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时间:2022-07-29 17:49:02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通用1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通用19篇)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

  当人们开始谈论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说明目前主流的资本主义出现了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和金融霸权等痼疾纷纷显露,尤其是近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由资本主义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危机让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广泛质疑。

  片中对十个西方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从而还原了马克思的本质,并做了形象的比喻:马克思主义者就像一名医生,医生深知有病的人才会找医生,疾病被治愈后自己就会失去价值,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马克思主义批评者提出“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恰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一直都在为整个社会这个病人尽心竭力地救治。

  阶级的.定义不是由风格、地位、收入和职业来确立的,阶级问题谈论的是你在某一特定生产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出现矛盾时,便会有阶级斗争。随着时代变迁,阶级构成一直在变,但是阶级从未消失,经济基础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上层建筑的理论没有改变。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关系,到如今企业与劳工之间的劳动法保护,以及近几十年来兴起的女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这些都是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演变结果,这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一直都在救治社会这个病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注重实践的理论,不是一个预测未来的理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要追求本质看现象,只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与内在,才不会在不断变化的阶级构成和生产关系中惊慌失措,不知如何下刀。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2

  观看了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对于马克思生平有了更全面细致的了解。作为文科生,虽然学了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始终没有去细究伟大理论究竟来源于如何伟大的灵魂。而如今已懂得,世上哪有随便的成功,正是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人类事业而奋斗的伟大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才最终形成如此深邃的思想理论体系。也正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超越人类普通定义的友情,才能相互扶持,共同形成智慧的结晶。

  一、关于理想

  理想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理想是实现人生的某个目标,多为物质性的。再高尚点,就是实现自身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但马克思的理想是实现全人类的幸福,这个出发点就决定了马克思的思考层次必定超越常人。站在人类视角、历史视角、社会视角、宇宙视角思考问题,才会不在意眼前的得失、个人的得失、物质的得失。马克思的一生虽然生活穷困潦倒,但其精神世界的富足无人能及。只有伟大信念的指引,才能排除现实生活的种种艰辛,用一生去践行为人类奋斗的伟大事业,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影响人类命运的伟大思想,指引了千千万万的无产阶级从资本主义的剥削中站立起来,站上人类历史的舞台中央。作为年轻干部,要学习马克思,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以此为目标追求一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初心一定是那个伟大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关于友情

  友情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友情就是三五好友聚聚会、聊聊天,亦或是相互之间帮个忙、搭把手。这是常人之间的友情,无可厚非。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却为世人树立了伟大友情的榜样。恩格斯为了让马克思能安心从事理论研究,长期在经济上赞助马克思,而当恩格斯陷入困境时,马克思也毫不犹豫地将全部积蓄寄给恩格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理想,为了追求真理,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计个人物质上的得失,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在思想上一起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之所以有如此伟大的友情,正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信念和伟大的人格。作为年轻干部,也要多交有共同理想和高尚人格的朋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3

  观看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的通俗理论对话类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和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让我对马克思思想的起源,他箸书的经历有了深入的认知和敬佩。

  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最深刻的一段,是专家讲述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给出这样的一个评价,“他认为就像达尔文发现了自然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里程碑,在马克思之前,人们对社会的发展犹如瞎子过河,不知道未来的发展走向,走一步看一步,走的很不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诞生后,人们对走过的路,以及今后要走的路才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清晰认识,这于人类来说确实是很伟大,马克思的思想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导航灯,永远明亮前方。

  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本集重温《资本论》创作和出版的艰辛历程,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了20多年的时间。为了彻底、准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精益求精,查阅、研究了超过1500本著作书籍,做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之后,终于完成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即便150多年过后的今天,《资本论》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我的感触,伟人并不是绝世天才,做事一样要一步一步前行,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是真正的伟大。虽然我们做不到伟人那样为人类命运奉献光阴,但我们可以见证他的思想,甚至参与到他的思想中,唯物辩证不就是这样么,有理论还需要实践去证实,中国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便是马克思思想有力的彰显者,这条路,我们将矢志不渝坚定的走下去。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4

  故事够平淡的,平淡的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如同它所采用的黏土动画形式,笨拙、平凡。大多是独白,自言自语似的的独白,配合着写信的独白,有点像画外音。

  唯有耐心观看下去,才渐渐感到平淡中渗出的温暖,犹如寒冬里手握一杯白开水,很不起眼,直到你慢慢地喝下去,心口就慢慢地暖和了。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有如此的味道。

