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7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
电影讲述的是地点是一艘名为“弗吉尼亚人”的船,锅炉工人见到一个放在钢琴上的白人弃婴,他就是主人公钢琴天才1900——他的名字就叫1900,二十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被捡到的天才。
他一生都在那艘船上,从未下来过,没有身份,没有了家人,似乎是飘在人间的一阵风,带着钢琴声,路过人间,惊艳过一段时光。最后船要被炸毁了,他仍然留在那里,和船一起消失。仿佛这一生并不是为了来过,而是一名使者,代表着钢琴声,来这一趟,只为展示天籁。他唯一留下的,是一个被毁掉的录制了他为一个一见倾心的女孩演奏曲的光盘,光盘原本是要送给那个女孩的`,那个女孩告诉他可以去岸上找她。他一直在船上生活,一直漂泊在海上,“弗吉尼亚人”号就是他的世界,他曾穿上好看的驼色大衣,去岸上听听海的声音,从岸上看看他的大海,但他没有上岸。看着无穷尽的世界,他转身回到了船上,并从此再未想过离开。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他说音乐是无限的,但是键盘是有限的,他可以从有限的键盘看到无限的音乐,这让他安心,让他自得其乐,他过惯了这样的生活。而世界是无限的,“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他说世界这个“键盘”奏出的音乐“不是给凡人奏的,是给上帝奏的。”
他的才能足以在世界任何一隅活得潇洒,他随便一首曲子都可以带来极大的财富和名誉,而他不是为了活着,他把那个光盘毁了,他说“没有我,我的音乐哪儿也不去”。
有些人把“佛吉尼亚人”号船比喻成作者眼中的世外桃源,1900不肯离开船,提现的那个时代的人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向往。但我想说说我的想法。
我很羡慕他,我很羡慕知道自己“使命”的人。有些人生下来就知道这一生的路怎么走,有些人经历跌宕,最后也能找到自己的路,关于成功,我不停地修正它于我的定义,后来,我觉得是,找的自己的使命,然后为之无怨无悔,便是成功。
有人求功名,有人求财富,有人继承然后发扬光大,追求使命的感觉如此崇高而无畏,以至于一路的艰难和困顿,诱惑和陷阱都不再。就像《穆斯林的葬礼》中去往耶路撒冷的年老的“巴巴”,一生以琢玉为生的的匠人梁亦清,看到玉就看到使命的韩子奇……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可以得知自己的使命,于是这些人,就只能平庸,于世界平庸,于一生平庸。
1900的使命,或许只是为了向世人传递天使的声音吧,他被遗弃在钢琴键盘上,他死的时候没有户口,去到天堂或许都进不了门,要问这一生做过什么,那只能是毕生都在音乐中。大海把纷扰隔开,把“佛吉尼亚人”号围成一个天堂,他就这里完成他的使命,不用上岸,不用去面对无穷尽的世界,只在这海上过完这一生,船在人在,船靠岸炸毁,人也不愿留下。
平凡如我们,没有让世人惊艳的光芒,但也是每个人都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间呀,或平凡或琐碎,又或者能温柔一寸天地。我看过有医者兢兢业业,我看过工人勤勤勉勉,我甚至被拾荒者堆满的小屋感动过,努力地活着去承接生命赋予的责任,又何尝不是在完成使命呢?
真希望足够幸运,找到能够在生命的尽头回想时,可以骄傲地说出“我是为你而生”的,可以无悔地完成“使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
主角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烧炉工老丹尼收养了。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意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孤儿。当美国警察上船搜查欲将他带往州立孤儿院时,他躲了起来。直到几天后的深夜中,人们才发现,1900满身煤灰地在钢琴上弹奏着不知名的美妙音乐!原来,从小被钢琴所吸引的1900凭借过人的天赋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高超技艺。他的天才琴技令当时最负盛名的爵士钢琴家都甘拜下风。但由于对红尘世俗的戒备和对陆地的恐惧,1900坚持不下船,哪怕是遇到了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一次次地放弃机会与犹豫导致他对陆地、对城市越发恐慌、畏惧,乃至终生没下过船,直至船被炸毁的那一刻。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是1900的一生。不敢下船,只因为害怕陆地与城市;不肯让人刻碟发行世界,只因为不想让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作为音乐天才的1900的种种举动令我们十分不理解。
但这一切又是有迹可循的。1900从小被人教育,除了那艘船上的人,其他人都是坏人,因此,1900对陆地充满好奇的同时又不得不对陆地心存戒意,以不大友好的目光去审视船上的游客;美国警察上船搜寻幼年的他时的跋扈,杰瑞钢琴师的.自傲粗鲁及对他的不屑,三等舱美洲人偷人衣服、伪装成一等舱欧洲移民寻求艳遇的行径等,都令他对世俗越发恐惧。同时,1900想尽一切去了解陆地、世俗的本质意义。他对“未来”太过注重,想要因果,要尽头的执着,使他想不开也放不开。其实死,对于1900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或许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解脱吧。
感慨天才钢琴师的选择。不过,如果1900能下船,有勇气去追求,也许,又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成就一段不同的人生。我们该做的,是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不惧未来。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3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现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思绪纷飞却不知从何整理的。《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欲罢不能却欲言又止的电影。也许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那场惊艳的钢琴决斗,会忘记他心爱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号,会忘记……但在维吉尼亚号残骸中他与麦克斯最后的对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独、决绝而温柔,始终会出没在心底,带来生息。
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所以,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一开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为什么不能试着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在喧嚣繁闹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为什么非要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捍卫一生的梦想呢?
