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4-06-14 08:36:44 电影观后感 投诉 投稿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1

  观看了电影《沂蒙六姐妹》被深深的震撼了。她们的英勇事迹充分体现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她们爱党爱军,对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视人民子弟兵做亲人。为了革命,她们用乳汁救伤员,她们舍生掩护首长。只要提出要求,她们没有二话,发动广大老乡筹备打仗所需要的麻绳、军鞋、煎饼、鸡蛋等物资,应有尽有。在桥梁被炸毁而急需强渡河时,她们搬来自家门板,手拉着手用肩膀抗着门板组成人桥。在她们因为需要换肩而要求暂停的时候,“桥”上的战士发现“桥墩”是由妇女们组成的,谁也不愿从上跑过时,她们却说:快!时间就是生命。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沂蒙人民对党的忠诚,与解放军的鱼水情谊。

  她们无私奉献,为了支援前线,她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把四儿一女送往激战正酣、枪林弹雨的。为了支援前线,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她们几天几夜不合眼,不停的摊着煎饼,看到发的粮食不够了,就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粮食都拿了出来。十几岁的小姑娘挽起裤腿搓麻绳,腿都磨破了,脸上却是挂着笑容。她们都是英雄,做了她们所能做到的一切,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她们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与民族解放结合起来,把对亲人的思念变成了战斗的动力,沂蒙人民那种特有的质朴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她们勤劳善良,为了战争的`胜利,她们强忍悲痛,不怕困难,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就是战争的胜利。新郎打仗不在家,新娘月芬毅然和抱着大公鸡的嫂子拜了堂;在丈夫随路过家门口,而她又恰好借粮回了娘家,小两口又失之交臂;直至战后收到丈夫的烈士传书,为忠诚于丈夫最后终生再没有结婚。

  大嫂接到丈夫南山在战场牺牲的噩耗,首先想到的是怕婆婆因爹爹已是烈士经受不了打击,和心疼弟妹对前方新郎的无限挂记,自己强压凄苦,克制失落的情感。这一些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而在她们却是无怨无悔,中国传统女性美丽善良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她们是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不平凡而英雄的姐妹。在她们身上有许多许多我们学习的东西。经过战争的考验,她们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终生的奋斗目标。从《沂蒙六姐妹》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只有我们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走向富裕,国家日益富强。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她们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她们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在今天,我们不论在任何时候要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像她们那样一切为了他人着想,一切服从于事业的需要,把一切私心杂念抛到脑后。凡是对党不利的话不说,凡是对党有利的事多做,凡是党要求做到的坚决做到,在实践当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党性,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2

  今年暑假,我观看了一部红色电影,它的名字是《我的长征》。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瑞的一位爷爷的回忆,在他的回忆中,许许多多的战友为了胜利,不顾危险,一个个冲锋陷阵。王瑞的亲人也一个个倒下,但最后,红军最后渡过了赤水河,冲向了敌人。

  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情绪久久不能平息。那些革命前辈们,为了换来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换来祖国未来的繁荣强大,为了换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息一切的上阵杀敌。电影中,毛主席为了红军的胜利,甚至把自己的亲生骨肉一个个丢在了各地。每当我电视中对南霸天的总体形象描述也显得极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迹。吴琼花与南霸天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烧了吴琼花的家,事实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为,最终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烧死三个家人的'血债。

  吴琼花的形象,随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公式化了。开始阶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反叛精神强烈,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一个可爱可敬的主角。按南霸天的说法,她杀人放火,无所不作,十分历害。之后,在娘子军连表现进步,虽有很多冲动出格之处,但逐渐成熟,进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棱角,成长起来。但是,由于演员殷桃的长相气质,之后的成熟总觉得缺乏某种成熟的韵味,而更像是难以脱离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新版《红色娘子军》在细节上有很多缺陷,个性值得一说的是假特派员的情节。也许这是当今所有的革命题材作品都无法逾越过去的原因,因此电视中也只能以假特派员来代替。实际上,同时期,全国苏区都在肃反。如果真象电视中所述,师长都被假特派员关了起来,那么整个红军独立师则完全被控制在这个国军袁处长手中,哪还需要剿匪,假特派员完全能够随便发一个命令就毁掉整个红军琼崖独立师。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3

