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风云观后感 推荐度:
- 甲午风云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甲午风云观后感(通用14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甲午风云观后感(通用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1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7月。它的发生是日本密谋已久的。观看《甲午风云》,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两次请战均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后旗舰被日击伤。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邓世昌和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的利益而战,贪生怕死,遇到战争就退缩,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失去了当中国人的资格,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构成了鲜明的比较。邓世昌是一个愿为国家牺牲自我的人,是一个愿为民族牺牲自我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甲午风云》影片展现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我们要好好的学习邓世昌的精神。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要努力的学习,在长大了以后继续发扬这一种精神。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上自我的一份力量。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2
中国人都不想怀念以前的悲惨,因为我们落后,我们在挨打。我们在解放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家越来越有世界大国的风采。但是居安思危方能成奇远,回顾历史才能成其高。不准备就会落后这是定律。
日本的侵略太夸张了。它的夸张不在于它的强大,而在于它要侵略的明显态度。那么明显的态度下侵略竟然成功了。这代表一个国家的懦弱,也代表一个国家的.腐败。所以中国的几十年被掠夺被侵占是必然的。虽然中国有无数能人志士想要反击,但是在上层的压力下没能成功。上层并不思考失败的后人民的悲苦,他们只思考能不能继续享受。所以甲午战争中就有很多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此刻就应是英雄的人物,但是他们只能在那里去承受着无奈的痛苦。所以缺乏预见,准备不足,片面委曲求全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当时中国并不弱小,据资料比较中国的海洋战舰并不比日本差,但是输的那么惨。最激烈的黄海海战更惨,缺乏预备使带船的邓世昌都没有办法,只有选取自尽来报国。一个民族要有骨气,活着的人必须要有骨气。甲午战争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都在甲午风云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我国历史是屈辱的,没有人能改变,也没有人能够否定。可我国人民也是坚强的,在这么长时光我国人民没倒下,不断的发展中站得越来越稳。此刻我们的国家强大了,由过去外国瞧不起的“东亚病夫”到这天的“体育强国”这有着无数人的努力。国家不能在不改忍让的地方忍让,否则国家就是一片被侵略地。很多方面都面面俱到很难,所以在大方向上国家不能错,每个人也不能错。
所以应对现实我们只有拼搏,不能输给自我!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3
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为邓世昌浓弄的爱国情意所感动。
电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主张求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主动请缨,海战中,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之后因为炮弹已经打完了,邓世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全舰无一人退缩。但是在追赶“吉野”号时,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到此刻这部展现以失败告终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悲壮史诗
还时时刻刻震撼着我的心灵!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瓜分的剧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爆发于十九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虽然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影片在表现这一历史杯具时,则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地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历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杰出艺术经典。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甲午海战,一向是我中华民族的耻辱。日本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他看到欧美殖民者纷纷侵占中国领土,也对中国虎视眈眈,1894年,日军挑起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这一个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中国广大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也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败,暴露了慈禧、李鸿章、方伯谦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关于中国的惨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不但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正处在晚清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
2、清朝统治的腐败。慈禧、李鸿章等人寄期望于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据说日本为了备战,天皇带头捐了4万元,日本各界更是竞相倾囊,而慈禧太后为了举办万寿庆典,挪用了1500万两海军军费,以致于北洋水师缺银少饷。
3、直接原因是指挥不当,贻误战机。李鸿章避敌保船,不准海军出战,最终丧失了制海权。本来中国国力和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中国经过洋务运动,重工业和军事都取得不少发展,日本由于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重工业比较薄弱,其实力于中国不相上下,本来能够一战,但由于指挥者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经过甲午海战,对中国对日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被迫签订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甲午海战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梦想最终化为泡影。自此,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勇敢先进的中国人,也在血与火的交织中奋勇抗击,和争取民族独立,拉开了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序幕。
对于日本,不但扩大了殖民地范围,战争赔款也使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自此,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与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也日趋激烈,为发动新的战争作了准备,最终构成了法西斯策源地,为其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了伏笔。
110年前,在我国黄、渤海水域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那是场刻骨铭心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创伤,至今仍隐隐作痛。110年的国耻,提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0年的屈辱,我们将永不忘记。
