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观后感

时间:2024-05-15 09:18:24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

  “蒲公英的故事”——有你,世界才是多彩的

  转眼间为人父母已近六载,看着我的孩子从50厘米的长的宝宝已经长成1米2的小伙子了,内心闪过甜甜的微笑,是因为有了他,让我的世界充满了欢乐!我的男孩是一名猴宝,乳名硕果,他是一个很爽朗的孩子,喜欢淘气、对事物充满好奇!家里家外经常搞怪,也会给大人带来不同的麻烦,但是身为家长,我知道这是孩子本能的表现,我要接受,要去引导,正是这样的态度,让我们的生活是快乐的!

  硕果的成长是充满快乐的!他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宝宝,通过爸爸讲书,儿子对大海充满了好奇,于是在3周岁有记忆的年纪,我和爸爸决定带他来看海,这次出游也是他的幼儿园“开学礼”,因为暑假后,儿子即将迎来他的幼儿园生活!当见到大海,他兴奋极了,在海边奔跑、戏水、寻找他喜欢的海洋小动物……他的兴奋带动了我和爸爸的快乐,让我们体会到快乐是会传染的!感谢生命中有了宝宝,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

  硕果的成长也有焦头烂额的时候!20xx年9月,硕果迎来了他的幼儿园生活,当他第一天走进幼儿园,身为妈妈我就开始焦虑了,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吃喝拉撒睡,担心他的情绪……果然不出所料,儿子前期的幼儿园生活很糟糕,在幼儿园全天都是哭的稀里哗啦,当时的.我最害怕收到老师的信息,怕孩子在园里不适应。但是,我很庆幸儿子遇到了如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的老师,由于儿子情绪反应过大,园里老师对他关爱倍加,几乎老师轮流抱在身上,搂在怀里,正因为有了老师的陪伴和照顾,才让儿子的内心逐渐平静,接受幼儿园生活!儿子在园里的变化时刻鞭策着我,同样身为教师,我要对我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小小的他们离开父母走进校园,我们就是他们学校里最亲的人,我们要以最宽大的胸怀去拥抱每一个学生!

  对于我而言,正因为有了儿子的加入,我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我的世界又多了一抹艳丽的色彩!我相信,我的硕果定能阳光快乐地成长,长成一个真诚的人,收获生活的幸福!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2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基本上吼的比较多,听了范美玲和许阿蕾两位老师的讲座受益颇深,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就像一个王者一样发号施令,要求孩子按我们说的做,一旦没有按照我们说的做我们就大发雷霆,想想真是这样的,对孩子说是不公平的,打着为孩子好的说词,实际上已经伤害了孩子。

  听了讲座让我意识到有效平等的亲子沟通是多么重要。不是孩子不想和我们说,而是我们扼杀了他们要和我们沟通的意愿,让孩子以为,就算说了爸爸妈妈也不会理解的,只会按他们的想法去做,就不想说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没有共同语言。我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让孩子感觉到了心灵威胁,扼杀了孩子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无形当中的评价实际上已经让孩子觉得我就是这个样子的,自爆自弃,实际上孩子很想得到你的认可,但是你却给了他这样的评价,我们可能要激励孩子,可是事与愿违,却是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恶化了亲子关系,从而让孩子在这样的评价中越走越远,迷失方向。范老师让我知道换句话说是多么的重要。不要用讽刺,挖苦的语言,不要贴标签,积极倾听孩子说的'话,以接纳的语气和孩子沟通,少说不,多用耳朵少用嘴,不要把孩子看成问题的制造者,要看成问题的解决者。

  就像许老师说的,让我们触动心弦,静待花开!孩子的成长是一条单行线,我们要学会自我反思和孩子一起成长,要接受孩子的平庸,发现孩子的优点,不做差评师!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3

  9月17日,市人社局妇工委组织局系统女干部职工开展“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此次讲座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硕士、HMI美式催眠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唐影锋老师授课。唐老师从实施“双减”政策后环境改变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入手,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采用互动形式,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就家庭教育进行了讲解。

