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观后感(通用29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佰》电影观后感(通用2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
看完《八佰》这部电影,战争的炮火、硝烟和血腥以及爱国战士们熊熊燃烧的爱国之情,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佰》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国民党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奉命坚守上海闸北,留守四行仓库。实际人数四百二十余人的队伍为壮声势而对外号称八百人,这便是片名《八佰》的来源。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获令撤往英租界的动人故事。
《八佰》中的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却一半天堂,一半地狱。当河的这边战争打响,血雨腥风之时,河的那边却还在打麻将,玩乐,连物资也不舍得捐赠。甚至还有人荒唐地寻问着:“有人买望远镜吗?可以把对面看得清楚一些。”由此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当时的中国人麻木不仁,软弱,没有一丝反抗意识,以至于令人心寒和后怕。这与如今校园欺凌,车祸等事故发生之时,不少人袖手旁观,凑热闹却不伸出援手有什么区别呢?
但幸运的是当时的中华民族最终还是清醒了起来,团结了起来,反抗了起来。从最初的.漠不关心,到后来举起了枪向敌人射击,河两岸的人民终于联合了起来,一同守护祖国疆土,着实令人感动。如今的我们也应向前辈们学习,勇于出手,敢于帮助。
另一个让我感到震撼的场面是机枪连排队跳楼去炸厚钢板的场面。一个个的烈士报上名字和家乡,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以血肉之躯去博取一丝胜利的希望,怎不令人泪下呢?当好不容易炸开一个口的钢板阵正缓缓愈合之时,大家紧张着,盼望着,一名战士毅然站在楼边,随着一声带着浓浓陕西腔的“娘,孩儿不孝了!”后为国捐躯,这是多么大的决心和信念啊!这段直接将整段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每一个烈士,不仅是国家的希望,更是家庭的支柱,一位位烈士身后,便是一个个家庭,向烈士致敬,向烈士家庭致敬。
影片结束,电影画面一幕幕闪过,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庆幸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庆幸自己被那么多人保护着。此时,我们正当少年,满怀希望,满腔热血,寄托着先祖们强国和平的希望,砥砺前行吧,纵使荆天棘地,也不负此行!
烈士已故,战魂不灭,各尽其责,共护和平。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
当我成尘时,你必能看见我的微笑。
——题记
有句话说得好:“天堂离地狱只有一步之距。”电影里的800壮士也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听说过一些关于800壮士的故事,但看完电影之后还是会忍不住落泪。1937年,抗日时期,中国在淞沪战争最后只留下了一个师的军力去打后卫,抵抗上海日军,最后却零零散散只剩了几百人。他们只有400多人,对外却宣称有800人,而他们的勇气和力量也远远不止800人。日军用尽了一切非人的手段,但他们一次次的扛了下来,用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人还没有放弃!
四行仓库在苏州河的一岸,而另一岸是租界。开头,我看到了那些租界里的国人如鲁迅先生笔下一般的麻木不仁:夜晚的租界依然灯火通明,仿佛对岸的战争不存在一般,有些人竟然还在赌博,这也是将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现的.淋漓尽致啊。
电影中,端午和小湖北都是孩子,他们在影片的最后都“醒了”,成了当时的勇士,他们的举动与影片中的老算盘和一个老头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心中刚开始还在各种纠结,最后也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后者为了自己活命,想尽办法逃离战场。最后一战时老算盘看到对岸的战况,他下了车,也去岸边望着,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忍不住让我产生遐想,他是不是后悔了?他是不是也想回到对岸,帮助他们去击退日军?他是不是也“醒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情节:日本人准备摆好钢板阵,向四行仓库进行攻击,于是那里的战士个个都绑上炸弹,跳到日本人的阵形里,才使日本人撤退,爆炸声响彻天际,对岸租借的人也是十分惊讶,日本人说好的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也不了了之。
他们跳下楼时我十分惊叹,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吗?没有,他们也怕但他们却有舍己为人、前仆后继、奔赴战场的精神,这是最可贵的。
前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上海旅游,自然也去到了四行仓库的遗址。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依然很清晰破烂不堪的墙体,上面有一堆又一堆被于弹打了凹陷的印子,黑一块白一块完全无法想象当时战况究竟有多激烈。
狼烟四起,枪声余音缭绕;待到破晓,奔赴战场怀抱,挚友已故,精神终究未倒;故土燃烧,保卫者奔向风暴:无憾与你相遥,幸而留下微笑!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3
电影《八佰》取材于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抗日历史故事。实际上只有四百二十人参加了战斗,为了壮大声势,谢晋元副团长对外号称有八百人,此即“八百壮士”的由来,就是这“八百壮士”用智慧和勇气抵抗日军四天四夜进攻的故事。
随着一声警报声响起,一支来自民间的保安团的队伍从田地里走出,到达上海。这时狂风肆虐、暴雨如注,上海的闸北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电影开始了,战斗也打响了。
四行仓库的一边是富丽堂皇、声色霓虹的“天堂”租界,另一边是战火纷飞、一片狼藉的“地狱”战场,中间隔着苏州河,一座桥把两边连了起来。
在战斗中,日军为了寻求突破口,在坦克的掩护下,拼命的`挖掘墙洞,企图在墙内安装炸药把墙炸开进入四行仓库。战士们集中火力,猛烈的向日军开火,还是无法让日军的坦克停止,四行仓库瞬间危在旦夕。陈树生发现如此危险的境况,为了阻止日军爆破墙壁,他把手榴弹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楼上纵身一跃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舍生取义,儿所愿也。”这就是陈树生留给母亲的最后的话。后面的战士也奋不顾身的跳了下去,他们保卫了四行仓库的第一步入口处,他们用生命来守卫着四行仓库,为祖国而战。