这天,我们要学习邓世昌那种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伟大精神,此刻,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她的强大靠的不是别人,靠的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奋与努力。当然还有那在战场上付出了生命与鲜血的英雄人物。我们将高喊着“振兴中华”来祭奠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脊梁!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4
这天,我们看了《甲午风云》这片电影,这片电影主要讲的是:主角邓世昌在一次海军之战中奋勇杀敌,自我的军舰被日本鱼雷炸到了。
大概资料是:别的国家见到中国的地方很大,而且中国的财宝也很多,想要占领中国。说是要和中国一齐抗争,实际上是想趁这个时候消灭中国。邓世昌却不管这一套,他的主要职责是海上战争。第一次战争中,一个军舰上的.主管方大人贪生怕死,想投靠日本人,还没战斗就举白旗。一个叫王伯承的水手一枪把白旗打了下来,还扔到水里,意思是誓死不罢休,必须要打败日本人。这个方大人看到白旗没了,就躲在船舱的一角,等着别人把他打死。这个王伯承水手不管杀头,开炮把“吉野”号打跑了。
论功请赏的时候,这个方大人必须是跑到最前面邀功。别人问他为什么能打败,他就说:“我这件海上小事还是别说了吧!”邓世昌问他为什么掉头,他就说自我假装逃跑,在后面攻打敌人。邓世昌问他为什么躲到船舱,他说:“胡说,你有什么证明我是躲在船舱里呢?”邓世昌说:“因为你的水手王伯承说的。”方大人就说:“他胡说!”那样貌就像想一下杀死王伯承。
第二次海上大战,邓世昌驾驶的“致远”号在海面上打,屡中敌舰,百发百中真是厉害,但是最后也被鱼雷炸沉了。
邓世昌在海军上立了大功,让别人懂得海军的职责,邓世昌是最负责人的。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5
这天,我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这个历史片是写了中日两国在海上大打仗,主角是邓世昌。邓世昌领队打日本鬼子的四艘军舰,最后邓世昌英勇的为祖国牺牲了。就是因为邓世昌的牺牲,我们才懂得了就应爱国。
课文中也写到了邓世昌的英勇,对敌人心狠手辣,对百姓和谐善良。这次失败,就是因为一些不为国家着想,贪生怕死的'人造成的。他们想投靠日方,不受生死的折磨,不用打仗。而一些爱国之子跟着邓世昌一齐反抗日本,不让日本进入我国的海防线。我个性欣赏邓世昌的他指挥的‘致远号’,邓世昌曾说过一句话,让我十分佩服:“我们为国而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邓世昌对国家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老天为什么不看一看,睁睁眼,为什么不保佑他大难不死呢?邓世昌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明白必须要爱国。邓世昌失败了,觉得愧疚,活活淹死在大海里。
虽然失败了,但是努力了,一点也不必悲哀,“邓世昌,你永远深深地刻在中华人民心中!”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6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7
我和同学们共同观看了甲午风云。甲午风云演的是晚清时候的海战。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本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本作战,但邓世昌两次请战均遭到皇上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本不宣而战,民愤四起,皇上被迫起用邓世昌。但有人发现船上的.炮弹装的是沙子,还没有枪。邓世昌向皇上提出了批评,皇上又批评负责炮弹的人,那个人怀恨在心,于是说了邓世昌,把邓世昌降职;第一位大臣辞职,之后一连二三的大臣也辞职了,皇上只好下出命令:如有人辞职,格杀勿论!邓世昌感到无比心痛,弹起琵琶:十面埋伏。船上一位水手的妹妹被日本的炮弹炸死了,大家都纷纷落泪。邓世昌似乎绝望了。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并且杀了一位水手,后旗舰被日本击伤。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我看完之后,我决定,我从来没有想过在晚清的祖国大好河山还有这样的一位海军将领,我眼里只有陆军,只有刘伯承等等的陆军,我从来不明白海军,我从来也不明白海军也是军人,看完这个电影,我为清政府感到绝望,为邓世昌感到欣喜,为日本感到愤怒……我此刻才明白,海军有一个伟大的将领,他就是——邓世昌。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8
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将甲午战争中的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现在我的面前,以简洁形象的方式诉说了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对甲午战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清政府主和派目光短浅,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还一味的让步,使得日本越发嚣张,也导致了甲午战败的后果。
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侵略者固然可恶,但在动乱的时代里,落后者若不能记取教训、迎头追赶而只是裹足不前,总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结局。看完这部影片,我认为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明清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西方国家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仍然是一个于农业为主的落后的封建国家。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于从唐朝开始就向我们学习的日本,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学习西方,逐步的追赶和超越中国,落后的中国被挨打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当今的世界局势也可以说是风云莫测的,中国本身既面临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中国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唯有发展好自己,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才能不再被挨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9
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感触极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海战中,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作战,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可不幸炮弹已经打完了,邓世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撞击敌舰“古野”号。当时,全场无一人退缩。但在追赶敌舰时,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我觉得邓世昌就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他不屈不挠,为了不让日本人逃走,想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展现了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可最让我气愤的是一个官员居然贪生怕死,举起了白旗。还有是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在邓世昌等人在英勇愤战时,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百万官员却在皇宫内大吃大喝,我真为他们感到羞耻。
而今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抗震救灾、神七问天、成功兴办北京奥运会……这一幕幕都值得我们骄傲,这是我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学习邓世昌的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认真读好书,祖国能不能发扬光大,就靠我们这一代了。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10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一部老电影《甲午风云》。电影主要讲甲午战争时期,(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任凭爱国将领邓世昌视死如归的努力,中国的北洋战队还是与倭寇舰队激战惨败的事情。
当时的大奸臣刘步蟾,正在海上护送官兵出征,突然看到了日军舰队的旗舰吉野号,吓得脚都麻了,而可恶的吉野号竟无缘无故地向我们中国北洋舰队开炮,这时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奋力反击,可是奸臣刘步蟾却赶忙下令撤退,并且亲手升起了让北洋舰队的脸都丢尽了的白旗,我怀疑他身体流的不是中国人的血;而他呢,则赶忙藏到了一张桌子下面,生怕炮弹打住他,我就不明白,这样人怎么能配当军人,甚至是将军、大官,如此窝囊的人都能担当清朝的上等大臣,清朝又怎有不灭的道理呢?
