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水》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水》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水》观后感1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施泰纳开始制作电影,并在斯特兰德的鼓励下加入了纽约电影和摄影联盟。《H2O》是施泰纳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它探讨了水的视觉和动力学特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施泰纳对社会行动主义越来越感兴趣,并开始以更现实主义的方式制作纪录片。1939年,他与威拉德·凡·戴克一起执导了《城市》。这是一部以当代城市的环境问题为探讨对象的短片。
施泰纳对自己的认知是一名“静态摄影师”,而据他的妻子卡罗琳回忆,施泰纳总是以一种积极的“视觉享受”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施泰纳便以一些瞄准公共区域的摄影作品而初露锋芒,自始至终,他的作品中都有一种现实主义的根基。
在20世纪60年代末,施泰纳搬迁到佛蒙特州。在制作了三部电影后,他致力于拍摄云彩近二十年,拍摄地点主要在缅因州海岸和墨西哥的瓦哈卡。在1985年,施泰纳将它们出版成为一本书《追寻云彩》。
施泰纳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力让他镜头中的自然物质都呈现最真实的一面——无论是《H2O》中水的流动,还是《追寻云彩》中的自由飘移的'云朵,这些最易被忽略掉的景观经由他的镜头,又以一种静谧的姿态重新被我们审视。从这个角度而言,施泰纳的作品显得十分迷人。
施泰纳的展览策展人安·霍伊曾这样评价他:“他是先锋摄影的关键人物,也是使先锋摄影可以媲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艺术运动的一位艺术家。施泰纳堪称最后一位美国现代主义摄影师。”
电影《水》观后感2
我时常在想,老电影为什么会是佳作呢?看了这部《万水千山》后,想法又明确了些。
道具上当然没的说,和现在没什么差别,在军服上要好些,红军的制服颜色不一,补补丁丁,不像现在的电影里的那些,新得像是刚拆包装似的,一看就很不舒服。
但最大的差距还是在人的塑造上,别的不说,这部电影是描写红军先锋一个团的,出现的最高领导就是团长,而与之类似的当今电影《我的长征》,明明只是描写一名士兵,主席和总理却出现了好几次,出现也就出现吧,还把一些教科书上要交代的东西脱口而出,你当我们是不看书的呀??
更大的`差距体现在士兵群众演员的塑造上,过去的电影里的士兵们看上去是活的,现在的却是“死”的,一看就是在背台词,面部表情不生动。《万》中,红军战士们几次说道:“走走走,我们到底要去哪。”副营长说:“你倒是来教训教训我这落后份子。”红军小战士他爹说道:“长征何时是个头,说是要亢抗日连个鬼子的影子也看不见。”这些情节在现在的红军题材电影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红军战士也是人,不可能表现得很高觉悟,战场上士兵发发牢骚很正常,偏偏现在的电影里这点就表现得很假。其实吧,现在拍电影肯定比五、六十年代禁忌要少许多,但结果拍出来的东西反而更假了,这是什么原因?归根到底是导演的问题
电影里也出现了女角色,副营长的妹妹,形象生动鲜明,不像现在某些电影里的女战士是个只知道谈恋爱的花痴,我就搞不懂你整那么多火线恋爱的情节干嘛呢,自娱自乐?《万》里的营长同志似乎也许对妹子有那么一点意思,但在战场的他会一有机会就整这一门心思么?顶多也就偶尔关照一下。
吐槽无力,应该算是不可复制的时代作品了~~~
【电影《水》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五个扑水的少年》观后感10-15
天堂电影院电影观后感12-03
电影观后感10-19
电影观后感11-20
电影的观后感11-06
《水与生命》观后感11-17
《水之歌,水之思》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