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

时间:2024-05-01 07:40:03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

  看完《长安三万里》,有颇多话,想要一吐为快。

  先说好的方面,这部电影的画质相当出色。影片中出现的长安城景、扬州城景、黄鹤楼、胡姬酒肆、曲江池、岐王府、梁园、云山城等众多场景和建筑,都典雅大气,美轮美奂。只看画面,跟着镜头走,确实可以走进大唐盛景,品味千年之前的盛世风华。

  此外,这部电影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之美。相扑、柘枝舞、叉手礼、经典唐诗……诸多传统文化要素,让整部电影别具风味。高适、李白、杜甫、岑参、张旭、贺知章……众多文化大咖的出现,也能让人感受诗词鼎盛之下的社会氛围。总之,看完这部电影,等于品味了一顿文化大餐。

  然而,画面的绚丽和文化的氤氲,并不能掩盖这部电影的不足。因为,这些不足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开场不到半个小时,我就高度怀疑豆瓣8.0的开分。

  《长安三万里》最大的不足,就是内容拼凑,过于杂乱。电影中,虽然有高适和李白交往这条主线,但中间插入了太多的人物和内容,场景变更过多,植入的诗词太杂。最终效果就是内容很割裂,有极强的拼凑感。究其原因,是导演贪多求全,试图在一部电影里面,塞入过多的文化内容,恨不得把盛唐文化气象,一股脑儿收录进来。其结果就是,看上去什么都有,但异常杂乱、生硬。因此,整部电影有点像一篇蹩脚的高考作文,表面看很丰富,用了很多人物典例和名言名句,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生搬硬套,杂糅在一起。如果电影可以适度做减法,删掉一些人物,去掉一些诗词,简化一些场景,或许,电影内容会更紧凑,也更好看。

  第二个不足,就是人物脸谱化,形象不丰满。因为叙事性不强,故事性弱,《长安三万里》的人物非常脸谱化,人设很难立起来。李白在整部电影中,出场了将近两个小时,但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所谓“放荡不羁”“恃才傲物”,停留于表面,并没有得到深刻展现。看完后,总感觉李白是一个热爱写诗、喝酒和相扑的小孩子,似乎与那个想象力天马行空、才华盖世的诗人,完全不搭。相比之下,陈凯歌的《妖猫传》中,出场才五分钟左右的李白,形象反而更丰满。原因就在于,《长安三万里》用大量独白,去立人设,但叙事跟不上;《妖猫传》没有台词说李白放荡不羁,但通过他写完诗歌后,将笔扔进酒池里这样一个细节,就展示了他的放荡不羁。电影是镜头艺术,用镜头去叙事,远远好于用独白去立人设。

  第三个不足,就是诗词展现的表面化。就像美人在骨不在皮,诗词之韵味,展现于内在境界,而不是表面的字义。这部电影想要展示的诗词太多了,只能以朗诵的方式,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以至于,观影现场变成了朗诵大会。很多看电影的小朋友,跟着电影的主角,一起朗诵了《静夜思》《别董大》《春晓》等经典诗词。似乎,这不是观影现场,而是语文课文的背诵现场。出现这样的状况,相当尴尬,也让人想笑。电影是声光艺术,完全可以用更丰富、也更巧妙的方式去展示诗词之美。如果只是朗诵,只是拼凑,诗词之美会大打折扣,将徒有其表,不见其里。

  以上不足,让我看电影时,内心感受极其复杂。本来,因为豆瓣开分8.0,加上不少人推荐,是抱着很大期望去看的,但看完后,整体而言比较失望。但是,这种类型的电影,并不多见,属于面向大众的文化动画电影,所以,虽有不足,还是不想苛责,希望尽量包容。就是对它有一种近似于老母亲的心态,一方面对它爱之深,责之切,因为不达预期而失望透顶,一方面又希望它不要凉,最好能有一定的票房。

  总之,不相信这部电影会大火,因为整体质量确实配不上;但也不希望它凉凉,因为电影市场应该有这样的一股文化清流。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相关文章: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10-22

观看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11-22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12-08

(优秀)《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01-15

观看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范文04-21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集锦(4篇)12-10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12-08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09-17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04-21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最新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