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频率观后感

时间:2023-10-16 16:25:46 炜玲 影评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黑洞频率观后感(通用11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透过观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黑洞频率影评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洞频率观后感(通用11篇)

  黑洞频率观后感 1

  一部诞生在"蝴蝶效应"之前探讨时空的电影,对于首先看了前者的人来说,再看"黑洞频率"恐怕会觉得影片中有很多漏洞或者说是解释不通的地方,因为在探讨前后时空并且加以改变的题材中,"蝴蝶效应"应该是最为权威和感觉上最为可笑的并且在解释上也最为圆润的影片,但纵使这样丝毫也不会减低"黑洞频率"这个电影的魅力,一部经典之作。

  黑洞的吸引引起了太阳的波动,进而在地球上产生了极光,而这一现象却恰恰促成了前后三十年父子的对话,并且不但拯救了本以牺牲在救火现场的父亲,而且同时还拯救了其他的受害者。这么看哦爱,这哪是因为黑洞产生的极光,分明就是一个集爱,正义,审判,财为一身的巨神嘛,看来题目得改改了,天使这个称谓都有点小儿科了,呵呵,不管怎么说,这个片子是个佳作。另外,再说个我在观看其中一个情节时的.感悟,那就是当最开始父子两个人在深夜谈论着彼此两个世界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个想法,这个儿子为什么不查查资料,告诉他老爹买几个头彩的号码呢,想富成什么程度纯粹根据个人喜好,那该多爽。呵呵,可能我是个俗人,所以能有此联想,也不知道还有哪位能在看到那的时候会有与我相同的想法,当然,在那个时候我进而又想到富了的话恐怕随之也就会有别的烦恼,更说不准也就失去了最后那幸福的结局而会是别的结局,毕竟纵使是天使,恐怕也会厌恶贪得无厌的人吧。

  黑洞频率观后感 2

  过去,现在,将来,这是人类生活的命题也是电影的重要取材源泉。

  儿子在无意中通过一台老式的无线电与三十年前的父亲联系上了。这是故事的基本创意,这种创意在现在看来十分普通,大片《哈利波特》中那个可以书写的笔记本,还有《世间奇妙物语》中的那个日记本,还有诸如手机等等。用一种媒介联系两个时间,这是此类科幻色彩影片的大前提。

  与《回到未来》不同,人作为媒介的使用者是无法到达另一个时间或空间的,这很显然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仅凭借着物质,人不可能达到更有利于自己意愿的事情。有局限性才更加有戏,所以我认为此种创意在许多时空交错的科幻片中是很有想法的。

  即便有了某种神奇的媒介,但人还不是万能的,于是这种创意有很现实意味,从某个角度来说,它天生地便是对过份依赖物质的一种反讽。于是,此种影片多多少少都带有些许的文艺气质。

  但回到本片中,终归我们要看一部商业影片,于是,儿子通过无线电解救了差点遇难于火灾的消防员父亲。紧跟下来的剧情我们似乎总是看到,当你无意中改变了某个历史,哪怕只是一个杯子破碎了,也会造成不一样的未来。当父亲成功得救了的时候,三十年后的儿子却又失去了母亲,于是引出一桩连环杀人案。

  世界的物理性是不是如此深切地联系着,哲学问题中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论点是否适用于这种时空交错的事情没有人会深究的。但有一点,这种构思实际上是一种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即历史不容篡改。闲话少说,回到本片。

  连环杀人案是一桩悬案,身为警察的儿子为了查明此案,为了解救因为自己篡改历史而无辜死去的人,于是指导父亲阻止案件的发生,但父亲却成了嫌犯,此时,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是无线电的毁坏。

  无线电毁坏意味着父亲与儿子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那种先知先觉的神奇不再拥有,人的力量也就在此时突现了出来。当我们看到父亲在孤立无援地情况下自救,甚至长生到在未来时空救下自己儿子的时候,我们知道,这部影片终于跳出了无线电的魔爪,没有沦落成一部只靠一个科幻创意支撑起来的无聊影片。

