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影评

时间:2021-04-30 17:21:09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七宗罪影评

  七宗罪影评精选(一):

七宗罪影评

  “这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为它奋斗,我同意后半句”——《七宗罪》

  暴食、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愤怒;天主教义列出这七项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能够说是人性弱点的终极概括。但斗胆问一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试问有哪个未曾犯过这七宗里面的任意一宗呢?但问题是,是否犯了这般人性上的罪行就务必以死亡来惩罚?当然,如果对社会或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利益伤害,中国大陆也有种刑罚叫死刑。但若仅仅只是像影片中那种对社会伤害不是个性严重的,也有一个自称替天行道的人来执行刽子手的职务,那时候慰问死伤者家属数量之多恐怕连我们的温总理也吃不消...

  我们是人,人总会有弱点,总会犯错。保守估计,我不多不少至少也犯了七宗罪中的四宗。看来当只猫是最划算的,因为就算七宗罪全犯齐,最多也只是死七次,猫有九条命,还剩两条呢...

  如果我们真能克服这些弱点,恐怕我们都在天上长居了。但就连在天上长居的天神也不能避免犯这些罪行,最著名的一件便是耳熟能详的“金苹果”事件:三个女神为争夺“天下第一美”,互相嫉妒,勾心斗角。最后金苹果给了爱神阿芙洛狄忒,使另外两位女神: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嫉妒至极,也使随后的特洛伊战争一波三折。既然连天神,还要是智慧女神,也会犯这类人性的罪行,何况是我们这些凡人呢?我们只能尽量把我们的欲望所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减至最少了...

  片中皮特的主角mills就像我们大部分人一样,血气方刚,可惜勇猛有余,智慧不足,最终只能以一个悲伤的结局收场;费里曼的somerset则是个顾虑周全,深谋远虑的智者,但似乎总逃避着这个可悲的世界;而凯文史派西的变态杀手john则和somerset同样是个智者,只可惜他把他的智慧都投放到了疯狂的宗教狂热里去了。

  影片最后以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完成了这场惊世骇俗的完美犯罪,为人类犯罪史又带给了一个经典的案例:愿意把自己性命也赔进去的杀人狂,才是真正够资格的杀人狂...

  就像黄子华在栋笃笑《色情家庭》里面说道:“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正是这种鸦片使john逐渐上瘾最后导致变态。对于天主教会来说,john也确实是个好教徒,为了完成传教之路不惜使自己也成为这场死亡游戏的一部分,但如果每个教徒最后都会沦为这般极端的罪犯,那么还会有谁敢去信教呢?

  信教,也只但是是图个信仰而已,信仰自己,信仰梦想,信仰未来,开心快活地过好每一天,也就不枉此生了....

  七宗罪影评精选(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罪恶的心,罪恶之于人类就像是恶之花以前盛开一样,即使这花无数次凋零但是仍旧能够留下那罪恶的种子,而这种子深植与人类的那些腐朽的灵魂之中。这种子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就会见风就长。

  这种子是否能够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完全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类灵魂的赋予。当你给这灵魂赋予腐朽这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后茁长成长。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这样说了一句话:“这世界是好地方,值得为他奋斗。我赞同后半句”。

  在海明威的字典里可能是这样的意思:这个世界很多的不公平,目睹这世界让我们感觉到悲惨凄凉,但是我总是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会有一个很干净的地方。而为这干净的地方我们值得为之奋斗。

  摩根费里曼用这句台词来表达这部电影放佛要告诉人们的一些东西:“这世界是好地方,值得为他奋斗。我赞同后半句”。

  这句话是在讽刺么?或者是说这个世界太不完美了?也许是这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吧?我们这个星球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是不是也在高速的毁灭?而人作为这个星球的主宰到底又主宰了什么?。。。。。。

  纵使我们有千万次的问,但是这些问题总不能成为我们不为之努力的借口,在时间的长河里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们是会感到幸福的。所以,后半句我也赞成!

  悬疑—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的:充满悬念,无法看清楚真相的一些事情或者是事物,最终导致人产生一种怀疑猜忌和不理解的心态。

  悬疑电影—百度名片这样说:悬疑电影是指充满悬念,利用电影中人物命运的曲折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或者无法看清的结局真相,吸引观众注意力并能引发后续思考和讨论的一种电影类型。通常结局意想不到,让人大呼过瘾。

  《七宗罪》—一部结构式电影。

  美国60年代有一种电影类型叫“地下电影”,这种电影的工作人员强调一些另类的题材和一些让人震惊的题材,这些题材更加能够凸显电影人要表达一些世界观和一些人性方面的东西,他们用这样的一种电影类型在向世界诉说。这类电影之后在影评人亚当斯席尼的评论中被称为“结构式”电影,从此这个词语在国际影界流传开来。

  这部结构式悬疑电影在向我们诉说什么呢?

  七宗罪。

  触犯七宗罪者都属于触犯了天主教的原罪。原罪就是所有罪行的根源所在,例如小偷的罪行就是来自于对这个世界的贪婪。

  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列举出各种原罪罪行,分辨出教徒常常会犯下的重大恶行。他们分别是贪食、色欲、贪婪、暴怒、懒惰、自负及傲慢。

  宗教,太深奥。况且之于吾等之人了解的那点皮毛也不敢在那里拿来说事,所以那里也只能点到即止。

  在电影中所表现的意境我在想是不是在说我们每个人至少或者是以前或者是将来都犯下过亦或是会犯下这七宗罪中得一种?

