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

时间:2024-05-17 09:56:46 电影观后感 投诉 投稿

电影《八佰》观后感【锦集15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八佰》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八佰》观后感【锦集15篇】

电影《八佰》观后感1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应该最适用于人们读小说时对角色的理解。当一些看过的小说被搬到荧屏的时候,觉得这个角色、这个画面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会有一丝丝的'失望。当我的小伙伴们还沉浸在玛丽苏式的剧情中的时候,我犹爱战争题材的电影、小说、电视剧。

  因为在苦难的战争中更能看出芸芸众生真正的共情和背信

  弃义,更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情怀。而电影《八佰》,全程IMAX技术拍摄,每一帧都是美学角度,无论是视觉效果、故事情节所传递的情感都超越了我对战争故事的想象。导演管虎似乎正在开辟新的国产战争片类型。

  8月15日下午3点,濮阳圣雅恒丰超级巨幕影院,一场特别的《八佰》点映会正在举行。我并不知道故事梗概,刚看片头,感觉自己在“漫威”的画面中。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

电影《八佰》观后感2

  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改编自历史故事《八佰》的历史电影上映了,钟爱以抗战题材为主题电影的我在看完这本书后,和爸爸就去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遥,孤军奋战四个昼夜,造就了这一场被围观的.战争。记者采访时谎称自由八佰人,实际只有四佰人,租界的百姓见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便不断的送去补给,使这些战士们坚持了许久,但日本军的一次次进攻,最后双拳难敌四手,只能撤退进租界。

  我在看的时候,心中充满愤怒和热血,恨不得自己就是里面的一位战士,能够杀倒几个日本鬼子。这是中国的耻辱,并且让我记住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和八佰壮士的英雄形象,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日本对中国无情的侵略,以及无数的受难同胞。

电影《八佰》观后感3

  今天,老师带我们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上海濒临沦陷时的一段历史。第88师262旅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四百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上海的四行仓库。四行仓库被人们称为"魔楼",因为它与租界仅仅一河之隔,日军无法使用重炮等重型武器,所以侵略者一直无法占领。也正是因为这片战场在租界边,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在记者采访时,他们对外宣称有八百人,但实际上他们只有二百多人。有限的士兵在有限的条件下顽强坚守几天后,他们才获令撤往租界。

  在这部电影中,有几个镜头使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其中一个镜头先拍了租界的繁华景象,随着画面转换到了破烂不堪的上海,这简直就是天堂和地狱两个世界,看来让人触目惊心。

  《八佰》这部电影的`名字为什么不叫"八百"而叫"八佰"呢?"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人,才是这部电影中最重要的。这部电影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也刻画了贪生怕死、不敢战斗的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只要是人,那肯定都是怕死的。那为什么那些战士视死如归呢?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死,而是因为他们有死的决心,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是必死无疑,但他们却顽强地反抗,自己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正如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他们愿意为国家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战士们都是伟大的,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

  《八佰》这部电影拍得非常好,我强烈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这部电影,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电影《八佰》观后感4

  这是一场大家都熟悉的战役。其实,它称不上是一场战役。

  这只是一座孤城上最后的防守,最后的军人,他们如困兽一般的坚守,而已。

  无法形容自己坐在电影院时的心情,对这部片子期待得太久了,久到有一些害怕,害怕看到的不是我想看到的,害怕看到的是支离破碎的。

  无处不在的网民们剧透说,头盔用错了,坦克的型号不对,那两匹马也各种不对,而我,从第一分钟那个软糯的上海话声音出现的瞬间,就攥紧了手机,用尽力气地握住。似乎这样,才足以让我有力气抵挡住接下来的惨烈。

  “点枝蜡烛,摆一碗酒酿圆子”这应该是上海人祭祀的习俗吧。

  此刻,当我再次想起这话的时候,忍不住想起自己,每年祭祀时,可曾想过那些人?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人们。

  而我们,就是影片中提及的那四万万人啊。虽然时光流逝,四万万的'基数越来越大,可按理说,应该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吧。我们在高楼大厦,钢筋铁骨中穿梭时,可曾在心里竖一座碑,那上面,布满弹孔!

