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的观后感
趁着周末追了十几集姚晨主演的原生家庭剧《都挺好》。
没有谁能摆脱原生家庭环境印在身心上的烙印,不管好的,坏的;还是隐性的,显性的。
剧中的苏明玉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在后来的成长中最渴求爱和温暖。
谁能给予她,她都能飞蛾补火在所不惜。老大苏明哲爱面子、知识分子清高、家长主义情节严重。年少的时候家里的事情因一心学习概不过问,年长以后希望自己可以为大家庭多担当多做贡献。老二苏明成懒惰油滑没有担当啃老上瘾,虽说是母亲溺爱的结果,反过来对母亲的感情也很深厚。毕竟,越是在一起待着久,越容易产生感情。
看小说,就是看他人,看万物,看苍生。觉得好看的,定是触发了内心的思考或者有感同身受的经历。
我属于从小被送到奶奶家养长大的孩子,这样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对我以后的性格行成和三观定型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从小在爸妈身边长大的孩子还是不一样,互相不理解,也理解不了。比如,我曾经就特别的好奇我的一个好朋友都读研究生了,每天晚上还雷打不动的跟家里通话半个小时。而我们这种很早就已原生家庭联结不紧密的人在选专业择业找对象这样的重大事项上甚至都不跟家里沟通。到最后时刻只是通知一声。
家里人觉得你懂事坚强独立。其实,这样的赞誉我不愿意要。
在家庭没有得到足够关爱的孩子,会特别依恋家庭外得到的些许温暖和爱。来自恩师的,朋友的,同事的,甚至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的。“喜欢这陌生轻巧的爱,仿佛不动声色的春意。
相反,剧终的老大媳妇吴非,断是非明事理,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核心家庭的利益;老二媳妇宋丽顾全大局,该退不进,张弛有度。她俩也是原生家庭和谐,自己得到了丰盈的家庭之爱所自带的好素养。
还记得小时候嫌弃妈妈做的饭不好吃的时候永远能换来一句亘古不变的训斥“不好吃别吃,爱去谁家去谁家”。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女儿,我坚决不会“重蹈覆辙”我父母对我做过的我特别“憎恨”的事。比如,孩子打了盆子碗之类我定然不会大声指责她。不就一个物件吗不至于把孩子骂得“狗血淋漓”,东西坏了可以换一个,孩子内心屡次受伤的童年可仅有一次。
每次,只要我的不足三周岁小果子在家吃饭,我定然会做她喜欢的一菜一粥。跟她说话,我从来都是蹲下来,像问朋友一样征询她的意见。在我心里,她可不仅仅是我的孩子……
【都挺好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都挺好剧评11-07
《都挺好》观后感11-04
《都挺好》观后感(精选22篇)07-17
《都挺好》观后感5篇11-23
《都挺好》读后感10-06
《都挺好》精选读后感10-06
单身其实挺好10-07
住校其实挺好的作文10-07
这样也挺好作文(通用32篇)11-03
文都游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