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1
今天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只有芸知道》的提前点映。总体来讲,我认为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听到部分人对这部电影不是很感冒。可是这部电影是很对我自己的胃口的。这部电影是冯小刚对老朋友的纪念,也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眷恋。我觉得这是一部公路片。在人生这段公路上,我们总是在不断面对告别。告别小学,告别初中,告别父母,告别同学,告别大学,告别老朋友,最终告别这个世界。我们在告别中成长,在告别中迎接新生。
我想有人也会跟我有同样的感觉,我们开始厌烦为了特效而特效,为了反转而反转的电影。电影应该回到故事本身,去掉浮夸特效,去掉反转炫技,剩下的东西才是带给观众的真正内容。好的故事有代入感。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代入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我们忙于工作,疏忽了自己的爱好。我们遇到贵人,我们也遭遇劫难。最终,我们跟自己和解。
看多了美国大片,我越来越能欣赏平平淡淡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故事是平淡的,在平淡中我们看到了一对夫妻的相识,相爱,奋斗和告别。某种意义上来讲,冯小刚的这部《只有芸知道》跟宁浩的《心花路放》很像。同样是导演搭档的人生故事,同样是不断告别,不断上路,最终跟自己和解。
这样一部传记电影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爱情,自己的人生。珍惜眼前的心上人,流年似水,我们终会品到平淡的甜。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2
《只有芸知道》由黄轩和杨采钰主演,改编自冯小刚好友张述的真实经历,讲述的是男主角隋东风和女主角罗芸在新西兰的爱情故事,从相遇到相守,再到女主去世,男主完成妻子遗愿,整整15年的故事。
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也没有什么太强烈的戏剧性,要拍得动人挑战性很大。这就让人好奇冯小刚为啥愿意拍这样一部朴素的爱情片出来?
这部电影,吸引人的不只是故事讲的动人,也不仅是新西兰清新唯美的风景令人眼前一亮,更不仅仅是杨坤谭维维的歌声萦绕在耳,更在于冯小刚通过这部电影展示了他超强的功力。
他通过时空倒叙插叙的方式,把一个细水流长的故事展示得充满柔情和温度,使得观众在被电影感动的`同时,又能让人联想到自身感情经历中的点点滴滴。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冯小刚被张述夫妇的爱情感动到了。他们的感情简单纯粹,美好温暖。普通人的爱情也可以惊艳时光,也可以把日子过成诗。
第二个就是,冯小刚坦诚自己已经62岁了,拍电影的时间也不多了,这时候想拍一些暖心而又美好的东西。
无疑,张述夫妇的感情经历触动了他。在冯小刚看来,老一辈人纯粹的感情观在这个浮躁、追求速度的时代尤为珍贵 。
在《只有芸知道》里,黄轩饰演的男主角隋东风同样是一个招人喜欢的贴心暖男。
电影中车位被占,隋东风还没那么生气,但是一看到女主罗芸被人无理推搡,就气打不一处来,直接上去就是抡拳头,打得对方满地找牙。
生活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情节不少,但是隋东风真正对罗芸的呵护和体贴,就经常体现在一些细节里。
比如隋东风注意到女主出去打零工不爱戴手套,手上的皮肤都磨破了,就默默地跑去买了个护手霜给女主用;
结婚后,两人的感情如胶似漆,哪怕只是看着他们俩相互依偎在树下看悠悠白云;在餐馆边安安静静地晒着太阳,你也会觉得这样的爱情美得不像话,暖的如太阳。
结婚那晚,隋东风曾对罗芸说过一段土味情话:
我喝汤,你就吃肉;我吃肉,你就吃燕窝,反正家里最好的东西一定是在你的肚子里。
听了这些话,罗芸就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情话虽然腻歪,但却情真意切,他对妻子的保护和爱意确实都体现在生活的细微处:
两人开了家中餐厅,妻子得空进来帮忙洗菜都要被他唠叨;妻子喜欢鲸鱼,他就骗她出去采购东西,结果偷偷在卧室里装了巨大的鲸鱼背景板;有客人吃霸王餐闹事,他就第一时间冲出来挡在妻子前面。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呈现的是一种感情付出不平衡的状态。
其实并非如此,开头就有许多细节呈现,女主罗芸作为贤内助,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会担心男主抽烟影响身体健康、担心男主太累而尽力去帮他分担餐馆工作,甚至到了自己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也放心不下男主,虚弱的她缩在男主怀里说:
半路留下来的那个人,苦啊……
就是这样一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泪点。相濡以沫的爱情,到最后却只剩下一个孤单的人缅怀,那种痛,那种无能为力,深入骨髓,令人感同身受。
可以说,他们两人所呈现出的感情戏就是国人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完美的爱情状态——举案齐眉,相濡以沫。
这样的故事,任何一个深爱家庭的男子都会被击中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以至于不顾一切、不再扭捏地勇敢表达自己对爱人浓浓的爱意。
茫茫人海之中,有幸遇见了你,可以相爱可以相守。直到现在青石写这段文字都忍不住想落泪,作为男性影迷来说,这时候我们都会去追溯回忆生活中是否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亏欠了另一半,得抓紧时间弥补,莫留遗憾。
不要等意外发生了,才去想着假如还有明天。
活在当下,珍惜这一份感情,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最大的感悟。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3
留下的那个人,苦啊!