  于是,反观此片,个人的力量,父子情,母子情,正义与善良都存在着,也正是由于这些元素地存在,才使得此片才有了它独特的魅力,就如许多导演说的,还是拍人的。虽然影片结尾之处有些纰露,但整部影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铺垫基本上都可以印证后来人物的改变。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将烟揉成一团这个细节,没有语言,不足五秒的镜头,可产生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正是这么一个细微的镜头,父亲将不会死于癌症,正是因为这么一个小镜头,父亲才会在儿子危机时刻出现,杀死了罪犯。于是,人只能自救的主题提到了层面上,被儿子救于火灾是机会,但把握机会的只能是自己。可见编剧在这个方面考虑得是如何周密。

  这是一部商业片,仔细分析一下,套路还是很明显的,第一步是神奇出现,改变了未来,第二步是化解所改变的未来,第三步是化解成功,人比那个神奇还要神奇,人才是最主要的。三步走的故事很不错,但同样是三步走,它却完全可以是另一个样子,那就是文艺片的.走向了。

  在我看来,儿子救父亲,与父亲破案实际上都是同一创意,同样是具有商业元素的演绎,所以,影片的上部与下部我完全可以看做是同一创意下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是并列的,并没有产生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完全脱离开。这给我一下很大的跳跃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就是情感,其实影片救人于火灾与救人于连环杀手刀下都是一样的,但他们之所以能够联系起来,除了前者是后者的因以外,最主要的还是父子之情。但很可惜,强烈的商业色彩将父子之情多少有些冲淡,影片更强调的还是救父亲于火灾中产生的那个因果关系,正因为这个因果关系不是唯一的,所以它看起来好看却没有父子之情真实,没有父子之情的递进关系。所以,会给人一种隔裂感。

  当父亲从火灾中难生了之后,父子之间通过无线电已经达成了一种认同。此时,影片通过一系列镜头表现出父子之间那种合协的感情。但要知道,儿子已经是36岁的人了,而无线电那边的父亲同样也是三十多岁的人,这样的父子感情真的能合协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的,如何合适呢?于是,一部商业影片走向了文艺片的路线。

  当然,作为本片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如我说的这样变幻了片种,而且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孰高孰低也没有作出比较的意义。本人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只是说明,商业与文艺其实是很近的,同样的创意前提,只看编剧是如何选择。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黑洞频率观后感 3

  关于时间的科幻总是令人着迷,而亲情又是百看不厌的永恒主题。相隔30年,一对父子在同一张小木桌上通过同一台无线电对上了频率,科幻的神奇和亲情的温馨在这同一段狭窄的频率中被无限的放大。这头是已故的消防员父亲,另一头是长大的警察儿子,两段遥远的父子深情被这段宇宙的电波连结在了一起。来不及过多的叙旧,为了改变父亲的命运和拯救更多无辜的生命,富有使命感的`父子两人开始在各自的时空和同一个敌人展开了惊险异常的明争暗斗。之后的局势变幻莫测,情节层层推进,出人意料的结尾震撼人心——在这一刻,只有感动。整部影片有科幻,有悬疑,有动作,有亲情……衔接自然,情节紧凑,一丝感人至深的温情就像那道美丽的极光贯穿了影片始终。只能说,这是一部相当完美的电影。

  如果你能够回到过去改变你人生中的一件事情,会发生什么事情?对于约翰苏利万来说,这没有问题,他将阻止一件1969年10月12日发生的一场悲剧,使他的当年做消防员的父亲能够逃离那场火灾死神的魔掌。

  那个时候,约翰还只是个6岁的孩子,他的父亲死去以后,他曾经几次梦见自己想要去阻止那场悲剧,父亲的死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重重的伤痕,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警察,他仍然对此事难以忘怀。