对于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当然,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经典之作。
从追求梦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们都朝着美国梦不断努力,世界充满了欲望、利益和关系的纷争,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走向穷途末路。迈克斯为了生计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卖掉,为了生存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于面对死亡,他依然无所畏惧。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态,如果结尾没有这么悲剧性的一幕,这部影片就没有了升华的价值,在我看来,它反映了很多现实世界与理想主义的东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拥有了和平常人一样的家庭和财富,也许他就无法弹奏出在大船上那种纯净、自然的音乐了。所以,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颂了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纯洁梦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4
总觉得有梦想的人很了不起,看了《海上钢琴师》后才明白把理想当作生命来敬重的人才真正的值得敬畏。
一个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船上的弃婴,因为他被发现于新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所以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1990。他生于海上,当他八岁时就在欧洲和美国之间往返了50多次,“The ocean was his home”是对他最贴切的概括。
他向往自由,热爱音乐,也给了音乐一个最好的诠释。当弗吉尼亚号在巨浪中摇摆时,当大海在疯狂的咆哮时,1990却能欢快地沉浸在他的音乐中,在音乐中徜徉,任钢琴和自己在音乐大厅里自由的游动,他在与海共舞,于夜幕下金色大厅中沉醉在欢快的华尔兹里,是的,他是一个perfect and crazy dancer。
他有过自己心爱的女孩,却没来得及告白,离别时的一吻让他惊喜到无法自拔。他试着离开大海去寻找这个心爱的姑娘,可是,当他踏上甲板,走下扶梯的那一刻,却没能说服自己,于是他扔掉自己的帽子,转过身又回到了那个他一生也没能走出的.地方。转身的那刻,他似乎知道了自己的一生该何去何从,就如同坐在钢琴前弹奏一样,态度坚定而果断;他似乎听到了琴键在等待那些把它们激昂成旋律的音符,而这些音符从他的手下流淌出来,像是性之所至、信手拈来,其实这些音符只是静静的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与生俱来。
如果说他这一生有两次机会走出大海,那么一次是为爱,最后一次生命的呼唤,但是他却为了自己的信仰——音乐——他活着的信仰放弃了最后一次生存的机会。当他的朋友迈克斯在装满炸药的废船上找到他时,他毅然地拒绝了,他说那个他出生的地方承载着他的梦想,但他的梦想却仅限于船头到船尾,世界从他身旁经过,他却波澜不惊。
当熊熊的烈火燃烧时,1990还在用他的手在空气中弹奏着那架“Gold’s piano”;当熊熊的烈火燃烧时,燃烧的还有他那不灭的梦想以及对音乐的信仰。
他的执着化作烈火,漫烧于天际,染红一方;他的炙热化作阳光,让冷漠的心融化,让热忱的人让发狂。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5
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从来不会自诩自己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但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或者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己的“父亲”告诉自己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
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己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知道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知道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己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知道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
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调教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己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可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待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路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可以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待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面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可以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这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么去生活呢?”
