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语者》观后感

时间:2022-07-17 06:06:21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马语者》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语者》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马语者》观后感

  《马语者》观后感 篇1

  98年的《马语者》我一直想看却没有看,当初不看是对的。此类小众影片只有当下的我才能看懂和欣赏它。

  惊喜得发现片中14岁女儿扮演者是斯嘉莉·约翰逊,她小时就清新脱俗演技棒棒,和我多年前发现《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小女孩扮演者娜塔莉·波特曼时一样意外(看她们就好像自己没有过童年一样)。而女主安妮的扮演者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曾在另一部我喜欢的影片《英国病人》中有出色表演,此片中她又是类似的经历:已婚身份被人爱和爱人。男主汤姆,这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表演者也是本片的导演罗伯特·雷德福,我看着面熟,但想不起在什么影片中见过。他拍此片时已62岁,脸上坑坑洼洼,但还是不能掩盖他的魅力和风采。美国男人,服了。

  简单介绍下人物:

  母亲安妮:外交官之女,12岁没了父亲,为知名杂志社主编。坚强、刚毅、果敢,也强势。

  父亲罗伯特:律师,深爱妻子和女儿,戏份不多。

  女儿格蕾丝:14岁,家中唯一女儿,精于骑马。有一匹名为“朝圣者”的优良马。

  马语者汤姆:具有与马交流的特殊才能,深谙马文化的西部牛仔。

  故事内容:格蕾丝和小伙伴在大雪纷飞的纽约州北部骑马聊天,结果发生意外。小伙伴当场毙命,格蕾丝幸免于难,但右小腿截肢,而马“朝圣者”受伤严重,活着是个奇迹,且心理也受到极度惊吓。母亲安妮没有接受兽医给“朝圣者”安乐死的建议,她认为马和女儿一样能重新治愈并开始新的旅程。她在一堆资料中找到了马语者汤姆·布克,在请求对方来纽约未果的情况下,决心亲自开车带着生病的女儿和马去西部找马语者。

  谈几个让我深有感触的`地方。

  1.淡定与坚强。

  这一幕出现在医院,从职场纷繁中回来的安妮,听到女儿要截肢的噩耗没有悲恸哭泣,很淡定。既然已经发生,安然接受,这在西方价值观里较为普遍。她努力让女儿振作,一个人长途驱车来到西部寻找马语者,哪怕只有一线生机。当然她也有敏感脆弱之时,当马语者驯马时能为马儿感动落泪,甚至不能直视。我想对于一个在纽约历练的精英女士,这样的戏份处理是比较合理的。她的伤痛在内心深处。而她的痛在母女俩抱头痛哭那出戏里得以诠释:女儿不满母亲的自以为是,不满她对她的高要求,她责问母亲把她塑造成完美女儿形象意在彰显她完美母亲形象。她告诉女儿只想她将来长大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想成为什么。如果不真心爱着女儿何必千里迢迢驱车来到空旷的西部,不被理解甚至还被老板炒了鱿鱼。

  2、收敛与理智。

  安妮和汤姆暗生情愫,在几次交锋后两个骄傲和优秀的心灵慢慢靠近。在结尾处,安妮问汤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意指两个人怎么就发生感情了)?”汤姆说:“我就不问那些问题。我不敢爱上你,可是我爱了。”我真觉得汤姆答得睿智,真正的爱情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但他又是那么理智,当安妮问他她是否多呆几日,他问:“然后呢?”是啊,他俩注定不能在一起,多处几日又有何意义?

  觉得这部片子好,是因为人生充满变数,当不幸降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还有人到中年面对不期然的爱情要如何抉择?影片至少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第一个的坚强面对,积极应对。第二个的理智克制,藏于内心。

  还有觉得好的地方是男女主人公把各自人物性格演绎得很成功,我极为喜欢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性格有骄傲有气场有能力有魅力,也因于此,他们相互吸引。

  印象比较深的一出,汤姆让格蕾丝学开车。汤姆问格蕾丝会开车吗,格蕾丝说年龄不够。汤姆说年少学艺才能精。格蕾丝看他认真,胆怯地说她不行,或者说不能(右小腿是假肢)。汤姆边上车到副驾驶边说:“我可没有一整天的时间。”于是格蕾丝架不住他的气势只好坐到驾驶位上……最后成功了,即使是假肢即使年龄不够,格蕾丝也开得很好。当然这是电影剧情,我想说的是,有些人天生气场足,学艺精,能带给人信任并自信,这既是种能力也是种魅力。

  《马语者》观后感 篇2

  在观看《马语者》这部影片时,有一种感觉一直紧紧地依随着我、相伴着我,就是内心几次隐隐地疼痛。

  第一次心痛,是朱蒂生命的逝去、格丽丝失去了右腿、朝圣者的严重受伤。格丽丝眼睁地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葬身车下,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马朝圣者落入极为悲惨的伤痛中,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心疼与恐惧让她整个人都扭曲了。格丽丝由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变成一个自卑、无语、冷漠的问题少女。