  玛丽(Mary),孤独的澳大利亚小女孩,没有朋友,在学校总被人欺负,不被老师喜欢,也不被妈妈喜欢,额头长着巧克力色的胎记。正如她妈妈所言――玛丽是一场事故。

  玛丽的爸爸在她年幼时候忙于工作无心顾家,等到了退休却意外身亡。玛丽的妈妈爱抽烟老酗酒,一日酒醉之后误服毒药也去世。玛丽终于和心仪已久的爱人结婚,结果男人跑到新西兰和笔友生活一起。

  怎么看,玛丽的人生有点凄惨。

  而马克思(Max)这个美国糟老头,孤独、自闭、脆弱、无法理解周围的世界,在他看来,生活是不理智也不讲逻辑的一团糟,最要命的是马克思患上一种神经官能病,从来没有过朋友。马克思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中了乐透大奖,却不知道怎么花,就买了一屋子的巧克力?剩下的'钱就送给邻居老太太。

  怎么看,马克思的人生也有点凄惨。

  原来世界上,有许多人都在孤独着,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这些人都卷缩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房子里,莫名地自闭哀伤。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女孩玛丽是老头子马克思的前半生投影,老头子马克思是小女孩玛丽的后半生标本。换句话说,玛丽的人生就是几十年前的马克思,如果更不幸的话,玛丽几十年之后可能也会过着马克思的生活。

  当孤独遇上孤独的时候,有一些犹如冰撞上冰,结果还是两块冰;有一些犹如水融合于水,最后成为一流清水。玛丽遇上马克思,青涩的孤独遇上苍老的孤独,就如流水汇入湖水,他们在思想情感上深切地融合了。

  他们将对方引为知己,互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遭遇和那些难以启齿的心情。好像生活的尴尬、痛苦、不解、无名的焦虑都可以化为笔下的文字,写给远方的笔友。友情就转化为文字对文字的倾诉,信任就转化为写信寄出,等待、阅信、再写信的循环,在这样的循环中,两个人不再孤独,在匆匆来匆匆去的尘世里找到支撑生活重心的坚固点,找回自信和自我。

  他们也差点绝交,因为玛丽用马克思的病情案例写了论文。马克思感到被背叛被利用,断绝信笺来往。人生初起步的玛丽也倍受打击,消沉酗酒得过且过,两个人走回到原来的暗淡人生路。

  所幸的是他们最后冰释前嫌,重拾安宁的生活。但当玛丽千里迢迢看望马克思之时,马克思已经安静地离开了世界。

  电影固然平静,可在平静之下有汹涌,试问: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朋友仅凭信笺来来往往去互相理解、温暖、安慰,整整20年!

  信来信往陪伴着玛丽这个孤独的小女孩勇敢成长,信来信往也陪伴着马克思这个孤独的老头子走完人生路。他们写的不是信,而是心,是流浪在尘世里的孤独。孤独本非他们所愿,当孤独遇上孤独,可以互相坦诚互相温暖的时候,孤独就成为心的两只翅膀,飞翔在宁静里。

  PS:由这部电影所引发的感想。

  正月初五,某届学生开同学会,邀请我参加。席间,得知一男同学和一女同学结为情侣。我笑问他们:恋爱时候写了多少封情书?男孩笑说:一封都没有!都打电话发短信。

  某次,遇上一位同学,他说起他还记得我寄的明信片。虽然有十年了,他忘记了许多电话,却记得一张明信片。十年前,大家都流行短信问好,我却寄来一封明信片。

  很多年前,我曾经有个人生目标:结交一个笔友,写它多年。当然,目标没有达成。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5

  马克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虽然熟,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感觉还是深奥的,不太懂。在多数人眼中马克思是远离世俗小民的高大上人物。假如被问到马克思的初心是什么,相信许多人会两眼茫然。

  最近电影院在热映《青年马克思》。这是一部译制片,法国、德国、比利时联合拍摄的。这部电影没有对观众讲大道理,进行空洞说教,而是通过场景再现,还原了19世纪欧洲当时的社会背景、马克思的爱情、马克思生活的窘迫、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识相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追求、马克思流亡、《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等等。它是一部贴近观众心灵、情感的剧情片,用生活片段和细节反映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信仰及奋斗历程,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感动观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观众热血沸腾、为他们的信仰和初心感动不已。

  19世纪中叶,资本家用种种手段攫取财富,如设法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大量使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等,无产阶级饱受剥削,生活贫困潦倒。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是产业工人,但他们十分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阶级,毅然绝然地与资产阶级分道扬镳,有觉悟地超越了自己所出生的`阶级,努力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担任《莱茵报》主编兼自由撰稿人的马克思凭着犀利的笔杆子,不遗余力地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1843年,进步的《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开始了流亡者的生活,他失去了国籍,失去了职业。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劳动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