  在史派西演的(john)就是上帝派遣来得使者,将这些罪恶的人都透过他得方式来进行惩戒?

  或者是说在常人的世界里无法去读懂和感知在他的那个主角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隐身在背后的杀手,给两位警察排出了一个个疑问号。

  再有一个礼拜老警察就要退休了。

  年经人的斗志总是高昂的,在所有的事情上面。

  Somerset,姜还是老的辣。

  贪食—浪费食物,过度纵食。

  一个滋生蟑螂的肮脏公寓里,一名季度肥胖的男人,他得脸深深的埋在装满面条的巨大的碗里,他死了。

  Somerset在案发现场的冰箱后面的墙壁上发现了“贪食”两个字和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着:“长路漫漫而艰苦,出狱后即见光明“的字条。Somerset读懂这两个字和这句话的意思,他明白一齐连环杀人案件发生了。

  贪婪—无尽的占有欲。

  律师事务所内,一名资质颇深的律师被杀。在地板上有个词:“贪婪”。警方开始同意Somerset的思路,达成共识确定这将是一齐连环杀人案。

  室内那张倒挂的画得后面的墙壁上的指纹所拼写出得(helpme)的字样是否是杀人者的一种暗示?

  懒惰—时间就是生命,那些极度浪费时间的人是有罪的。

  在贪婪一环中得到的指纹是一名精神病患者,警察们一位这就是幕后的黑手。而这个指纹的拥有者以前是之前那位律师的客户。当警察找到这个人的居所后,这个人在床上已经快要腐化,在他得床头上写着“懒惰”。

  在懒惰这个环节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是影片的一个转折点。

  为何沙摩赛要跟米尔斯的老婆见面?这个见面为之后影片结局留下了很深的伏笔,暂且不表。

  淫欲—无穷的肉体欲望,色性很重的罪行。

  根据案发现场的参与者几乎崩溃时的精神状态,从他竟呼疯癫的表述中和死者的样貌以及他下身穿戴的刑具我们能够想象出John在这个环节用了什么样的惩罚方式。

  傲慢—过分迷恋自己,将所有人不放在眼里,自己处处高人一等。

  JOHN在这个环节显得更加自负,他给了死者两个选取,要么死要么活。但是死者是如此傲慢的一名模特,在这样的状况下又怎样活的下去?电影的旁白:“能够打电话求生,但容貌已毁。而这样一个(为自己的容貌而)“骄傲”的女人是宁可死去,也不愿意这样活在世上的。”

  嫉妒—怨恨别人比自己拥有的更多。

  很长一段时间不明白影片在那里体现了“嫉妒”这个罪行。之后查看很多的资料史明白,影片中所要表达的嫉妒是john的本身,将自己置身于嫉妒。

  愤怒—复仇的欲望,时空的情绪,源于心底暴躁,憎恨这世间所有。

  这就是john展开这连环杀人案件的罪源。但是如果自己仅仅用愤怒去展现这七宗罪那么之于“嫉妒”便不得自圆其说,于是他将嫉妒之于自己后转愤怒于米尔斯。

  到此七种罪行在他得计划中全部到达目的地。

  (注:以上资料的启发点来自《七宗罪的定义及起源》)

  从这个周的星期一开始,到星期天结束,每一天一宗罪。文字写到那里势必要说说前面埋下的伏笔。

  沙摩赛之前去见了米尔斯的妻子,他得知米尔斯的妻子怀孕了,但米尔斯还不明白。在沙漠中沙摩赛打开手中的盒子,好像立即明白了john的意图,于是立即跑回去想要阻止米尔斯开枪。

  当john满身鲜血出此刻警察面前的时候,电影才展开五宗罪。在沙摩赛的决定中还有两宗必须会发生,而米尔斯确信在要跟这john渠道两外一个地方。还有两宗罪呢?

  没有人明白盒子里面装得时什么?

  (以下这段来源来自百度搜索,觉得在剧中这段可能往往被忽略,其实也是自己思索之后被忽略的地方)

  是米尔斯老婆的人头么?那么怎样去解释只有七宗罪呢?加上他老婆肚子里的孩子不就是八宗罪了吗?而影片又明显阐述了一宗罪一名死者的路线。

  这个时候你还能想起沙摩赛跟米尔斯老婆说的那句话么?沙摩塞对翠西讲:“曾强迫女友堕胎,而跟她分手告终。沙摩塞推荐如果翠茜决定堕胎,就不要让大卫明白她已怀孕”。

  那里是否隐射john将“嫉妒”之于己身,强迫了翠西堕胎,然后将胎儿放在了这个盒子里面。

  而米尔斯在不明白自己老婆怀孕的状况下,根据沙摩赛的表情必须是想到那个盒子里面就是自己老婆的人头。再加上沙漠里那条和自己家里一样的狗,想到这些他愤怒了,沙摩赛来不及阻止的时候他已经开枪了。John的目的到达。

  之于这七种罪的本身在天主教中所说已经不足为奇。神奇的是导演大卫芬奇将这种典型的宗教文化挪移到电影中来,并用一种商业的手法将之表到达如此震撼如此震惊,虽然电影中未有明显的体现宗教色彩,但是透过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故事情节的调度,以及一幕幕恐怖和血腥的场面制造出来的悬疑的紧张气氛还是让观影人的脑海在不停的思考、猜忌和怀疑。。。。。。

  在那里想个性说一下剧中的主角和演员!