在租界的人们看到了一幕一幕英雄们勇敢战斗的场面,被战士们的勇敢、忠诚而折服,他们把家里的很多东西都送入四行仓库,药物、食品等源源不断的送来。
伴随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一面崭新的旗帜在四行仓库楼顶上屹立。勇士们矗立着,面向迎风飘扬的旗帜,敬着军礼。突然,日军的战斗机从南岸飞来,疯狂的向楼顶扫射,日军的目标就是想把旗帜打到,但是四行仓库的战士们拼死守住旗帜。前一排的战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战士前仆后继,无论是生还是死他们紧紧地握住旗帜不放,要让旗帜屹立东方。旗帜就是军魂,旗帜就是民族的希望。
电影结束了,电影院里传出哽咽的声音,包含着我的眼泪。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八百壮士”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们拼尽全力,英勇抵抗。正是这种保家卫国的顽强斗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是未来和平的守护者,更要铭记战乱纷飞的过去,和平来之不易。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壮士,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共铸和平。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4
周一晚上,妈妈公司又组织员工去看电影。妈妈说这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于是我又屁颠屁颠跟着妈妈去了。
这部电影叙述了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市,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第88师524团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继续阻击敌人。谢晋元所部约四五百人,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八百壮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战士们一个个背着炸药跳下楼,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影片最后战士们像潮水般冲过桥,我都数不清他们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挡不了他们为国捐躯、一往无前的脚步,还有战士们舍命护国旗的决心。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英勇与壮烈,他们不惜丢了自己的性命,只要老百姓们平安无事,他们就安心了。所以我们现在幸福快乐的生活,是无数军人用生命换来的.。
仅仅是一河之隔,一边是炮火纷飞,一边是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妈妈和她公司的老板娘坐在我身边哭得稀里哗啦,眼泪都停不下来。
电影结束后,妈妈告诉我:国不太平,何以为家?妈妈说,现在的太平盛世,我应该感恩,更不能忘记历史。我一定会记住妈妈的话......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5
观看抗战影片,追忆峥嵘岁月。近日,为重温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业绩,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爱国热情,便利大本营(北京)国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便利大本营”),组织全体员工观看抗战题材电影《八佰》,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青春志向和红色生涯。
当历史赤裸裸摆在你的面前时,你会有何感想?
作为一个80、90后,历史对于我们来说,从来都是存在于初高中课本上的文字,而今天,当那段血淋淋的历史摆在面前时,才发现,那些简单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年那场劫难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今天回头再看依旧让人感觉到悲痛。
《八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的战争片,讲述了史称“八佰壮士”的`军人于四行仓库浴血奋战、阻击日军的故事。
这场战争非常惨烈,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有400多人,但他们要面对的是30万日军。
这样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原本注定是败仗,但是那400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主角,但又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听着普通却又无比响亮的名字,如陈树生、端午、谢晋元、老算盘之类,其“舍生取义,我所愿也”的豪情壮志无不感动着每一个热血儿郎。
观影中,便利大本营的每一位家人无不被影片的剧情所感染,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懂得唯有更加珍惜当下拥有,才能为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更知珍惜,就要更加努力。曾经屈辱的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不能忘记今天的和平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是属于先辈们的革命记忆;以史明智、继往开来,是当代人身上应肩负的责任。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一切都是这么艰难,通过重温波澜起伏的抗战往事,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在当前形势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更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见言见行、勤勉工作,为公司的生存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人依旧是当年那个不畏生死,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了,曾经那个落后挨打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国力强盛的新中国。 这从来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如今依然有国家在经历着战争与苦难,我们只是足够幸运的,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生最让我值得骄傲的事情,大概就是我是一名中国人!
