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观后感

时间:2024-05-25 12:49:30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优]家庭教育观后感15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家庭教育观后感15篇

家庭教育观后感1

  今天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二期《家庭建设与父母携手育儿》后,让我受益匪浅。真正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孩子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孩子让学校与家庭连接起来,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学会读懂孩子表达的情感,小孩控制情绪最好的教练是父母,作为父母要学会正视孩子的情绪,尊重、理解、了解孩子的需求,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还要用语言引导孩子,从小培养正向积极乐观的思维,做一个言传身教和智慧型的父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德育影响不可忽视。需要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把小孩带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上来。

  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缺一不可,家长的行为影响孩子的一生,做为明智家长的我们,不要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能自由驰骋,实现自我。从此刻起,我要做到家校共育,给孩子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为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培养国家栋梁之才而努力!

家庭教育观后感2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多子女家庭数量显著提高。多个孩子就意味着可能产生情感冲突、规则冲突、个性冲突等状况。今天《家庭教育公开课》中的两位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多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方法。多子女家庭年龄相仿的孩子发生争吵,大人不要过多地干预,要跟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制定家庭规则,养成良好习惯,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长心中的独一无二。

  多子女家庭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公平性,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肯定每个孩子的优点,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孩子们一定会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感受到与独生子女家庭不同的独特温馨与乐趣,这样便能形成平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家庭即课堂,生活即教育。多子女的家庭教育应从特点出发,发挥子女的教育功能,从多元共治达到多元良性共育。注重发挥家训、家风、家规、家学的多元教育要素的融合教育作用。树立家教有“法”意识,实施有“理”有“情”教育,建设和谐之家,成就家国兴旺!

家庭教育观后感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这次的.公开课让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一定要多听孩子讲,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多观察理解孩子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同时父母也要学着放手,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想想自己之前的做法,都是以我们自己的想法为中心,没有设身处地为孩子想,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呢?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重视起家庭教育,只有努力去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才有资格去要求孩子,去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观后感4

  今天聆听了吴政鸿老师关于《智慧父母育子之道》的父母课堂,更好地了解了尊重和爱孩子,吴老师的主要讲解内容如下:

  一、了解和尊重三个前提:

  1、孩子问题的本身不是问题,问题背后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才是问题。

  2、要想解决孩子看得见的行为,先来满足孩子看不见的需求。

  3、通过孩子的行为,读懂孩子的内心。

  二、孩子的四大共性需求:

  被爱,被接纳,被认同,被尊重

  “会爱才是爱,不会爱给孩子带来的是伤害。”

  三、爱孩子的三个方向

  1、关注孩子的感受:

  (1)看见孩子的情绪

  (2)允许孩子有情绪:在孩子有情绪时永远不要责骂和教育孩子,在不恰当的时机教育孩子往往会适得其反。

  尊重孩子的个人喜好,不以自己的喜好取代孩子的喜好,选择积极向上的家庭业余生活。

  2、没有偏见的爱—无条件的爱:

  (1)爱不论结果

  (2)爱不论性别

  (3)爱不论大小

  3、如果爱孩子的话,不要随便对孩子发脾气。“踢猫效应”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发火,可以尝试:寻求孩子的帮助“孩子,妈妈因为个人的原因,最近情绪需要管理,妈妈需要你的帮助—尽量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父母也需要学会表达情绪。

  观看了吴政鸿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对家庭教育的深度思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家长来说,养和育同等重要。

  吴老师多次提到爱孩子这个话题,我认为首先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赞赏,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自尊和自立。赏识是对孩子的爱,如果我们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你能行”,“你真棒”,在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高分就苛责孩子,而要鼓励他说“考得不错”、“考得挺好”,帮助孩子分析没做对或者没做出来的原因,找到做题的方法,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不做束手无策了。赏识孩子会带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动力、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孩子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

  生命不可复制,作为父母尤其要学会尊重生命,做父母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奢求孩子将来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的人格,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家庭教育观后感5

  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孩子。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该是那样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老师为他营造的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正真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家长是孩子接触时间最早和最长的那个人。我们自己丰富了,孩子才可能不贫乏;我们自己乐观了,孩子才可能有快乐幸福的能力!