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己的方向拥有着自己的目标向远方的地平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后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平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6
初一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脱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一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带着这样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发现的,他的母亲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家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父亲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伤心。1900离开了父母,没有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有一座属于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但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即将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择,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或许,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7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你可以奏出无限的音乐。”
“我喜欢那样,我活得惯。”
……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他用音乐来表达他看到的人和事,极尽其力,鲜明又生动。也用音乐来填充自己,挥洒生命,可以放纵,像把所有的音符挤在最狭窄的指尖一泻而下的畅快,也可以享受,抒情般慢慢流逝,在最适合的时间压下那一指黑键,听旋律的优雅和轻盈。一流的钢琴家带着鄙视和嘲笑来到了船上的宴会,三曲终,他用皎洁潇洒的笑和一根琴弦点燃的烟,把钢琴家的高高在上烧得一干二净,把听者的情绪烧得澎湃激昂,把世界的不平都抚平驱除,什么等级,什么高贵,不过如此,不堪一击。自讨没趣的'人,总缺少一份内心的安宁。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黑白交错的琴键弹奏出一曲又一曲清脆悦耳、沁人心脾的旋律,也弹奏出一段又一段不同人生际遇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他奏响的是自由理想主义轻灵完美的挽歌。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8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音乐的力量,更讲述了友谊、爱情和人生的意义。影片中,主人公托马斯与小男孩特奥展开了一段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奇妙旅程,他们之间的感情温暖而深厚,让观众动容。
首先,影片通过音乐将人们的情感与内心世界相连。托马斯的钢琴演奏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灵魂的表达,他用音乐温暖了每一个听众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其次,影片中的友情和爱情让人感慨万分。托马斯和特奥之间的相互扶持和理解,展现了真正的`友谊是多么的宝贵;而托马斯与女主角塔蒂亚娜之间的爱情故事,则让人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美好。
最后,影片通过托马斯的人生经历,让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他在漫长的海上旅途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考验,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信念,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综上所述,《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动的电影,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珍惜身边的友情和爱情,坚定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内心的真正自由与幸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9
《海上钢琴师》从一个名为迈克斯的号手的视角,分别向不同的人叙述了他的挚友——一生都在船上渡过的钢琴大师——1900的故事,最终迈克斯在1900曾生活的船上发现了孤独的1900,他试图劝说1900离开这艘废弃多年的船,却遭到拒绝,1900与这艘大船一起被炸药化为碎片。
背景
影片的开头先介绍了故事的叙述者——几乎身无分文的小号手迈克斯。随后镜头切换到1900生活的大船——Virginian号,船上的烟囱冒着滚滚黑烟,船头人满为患,镜头先后展示了贵妇、老者与贫民在船上的活动与神态。凭借不到两分钟与仅仅几个镜头,影片就展示出了当时的社会的贫富差距。
对于社会的贫富差距,影片在富人与贫民之间明显地更“偏爱”贫民:领养1900的是在船底烧煤的工人丹尼、1900更热衷于在三等舱给贫民演奏,这大概是因为当他在头等舱开始自己的即兴表演时,那些绅士与贵妇们所能做的只有惊叫着,迈着小碎步“群魔乱舞”,而相比之下,三等舱的人们却能随着他翻飞的手指跳出欢快整齐的舞步。