每一个中国人,请记住曾经前辈们为了祖国付出过的惨痛代价,时刻警醒着自己,只有中国强大了,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才能够更强大。
无论电影拍得怎么样,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国家能够在世界话语权中占据越来越重的位置,是无数先烈英雄们用命换来的,就像电影当中,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没有留名的。
铭记历史,方能展望未来。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6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7
蝼蚁尚且贪生,在战争的巨大威胁下,老鼠也要求一个生。正如预告片中,闸北的大批难民正在涌向灯火辉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却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群军人正在艰难地行军,操着湖北口音问离上海还有多远。这个细节很带感,因为该团其实之前已经打残,一半士兵是从湖北保安团补充的。
而远处的.上海城,已经在连番战斗之后遍地烽烟、残垣断壁。
一座仓库,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沪战场的血肉磨盘,已经将整个城市化为废墟。当谢晋元站在楼顶远望南岸,那一片灯红酒绿的繁华气象,越发衬托得北岸宛如地狱。
预告片有一点非常有趣,至今没有出现任何一位主演的正脸,但这或许就是电影的本意:没有个人命运,只有家国;没有个人生死,只有八佰。
电影的历史考据也做得很好。因为怕重武器打到对岸的租界引起国际冲突,当时的日军也只能用轻型坦克和步枪攻击四行仓库,双方大多数时候都是短兵相接,而预告片里短兵相接的镜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包括后面,几名战士在楼顶牢牢抓住一杆千疮百孔的战旗,这应该就是四行仓库战斗著名的护旗之战。电影中将如何呈现,非常值得期待。
从预告片来看,管虎导演一贯的手持写实画风和快节奏叙事依然得以延续,电影可看性极强。那种血火之间的残酷与忠诚,得以一览无余地表达。
对应片头的偷生老鼠,预告片结尾也是动物,一匹雄壮的白马从残破的战场中一跃而起,飒沓飞驰,其中的隐喻意味令人无比亢奋。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8
周日和室友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八佰》,这是影院复工以后看的第一部电影,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剧情主要是讲淞沪会战后期,谢晋元所率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四行仓库一战我守军利用有利地形,毙敌200,自己伤亡20。实际我守军人数大概是400人左右,对外宣称800勇士。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管虎导演大场景的调度非常恢宏,场面营造相当出色,苏河两岸的地狱天堂,视效设计可以说比较完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辈们舍命维护祖国,维护上海,给这个民族带来希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们负重前行,影片真的不错,大投入,大制作,演员演技到位,值得一看的好影片!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为深刻!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面是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一桥之隔,是光明与黑暗、百姓与军队、未来与当下、生与死的遥遥相望。一桥之隔,是这些小人物从懵懂到觉醒的成长;一桥之隔,也是个人融于集体、报效国家的蜕变;一桥之隔,同样是中国人民从浑浑噩噩到独立抗争的思想转折。
观影途中,就听见有窸窸窣窣的哭泣声,很多人都被电影中的民族情怀所感动。看完从影院出来时,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达出来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我们整个国家!中国加油!中华加油!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9
片名用“佰”而不是“百”,是在提醒我,“八佰”不只是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是英雄,也是人,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爱与恨。
舍生取义
日军开始拼命挖四行仓库墙洞,企图安装炸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仅21岁的陈树生直接抱着炸弹从楼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给母亲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八个字。而其他战士不但没被敌军的枪炮吓倒,而是一个个绑好炸药,排着队,依次报出自己的名字、籍贯,毫不犹豫。战士们逐个跳下去,用自爆来阻止敌军攻击,无人畏惧。而仅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对岸如地狱般的残忍恐怖的战场,咬牙切齿着,义愤填膺。
算计三逃
老算盘,账房的会计,凌乱的头发配上圆眼镜,眼神总是闪躲着。怯懦卑微中藏着最显著的特点“算计”,千方百计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发现一匹白马,而马受惊冲出去,念头落空;第二次顺水道游进苏州河,日军试图进入楼中,犹豫之后选择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训,换了军服,被战友发现,为保命跪地求饶,暴露了他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进租界。
蜕变觉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军,被吓得惊慌失措,眼神里充满恐惧,浑身颤粟,队伍被打散,便逃进四行仓库。意外发现出口通往租界,被误认为是英雄,又回去尝试做一个真正配得上群众欢呼呐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对死亡,第一次面对亲人被敌军杀害,第一次杀敌军,第一次中弹。护旗促成他最后的蜕变,挺身而出,忘了恐惧,举枪击回日军飞机。战胜恐惧的'本能,心中只有责任与使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中弹。
端午的觉醒代表着“八百壮士”身后的普通中国人的觉醒,结尾一双双伸出围栏,施以救援的手,带给我们足够震撼,激起每个国人爱国热诚。
我们从电影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成长中,反思战争的残酷。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战士的成长都足够震撼我们的心灵。新时代青少年作为强国的建设者,我们要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坚定志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0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烧结厂的同事们一起观看了《八佰》,感谢公司,感谢阚总给予我们这次特殊的观影机会。
电影刚开始的几分钟,感觉很压抑,透不过气。同事说我,这是最基础的战争题材,你连这个都看不了?看完整部电影,在我看来这不是战争题材,这是一部民族主义历史沉淀片。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情:当他们在自己身上绑上炸药喊出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时候,当他们说来生再见的时候......