  《青年马克思》通过重现马克思的生活场景告诉观众他的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奋斗的出发点就是维护被剥削阶级的利益,让劳动者不被剥削,不受压迫,能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马克思的初心。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无产阶级追求解放和幸福的代言书。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践行初心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反映。

  时间过了2个世纪,马克思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当前的我国社会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有截然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社会矛盾,马克思的有些理论可能已经不适用当前的社会了,可我们的初心还是一样的,有着共同的愿望和理想,都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幸福。马克思的初心仍是指导我们前行的领航灯。

  安逸的日子过久了,有些痛苦就会淡忘,有些信仰就会漂浮。我们一直奉行马克思主义,可有些地方还是与初心有点距离。比如说贫富差距,在有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与一线员工的工资差距不是三五倍,而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贫富差距有点大了。

  在“七一”前夕,再接受马克思主义初心教育是有必要的。去观看《青年马克思》吧,与伟人的灵魂来一次亲密接触,让马克思主义初心引领我们朝着信仰的方向前进。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6

  看了两次玛丽与马克思这部电影,第一次看了40分钟,没有看懂,时间也很晚,觉得无聊看的晕乎也不明白在演写什么,第二天又从头看了一遍,才明白这部电影就像生活,也许就是生活,短短的80多分钟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多到不可思议,你从任何一个角度去体会都是一段人生。

  突然觉得要我去概括这部电影很难,平时看电影最注重的就是剧情,剧情中导演表达的思想,人物的层次饱满,演技的自然流畅环环相扣,画面的美感光影等等很多很多的因素完美的搭配才能有精神与视觉上的盛宴,然而这部电影首先没有演员,都是制作出的动画人物,只有几个配音演员和一个旁白,但就是这个旁白引导着我们去了解玛丽和马克思的人生,和大家的人生,刚开始看觉得人物设计的风格实在难看,揣摩不出导演的用意,也许不敢妄自揣摩,但玛丽和马克思头上的饰品会随着剧情的变化夺人眼目,从画面中跳跃出来,巧妙的表达了剧情心情的变化让人不敢遗漏掉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马克思的信中说过,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非完美而我一样,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小时候想变成另外一个人,除自己外的任何一个人。这样的想法在我们小的时候甚至现在都有过吧,然而马克思换上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却没有给他带来烦恼,只是轻松的接受,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马克思想让我们明白,不要去为自己的缺点而感到苦恼,这里的缺点绝不是指你的坏脾气和坏习惯,而是你自身的缺陷,不幸,他人眼中的平凡等等世俗的一切,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我想是这样的,我们不但要去这样面对自己,也要同样的去面对自己的爱人,朋友,因为你身边的他就是他不是别人,他说我们都不完美甚至是有病的但即使是病入膏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还是会有另外一个人欣赏你的古怪和你一样喜欢巧克力,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痛苦将你的眼泪抹在脸颊上却在微笑的人,伯纳德医生对我说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平坦而有的就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差不多,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马克思对他而言无论他经历过什么,包括任何不好的事,他都能够接受,并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印象很深的一段剧情时间很短,简单带过,那就是在马克思终于中奖的时候,他只买了足够自己吃的巧克力,集齐了所有自己喜欢的诺布莱玩偶,他的目标简单他也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但还有大把的钱却把钱给了艾维,艾维一把年纪把自己打扮的青春焕发,及时享乐但却没有任何意义,本身可以继续很好的生活,却早早的挂了,但也许对于一个老人这些对他是有意义的然而艾维没有花光的钱财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机构的老板却把钱全部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故事继续回到玛丽和马克思之间,故事的主旋律依旧是平凡的生活,但玛丽却有了改变,正如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会有变化,正确的错误的都会有,写着写着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太难了,毕竟电影的信息量太大,题材也太大根本无法全部消化,但故事最后的结局那个震撼的镜头告诉了我们最珍贵的是什么,最起码马克思是这样做的,每个人多少都有病,有不安焦躁,有孤单寂寞,有无所适从,但也应该向前文中说道的,去接受自己和与你真心的亲人朋友,平凡而又真实的活着……一直在想艾维他临终时身旁空无一人只有墓碑与枯枝,而马克思的身边有个她,不强求自己继续写下去,改天再看一遍吧,有兴趣的可以去品味这部电影,不同于飞屋环游记,那样的主题明朗清晰富有简单梦想的正能量,马力和马克思是一段用生命酿制的平静人生…………最后向导演亚当艾略特致以深深的敬意,再想象这位让我膜拜的大师究竟是怎样一位人,改用人还是神来形容呢?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7