  在父亲忌日前一天的暴风夜里,约翰在那座父亲留下的房间里发现了一个他曾经用过的老式收音机,他开始摆弄它,却竟然从收音机中收到了一个自称是1969年叫弗兰克的消防员的说话,他开始与那个人交谈起来,难道这真是他的父亲吗,就是在30年前的这天夜里,他的父亲正是也在这里,难道此时他正在另一个时空中。

  约翰和他谈自己的爱情,谈自己的忏悔,他们谈了整整一夜,当他终于确信这个人正是他那年轻的父亲后,他意识到他现在可以改变一切。约翰抓紧时间提醒弗兰克在12日那可怕的火灾中如何脱身,他要将他的父亲从死神的手中挽救回来……

  年10月12日,约翰当约翰醒来时,发现墙上有一张满头银发的父亲的照片,约翰知道自己改变了过去,眼前是一个崭新的现在,这使他欣喜若狂。然而紧接着可怕的事情又发生了,他发现母亲从他记忆中消失了。一连串残忍的凶杀案又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的母亲也成为其中的牺牲者。而他父亲却被指控为这起杀人案的凶手!每次弗兰克在他的时空中改变了一件事情,约翰一觉醒来都是一个不一样的现在……

  本片是一部关于时光倒流的幻想影片,故事中充满了亲情和温馨,同时又包括恐怖的谋杀、案情的悬疑和紧张的动作场面,是一部集众多卖点于一身的娱乐影片。

  黑洞频率观后感 4

  花了几天的时间,才看完了一部很经典的电影《黑洞频率》,写这篇观后感。

  一是为了推荐大家也去看,二是给我姑父看,不然他说我看了电影没用,咱甭管我理解的多少,只要有理解,那就是可行的,没白看。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剧情,这些没有一点复制的嫌疑,都是我自己写的啊,我就写我知道的吧:1999年,一位年轻警察约翰,在1996年他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在一场火灾中过世了,或者说牺牲了,因为他父亲是一位消防员。约翰这个年代,有一天,天空中因为某种科学原理,而出现了极光,这是以前都没有的。约翰的朋友和儿子来到自己家中,约翰朋友的儿子无意中发现了约翰父亲的消防员工具箱,从里面找出了一部老式的像电台一样的东西,当朋友和他儿子走后,约翰发现电台还是好的,于是便开始呼叫,很快,有人有了回复,约翰和这个人聊着聊着发现不对劲了,这个个人竟然就是他1969年在火灾中牺牲的父亲,一开始对方谁也不相信谁,当约翰把1969年之后的棒球赛的冠军说出来之后,两人才相信了彼此的存在,通过结论是这样的:因为极光的关系,让他们来了一次“跨时空的谈话”,约翰就住在以前和父亲一起住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父亲那边,还有一个小约翰,而父亲拿火把桌子给烫黑了,约翰这里的桌子上就会出现烧焦的痕迹,约翰终于开始诉说真相:那就是他的父亲死在了某场火灾中,起初他父亲法兰不信,最后在火灾时记住了那句话“如果你走另一条路!你就不会死了!”于是约翰的父亲活了下来,就在父子两都在高兴的时候,历史被他们改变了,于是父子两开始了“跨时空的作战”,最终杀掉了罪犯,结局不仅历史恢复了原样,而且约翰的父亲活到了1999年,父子两包括母亲一家三口在一起重逢了,极光,也消失了。