  第二次心痛,便是格丽丝的妈妈当不得不接受女儿和朝圣者的现状时,内心所经受的痛苦和悲伤。这让女强人一样的格丽丝的妈妈安妮痛苦尤分,她不知道该怎么去帮助自己的女儿,但凭她的直觉,马的痊愈是让女儿恢复的唯一途径,所以,她坚决拒绝了医生们让马安乐死的提议,而是全力去救治它。当她看到外伤已经恢复,但仍然像一匹疯马一样的它时,她感觉到了特别的无助,但她并没有在这种现实面前低头,她查找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寻找医治朝圣者的办法。终于,在一份报纸上她找到了一个训马高手----马语者汤姆,这让她看到了一丝阳光,就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她紧紧地抓住了他。在电话邀请无果的情况下,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拖车带着女儿和朝圣者上路了。

  一路上,经历了无数的风光美景,却总也激不起女儿的兴奋之情。当格丽丝用冷冷的语言回答着妈妈的所有问话时,当格丽丝面无表情地对妈妈说:“你把我塑造成完美的女儿,你就可以成为完美的母亲”时,我的心又开始痛了,这不仅让我看到了以前我和女儿的相处瞬间。那种冷漠的眼神、句句冰冻般的话语,真的会刺痛一个妈妈的心,让妈妈有一种无助的茫然与心痛。当时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人近在咫尺而心却相隔万里的遥远距离与孤独的悲伤。而同样做为妈妈的我和安妮,都不能对自己的女儿产生怨愤,因为她们是我们永远的孩子!当我看到安妮愤然走下车去独自流泪时,我的泪与她流在了一起。然而,回过头来,还是满眼慈爱与不舍地看着仍然漠然中的女儿。

  路越走越远,风景也越来越开阔,格丽丝的心情有了一丝变化。这让敏感的妈妈略感心慰。她们终于到了目的地------汤姆的牧场。

  在汤姆了解到朝圣者的情况时,这位草原上的牛仔以他敏锐而细腻的感知力,捕捉到了安妮心中的不安与急躁、格丽丝心中的悲愤与恐惧、朝圣者暴躁背后的心灵创伤。他以一个心灵大师般的心胸接纳了这三个同样满身伤痛的旅者。在这其间,他给了她们充分的时间、给了她们充分的爱与期待、给了她们无限的信任与关怀,这让她们在这个辽阔的牧场中,找到了一丝丝甜甜地、清新地、自由的空气,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他告诉安妮:“骑马时,要控制好情绪,不要拉的太紧,让它自己跑。”这无疑给了安妮一针镇静剂,让她从纽约浮躁、快节奏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更告诉她让心灵得以休息和宁静的途径。同样,这里边也蕴含着汤姆对于安妮与格丽丝之间距离的一种启示,他以这种不伤害安妮的方式,告诉她对生活、对孩子都不要把缰绳拉的太紧,不然,自己会喘不过气来,孩子也会在妈妈的管制下而窒息。我这才明白女儿曾经对我说的话:“我最不愿意跟旅行团去旅行,那不叫旅行,而是赶时间,我喜欢自己自由自在地按着自己的节奏去玩。这样才开心。”孩子在旅行过程中,享受的是一份安宁,一份心灵的宁静与闲适,享受的是一种轻松与惬意。

  对于格丽丝,汤姆同样给了她博大宽容的胸怀,他对格蕾丝说:“我知道不是今天,什么时候都可以,你来做决定。”这无疑让格丽丝的`恐惧和心痛得到了一个缓解,让她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情绪交给自己、交给时间去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格丽丝得到了汤姆完全的信任与鼓励,让她充分感受到了爱,认识到了爱;懂得了爱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耐心,需要互相尊重,爱同样需要勇气,选择的勇气。终于,格丽丝克服了心里的障碍,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快乐、找回了那份生活的勇气和爱人的力量。

  《马语者》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交谈,他说:“爱是一种感受,我们是两种人,之所以分开的原因是她说她的生活空间太大,而他之所以离开她的原因是因为她的生活环境空间不够”。这句话,不但告诉我们情人之间的爱是这样,父母对孩子也一样,也要尊重各自的生活空间,尊重对方的选择,愿意相信并祝福对方做了自己最好的选择。

  影片的最后,当格丽丝和朝圣者都完全恢复了往日的精神与活力时,安妮选择了离开,当她开上拖车上路,汤姆在夕阳中骑在俊马的背上,注视安妮远去的背影时,我的心再次感到了一种疼痛,但这种疼痛里边,分明没了影片刚开始的焦虑与担心,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心慰,一种从身体到心灵的完全的放松。

  影片结束了,我的心痛也在渐渐地消失。一直有一种感觉:我的心灵也随主人公、随情节的进展而进行了一次沐浴爱的心灵之旅

【《马语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领航》观后感11-03

领航观后感11-03

大鱼观后感11-07

《信义》观后感11-08

《大河》观后感11-10

《论语》观后感11-10

小学观后感11-14

感恩观后感11-12

《超越》观后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