  这部电影看了三遍,主要讲述了玛丽和马克思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人,一个来自美国,另一个人来自澳大利亚,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诺布莱一家,他们向往着自己可以像诺布莱一家人一样有许多朋友,玛丽和马克思相距甚远,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书信成了两个人沟通的桥梁,他们彼此通过书信倾诉着对方的生活和心情。

  电影中的玛丽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母亲是个酒鬼,还偷东西,父亲是工人,玛丽没有朋友,如此的无助,面对未知的世界,总希望从父母哪里获得一些慰藉,然而父母却活在他们的世界里,通过影片看到了马克思一团糟的生活状态,也让我审视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安、焦虑和急躁。

  我们在生活中结识很多人,也许是过客,也许是给予自己很多帮助的人,要感谢他们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真正的友谊值得我们去感受。

  听课感悟:林老师讲如何造就有出息的`孩子?林老师交了很多方法,老师讲到身心健康是前提,在课堂上老师让互动的方式来表达,大家都把身心健康排第一,但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却让学习占位,还讲了高峰体验,培育自信,表扬的方式,非语言大于语言信息,这些方面还需要多多学习,能够实现自我超越的状态,慢慢改变,有机会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8

  今年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有幸参加了党支部的《青年马克思》的观影活动。115分钟的电影,节选了1843年至1848年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这5年多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成型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欧洲矛盾四起、学说林立和迷茫困顿的特殊时期。

  影片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同时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以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

  十九世纪君主专制下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一宗林木盗窃案,一群为了生计的穷人前往森林捡拾枯树枝,而法律规定森林属于资本家,捡拾树枝的行为属于盗窃,从而导致了一场屠杀,老人妇女儿童就这样死在了资本家爪牙们的屠刀之下,死在了资本家的权利之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

  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

  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这个日新月异而又暗流涌动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清形势,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像马克思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世界奉献微薄之力。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9

  玛丽和马克思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人。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喜欢看诺布莱一家。他们向往着自己可以像诺布莱一家人一样有许多的朋友,和谐,快乐的生活。玛丽在学校经常被欺负,而马克思唯一精神依靠是他做的假人朋友。两个人都渴望找到真正的朋友,缘分让他们成为了终生的朋友。

  玛丽和马克思相距甚远,书信成为了两个人沟通的桥梁,他们通过写信相互倾诉着彼此的生活和心情。玛丽的爸妈相继去世,但她的梦想和邻居却弥补了他心灵的创伤。从此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她的学业也蒸蒸日上。他开始研究精神病,并写了一本书,发表后她将书寄给了马克思,并告诉他要去看他。由于马克思有精神病,而且对此很敏感,坚决回绝了。马克思自此始终不再回信,这使玛丽感到心灰意冷,更糟糕的是玛丽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相爱了。玛丽的生活状态从此落到了低谷。后来,马克思询问心理医生后发觉友谊的珍贵,又写信给玛丽,并把它所收集的诺布莱一家的玩具全部送给她,两个人的友谊自此后更加深厚。数年后,当玛丽带着她的孩子去看望马克思时,马克思却在那天早上带着和玛丽多年的友谊,和对玛丽深深地祝福,坐在那把交椅上带着微笑走了。

  电影的结局令人震撼,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马克思将玛丽写得所有新、信全贴墙上,含笑而死,真的让人感触很深。百年之后我和我的朋友也会相继离去,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当回首人生过程时,有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友谊是如此让人满足。

  朋友是要求彼此用心呵护,彼此信任而互相诉说,相互维持的。我曾怀疑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友谊,甚至想放弃,但是我错了,而且发现自己错的.很幼稚,世界上的人无数,但在茫茫人海中,你和她能成为朋友,靠的是缘分。缘分让两个陌生人相遇,信任让彼此相知。珍惜眼前的友谊吧!就像玛丽和马克思的友谊一样,虽然曾经有矛盾,但是终原谅了对方,友谊在恰当中维持,在磨合中成长,希望友谊地久天长!抓住时间的步伐,把握现在,珍惜友谊,它将是你一生的宝贵财富!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0