  虽说整部故事没有什么壮观的场面,但是亦是这样,才更能突显出亲情,而不是让大家去看《钢铁侠》的视觉非主流,整部故事论述了这样的道理:1.影片一开场,约翰的父亲法兰在执行一场火灾的'救援任务,就在大家都认为没希望的时候,让法兰和另外一名队员撤离的时候,法兰不顾这些,就在油罐车爆炸的时候,千钧一发之际,救出了两名矿工,这说明了你有给别人生命的权利,但是你没有剥夺别人生命的权力,身为一名什么?你是做什么职业的,就要尽职尽责,而不是我是火警,就要救火中的受伤人员,但是情况很危险,我就不去救了,为什么?因为我害怕了!我怕我会死,但是如果你是那个被困的人员呢?2.当约翰得知父亲并未死在火灾里的时候,他们改变了历史,让一宗杀人案由杀三个人变成了杀十个,我当时看的时候是这么想的:反正他们父子都得救了,管别人死不死干什么?只要自己活着就行,但是,约翰首先反应过来:爸爸!我们!以为我们改变了历史!你必须去阻止这一切!于是父亲借助儿子99年的档案,一个个奔赴被害人的地方,防止被害人被杀害,当影片演到最后的时候,结局很圆满,这告诉我们:世界上,总有一些好人,在不断地为这个世界上做事,哪怕是一点小事而已。

  我还有几个没看懂的地方,说不说也算是穿帮镜头?望高手指点。

  1.当父亲法兰在1969年用烟头不小心烧到桌子的时候,而1999年的约翰看见桌子变黑,去摸了一下,但是竟然烫得缩了回来,我想问:30年都过去了,这热度还会保留吗?

  2.1999年的赛齐为什么和1969年的他一点样子都没变,69年那是他的父亲吗?就是那个黑人!

  3.69年的父亲是怎样挣脱那个罪犯的手铐的呢?就是拿起散弹枪的那一块?

  我的问题和感想全部在这里了,最后再说两句:亲情,远比世界上的一切都重要,即使我现在也不这么想,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的。影片虽说投资不大,震撼效果没有,但是贴近生活,表达了一切我说不出来的东西,希望大家去看看。

  看电影不是说看《雷神》那样的电影才叫做刺激,雷神肌肉漂亮,锤子漂亮,老婆漂亮。《复仇者联盟》六个神人都凑到一块了,谁还要看剧情?不是说这些不好看,是说还有比这更好看的,《黑洞频率》希望大家去看。

  黑洞频率观后感 5

  浓厚的欧美幸福家庭的标准版本:

  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很听话,还有一条可爱的小狗。

  一家人相亲相爱。

  呵呵,没有像中国这种压抑的利益化目标化规范化的人生。

  也只有富饶的.欧美人可以只为自己的理想而活吧。

  老爹从小的理想就是一名消防员,而且他很出色。

  他们不但幸福的生活,还有一栋别墅。

  奇怪的是这栋别墅三十年也没有拆掉。

  也没有相关部门来管理支在房顶的天线,三十年后它依然支在房顶。

  没有人怕它会引起火灾。

  妈妈是一名护士,他们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和爸爸亲热,并且非常自然不扭捏做作。

  夕阳里,漂亮的妈妈光脚站在厨房里边为家人忙碌着晚餐边听着音乐舞蹈。

  那场景简直是美透了。

  回想起来,心里都觉得好暖洋洋的。

  好吧,说多了就透剧了,喜欢的朋友切点水果来享受着2小时的剧情吧。

  黑洞频率观后感 6

  有人说中国电影最大的毛病是对“类型”的界定不清晰,这不是最大的毛病也是很大的毛病。但就算在好莱坞,对类型无法驾轻就熟的人也大有人在,只是这些没有掌握商业时代电影真谛的“物种”,很快就被好莱坞星球淘汰了。然而,就在类型片大行其道的年代,却常常有人剑走偏锋且收获颇丰,我愿意指名道姓点出来的,首先就是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当年颇为抢眼的《一级恐惧》、《哈特之战》、《黑洞频率》都是其作品,从这些影片中我们能发掘出甚为丰富的元素:科幻、犯罪、战争、家庭、惊悚、灾难……如果一个元素成为一部电影的关键词也就无甚称奇,但是如果数个元素同时抢占一部影片的情节走向,未免让人有些情绪失调。很多时候,霍布里特更像是一个不同类型的跨界者,在失调与协调之间,成就了其独特的叙事美学。