四行仓库与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鲜烈的对比,一线天堂,一线地狱。连接租界和四行仓库的桥叫浙江路桥,也叫老垃圾桥,长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这59.741米,许多人留在了这59.741米上。
观影后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当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许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昼的时间无法自处。或许这是社会现状,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强大,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多。和《八佰》里面的战士一样,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就不会再有崩溃的时刻。
我们没有生在战争时代,我们的'今天是祖祖辈辈为我们创造的。当我们有了梦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为我们美丽的特钢,我们的德龙集团贡献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学习上。努力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学之所用在阚总的带领下会建设出一个更美好的新特钢!在厂领导的推动与鼓舞下我们会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努力向上!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1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平;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2
其实,我有点不想去看《八佰》,果真,声音震耳,战斗的血腥和激烈。好几次,我都是捂住耳朵,妈妈问我,你害怕,靠着我,我摇头耳朵捂得更紧了,我才不靠呢,都初中了,我要锻炼一下自己的胆,看看是否可以克服。不过,看着看着就完全被电影的战争场面和特效,深深地震撼到。它是一部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斯巴达三百勇士》的中国式战争电影。
这是一场政治博弈的战争,仅仅只搁着一条苏州河,就活生生的演绎着天堂和地狱的故事。一边的纸醉金迷,另一边的奋勇抗敌,中国的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对岸的同胞。
如果没有强大和统一的国家,就必然会遭袭外敌的.侵袭;如果没有军人不计牺牲的奋勇杀敌,就没有对岸和平安稳的生活。
八十八军最后的坚守,虽然仅仅只是沦为政治博弈的筹码,但此一役打出了国军的壮烈,也激发了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就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小女孩,向对岸军人行一个敬礼,无数国人涌向栅栏,手伸向在战斗中的军人。
看完电影,意犹未尽,很值得观看的一部国产大片呢!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3
昨天晚上和同学一起去看了电影《八佰》,今天想写一点看这个电影的感受。
电影的大背景是在日军入侵上海的情形,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整个电影内容让人看着还是很热血的,河对岸的灯红酒绿和这边的.一片狼藉和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阶层的人的心理状态刻画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别多,每个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长起来的。从刚开始的唯唯诺诺,想当逃兵,一步步的在队伍顽强的抗战、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长成为用身体挡住日军一次次突袭的军人。
整个战争场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觉的的确确就像是真实的场景。武器装备的悬殊和中日两国军队素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称旁白的表现手法,从战斗的过程中就表现的淋漓尽致。战争太残酷了,国军表现的特别顽强,誓死保卫国民党旗的那一段很燃。
机枪连轮流抱着炸弹往下跳穿透日军铁桶阵的这部分,表现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泪点,情不自禁的流下两行热泪。正如电影里面说的,倘若所有中国人都抱着这种必死的信念去御敌,何愁有外敌。(原话应该不是我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谈到这个,我觉得看历史总要从中感受点什么。为什么国军那时候好几百万的军队打不过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军呢,这个真值得深思。中国人民得团结起来,我们是一个拥有5000年传承的泱泱大国,如果所有中国人拧成一条绳,何愁别国来欺负我们。
最近美国经常在外交媒体上对中国发难,作为每个中国企业,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站起来了。我们背后的国家很强大,但国家之强大,需要我们国人来充实它,建设它。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更应该在技术、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国际的领先,相信不久的将来,再不会有其他国家敢拿中国说事!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4
周末,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看后,我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第88师262旅524团副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名战士(对外号称八百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
跃。
“卖报了!日本人说只用三个小时就能攻下四行仓库!”这次的报纸在租界轰动一时,很多外国人都在下注,看看究竟是中国人能坚守抵抗,还是日本人会强行攻占。这边是天堂,那边却是地狱。
四行仓库的墙体正被敌军扒开,并被粗鲁地塞进了一个个炸药包,只要外面一炸,里面的人就必死无疑了。但是,日本人还是小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一个个战士,背着炸药包,一边喊着自己的名字,一边纵身一跃,在那些日本人惊讶的眼神前,绽放出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光辉。我看到这里,不禁热泪盈眶。是啊,假如没有他们的跳跃,哪有今天中国的飞越呢!
举。
在面临坚守两天的重任的同时,团副谢晋元在征得了大家的同意后,毅然决然地命令士兵第二天一早,就将 军旗升起来,尽管这样会激起日本人的怒火,但他们不怕,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军旗升起之后,果然激怒了日本人,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对 军旗进行扫射。我们的战士,第一批死了,第二批补上,第二批死了,第三批再补上。这面 军旗,不仅是国人不屈精神的凝聚,更是用战士的'生命染成,高高地举起来的。看到这里,我眼眶泛红,泪水滑落了下来。
送。
一根电话线,一座桥,一个狙击手。
一根电话线是连接两岸的工具,一座桥是连接两岸的通道,但是一个狙击手,他是阻断连接两岸的人。租界里的人,任务是跨越桥,穿过狙击手的封堵,将电话线送进四行仓库去。这谈何容易?但是仍有一大批中国人请愿,去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枪,两枪,三枪,四枪……桥上躺满了尸体。终于,有人爬到了最后一个桥墩,但是在他向外爬出的那一瞬间,子弹击中了他,他将手中的电话线,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扔了出去。我的嘴角忽然一热,满嘴咸苦。