  画面转向那匹漂亮的白马,它在弹片横飞的战场上飞奔,它的身躯染上了血色,它的蹄声“蹬蹬”,一声声敲痛人心。对面租界,有女人在唱着歌剧,江的这边,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我倒下了,就换你。”

  我在回忆剧情的时候又一次热泪横流。

  看着那些战士,身上绑满手榴弹,一边喊着“娘,孩儿不孝,”一边纵身跃下;

  看着河那边的年轻人,为了将电话线带过河而被打成筛子;

  看着那面倒下又站起来的旗帜;

  看着小男孩搂着白马脖子的片刻宁静;

  看着老光棍凝视着女孩脱下衣服的背影;

  看着老艺人唱着《长坂坡》,要杀个七进七出……

  鼓点声中,多少英雄止步桥上,鲜血将历史浸泡出了浓重的红与黑。我站在几十年以后的盛夏,看镜头下的雪,轻悄的,盖不住一张血污的脸。

  电影很长,两个半小时,短暂的宁静都会被枪声打碎。我和朋友说,别带孩子去看。场面太过惨烈,超出了我对它的预期。炮火击碎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我居然生出了一种灵魂无处安放的错觉。

  那个年代,那样的一批人,其实有很多人是怯懦的呀。谁都不愿意轻易赴死,但是战争将他们推上了杀身成仁的祭坛,他们献出了所有,冰冷的历史却只留下几行字。

  那个被打穿了脸颊的老兵油子,

  那个没拿过枪的铁算盘,

  那几个不敢杀人的新兵蛋子。

  他们的家里有娇妻,他们去上海的时候还做着上游轮玩的美梦。如果他们活在现在,或许会成为白领,和我们一样一边抱怨一边行色匆匆;

  或许会是一个农民,因为天气不好而骂几句老天;

  或许会在工地打工,开着塔吊俯视着脚下变得渺小的人群。

  如果他们活在现在,也许生活很艰难,但是,至少不用面对凛冽的炮火,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当电影镜头转向特派员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些活下来的勇士们后来的遭遇。被软禁,被暗杀,过了悲惨而与世隔绝的四年孤军生涯。

  后来,他们有些回了原籍,有些留在上海做苦力,终此一生,再不能重返战场,杀敌报国。一把淬过火的锋利的刀,就这样被重力折断了。

  电影停留在他们冲过垃圾桥的刹那。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片,抛开那些所谓的硬伤不说,有些史实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杨惠敏泅渡送旗,比如四百多勇士最后浴血冲桥……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电影《八佰》观后感5

  1945年9月2日,在同盟国联合受降仪式上,日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确认,2020年9月2日,时隔七十五年,我走进熟悉的影院,看了一场最近风靡的《八佰》。影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八佰壮士”留守四行仓库,孤立无援,用智慧、勇气和鲜血与日军奋战4昼夜的悲壮故事。

  战争伊始,四行仓库被日军反复围攻,英勇的战士接连倒在血泊中。一条不宽的苏州河隔开南北两岸,南岸是英美租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是天堂般的存在;北岸则是被日军蹂躏的国土,枪林弹雨,尸横遍野,是无边的地狱。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一幕会想:既然注定了失败,这样的坚守有何意义?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是爹娘的.孩子,就这么白白牺牲了?起初河对岸也是这种看客心态,让租界的人毫无防备,再后来也遭受到了日军的侵袭。当我看到陈树生为了粉碎敌人炸墙的企图,和一众战士身捆炸药,奋不顾身时;当我看到一群怯懦的小人物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勇敢的举枪反击时;当我看到南岸的国人渐渐红了眼,群情激愤,纷纷声援时,我清楚的看到了这场战斗的意义,不是用惨烈去博取西方列强的同情,而是用鲜血去唤醒愚昧初醒的四万万国人。