  先来看《黑洞频率》。

  它是科幻片么?也许是。是灾难片么?算是。是犯罪片么,是啊。是家庭片么?当然是。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夺人眼球的首先是它科幻片的外衣:当惯了科幻影片制片人的托比·艾默里奇亲自操刀编剧,讲述了一个电波在不同时空互动的故事。但是,如果深入看片,时空穿梭也好平行宇宙也罢,科幻在这里与其说是噱头,不如说是幌子,撩拨到一大帮科幻迷们的神经,却犹如隔靴搔痒。助推情节前进的,不是“改变了的过去如何改变未来”,而是忧郁的詹姆斯·卡维泽饰演的警察约翰,如何游走在对父亲深深的爱和侦破南丁格尔凶杀案之间的暧昧不明。由于没有在电波时空传递的前因后果上过多着力,很多喜欢扯相对论淡的硬科幻迷们不屑下嘴去咬破绽。相较而言,艾默里奇领衔制作人的另一部影片《蝴蝶效应》似乎更得人心,它祭出“混沌理论”的大旗,立刻迎来硬科幻迷们的热烈讨论。晚于《黑洞频率》四年之后成片的这部《蝴蝶效应》中,关于“不同的决策带来不同的结局”的命运大分割,对故事的走向的划分更为清晰,虽然生硬但却绝不失协调,它似乎以《黑洞频率》为起点,在命运大挪移的光转流离之路上,走得更远。

  再来看《黑洞频率》的灾难片元素。“灾难”本不该成为《黑洞频率》的'关键词,但为拍摄火灾而烧掉的25000加仑丙烷、主演丹尼斯·奎德在仓库大火中收获的缝了16针的头部创伤,显然不是闹着玩的,这一切只因为丹尼·斯奎德饰演的是一名消防员。当我看到影片开头火场一幕,几乎认定这将是一部灾难片:丹尼斯·奎德临危受命,穿越火海,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人于阴阳边界。但这场开篇大戏不过走一个过场,剧情很快归于平淡,我们的目光随着主人公年轻时对棒球的迷恋,又过渡到极光照耀下高耸的天线,最后——几乎令人疑惑地——转而投向年少主人公与消防员父亲的父子情谊。直到主人公发现电波穿越时空的惊天秘密,谷仓火灾大戏才重装上阵。虽然大火激动人心,但明显是在主线剧情外的一次用力过猛,因为接下来的线索,突然转向“南丁 格尔”连锁杀人案。

  这就引出了影片的第三个属性:犯罪片。对于导演霍布里特,犯罪片可谓信手拈来。他曾因指导《纽约重案组》(NYPD Blue)的部分剧集而荣膺艾美奖,而其大荧幕出山之作《一级恐惧》,也是一部犯罪心理片。《黑洞频率》显然是他放手一搏的另一次机会。影片中,30年后的儿子与30年前的父亲联手断案:儿子靠父亲收集的证据找到嫌凶,父亲靠儿子指点的线索亲手擒贼,并且,二人与罪犯数次巷战肉搏,最后一场客厅遭遇战可谓经典桥段:在不同时空的同一时刻,父子两人居然共同遇敌,随着镜头的来回切换,观众的视听也遭受了双重压迫,为了两个场景中的人物共同揪心。父子两人靠电波携手出击的段落,几乎是整部影片的亮点所在。

  另一些无法忘却的片段就是卡维泽忧郁的目光和深情的泪水。目光所向,写满了痛失父亲或母亲的悲伤,泪水无声,仿佛说尽对无法挽回过去的遗憾。影片真正感人之处,是渲染至深直抵人心的父子亲情和家庭温暖。30年后的小约翰尼已经成为一名警察,但父亲却死于火灾,当他发现电波的秘密如获至宝,不断地唤回父亲的重生,经历过几次失败:谷仓大火、吸烟导致的肺癌……父亲终于出现,而母亲也由于约翰的不断地改变时空,遭受了生死几重天。我们看到约翰永不放弃地挽回再挽回,而几起几落的剧情跌宕,也使得催泪观众成为必然。很多看过影片的观众说:哪个经历过痛失亲友的人,不想通过一切机会挽回他们呢?《黑洞频率》成为最方便的弥补过失的救命草和后悔药,结结实实地发挥效力,让观众一诉衷肠。