  沙摩赛(摩根费里曼)。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瑞德么?请不要喷我又拿这处来说话。“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搞笑。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想起这句话就能够体会到这是如此演技精湛的一位戏痞子。

  米尔斯(布拉德皮特)。印象最深的要数《无耻混蛋》中得割人头皮的主角了。“你还欠我100长头皮”。啊哈。。。。。。

  在《肖申克的救赎》和《无耻混蛋》中这两人的性格似乎在那里被延续了。沙摩斯老持稳重,米尔斯容易冲动血气方刚,一个机智一个鲁莽。这两个警察的性格碰撞在一齐从相互抵触到相互理解和包容。正是这样两个人的努力,破案的速度才有了极大的进展,以至于jhon在电话中也要说声佩服。

  而在电影的最后,沙摩斯看待米尔斯的眼神似乎就像父亲在照看儿子一样。而在整个破案的过程中也是会有这样的感觉,沙摩斯是不是还在回想自己强迫妻子堕胎呢?

  John(凯文史派西)。这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说导演选取这个人物不能够或者是说还有更好的人选。凯文似乎将一个变态的人格分裂的杀手所拥有的高智商和智慧全部体现了出来。(变态的补一句:是不是这种智商和智慧高于常人的人最终都会这样呢?恶笑!)戏中他冷静到似一块冰,即使融化也是无声的;睿智,一个富有远见的犯罪者,一切皆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偏执,他体现了精神分裂症、强烈的妄想、人格障碍,从他的表情和话语你能够简单的获得这样的信息;最牛逼的是他是那么的彬彬有礼,不相信你听听这几句话:“请问你们是在找我吗”?

  这是一个罪恶的世界,这是一个罪恶到犯罪者已经不能够得到应有的惩戒的世界。我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虽然我以犯罪的形式主宰了这个世界,但是我依然为我的成功骄傲。这是我为jhon书写的内心的台词。

  电影中并没有表达出那些触犯七宗罪的人们的背景,但是剧本透过一些经典而又震撼人心的台词在应证jhon犯罪的根源。请仔细阅读以下的这些台词:

  我从来不否认我渴望使罪人自食恶果;

  无辜?你在开玩笑?

  一个死胖子肥的都站不起来,你若是在街上看到必须会嘲笑他,你若正在吃饭他的模样必须会让你难以下咽;

  你们该感谢我选中那个律师,你们明白他帮过多少的罪人吗?让那些想尽办法杀人的人逍遥法外;

  你看那个女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丑陋,以至于她失去外表就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那个传播病毒的妓女;

  那个毒贩子还是位鸡奸者;

  我们在每个街角、家中都看到死罪,我们容忍,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们从早到晚的容忍,而此刻不一样了,我立下榜样,世人将对我的行为进行思索、研究并遵循明白永远。。。。。。

  写到那里本觉得还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是突然觉得要戛然而止。

  留给观影的人们思考吧!

  我仍旧在思考中!

  这个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为它奋斗。后半句我同意。

  七宗罪影评精选(三):

  相信大家都会认为七宗罪的结局堪称经典之作,但1995年至今,我还没有没有发现有人像我这样去理解这个结局。

  从Mills,Somerset和John三人到达沙漠下车说起。一下车,Somerset就看见了路旁的一条死狗,在一个人鸟不下蛋的地方出现这样一条只有半个头而且身体只有一半的狗实属蹊跷,而且这条狗与MILLS家的狗明显属于同一品种,而且大小大体相同。Somerset告诉mills他看到了一条死狗,John立刻告诉mills《Ididn’tdothat》。似乎是在告诉Mills他没有杀那条狗,颇有点幽默搞笑的意思,作为John说出这样的话这是不贴合逻辑的。其实John是在暗示他并没有杀死Tracy(mills之妻)。

  《七宗罪》为了凸显出人类的恶而在影片中用了超多恐怖血腥的画面,但在最后关头却没有将Tracy的头颅明示。我的看法是:盒子里根本就是一个狗头。而John所说:“Itookherprettyhead.”就是指的Mills家的狗。

  问题就在于为什么Somerset没有告诉Mills从而阻止他的愤怒?

  这也是整个影片暗线发展的一个主题。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警官,Somerset在一开始是没有准备理解这个案子的,而在中局反而向MILLS要求参与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案子越来越恶劣,事实上更是因为他要亲自去应对答案。全局中只有他一人对JOHN的作案动机了如指掌,只因为在人格上,他与John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最后是他与John的争斗,如果mills开枪,john赢,证明这个世界需要他这样的传道方式以警醒世人,如果mills克制住自己,则证明人类凭借已有的潜力完全能掌控善与恶。

  好像这与大多数人的结局只多出一头狗而已,其实不然,关键在于Somerset的这条暗线。从某种好处上来说,他是另一个John.