在几个乘客的特写后,有人指着不远处朦胧的自由 女神像大喊:“美国!”镜头逐渐拉近,变成第一个喊出“美国”的人眼睛的特写,他的眼睛里投射出美国纽约林立的高楼大厦。在这之后,影片中曾多次出现主要人物眼睛的特写,而影片开头对这一小人物的特写,恰好反应了社会上人们一种普遍的,追名逐利的心态。
影片中还多次出现爵士乐的元素。迈克斯擅长吹奏爵士;1900还是婴儿时被名为丹尼的黑人领养(爵士乐最早被黑人创造出来,是“黑人的音乐”);1900的弹奏模式也与爵士乐很相似:1900总是即兴编曲,而最初的爵士乐也需要演奏与即兴创作同时进行;影片的高潮部分是爵士的鼻祖杰尼与1900用钢琴对决……
不仅如此,影片向观众透露着“喜爱爵士的人数正在减少”的信息:如乐器店老板对想要卖掉小号的迈克斯说:“战争结束了,人们想听点快乐活泼的音乐,不爱听爵士了。”如1900在船上演奏时总被指挥告诫:“按照正常的音调弹!”即按照写好的谱子演奏,而对于真正的爵士,即兴创作才是其精髓,因此这样的做法不免显得本末倒置。
线索
这部影片共有三条线索,分别是情节线:迈克斯的叙事过程以及寻找1900的过程;故事线:1900的人生经历;暗线:1900了解与接触陆地的过程。情节线与故事线以插叙的形式同时进行,合并成为主线,而暗线则埋藏在故事线中。
影片以情节线开始,迈克斯在大船上,自述人生中最大的目标便是吹小号,这一充满希望与理想的镜头结束后,下一个镜头便是夜幕中,落魄的迈克斯将小号卖给乐器店店主的场景,从充满希望的暖色镜头到凄冷而充满无奈的场景,反差与对比引起的矛盾引起了观看者的兴趣。接着经过迈克斯与店主的“讨价还价”、迈克斯口中无人相信的故事、店主的盘问,一个个矛盾进行叠加最终引出了影片的主体——故事线。
暗线是直接关系到电影主旨的线索。虽然1900一生从未踏上过陆地,但他的一生中,与陆地间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1900还是一个婴儿时,Virginian号上的工人、厨师不知如何使他对外面的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将他藏在船底。幼年的1900,对于陆地的印象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
幼年的1900独自穿过船舱上的走廊时乘客们对他抛来的目光是他第一次接触外面的`世界和“陆地上的人”,但这样的了解十分浅薄。
1900第一次真正被外面的世界发现是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在深夜弹奏钢琴时被惊讶的乘客发现。纯粹的音乐与陆地带来的世俗,这两样截然相反的事物几乎在同时进入了他的生命。
1900遇到刚被选为船上乐队队员之一的迈克斯则是暗线的一转折点:原本来自陆地的人们只是聆听1900的琴声,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交流,仍然存在着鲜明的隔阂,就像舞厅的门将1900与跳舞的乘客相隔一样。而迈克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隔阂,1900第一次与来自陆地的人交流、成为朋友,第一次从船员们之外的人的口中听到对外面世界的描述。1900与陆地的联系因为迈克斯而出现了飞跃——他们坐在钢琴凳上随着船身的摇晃颠簸而在空旷的舞厅里肆意滑行,接着,他们冲破、撞碎了那扇曾将1900与陆地上的人们隔开的那扇舞厅大门,这正象征着1900在迈克斯的帮助下,冲破了与陆地间的隔阂,对陆地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陆地在他的脑海中从朦胧变得清晰。
从那以后,1900与陆地,与陆地上的人们的接触越发频繁:他在舞厅里为人们伴奏、在三等舱为人们带来音乐、与来自陆地的好友迈克斯交谈……接着,又一个转折点出现了——当1900在夜晚独奏时,一位意大利农民情不自禁地拉着手风琴与他进行了一小段二重奏。这位意大利农民因为听到了大海的声音而下决心放弃苦守自己的一小份田地,而到美国放手一搏。农民告诉1900生命是无限的,不应该永远停留在原地,而应该放手去追求新事物。他的经历深深打动了1900,让1900也想听大海的声音,也想到陆地上开始一段新生活。随后,听众的夸赞和期许、迈克斯极力地劝说他踏上陆地,这些都一步步加深了1900对迈上陆地的渴望。
接着,由于1900的知名度,让爵士乐创始人杰尼开始关注他,杰尼相约与他用钢琴“决斗”,这是两条主线的高潮,却并不是暗线的高潮,而是为暗线的高潮做的一个响亮有力的铺垫。如果1900与陆地之间相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用数值计算,那么这场精彩的“斗琴”在大大提高了1900的知名度之外,也让他与陆地之间的联系值一路飙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峰。因此,专门有人前来为他刻下了他与陆地间紧密联系的最好证明——一张碟片。
在刻制碟片的过程中,1900从窗外看见了先前意大利农夫的小女儿,1900将他对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孩的爱慕之情化为了乐章被刻在了碟片中,希望将这张碟片赠给她。1900在她即将下船时叫住了她,他们进行了简短的对话,由于人群过于嘈杂,1900却未能将碟片送出去。女孩在与1900告别时,邀请他有空时来拜访,女孩的这一举动将1900对陆地的向往与好奇推上了最高峰。
最终,1900下定决心要到陆地上看看,随着他一步步走下舷梯,随着城市的面貌在他面前越来越清晰,他的神色渐渐从原本的坚定而神采奕奕变得迷茫怅惘,最后,他停了下来,望着从烟囱向上空升去的黑色浓烟和纵横交错的马路。这一刻正是暗线的悄无声息的高潮,此时1900与陆地联系的紧密值达到了最高峰——他从未如此近距离地凝视城市。但这一刻只保持了几秒钟,他又大步返回了船舱。
接连几天他都闭门不出,将刻好的碟片扳成碎块扔掉——这样一来,他就亲自销毁了与陆地之间联系的证明。
最终,当迈克斯在废弃的Virginian号上找到躲藏多年的1900,1900才向他说出拒绝踏上陆地的真正原因——城市看上去无边无际,一直习惯弹奏拥有有限的琴键的钢琴的他面对无限的城市感受到无限的恐慌与迷茫;他看见滚滚浓烟,看见数不尽的大厦,看见匆匆来往的汽车和人群……他意识到这并不是属于他的世界。于是他选择在船舱里渡过余生,即使轮船被废弃,即使轮船被装上了炸药,即使自己与轮船一起被炸成 碎片。
人物形象
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