  跨界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造出或是顾此失彼或是厚此薄彼的“四不像”,但《黑洞频率》虽然有旁逸斜出,但却绝不芜杂。比如,各种元素在马上就要失调的时候点到为止,像两场大火的戏还有关于棒球的几场戏等。另外,各种元素始终保持着前后呼应和随时互动,比如消防员父亲的职业设置,为改变命运提供了方便,也为警察约翰挽回父亲生命提供了感情支撑;护士母亲的职业设置,与父子携手侦破的“南丁格尔”连锁杀人案息息相关,甚至母亲成为某个时空中的被害人;棒球不仅是维系父子感情的道具,也成为后来证明父亲清白的证据。这些元素环环相扣,不露痕迹。

  在经历了“科幻片”的时空感和未来风、经受了“灾难片”的千钧一发和扣人心弦、经过了“犯罪片”的层层悬疑和深深恐惧,影片终于通过宣泄家庭情感尤其是父子亲情,到达了数个类型元素锦瑟和鸣的巅峰。

  可见,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很乐意在一部片里同时玩转各种类型元素,真可谓跨界达人啊,但稍有不慎,便有马失前蹄的危险。之前有《一级恐惧》就有节奏拖沓和“到底在探讨心理疾病还是法理公正”疑惑的弊病,之后有《哈特之战》的战争和法律元素孰重孰轻的失衡问题。看来,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戒掉“贪心”二字,把一两个关键词讨论清楚,其他的,再说。

  黑洞频率观后感 7

  没认真看之前不太看好本片。但是看完过后我发现,我彻底的错了。绝对力荐本片!

  若我能与过去对话;

  第一、我会告诉我小学时候的奶奶那天早上您别出门,在家里休息吧;

  第二、我会告诉我高中时的外公,您那天晚上就在2舅家过夜吧,别回去了;

  第三、我会告诉2010年时的自己,别傻了,那个女孩根本就不值得你去爱。

  若我能与过去对话,那我现在的生活也许会完全不同。但是我无法与过去对话。所以我只能让时间渐渐的冲淡这些不堪回首的记忆。以及好好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

  也许是我的感同身受,所以当主人公最后得到了本该就属于他的幸福家庭生活时,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黑洞频率观后感 8

  有责任心,热爱家庭,爱老婆爱儿子,爱抽烟,爱棒球,爱摇滚乐,有意志和胆识的勇敢无私消防员是他的爸爸他真的好福气,当然还有我也很喜欢的漂亮妈妈。

  可能我有些英雄化他的爸爸,不过管他呢,不过是电影,无所谓英雄不英雄主义,本来这也是我们强加给一些电影的定义。

  说实话,在片子开头我并没有被吸引,断断续续的看了两天,才看完整部片子,而我也好像深陷其中,极光和太阳黑子造成的时间黑洞引起的时空混乱也使得我穿越了。电影是幸运的,因为圆满的结局,他的勇敢无私好爸爸用他的来福救了他的命,并且告诉他:我还在。那一刹那,我的软弱暴露无疑,大团圆结局让我无比的欢喜,无比的欣慰---电影没白看。

  我是喜欢皆大欢喜的,没有必要总是给观众添堵只是为了让电影的朝艺术性和文艺性靠拢。

  好片子我从来不考虑剧情的逻辑性,只要能够自然流畅的延续和过度,面对本来无解的时间与空间问题不必深究。当空间的吐露蛾子效应变得粗制滥造时,时间的'吐露蛾子效应展现了魅力。这与多拉A梦的时光机和如果电话亭有本质的不同,漫画里的解释是在时光穿梭后或者使用如果电话亭后,延伸了宇宙无限大的本质,让时间重叠而又后果不同的空间多元化,从而使得个人的命运发生本质的改变。而北极光和太阳黑子引起的时间黑洞不是多元化空间,而是即时改变结果,也就是未来。因此就有了隔空取物,确切说是隔时空取物,和穿越时间的雕刻,还有穿越时间的子弹穿越时间的记忆更改。