  七宗罪影评精选(四):

  《七宗罪》是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电影,影片围绕基督教中的“七宗罪”展开,电影集悬疑、恐怖为一体。在讲述宗教同时,影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作为好莱坞一部经典影片,《七宗罪》给人们带来了太多感触,残酷、惊恐、震撼、压抑、反思……

  七宗罪最终是个杯具,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剩下两个侦探,一个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带着满心遗憾地离开了。“卫道士”的“卫道”或许震撼了社会、震撼了世人,但是最终并没有改变世界。时间仍在继续,社会仍然在“进步”,“罪恶”依然在发生。

  Seven:

  影片的英文名字只有一个醒目而惊心的单词——"Seven",它在基督教里“7”是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7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7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7个头的火龙,世界共有7名堕落天使被称为撒旦。到了16世纪后,天主教更直接用撒旦的7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7种罪恶——色欲(Lust)、贪食(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loth)、愤怒(Wrath)、妒忌(Envy)、傲慢(Pride)。同时又以7个天使的形象来代替7中美德——贞洁(Chastity)、节制(Temperance)、慷慨(Charity)、热心(Diligence)、温和(Patience)、宽容(Kindness)、谦逊(Humility)

  电影中也很好地阐述了这个神秘的“7”,在网上看到到,说电影中“7罪、7罚、7次下雨、故事发生在7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7天的下午7时”(但是当然,我并未亲自查证)。无处不在的“7”似乎暗示着观众:这是某种宿命的罪与罚。既然如此,宿命的杯具是必定要属于人间的,“上帝”作为“授意者”和“观望者”参与了整个事件。冷血杀手作为传道者莅临人间,最终以身殉道。从某种角度看,杯具中没有正邪的区分,作为渺小的人类,只能理解宿命的审判。

  萨摩赛和米尔,摩根·弗里曼和布拉德·皮特

  提到影片,不得不提提两位主角:摩根·弗里曼和布拉德·皮特,我个人对摩根·弗里曼没什么太多了解(连名字都是之后查到的),只是觉得他很眼熟(但是忘记哪里见过了),但是从《七宗罪》来看,他的演技还是很好的。至于布拉德·皮特,我个人十分喜欢(从《史密斯夫妇》开始,我就个性喜欢皮特和朱莉夫妇。),但是不知是当时皮特还比较年轻,还是因为主角本身的问题,我感觉在《七宗罪》中,皮特的演得还是不如摩根·弗里曼的(可见姜还是老的辣)。

  萨摩赛和米尔虽然性格迥异,但却有着鲜明强烈的比较和微妙的联系。萨摩赛每一天认真的着装,仔细的查案,孤独的思考,有时也走些歪道来寻找线索,时刻用体谅的目光来关怀他人。偶尔也用刀子代替飞镖愤怒的射向靶心,也曾将自律的节拍器烦躁的扔掉,他是一个“相对的”的人。以萨摩赛为代表的现代城市人因失望而冷漠,这种冷漠的表现就是逃避,如在上出租车后,司机问他去哪里,他看着窗外的斗殴说faraway。冷眼看世事,也许是他失去了感情,失去了家庭,失去了生活完美期望的原因吧,失去了一切又让他更冷漠。

  衣物凌乱但分析案件却简单自信,这就是米尔,身边有爱自己的妻子,真诚的伙伴,回家后天真的和小狗嬉戏。他对自己的事业满怀热情和信心,对妻子深爱不已,对生活充满期望,对温暖而颤抖的家和妻子的担忧说生活会好起来。

  两人在酒吧喝酒时的对话能够很明显的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强烈反差,萨摩赛给人的印象彬彬有礼、心思缜密、沉着冷静,然而由于在物欲横流的城市里生活得太久,见到太多的冷漠无情和城市的阴暗面。米尔对世界充满完美和期望,冲动易怒、做事不计较后果。

  在性格上,一个是稳重,阅历丰富然而无奈,选取逃避的老者和一是个性冲动、情绪化,还带着乐观的认为能够改变世界的年轻人。在办案手法上,萨摩赛的细心和自身的文学修养,不断发现线索,才慢慢的让案情清晰可见。相比之下,米尔就显得躁动不耐烦。这案子若是单独他一人决计是理不出头绪。萨摩赛更关注罪犯传递的隐含信息以及思考深层的犯罪动机以试图找到破案关键。而米尔更关注的是图像、场景。他会不停的回放照片。萨摩赛则是逛图书馆。米尔感性,萨摩赛理性。

  我个人更喜欢萨摩赛。从他为人、处事以及跟约翰的对话就能看出他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萨摩赛的那种冷静、理智。

  “在尼采高呼出:‘上帝死了’时,我们的古典生活被宣判结束”。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在无限缩小着世界间的距离,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加亲密,反而是疏离和冷漠将其取而代之。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有些东西纵然我们一时无法看到、无法了解却依然存在,七宗罪时时刻刻萦绕着人类的心灵,指引人的心灵渡向地狱,走向毁灭。米尔枪杀凯文那种无奈、绝望的表情正是对七宗罪的最好诠释,因为即使被萨摩赛告知约翰的目的就是要以他的枪杀作为伟大作品的句号,米尔仍然无法克制自己。而人类就像米尔无法摆脱“愤怒”一样无法摆脱七宗罪。

  七宗罪,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称之为“罪”,最多只是一种过失。只但是当它变得极端、偏激,就会成为一种罪。毕竟,人不是神,中国的古话中也有说“人无完人”,即使是神,谁又能说在古希腊神话中,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没有缺点呢?人,总有些欲望、有些追求,但那并不是罪啊。与其说《七宗罪》是一种讽刺,还不如说是种警醒,警醒人们好好把握事情的分寸,尤其是欲望。警醒人们正视、重视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七宗罪影评精选(五):

  电影《七宗罪》的最后一句台词,除去引用语句的光明力量,在晦暗的影片结束之时给人以小小的生的期望,总也是对现存罪恶的一种形式上的反抗。基督教所定义的七宗罪,广义上所涵盖的远非罪恶这样简单,从其适用于所有宗教的博爱来看,所谓七宗罪,意指人类无法自控的欲望之罪。关于此,结合影片本身,尝试简单探究如下:

  饕餮Gluttony

  作为食欲的罪恶,以旁观者的眼睛看,影片用一个斗室昏暗的光线勾勒出一个令人作呕的犯罪现场,腐败的食品让人毫无食欲,仿佛能让人感受到现场的腐臭味,这恐怕让那些一边看电影一边吃零食的观众不安。在影片开头即以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情节抓住人心,惊悚片的典型特征着实叫人击节。然而警察并没有获得太多有力的现场证据,让故事在一团迷雾中继续发展。

  而在进入现场前,米尔思给老头萨摩赛端了杯饮料(或者和早点有关的食物),在进入现场前,年轻人和经验十足的老警探之间的区别用这个小细节就足可管窥。其一,即是刑事案件的现场,通常不可能给人什么胃口,反胃就应是经常的事情,老者选取不进食,年轻人却相反。这至少证明,米尔思生活有规律,若不是按部就班,起码正常。再者,开头一幕交代的萨摩赛早上起来喝水的画面,按正常饮食规律,他的行为是摄取人每一天需要的关键元素,而非罐装饮料或者其它。这证明了萨摩赛起码是个懂得最简单实用生活方式的人,因为他单身,不用在上班前对身边的女人说再见之类的话。

  第一个案件,其实就是对个人生活最直接需要的无限放大,当生存的必要手段变成了贪婪的进食,其最终的惩罚变成了吃到死这样一种恶心的结果。我不明白圣经上关于此的描绘是怎样的,第一宗罪,再放眼看,甚至能看到整个社会对各种可食用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受害者的死因,除了头上被枪口之类的硬物顶伤,只有饮食超过极限给人身体带来的伤害。其一:受害者被迫,其二:受害者肥胖至极,这样的死亡方式,有点死得其所的无奈,其三:凶手作案手法用在受害者身上有种极端的讽刺意味。

  关于食欲的思考

  如果把日常生活中节制的食欲看作一种具有神明意志的行为,贴合所有道德准则的话,食欲不仅仅是必要的,甚至能够变成一种美德。世界纵然不甚完美,有潜力为之奋斗的前提却是如此的物化,既然无人能够免俗,那所有可能称之为奋斗目标的东西,全都逃不开其物质性的根本。电影用饮食开头的这一宗罪,除却借一个令人意外的开场增加悬念电影的可看性,其电影之外的暗喻,在镜头下面,隐藏的是一种让人不安的真相:没有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何来所有人类社会的一切?

  贪婪Greed

  人类种种的欲望,无处不见贪婪二字。故事把贪婪的受害者设定为知名律师,大约在那样的社会体制中,律师不仅仅体面,而且收入可观。在第二案件的现场,有一个俯拍的镜头,那办公室之豪华宽大,让人在注目现场血迹的同时,不禁感觉到扑鼻而来的铜臭味。律师的死因与威尼斯商人中一磅人肉的情节如出一辙,关于名著的情节我无意细考,而死在豪华的厅堂内,死者有如被上帝之手裁决,其视觉上的发人深省完全不亚于莎士比亚名著所创造的情节桥段。故事至此,已不仅仅仅限于宗教层面,编者开始把描述案件当作反观社会整体的手段,逐步深入黑不见底的人性的深渊。

  探寻贪婪的表象之下

  关于第一个案件,米尔思与萨摩赛有小小的.摩擦,老干探认为凶手没有明显的动机,必须还有下文,年轻人则血气方刚,以警察的惯性思路来决定案情。而当第一个死者胃里面的残片引导出两个案件的关联后,证实了案件之间的联贯性,萨摩赛退却了,他想要选取安静的过完警探生涯的最后一星期。米尔思却一往直前,虽说表面上拒绝老头的帮忙,但是在下一个案件发生前,他只能冥思苦想。米尔思的工作状态具有普遍的共性,而萨摩赛则一如凶杀电影中常常出现的引导者一般,睿智又不乏凡人的弱点。

  两个案件,两个警探,矛盾重重,这时米尔思的妻子开始介入,一顿晚餐,一种任何国度都会用的交流感情的手段顺利化解两人本来就不大的矛盾。那里出现了翠茜的愿望:期望丈夫能在新环境中尽快与新环境融合。这看似简单的晚餐,实则在不经意间将两个案件的原罪――饕餮和贪婪的正常状态联系起来。在使得故事具有较强联贯性的同时隐喻了贴合正常逻辑的欲望,结构精细如此,当令同类型影片失色。

  懒惰Sloth

  懒惰这个词在现实生活种可能的表现方式太多,任何场所任何时间的任何行为,都可能有懒惰的影子。第三个受害者不再是案发,而是凶手在引导。律师案现场物品中唯一被颠倒的画,后面藏了若干指纹印,在暂时没有线索可循的状况下,指纹比对似乎是短时间内唯一可循的断案手段。两人在资料搜寻和连夜思考的疲劳下最后睡着,醒来的星期三早上,恰好出现了指纹携带者,一个在警局颇有案底的家伙。

  令人惊讶的是,现场和特警和干探们预料的完全不一样,所谓凶手的床上是一具和死尸无异的人体,浑身都是伤口,更令人冷汗的是他居然还活着。床上的照片显示,他已经被折磨了整整一年。此人究竟有多懒无可考,仅仅是贪婪案中律师辩护过的一个社会败类而已。但是其死法(暂且认为他已经死了),则完全称得上懒惰二字,在一张床上躺上足足一年,不死也要瘫痪,况且还被人一点一点的折磨,还别有用心的在他身上注射各种药物以防止感染,不经控制其死亡的速度,更无限延长了死者的痛苦。