他的名字由黑人养父的名字、他被发现时所躺在的盒子上的柠檬广告(TD Lemon中的TD也被黑人养父丹尼认为是“Thanks Danny”,即“感谢丹尼”的缩写)与他被发现的年份组成。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一点在影片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因为1900是个弃婴,没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没有身份证、出生证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应有的证件,因此在这个世界看来,他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与所谓的人间,他更像是一个诞生在大海上的精灵,与世俗的人们截然不同。
这样类似于神话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体现。当幼年的1900透过舞厅大门看向舞厅内时,他所看到的场景是模糊而迷蒙的,仿佛是尚未接触过人间的精灵(我并不同意称他为天使)拨开朦胧的云层,或是滚动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间。既然人们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虚幻朦胧的,那么反过来,从神怪,或者1900这样的精灵的角度,人类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出自《庄子》)
第三处神话元素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迈克斯与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轮船,因为途遇风暴,受不了船只的颠簸而头晕目眩的迈克斯为了找个可以呕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着钢琴的舞厅附近。接着迈克斯的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嘿,康恩牌,怎么了?”在这里,我认为1900对将迈克斯小号的品牌名用作迈克斯的称呼很巧妙,因为尚未密切地接触人间的1900心中几乎只有大海与音乐,而当他逐渐与人间建立起联系后,“康恩牌”就变为了“迈克斯”,直到最后他亲自断绝了与人间的联系后,“迈克斯”又变回了“康恩牌”。
听到声音,迈克斯抬起头,发现一位从未见过的青年衣冠整齐,在不断摇晃的地板上站得笔挺,脸色还挂着愉快的笑容。在这之前,迈克斯就听说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传闻,但此时在阴暗空旷的舞厅里,伴随着窗外的电闪雷鸣,眼前的人比起钢琴之神,更像是幽灵。随后1900带迈克斯走向钢琴,1900步伐轻快而丝毫不晃动一下,迈克斯却踉踉跄跄,几乎站不起身来。这鲜明的对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于常人之处,仿佛有什么超自然力量让他对滔天巨浪的摇撼无动于衷。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烟。影片中,迈克斯以及意大利农民都为1900递过香烟,并都被拒绝了;1900走下舷梯准备迎接陆地时,画面也给了足够的空间呈现出缓缓上升的黑烟;1900与杰尼“斗琴”时,香烟作为一种比赛道具频繁的出现……无数个关于烟的镜头,我认为这大约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特殊,不知这是否有些牵强。
诸如此类的镜头都指明:1900并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类”,他是一个由海洋与音乐组成的纯粹的精灵,不受半点尘世里追名逐利风气的污染。当人们的眼中都投射着城市林立的大厦时,他的双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涛。他以旁观者的视角俯瞰在人世挣扎的芸芸众生,他可以为贫民带来快乐,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内心的秘密(他对所有人类并没有怜爱或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被称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着踏上陆地,但人间的复杂与污浊让他透不过气——人们在无限的欲望和利益中挣扎,因此永远无法得到无限的幸福。于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将与生俱来的纯粹延续至生命的尽头。
迈克斯
迈克斯是1900一生中唯一的挚友,虽然他与1900有着相同的爱好,但他终归是一个世俗的人。他显然热爱着小号,但他吹小号的初衷是为了谋生。因此,为了温饱,他甚至可以用仅仅25美元的价格将心爱的小号卖掉。迈克斯在影片中常与1900一同出现,两人因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杰尼
身为爵士的鼻祖,杰尼被奉为神明一样倍受仰慕。他也许曾经也是纯粹地热爱着音乐的人,但迈克斯对他出场的描述却标明了他现在的状态:“他全身雪白,戴着像肉丸子一样大的钻石戒指……”我认为最精妙的便是他“全身雪白”:他是黑人音乐的鼻祖,如今却想通过穿着雪白的衣裳来成为“更高等的”白人;1900是个白人,却被黑人领养并热爱着黑人的音乐,这一组对比不仅凸显出种族歧视的社会矛盾,也立刻构成强烈的冲突。1900甚至在“斗琴”结束后将代表着“世俗”的香烟塞到杰尼嘴里:“给你抽吧,因为我根本就不会抽烟。”
意大利农夫与他的女儿
农夫与女儿的先后出现一步步地加深了1900对踏上陆地的期望。农夫告诉1900在陆地上可以听到海的声音、人的生命是无限的、要勇敢踏出自己的“一小块田地”、等等;而他的女儿的年轻美丽与离别时的邀请则让1900魂牵梦绕。但同时,农夫的遭遇、女儿由于人群的拥挤不得不早早告别却提早向1900透露了人间的复杂与无奈。
小细节
除了影片的背景、线索与人物,电影中仍有许多严谨地互相关联着的小细节,如,当丹尼发现1900时,他正躺在一个印着“TD.LEMON”的小箱子里,丹尼认为“TD”代表“感谢丹尼”而认为这是命中注定。可在一幕中,丹尼正让1900读报,报纸中有一页印着“TANO’D MANTO,KING OF LEMONS”,显示出“TD”只是一个柠檬的广告。