  这也让我联想到这次疫情初期,很多人不把病毒当回事,四处串门,仿佛与自己无关。结果不仅传染了家人,还造成了恶劣影响。如果大家都能抛弃偏见,心怀善良,共克时艰,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毕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淞沪会战失败了,四行仓库终究还是失守了,但不代表我们就输了。忍辱负重,永不放弃,整个14年抗战期间,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尽管艰苦卓绝,但最终我们胜利了!上海苏州河畔,一面布满了8个炮弹孔和400余个大小枪弹孔的高墙,记录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八佰壮士”用生命唤醒了国人,“中国不会亡,中华民族不会亡!”从过去的抗日战争,到现在的抗疫、抗洪,也正是有无数的无名英雄奋战在抗疫一线,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安宁。

电影《八佰》观后感6

  电影《八佰》中,至少有三个角色将情感表达诉诸传统戏曲。一个是小湖北,他多次幻想自己的哥哥端午是骑在白马上赵子龙式的人物。另一个是李晨扮演的山东兵,爱好唱皮影戏,当欧豪扮演的端午把捡到的皮影修好还给他时,两人还聊起赵子龙和光复汉室等三国演义话本。再就是团长谢晋元,他背后河对岸租界里的戏台上,起初一直唱《走麦城》,四行仓库鏖战后换成了《长坂坡》。上述片段构成影片中一条看似不起眼的重要线索。

  那么,这条线索有何作用?《走麦城》《长坂坡》等传统戏曲,在元末明初日渐兴盛,是中国式市民社会的通俗文化。这种通俗文化伴随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到清末民初在全国范围达到比较高的普及程度。在抗战初期,文化现代化远没有实现时,调动小湖北、端午、山东兵这些普通国家认同感的,依然是戏曲这些传统文化资源。

  因此,小湖北等人口中的光复汉室,是其对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文化心理反应。影片也是通过这些来表达中华民族不能亡的同仇敌忾。所以,片中传统戏曲看似下里巴人,其实连接着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

  图片

  市民社会的通俗文化在二战前后,逐渐演变成大众文化意义上的通俗流行文化,开始与现代传播媒介紧密结合,例如电影和电视等。二战结束后,这种通俗流行文化更加商业化。好莱坞也正是在二战后,从通俗流行文化领域开始向外滋蔓,进而掌握世界范围通俗流行文化的话语权。

  当前全球范围的新一轮通俗流行文化浪潮,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直播、短视频和游戏推动,通俗流行文化的中国经验,也已经开始在许多领域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世界各国间的文化竞争日趋激烈。从《八佰》中的传统戏曲,到今天的直播、短视频和游戏等,其背后是通俗流行文化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发展脉络,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关乎一国的文化身份认同和文化软实力。

电影《八佰》观后感7

  国庆节放假,爸爸带我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电影主要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的88团谢晋元带领着355名战士,在上海四行仓库进行抗战的感人故事。名义说是是八百人,其实没有的,这只是谢晋元为了迷惑敌人的`一个计策。

  他们之所以选择了四行仓库,有一个原因就是离英国的租界很近,如果日本人使用大炮飞机等轰炸方式,就会影响到英国的租界,英国是不会答应的,英国是要保护自己利益的。而且当时是英国最强大的时候,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呀。英国当时多厉害啦,美国都比不上。日本如果想去惹英国,那可就真正的不想好了。

  这部电影里面炮弹纷飞的场景,真的有点恐怖,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中国军人在自己身上绑着爆破弹,然后往下跳,跳下去之后,拉住导火线,自己被炸死了,敌军也被炸死了,这个情节特别震撼,特别感人。至于中间的一些情节,让我感觉特别恐怖,那些士兵被炸伤,被子弹打中,鲜血直流的场景,实在是让人不敢直视。小湖北的哥哥被子弹打中,肠子都流出来了,鲜血直流,真的很恐怖。

  《八佰》主要是讲抗日战争的故事,体现那时中国军人的精神,但对我来说暂时还是有些深奥,等到以后长大再看看吧,那时的我应该就能看懂这部抗日电影了吧?