这几天,我看了影片《血战台儿庄》,深深地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与强烈的爱国精神。

这部电影主要描写了1938年3月下旬日军对台儿庄进行攻击,在这场战役中,日军共投入了二个师团,30余万人,百余架飞机、坦克都未能攻下徐州,而我方则在兵力和武力上大大不如日军的情况下,打下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令人震憾!正因如此,更体现出了我们中国战士们的机智勇敢。为了保住祖国不被日军侵略,他们顽强地与日本鬼子抗争,给人民带来了平安,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和他们这些英雄相比,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他们为了维护祖国,不顾一切地与帝国主义者作斗争。无论前面是刀枪还是大炮都勇往直前。再想我,有一次,有一道难题,爸爸看到了,让我给他讲一讲,我不会讲,就哭了起来。最后是爸爸问了另一个人才找到了方法。看了电影后,我真是觉得自己太惭愧了,我应该像电影中的中国战士们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要迎难而上,只要我有他们那样的毅力和恒心,一定会克服学习道路中的“拌脚石”。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把这种的高昂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化为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等实际行动上来,与每一个中华儿女携手并肩,共同进步,来回报这些英雄。

勇敢的中国战士们啊,你们用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相信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一定会同心打造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4

  《红色电影》让我对红色革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和感人的表演,展现了那段黑暗的历史中英雄的形象。

  影片中的每个场景都充满了磅礴的气势,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为之动容。

  从影片中我不仅看到了伟大的.历史,也收获了对人性的思考。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5

  《红色电影》这部影片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好奇心,它展现了革命时期的艰辛与伟大。

  影片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演出,让我们体验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我在观影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一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6

  这几天,连续看了三场《焦裕禄》的电影。一场是市委安排的,一场是局机关组织的,一场是回到家后在电影频道里看到的。每看一次,心灵都受到震憾,灵魂都受到冲击,思想都受到洗礼。

  我以为,一个人所以受到人们的记挂和崇敬,并不需要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伟业,只要他心里时刻装着党的事业,惦记着人民的。困苦,并以自己所能去全心全意地做了,就会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崇敬,就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

  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受命于危难之中:干部人心涣散,群众困厄饥荒,从哪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呢?他做到了两点,一是用情,一是用心。

  “用情”讲的是作为共产党的县级干部,你的心是否和群众的心紧紧贴在一起,没有间隙,没有隔阂。当外面下雪时,你感到了群众身上的寒冷,当灾荒来到时,你感到了群众肚子的饥饿,当你跟老大娘道一声我是你的儿子时,那一份表白都发自于肺腑,不惺惺作态,也毫不做作。

  “用心”讲的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它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中获得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焦裕禄那里,用情和用心是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对百姓用情,顶风沙冒严寒、忍饥饿抗病痛,在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下,走村入户察民情,无微不至送温暖;他对基层干部用情,在极其敏感的政治环境下,拍案而起扬正气,勇于担当不推诿!

  真情实感的累积,必然会产生用心于民的强大动力,必定会找到科学发展的正确途径。正是在血浓于水的情感驱使下,他对水患“用心”,越是刮风下雨越要到第一线查水情、看水路,修葺了百里沟渠,保证了三天大雨而不涝;他对风沙灾害“用心”,跑农场留人才,找到了种泡桐治沙害的`脱困良方。

  从焦裕禄那里,我们知道,好的工作方法固然来源于用情,没有情感的靠近就不可能对百姓的生活真正的“用心”;但真情实感的获得,又必须靠科学的“用心”来丰富。比如:没有深入细致地走访群众这一科学方法,哪里会有群众逢灾遭难的痛苦体验,没有在群众中得到的“治沙靠泡桐”的真知灼见,哪里会有对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那一份感佩和敬仰之情。因此,学习焦裕禄,一要学他的用情,把人民当成自己的父母,对人民用真情,显实感。二要学他的用心。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靠扎实管用的调研功底,获得基层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只有心随情走,情为心发,我们才能获得源源不断地为民服务的自觉动力;只有紧紧依靠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真正学到了焦裕禄同志的“用心”精髓。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7