  大家纷纷表示,“双减”不减责任,不减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这样的讲座很及时,有助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亲子间真正的'关心是建立良性的应答关系。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行为动作等向我们传递的信息,从根本上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发自内心地肯定他,并给予一些反馈,做孩子的好朋友。在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质,比如好奇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韧性、强健的身体。我们始终认为长大后成就很高的人,不一定都是IQ很高的人,而是具有坚韧品格的人。行行出状元,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前20%,生活都不会差到哪儿去。

  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也会继续帮助孩子建立使命感,培养孩子的“志气”,重点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做事勤恳、踏实努力、有韧性、顽强的品质,经常带他去爬山、踢球、慢跑、游泳等,锻炼他的毅力、勇气、担当、坚韧性。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4

  听了老师的讲课收获满满,听过之后下面是我总结的两点意见,第一,大家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跟老师都是孩子学习中的模范,父母以身作则,奖罚有度,孩子发脾气冷处理,教会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尽可能的早一点去让孩子学会自我的事情自我培养的劳动习惯。家里营造一个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独特的人格。第二,家长对家庭教育负有主体责任,这不仅是上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教育,同时也是家长对自己开展的一次自我教育,是家长自我心灵净化和继续成长。家长要有健全的'人格,才有能力和经验来引导下一代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所以,家庭教育即是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也是家长对自己的一次学习和教育之旅。学习是终身的,家长既要善于发现与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同时也要进行自我革新,也要从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引导孩子,也是引导自己,两代人共同促进、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5

  看到了一篇叫《家庭教育》的文章,使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中讲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故事。如:有的孩子因贪玩而把身体弄坏;有的孩子因自己的兴趣,而把身体弄坏;还有的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同,因家里条件并不好而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之情,最后进入了自卑状态。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有的家长整天逼着孩子学习,孩子不喜欢学校,学习成绩也不好,甚至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同等,这时,我们就需要我们的父母去引导。

  在这些现象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她的妈妈在生下她之后便死去了,只留下她和爸爸。爸爸去世后,她便自己一个人在家里自己照顾自己。每天早晨,她会自己起来,洗漱、吃饭、穿衣服,然后去学校读书,一直到深夜才睡去。为了养活家人,她从来不吃早饭。每天放学后,她都会把饭菜做好。如果是在我们身边的小女孩,有些还是一直依赖着父母的,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不禁为小女孩的命运感到伤心,她的妈妈死去了,她的爸爸却在外打工,我真是太感到惋惜了。我们是一个多么幸运、快乐的孩子啊!我们拥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而我们却从来不知道珍惜,还经常抱怨父母不够爱我们。和小女孩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所没有的,我们要珍惜我们现有的一切,好好学习将来回报这些热爱我们的祖国。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6

  观看本期的家庭教育,让我懂得了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莫用补偿心理教养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补偿心理,可能会反而让孩子无法接受,适得其反。因为父母想要得到的东西,可能并不是孩子想要的;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会让孩子心生反感;对孩子有求必应,会导致孩子溺爱成性,以自己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失去学习兴趣、动力和信心。

  对父母来说,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切围绕孩子转,只要孩子学习好了,考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就心满意足,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甘当孩子的保姆,放弃自己的工作。

  我们父母不要以为自己的愿望是为孩子好就是好的,补偿心理要不得,“最可怕的礼物”送不得,切莫用补偿心理教养孩子。

  二、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父母要与孩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作为父母要多抽时间陪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要树立向孩子学习的理念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负有教育孩子的主体责任,要始终把教育引导孩子成长成人成才作为天职。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孩子可爱可敬,值得父母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是一个个有思想的独立生命体,尽管人生尚未成熟,仍然充满着生机活力,在学习、生活中展示出很多优点、亮点、特点。