  约翰自己说,我的人生本来就充满了突发事件,大概是这样,记不准了。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是充满了突然,联想到港片非常突然,突然到结局处突然到了高潮,高潮突然又迎来了结局,就是这么突然,我感性大发,认为人生本来就没有设定好的程序,如何选择除了自然本性的感知就是外界给予的干预,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

  感性结束后,就是再对电影的感慨,一部无线电,完完全全的改变了他的一生,改变了原本糟糕的人生,他的糟糕来源于他的爸爸死于一次救援行动中的一次错误的选择,因此,他提醒爸爸要选择另一条路,而另一条路却是常规选择中应该放弃的选项。

  他没有死,未来却也发生了改变。狗逼杀人犯警察为什么入院没有说,但是他大难不死后跑去看望媳妇儿,却又无意中挽救了本该挂掉的杀人犯,一连串拯救行动也就就此登场。

  本来一个无意的举动,却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的麻烦,而这个无意识又是自己大难不死的激动和庆幸,正应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好在警察儿子精明强干,思路清晰,果断通过无线电,利用时间优势遥控有意志胆识勇敢无私的老爸与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才又转危为安最终寻找到了幸福。

  爸爸教儿子学自行车是和儿子让爸爸坚持到底时所表现出来的对意志和胆识的理解是值得学习的。关键时刻,一个意志品质坚强的人会是最终的成功者。

  黑洞频率观后感 9

  拍电影就像发文章一样,创造出一个完全新颖的拍摄方法或说出别人不曾注意的道理道出人性的丑恶或其他新发现就像提出一个新的方法理论一样,那就是一篇好文章。但大多数还是在别的电影上有所引申,这就是师兄师姐教给我们发文章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还有的电影就是综合其他电影的各种元素,有的成了烂片,有的就如这部电影一样,应用得恰到好处。如果把一个好的方法理论引用到适合他的领域去,也不失会一个好的发现。

  这部片子诉说了和蝴蝶效应一样的道理,万事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改变其中哪怕一点点,都会引起翻天覆地地变化,而正是这自然的.奇妙之处。

  给五分不是因为它像黑客帝国那样的电影在某些方面带给我震撼和一种全新的科幻世界,而是我觉得不是每一部电影都有那么多的创新,当我们达不到创新的时候就应该像这部电影一样。在整个电影的过程中我都有欲罢不能的感觉,尤其到了最后想要马上知道结局又害怕错过其中的精彩情节,这真是好难得。

  不是每个人都是伟人,不是伟人的每个作品都那么有新发现。社会发展到现在己经很发达有很多现成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我们只需要尽量多的去涉及了解,在合适的地方得用合适的智慧结晶,也一样可以达到创新的效果。这就是我一个小小公民普普通通即将工作的人的想法。

  黑洞频率观后感 10

  看到不少质疑《黑洞频率》漏洞和逻辑的影评,说篡改历史有违科学精神,或者是影片中时间推导欠缺严密云云。那么按照这些人的逻辑,这部片子最大的败笔和漏洞是什么?答案:导演给出了确切的结局——这大约便是最大的缺陷了。

  一些所谓“烧脑”电影:诸如《记忆碎片》,《蝴蝶效应》,亦或者是《黑客帝国》之类,普遍喜欢采取开放式的解释——导演和编剧对于影片中的悬念不给于充分解释,“留给观众一片想象的空间”。于是乎,才有了关于“脱离matrix的`人”来到的世界真实与否的大讨论,才有了对于莱纳谢尔比记忆拼图是真实还是受其心理影响而篡改的思考…

  其实任何一部含有开放式解释的影片,观众根据剧情推导出的“真相”,很容易被其他细节推翻;而如果用这些细节作为依据推导出的“真相”,往往又缺乏剧情依据。

  《盗梦空间》收尾的陀螺引起影院内一阵惊叹,网上一搜其解释不下十种,而且大多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原因为何?

