母亲一句嘱咐:“路上小心!”,“路上慢点儿!”都体现着父母对我们的无限牵挂。
父母是孩子的守护神。他们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更给予我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我刚出生的时候,每一天只有在妈妈的怀抱里才能安心入睡。每一天晚上,妈妈总是一边抱着我,一边唱摇篮曲,动都不敢动一下,生怕我吵醒。就这样,经过无数个黑夜,妈妈就一直这样抱着我,嘴巴上不说一个“累”字。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是一份温馨、一份牵挂、一份担忧、一份责任。母爱是希望、是嘱托、是叮咛、是关切、是连着肉的痛。而父爱是不倒的大树,用宽阔的肩膀撑起整个家。父爱是一束花,色泽淡雅,香味幽幽,只有靠近,才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香气。父爱是春风中的细雨,贵如油,润无声。
父母一天一天的衰老了,而我们却一天一天的长大了。我觉得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事,哪怕是洗一洗碗,拖一拖地,擦一擦桌子,为父母倒一杯水……帮一下父母,来孝敬一下我们伟大的父母。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迎接我们的是父母那发自内心的爱;当我们蹒跚学步时,牵引我们的是父母那慈爱的双手;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的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了成功,能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人,还是父母!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3
凋零的花瓣透出的是生命的终结,枯萎的落叶宣告的是生命的停息;雍容的牡丹彰显的是生命的华贵,繁盛的大树凸现的是生命的粗犷。生命不仅给生物以形体,还赋予它无可比拟的华彩,因此,我们要对生命感恩。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灵巧的双手。男耕女织,搓绳捻线,做饭煮菜,用双手创造了文明的未来;梳头洗脸,打猎捕鱼,搏斗娱乐,真真切切,为所欲为,把我们所想到的都付诸现实。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敏捷的耳朵。听,波涛汹涌,海浪拍岸,风号雷鸣,山呼海啸;听,林间天籁,蝉鸣鸟语,猛兽咆哮,虎啸猿啼;听,丝竹管弦,钟磬鼓乐,合奏清音,吹拉弹唱……听万籁声音,感节奏华美。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明亮的双眼。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枝繁叶茂,花开叶落;看,名山大川,峻险陡峭,奇葩异草,缤纷多彩;看,江河湖海,奔腾不息,静谧深邃,浩荡无垠;看风花雪月,春华秋实;看时序更迭,沧海桑田……我们用清澈的.双眸还原物体的本质原貌,一个五光十色、缤纷斑斓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欣赏华美,我们也洞悉丑恶。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丰富的感情。喜怒哀乐,悲思忧惧,洒洒脱脱,原原本本,痛快淋漓,无拘无束;喜而笑,怒而吼,悲而泣,表露我们最真实的心迹,抒发我们最本真的情意。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甜蜜的镜头。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
……
存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我们正在经历的生命、身边的生命,悉心呵护,使其免遭创伤。感恩生命,为了报答生命的给予,我们实在不应该轻视和浪费每人仅有的一次生命历程,浪掷青春,一生庸庸碌碌,而应该让生命达到新的高度,体现出生命的价值,让生命更有意义,显出生命本应拥有的精彩。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4
走遍千山万水,看过潮起潮落,历经风吹雨打,尝尽酸甜苦辣,始终觉得您的怀抱最温暖!不论我走多远,心中永远眷恋。
我静静地凝视着面前这微弱的烛光,看着这18根五彩缤纷的蜡烛,不禁想起了这18年来的历程……它蕴含着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也融入了父母亲对我的期望。
有些话,一直埋在心里,久久不能吐纳,闷在心里,烦闷不堪;说出来,又略显语言之苍白无力。只好借助这“神圣的文字”,来作为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向来是一个沉静少语的孩子。或许这是我一出生就特有的表现吧!2岁半会说话,10个月就“蹒跚学步”。其实,并非我不会说话,而是我不想说,这是行动胜于言的标志,也成为了我从小到大,做事一贯的作风。我真不知道,这是不是命运的安排,可我确实是这样理解的。但是,即使话语几近缺无,也并不代表我的内心是一片空白。
其实,这18年来,我成长的足迹,您们是历历在目的。我所犯的错也好,所受的褒奖也罢,都成为了过去,化作了记忆。有时候,时时在想,我们之间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产生隔膜吗?我总是固执己见,而您们以自己的意愿将“好”的安排强加于我之上。于是,我要冲破“牢笼”的束缚,大声呐喊!的确,这个阶段的我血气方刚,而您们也到了烦闷的“更年期”。遇到一些芝麻大点的小事,常常大眼瞪小眼已见怪不怪了。但是,我终究不能理解你们对我身上的一种难以割舍的羁绊。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呀!
回报爱的途径就是如此简单。做与不做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我决定好了,让爱不再离我们而去,用一颗常怀感恩的心,去善待每一件事,每一种物,每一个人。让爱不再久远,让爱永留心间,温暖彼此。
妈妈我要感谢你,我要用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好好报答你,是您用爱把我的缺点一点点的改掉,从中也可以看出您对我的无私的爱有多么深厚……
【《感动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观后感06-16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12-06
感动中国观后感06-29
《感动中国》观后感11-03
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02-25
感动中国观后感通用05-31
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05-30
小学感动中国观后感03-08
(荐)《感动中国》观后感07-05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