  孩子也许有这样的.缺点,那样的不成熟,但肯定都有这样的优点,那样的优势,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虚心学习孩子的优点。要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放下身段,以孩子之长补自己之短,促进自己的成长。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7

  通过教育公开课第二期的学习,使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要学会安慰孩子,教导孩子,理解孩子的内心,良好的亲子方式需要父母理解孩子的表达,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孩子的事情上,多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责备,或者一味地批评否定。

  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要有清晰的底线,孩子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都要清楚。

  三是家长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会直接对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三观去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8

  伴随“双减”政策的实施,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已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今天观看学习了朱丹老师讲述的《家庭教育的“三字经”》,感触良多。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父母的教与老师的教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人父母要承担起三点使命——生育、养育、教育。生育是基础,养育和教育父母是最好而且也是最难的使命。朱丹老师认为养娃应从“三字”经——修、管、慈入手,填满养成教育的整个空间。

  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修,自己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自己学习,因此家长需要修好自身,为孩子做好榜样。同时,对孩子的希望要抱有平常心。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其次要管,管好孩子,严格要求孩子。严是教育方法更是教育理念,但是管不是一味的严格,需要严宽相济。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既要严管,也要适当,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深入孩子的内心。最后还要慈,比“管”更难拿捏的是“慈”,给孩子满满的爱,但是一定要有原则,不溺爱,要把握好度,以爱为出发点,以慈滋养爱,培养孩子的能力。

  培养一个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成长,家庭教育中最易做到的是付出金钱,最难做到的是花费心血,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是我们助力孩子成长的关键。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9

  在家庭教育中,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掌握选择、判断的能力,人没有生来就有本领的,只有让孩子不断在生活挫折中成长,成长、锻炼自己变成一个有担当的人,为将来的路做好铺垫。

  我们作为父母的,尽量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尽可能的`多沟通、多理解。少一些责骂谴责,让孩子感受到尊重,被信任,从而带给他们自信和成就感,更能很好的面对生活,父母尽可能与老师多沟通,因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淳淳教育,离不开同学的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付出。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0

  寒假里,我观看了王越群教授的专题讲座——《家长应走向孩子教育的中心》(商洛市家庭教育线上大讲堂第三讲)。王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化解了我心中多年来对孩子教育的迷茫,刷新了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定位,为我以后更好的做好家庭教育指明了方法路径。

  王教授说,“家庭教育起着最基础、最关键的作用,有着学校教育永远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这一席话,戳中了我的痛点。是啊,满嘴各种理由借口,把孩子学习教育全盘托付给学校、统统归因给学校……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这些年来自己是多么无知、多么失职。在王教授眼里,家长是一种神圣的职业,与教师并肩,饱含着对家长多少尊重和期待。他指出的“重智轻德”“揠苗助长”“拿高考说事”,让我耳红面赤,警醒了多少像我这样的家长。

  放下手机,我久久不能入睡。暗暗的给自己定下目标,希望自己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磨炼,一起成熟。

  一是创造温馨环境。

  (一)达成教育共识。和孩子妈妈坦诚交流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达成家庭教育的共识;改变以往你一言我一语,导致孩子不知东西、无所适从的教育方式。

  (二)营造学习氛围。购买或借阅相关书籍刊物,提高自身教育孩子的水平,在家庭教育上活到老学到老。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多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多给孩子发展的空间,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做到“爱有方,严有度”。

  二是培养良好习惯。

  (一)鼓励少说多做。经常教育孩子应把空想、说空话的时间用在实事上,告诉她一次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

  (二)解放孩子天性。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不过多地限制管控和过早定向;改变层层施压、拔苗助长,大量施“化肥农药”等大包大揽教育,充分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耳朵、嘴巴、时间和空间。

  三是把握教育契机。按照孩子成长阶段,安排孩子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自己买日用品等等,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抓住孩子生日、儿童节、新学期开始等契机,借此鼓励孩子闯过难关,迈上一个新台阶;把握孩子犯错等契机,鼓励孩子把挫折失败当做一件好事,当成进步成长的机会,鼓励孩子勇于改错,大胆尝试与实践。