  讽刺与懒惰之间

  我把老少二人在躺椅上的休息看作是凶手对警察的一种嘲弄,你就懒惰吧,一丝的放松,带来的却是另外一个惨不忍睹的案件,意外也好,刻意也好,连环杀手以一天一个的速度不断给米尔思和萨摩赛增加麻烦,

  二人快力不从心了,似乎凶手一向比他们快一步。而记者的骚扰,更让年轻的警探愤怒异常,案件参与者中常见的猫捉老鼠式的平衡就这样破坏了,事情发展的天平正斜向凶手那边。而凶手以记者身份的介入,在完整的看完影片后,我们不难发现,凶手用钓鱼一般的手段观察着调查此案的警探,是啊,如此张狂和明显的讽刺,是该我们的警察做点什么的时候了。一味的紧追不舍换来的却是对他们疲劳后小憩的嘲弄,这在影片正邪双方之间的对话中,无异于激化了他们本就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

  关于孩子,关于期望

  影片进程过半,在已经交代的剧情中萨摩赛关于基督教七宗死罪的理论虽然一步步得到验证,但是对于案情却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帮忙,而一般逻辑推理较好的电影往往不会出现过多的无用情节,接下来要交代的对象自然就是破案的进展――而此时却插进一段关于翠茜怀孕的情节。

  这孩子的出现似乎突兀的很,在影片情节上矛盾么?剩余么?决不这样简单。

  翠茜怀孕了,但是她却恐惧着新生命的诞生。因为自己身边的男人时刻都在与世间各种邪恶作对,她和米尔思童话般的感情历程伴随的却是时刻都要提防的种种罪恶。当幸福在家门之外难以企及,当丈夫热爱着一份随时可能紧急出动的危险职业,关于二人世界充满爱意的旅程带来新生命的问题,妻子犹豫着,惊惧着这世界可能给孩子带来的种种危害。她寻求萨摩赛的帮忙,到底要不要留下孩子。而萨摩赛告诉她,他以前在年轻时在同样的状况下放下了新生命的到来,这使他一向后悔莫及。一个经年累月从事刑事案件的老者,此时的表情似乎在寻找作为父亲的姿态,纵然世间有太多的恶,为之奋斗一生依然值得。我们没法从银幕上得知翠茜的决定,而猜测也似乎成了剩余,将孩子带到人间等同于将期望带到人间,如此,纵然世间始终不完美,终有为之奋斗的最初动机吧。

  转机,并未转势

  案件没有进展,二人在萨摩赛耍小聪明式的手段中盲目查案,虽然未免有些逻辑上的牵强,终究能够将剧情合理的向前推进。两人在联邦调查局朋友的帮忙下查到一份名单,就是经常借阅敏感书籍的读者。我们不明白名单上是否只有一个名字,但第一个追查的叫约翰杜的家伙正是他们的目标。在叩响约翰杜大门的那一刻,罪与罚的天平开始向有正义一方倾斜。约翰意外的发现两人找上门,然后是雨中追逐,最终约翰逃离,而米尔思受伤。对于米尔思在约翰枪口下余生这一情节,能够看作是猫鼠游戏中的一个岔子,既然凶手从来不做无准备之案,也就没有必要下手,况且片中的米尔思也似乎在约翰的目标之外。而进入约翰的住所,萨摩赛发现了约翰有如罪恶百科全书一样的日记,而米尔思却发现了他们两的照片:原先凶手已经盯上了他们。对于最终有关嫉妒与愤怒的安排,在此已经可见一斑。

  他们既已发现了凶手,该是转机的时刻到了,第一次的正邪对话是如此的意外,以致于约翰不得不电话通知说他将要对下面的行动做小小的改变。警察占了先机?不是,约翰但是暴露了自己的老巢,而主动权依然在他自己手中,何时何地再作案,这和米尔思二人发现其住所没有直接关系,这临了的一通电话似乎又再讽刺了警探的效率。

  傲慢Pride

  死者是一个自尊心建立在容貌上的女子,被割掉了鼻子,容颜尽毁,如何苟延?不如自杀。这已经是第四个受害者,而现场出现的那种凌乱,和前几个精心策划的现场相比,没有了那种神秘的恐惧感,直接的令人发指。在与警察交锋后,约翰已经加快了步伐,作案已经不再缜密如前,惩罚几乎成了唯一目的。其实现场没有太多的证据显示死者有多美貌,也完全没有必要。这在前面的精心安排后,显得有点仓卒,也正是如此,相信故事发展下去会更令人无法猜测。或者案件现场能够更有条理,也或者还能在现场找到些其它案件的蛛丝马迹,这在和萨摩赛二人不期而遇后显得有些仓猝,但依旧残忍的遵循着他七宗死罪的惩罚教条。

  淫欲Lust

  如果米尔思他们的动作能再快一点,或者死掉的妓女就可能幸免。然而这样一个聪明的罪犯对于橡胶工具的兴趣似乎有点不着边际。能够想象,这个受害者被杀的现场是怎样一种惨象,因为施者已经恐惧的连说话都带着一种极度扭曲的不联贯。米尔思和萨摩赛,两个一度欣喜于破案进展的干探,就此沉默。