  看看《马克思传》,在这里我们能够追寻马克思的足迹,阅读它就好像是在与一位伟大的灵魂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关于爱情,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响。在失去燕妮之后,他对爱人的理解与支持的需要,他对爱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的,因为思想是不能孤独的`,这些都饱含着他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我想在马克思的爱情形成阶段是受浪漫主义影响,而在真正得到爱情和爱情生活当中理性占了上风,因为他似乎一直忙于事业,忙于理想,然而最终他回归了,这也表明,骨子里面他仍然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

  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喜欢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西方文化崇尚极端,无论哲学,文学,还是科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终是对立的。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且不断的证实你的成功,马克思理论的成功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唯物主义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于他不断的批判,极端的批判。

  作为当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必须把实现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还能学到什么呢,那就是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是天才,那么什么是天才呢。天才就是勤奋。马克思也不例外。他非常勤奋,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在动荡的日子里,如果白天被打扰了,他就在夜里工作,很多时候几乎通宵达旦,直到身体实在不能支撑的时候才停下来稍事休息。等到稍微恢复了,他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他对工作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还经常去图书馆,整天整天地坐在那里,以至于地板上留下了他的脚印。

  马克思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社会科学战士。他把科学与社会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理论更加能够指引人们的行动,这是马克思成功的重要原因。他认为,不论从事哪一种科学研究,都不应该为这种研究可能得出的结果烦心;同时一个有学问的人,如果不甘堕落,就一定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而不是整年整月把自己关在书斋或实验室,逃避生活,做一条藏在乳酪里的蛆虫,所以马克思公开参加活动做演讲,指导行动,不惧怕反对者的破坏。由于他的亲身实践,使得理论更加正确,认识更加深入,更能指导工人阶级斗争。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实践是来修正补充理论,使得理论更加的完美。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的学习同样也需要理论和实践。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一味学习,而忽略了学以致用,就像一个仓库,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塞得满满的,不拿出去用,那么一切都是无用。大学时代实践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很快就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能力。能力怎样体现,当然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丰富和沉淀的。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学会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达到成功的彼岸。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如果能站在马克思这位人类伟大的导师身上,我们势必会站得更高,走的更远。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1

  前几天,跟我的一位同学去看了这部《青年马克思》的电影,因为我本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学马克思的,所以,对于马克思算是比一般人了解一点了。

  但是,去到电影院,却发现除了我跟我同学之外,就只有一个人在电影院坐着,我们三个人包场了。在我看来,马克思真的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好多人好像对他不是蛮感兴趣,也不是蛮了解他的。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是1818年5月5日生的呀。所以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德国及法国的电影制片公司联合创作了这部影片。

  电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从相遇开始一直到他们最终创立《共产党宣言》,推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主要写的是马克思24岁之后一段时间的故事。

  马克思24岁时,由于没有当成大学教授,只能去《莱茵报》当主编,可是他的观点才激烈了,受到当朝政府的抵押,最终《莱茵报》各个成员都解散了。

  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其父亲是大资本家,使用的'管理工人的方式就是去剥削、压榨工人。恩格斯非常不同意他父亲的这种管理工人的方式,并与一位很有个性的在其父亲工厂工作的反动派女性相恋了。恩格斯会经常去探访工人的情况。

  没有工作的马克思境况非常窘迫。他的妻子燕妮与他非常相爱。燕妮出身于大户人家,长得非常漂亮,比马克思大四岁。不过在她的骨子里不喜欢大户人家中被束缚的生活,还是非常崇拜马克思的,觉得他是位非常有思想的人。燕妮为马克思生了几个女儿,这位马克思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后来,他遇到了恩格斯。恩格斯可以说是位非常好的朋友。他本来是不喜欢从事他父亲给他的所谓资本家的工作的。但是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工作,他竟然还是当了很多年的资本家,只是帮助马克思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在他们为工人发言的过程中,当然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当时工人运动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两个战线都认为把工人组织起来,只要他们力量足够大,就足以推翻当时的反动政府,然后建立工人阶级的世界。而马克思、恩格斯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必须要为工人树立一个纲领,让他们能够内心非常服从地去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这个纲领自然就是《共产党宣言》。

  整个影片看下来,可能就是觉得在很平淡的描写马克思的传记。但是这部影片也能够引发我们当代青年人的一些思考。马克思、恩格斯这些人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自己的思想,其实马克思的很多著作的思想在其三十岁之前都已经基本形成了,无疑他们都很聪明。但是他们为工人阶级发声,写出了非常多的在哲学界、经济界、社会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是颠覆性的,这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人去学习的。就像马克思的墓志铭所写的,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都是在解决怎么认识世界的问题,而马克思则解决了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这无疑是非常具有创见性的。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2