  四是孩子一起成长。积极营造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形成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格赋予“薰陶”力量;学习有关教育知识,参加培训,了解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孩子的终生老师。

  五是加强沟通合作。理解孩子、理解学校,尊重老师,承担起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减少因间接了解而出现片面或不客观,引起孩子、老师之间的一些误解;管理好个人情绪,改掉抱怨孩子、抱怨学校、抱怨老师的做法;真诚地和老师用心沟通,共同解决教育孩子难题。

  以上是我观看讲座后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今后我会不断学习探索,向着一个合格的家长不断努力。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1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们家长“头痛”的大事。现在,孩子越来越大,不敢打,不敢骂,他又不听话,真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通过观看电视讲座,专家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深深的感受到:沟通是很重要的。下面就结合专家的讲座,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一、亲子沟通的方式不当

  首先,说教多,倾听少。子女的成长需要沟通,可是许多家长不在乎不关系子女的这正需求。父母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一大半家长和子女交谈时都以家长自居,只顾自己畅所欲言,忽视了子女的感受。其次是批评多表扬少。现在孩子都很聪明,和大人们一样喜欢好听话。所以要多表扬,但是也不能过于表扬,要找到时机,把握好那个度。如果过了,他就会做什么事情沾沾自喜,听不得一点坏话,甚至还会性格小气等。

  二、亲子沟通,是孩子成长的心灵鸡汤

  古人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培养孩子贵在心灵的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使孩子摆脱各种心理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乐观向上。还要抓住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当他不爱听时千万别教育,给他看会电视或者做做游戏,五分钟后在教育在沟通,这样效果会好一点。当然,平时的习惯也很重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特别是跟他说话时,千万不能跟他站着说,可以蹲下来,抱着他,再给他讲道理说事实。我认为沟通时最佳时间是早上起床后和晚上入睡之前。因为这个时间是他脑子最清醒和最不清醒的时候,清醒的时候他可以记住,不清醒的时候他如果想听,就会不停的反问。如果不想听就当是催眠曲,让他快点入睡。

  三、环境也很重要

  作为父母必须给孩子树立好的形象,说到做到。七岁前的孩子特别喜欢模仿,有时候大人的一句脏话,他会记忆很久,虽然当时不说出来,过后,他会无意中说出来。我记得有一次他说脏话,我跟他说这是不对的。他说以后不说了。可是又一次。我们大人无意中说出了口,他马上看着我们,笑嘻嘻的把那句脏话重复了一遍。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有些事情,有些话它是会改掉的。只要父母做到。可见影子多重要。多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声,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四、掌握和孩子沟通的语言艺术

  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但只要用心沟通,他也能是最近的距离。语言是心灵沟通的最佳工具,只要合理运用,影响心弦,就可以奏出心灵协奏曲。所以在这方面,我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2.善于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

  3.不要用命令口气跟孩子讲话

  4.不要板着面口和孩子说话

  5.千万不要严厉地责备孩子

  6.不要粗暴专制地对孩子讲话

  总之,观看亲子沟通这个讲座,我受益匪浅,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小感受。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2

  没有厌学的孩子,只有无能的家长,作为家长,慈爱不溺爱,我们对孩子要做到该爱爱该管管,一码是一码,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我们长期的生活形成习惯性的认识,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是长期过程中感觉出来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3

  暑假继续学习了线上课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通过这个心理讲座观看了一些案例,教育学院教授讲解了亲子沟通的方法以及孩子成长过程心理特点的变化的应对措施,做智慧父母需要持续学习,以身作则,正向乐观的心理也是需要学习,受用一生。