  两人下班之后到酒吧,闲谈中透出一种对约翰杜的无可奈何。决意将案件侦破后再退休的老头也已经到了情绪的极限,他砸掉了身边那时钟一样的东西,还剩下多少时间给他?他已经不在乎了。整个案件带给他的冲击,无异于几十年精心破案的成就感被完全摧毁,他似乎回到了当初的原始状态。到底怎样在道德上界定约翰杜的罪恶,他似乎已经没了主张。

  嫉妒Envy、暴怒Warth

  约翰杜的投案自首,就像是对警察办案不力的嘲笑,血淋淋又残酷。已经是第七天了,无踪毫无人性的凶杀,让萨摩赛十分不解。对待约翰自首,米尔思的态度仿佛简单许多,毕竟凶手已经被他们控制了。律师代表约翰的要求,让案件继续发展,因为最后的两具尸体。与其说是约翰自首,不如说萨摩赛和米尔思继续围着约翰转。约翰身上的血迹证明他不是在说谎,坚持萨摩赛和米尔思通行的要求使他看上去俨然一副游戏操纵者的模样,毫无阶下囚的卑微感。

  结局,第七天的下午七点零七分,翠茜的头颅给约翰带来了来自米尔思枪口的数颗子弹。凶手已然了结性命,然而胜利的却不是警察。约翰嫉妒米尔思幸福的二人世界,暴怒使得冲动的米尔思射出了惩罚的子弹。尽管影片在多处细节上有着这样那样的逻辑性有待商榷,但最终结局的震撼力是那样令人信服,以致于结尾任何总结性的描述都显得剩余。

  在影片最后,上司问萨摩赛:你去哪里?

  萨摩赛说:就在附近,哪也不去。(原话:around)

  最后一幕:落日的黄昏中,萨摩赛站立在一片昏黄的旷野,孤独却又那样的决然。人性的逻辑

  如果说身而为人有任何的可悲,莫过于降生之初那一声啼哭的无助。你不仅仅仅以最原始的状态来到人间,还有随之而来的种种欲望。影片展现了基督教中指名道姓的七种人类欲望,虽然人们所有的欲望远远不止这些,但单单是人哺乳期就天生的食欲,就将所有人毫无例外的介定为欲望的动物。这或许就是影片把贪食作为第一宗罪展开故事的动机所在,沉重如此,乃是《七宗罪》最为黑暗的人性逻辑最集中的表现。

  如果说有人能够撇开七宗罪所有的罪恶,我能够把它奉为神明。影片主题正是要展现一个充满恶之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可能的完美但是是生活中那海市蜃楼一般的幻象,可望而不可及。是的,没有人能逃脱命运里无处不在的欲望,而更没有人能逃离这世俗生活中随时可能的命中注定。我把这叫做冥冥中黑暗的现实,无处可寻却又无处不在。

  影片的逻辑

  自有电影诞生以来,从来没有哪一部犯罪电影能如此黑暗却又让人不得不真心期望看见世界的完美。影片在故事情节上遵循了案发和案破的基本逻辑,但是却用一种近乎于绝望的画面完成了故事的所有前因后果。当黄昏降临,黑夜的必然暗示了罪恶的永无止境。在叙事中,透过图书馆资料调查案件和约翰杜用极短的时间了解米尔思夫妇这两个情节点在逻辑上略显牵强,而约翰的犯罪动机也只停留在神意的表象,在最终的完整案件中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电影本身的这个缺憾恰好又验证了完美对于人们来说始终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影片不是完美的,却足以在创作者的这个暇疵中显现出一种遗憾的美感。不是无懈可击,却足以震撼人心。

  纵观影史经典的罪案电影,在众多单方面表现罪恶和最终恶棍伏法的情节比较下,影片有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比任何一部犯罪电影都明显的多出一种宿命感,不可逃离也欲罢不能。你无法用通常先入为主的观念猜测结果,这在感官上给了观众一种无可替代的惊悚和悬念,这就是影片逻辑上的成功。虽然影片第一个死者是所谓的冲动犯罪的结果,有和米尔思的愤怒之罪重复的嫌疑,不妨把这看作影片一种黑色幽默式的首尾呼应。

  影像的逻辑

  影片从头到尾都持续在一种阴冷的画面氛围中,从开头不见阳光的早晨,到案件现场的恐怖,无不笼罩着恐惧的气氛。

  摄影师并没有给出超多的血腥来制造恐怖,多样的场景布置,在让人感觉真切的同时,用阴暗的冷色调构建的影像世界,恰好体现出凶手比受害者更为离奇病态的心理世界。

  影片有三场场雨景,开头的贪食罪,米尔思借阅的经典名著导读和米尔思与约翰的雨中追逐。第一处,意在洗刷罪恶的愿望,用雨中的警察来体现,如同无尽的雨丝,罪恶没有尽头,雨似乎也没有停的意思。第二处,意在嘲讽,米尔思对于查案中必要的阅读很是无奈,雨点打在车窗上,似乎在嘲笑他的年轻幼稚。到了第三处,就不只是嘲弄这样简单了,雨中的正义与罪恶都面临一种必然的选取,罪恶在嘲笑正义的同时,似乎也对正义的软弱有一种莫名的同情,冰冷的枪口不是在判决米尔思的生死,而是在不可意料的相遇后宣战,正义与邪恶的对立头一次在连绵的雨中到达了无法复制的精彩。