风云际会,只有云知道
下午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只有芸知道”的点映
影厅里人不多,也许是看了前期宣传带着某种初心来的?
至少我是这样走进这部影片的,我想看看这是有多么平静的一部爱情片。
故事的结局是痛的,故事的结局又是喜的。
这就是这部影片,轻描淡写的故事情节,平淡无奇的生活叙事,像极了我们朝九晚五波澜不惊的生活。
电影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离场时听到有两个小姑娘说:“如果我在电脑上看这个电脑,一定看不下去,会快进,在电影院只能看完了!”
而我却沉浸在电影的`状态里,迟迟回不过神来,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做个笑的表情,想像着她们的讨论,也是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故事,其实能懂的人并不多,那必须是经历过的,琢磨过的,研究过的人,才能读懂。
一部波澜不惊,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山盟海誓的爱情宣言,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的片子,又怎么能吸引年轻的孩子的心呢?能听懂罗芸出嫁那天,林太简单平静却让人心生坚定的叮嘱的人,定是经历过风云磨砺的人。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忍不住的要痛哭的人,又有几个能被理解?又有几人能懂得这泪水背后真实的人,而不是人设呢!
罗芸是幸运的,隋东风踏实坚韧的爱,让她的生命得以延续了15年。
隋东风亦是幸运的,罗芸灿烂迷人的笑,温婉善良的爱,给他的生命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影片里说:“留下的那个一个人,苦啊!”
仔细想来什么是安全感?怎样才是真的苦?
一生遇不见一个值得苦的人,才是真的苦吧!?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4
这部影片是由冯小刚挚友张述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来,讲述隋东风与罗芸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
作为国产电影贺岁档的开创者,“冯小刚”这个名字和“贺岁档”一直联系在一起。谈及新作《只有芸知道》的拍摄初衷,冯小刚坦言,“我已经快62岁了,现在非常想拍一些很美好的电影,新片来源于我的好朋友张述的真实故事,我们俩在部队就住一个宿舍,这么多年他又陪着我拍了十几部电影,感情非常深厚,用这部影片纪念他们相濡以沫的爱情,相信也会满足每个人对爱情的向往。”
年轻的隋东风(黄轩饰)和罗芸(杨采钰饰)婚后定居在新西兰安静的克莱德小镇,共同经营一家中餐馆,时光在波澜不惊中一天天流逝,转眼间两人的婚姻生活已走过第十五个年头,除了身边多了一只陪伴左右的宠物狗布鲁,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变化。
然而空旷山野上,罗芸压抑已久的一声呐喊打破宁静。
隋东风和罗芸无缘白头到老,人到中年妻子的.猝然离世让东风陷入哀伤与孤独,踏上了为亡妻完成遗愿的旅途。
隋东风手捧罗芸的骨灰,随风飘洒,为这段相濡以沫的爱情笼罩上悲凉的底色。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5
当我第一次听说《只有芸知道》的故事——一个男人为了完成亡妻的心愿,带着她的骨灰上路去一一实现——时,本以为是一部公路电影。
没想到,它不完全是。
不仅不完全是,我本来设想的那些公路电影应有的迭荡起伏,那些所谓的设计桥段,那种在旅途中,让观众随着路人逐渐地、慢慢地了解女主角的起承转合,也都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
冯小刚心不在此。某种程度上,《只有芸知道》充满了意外。
在题材上,它与近十年冯小刚电影所追求的厚重历史、家国情怀相去甚远,在这部电影里,曾经执着的冯小刚,表现得几乎全无野心。最激烈的矛盾,似乎更多是人与时间,人与空间,人与自己的关系。
在形式上,它也完全不见《我不是潘金莲》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无论是构图、调度,还是剪辑,都非常之简朴,一派和风细雨,从容淡然。
在《只有芸知道》里,就像片中反复出现的明媚新西兰风景,所谓的故事,更像是一个背景,而导演所要讲述的重点,显得既清晰又模糊——
一对男女相逢相知相爱相守的故事,抛开死亡因素,其实既不惊心也不动魄。所有情节最为激烈的部分,都被压缩在极小的篇幅里快速完成,更多的时间,是在偏僻小镇开起了餐馆后,男主角如何围着灶台转,女主角切肉切到了手,是领养了狗狗之后在家门前散步,是那些关于外语交流的小段子。
无风无浪,无惊无险,遛个狗进个货,数落一下哪家店的虾不够好,顶多梦见个鲸鱼,撞上个揣着枪的醉汉。三年,五年,还是九年,十五年,日子和太阳一样,照旧升起又落下。
节奏慢悠悠,鸡零又狗碎。
那么,冯小刚要我们看什么呢?