此时,一个炮兵实在是对倭寇的恶行忍无可忍,他顶着被砍头的风险,身负着国人对日寇的仇恨,毅然下令发炮,打中了剑拔弩张的吉野舰,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真是好样的!可是这样一位爱国志士却被那位奸臣刘步蟾给抓住了,说什么为了他好,让他辞职,其实就是想把那位炮兵的功名揽到自己身上,好给自己升官进爵。真是应了那一句话了:这世上有三种人:“一种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一种是良心没被狗吃了的人;还有一种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这位刘步蟾大人可能就是这传说中的第三种人。在祖国危难之时,不想社稷安危,只想个人利益,亏你还口口声声说你是大清人。
在致远号与吉野号斗智斗勇时,吉野号已经被致远号逼得走投无路了,可是致远号船上的炮弹却离奇的没了,吉野号趁火打劫,立刻转舵,要活捉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邓世昌此时并没有慌乱,而是在想如何充分的利用“残子”(围棋一名称,此比喻已无力战斗)作用,他大义凛然的站到桅杆顶上,对将士们说:“兄弟们,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定能挽回败局,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一番话说的人心里汹涌澎湃,全舰官兵高声呼喊:撞沉“吉野”!说罢,致远舰向吉野舰狂追,像一头追捕猎物的狮子。吉野舰赶忙集中炮火轰击致远舰,而这丝毫没有阻挡住致远舰这头愤怒的`狮子,反而更加激怒了他,使他进化为一只愤怒的火龙。致远舰乘风破浪,直向吉野舰驶去。吉野舰上的水手们一看这情形,纷纷跳水,惊恐万状。就连舰长河源要一也吓得目瞪口呆,紧急发射鱼雷,可是致远舰却巧妙地躲了过去,直到第三发鱼雷才击中了致远舰,致远舰缓缓地沉入水中。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了,并签署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可是那都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虽然那时清朝刚刚收复新疆失地、获得了中法战争的胜利,可基层百姓与官员的差别是太大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他给我们所有中国人一个沉重的教训,北洋舰队最后一艘战舰沉没的声音,永远是我们耳边挥之不去的警钟。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11
一提到甲午中日战争,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吧。因为那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是中国历史的耻辱。至今都影响着中国,也正是甲午中日战争才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使中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史。
1894年7月2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是中日甲午海战炮声打响的日子。那一天被真实记录在一部电影里,那就是《甲午风云》。
电影开幕了,一艘艘战舰,一根根桅杆,北洋水师驻威海卫海军的阵容展现在我们眼前。当年,中国海军有世界一流的速射炮、大火炮,能使敌人闻风丧胆,可为什么偏偏打不过日本鬼子呢?我继续往下看。
日本鬼子来我国疆域騷扰了,可我方军舰按兵不动,为什么!?敌人越来越近了,可除了有几艘军舰在阻挡敌人进入港口,仍然没有军舰开炮,这又是为什么??一艘我军运兵船要吃不住敌人的炮火了,可还 是没有军舰还 击,一个炮手出现了,他把舰上挂起的白旗扔进水里,怒气冲冲地去找舰长质问,可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不能和他们断绝友好关系!禁止开炮!”那个炮手怒气冲冲,约了两三名爱国水手,对准敌舰开了火,打得他们抱头鼠窜。
我看到这,不禁为那个开炮的勇士叫好。为什么不准开炮?因为上级不允许;为什么上级不允许?因为慈禧太后贪生怕死,一心割地求和。
那个神炮手竟被开除了,他投奔了“致远”号的邓世昌。邓世昌给李鸿章送沿岸百姓们的请战书,偶然听到李鸿章和外国佬的谈话,说什么“你们中国为什么向我国巡逻舰开炮?如果再这样我们将断绝与贵国的.关系。”“我们将保护贵国不受侵略,不过要多少多少银两……” 邓世昌一脚踢翻桌子,撞开门,对外国外交官大骂一通。水手们因听到李鸿章手下贪生怕死之人的谣言,跑到邓世昌居所前,听见他正在弹琴。那琴声满怀悲愤,源远流长;那琴声满腔怒火,壮怀激烈;那琴声波澜壮阔,翻江倒海;那琴声风驰电掣,一泻千里!他想起了外国人的话里有话,李鸿章所受的压迫,慈禧太后的暴政。那琴声飞快地响着,疾速地响着,越来越猛烈,越来越精彩!“嘣!”弦断了。
我看到这里,也为邓世昌喝彩。他那弹琴的节奏,琴声的刚烈,无不体现出他对外国侵略者的憎恨,对正义的执着,对慈禧的反抗,对光明未来的追求!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12
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感动了。
电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大肆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主张求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带领爱国官兵和威海老百姓,坚决要求对日本作战,但两次请战都遭到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无奈只好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然后,旗舰被日寇击伤。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最后因弹绝,他决定撞沉敌方旗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虽然邓世昌和那些爱国官兵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的利益而战,遇到战争就退缩,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失去了做一名中国人的资格,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邓世昌说过:“民意不可欺,士气不可辱。”他是一个愿意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继续发扬邓世昌这种精神,报效祖国和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13