我想,电影开头那只钻入洞中的白鼠,不正是对那些躲在租界里的中国人的臆像吗?但是,在中国士兵无惧生死、奋勇守卫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变了,变成了一匹匹白马,驮着像赵子龙一样的战士们护国杀敌。
先烈们,中国已站起来了,已傲然挺立在这个地球上,愿你们安息!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5
《八佰》这部电影整体拍得还是不错。如若从场景和音效8.0分,但是人文情怀可以9.8分。
加入四行仓库保卫战的除了原88师524团一营的,都是收拢来的逃兵,最初他们都很害怕,都想跑。老算盘说出了心声:我只会算盘,日本人需要有人打,你们是英雄,我佩服你们,但我不行。
苏州河的北岸是四行仓库,南岸是公共租借,北面的中国士兵在浴血奋战,尸横遍野,犹如地狱一般,南面的商人和富太太在喝茶,搓麻将,纸醉金迷,犹如天堂,真是讽刺。谢晋元说:中国病了,需要有人去叫醒。于是,陈树生身绑炸药,一跃跳入日寇的铁板攻城部队,他用自己的鲜血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一个又一个士兵学着陈树生,前赴后继的跳入日军中,这一声声爆炸声,一声声遗言,反复敲击着逃兵们和公共租借内中国人的'心。
端午不再害怕,小湖北不再害怕,租借内的中国人终于团结起来,他们醒了,因为他们是中国人。谢晋元说:靠我们四百人无法赢得胜利,要靠四万万人。
山东兵说:我不要当刘备,我要当赵子龙,他可以护着国。小湖北的梦想要当赵子龙,骑着白马,冲进敌阵杀个七进七出。最终,最为朱元璋的子孙,小湖北没有选择逃走,他说:别人打到家门口,我们跑了,没人去守。他和羊拐,老铁,山东兵等留下来阻击日军,为大部队撤退赢得时间。
最艰苦的时候我们挺过来了,今人应当继承前人的精神,负重前行。作为集成电路的从业人员,面对眼前的一切困境,应该迎难而上,破冰逆行。
这不仅仅是一部爱国情怀的电影,更是一部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的一部电影。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6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奋勇抗击日军,在上海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较量,这就是著名的813事变。也称淞沪会战。然而仅仅几天,上海就变成了一片废墟。蒋介石为了保住南京,从他的精英部队八十八师中抽取了一个团做垫后的任务后,便让国民党大军撤至南京,电影中八百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上海苏州河岸边的四行仓库中。
电影开篇,是一位老奶奶的旁白。四行仓库保卫战开始的时候,她还年幼,对战争的.记忆,只是好奇欢吃那一年的酒酿圆子。在电影里,我们听到一个小女孩,喊着吃酒酿圆子的声音。隔着苏州河的另一岸,战火连天,这个细节动人真实,也有些残酷。不过,当时对岸的营长谢晋元说过一句话: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总要有人在地狱做抗争,对于普通人来说,吃到酒酿圆子的甜,是因为有人在拼尽全力去守护。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守军有400多人,为了迷惑敌军,谢晋元对外宣称八百人。在以前,谢晋元率领的五二四团一营作为加强营,确实有近八百人的兵力。可是在之前的战斗中,几乎全部牺牲。这已经是第五次补充兵力了,军队中大部分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八佰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一组民族精神。影片中的一匹白马,从刚开始的慌乱逃跑到之后的驰骋战场,它代表的,就是在战争中逐渐成长的年轻人。
电影中,最震撼我的还是那场跳楼戏。在及时洞察到日军爆破的企图后,机枪连的士兵在身上绑着炸弹从楼上跳下去,实现自爆,打乱敌人计划。当这些士兵在空中大喊自己的名字,爆炸时被炸得血肉横飞,说实话,我当时泪目了。他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临危不惧的勇气让我泪目。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唤醒了民族的斗志。
这部电影没有主角,但这些将士们个个都是主角。让我们为这些八佰英雄致敬!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7
很久不曾写什么东西,今天,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回想不久之前看《八佰》的场景,我决定,还是提笔,写一写自己的观后感受,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下内容毕竟是一家之言,真有措辞有误之处,还望各位见谅。
观看《八佰》,何香凝的这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堪称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整部电影是基于四行仓库之役来创作的。电影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应该是这三个场景:
一是谢晋元收到撤退命令,得知真相后说的那句你们就是这样定义这场战斗?语气里的崩溃,痛心的眼神,只能一个虐心表述我内心的感受。
二是主动殉战的陈树生,在他自爆前的那个敬礼,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在他的脸上,没有后悔,没有难过,有的只是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三是租界巴蜀商会的刀子请愿以身涉险,给国军运送电话线。
说真的,三个场景,导演都狠狠的抓住了我的泪点,我想,这应该是所有观影人的共同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电影的精彩,震撼我承认,但或许是应为艺术创作的原因,历史上,四行仓库之役的撤退,其实是得到日本军部同意的,可是,影片的展示让人觉得有点不解,影片中,部队的撤退部分,个人看起来更像是导演的'一次个人煽情。
我也知道这不是一部纪录片,更不是教科书,只不过是一部电影,我们就应该允许他有创作空间来表达这场战役,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创作空间,让人感觉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有些严重美化了GMD抗战之感。取材毕竟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我们在创作之时,还是应该尊重历史,不应太过美化,特别是对于那些熟知历史,了解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的人来说,这样的结局或许会让人难免有些憋屈。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8
今天,妈妈带我和姐姐去电影院观看了《八佰》。
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队为了留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与日本敌人顽强抗争了四天四夜,一条河的距离,也是生与死的距离,河对岸的人们时刻都在关注着这场战争。
我们没有先进的武器和增援队伍,仅有400多名士兵与敌人进行抗争。每当日军被击退时,河对岸就会响起一阵欢呼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敌人用铁皮装甲做掩护,想凿开墙角用炸药摧毁整个仓库,紧要关头,战士们自愿身缠炸药包,跳向敌人与他们同归于尽。国旗升起的那一刻,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日军开着飞机向战士们进行轰炸,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护卫着旗子。河对岸的'人们都默默地流泪。
看完后,妈妈对我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这些英雄战士,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9
我军抗战早期要有国军中央军的火力,哪至于抗战熬8年。为什么这么说?国军差就差在没有我军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部队纪律、对步兵操典的贯彻,以及最重要的对士兵的珍惜和爱护。八路军差,主要是差在装备上。
淞沪会战,蒋介石为了作秀,为了所谓的国际干预,把国军中央军包括地方武装的精锐,差不多全填进去了,30多万的伤亡啊!战后这些投降派占据了上风,国军整建制的投降。更不提豫湘桂战役了,1944年,鬼子的兵源已经良莠不齐了,最后鬼子以2.4万人的伤亡取得了战果不说,我们还伤亡50多万!