换个角度,之前我们没见过这样的冯小刚电影,或是这样的中国电影:它既不力图让人大笑,不企图让人痛哭,似乎也不太在意你是否会有多紧张,是否能适应它的叙事节奏,但它又没有高高在上的艺术电影作派,既不艰涩也不复杂。
无论是创作还是对于商业回收的态度上,在当下中国电影的语境里,《只有芸知道》显得有些陌生,也不失任性,尽管它讲述的,可能是当下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何而活着?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要把眼前的日子都过成复制加粘贴吗?到底是生意、房子能给我们安全感,还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那个他/她?
以及,如果我们选择了为未来而奋斗,那么那个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家,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题,都被揉碎了,撒在了男女主角那些复制加粘贴的日子里,连同他们并没有被太多表达的孤独与寂寞。
至于我本人,我喜欢《只有芸知道》的那份慢与轻,尤其是经过片中阳光与草地树木的层层过滤,观感显得舒适与透气,作者既不强求也不渲染的态度,也是如此。它让我放松,在电影院里处之怡然,而且感觉自己作为观众,不用为能否跟上节奏,错失什么隐藏的关键点而焦虑,反而是一种被善待的体验。至于双重倒叙的结构,并不形成观影挑战,反而让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在走向必然的悲痛时,情绪不那么低落。
我也喜欢《只有芸知道》的那份情,不浓烈不搞笑不夸张,恰如遇到了一个贫嘴自来熟但不烦人的热情男孩,一个美丽苗条但不骄横的红衣女孩,一个养尊处优但不倚老卖老的笑脸婆婆,一个活泼好动但不肤浅的老外妹子,一个外表邋遢但又热心肠的大叔路人,但在不经意间,又会蹦出一句“想他”、“我爱你”,转身对帮助过自己的`人鞠上深深一躬,情到深处,“我会尽我所能,让你过上最好的日子。我喝白开水,你就喝酒,我吃肉,你吃燕窝”听着并不俗气,“你就是一个太阳,暖着我的心”也不虚假。
我喜欢《只有芸知道》的配乐,尤其是男主角吹的那首笛子曲,尽管只有短短一小段,但回味长久。我也很遗憾他为了生活,荒废了笛子,而在笛子里,却有着他妻子最想对他说的心里话。
但我不知道冯小刚是怎么想到拍这部电影的,又为什么在一部讲述出国奋斗的电影里,让一切变得这么慢。为什么在那些大量的美丽空镜头里,在那些或许很多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与大自然相处的时刻,既透着远离喧嚣的自我和解,又透着深深的无奈与孤独。
答案,或许只有冯小刚知道。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6
故事发生在生活在新西兰的一对华人夫妇身上,结婚第十五年,妻子罗芸(杨彩钰饰)猝然离世,隋东风(黄轩饰)带着内心的悲痛和分成四份的妻子骨灰上路,他重走留下二人足迹的地方,重温了过去美好回忆,完成妻子遗愿,将妻子的骨灰分别留在了她最想“呆”的地方。在故事的结尾,隋东风回到北京,如妻子所愿,又重新拿起了笛子,养了一条像死去的“布鲁“一样的狗。
故事本身相当简单,尤其展现了隋东风对妻子罗芸的深情与无微不至的照顾。电影主要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来讲述出,妻子离世、二人开餐馆、结识梅林娜、豢养“布鲁”、林太家的生活、二人相爱结婚、看鲸鱼,向岳父母报丧等事件。明地里以路线,实则以时间为线串联起全部情节。影片缺点在于情节之间联系松散,缺乏张力,故事本身欠缺矛盾冲突,依靠好看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再辅以 “嘴上”功夫来吸引观众注意力,观影中难免让人打起哈欠。同时人物塑造单薄,缺乏立体感,主题不明确,勉强提溜出来两个主题:一个是”苦的是留下的那个人“——中年丧偶的悲痛,另一个是“开餐馆的那九年你都没吹过笛子,愿餐馆能够毁掉”——生计的操劳毁掉了生活的热情。当然,两个主题也都只是泛泛的点出来,缺乏有力支撑与深刻洞见。