  鲜血承载着一份职责和勇气,泪水蕴藏着一份情义与感动,号声凝聚着对生存的期望。

  那声悲怆的集结号遥远了,“以前”已概括不了他的沧桑,唯有历史,灰白的一段历史,冰冷而又陌生的记忆,冷不丁经心激起情感上的一层涟漪。

  看完《集结号》思绪被带到那个为人民幸福斗争的战争年代,解放战争时期,九连连长谷子地带领全连四十七名兄弟奉团长的命令坚守狙击阵地,以集结号为令撤退。然而团长为为战争全局思考,没有吹响集结号,致使九连全体战士在打退敌人的三次进攻后,除谷子地以外全部壮烈牺牲,并按失踪处理。为给九里哦按正名,谷子地张开了执着的探寻,最终在烈士墓前吹响了47个生命一向想听,甚至死也没有听到的集结号。

  故事情节就是如此简单,这简单的背后却屹立着那些被遗忘的人英雄。没有人生来是英雄,他们都是被那个年代所傲。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人民幸福,即便是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所不惜。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连长谷子地坚守上级所下达的听不到集结号绝不撤退的命令,带着47个弟兄死守汾河拦截战壕,只为了争取大部队撤退的宝贵时间。当连中有人提出自己已经听到集结号响了,可谷子地没听到,他怀疑自己耳朵被炮火震聋了,问代理指导员王金存他是否听到集结号。这个文弱书生此刻彰显了英雄本色,他说他没有听到,因为集结号根本没有响。他没有昧着良心讲话,尽管他明白如果他说他听到了谷子地也许会下令整个连撤退,九连也许就会留下种。最终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九连从47人到43人,再到13人,最后圆满完成任务只留下连长一个人。

  集结号的响起意味着任务的结束,意味着生存的期望,可它并没有响起。因为它没有吹响,所以我们的革命战时不能撤退;因为他没有吹响,所以我们的英雄很执拗地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命令,对一个战士来说,它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们年轻的一代,贪图享乐,懒惰娇逸。不必说关于生死的革命任务,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当中某些人也不乐意认真完成。是该反思一下了。我们应当明白这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争,硝烟弥漫,我们生活和平的年代里,有父母校园和社会的.呵护,还有什么理由去浪费时间而不好好学习呢?我们这年轻的一代,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达什么任务的话,那么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我是中原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无论是被误会是国民党俘虏时,还是得知独二师军队已经改编,谷子地介绍自己是总是说这么一句。在他心目中,群众是最重要的,先是群众其次才是个人。生活在物质横流的社会,我们似乎变得很自私,太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关心群众,或是忽视别人的感受。其次,没有一个人是与社会他人隔离的,我们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与别人交往,我们有各自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也隶属于某个社团团体。《众人划桨开大船》这样唱到:“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花匠开大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所以我们,年轻的一代,要增强群众主义观念,这也是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我们这么做的。

  “每一个牺牲者都是垂不朽的。”这是《集结号》这部电影所要的表达的主题。经过谷子地的不懈努力,最后让那47个被遗忘的弟兄得以正名,他们没有失踪,也不是逃兵,而是真正的烈士。最后,九连全体烈士道德墓碑前,团长的警卫员小梁最后吹响了集结号,那响彻天空的号角悲怆而有凄婉。

  这天,我也听见那最后一声集结号,你听,它真的在响,环绕在我们的耳边。它在提醒我们,作为生出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就应永久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身献躯的革命先辈。

  轰隆隆的枪炮声,血与火的拼杀,这是电影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也许没多久,我们便会我忘记;但那一声悲壮凄凉的集结号却永久响彻在我们心中,鞭笞我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持续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8

  平时我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电影,可对这方面的.知识却知道很少。这次学校把一些相关影片的片段和资料放映给我们看,使我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知道了:1938年3月,西特勒兵不血刃地吞并奥地利。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进攻波兰。1940年4月,德国发动闪电袭击,占领丹麦、挪威、比利时、卢森堡攻入法国境内。不久,法国投降。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2年夏,苏联与德国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血战。冬天来临时,苏军全歼了德军。1944年,苏军发动大反攻。盟军在法国诺曼地登陆,给德军致命一击,西特勒在柏林地下室自杀。