再看看八路军的百团大战,在当时所谓国军精英看来,真的是一群土货,有的部队连电台都没有,有的部队两人、三人分一支枪,还是汉阳造,清末的枪,但看看战场的组织能力,可以说是如臂使指。
八路军参战人数40余万,但彭总和左将军对部队的把控甚至可以到营连一级,各级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最后且看战果,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八路军伤亡1.7万人,中毒2万余人。
但国军的'伤亡到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都清楚。诚然我们是以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迎战一个完整的工业国,日本军队的装备比国民革命军好太多,但是国军伤亡大部分的直接原因并不是装备!
同样是国军投诚的部队,在朝鲜打装备有代差的美国鬼子,一个比一个虎,一个比一个意志力强,打日本人的时候呢?大部分时候国军只有投降才是整建制。谢承瑞团长居然是被溃兵踩死的,还是在教导总队这样的德械部队!
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短短4个月时间,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如果八路军有国民党中央军的火力装备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我还是那句话,同样的装备,同样的士兵,把国军的军官从高层到基层全部换成我们的人,我们的伤亡决没有这么大,我们的胜利会提前到来!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0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清晨,朗朗书声的校园里时常会出现这一幕——庄重而严肃的升国旗仪式,每当此时,颈系红领巾的同学们顶着烈日,将右手高举过头项,注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敬。
我心中的国旗,是那高高挂在天空,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它矩形的红色旗面,象征着革命,象征着中华民族不败的灵魂;在这硕大鲜红的旗帜右上方,缀着五颗金黄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颗小星,环绕在大星之右。那颗大五角星正代表着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四颗小五角星则代表四个阶级,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记得从幼儿园起,懵懵懂懂的我们在心中却已知国旗的神圣,这是一种信念滋养在心间。每当周一上午,国歌奏响时,那些顽皮的、爱上蹿下跳的小朋友们,此时此刻都安静了下来,抬头挺胸,那冒着豆大汗粒的额头下,那双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上小学了,学校经常邀请一些老党员、老红军来学校,给我们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悠久历史及优良传统,那时的我们还不懂事,总是觉得反反复复听了那么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烦了。可是我们当时何曾想过,这一次次的宣誓、演讲、解说,积累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友爱,和我们今天幸福生的来之不易啊。
上中学了,伴随着功课多元化的增加,我们肩上的学习担子愈加变沉,在老师和学校的教育下,我们对党、对国旗的认知愈加深刻。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成长环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们也为着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奋斗,这不就是我们的初心吗?我们在国旗下成长,在党的陪伴与守护下长大。
五星红旗,伴我们成长;五红红旗,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五星红旗祈祷:原将来的我们,都能成长为栋梁之才,化作五星红旗上面一颗颗小小的星星,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奉献出我们的一腔热血、一份力量。
我们在国旗下快乐成长,我们在国旗下幸福生活,让我们在五星红旗的带领下,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1
今天我们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每一个触目惊心的情节和英勇无畏的角色,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刻在了我的心上。
影片的开头,一群来自湖北来支援上海的士兵,而前面,则是硝烟四起的上海。
“快跑!是本鬼子!“开启了整部影片。一路逃避日本人的追杀,他们也伤亡不少士兵。他们来到了“四行仓库”,这就是影片的主要发生地点,接连几次的攻击也让我见识到了日本人的.残暴、卑鄙和无耻。
对面就是租界,也就是谢团长说的:“这边是堂那边便是地狱中的天堂了,为了让敌人战败,战士们接连背上炸弹跳下楼来进行自爆。
租界,就在四行仓库的对面,军人们每日夜里都会听到这里戏院的声音。人们也在给战士们送必要的东西。
到最后,特派员说要他们撤离到租界。因为国民党对谢团长说,没有在三时内攻下四行仓库是他们的耻辱,晚上要和他们绝一死战。接连倒下的战士们,用进最后的力气也要冲进租界。临近尾声谢团长也受了伤,他对战士们大喊:“不要恋战,全体冲桥!”
这部影片使我最震撼的是中国军人的那种毅力,坚持不懈。这影片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2
星期五下午,妈妈带我和妹妹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抗日爱国电影。它的名字叫——《八佰》。电影里的故事让我感动地哭了!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的四行仓库,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顽强抵抗日军四天四夜而最终取得胜利。
在这部电影中,有两处场面令我热泪盈眶。第一个场面是日军来临,他们有防强盾,组成了一个大盾疯狂向仓库攻击,想把四行仓库铲成平地。国民党用枪打,无疑是以卵击石。在这危难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往自己身上绑炸弹,跳下楼去牺牲自己,一个没有炸死,第二个跳下楼去炸,直到日本人全都炸死为止。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英雄用身躯和鲜血换来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人像他们一样保卫这个国家。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场面,让我感动的地方。在第三天的'时候,要把中国国旗立起来的场面,因为挂国旗是无疑是对日本人说的“三天拿下四行仓库”是个极大的讽刺。所以日本人开着飞机用炮弹扫射他们。那个场面看起来很愤怒,他们按原先的计划一队一队护住红旗不倒,第一队倒下第二队继续上,他们用身躯护住国旗不倒。其中一名战士虽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撑着国旗也不让它倒下,直到飞机被另一个战士打跑了,但这个战士不幸中枪牺牲了。这时我发现我的口罩早已被我的眼泪浸湿。我对国旗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难过,有这么多的英雄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这个国家,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为生活在中国感到自豪,我爱中国!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3
