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1942电影观后感高中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942电影观后感高中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部电影虽然叫《一九四二》,但是可能影射着一九六零年左右的饥荒。都是饥荒,只是执政者不一样,所以只能说一九四二年的事,不能说一九六零的事。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内容非常丰富,引发不少的思考。
人的地位区别。
当年民间的贫富之分还是比较明显的,地主和贫民之间有财力悬殊,在此基础上有地位的区别。
地主可以使唤家里的长工,但长工的地位比以前的奴仆要高一些。电影里长工栓住可以拒绝地主要求他一起逃荒的请求,还是有一定自由的。栓住对地主的依附主要是因为经济上的差距,同意一起逃荒也有部分因为路上可以吃地主家的粮食。
民国后期,高层的地位排位应该是这样的:美国第一,老蒋第二,高级官吏,低级官吏,宋氏家族的排位可能在老美和老蒋之。二战后期,美国的经济实力足以独霸全球,军事上只有苏联可以抗衡。美国的力量加快了中国抗战的进程,也可能为中国带来很多好处。老蒋和宋氏家族的联姻不仅为自己获得了接近孙中山的机会,也和老美连上了线。但这也是累赘,看看今天的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就知道,用政治和军事独立交换经济利益无异于卖身。
老蒋的决断都受到美国的影响,比如将国军精锐派往东南亚保护英美诸国在当地的利益,再比如国共谈判。国军里装备最好的部队,被派往印度和东南亚,作为主力和日军交战,主要目的是作为外交上的筹码,和英美交换利益。国共谈判就不说了。
按现在的官阶,李雪健饰演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是省部级的干部,而段奕宏饰演的中华民国委员长侍从室第二处主任陈布雷可能只是个厅级干部,但是电影里他们俩似乎平起平坐。陈布雷和老蒋的关系紧密,再加上秘书性质的职位向来和接触频繁,所以实际地位和权力都比官阶大两三个等级,古代大臣对宦官尊敬有加也是一个道理。
回过头来,宋氏家族的官阶都不如老蒋,可实际地位却比老蒋高,老蒋也只是“委员长”,实权却高过政府主席之类的其他高官。这说明政治资源的流动并不只是依靠行政体系,不只是依靠公文和官职分派。人手上持有着政治资源,人以人的方式分配手上的资源,可能以法律和契约的方式流动,也可能以感情和人际关系分派,乃至进行权钱交易。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不循规蹈矩地运作?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潜规则?
因为对人类来说,感情需求和规则需求同样重要。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别人的感情支持,那就难免需要以手上的资源做交换。如果每名官员身边的人都能做到公私分明,认为拉关系是不正当的,自然不会有这样的交易,但是喜欢捡便宜也是我们的天性,我们觉得那只是举手之劳无伤大雅,这种现象难以禁绝。
在逃荒的过程中,人性被层层剥离。表层的是面子和尊严,里层的是生存和真情。
在劝栓住一起逃荒的时候,地主不惜以女儿星星作为诱饵,说出“只有你可以保护你妹妹”的话。这时候地主的脸色就像是自家的大白菜被猪拱了的样子。虽然栓住年龄与星星相差无几,但是毕竟是长工,地位比他们家低多了,把自己的女儿做诱饵只是逃荒时期的权宜之计。保护未出嫁的女儿,本来是父亲的职责和尊严,为了活命,为了安全,为了女儿,他只能放弃。
面子和尊严,开始剥落。
接下来是主动以瞎鹿为伍。为了能在路上有个照应,地主主动地要求瞎鹿一家人同行。本来,像瞎鹿这样的穷人,地主躲都来不及,不会接受瞎鹿套近乎,更不可能主动套近乎。但是这些在逃荒的时候都不重要了。
再接下来是偷驴。偷盗的这种事,向来为大家所不齿。如果不是逃荒时期,地主绝不会去偷盗,但是在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时候就顾不了那么多。