  我还知道了:在中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宛平城外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进城搜,但被拒绝。便发动进攻。从此抗日战争爆发了。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南站,当场炸死妇女孩子200多名。1941年12月8日,日军突然进攻珍珠港。1945年9月,美军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苏军也在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日本正式投降。抗日期间中国伤亡3500万人,受灾人口有2.6亿人以上。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出一份力,决不让历史重演。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9

  《地道战》2113这部影片至今仍让人百看不厌。影5261片智能双全的高传宝,4102一片忠诚的老钟叔,还有那个汉1653奸汤司令以及那个穷凶及恶的日本山田队长,都在我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如片中的那些动听的音乐也如天籁,紧紧萦绕耳际,挥之不去。 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高家庄英勇的男女民兵,从四面八方齐集村口,准备战斗。我根据地人民为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采用了不少巧妙的战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冀中根据地人民民兵队长高老忠和民兵隬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家中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但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1943年夏,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打得浇花流水。日军在遭到抗日队伍的英勇反抗后,对高家庄的'抗日武装力量既怕又恨,想方设法要扑灭这股抗日的火焰。不好!地道口被狡猾的敌人发现了,我的心随之也提了起来。他们不敢贸然进去,竞用几台抽水机轮番地往地里灌水,毒气也在鼓风机的煽动下,直扑地道!别担心,他们有他们的打法,咱们有咱们的招数,几经改造的地道,既能防水,也可防毒。你听,解说员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水是珍贵的,应当让他流回原处,烟是有毒的,不能放进一丝一缕。”鬼子已经没有了花招,咱们要开始动手了!整个高家庄,村里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处都是复仇的枪口和子弹,冀中的平原上,到处是抗是武装,烧杀抢掠、作恶多端的小日本,在抗日战斗的滚滚洪流下,变成一群无头苍蝇!敌军大败,原本耀武扬威的他们,现已闻风丧胆,以前狼烟四起的高家庄,现已欢呼雀跃:以前气势汹汹的鬼子,现已抱头鼠窜……我们胜利了!振奋人心的歌儿又响了起来,那催人奋起的旋律,那慷慨激昂的节奏让我感慨万千。顿时,我觉得我自己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骄傲。观《少年雷锋》有感“雷锋”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也许耳熟能详。不是吗?我们每年的三月都有一个学雷锋活动月。但真正了解雷锋的人究竟有多少呢?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少年雷锋》这部电影,它让我真正了解雷锋。我衷心感谢影片公司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该片通过对雷锋童年及少年时代的描写,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一位普通少年在党的下,最终成长为伟大共产党主义战士的思想轨迹。我看完电影,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10

  很好奇一个香港导演如何改编红色主旋律的影片,也带上年轻时对小说《林海雪原》的印记,也想体验一下3D特技的观影效果,带着这么多预期走进影院。

  基本的故事情节未变,还是文革前电影版和京剧版的线索,经过徐克的二度创作,就有了比较鲜明的徐克特色。故事情节精剪为三大块,夹皮沟村庄保卫战、杨子荣打虎上山和攻打威虎山,是因为这三大块最能发挥徐克动作片特长和他认为的侠义精神。前者,他的目的完满达到。而后者,我却不以为然。

  在夹皮沟保卫战里,徐克把他擅长的动作武打红色3D大片《智取威虎山》观后感换成枪战。影片里各种打法神出鬼没,汽油桶装炸药包炸飞出去,如同大炮威力无比;用棉被做成屏被把土匪分段拦截,分段消灭;狙击手的神射,一枪一个;还有单挑肉搏等等,用智慧,用战术,更是用解放军的英勇精神,以二十多人的小分队消灭了三百多号土匪,也算是创下了以少胜多的战例吧。在这多少令人眼花缭乱的枪战中,徐克发挥了他3D特技的想象,烟光四射,子弹速飞,雪堆崩裂,大场面立体的效果,把观众拉置现场,看得惊心动魄。可贵的是,在令人炫目的枪战中,他并未忘记情节的演进且逻辑严谨,又处处埋下伏笔,为最后攻打威虎山做了针线绵密的铺垫。