电影《八佰》观后感8

  八佰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八佰中有一个叫老算盘的人。在战争中老算盘逃到了法租界。他看到了自己的队友勇往直前不怕生死,老算盘自己拿着枪也去打日本人。老算盘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八佰里还有一个叫小湖北的小朋友。他的哥哥为了保护国旗牺牲了。因为国旗是军人们最后的'尊严。

  电影里那些战士是值得尊敬的。

电影《八佰》观后感9

  “我听到对面的楼里有人在喊,父亲说:‘那些人在保护我们’,我只记得那时候酒酿圆子很好吃,却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荧幕上炮火连天的场景看的我心惊肉跳,甚至都有一种想要找一个日本人打一架的冲动,即使我知道那样是不对的。像我这种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自然不会知道那种感受。但是即使是在观看电影,我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当年的生活在那种情况下人的感受。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这就是家国情怀。

  电影中的各个角色扮演的十分真实,开始很多人想当逃兵,但后来渐渐的变得勇敢了起来,最后竟加入了掩护部队逃生的敢死队,被人们称作英雄。有的.人肯定想说,他们凭什么算英雄,他们一开始可是想方设法的逃跑的人啊。对啊,他们是人啊,他们也有血肉有感情的啊,再说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回家的路上,心里百感交集;本以为可以快乐的看完一场电影,但电影那沉重的内容却让我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而此时已经到家了,于是我决定玩会手机解解闷。正要的起劲时,我忽然想到电影中有很多人在对岸看着那些保家卫国出生入死的军人,一边说着军人加油,一边放着烟花说笑,对于这种隔岸观火,还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行为我很厌恶;但我看了看自己现在的状态:了解到这些沉重的历史,却不因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而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而用手机来麻痹自己。这和那些隔岸观火的人有什差别?

  其实,一开始那个吃酒酿圆子的人就象征着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灯火辉煌的大城市里,又有多少人记得那老旧仓库里曾经的战火。

  既然我们爱国,那就要多多少少为国家做一些贡献,而不只是在嘴上说说自己爱国啊!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国泰民安来之不易!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电影《八佰》观后感10

  这天,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动的抗日电影《八佰》。看后,我被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誓死护国的壮举所深深感动。

  电影讲述的是:19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东北、华北依次沦陷,上海也即将沦陷,蒋介石的军队撤出上海,留下八十八师希望得到国际的支持。小湖北和他的哥哥、叔叔本是一个军队的军人,被日军冲散。来到背靠租界的四行仓库,却意外被正在巡逻的.八十八师的团长谢晋元抓了个正着,误以为是逃兵,和他的哥哥在仓库里经过了种.种磨难下渐渐成长为英勇的战士。后来,小湖北的哥哥因为扫射日军的飞机而受了重伤,抢救无效死亡。小湖北也因掩护众兵将牺牲。

  看电影的时候,我时不时就会掉下眼泪。尤其是将士们眼看仓库即将失手,奋不顾身的在自己身上绑好炸药,边大叫着:“中国万岁!”边跳下去炸死敌人时,以肉身捐躯护国,我完全就哭了起来。那可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就在一瞬间变没了。这是多么强的民族意识啊,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看完电影,我不禁沉思起来。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不就是那些将士们换来的吗?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努力让我们的祖国很强大。