其次,船上的医生因为有个很长的名字,而被小1900调侃:“如果他们找你有急事,那就有麻烦了!”丹尼所工作的船底杂音非常大,以至于工人直接无法通顺的交流。因此,当一个沉重的铁钩滑下时,丹尼没有听见其他工人的警告,被铁钩砸中了后脑。而当一个工人前去找医生时,却因为口吃而念不出医生“冗长”的名字,导致丹尼的救治被延误,最终去世。这些小细节互相关联,最终引出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显得严谨而耐人寻味。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1900曾说过城市的道路太多、选择太多,让他无法面对,而影片的结尾是迈克斯沿着一条小路缓缓离去的背影。画面里只有这一条道路,迈克斯的步伐虽慢但很是坚定,这也许暗示着什么,不过我仍没有思路。
后记
以上是我看完《海上钢琴师》后所有的感想与分析。这部电影表达出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的、感性的东西,我希望我的表述足够严谨。也许上文中仍存在许多错误,也许这部电影里仍存在许多我没有观察到的细节,我会尽力修复这些错误,在以后的时间里更多地用这种写观后感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语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0
天才大多是执拗的,1900也是如此,他在船上出生,也在船上死去。他也曾想要改变,在遇到了那个女孩之后。可是在舷梯上他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而那其实是一种恐惧吧。无法预知的人生,无法预知的世界,无法预知的未来,这些当然比不过他能掌控的琴键,他一直生活的`船。可是当一切必须被改变,他宁可死去。
这会不会是我们内心所羡慕的呢?宁可失去生命,也要坚持自我,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却必须一次一次向现实妥协。因为我们有牵挂,有负担,即使是甜蜜的。
影片的最后,我哭了,不知是因为遗憾天才钢琴师的逝去,还是遗憾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生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1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在“维珍利亚”号船上的弃婴——1900在轮船上成长的故事,他在钢琴上的天赋和造诣让我叹为观止。然而,才华横溢的他最终未离开轮船,并选择与船同归于尽。这似乎是一个悲剧,常人无法理解,我觉得这与他的身份——弃婴有非常大的关系。父母的抛弃,与母亲的分离,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最大的创伤,而钢琴成了他的过渡客体,充当着母性客体的代理人。我们看到,以后这一生他都与钢琴相伴。
1900一出生就没看到妈妈,一出生就没有爱。他遭受了两次被抛弃,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弃了他,后来虽然有丹尼抚养他,丹尼在他8岁时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创伤。丹尼虽然非常爱他,但丹尼向来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说船以外的世界有多么可怕,让1900不要离开船,1900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始终不敢走下船。在丹尼的葬礼上听到了音乐,从此音乐成了他可以依恋的客体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个钢琴大师,弹琴,是他生命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然而,1900两次可以依恋的客体都离他而去,他无法相信这世界还有什么安全感,无法感受那种爱。1900留在船上,他的生命意义在那里,他与船构成了紧密的.关系,船是证明他存在的客体,如果他下了船,而船被炸毁,和他有关系的客体也就随之一起都会消失,那么他就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个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是我认为的这个人。但1900没有真正出生,因为一个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会层面上没有出生过,他从来没有走入过真正的社会,不敢走下船,人是社会的,他没有走进真正的社会过,也无法扮演他的社会角色,所以他走在悬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惧,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从来没有出生过。
影片一开始就有句旁白“他没有国籍,没有出世纸,连生日也没有,可以说还未出世”从心理层面,1900确实还停留在未出世的婴儿状态。呆在母亲的子宫里,感觉肯定是最安全舒适的,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姑娘离开之后,他改变人生的动力彻底被激活,决定下船。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1900,下船是一个重生的过程,1900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他走下舷梯,却又慢慢地停下来,整个世界在他的眼中变得黑暗,恐惧充满了内心。最终他选择与船同归于尽,这是偶然,但却也是命运的安排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2
艺术是有生命的,这句话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电影是由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里,音乐的运用很能够打动观众,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个带有悲剧和传奇色彩的1900。