影片的优点在于,精心设计过的优美镜头,展现了新西兰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深情款款的配乐,帮助人们更好的进入角色的悲伤。对戒指、鲸鱼、笛子、长椅等具有象征意味元素的巧妙设计,拨动观众内心琴弦。同时电影突显了三个小惊喜,杨彩钰的美颜,黄轩的演技以及徐帆的方言。
这部电影的好坏短长泾渭分明,显示出冯氏电影一贯的创作风格——对故事矛盾与人性挖掘的忽视,对视听元素与情感共鸣的高度看重。这些特点也决定和回答了为什么冯小刚的电影往往是票房得意,赛场失意。也说明了为什么冯小刚在名利双收后想要追求“艺术创作”却屡屡受挫。因为电影艺术的核心要义便是要在由矛盾不断推动的故事剧情中,对人性复杂而隐晦的深层纹理进行展现。可“美术助理“出身的冯小刚,没有受过电影专业的系统培养,未能经验并得到历代电影前辈遗留下来的,关于创作理论与实操技巧上的宝贵遗产。一切都依靠自己在行业的摸爬滚打,积累实战经验,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出一套吸引观众的手段,从而靠着这一套票房手段从“低头哈腰”混到了“扬眉吐气”。
毫无疑问,在现实角度来评价冯小刚,他是非常成功的,贫苦出身,没有受到过良好高等教育,却依靠自己在电影行业的努力与实绩,成为中国当下最知名导演之一,成功跻身上流社会。成名之后,他也试图去进行艺术创作,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从这些方面上来说,冯小刚理所应当得到人们的尊重与敬佩。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电影票房在成就冯小刚的时候也将他的`天花板给封死了,多年积累下的经验让他过于迷信“优美画面,动情音乐,卖惨煽情”能够带来的魔力。殊不知,一部电影的思想深度才决定了它的高度,一切外在的形式最终都要为思想服务,颠倒主次后,只能是娱乐观众。这就要说到“匠”与“家”的区别,前者迎合观众,后者启发观众;前者显示出技巧娴熟的聪敏,后者蕴藏深刻洞悉的智慧;前者总是汲汲于追求,后者叹息兮求索。
冯小刚身上的矛盾太多,大家对其人品与作品评价也都趋向两个极端,这一切的根由或许能从其矛盾的性格中找到答案。豆友五色全味在其影评《抱歉,我无法赞美〈芳华〉》中对冯小刚的性格进行了分析,已无我置喙的空间了,详情大家可前去一观。以下引该文的一句话。
时常都感到冯小刚的诚惶诚恐与自相矛盾。就像他经常语出惊人,但又常常很快认怂,内里其实异常谨小慎微,胆怯又不安。”
最后进行总结,冯小刚的成功与局限无不透露出其所处时代的特征,重“感性”而轻“理性”,重“利”而轻“义”,国家与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留下了一群胆怯而又不安的个人。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7
留下的人,苦啊。
听到这句话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妈妈刚走不久,我抱着她今年春节才和我一起买的大衣,坐在荧幕前眼泪啪啪往下掉到大衣上,我赶紧拭去——你留下我在这世上,苦啊。
和爸爸打过电话了,爸爸一个人守着空房子,声音特别清楚地有点颤抖。
妈妈,你留下的爸爸,苦啊。
所以我太明白隋东风和林太是什么感情,该有怎样的神态了。所以很感谢几位主角献出了近乎于真实的演绎,让我回校以后终于有机会好好哭一场。
这个故事风景美成了童话,而人生依然真实,罗芸要接受的始终是残酷的离去。
东风要接受的始终是她不在了这个事实。
而这个故事即使是个悲剧,也是一个成人童话。电影里纯粹的爱情,单纯的好意…映照着担忧太多、杂念太多的我们。两人相爱真的可以单纯地爱一辈子。故事里的他们动人的爱情、与梅琳达的友情、和林太的“亲情”、梅琳达对老夫妻和孩子们的好……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那么真诚纯粹,以至于让观众甚至不会为后来的离别而难过,只觉得这些感情曾经存在过,就很美好了。
所以即使失去你很痛,我也曾在十八年生活里,拥有过最伟大,最美好的母爱。
这部电影,像是生活给我的一个大大的拥抱。生活好像什么都知道,不说话而已。
以上,讲述一下我和《芸》的缘。
以下,回归对电影的评价。
我没有专业电影评价水准,这是我第一次写完整的影评。就说些自己可以说的吧。
看了这个问题下目前所有的影评。对其中几个观点发表以下拙见,欢迎指正。
第一个观点:赌博来决定婚姻会让人觉得价值导向和质感都非常奇怪。