  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

家庭教育观后感6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幼时学校教育对孩子从小培养崇高地品德和良好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将来顺利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头”这个头如何开好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后后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当女儿上一年级时,我总就得这段时间应该是培植她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上学后,我每天陪她一起检验完成回家作业并要求做完后一定要检查,并做好习题和预习。我总觉得如果养成这种坏习惯以后她就不会困难得学习有什么就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刚开始,我女儿动作非常的慢,写字慢,做题目慢,一个字写了擦,擦了写。1篇课文没几个,生字,可她却要写上为半个小是,甚至一个小时。有一次语文评量考了55分,后来老师打电话来说我女儿不是不会做,而是动作慢,来不及做,叫家长在家里多锻炼她。于是,每天回家做作业我在她写字台上放了个闹钟,让她有时间观念,让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女儿写字的速度较为明显加快,回家作业的质量也很好,女儿也有了自信心。我还帮她买了一些课外作业,让她利用双休日在家多练习,做好以后我像老师一样用红笔帮她批改阅卷,并写上分数,错的帮她讲解,直到她弄懂为止。从高三毕业到现在五年级快毕业了,一直能保持这种习惯。我想小学这些科学知识都是基础,无外乎就是多做题。题目类型看得多,做的多,考试肯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下面我来谈谈在家里是怎样辅导三门骨蒸化积的。

  首先,我先说语文。低年级的语文不外乎就是把学到的生字记住,再慢慢扩展成词语,词语学多了就会造句。基础一定要打好,每天的生字和词语一定要默出来。这样日积月累,她认识的字元多了阅读能力也会提高。这对孩子今后的阅读分析和作文大有帮助。还要多看课外书,刚开始可以看一些注音买书,有助于拼音的进一步提高。还要多带小孩出去看看大自然,让她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这样等到高年级初学时,就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写进去。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加上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教程的增加,要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就轻而易举了。在加里我也经常买一些开放阅读,阅读分析的书,让小朋友在家多练习,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阅读分析,也可以让她读到好的评论,这真是一举两得。

  关于数学的学习我没有特别的绝招。孩子小的时候,大脑语言功能的发育大过逻辑思考。就是说小孩子对直觉思考比较的迟缓。所以说,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你要用简单的方法告诉她。不要你殊不知很简单的题目轻描淡写地跟她一说,可她还是不理解。一定要根据小孩的思维去想,去理解。为了使教育符合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可以重点的训练她对于数字的敏感。用做游戏的方法,用扑可牌一张一张出出来,来训练她的计算能力。等她学完了加减乘除还可以和她一起玩24点的游戏。这即能学到知识,又能和孩子增加情感。有一次,学校举行举办活动,我和女儿拿到24点PK赛的冠军。等到孩子她逻辑思维有了飞跃前进的时候,对数学的极为学习会更加迅速和轻松。

  本来的英语比我们小时候难起初的多了,我也是跟女儿一起从头学起,白天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晚上在复读机里多听几遍,让她会读,读熟了再让父母把单词背出来,并且默出来。当天的常识当天消化。读,背,默这三样是基础,基础扎实了,对今后的辨音,语法等都能俱备。再让孩子在家多做一些课外作业,巩固一下,这样的英语成绩肯定OK。

  总之,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要学会用心急著与孩子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她们吗?

家庭教育观后感7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了父母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我认真进行了学习,深有感悟。家长除了给孩子生理、身体方面的养育之外,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也同样重要。并不是每个家长天生就是合格的,我认为不合格的'家长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懂家庭教育的人。好的家风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起点,父母把孩子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找到适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

  《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社会的职责、义务更加细化,指导性更强。作为家长,我们要认真学习这部法律,按照法律规定,依法带娃,做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支持者。

家庭教育观后感8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是值得我们每个父母深思的。今天观看了孙云晓、刘可钦两位老师“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主题公开课,收益颇多。

  一、给孩子温馨的家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础,孩子在健康和谐的家庭中成长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感受到快乐,性格也才能得到良好的塑造。试想如果家里关系紧张,整天鸡飞狗跳,孩子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又怎么能够友善地和他人相处呢?所以家庭和睦,父母之间互敬互爱,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要过度安排孩子的学习,多陪伴孩子

