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战马》影评范文1200字
《战马》是一部写满斯氏符号的作品:动物,男孩,战争,故土。
可以说,它是一部好电影,一部註定要被奥斯卡垂青的电影,但是,当它的卡司中打上“斯皮尔伯格”的字样时,影迷们期待的应该远比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多得更多。
八匹骏马塑造出了神驹乔伊,八个男孩(其实也有男人啦。)表达着斯皮尔伯格永恆的主题:人性,童真,勇气,青春。
电影的脉络,在我个人看来,多少有点凌乱。贯穿始终的线索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匹马,乔伊。这匹神驹出生在英国德郡,被一个老雇农用叁十基尔拍买下。然而,它并不是一匹天生适合耕田的马。它的新主人是个名叫阿尔伯特的不到十九岁的少年。在那片青葱的牧场上,它开始学着被驯养。它一生中的第一个成功是在地主的催债压力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滂沱大雨中学会了耕犁。这,也是男孩阿尔伯特人生中的第一个成功。相比于后面战场上的壮阔与残酷,我还是很喜欢前面这部份的宁静与恬淡。这是一种田园诗般的美好与灿烂。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是,只要能骑着马儿,奔跑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碧绿田野上,让风灌满衣服的前襟,一切,都还是那样美好。如同青春般的美好。
战争的爆发加快了电影的节奏。乔伊开始不间断地更换主人。英军的中尉,德军的士兵,德军的饲马下士,英军的士兵,法国的牧场女孩。直到,最后那一刻,回到阿尔伯特身边。从始,至终,乔伊没有一次,有权利或者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主人。这是身为动物天然的悲剧,只不过当这隻动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之后,这种悲剧性就被无限放大。
在关于动物的影片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动物与人的关係与戏份。动物表达的太多对于主题阐述有困难,人类的戏太多又会喧宾夺主。但是《战马》很奇特:在我看来,几乎没有一段戏是不依靠这批马而独立存在的(如果有,那么应该只有一场:阿尔伯特和德郡的两个兄弟在战场的枪林弹雨之中的那场)。战马乔伊作为一个关键性的标誌,将片中的每一个人物联繫在一起。这种穿越时间与空间的联繫,让人对“命运”这个概念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如果说战争是人世间最深重的悲哀,那么命运就是上帝最神奇的恩典。战争改变了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在战争中,人和马一样,没得选择,随波逐流。在生命的浪潮中,我们会遇到一个个过客,但是,在命运的终点,我们会回到最初的起点。一切,烟消云散,只剩一抹残阳如血。
影片背景架构在一战之前的1914年,直到一战结束的1918年。斯皮尔伯格不避讳战争,反而从战争中表达人性的美好。而且,他太擅长表达战争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一名德国士兵和一名英国士兵在佈满铁丝的战场上,用铁钳一起拯救被铁丝缠住的乔伊。这是一个非常奇异的表达战争的桥段。两个来自不同阵营的士兵,在一片废墟之中,顶着后面无数惊叹、愤怒、诧异的目光与枪口,一边调侃閒聊,一边为这匹马鬆绑。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动容的场景啊。那一下一下夹断铁丝的脆响,让我想到:人类,儘管来自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政治利益与意识形态,但是,在不断努力下,是不是,有一天,我们,也能一钳一钳剪断那些误解、猜忌、隔阂、偏见,成为一个包容的整体?在我心目中,这段戏是一段非常美丽的戏。这部全然表达战争的残酷要来得更为有力,更为震撼。
电影的配乐超赞。塬创音乐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提名过四十多次奥斯卡奖,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电影作曲家。每一段音乐都和想像中那般契合。再没有其他音符能这般透彻地表达英格兰国土上那些一望无垠的土地和夜晚的微风,表达那马蹄踏在泥水中的沉重和战场上命悬一线的交锋。大气磅礴不足以形如,那种细腻的影像感让人仅仅听着配乐都觉得满足。
六十岁的斯皮尔伯格,在我眼中,还是那个拍《虎克船长》《ET外星人》《人工智能》《丁丁歷险记》,塑造出那样多可爱少年的孩子。是的,坦白说,我对《战马》期待的要更高一点。我希望重温过去看斯皮尔伯格片子的震撼。而《战马》只给我一种平静而温暖的感觉,没有痛哭流涕,也没有怅然若失:毕竟斯皮尔伯格还是那个我认识的斯皮尔伯格。从影四十多年,他似乎还能保持着一颗如孩童般的初心,这让我很是惊讶。也许,这种纯粹的热爱让我愿意成为他永远的忠实观众。
《战马》是斯皮尔伯格的梦幻岛。也许我们长大了,但彼得·潘不会,他一直站在塬地,提醒着我们那些关于生命的,简单的,却让我们时常遗忘了的,美好。
【《战马》影评】相关文章:
《儿子》影评《儿子》影评怎么写03-13
影评的摘抄11-04
《谈婚论嫁》影评10-06
《食客》影评10-06
《深蓝》经典影评10-06
《苏丹》经典影评10-06
《大厨》影评10-06
《侍》经典影评10-06
喜宴影评10-05
菊豆影评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