昨天天气挺好的,下午饭后妈妈带我去看了新上的电影《八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在书本里看到过董存瑞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故事,这次在电影院里看到很震撼,也很触动。
故事背景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说的是松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88师的一个德械加强营,在营长的带领下留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英租界一墙之隔,孤军奋战4天4夜,当时日军进攻太过于猛烈,留守的伤的伤,死的死,他们为了突破敌人的装甲坦克进攻为了阻击日军进攻,把自己的浑身绑上了炸药,给家人写下书信,然后报出自己姓名,英勇地跳上了日军的装甲车……其实只有四百人对外却称有八百人,历史上为了铭记他们的'英勇就义,史称“八佰壮士”。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惨痛的灾难,是这些英雄们的壮举和革命先烈们一辈辈的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忘记英雄。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4
前几天终于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身边的家人朋友几乎都看了这部电影,拖到现在就只能一个人去看了。这部电影从8月21号上映,截止到今天19天,票房达24.5亿,光看预告片就
热泪盈眶,激发出满满的爱国热情,发自内心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大卖,众望所归,票房一直遥遥领先。
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谢晋元率420人在四行仓库与日军厮杀4天,死伤38人,毙伤日军200余人。4天后,谢晋元奉蒋介石命率部382人退入英租界,由英国人掩护撤出上海。然而,英国人突然变卦,强行收缴了将士们的武器并将他们关在租界北部的一个战俘营里。关押生活持续了近3年,期间谢晋元将军被叛徒杀死。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向英宣战并攻入了英租界,将剩余将士俘虏后罚为苦役。至1945年抗战结束后,420人只剩不到150人。
聊聊我的几点感悟
1、和平是用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战争的环境极端恶劣,要忍饥挨饿,甚至饥寒交迫,睡不好觉,受伤了没有好的医疗救助,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还要时常面对战友在战场中血肉模糊牺牲的画面,但是为了祖国,再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哪怕恐惧死亡,也会迎难而上,拼死杀敌,捍卫祖国。有一段话令我非常感动,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耻辱,光默念都会感动到哭。
终于明白格局创始人为何坚持援助抗战老兵,敬重每一位战士,有机会我也要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珍惜当下的温饱和平
上一次触动我有这种感受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时隔七年,那份激情所剩无几,今天被八佰再次激发出这种感受。相比起在恶劣环境下浴血奋战的战士,我们真的太幸福了,一日三餐,冬暖夏凉,有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有相亲相爱的家人,休息的时候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下的温饱与和平全都是浴血奋战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当代战士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换来的,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温饱与和平,也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温饱。
3、生命有限,乘风破浪,不枉此生
既然基本的温饱解决了,世界也算和平,我希望自己努力赚钱,努力学习,先让自己强大起来,然后去帮助他人。生命有限,敢于乘风破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断突破自己,不断精进,不虚度光阴,先自立,再帮助他人,不枉此生。
最后,用电影里我非常喜欢的两段话结尾:有胆怯,有顾忌,危难关头仍义无反顾;有嫌隙,有猜疑,大敌当前仍同仇敌忾;
生难做人杰,死亦非鬼雄;他们渺小而真实的活过。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5
《八佰》又名《八佰壮士》,是一部抗日题材影片。
起初,我是不愿意看的,我胆子小,这种血腥残忍的故事,估计看了晚上也会做噩梦,但票都已经买好了,还是去吧。
《八佰》讲的是淞沪会战最后的艰难四天,在上海的四行仓库,至今还有此库遗址。如果你看的够细致的话,不难看到四行仓库那些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圆孔,几十年前,日军的子弹就从这里穿过,打伤我们的战士,打死我们的'同胞。
电影很长,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似乎数都数不清,观影过程中我的泪,滑过两颊,滴进我的心坎。电影中有一片段让我久久无法释怀,这个片段发生在第二天的战斗。
四行仓库的墙有一米多厚,拿炮也炸不开,日军就决定让多个日军士兵,用钢板构成一个可移动的堡垒,在墙上凿洞,准备用炸药把墙炸开。守军战士一边朝敌人开枪,一边想办法阻止日军炸墙,逐渐变得急躁起来:拿枪打也打不中,拿手榴弹炸也没地方炸,难道就这么干等着,看着敌人们冲进来,看着上海完全失陷?
底下的敌人在破墙,上面的守军在思考,谁也不可能注意到,二连四班副班长陈树生,正用力把手榴弹绑在自己的腰间,冲向被炸开的一面围墙,对着“堡垒”大喊自己的名字“陈树生”,带着他21岁的人生纵身跃下。脚落地那一刹那,火光电石一并发作,伴着战士满腔的爱国之情炸开了可恶的侵略者,只留下一纸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陈树生以其无畏的勇气,无比热忱的爱国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四行仓库最坚实的屏障。
后面的战士也纷纷效仿,接二连三跳了下去,炸死了日军,播种了希望。他们中有的人可能还没有孩子,可能没有妻子,也可能早已失去家人。他们跳下去的那一刻,没有痛苦的哀嚎,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而是怒吼着自己的姓名与家乡。他们对祖国做出了最后的呐喊。这些勇敢而忠诚的爱国将士们,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会亡。此刻,荧幕内外,一片寂静。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电影播完了,故事讲完了,但它给我的震撼已无法描述,它会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中,滋润着,荡涤着我心灵。致敬战士!也致敬当年的爱国者!
战士们,你们可能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你们却永远是最可爱的,永远是我们心里的璀璨明星!