  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我认为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宣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3

  《青年马克思》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过去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经历的电影在影院播出。为深度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院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校学生会组织干部,干事作为代表参与观影。

  首先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这种为幸福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

  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大学生。为了真理付出自己的一切。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4

  作为一个90后,马克思的名字当然毫不陌生,但我对他的了解不太多,只知道他是一个额头宽宽、眼神清澈、留着浓密长胡子的外国老头,写了一本复杂深奥但极具价值的书——《资本论》,还琢磨出了一套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许多90后和我一样觉得云里雾里,不知其解。但也有很多懂他的人,并深入学习、灵活运用他的这套“魔法理论”拯救了太多太多苦难的人们。他对于社会主义的构想在今天仍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他的伟大不言而喻,但可能正是因为这种伟大,我们总是以瞻仰的'角度去了解他,仿佛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不久前,有同事推荐我看《马克思靠谱》这本书,本以为这又会是一本枯燥而又理论化的书籍,但从翻开它的第一页起,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因为,这本书里通篇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给马爷爷穿上新潮的衣服,化妆打扮一番穿越到了现代,用时下流行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文字、轻松的笔触、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位3D版的马克思,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如朋友般的马克思,真实且充满色彩感。

  年轻的马克思原来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激情昂扬、叛逆任性的青春岁月。那年,其貌不扬的小马凭借着自己才华横溢的独特魅力追到了白富美燕妮,可见他也是个“撩妹高手”呢!大家都不看好这段感情,的确,小马一生穷困潦倒,一辈子都在研究钱,却最缺钱。他们曾有过七个孩子因为贫穷夭折了四个,但就是这样的情况,燕妮作为家中女主人公没有因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而愤然离去,反而是在马克思背后全力支持。也许他们的爱情少了如今韩剧中你侬我侬的浪漫气息,却在革命考验中温暖燃烧,完美的向世人阐释了“最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他们挡开世人的流言蜚语、也挡开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离不弃,相互扶持走过一生。相较于如今一些浮躁、随意的现代婚恋观,小马夫妇绝对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还提到了小马的朋友圈,说到这,必须要提一下小马最好的哥们——恩格斯,他俩一共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这份伟大的友谊深沉而厚重。恩格斯为了好友专心研究而不受生活琐碎的羁绊,无奈之下,不惜沾染铜臭,重新当起资本家挣钱养活小马一家。小马除了经常感激就是下决心写出更好的文章,不辜负好友的心意。小马的真诚坦率,小恩的宽宏大度,让他俩的友谊无比坚固。不得不感叹:一生中得此知己足矣!

  17岁的小马曾高调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伟大志向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至此开始,他一生不为了钱、不为了权,为了这个信仰一往无前。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他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他把高调唱成了高尚,直到彼时叛逆青春的少年成为一位伟大的千年思想大家,为全世界指明方向。这份坚持让我们感动敬佩之余,更多的是向其致敬,向其学习!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5

  朋友推荐我看这部影片,可我总是没有时间,今天清闲,于是一口气看完了。刚开始时吸引我看下去的是这种独特的动画风格和略带夸张的人物表情,渐渐地,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忘年之交的动画,还是描写人类心理和交际方面的电影。有很多镜头都很有创意,情节也非常耐人寻味。结尾最令我感动,打算一死了之的玛丽在临死前收到了老友马克思的邮件,是友情挽救了她的生命。已身为单身妈妈的玛丽带着孩子去找马克思,偏偏命运弄人,马克思就在玛丽到来之前平静的离开了人间!看到马克思墙上贴满了玛丽曾经寄给他的信件和照片,不但是玛丽,我也流泪了。他们通信来往20年却没有见过一次面,怎不令人遗憾!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没有友情,而是我们不懂得去珍惜和呵护这份友情,患有抑郁症的马克思虽然只有玛丽这一个朋友,却是我们任何一位观众都羡慕的'那种朋友。我很庆幸没有他们俩的境遇那么糟糕,我会好好珍惜身边的友谊。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6

  这是音子推荐的电影,她说很是感人,眼泪都溢出来了。

  可惜,我的泪珠子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了很久,都没有掉下来。

  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和友谊的故事。

  玛丽和马克思都没有朋友,一个也没有。玛丽渴望有那么一个朋友,所以她写信,寄给一个不知名的人。而信,到了马克思的手里。因为信,他们成为了笔友,成为了彼此唯一的朋友。