  攻打威虎山是此片的高潮,是夹皮沟保卫战的升级版。徐克在此大显身手,坦克大炮机枪各显神威,枪炮雷鸣,火光冲天,山崩地裂,乱石飞云,把大动作大场面用到极致,还有各种惊险奇特的打斗动作设计,强烈冲击着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所有在前铺垫的线索和伏笔都百川汇合,杨子荣终于拿下座山雕,与小分队胜利会师。本来在此剧终,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观众也还沉浸在故事情节和强烈的视听场面里回味无穷。可是徐克还觉不过瘾,再来一段杨子荣座山雕在飞机上的打斗情节,任性地向观众炫耀他的特长。但这一失真而荒诞的结尾实在是狗尾续貂,虽然华丽炫目,却是艺术的一处败笔。

  但是影片令我感动的不是这些炫目的特技,也不是情节设置的技巧,而是贯穿于整个战斗中将士们的胆略、英勇和顽强。在徐克和一些影评人那里,这是一种江湖侠义快意恩仇,如真的做这样的诠释未免狭隘。我认为这是战士们朴素坚定的军人精神和情怀。小分队与夹皮沟的村民大多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可为这个村庄和村民浴血奋战,甚至牺牲,因为他们是人民的军队。有一场戏很耐人寻味。村民们聚集在一间屋里,被外面的炮火吓得战战兢兢,害怕从前土匪劫村的悲剧重演。负责守护他们的小分队卫生员白茹说:别怕,这次有我们呢。女性的柔美和坚定与屋外战士们英勇杀敌相辉映,道出了战斗的意义,人民的军队为人民,这是小分队的灵魂,也是这部影片的戏魂。看来导演的主观意识和影片的客观表达形成了矛盾。

  这就关涉到文艺创作的规律问题了。徐克既然接手了这样的题材,而已融入题材里的灵魂是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了。进入创作的境地,作者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只能沿着情节逻辑的和性格的必然走向推进,才能达到本质的。有时作品的面貌和结局与作者的初衷会完全不同,而作者的`意志只能服从笔下的人物和情节。或许小分队的这种精神与徐克心理的侠义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但影片先天的题材内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身份的定位,展示出来的已超出了徐克的主观意识。这一点也许徐克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的。

  人物形象也是如此。徐克和某些影评说杨子荣是有点匪气的江湖英雄似的人物。虽然在他们心里杨子荣的形象是如此定位,但影片给我们看到的仍是解放军侦查员的英雄形象,杨子荣打虎上山,与八大金刚麻溜的黑话对答,与老三的试探与反试探,与座山雕周旋时的斗智斗勇,与突然而来的滦平先发制人的对决等主要精彩的桥段,是前电影版和京剧版为作为解放军侦察员的杨子荣度身定做的,徐克全盘照搬。实际上就已认同了这样的形象定位。戏中表现出的所谓匪气是为卧底练就的伪装罢了。何况,影片不断时空切换,京剧杨子荣向影片杨子荣穿越,也向观众不断提示其身份的相同性。加上饰演杨子荣的演员张涵予年少时小说和样板戏留下的烙印,他的表演从骨子里透出的仍是解放军侦察员才具有的气质。无论是递放情报时的机警,还是劝说老八要像人那样活着,还是对被蹂躏人群的悲悯无不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他身后还有一支解放军小分队,还有他总挂在心上的小栓子和村民们。他在威虎山上所做的一切以及最后的胜利,都有广阔和深厚的思想情感基础,这些都是单刀匹马行走江湖的侠客难以做到的,尽管徐克很想把他塑造成那一类人,或者认为他就是那一类人,但是因为无法舍去与老版相同的情节和小分队的群体基础,杨子荣不可能事实上也没有成为他心目中那种样子。徐克为形象新增添的一些情节如与马青莲的几场戏,非但没有一点匪气,反而丰富了作为解放军侦察员独特的性格和心理。就连最能表现他匪气的土匪扮相,在匪气得犹如妖魔的八大金刚里一站,也是一身凛然正气。当人物形象在笔下活了起来,就会有自己性格发展的逻辑,作者只能顺其自然,而不能做任意的改变,徐克对于杨子荣就是如此。主要情节和根本内核都不变,这一点,正是影片成功翻拍的关键,而大制作波澜壮阔的锦上添花,让影片更有震撼力。