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这种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以及那种和敌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更是流芳百世,通过这部电影,更让我们看清了那些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让我们铭记,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国家,更不要成为国家的败类,丢尽国人颜面而获得重生者是非君子所为,是苟且偷生等闲之辈,作为21世纪的青年知识分子,更不能因为一点一点进步而止步不前,要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时刻谨记不要"卖国求荣"从古至今涌现出来的英雄才是值得我们仿效的,是国人就不要忘了忧国,爱国,更不要忘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看了电影,使我知道了,国家不富强,就要挨打,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靠这些民族英雄的汗水和鲜血换来的。也知道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服任何外来势力的欺压。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
为了国家不落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让国家更加富强。
甲午风云观后感 篇14
看着致远号上海军战士们一张张目光坚毅的脸,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勇敢正直视死如归的人存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应该有的一精一神和气节,是他们让我知道无论西方列强怎样的侵略,封建统治阶级怎样的压迫,中华民族是不会被打败的。
但是,在这种骄傲背后,我们还 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致远的沉没是一个悲剧,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甲午海战的失败,它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有力揭露。
18世纪60年代,对中国和日本都是及其重要的一个时刻。在中国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官僚地主阶级接受了“施夷长计以制夷”的观点,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洋务运动。而此时的日本在接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后也走上了变法求存的道路,开始明治维新。同样的背景,同样的运动,却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结局。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实行变法三十年后的第一次一交一锋,然而封建统治阶级的强国梦彻底被摧毁了。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那些所谓的统治阶级在面临改革的时候所想到的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和可怜的权利而是千万中华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那些接受了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熏陶的士大夫在面对外来侵略者时能更多的保持他们欺辱劳苦大众时的气焰,而不是低声下气,摇尾乞怜……也许结果就会是另一种样子了。然而历史永远都是留给后人去叹息和缅怀的,又有谁能真切的改变什么吗?
一个国家制度的腐朽必将导致这个国家命运的`危机。世界是在不停发展的,没有人能够永远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俯视别人。要使自己 能保持强大,只有永远知道如何保存住大部分人的利益,永远知道牺牲和拥有在价值的天平上是等价的。其实,这就好比湖水一样需要的是永远有活水的冲刷,不然就会枯竭。满清王朝的破灭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不正说明着这一点吗?
其实为人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古语说得好“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可见 治理国家与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一样的。生命里面没有永远的绝对,所以生命透着许多的未知一性一。曾经有人告诉我“机遇和风险的概率是一样的”,所以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你就一定会找到你所未知的机遇。
……
眼前海军战士们的脸庞已经随着漫天的炮火渐渐糢糊,海面也慢慢恢复平静。也许现在的黄海再也找不到属于那段历史的痕迹,也许致远早已在黄海化作一堆泥土,但是,它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留下的印痕是永远不会被时间所磨灭的,它所给我们的启示是会被没一个华夏儿女记住的。
【甲午风云观后感】相关文章:
甲午风云观后感07-11
电影《甲午风云》观后感01-21
《甲午风云》观后感(精选11篇)12-09
《甲午风云》观后感(精选20篇)07-27
电影甲午风云观后感优秀10-15
《甲午风云》爱国电影观后感08-29
甲午风云观后感汇编(2篇)10-25
电影《甲午风云》观后感(通用12篇)07-31
风云决的歌词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