电影《八佰》观后感11

  最近新上映了一部电影,网评很好,评分也很高,便去观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名叫《八佰》。故事是这样的,_37年,日军全面侵我中华,企图在三个月之内占领全国,他们在侵占东北华北之后,就将目标转移到了上海。中国军队经过前几场战争,体力人力实力都有悬殊,只能撤离来保存实力。只留下一个加强营掩护大部队撤离,这个加强营便是留守在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周日和室友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八佰》,这是影院复工以后看的第一部电影,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剧情主要是讲淞沪会战后期,谢晋元所率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四行仓库一战我守军利用有利地形,毙敌200,自己伤亡20。实际我守军人数大概是400人左右,对外宣称800勇士。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管虎导演大场景的调度非常恢宏,场面营造相当出色,苏河两岸的地狱天堂,视效设计可以说比较完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辈们舍命维护祖国,维护上海,给这个民族带来希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们负重前行,影片真的不错,大投入,大制作,演员演技到位,值得一看的好影片!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为深刻!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面是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一桥之隔,是光明与黑暗。百姓与军队。未来与当下。生与死的遥遥相望。一桥之隔,是这些小人物从懵懂到觉醒的成长;一桥之隔,也是个人融于集体。报效国家的蜕变;一桥之隔,同样是中国人民从浑浑噩噩到独立抗争的思想转折。观影途中,就听见有窸窸窣窣的哭泣声,很多人都被电影中的民族情怀所感动。看完从影院出来时,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达出来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我们整个国家!中国加油!中华加油!

电影《八佰》观后感12

  清晨一早,和同事相约去影院观看《八佰》。这部电影真的是很赞,特别值得去观看!

  记忆最深刻的片段便是,开始时,“租界”和“仓库”两边鲜明的对比图,感觉画面特别有冲击感,很强烈!一边是歌舞升平,一边是生死一线!听到太多的人说租界是安全的,内心是强烈的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才是一个人真正活着的“底气”。日本不会去轰炸“租界”,日本会惨绝人寰的对中国人民屠杀,横尸遍野。

  看到里面的士兵,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只想好好种地,都是有家有父母的人,他们不想打仗,不敢杀人,他们想回家,他们想看看大上海。可现实让他们没有选择,面对敌人的进攻,面对一个个亲人兄弟惨死在自己眼前。他们不再逃避,不再怯懦,他们勇敢的用自己的身躯护住旗杆,他们在看到敌军偷袭,他们大声的叫出来并转身上报军情,那一刻他们不再渺小,他们变得特别高大。

  而让我最潸然泪下,再也抑制不住眼泪掉下来的便是,在敌军飞机轰炸,在大型机械攻墙,定位轰炸时,他们主动把炸弹绑在自己身上,排起长队,以身体为代价英勇的.跳下去,一个一个飞落下去的爆炸的烟火是他们英勇的形象……

  在最开始,对岸的同胞每个人都仿若事不关己,歌舞升平的生活,随着剧情发展,八佰战士的英勇表现,唤醒了同胞们沉睡的爱国心,唱戏的老板,卖唱的歌女,大学的教授,爱国的学生,赌场的一对兄妹…………

  一匹白马,向征着希望的,勇敢…

电影《八佰》观后感13

  以一条苏州河为界,一边是天堂,另一边便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高喊出自己的名字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不仅喊醒了河对麻木的民众更是炸醒了民族的热血。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抗战情绪才被真正的唤醒了。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孔祥卿

  中国军人誓死捍卫上海四行仓库的的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四行会战在历史战争的长河中算不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役,甚至在淞沪战役中并不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但该战役在民众的心中却是意义重大的,是人民抗战意识空前高涨的引线,在四行仓库房顶上他们升起的不仅仅是旗帜,更是坚定不移的信仰,是国家的希望和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作为一颗种子,去叫醒更多的国人。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范弘芳

  八佰壮士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可能是家里的父亲、丈夫、儿子,可恰恰是这样一群普通人,在面对日军猛烈的进攻时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宁死也要坚守阵地。在国家大义面前再普通的人都可能成为民族英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八百壮士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们感动,牺牲精神让我们敬畏,抗战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愿所有人牢记: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作为金隅太行人,我们也应以史为鉴,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在工作中做努力奋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刘涵