  最后那一片旷野,是影片唯一一场全景用暖色调展现的戏。尽管在情节上冷到了牙根,可无尽的金黄色稻浪,还是让人在一丝暖意中结束了观影。对应影片最后一句台词,还是给了人走出影院应对阳光的勇气,而不至于垂头丧气到沉浸于对未来的绝望。

  那一抹期望之光

  《七宗罪》在无数优秀的电影中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我最割舍不下的一部。不仅仅因为故事的精彩――倘若如此,看过几遍就足够了;更不是因为演员和导演――虽然参与者都足够优秀。让我最为之动容的还是影片在阴暗的剧情下掩藏的那种悲天悯人。影片用商业性的故事,独到的叙事方式,把一个犯罪故事用情节和影像上升到人性的深度,普通升华为非凡,和片中描绘的罪案一样的震撼,又如此深入人心。

  再多的罪恶,再多的欲望,始终是人类无法摆脱的枷锁之一。当你能正视在电影中出现的所有罪恶,剩下的问题,在于选取:选取节制或者选取放纵。这全在于每个人一念间的些微差别,却能引导每个人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为之奋斗”能够和片中的约翰杜一样,有太多的理由,每个人为之奋斗的,除了那叫做欲望的东西,还有很多,那是约翰无法体会的。精神病患者是很多观众情愿扣在约翰头上的帽子,而在他极度冷酷无情的行径下,其实还有关于审判和裁决的影子。自命不凡自然是约翰自我神化的畸形结果,但这些明显带有审判意味的案件无不暗示着凶残以外关于礼貌的定义。

  影片中关于孩子的出现,是一种期望之外的原始驱动力。因为正常状况下,孩子不仅仅是生命的期望,还是礼貌的延续。虽然最后翠茜的死亡将这一切抹煞,却不足以扼杀整个社会体制里每一天都会诞生的新生命。

  最后的画面:黄昏,萨摩赛独自站立。对应最后的台词,就算世界永远不是完美的,也都值得为之奋斗。黄昏以后的黑暗和必然到来的黎明,必然永久对立。正是如此,萨摩赛在黄昏中的身影,犹如黑暗中的守护者,让人能够安心在黑暗中奋斗,前行。这也是《七宗罪》最后的精华所在,虽然阴郁充斥全片,期望之光在最后一刻却如此的温暖。

  七宗罪影评精选(六):

  《七宗罪》这个片看了不止于三遍了。一向想写点什么的,手痒痒,但总也觉得写什么都但是一个关于基督教的七宗罪和一个连环凶杀案的警匪电影,就搁置着,这天忽然想着这部电影还同时讲了“七宗罪”以外的第八宗罪——一个愚蠢而奸诈狡猾的,有点神经质和精神错乱的,一相情愿替天行道的家伙(JohnDoe)被正法的故事。

  西方的精神祖训天主教认为人遭永劫有“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这些就是本电影的主线。但本电影有一条根线,那就是一个一相情愿替天行道的家伙的连杀犯了“七宗罪”的七个人,加上一老一少两警察的精彩配合,使得美国电影史又多了一部勉强可为人称道的电影。

  在影片里,7罪、7罚、7次下雨、故事发生在7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7天的下午7时,无处不在的“7”的暗示。7“Seven”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到十六世纪后,基督教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七宗罪,thesevendeadlysins):傲慢(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饕餮(Gluttony),以及淫欲(Lust)。

  DavidFincher显然不是要拍一部讨论宗教好处的影片,他只是想凭借七宗罪来表达对发达的现代物质礼貌下日渐沉沦的人性的痛恨,和由这些人性的沉沦诱发的精神危机。导演“解决”这些痛恨和精神危机的方法,就是把犯有这“七宗罪”的人统统“消灭干净”,于是就精心编导了一出巧妙而惊心动魄的连环杀人案和破案故事,而巧的是破案的警察(那个脾性暴躁)也成了连环杀人案的最后一目标,这个神经质的杀手(JohnDoe)活一辈子似乎就是为了一相情愿的替天行道一次,完成了替天行道(某种好处上说就是正义的施暴和谋杀)的“伟大杰作”,他反倒觉得自己完全解脱了,因为他已经亲自“查办”了“七宗罪”。他觉得自己就是卫道者,殉道就是自己最大的命。

  影片里的城市整天不停的下着雨,遍地流淌着湿淋淋而肮脏的城市污水,城市笼罩在严重污浊的烟雾中,城市嘈杂肮脏,现代工业一片混乱乱七八糟,生活在这个晦暗的城市的JohnDoe则是个极端而虔诚的宗教狂徒,也就成了这个晦暗的世界的发光点和耀眼的牺牲品。

  影片最后,沉着冷静心思缜密的老警官William引用了海明威的一段话:世界如此完美,值得为它奋斗;事实上后半句较为真实,前一句就当自己是个半瞎子好了,世界的黑暗是需要揭露在阳光下才能遏止其黑恶的继续深化的,但是不是就要一个一相情愿的替天行道的人,就需商榷,至少这个时代有某些必要的规则,虽然这些规则只适合某些人跳舞,也让某些人视“七宗罪”而不见。

【七宗罪影评】相关文章:

《谈婚论嫁》影评04-20

《大厨》影评04-16

《食客》影评04-07

《战马》影评03-29

《立春》影评03-24

随波逐流影评03-22

斗牛影评01-09

门徒影评07-29

与狼共舞,影评04-18

黑洞频率影评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