  玛丽因马克思而成长,而马克思因玛丽,也获得了他人生目标之一的友谊。很难说清他们之间是谁依靠了谁,他们是彼此的精神依靠,跨越了地域,跨越了年龄。

  他们也有矛盾,而那矛盾,让玛丽失去了自信、友情、爱情和家庭,她甚至想放弃生命,因为马克思生气了。我不将此理解为爱情,友谊也是可以如此重要的,让一个人失去他的天和生活。

  马克思在片中,被他人认为是精神病患者,而玛丽也认为是这样,甚至以他为病例写了一本畅销全球的书,这也是他们矛盾的中心。玛丽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她想用自己的办法去拯救马克思,可马克思从不认为他有精神病,她应该知道的。

  我比较喜欢马克思。他有自己的思考,他知道自己的不合群,从自己的身上发现矛盾和“错误”。他的童年并不美好,他的思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他唯一获得的,是别人的粗暴对待。所以当他得到玛丽的友情时,他很珍惜,结尾处那满墙的信纸,让人热泪盈眶。他是如此珍视的,他唯一的.朋友。

  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宽恕朋友的错,一切都会美好的。

  说不清道不明,或许我和马克思一样无法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看完后,很想去找一个笔友,畅谈畅谈,却又觉得,没有那么必要。果然又是犹豫啊……

  有时候想,正如玛丽的丈夫,说不定,就找到了自己的Mr.Right。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7

  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观看了《青年马克思》影片,115分钟,为我们能讲诉了1843年《莱茵报》被查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的短暂青春故事。

  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莱茵省的林木盗窃案。莱茵省的穷人为了生计不得已前往森林捡拾树枝,而莱茵省议会认定树枝属于国有财产,颁布了相关议会法令,穷人捡拾树枝的行为被判定为偷窃。众多老人妇女儿童死在贵族的权利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紧接着《莱茵报》在科隆被查封,言论自由被普鲁士君主钳制,马克思被驱逐出境,被卢格带往巴黎,创办了《德法年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纺织厂目睹了工人的反抗,为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现状,深入贫民窟,并爱上了女工玛丽,开始了解的贫富双重状态,完成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

  影片刚开始是双线叙述,从马克思恩格斯见面开始并线。在卢格的家中,恩格斯与马克思再次相逢,被生活所困、脾气暴躁的马克思与贵族出生、沉静如水的恩格斯在争锋相对后志趣相投,畅饮到深夜,并对蒲鲁东的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批判,燕妮取名为《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以看出这位出身于德国贵族"特里尔舞会皇后"的非凡之处。电影中后续的点滴也说明马克思的成功,与背后妻子的支持和理解是分不开的。

  恩格斯的另一半玛丽,是工人活动家,刚开始做为恩格斯家的纺织工人抗议资本主义,后续帮助恩格斯了解工人阶级状况,引荐恩格斯和马克思与正义者联盟的领袖见面,对后续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的实现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布鲁塞尔,作为比利时的首都,欧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是马克思驱逐出巴黎的逃难地,在这里因为自己潦草无法获得工作时的失落,体现出贫困无法支撑妻儿生活的'无奈,在收到恩格斯的救济时对付完上门讨债的人后的喜悦,使恩格斯的形象更加普通化、立体化。

  知识界永远都会有争论,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激烈争执,《贫穷的哲学》和《哲学的贫穷》,透漏着唯物主义辩证思维,以及对于自我观点的勇敢表达。在恩格斯在酒吧中提议马克思去读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如李嘉图等,也是为最终《资本论》在1968年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影片最终以1848年油灯下创作《共产党宣言》为结尾,整个影片讲述了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和伟大友情,他们的革命友情创造了历史,启发了人类的思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8

  看完电影《青年马克思》有三个突出的感受,一是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际结合创造中国奇迹的实践魅力。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是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纪念马克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路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崇高的事业是多么值得奋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多么紧密相关。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地展现出来!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9

  近几个月来,有一本书在书市中大卖,有一首歌在网络上疯传。是《马克思靠谱》,这首歌叫《马克思是个九零后》,二者同源,均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的节目《开卷有理》。

  打开《马克思靠谱》,有理自不待说,让人惊喜的是,还十分有趣!例如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模拟的马克思在微信朋友圈的对话:

  龙格:岳父大人好,我要娶小燕妮。

  马克思回复龙格:滚!

  拉法格:岳父大人,我要娶劳拉。

  马克思回复拉法格:滚!

  艾威林:岳父大人,我长大了要娶爱琳娜。

  马克思回复艾威林:滚!