在剧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1900在踏上木板准备下船,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他一生生活的地方-邮轮弗吉尼亚号。在这艘船上,密集着形形色色的人,唯独有一个人,他对大海,有着始终如一的钟情。对名利,他从来没有动过心。对音乐,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演奏。他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键盘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我应付得来。走过跳板,前面有无数的`键盘。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么奏得出音乐?那是上帝的钢琴,我弹奏不来。”他说:“只是街道,已经好几千条。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镜,茫茫无际,思前想后,那样的日子怎么过?”有时候,我们在尘世中感到痛苦,并不是因为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而痛苦,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舍弃而痛苦。有太多的选择,就会有很多的杂念,这些往往会让我们忘记了我们最初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在1900的心中,他只爱大海,只爱双手在琴键上飞舞。音乐和他是融合在一起的,在那艘船上,只要有音乐陪伴着大海,他的灵魂就找到了栖息的地方。
1900用他的一生守护着大海,热爱着音乐。他最好地诠释了自由来自内心,真正的热爱是细水长流的坚守,是坚如磐石的信念。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3
这部经典影片以音乐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天才钢琴师的一生
作为钢琴师,1900的一生非常传奇,但同时也非常令人惋惜:
他对弹奏钢琴有着极高天赋,无师自通,甚至打败了前来挑衅的Jazz创始人;
但他的一生也非常“狭窄”,完全仅限于一艘轮船的一架钢琴上。
他不谙世事,不知如何向喜欢的一位姑娘开口,只一厢情愿想把自己的唯一一张唱片送给对方,即便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接受。
而在他为了喜欢的姑娘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轮船下到地面、走在下船的途中时他停了下来。他的目光所及是高楼大厦与密密麻麻的街道,但无论他怎么眺望,就是望不到尽头。
那一刻,可能是他第一次感到害怕恐惧的时刻。
在他的眼中,钢琴是有限的,因为钢琴只有88个键,所以他能够很好地掌控,由此成为一名钢琴师;然而此刻他发现城市是无边际的,道路也是无限蜿蜒的,目之所及远无法看清前方的未知,他不知道下船后应该沿着哪条路走。
于是,他选择了后退、回到船上自己的避难所,并再也不动下船的念头,由此就有了最后耐人寻味的结局。
为何会产生如此悲剧?在我看来,1900之所以会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一是恐惧战胜了好奇,被未知的恐惧所扼杀。
看得见的事物是清楚的,我们不必害怕;但看不见的事物是神秘的,常常经由我们的想象变得可怕
不只是1900,我们所有人都有过害怕未知的时候
但未知难道就一定意味着毁灭吗?未知虽然看似恐怖,但有时不也是一种隐藏的机遇吗?
如果1900当时鼓起勇气下了船,他难道就真的会因道路的纷杂迷路,因城市的繁华而喘不过气吗?而如果为此他遇到了他喜欢的姑娘呢?
我们总认为自己很了解周围的事物、了解世界,于是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触碰外部的世界,但其实这样做仅仅是为自己挖了口井,成为那井中的蛙。
不去尝试,不去向外发展,你永远不知道装在盒子里的是巧克力还是毒药。
那为什么1900会对世界有这样少的了解,因而产生这样的观念呢?那就涉及到第二点原因:环境决定我们的思维,而思维决定我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爱尔维修曾说过:“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
因为1900自出生以来一直生活在那艘轮船上,每次船上都只有2000人,所以他对世界的认知几乎就停留在那不断变化的2000人身上。且除了那架钢琴,1900就很少接触其他的事物,可以说钢琴就是他的所有。
世界是什么?那与我无关。我只需要琴就足够了,或许他就是这样想的。
正因为他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狭小舒适的空间,所以他会产生“这就是世界”的想法,并始终与钢琴为伴。
但世界并非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only discomfort makes you grow。
一方面,只有走出舒适圈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
如果不下来看看其他的钢琴家与其他的音乐作品,1900或许会一直陷于自己的琴声,最终可能陷于瓶颈;而如果他能在保持自身的同时也向外吸取,或许他能获得更多灵感。
当然作为艺术家确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向外求索,有很多人就是凭借坚守自己开创了新的艺术流派。但对于大多数人甚至是国家而言,如果不保持一刻开放的心态,那就会像清朝一样故步自封,自取灭亡。
另一方面,走出舒适圈可以让你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
如果1900能够鼓起勇气时不时走下船来到陆地上看看,认识更多的人与事物,他就会发现其实世界很大,而不仅仅局限于那一架小小的钢琴,而且他也可能会找到自己更多的兴趣,找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而这不也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之一吗!