  如何让父母这个角色做得更好,需要不断学习并且读懂孩子的表达,倾听他的声音,理解孩子用情绪、情感、行为、语言表达的是向父母传递了什么需求,不同的孩子表达的方式不同,有一些是直接的,有一些是间接的,有一部分孩子是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提供有价值的关心与帮助,打开孩子心结。遇到困难父母引导孩子正向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思维态度,积极的语言充满爱的力量,生活幸福感更强。

  讲座中还学习到了通过一些小技巧和智慧教育引导孩子,建立良性的沟通方式利于亲子关系融洽,提升家庭幸福感,教育孩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及陪伴,让孩子心理能够积极阳光的健康成长。

  表达是需要学习的,乐观也是需要学习的,家庭的烙印会在长大后更加突现,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对于孩子而言,从小培养正向积极乐观的思维、表达和态度,将获益一生!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4

  体育不仅是对身心的塑造,更是对人格的塑造。让运动陪伴一生,受益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很多家长的健身观念被唤醒,但缺乏科学锻炼的知识储备,给不了孩子更多有益帮助。

  我丈夫是体校毕业生,儿子可能遗传爸爸的运动基因,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擅长跑步,中年级开始加入了学校田径队,虽然相比其他孩子他的锻炼机会是很多了。但周末、节假日,尤其是疫情期间居家学习,这些时间就需要家长陪同参与其中。孩子在爸爸的指导、陪伴下基本能每天坚持锻炼。但由于我们工作忙,不能像拥有双休日的家长那样陪伴孩子到户外运动,多数情况下只能在家里或工厂里面进行。蛙跳、高抬腿、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几个机械重复的套路,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今天观看了《家庭运动习惯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公开课》讲座,我们学到了很多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后会制定更加合理的`运动计划,设计更有趣的运动方案,让孩子更能享受运动的乐趣。

  运动于孩子,于父母都有好处,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人一生最大的财富。将体育运动作为家庭教育内容,让孩子拥有良好运动习惯,爱上运动。对父母而言,首先要在观念上转变,强化自己运动健身的意识;其次是“从我做起”,创造条件与孩子一起做运动。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5

  三年级暑假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对于我们这些八零后家长来说,有些羡慕,有些困惑,也有些不知所措。羡慕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祖国妈妈”站出来为孩子撑腰、呐喊“减压”,比起我们小时候,真的更像祖国的花朵。困惑的是,上有政策,下面的对策到底是什么,学校怎么变,辅导班怎么变,孩子的学习生活到底会有什么改变。与此同时,最大的感受还是不知所措,作为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解读政策,从文字层面到内涵外延,领会国家从长远发展考虑,转变人才教育的核心目的和战略意义,作为小家庭,如何正确认知大基调,并配合学校、社会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祖国真正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修正,几个月的时间,作为家长的我有了一些收获,下面浅谈几点感受。

  一、双减:减出松弛快乐的童年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快速做出了反应,上学时间错后了,孩子每天都可以“睡饱了”;放学时间弹性了,解决了很多家长的后顾之忧;孩子回家没有作业了,剑拔弩张的辅导学习环节减少了,感觉家长和孩子都进入了比较松弛的状态。

  说心里话,我的孩子属于比较贪玩的小朋友,他活泼开朗,能言善辩,我对于他的教育一度比较纠结,既希望他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又希望他在学习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纠结让我的心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失衡,时而警醒自己不要成为鸡娃的家长,时而又忍不住向大众靠拢报各种辅导班,偶尔孩子会跟我说“妈妈,你看我多忙啊”,我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

  我们见过太多中规中矩的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乖宝宝、朋友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成绩真让人羡慕。毫不自谦的说,我曾经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保送重点中学、考211大学、读专业领域数一数二的研究生……但现在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发自内心的不愿意让我的孩子重蹈自己的“成功之路”,不想让他像我一样长大。我的小学从一二年级开始,作业写到九十点钟,早早的就在中指磨出了茧子,没有时间上唱歌跳舞画画这些兴趣班,虽然我非常喜欢并且擅长。我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在妈妈严厉的管教下,“刻板”的化茧成蝶,虽然结果很好,但过程真的很乏味、很痛苦。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拥有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我希望独生子女的我和独生子女的他成为最好的、无话不谈、最交心的朋友,我希望和他一起走名山大川、看海阔天空,猎宇宙之奇妙,品舌尖之美味。