  其一,真相认知度——观众对于影片中的某些信息发现与否;对于已发现的信息理解和认知存在差异。其二,影片不太可能是“完美逻辑”,不排除自相矛盾(可能不明显)的纰漏。最主要的一点:信息不对称——我们只看到导演展示给我们的“冰山一角”。

  话题扯远了。

  因此,这部作品多少让一些怀着看科幻片探讨哲理反思人类的人大失所望——居然把真相明明白白地摆在面前,没有了跌宕冲击的震撼和纠结困惑的悬念,甚是不爽。

  其实看完《黑洞频率》,的确让人想起《蝴蝶效应》。只不过少了许多纠结和迷思,增添的是温情和感人——尤其是当John在一些列曲折的“跨次元交流”后父亲重回身边时的确催人泪下。

  一部用科幻手法描写亲情的经典之作而已。

  黑洞频率观后感 11

  我承认我是冲着好评和科幻元素而来,我承认我还是不小心把大体情节小小剧透了,我承认我很怕太大的期待后是太大的失望,而事实的结果是我只是对我的失望而失望.....诚然,因为我是被感动了。

  十年前的电影如今看来还是充满了经典的味道,犹如咖啡般浓厚,这在一开始就已经有此印象,正如很多影迷一样,前半部分的情节很多人都可以大体顺着自己思路走,因为怕这样,也因为之前小剧透了下,我已慢慢学会如何去抵消大脑的功能,更多空着脑瓜子跟着导演的屁股走。当长大后的小约翰就那么偶然地与已离去并且还是30年前的父亲对上话,这种看似老套的方式却想必在很多科幻片当中是少有的奇妙感觉,也许温情的作用就是如此,就那么容易触及到同样血肉之身的`神经,约翰在父亲相隔30年的另一头如此不敢相信,又一度哽咽。也为此,连我自己都和主人公一样忘了接下来要发生的蝴蝶效应,历史和未来就这么扑朔迷离地变化,结果的发展竟落在这对父子间,弗兰克更是这历史齿轮的直接推动人。这也让他从救火英雄升华为救人英雄,与杀人狂之间的周旋肉搏以及被陷害到逃脱期间精彩不停,特别在证实自己与未来儿子的通话达到清白时更是为其握拳捏汗,以为一再波折凶手擒拿后的归于平静,却又突然反转,镜头此时对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剪辑效果发挥到极致,父亲儿子在不同时空里却又一同(平行)命在旦夕,简直扣人心弦!而最后白发苍苍的老爸一枪结束凶手,终于出现在未来儿子面前并说了一句我还在这,与儿子相拥那刻,我也终究热泪盈眶,亲情的感动瞬间顷刻而出!要知道,除了新增的记忆,眼前的父亲对约翰来说,已经等了30年之久!而弗兰克的父亲和英雄形象我想也已经让人大为崇拜。

  虽然看过多部蝴蝶效应的片,但蝴蝶效应在本片中的演绎依然还是如此奇妙,甚至也巧妙地运用到了证物上,我不去分析理会科幻的所谓逻辑漏洞,因为眼前看到的更多是一部饱满爱的情感大片,这也让我发觉自己在大爱悬疑片却迎来过多压抑的结局面前显得如此抗拒而矛盾,原来我还是更多的愿意接受阳光圆满大结局哇。

【黑洞频率观后感】相关文章:

《夺冠》观后感06-12

风之谷的观后感07-14

《代价》观后感03-29

姜子牙观后感08-02

夺冠观后感08-01

风之谷观后感07-23

孔子观后感08-06

八佰观后感08-30

英雄观后感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