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姚合《咏盆池》朱熹《观书有感其一》阅读答案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姚合《咏盆池》朱熹《观书有感其一》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咏盆池①
[唐]姚合
浮萍重叠水团圆,客绕千遭屐齿痕。
莫惊池里寻常满,一井清泉是上源。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②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①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②渠:第三人称代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诗中水面上重叠的浮萍惹人怜爱,朱诗中水面则像一面镜子一样澄澈明净。
B.姚诗咏盆池着眼在“满”,朱诗咏方塘着眼在“清”,诗人观察视角有所不同。
C.姚诗“惊”字写出对盆池常满的惊异,朱诗“问”字表达对方塘常清的赞许。
D.两首都写到水有源头,姚诗前,朱诗在后,朱熹写作时有可能借鉴了姚诗。
15.这两首诗的的后两句语意相近。请结合诗句分析朱诗后两句为何流传更广。
【答案】
14. C
15. ①意象构成上,朱诗着力突出方塘之“清”,与前两句呼应紧密,形象鲜明,更富诗意;姚诗只写盆池之“满”,与前两句呼应不太紧密,形象有点呆直,意趣不足。②艺术技巧上,朱诗把水当成人来写,以水喻人,一问一答,易于引发读者思考和共鸣;姚诗较为平实地道出眼前所见,不易激起人的启悟。③思想内容上,朱诗立意别致,见水非水,富有理趣;姚诗立意浅近,写景客观,见水是水,理趣不显。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朱诗‘问’字表达对方塘常清的赞许”分析有误,应是表达对方塘常清的思考。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能力。
意象构成上,朱诗着力突出方塘之“清”,与前两句呼应紧密,“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形象鲜明,更富诗意;姚诗“莫惊池里寻常满”,只写盆池之“满”,与前两句呼应不太紧密,形象有点呆直,意趣不足。
艺术技巧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诗把水当成人来写,以水喻人,一问一答,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易于引发读者思考和共鸣。姚诗“一井清泉是上源”较为平实地道出眼前所见,直接告诉人们事实,不易激起人的启悟。
思想内容上,朱诗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立意别致,见水非水,富有理趣。姚诗“一井清泉是上源”属于客观写景,见水是水,立意浅近,理趣不足。
【姚合《咏盆池》朱熹《观书有感其一》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朱熹观书有感11-02
《观书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10-07
朱熹观书有感11篇11-04
煮书阅读短文及答案01-04
观书有感·其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5-09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05-12
目送阅读答案10-06
《签名》阅读答案06-29
朱熹简介10-14
悠长的铃声阅读答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