——并不觉得奇怪,罗芸二十岁后的每一天都是上天的'馈赠,因此她很没有安全感,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一段长久的爱情,也怕在一起后她和东风都承受不了她的离去。然而当时又爱上了东风。这样两难真的无法下定决心,于是就交给了天注定。
第二个观点,“故事既无悬念,细节又无烧脑之处,复杂的叙事时间切换模式似乎显得并无必要。”
——故事真的没有悬念吗?罗芸是怎么死的?罗芸从始至终的不安全感来自哪里?隋东风不够有安全感吗?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地念及有“所谓的安全感”的鲸鱼?
时间切换复杂吗?我觉得没到第一时间看不懂的程度都不叫复杂。时间切换显然是对整部影片叙事来说肯定利大于弊的。先安排他们婚后平淡生活的情节在前,他们相识相爱的情节在后,这样安排不会乱,因为观众已经知道他们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如果先把相识相爱的激情放在前,到婚后一直平淡如水或者生离死别,叙事未免乏味。
影片开始隋东风说“我一直和一个叫罗芸的女人搅在一起”,我就猜到了影片悬念都在罗芸而非隋东风身上。不仅是观众,隋东风也一直在揭开罗芸的秘密。情节也是根据某个情节揭开罗芸的秘密程度高低来安排的。时间切换模式并非无必要,相反暗藏线索。
而且照观点二的逻辑,直线叙述是合适的。但我反倒认为很不合适。
直线叙述大概会让这个故事传达的意义变味。闪回式叙述传达的是 “你来看,美好已逝,但曾经存在过。”比起直线式叙述传达的“美好最后破灭了,你就接受这个结果吧。”,要更加温柔,更加艺术化。人生本无意义最终都归沉寂,但曾经的美好,曾经追逐过美好,让人生显得有了意义。
第三个观点:鲸鱼或许是她在平淡生活中对远方的一腔幻想。
——并不仅仅是。鲸鱼给她安全感,这是她自己说的。鲸鱼庞大到不会被其他动物杀死。这正是罗芸所没有的,她二十岁以后的生命每一天都可能会死。她能告诉东风吗?她爱他,不可能让他和自己一起受死亡的威胁。所以她只能带着秘密,渴望鲸鱼看似永远的安全感。也正因为这种不安全感,罗芸渴望立刻就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这就是故事的矛盾点了。想离开餐馆,却不能告诉东风真正想离开的原因。于是同床异梦,继续这差强人意的生活。毕竟有他,生活就不算糟糕。不知道她每天都在面临死亡威胁的东风,放下长笛拿起锅铲一干就是十五年,却还想着多挣几年钱给她多点安全感。而安全感似乎永远填不满——这部电影最大的遗憾,就是刚攒够了所谓的安全感,刚决定好开始新生活,小芸就走了,剩下东风一个人。
东风历程一万五千公里,让罗芸回到他们住了十五年的家,回到父母身边,去到深海鲸鱼的怀里,最后,在那把天蓝色长椅上,他为她留下一句话“你在哪,哪就是我的家”。终于他拾起长笛,原来罗芸也为他留下了信,“你看到这张纸条,我就知道你活过来了,我就放心了。带着我的那份,好好生活…”
就像渔夫听完东风讲完故事之后给妻子打的那一通电话,我要告诉你,我爱你。
活着的人,还能做这些事,就早早地做吧。留下的人,带着先走的人那份,好好生活吧。即使没有了你,我不知道该怎样好好生活。
——到底多爱东风,只有芸知道了。
但爱可以多真实,爱有多可贵,爱的力量多伟大,荧幕前泪流满面的我们,都知道。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8
不是很懂电影,单纯就主题有感而发。我也为男女主能相濡以沫、爱对方胜过爱自己的爱情感动到落泪,但总觉得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更“露骨”地站在其他角度表达爱,甚至可以“教一教”我们如何去爱。
深爱不易,值得感动和歌颂,但懂更难,需要寻找和努力。在我的理解中,东风和芸正是因为太爱对方,太想给对方“自以为”对方想要的生活,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份因爱而创造的生活,抑制了自己,也拴住了对方。
最悲情的在于,他们并不是,把自己想要的生活强加给对方,他们二者都在努力为对方而活,压抑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却不知道对方也在为自己这样努力着。他们认为自己正在给对方想要的生活,但是相反。而这个拧巴的矛盾在小芸身上更表面化的原因,是她知道自己的生命更短,她又怕自己终是没机会看更大的世界了,但她又知道半路留下的那个更苦的人是谁,她想从着他,过他想要的生活。