  与那些大动作的枪战场面相比,我更喜欢小分队滑翔林海雪原,飞跃老鹰嘴那些无比壮美的画面。

  白雪皑皑,林海茫茫,小分队身穿白色披风,飞一样地滑翔。动作矫健帅气,画面壮阔灵动,与此同时,远处传来京剧“穿林海……”的音乐,音画合一,动人心弦。据说,徐克以此向老片致敬。

  老鹰嘴山崖险如天堑,凭一条飞索,战士们如同天兵天将飞跃而过。动作惊险而又潇洒,衬托出这支队伍的英勇无畏。

  徐克拍的很艺术,其功力可见一斑。

  观影前,很担心少剑波和白茹的形象与想象的不同,小说里,少剑波是年少英俊的203首长,白茹是美丽活泼的小白鸽,他们的故事是小说最浪漫的情节,曾激荡无数少女的心。还好,饰演者林更新佟丽娅没太令我们失望。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11

  一阵阵辽阔的歌声从草原上飘来,伴随着碧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这声音,穿过巍峨的雪山,亘古的湖水;这声音,婉转中透露着坚定,渐行渐远后,却是刹那的永恒。

  之前我一向没有看过《红河谷》,第一次看,每个场景我都不想落下。细细品味电影中主角们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句话语,故事中没有使我悲哀到极致的感情,她仅使我默默地感动,含蓄地触动着我的每个心弦,洋溢在心底的暖意能够随时冰凉,却又在冰凉中渐渐温暖。

  一部电影一般只有1,2个主角,但我认为在《红河谷》这部电影中,每个人都是主角,正因,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在电影中,他们虽然不言不语,却胜过一切语言的力量。这部电影的确有很多值得观看者细细品味的地方,影片中穿插着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以及美丽的感情故事,表现了汉藏深情,展示了古老而神秘的藏族文化与壮丽的西藏风光。她结合了爱国主义,友情,感情等多种感情元素。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为每个出现的主要人物,内心深处都是善良的,包括英国侵略者头目,在看到的其他材料中,描述的无不是外来侵略者绝对的残酷屠杀行为,然后从侧应对侵略者严厉抨击,而在这部电影中,英国侵略者头目不再是绝对的冷血,从必须的`程度上,也刻画出了他人性化的一面。

  他带着一种国家使命感和职责感来到西藏,他们是狡猾的,使纯朴的西藏人坚信了他们,并使几千西藏人十几分钟内倒在血泊中。最后,他在矛盾和犹豫中坚持,在翻译家反对声中湿着眼眶说出了自己内心对士兵的职责,在救命恩人前伸出双手想要带给帮忙,看着他的表情,我知道那一刻他是真诚的并痛苦着的,复杂的感情是用情理逻辑说不清的,对啊,他的最后一句话,明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为朋友?”这是对自己的反问,也是对当前环境下的一种质问,然后在无可奈何中慢慢消亡,为什么为什么,正因他们是敌人,国家间的冲突,使得安逸变成炮灰,使得个人感情变得微不足道,身不由己。因此,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不再是强调帝国主义对旧中国侵略的严厉抨击,然后让我们去憎恨,而是从一个角度更着重于强调,人类各民族之间虽然礼貌进程不一样,但都就应平等相待、和平共处,才能得到幸福与安宁,恃强欺弱的侵略只能带来共同的灾难与灭亡,这恰恰是当代的主题。在本土西藏人民和外国侵略者的交汇中,每每看到他们的感情和使命的碰撞,如开头所说,让我从温暖中冰凉,在冰凉中温暖。冰凉的是最后所留下的荒诞,惨烈,凄凉,温暖的是他们尚有情谊所在,还有那高原在为藏族英雄儿女祈祷,继显纯洁,普渡他们那崇高的亡灵。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12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触是:落后就要挨打!纵观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清朝乾隆之前的所有时间和所有阶段,我们中华民族一直都是屹立于民族之林。不管是霸秦强汉,还是盛唐富宋,我们国家何尝落后于其他国家。可是到了清末,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我们会受到这样的'耻辱?答案大家其实都知道,闭关锁国遮住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我们在自娱自乐中逐渐与世界脱轨,火烧圆明园,我们从天堂瞬间跌到了地狱。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任人宰割的道路。