  过分关注孩子的成长、追求完美、片面追求成绩,是我们家长一不留神容易犯的“毛病”,孩子做不好,就指责、打骂等等,这些行为并不会改变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负面的消极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在安排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分寸,肯定孩子的努力、进步,讲究方式方法让孩子愉快高效地学习。其次,父母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富养,也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当然,陪伴也不是简单的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可以了,而是应该做到真正静下心来、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游戏,避免“问题少年”的产生。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要怕孩子吃苦、翻跟斗,尽快教会孩子独立,孩子才能走的更远!当然,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啥都会的,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示范,并教会他们怎么做。让孩子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家里的家务,能做的事尽量做,不会的事学着做,父母学会适当偷懒、适当示弱,让孩子有分担、表现的机会,哪怕做的不好,也要给予孩子鼓励,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家庭责任感。

  总之,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孩子进一步,家长退一步,把家庭教育寓教于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家庭教育观后感9

  通过收看徐勇教授和王小慧教授讲解的《言传身教: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的传承与运用》这节家庭教育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我们家也有自己的家风家训。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就是自己的子女,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的端正,坚守原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自己做出典范。

家庭教育观后感10

  今天,我认真观看了《2022家庭教育学术年会》线上直播课程,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分享。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老师致辞。高秘书长指出,家庭教育的本质要回归家庭,回归生活。我们要关注家庭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家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新华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匡乐成老师一出场就带来一个好消息——《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即将出版。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主讲的是《学好用好家庭教育促进法》。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朱教授明确指出家庭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是第一责任人。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孩子隐私。家庭教育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弘扬传统文化。家长要尊重孩子内心发展规律,尊重未成年的人格,保障孩子的隐私权。家庭就是家庭,不能办成第二学校,家庭是生活场所,有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家校携手,教育不愁。朱教授又讲了家庭教育遵循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平等交流,给孩子理解和鼓励,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向孩子学习的过程。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进步。好关系才会有好教育。家庭教育的6个内容: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亲子陪伴,亲子养育。要发挥父母双方的责任。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家庭一切都是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要潜移默化,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父母要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的榜样。要严慈相济,要尊重差异。家庭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要平等交流,要相互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朱教授呼吁全社会要加大家庭教育法的学习力度,加大家庭教育法的普及力度,提升家庭教育法的执行力度,夯实家庭教育法的基础。

  xx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特别是家庭教育,发于童蒙、启于稚幼,是从孩子无意识时便潜移默化,深入其骨髓的,是真正性格养成、品性端立的根基,更需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我们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

  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务副理事长鹿永建老师主讲了《家庭教育的高品质发展路径》。鹿永建理事长提出,家庭教育前所未有的机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为什么活着?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是品德教育。他从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无法回避的几个问题、逐渐沉淀的常识共识、高品质发展的路径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当今父母,面对的五个为什么的大哉问:为什么我要活着?为什么我要看中婚姻与生育?为什么我要这样做人?为什么我要选择这种习惯?为什么我要做一个这样的人?家庭教育要塑造灵魂与品格,面对后人的审视。高品质的方向着力专业性,保持智慧性。高品质实现独特性,做家庭教育自己的事情。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务副理事长赵刚理老师讲的是《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家庭生活教育专业化》。

  赵老师讲述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功能。没有生活幸福感就没有幸福可言,生活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家庭,社会角色是可以替换的,而家庭角色是永恒的。家庭因情而聚,无情而散。家庭的情感功能是任何都无法取代的,家庭是最温馨的地方,是可以最大尺度地享受生活的地方。家庭教育缺失、缺乏生活教育的人往往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缺乏家庭教育的教育培养了一批只会生产,不会生活的'人,培养了一批啃老族。家政教育应该纳入课程体系,劳动课进入课堂,是对教育的回归。教育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家庭、学校和孩子。未来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生活化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教育部高访学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务副理事长王大龙老师讲述的主题是《美好生活从家开始》。

  家庭教育是一件大事,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一个温暖、关怀、安全、相聚、包容、接纳的地方,美好的生活从家开始。如何营造美好的家庭生活?提倡亲子《神奇5小时》,激活传统,就是创新。用生命影响生命,家庭是人类发展互动关系的第一个小型社会。经济小康、夫妻关系和谐、家庭结构完整,学习型家庭,不断提升孩子的幸福感。xx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美好家庭有30个标准。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达成八项目标:改进家庭卫生鞥、提倡家庭学习、节约家庭财用、敦睦家族邻里、保护儿童健康、改善儿童习惯、教导儿童求学、激发民族意识。新时代中国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肩负使命是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如何让家庭教育推进家庭的美好生活!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和家门口就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每天可以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遵循自己的天性,健康快乐的生长,一天天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好公民。让孩子做最好的他自己,赢在终点线上。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务副理事长汪凌老师讲的是《疫情时期,如何让孩子感知生活美好》。