餐馆毁了,小芸看着东风的心痛自责自己捅了他一刀,但东风真的是心疼餐馆吗,在他心中,有生意,是构成小芸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为了云停下,却不知云想走。云紧紧抱住了风,也封住了自己的心。
我希望你能过上自己想过的人生,却忍不住为你而改变。
林太是个太好太好的人,但在婚姻方面,她给两个人的引导,不算适当(希望不要被喷)。林太和东风清楚小芸缺乏安全感,却不了解她如此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很难“对症下药”。于是林太只是站在普通女孩缺乏安全感的角度,告诉东风“有房子,有生意,就是最好的安全感”。这才有了东风当下长笛,拿起菜铲的改变。他真的那么想做厨师开餐馆吗?我觉得未必。小芸一定不只一次试探东风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她小心翼翼地,生怕听到和自己相反的答案。他说,只想过有她的日子。东风是说了心里话的,只是他错认为想要留住她,就要这样过日子。
而小芸,缺乏安全感的背后是因为极其特殊的原因,东风一开始猜不到是情理之中。但其实有些想不通为什么他难以捕捉到那些细节,努力深入了解这个女孩儿。其实从小芸带东风去赌场决定二者婚姻大事就能看得出,她要的安全感,绝非是房子和生意,以及十五年一成不变的生活。他没有理解她想去看鲸鱼,不是简单地一次旅游,他没有理解她想要的安全感,是怕短暂的生命中,来不及体验世界之大。她定义的安全感,甚至和常人是相反的.。但林太告诉她,婚姻没有完美的,再相爱的人都有想离开对方的念头,长久的夫妻,要靠熬。所以当她满脸不开心想要脱离现在的生活时,她没有选择沟通,她选择隐忍,她只敢对着极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她事后自责毁了“他想要的生活”。
如果他们都给对方机会,去了解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即使小芸45岁会走,我觉得这边爱情也不存在遗憾。他们并没有对对方敞开心扉过,因为他们爱对方胜过爱自己。他们难以启齿,要求对方为自己改变,却能十几年如一日地,为对方而克制自己。
对我而言这样的解读,算是能够帮助我打破对婚姻的一些看法。感情不应该是“自以为是”的,一味地“自我牺牲”也是不健康的,我们应该学会给彼此沟通的机会,学会倾听对方固然重要,适当地表达自己也同样。
懂比爱更不易。但我还是被他们感动地痛哭流涕,可能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单单是爱,就很难了。
最后提一下在《武林外传》中,白展堂对展红绫说:“遇到你我想,你要是个贼多好”。对湘玉说:“遇到你我想,我要不是贼多好”。可能爱对方和爱自己,大多数时候都是矛盾的吧。
愿我们都能摸索到,在感情中成就对方也成就自己的方法。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11-21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11-10
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11-07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6篇11-21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6篇)11-21
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6篇11-21
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精选7篇)12-06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8篇11-10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8篇)11-10
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7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