  如今,我们中国再次强大,昔日的凌辱不会再重新面对了,可是我们要对这段历史深深铭记。面对我们国家的强大,西方国家纷纷眼红。因为他们想不到,昔日的瓜分对象竟然有一天会以巨人的身份站在面前。但是我们早就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新中国建立起,便是奔着复兴的目标一直前进,一步一个脚印。这一期间,又是多少代人为国家付出心血。

  当我们走上复兴之路时,欧美国家问:为什么?中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们还是崛起了?其实,他们应该问的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发生了什么?因为除了这段时间,中国一直都是没有落后于世界!所以,中国崛起是无稽之谈,我们所做的,是复兴!

  落后挨打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当前所享受的,所拥有的,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何要铭记历史的原因。大江东去,浪淘尽了多少英雄人物,也淘去了心酸耻辱。英雄要记住,耻辱也要记住。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过去。因此,记住我们所受的这些耻辱,我们国家才能在复兴道路上越走越稳。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13

  这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使我获益无穷。一方面出自学校要求,一方面来自内心对于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心、好奇心,我在网络打开这部电影《建军大业》。

  《建军大业》在中国播放后,曾使得欧洲轰动一时。犹记得昔日高中历史课本上那段史学家的彝语,“二十一世纪的街道上,徘徊着两个亡灵…”说的不正是创始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伟人马克思么。马克思与恩格斯作为这部影片的思想的指挥者,多少驲刖为其颠倒不休,多少次为了全妊类思想的解放而拼尽全力,由此,才诞生出了《建军大业》如此影录,这何尝不意味着马克思思想在现代的又次滚动。

  社会主义的根源无疑来自历史的层复,故而我们免不了要回顾昔日的时代。

  说到生命产生的图像,首先要将俯瞰的范围阔域拉至行空,这就不免需要谈到“防火墙悖论”,关于量子的数据概念中提到,黑洞视界内存在量子缠结,就在黑洞的里子与内子之间存在微粒因子的缠结,当微粒因子不幸因曷风的破坏而造成缠结消失时,充当能量幕帘的“防火墙”便会因此消失。

  有学者将此悖论比作毛泽东思想之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认为不妥,这可追溯至社会主义的本质炳源,即历史的终极奥义与端顶。

  我们研究一种思想必然要回归到其发展的头触方可明晓它的始末,故我选择从宇宙这一角度解析概论。讲到此,我想部分思想言论爱好者必然对“黑洞”存在桑讨的'兴趣。那我们便从这里开始,在一个具有极端物理环境的黑色地带中质能进入黑洞后方会回到宇宙,故最初关于黑洞的边界理论是有所偏颇待于完善的。不存在任何时空维度能够永远保留物质性信息,必然在某一时刻释放出来,这也就应证了时代思想永不会沉寂在沉默的阶级之中而会在社会变革的浪潮里喷薄而出,正如质能即是在重能与自然能的结合下磅礴蒸腾犹如拿破仑时代思想的沸腾燃烧。

  岩石冲涌的年代随星火的烧燎侘傺而过,遗留了将近几百万年的黑暗与灾难,这便是古希腊文明当中“锡莎波洛时间定律”。这一定律并未被现代搜索引擎纳入释明的范围,故笔者在此作出解释,这一定律又被称“莳萝定律”,以下简称莳萝。莳萝的出现是历史价值波动曲线可追溯的规律,其从达克赛人村庄部落已有苗头,暗示了私有制在森严资本的土地封锁线之下残喘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私有制与社会生产公化的矛盾必然无可调剂,所以才产生了社会主义理论来解放本界与莳萝的冲突。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14