  双减政策的`出台终于给了我不再纠结的信心,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必要的学科学习的同时,让孩子增加“长见识”的机会,无论通过读万卷书,还是走万里路,我们的孩子太需要一个充满想象、可以发散思维的大脑,甚至可以无厘头,可以天马行空,毕竟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对于未来的人生都是最大的财富。

  二、双减:需要配套的评价体系确保“减出实效”

  落实双减政策不是一刀切的减少孩子学习时间,减少课外班数量,减少家长课业辅导负担这几个表象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刻变革,是重塑育人理念的一个绝佳机会。所以,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双减政策减出实效的根本保障。

  孩子的教育长远来看是掌握安身立命之本领,智商、情商、逆商、财商等等,越全面,生命大概率会越精彩。所以该让孩子学些什么,在哪个阶段来学,其实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但有时恰恰是带有垄断性质的评价体系扭曲了教育初衷,限制了孩子们多学科学习、多学科探索的机会。譬如我家小朋友对计算机编程、机器人这些脑洞大开的学科很有兴趣,我们也在校外报了辅导班,但一度我会因为他语数外这些学科的成绩不理想而质疑课外课学习的必要性,曾经犹豫要不要停了这些兴趣班,让孩子专注学习校内学科。双减政策再度给了我信心,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引导教育回归本源,弱化考试成绩、弱化排名、弱化贴标签,鼓励孩子们更多元化的学习,学校多种兴趣班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课余时间孩子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方面学有所长。

  曾经的考试、排名、升学让家长无比焦虑,恨不得自己上辅导班、自己刷题,替孩子考试,去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作为家长,我特别希望真正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价应用尽快出台,敦促我们的家、校共同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懂得感恩、真爱生命、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的国之栋梁。

  三、双减:不减学的“本能”,要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双减政策出台,很多家长和小朋友都欢天喜地,学习时间少了,作业少了,考试少了,学习显得“不应该”那么重要了。我家小朋友就是这欢天喜地的一员,他平时自律性比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双减”之后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觉得没有作业就可以肆意而为。他非常喜欢电子游戏,或者在网上刷一些感兴趣的小视频,我知道在当今这个娱乐快消、信息快消的年代,电子游戏、热搜新闻都会成为同学圈子的谈资,也是他们获得知识不可或缺的渠道,小朋友们聚在一起也会聊到这些。但我对孩子这方面的要求还是很有底线的,从保护视力、精神鸦片等多个维度教育孩子,要求他最小限度的通过这些电子产品达到娱乐效果。

  “双减”减出来的时间,我希望孩子能更多的用来运动、阅读、走出去增长阅历。我们定了家庭日,户外采风,孩子学习摄影,留下童年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我们定了体能提升计划,跑步、游泳、跳绳、打球,希望孩子能有个健康的体魄;我们定了亲子阅读时间,每天睡前、每个周末,我都会陪着孩子沉醉在我们各自喜欢的书籍里,孩子学的“本能”不该削弱,而是要延展外延、纵深内涵。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且能量总量保持不变。在我看来,双减政策前后对于孩子“学本领”也应该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不是不学了,也不是少学了,而是要更全面的学,更多元化的学,让每个小朋友都顺应自己的花期,绽放出最娇艳的自己。

  以上是我对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几点感受,不到之处还请斧正。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观后感11-30

(经典)家庭教育的观后感09-13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1-09

家庭教育的讲座观后感03-01

家庭教育观后感11-02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11-02

家庭教育讲座的观后感11-09

学生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2-01

家庭教育观后感02-27

家庭教育立德树人观后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