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抵抗行动》的影评
《抵抗行动》影评(一):平凡人的抵抗
这不是常见的战争片,但确实描述的是侵略、抵抗及由此而产生的牺牲。这部能在丹麦进入10大卖座电影的片子,非常的质朴平直,充满着亲情和悲哀,却是没有很多的仇恨。丹麦抵抗者在被处死前会拥抱德军中年轻的看守,他们在德国人的法庭上的陈述中,会说到两国间下一代人的相处。这就是真正善良的人们了。而片子中的德国人,也没有像其他的影片中那样的残暴,在面对女人的绝望的目光时,德国法官竟然修改了原先的判决。这又是丹麦人的善良了,不过度渲染和丑化,所展现的很可能就是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能够让观众欣慰的是,一同被捕的人中,除了八个人被德军处死外,其他被判刑的人,最终都能活着走出监狱。
说这部片子不同于其他的战争片,因为其中很少有开枪、对射等血腥而刺激的场面,全片节奏缓慢,叙事冗长沉闷,倒是充满着浓浓的情谊,那个小村庄中人们相互间的情谊。那种平静很难看到战争的印记。包括抵抗者和所谓的抵抗行动,如果说那也算是抵抗的话。但杀戮还是不可避免的来了,面对杀戮,丹麦人显示的是一如既往的善良与视死如归的勇敢,真正的视死如归,影片的最后平缓却极其悲壮,画面在父子的对望和枪声中戛然而止。
《抵抗行动》影评(二):《抵抗行动》观后感
丹麦电影《抵抗行动》取材于二战时期的一个真实事件。它于2012年3月1日在丹麦首映,并一举夺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丹麦人口仅有562万,却有120万人次的观众涌入了影院,足见当时的盛况。
男主人公马略在片中的两段台词发人深省。一段是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作为抵抗行动的组织者,他自知难逃一死。他说:"如果将来,德国和丹麦的青年,无法跨过边境友好地握手……因此,我请求对年轻人施以缓刑。"法官竟闻之动容,并因此对多名被告从轻发落。另一段是从容赴死前的最后的留言。他对狱卒说:"虽然你是我的敌人,但我宽恕你,年轻人。"随后,他拥抱了狱卒。
真实版的"马略"是否说过片中的话当无从考证了。我想,这多半是编剧虚构的吧。影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道出了西方人对二战的反思。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时真的是不同的。日本的政要们将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西德总理勃兰特会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长跪不起。
豆瓣给出的评分是6.7分,我以为偏低了。这部片子不以节奏明快见长,却在118分的时间里,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如果你也是一位喜欢"玩味"电影的人,不妨抽空一看。
《抵》片的片尾曲选用了挪威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经典之作《索尔维格之歌》。听不懂歌中在唱什么,就觉得它的旋律与我观影的心情好契合好契合。
片尾:马略被德军绑在了木桩上。行刑的枪声响起。没有刺激感官的喋血场面。黑屏。剧终。留下无尽的回味......
《抵抗行动》影评(三):恐惧与勇气的距离
Hvidsten gruppen应该是丹麦多部反抗二战抵抗运动的电影之一。对于这样一个仅有四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而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气势如虹的战场上确实没有太多的谈资。德军仅仅在数小时内便征服了安徒生与克尔凯郭尔的故乡。但是,平民的反抗却在已经拍滥的二战题材中依然是不朽的经典。我记得至少看过另外一部表现反抗运动的丹麦电影。
片名 Hvidsten gruppen其实应该译为“哈维德斯坦因地下抵抗组织”。因其地名为哈维德斯坦因,故因此而得名。影片开始很平实,甚至过程也乏善可陈,即便是结局也令人猜得八九不离十。但是,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拉住我看下去。或许是影片中那种夫妻真情、父女深情、朋友真情令人觉得平凡得真切。当主人公带着犹豫的态度投入到抵抗运动中时,更令人有一种牵挂。其实影片开始的几场对话戏中,已经充分表露了主人公一家及朋友对占领军的反感,但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反感也不过就是一种粪青表现而已了。相比较于亡国的耻辱,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幸福宁静的家庭和还算体面的事业。但当英国情报组织主动找上门后,男主角及其亲友却在犹豫之中加入了抵抗运动,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或许他们还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场战争的残酷和抵抗运动的风险。即便丹麦首相在广播里声色俱厉的演讲,他们或许还不以为然。甚至当他们被德国人抓进监狱、接受审判时,也对能活着出去抱有幻想。直到,真正宣判的那一刻.....。
然而影片真正的高潮,恰恰就是在宣判及执行的那一段。在这以前,主人公及其亲友,还算不得真正的战士和英雄。但当宣判之后,尤其是男主角站起来向德国法官恳请为青年人代死那一刻,我才体会到一种别样的勇气和感动。正如男主角所说,“他们在和平时都是普通民众,并不憎恨哪个德国人,只是战乱令他们别无选择。”其实,人们从对死亡的恐惧到坦然去面对并不需要太长的距离和时间。人性在特定的时刻是会奇迹般升华的。按照西方人的观点或许是上帝的福音与启示,而按照东方人的观点则可能是“义”和“仁”的感悟。
其实,我想说,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比生命还要宝贵,它足以令我们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走出来。有人说这是“爱”、也有人说这是“信仰”,但爱与信仰只是使得赴死更感人。而能使死亡成为不朽的开始,就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对“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