  马克思:统一回复:我把我的全部财产都献给了革命斗争,对这一点,我并不后悔,但是如果可以再选择的话,我不会结婚。总之,我要保护我的女儿们不撞到毁灭他们母亲一生的暗礁。

  燕妮回复马克思:老头子,该吃药了。

  笔者这样的吃瓜群众看到这里,也忍不住迸出一句:“这么萌,简直神来之笔!”此类散发着浓郁九零后气息的文字,在书中比比皆是。

  以与时俱进的语言呈现一个鲜活而不失真的马克思,是《马克思靠谱》的最大特色。书中不但写出了马克思本身如何靠谱、思想如何靠谱,尤其难得的是,作者们的写作态度也十分靠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证伪了诋毁马克思的谣言,比如马克思有私生子等,另一方面也解构了演义马克思的神话,比如马克思的脚把大英博物馆的地板磨出了两个坑。于是,一个真实的马克思,从书中走了出来。

  真实的马克思是什么样的?首先,他是一个跟我们大家一样的人,“人所具有的我无不具有”,年轻时同样会叛逆、打架、撩妹、挥霍,因此每个年轻人都能轻易走近他,读懂他。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撩妹”能撩成经典长卷,让所有爱情故事都相形失色的人;一个十七岁就许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初心,居然能够一生不改而终成大器的人;一个具有超人的才华和勤奋,思想成果不仅光耀当时,而且光芒与时俱增的人。这样的人,当然是伟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但只要心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憧憬,追随伟人的足迹,至少能成为一个靠谱的人。

  靠谱的人就是有担当的人。当这个世界需要时,只有靠谱的人才会挺身而出、有所作为。那么,我们这个世界现在最需要什么?用《马克思靠谱》一再引用的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从马克思时代到如今,问题都在于改变世界,使世界变好。西方主流精英也知道世界需要改变,只是没有掌握“批判的武器”,缺乏改变的本事。美国总统当年是靠“改变”的口号上台的,八年下来,带给人们的只有失望。今年美国总统大选让主流精英大跌眼镜,看上去根本不靠谱的特朗普,居然成了总统候选人!看来,美国人民已经绝望到了这样的程度:不管靠不靠谱,不管变好变坏,只要有变化就行!

  绝望源自西方世界2007年爆发的大危机。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哗啦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全垮了。更糟糕的是,西方主流理论宝库中刺激经济复苏的工具全都不再顶用,顶层决策者只好临时拼凑一些所谓非常规工具。推出一个量化宽松,不灵。再推出一个负利率,还是不灵。更激进的“直升机撒钱”,已经随时待命,只是对这类匪夷所思的措施抱有希望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资本主义总有一天会走到药石罔效的地步,马克思早就预见到了。实践已经不断证明,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至今仍无人超越马克思。不信马克思,迟早要出乖露丑。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时期,正如《马克思靠谱》中所说的,“中国风景独好”。这是为什么?答案在《马克思靠谱》独具匠心的小版块“马上学习”。就是说,只要把握从“马”到“习”这条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就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这样,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能保证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不断为世界变得更好贡献中国智慧。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学界存在一股排挤马克思主义的逆流,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以致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所以,为九零后年轻人量身订造的《马克思靠谱》,堪称思想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及时雨。

  在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反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马克思甚至能够当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马克思主义被统治阶级边缘化是不可避免的。对西方国家的青年来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设想一个生于1996年的美国人,刚能记事时就碰上9·11,此后美国一直在打仗。12岁碰上金融危机,眼睁睁地看着大人们要么失业要么失房,甚至“双失”。虽然早在2009年官方已经宣告衰退结束,百姓的苦日子却远未到头。父辈的经验是上了大学就能过上好日子,可是现在上大学只会增加债务不会增加希望。熬到今年,满20岁了,官方的腔调是经济已经复苏,失业率降到4.7%!只是复苏的阳光总照不到自己头上。这些经历,对这代人的世界观有何影响?今年哈佛大学的一项民调显示,在18-29岁的美国人中,支持资本主义的只占42%,反对的居然高达51%,过半!支持社会主义的达到33%!

  西方的年轻人可以从危机中产生觉悟,我们则需要在成功中警惕危机。如果我们现在不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任由他们被非马克思主义的歪理邪说忽悠,再过几年,他们的觉悟可能都赶不上美国青年了,那就真的要遗笑后世了!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马克思教案06-23

《玛丽与马克思》观后感03-09

青年马克思电影观后感(精选10篇)12-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04-01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精选18篇)12-23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精选15篇)06-2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体会(精选9篇)04-27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07-29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习心得(通用10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