  每个时代都需要批判者,而在那个兵荒马乱,大学生起义的的时代,有那么一个“狂妄”的批判者——辜鸿铭。在他被聘请为大学讲师的聘请会上,他留着小辫就一脸坦然地走上了领奖台,引得台下一片哄笑,当时政府早已要求人民把长发减掉,而他却墨守陈规,依旧留着一头辫子,面对他人的嘲笑,他的表情却毫无变化——“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请诸公尽兴地欣赏。”这番话逗得台下的.人都哈哈大笑,但是我觉得虽然看似搞笑,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剪了辫子的人,只是为了自己是新时代的人,剪辫子只是形式上的,然而心里的枷锁却仍是紧紧锁着的。尽管辜鸿铭的辫子没有剪,但是他所支持的是新文化新思想,所以说,那些嘲笑他的人才是最可笑的。我们怎样才能进入一个新时代?形式主义谁都会做,但是如果真正要去改变一个民族,应该是抓住民心,从思想根本去改变,我认为清王朝之所以会灭亡的原因就是人民的思想仍停留在过去,并未随着时代而进步,一个国家只有思想进步了,人民进步了,才可能进步。只有人民自力更生,国家才能自力更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没有时间四处张望。日本乘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日益高涨。1919年,中国外交在巴黎和平会议上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少年智慧是国家智慧,少年财富是国家财富,少年力量是国家力量,少年独立是国家自由,少年进步是国家进步,少年优于欧洲,少年优于地球。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彻底激发了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首先,他们站起来向赵家楼放火。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他们发动了一场强大的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潮流,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这部电影的一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一名女大学生用血书上的“委屈”一词跪在总统府前,想回答为什么军队和警察没有到检察院来喊委屈,她流着泪说:“委屈太深了,检察院不能接受我的投诉。“然后他痛哭流涕,”我在为4万同胞的错误呐喊!“这声音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千载难逢,压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让人心碎、心痛、心碎。在那一刻,我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在电影中,还有个非常触动我的场景,就是当上街游行的学生,游行到赵家楼时,学生们被军警们拦在门口,然而学生们并没有动手,也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和他们交流,和他们说,他们来是因为爱国,他们都是中国人,大家都是一家人。最后军警被他们说服了,让学生进去了。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15

  在看《建党伟业》之前,我已经阅读了有关这部影片的很多报道,也有意地翻阅了有关这段历史的一些书籍,6月15日,该影片在各大媒体沸沸扬扬地报道中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怀着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和对片子期待,我赶在“七一”之前观看了这部影片。

  苏联开国领袖列宁同志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建党伟业》这部流行又经典的红色电影缅怀过去,其中蕴含“饮水思源”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影片叙述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故事,这短短的十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然而却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许许多多著名事件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并将中国引向了最为光明的方向。面对众多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共一大,向观众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历史长卷,演绎出一部典型的“三段式”电影。其中色厉内荏的袁世凯、慷慨悲歌的孙中山、风华正茂的毛泽东是各自段落最富标签性质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手握富国强民的历史机遇,却落下了千夫所指的`悲剧下场;孙中山坚持“三民主义”的政治信仰,却遭遇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毛泽东背负“体育救国”的最初理想,却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洗礼和锤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袁、孙、毛三者的抉择与境遇,既在中国历史的天秤上,也在电影观众的心目中。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事件和人物为着眼点,影片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影片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让我激情万丈,为之沸腾。最让我感到血脉愤张、激动莫名的片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

  同样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13位平均年龄28岁,甚至最小的才18岁的青年才俊代表们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着生命危险走在一起,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谁又能想到,一个成立之初只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红色电影观后感05-15

电影《红色日蚀》观后感10-25

红色爱国电影观后感04-15

红色电影观后感范文09-05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05-28

红色电影观后感(合集)05-15

红色电影观后感9篇02-06

红色电影观后感(精选29篇)04-20

红色电影观后感(12篇)11-28

观红色电影观后感范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