最后是卖身。一路逃荒,被洛阳城拒之门外的一群人濒临绝境,每天都有人饿死,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地主的女儿星星原接受过西式教育的文艺青年,是地主的掌上明珠。到了这时候,为了一块饼干,她接受栓住的索吻,为了活下去,她把自己卖给了风尘。
为了生存,一切都剥落了,留下的是真情。
即便是快饿死了,地主也不愿意让女儿卖身,也不能让孙子先饿死;即便是把自己卖给牛贩子,即便是出卖贞操,花枝也要让孩子们活下,让他们记得自己的姓氏和家乡;即便冒着生命危险,栓住也要守护住孩子们的念想,守住对花枝的承诺。
瞎鹿知道地主的儿子想占老婆花枝的便宜,所以就不愿意救受了重伤的他。可是别忘了,电影开篇是花枝到地主家借粮食的。正常来说,瞎鹿应该自己去借的,因为他知道让花枝去借粮食可能是羊入虎口。可瞎鹿就是这么窝囊,因为穷,没办法。
反抗,有主动和被动两种。
刺猬的反抗是偏主动的。作为穷人,灾年里他也快饿死了,于是和一大帮人一起到处揩地主的油。但这种揩油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暴力的抢,而是先礼后兵。先说是借食,灾年后还,只有地主不同意,才硬上。
瞎鹿的反抗是偏被动的。他也是穷人,而且是经常被欺负的穷人。不仅老婆被少东家欺负,自己也被少东家当众骂怂。可是他不敢回嘴,也不敢和刺猬一起操着家伙到处抢地主。他的反抗只是在混乱之中拒绝少东家的求助,从地主家顺走一袋粮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因为瞎鹿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即便是梁山泊上的好汉,也得顾及家人,上到宋江下到李逵,家人没有安排妥当,是断然不可以造反的。
谁的错?
电影的主线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对河南饥荒的调查。美国记者对饥荒的关切似乎超过了民国政府高层。官方拒绝承认饥荒的严重性,否认存在人吃人的现象,表现出一副积极赈灾的样子。
实际死亡300万以上,但却只承认几千人,为什么撒谎呢?
灾难直接让人联想到官方的无能,是对官方的攻击,有损形象。如果灾难发生,也应当报道成自然灾害,与人为无关,否则就会被归责到官方身上,是对官方的攻击。
对官方的攻击会险民国当局于不利,影响他们的执政基础,影响英美诸国对他们的看法。
这是表面的工作,实在的赈灾工作高层还是做了一些,至少发了赈灾物资。
但是,这种赈灾却没能起到效果,一是因为钱粮本就不够,二是因为官僚内部消耗。因为在抗战时期,前者情有可原。因为是抗战时期,后者非常不可原谅。军需官将赈灾物资倒卖用于谋私,表面上说自己不参合贪污,不接受贿赂,不让商人卖高价,实际上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于接受贿赂。
为什么军需官口头上还是要清白,不那么赤裸裸呢?
不管是主动索贿还是被动受贿,对百姓的伤害都是一样巨大的。区别只是在罪责上,因为口头上表现得不那么主动,可以在追责的时候为自己做辩解。
灾民到了洛阳城,当局却不让进,眼看他们饿死,却不给救济。灾民问为什么有了赈灾物资也不给,回答说是只有部分地区是灾区,那里的人才算灾民,你们不属于灾民。
灾民失去了做灾民的权利。
有些得不到救济的灾民投靠了日本人,帮着他们打国军。这说明百姓的权利不是由谁赋予的,是自然就有的,即便不给选择权,他们依旧会选择。
毕竟狼群不止一个,羊群可以选择给不同的狼群吃。
在老蒋面前,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对灾民投敌这件事是否认的。这时候,李培基代表的是河南,老蒋代表的是国家,如果把河南比作国家的老妻,灾民投敌这件事就好比出轨。
【1942电影观后感高中生】相关文章:
电影1942的有感优秀范文精彩01-15
电影《1942》观后感04-18
电影《1942》五年级观后感02-13
《1942》观后感11-14
1942观后感优秀08-26
高中生电影观后感实用05-11
高中生釜山行电影观后感作文10-25
天堂电影院电影观后感12-03
电影院重映《情书》的电影观后感06-27
电影大话西游电影观后感范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