  疫情,让美好生活的外延变窄,但却让家庭生活回归初心。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宣称的陪伴只是陪着,而没有意识到陪着≠陪伴。倘若父母拿着手机,坐孩子身边,这不是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是信任,要看见需求,共同参与,积极交流,建立互信。互相尊重,有边界感,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在父母的监视下学习。因材施教,坚持难而正确的事,赏识教育是有效沟通的重要一环。

  汪老师再次提到劳动。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劳动能让孩子感受生活的多样性,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增强家庭的责任感。劳动,不应成为惩罚孩子的工具。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学习的父母在拼命让孩子学习,父母要言传身教。父母必修内功:自控力、向上、向善、向美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孩子的教育家长要用绵力,孩子的到来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二次成长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家长成长路上的明灯;只有自己成长了,孩子才会越来越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长要言传身教,共同呵护,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为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我们要坚持终身学习,努力创造幸福生活!

家庭教育观后感11

  育儿焦虑的原因:

  一、网络互通,微信传播,让家长相互比较的广度增加。20xx年微信群兴起,晒娃交流,心理相互比较,加剧了焦虑思想。

  信息互通有无,让无知而又不行动的人群焦虑不安,因为无知而知道一点信息而又不能参透看透的时候焦虑起来,加上一些教育辅导机构贩卖焦虑:“不要要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左右脑开发”……各种压迫式网络鸡汤铺天盖地:“今天吃的苦是为了以后不吃苦”“只有努力才能有出路”……比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来之后,父母老师们的认同感很强,所以有些父母就觉得我得给自己孩子身上多下功夫,体育重要,报两项兴趣班;文化课不能丢,每天督促做试卷;阅读很重要,多多买书让孩子读;各项学习活动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包办做做或者过于关注获奖了没有的结果……我没有跟踪调查,但是隐隐觉得这样不对。因为我见过太多选择性逃避的孩子:爸妈你让我努力,可我不是聪明孩子;你陪我作业,我觉得你限制我的自由;你给我报班,我就在辅导班睡睡玩玩;你认为不吃苦没有好的未来,我不知道你为啥这么说,因为吃苦我不会吃,未来离我太远了,我不想去为了这个苦恼……这都是阻碍孩子进步的绊脚石,在和家长的价值观分道扬镳、亲子破裂时更加用逃学、厌学、离家等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独生子家庭对于孩子期待更加高,焦虑更甚。多子女家庭对于孩子的期待可以有所分散,对于孩子各自的优点有相对客观的评价。父辈没有太多焦虑的原因还在于几个孩子中很可能有一个是符合父辈价值观的,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优点,所以不会过分把希望只寄托在一个子女身上!

  独生子女有其优势,也有不能获得的劣势,就是不能由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协助、妥协、担当等体验,而这些体验以后也要代入成年以后的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当中去。

  三、中产家庭的焦虑。中国中产家庭育儿方式使得孩子依赖式的成长,西方是独立式的成长。

  中国的中产阶级还是底层阶级。由于父母年少时候多了那么一点点努力而让自己有了大学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所以也期待自己的子女复制自己的所谓成功。但是社会变化了,子女未必体验到父母年少时候的学习体验,或者说父母年少时并没有现在的子女学的东西多并且强度大。这让父母子女之间有了认识到代沟,没有办法相互理解,也就没有办法达成目标一致,所以只能制造出来很多矛盾徒增家庭成员之间的'痛苦。

  四、教育资源的变动让焦虑加剧。

  教育的普及比如大学扩招更加让普通人焦虑。因为比较的对象多了,希望自己不成为落后的少部分。家长觉得自己可以控制孩子的成长,但是孩子是活的个体,不可能完全控制,所以在可控和不可控的矛盾中,就制造出来很大的焦虑。

  但是教育资源不可能完全的公平,所以家长在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又不能得的时候,也会产生焦虑。