永远只记团长那句“八佰”。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6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写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420人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为壮声势,对外号称800人。
上海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对岸团附谢晋元告诉大家,这里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
谢团长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仓库,仓库的对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给你看,换取英美等国际势力的同情。战斗很惨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国,各大国际报纸的记者纷纷架起设备在对岸拍摄,报导战况。同时更多的是河对岸的中国看客。他们把战斗当戏看。而我坐在荧幕前看着他们,我心里怒斥这些看客。然后电影里飞艇上的外国观察员指责中国看客的冷漠。
这400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撑英雄。四百壮士英勇抵抗日军,意思没错,但进到历史现场确不是这样的。他们有些是农民,稀里糊涂被抓来当兵。张译演的文职军官也只会打算盘,不会打枪。他们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国军队在枪毙逃兵。
懦夫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战士这是基本套路。对岸观战的大学生看到国军应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他们对战争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们眼中的战争是一些书本上的传奇。当见到强大的敌人,枪火纷飞,尸横遍地时,这种浪漫就消失殆尽了。真正见过战争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饰演的老铁,不管你怎么骂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边兄弟受伤,他也生恻隐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诸行动时,战争马上就给了他教训,让他负了伤。
最后他们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继续表演没有意义了,英美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不会支援中国。谢团长希望战斗能重新激发战士们对战局的信心。
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上海沦陷大局已定,七十万国军都没干成事,你们四百人能成。
谢团长还不甘心,希望这场战斗能激发对岸群众的战斗热情。黄晓明冷冷回到,他们的热情马上就会消退,这些人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这个真相是告诉特派员告诉谢团长的,也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
你们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后人会如何评说。八佰的幸存者杨养正晚年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军人,为国家打日本。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7
管虎抗战题材新作《八佰》8月21日在全国上映。这部影片根据真实的上海淞沪会战末期,谢晋元团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事实改编,再现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历史时刻,通过独特的视角、多纬度人物角色、宏伟的战斗场面、逼真震憾的场景、音效,赢得一片赞誉,好评如潮。
2020年9月8日下午,南通路网中心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八佰》电影。
影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战士们为保卫仓库,浑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弹高喊自己名字排队从顶层跃下,与敌军同归于尽,他们自报家门跳下楼以身殉国时,每一个名字和每一个跳跃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鲜血和泪水。其中一位战士陈树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给母亲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女童子军杨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国旗,在枪林弹雨之下,游过苏州河,将国旗送入国军手中;誓死保护战旗能够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战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战士前仆后继……
“捐躯赴国死,视死忽如归”。国难当头,八百名壮士为了主权为了民族而斗争,为了祖国而奋不顾身,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不屈不饶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今天和平的时代是这些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8
暑假里的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一部名叫《八佰》的一部电影。
1937年,日本侵略上海,国民党组织70万军队发动了淞沪战役,由于当时国家不够强大,淞沪战役失败了。国民党在大规模撤退以后,组织420人留守四行仓库,为上海抗战保留了最后的希望,史称“八佰壮士”。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的这种爱国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如果我长大了,中日再发生战争,我一定会献出生命,像那些英雄们一样,奋勇保护自己的`国家。我希望,中国人民团结起来,让中国更加强大,永远屹立在世界之林。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所有贴近人性的真实表达。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在成为英雄前他们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转变非常贴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后无论是正规军,杂牌军,还是游击队,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荣誉而战斗,用谢晋元团长的那句话,是作为种子去叫醒另外的人。当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苏州河》响起,迟迟不愿离开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实人物介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籍贯,有的战士甚至连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影片尽量给我们还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拍摄场景震撼,拍摄手法巧妙,镜头设计总是巧妙从租界记者的望远镜内转场到战场,强烈的对比感震慑着每一位观众,无论是彩色繁华的租界,灰黑破旧的四行仓库形成的对比,还是镜头的最后,高楼林立的现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满布弹孔的大楼旧址。看完影片,心中除了感动佩服,更多的是致敬,致敬那场战役中牺牲的以及幸存的人们,无论是留下姓名的,还是不知名的英雄,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你们都是好样的。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9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电影《八佰》。在这之前,听朋友们谈论说这部电影很精彩,当我在影院坐了两个多小时从头到尾看完后,内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的历史,继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后,国民党军队大规模撤退时,谢晋元团长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军团却坚决地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杀敌,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军人的骨气和血性!
留守的人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其他县市支援的人,有的人意志不坚定,有的人想回家娶妻生子,有的只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华……他们却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个中华大地,硝烟四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日军的铁蹄践踏着祖国母亲的每一寸身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类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不变法则!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是怎样的家国情怀,当国民党军队都在撤退时,这群人却是当时的逆行者!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却有让全世界都敬畏的.信念,那些浑身捆绑手榴弹,纵身跳入敌人钢板阵中的一个个“陈树生”,早已抱着必死的决心投入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决战,国难当头,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不朽丰碑!
在战斗之初,生活在依旧歌舞升平的租界里的同胞,似乎还觉得此次战斗与己无关,但看到壮士们一个接一个跳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后,中华儿女骨子里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被激发了出来,捐款、捐物……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支持前线的战士们!爱国是需要传承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无数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奉献才有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电影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很多,看完后我的内心很受触动,被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感动,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我们珍惜幸福生活,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愿世界没有战争。
【《八佰》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八佰观后感11-29
《八佰》电影观后感11-28
电影八佰观后感(精选)07-05
电影《八佰》观后感11-16
[经典]八佰电影观后感09-06
电影《八佰》观后感09-26
八佰电影观后感10-06
八佰电影观后感11-22
电影八佰观后感01-15
《八佰》电影观后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