  影片的最后战士们撤退到了租界,被租界军队缴械并集中看押到了兵营,无法撤离上海,直到最后被日军俘获。归根结底还是那时的中国不够强大,上海流离的百姓竟要靠租界保护,撤离的国军被羁押,强如日军面对租界时还是要看各国脸色给几分面子。一句话:弱国无外交,只有让人民群众觉醒来使我们的祖国的国力越来越强盛,才会有如今天这般的话语权。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李天龙

  赵云七进七出,以一敌百。而八百壮士们面对的浩浩荡荡的`日本军队,同是毫不退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片中多次出现了白马,一开始白马受惊四处逃窜,如同刚刚入驻四行仓库时惊魂未定的守军战士,胆怯畏战;而后白马重新出现来到四行仓库就好比国军战士坚定信心,誓死守卫;最后出现的白马则或许意味着新的民族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片中直接同白马产生交流的小七月和小湖北是八百壮士中年纪几乎最小的,汉室中兴待后生国家的复兴与民族的希望正是寄托在这些具有民族热血的晚辈的身上。

电影《八佰》观后感14

  在队工会的组织下,后勤部全体职工9月9日下午去影院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八佰》。电影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八百壮士留守四行仓库,顽强抗战四天四夜,坚守上海最后防线的故事。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都是在愤慨中渡过的!我恨不得也拿起武器与国民革命军一起投入战斗,看着那些勇士身上绑着手榴弹,从高楼上跳下的.那一刻,我的泪顿时模糊了双眼!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和敌人同归于尽,我想这是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为了身后千千万万的同胞的安危,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不受外来侵略,为了他们的信仰,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不再生病,让他们快点觉醒,不要再蒙蔽双眼,让千千万万的同胞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同仇敌忾!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我要珍惜当下,不忘国耻,不忘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电影《八佰》观后感15

  很久不曾写什么东西,今天,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回想不久之前看《八佰》的场景,我决定,还是提笔,写一写自己的观后感受,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下内容毕竟是一家之言,真有措辞有误之处,还望各位见谅。

  观看《八佰》,何香凝的这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堪称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整部电影是基于四行仓库之役来创作的。电影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应该是这三个场景:

  一是谢晋元收到撤退命令,得知真相后说的那句你们就是这样定义这场战斗?语气里的崩溃,痛心的眼神,只能一个虐心表述我内心的.感受。

  二是主动殉战的陈树生,在他自爆前的那个敬礼,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在他的脸上,没有后悔,没有难过,有的只是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三是租界巴蜀商会的刀子请愿以身涉险,给国军运送电话线。

  说真的,三个场景,导演都狠狠的抓住了我的泪点,我想,这应该是所有观影人的共同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电影的精彩,震撼我承认,但或许是应为艺术创作的原因,历史上,四行仓库之役的撤退,其实是得到日本军部同意的,可是,影片的展示让人觉得有点不解,影片中,部队的撤退部分,个人看起来更像是导演的一次个人煽情。

  我也知道这不是一部纪录片,更不是教科书,只不过是一部电影,我们就应该允许他有创作空间来表达这场战役,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创作空间,让人感觉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有些严重美化了GMD抗战之感。取材毕竟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我们在创作之时,还是应该尊重历史,不应太过美化,特别是对于那些熟知历史,了解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的人来说,这样的结局或许会让人难免有些憋屈。

【电影《八佰》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八佰》观后感09-26

八佰电影观后感10-06

电影《八佰》观后感06-12

八佰电影观后感11-22

《八佰》电影观后感11-28

电影八佰观后感11-29

电影八佰观后感(精选)07-05

电影《八佰》观后感11-16

八佰电影观后感12-21

电影八佰观后感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