  五、家长的不当作为会加剧焦虑。

  前面讲到教育资源,即使是少数人认为自己占有了相对的优势教育资源,而孩子不能完全配合的时候,焦虑也依旧不会减轻。

  家长的作为不一定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比如过分强调成绩而不关心学习能力和心理感受,孩子就会无法达到家长的预期或者由于背负心理问题而变得叛逆。当父母发现很难推动或者不能推动孩子学业的进步的时候,就变得焦虑。

家庭教育观后感12

  “家庭共育立德树人”公开课讲得太好了。没听这堂课之前,我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会发生矛盾,感觉孩子在叛逆,一点都不听话,很难沟通。

  通过观看这期的公开课,我有了以下几方面认识:

  1、与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平常相待,坦诚相交,与孩子做朋友。

  2、学会换位思考,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要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是要有规划地从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3、要主动和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共同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4、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家长要关心孩子的饮食营养,督促孩子的体育锻炼和加强谈话沟通,对孩子的思想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观后感13

  通过两个视频的学习,让我在原有应对青春期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认知,现在的孩子心理压力大但很容易被忽视,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庭环境又是影响他们的一大重要因素,拥有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拥有健康的心理更重要。我们家长需要时刻关注青春期的孩子们,也要充分接纳这个时期的他们,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牢固的亲子关系用自身言语和行动去感染她们——“多理解,多陪伴”、“多沟通,少说教”,家长自身情绪到位了,孩子也一定会感受到你的包容和关爱。家庭教育也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让我们一起努力学做智慧型的`家长,多去关心和维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他们的身心一定会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家庭教育观后感14

  通过线上观看专家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解读,让我从中受益很多,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还有所欠缺,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其次,要做好家庭、学校的有机结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学校教育也影响着家庭教育,作为家长应积极地投入到对孩子的家庭之中,要和老师多沟通、多交流,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孩子在校的时间相对来说比在家多些,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的会不一样。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能够对孩子掌握得更多些,了解孩子的习性、表现,及时取长补短,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必须靠家校共同努力。

  最后,还要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教育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的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

  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回到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

  这次学习光让我受益匪浅,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带娃”却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必须要更用心去理解法到的真理,与学校共努力,与孩子共成长。

  今天我认真聆听了关于《家庭环境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认识青少年抑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视频课程,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我们的孩子,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塑造了孩子的心理素质水平,因此家庭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要承担重要责任,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我们要充满爱、包容与欣赏,让孩子们喜欢与我们在一起。让孩子在最困难、绝望时,有值得向往的、留恋的东西;让孩子在最困难、绝望的时候,知道我们家长会和他们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去面对压力,不抱怨,不逃避;让孩子们在绝望的时候,知道我们愿意帮助他们,学会向我们家长求助,或者向专业机构求助。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最大保护作用,提高家庭凝聚力,同时和孩子们一起去面对压力,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

  而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是有技巧的,如变命令为商量、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不要总是帮孩子做主、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事方法、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兴趣和欣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在公共场合指责孩子、尽量不要用否定的语气、说话要注意场合和方式等。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也不同,所以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波动要理性。批评孩子要注意不要超过限度,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话。这样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感,反而激发逆反心理。我们要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和父母必有一战,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我们千万不要和困难站在一起,打败自己的孩子。注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成才。

家庭教育观后感15

  通过线上观看专家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解读,让我从中收益很多,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还有所欠缺,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回归家庭责任,与孩子携手前行,一起成长,共创美好末来。

  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家庭夫妻关系和谐了,家庭才能和谐,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二、家庭、学校的'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我觉得作为家长应积极地投入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师多沟通、多交流,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孩子在校的时间相对来说比在家多些,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的会不一样。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能够对孩子掌握的更多些,了解孩子的习性、表现,及时取长补短,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必须靠家校共同努力。

  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形成良好的习惯极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

  今天,短暂的学习时光让我受益匪浅,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带娃”却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必须要更用心去理解法律背后的真理,与学校共努力,与孩子共成长。

【家庭教育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观后感11-30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05-15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1-09

(经典)家庭教育的观后感09-13

家庭教育的讲座观后感03-01

家庭教育观后感11-02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05-21

学生家庭教育的观后感12-01

家庭教育讲座的观后感11-09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