以上是我对这部影片剧情内容的一些想法,结局令人叹息,但很喜欢这种令人产生思考的影片
同时一些特色也很令人赞叹:以友人康恩视角开头引起悬念;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多元叙述结构使得情节起伏、前后对应;还有今昔对比尽显当年豪华轮船与备受瞩目1900现在无人问津、被人遗弃的荒凉、悲惨,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
很幸运终于看到了这部影片,也谢谢你观看至此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4
之前听过这个影片、今天抽时间看了一下、怎么说呢?这个片子的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我想说的是演员很棒、制片赞!
一个在游轮头等仓出生的白人小孩被遗弃在游轮上、阴差阳错的被一个黑人锅炉工收养、这就已经埋下伏笔他的人生终究不会同于常人!他的身世是个谜、可能是哪家的富贵子弟小王子般的生活,但是现实却是在杂乱无章的不见天日的邮轮底仓长大!影片中有一幕很有意思让人不经意会瞎想、他是在一个TD柠檬箱子里、放在钢琴上被发现的,注定他与钢琴有缘。后来有一幕在度报纸,报纸上的TD柠檬大王、也许他可能是他的孩子!
正因为他养夫怕他被带走所以他的童年是孤独的`没有小伙伴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社交、有的只是黑暗的仓底及无边无际的大海、而电影中贯穿着他没有出生证没有国际、始终漂泊在大海上、像一个从来都不存在的人。也因为正是如此他更善于发现别人看不见的听不见的东西、养父的离去让他更加的孤独、这些都后续他的音乐天赋埋下伏笔!
他的音乐不是在演奏、而是在讲故事,游轮上每个人,背后不为人能知的故事在他那他用钢琴弹奏的形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所以他的音乐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清澈见底的。什么金钱什么地位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之所以这样他的音乐才会那么的让人心动不已。
虽然总是在漂泊,总是表现的不在意任何事或展现的很开心、但是终究到了荷尔蒙的年纪他遇到喜欢的人,而羞涩于表达,始终把自己圈在这坐游轮上,导致有些悔恨。他可以下船但是他的脚始终都没有踏过陆地。他有选择地权利、而他选择了大海,他在这长大熟悉大海的一切,陆地对他来说很陌生,也没有在意的东西,在意的人,太多的未知让他有些胆怯,他尝试过下船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海上漂泊!
看到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有很多的未知,面对未知有些人胆怯了、安于现状,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方式、熟悉的工作、熟悉的朋友圈,不想尝试去改变什么,因为不想去尝试、未知的领域!我想说的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呢?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会有所不同!
影片的结局我不喜欢但是我能接受、因为每个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虽然与我想要的不同、毕竟是他的选择!
最终我想说的是跳出现状,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或许不是你喜欢的但是毕竟你见过!有对比才会有选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5
今日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述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终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并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样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回到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仅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能够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经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感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可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那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6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7
我在船上看了人间百态,遇到了千千万万种人,但出现的爱情还是错过。我在海上终其一生创造了千千万万首曲子但终究没有听到过海的声音。我在城市和海洋之间选择了海洋;在自由和死亡中选择了死亡,因为我不想在没有尽头的末知中茫然;不想在上帝的琴键里苟活,我要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属于自己的无限的音乐和价值。
这短短的几句话便涵盖了海上钢琴师“1900”的一生。电影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一个在海上出生的弃婴,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自学成才成一代天才钢琴师,但他只在Virginian号游轮上演奏,一辈子从没踏足陆地,最终跟随轮船炸毁、殉身大海的故事。
主人公叫做1900,他的`故事之所以动容,就是因为他哪怕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愿上岸,而我们上岸了。海上是已知,看似不自由,但琴键在自己手上,可以很纯粹的创造快乐。上岸是未知,看似自由,但是把琴键交给上帝,任由上帝把每个人都雕刻成一样的样子,疲于生活的样子。
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求而不得,甚至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要面对衣食住行,面对竞争,面对压力,这就是命啊,但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人人赞颂《海上钢琴师》,用来寄托我们精神之自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1-07
《海上钢琴师》影评10-07
海上钢琴师台词10-07
海上钢琴师影评11-22
海上钢琴师影评06-07
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10-09
《海上钢琴师》影评范文10-07
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09-30
海上钢琴师影评5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