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3-12-19 07:05:06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汇编1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汇编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人本平凡,但不平庸,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独一无二的杰作,永远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不管是谁,哪怕是夜空中并不起眼的小星星,也会绽放只有它才拥有的独特光芒。教育一个孩子,如同牵着一只蜗牛散步,不能急,不能火,棍棒并不能起到作用。因为牵着蜗牛散步的人不同,长大的蜗牛也不同,有的勇攀高峰,有的安于现状。每个孩子的未来,基本都掌握在教育者们的手中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真实的诠释了这个现象。在一个辅育园内,被送进来的孩子们无理、傲慢。而这个辅育园的园长更是贪图官利,内心丑恶。他实行了不听话,就惩罚的不合理规定,使孩子们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坏习惯变本加厉。

  园长的这一做法让新来的音乐老师马修十分反感。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他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心灵纯洁,声音动听,于是将他们组成了一个合唱团。马修教他们唱自己写的'歌,孩子们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这些饱含正能量的歌曲,使孩子们恢复善良,乐于助人。这些得到了一位女公爵的赞赏。于是,贪婪的园长为了官利,欺骗女公爵说合唱团是自己的杰作,女公爵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奖励了园长金钱和官位。而马修仍然在教孩子们唱歌,帮助孩子们走出阴影,重现阳光、快乐的童年。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后,园长将责任嫁祸于马修并无情的将他开除。而园长继续对孩子们行使不合理的管教,因为多次严重体罚学生,关学生禁闭,不给学生饭吃等等,被人检举最终送进了大牢。

  影片以倒序法放映,批判了棍棒教育以及那些贪图官利,金钱的教育者们。将善良的马修和丑恶的园长做了明显的对比。园长的不合理管教方式只会让孩子们走向沼泽,监狱,但善良的马修将孩子们拉了回来。影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闪光点和本领特长,只要勤于发现,乐于探索,勤学苦练,就能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本平凡,但不平庸,只要有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我,给我温暖,哪怕我是一颗又小又丑、光芒微弱的小星星,也会绽放异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放飞孩子的梦想,让他的身体到灵魂全都变成一个天使。”这是我在今天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后发出的感慨。同时,这部影片叙述的也正是一些问题少年脱胎换骨,直面人生的全部过程。

  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因为生活的不如意,他的才华没有办法展示出来,所以沦落为了一名男子学校的代课老师。在那儿,马修老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难缠的问题少年,他们整天干着偷窃、吸烟的勾当。而院长却以极为暴力的手段管教着这班问题儿童,以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学校里是司空见惯。性格沉着冷静的马修老师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个现状,他决定用音乐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们沉封已久的心灵。他在自己专用的乐谱上为孩子们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歌曲,他希望一段旋律或者一个跳跃着的音符能唤回孩子心中久违的温暖,能把他们从地狱中拯救出来。

  马修老师刚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进展得很不顺利。其中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班上的一个小男生。皮埃尔拥有着天使的面孔和美妙的歌喉,但是却有着一颗魔鬼的心:自私、冷酷无情。在马修老师不厌其烦地挖掘、引导下,他的音乐天赋被充分地展示了出来,最后,他彻底地摆脱了那个邪恶的自己,成为了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家、指挥家。

  马修老师在学校目睹了院长的冷酷,还有其他老师的无情和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后,并没有对这些孩子丧失信心,他不仅只看到了他们的缺点,更发现了他们的潜质,他不体罚学生,给他们反省、改正的机会,他像一个坠入凡间的天使,把问题少年心灵里的肮脏清扫得一干二净,还他们原有的天真和纯洁。现在我们的社会上不正是需要像马修这样的老师吗?如今的独生子女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与重重保护之中,所以他们的.心灵都是非常的脆弱,经受不了任何来自外界的伤害。老师就是我们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我们遇到的是像院长那样冷酷无情的老师,那我们的一生几乎都要被毁了!我们都满心期待着能遇到马修这样的好老师,能让我们的身心都健康的好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部影片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

  48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老师、严厉的'制度构成。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了,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序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行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他的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感人了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一个孤儿,总在周六时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走时,佩尔诺一路奔跑起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为哈删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在马修走出学校大门时,收到的是曾不听说教的学生在片上写满祝福和思念的话,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情节深深地感动了我。

  感动之余我仿佛也看到了我们的老师看到了他管教我们的情景,看到了他悉心教导我们的情景,仿佛看到我们犯错时轻言细说教我们的情景,仿佛看到了老师与我们嬉戏时的情景,我仿佛也看到我们的老师问我们调解纠纷时的情景……此时此刻,我浮想联翩,想起了我们亲爱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向我们的老师致敬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观看一场电影并写观后感。一开始我是带着完成的任务心态去对待的,但当我看完《放牛娃的春天》时,我的内心无比震撼。《放牛娃的春天》是一部法国影片,导演是演斯托弗·巴哈提亚,是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你一本陈旧的日记,这本日记是他的启蒙老师克蒙马修遗留下的日记,他读着内容,脑海中浮现童年中的一幕幕。

  这篇电影说的是在辅育院的一群十分调皮,捣蛋的坏学生,老师们只能靠体罚,禁闭来管教他们。但是,有一个人给他们这群孩子带来了春天,他就是——克莱蒙马修。他是一个已经失业了的音乐教师,他从关怀,仁慈的'心去对待这些所谓的孩子,反对学校的做法。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这些孩子有音乐天赋,并且他们也十分热爱音乐。于是克莱蒙马修创建了合唱团,并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思去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开异他们,净化他们的心灵,最后使他们这群坏孩子发生了大改变,他们变得好学,乐于助人又十分善良。我觉得当克莱蒙马修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放牛班的孩子们尽情对放生歌唱,他们的歌声十分令人感动,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迎来的春天,即使到来的美好希望。

  我认为克莱蒙马修是一个十分好的一位老师。他对于差的学生不离不弃,这位老师有很大的改变学生的能力,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感叹。在我们的身边;也有无数像克莱蒙马修一样的老师。他们对成绩跟不上的学生不离不弃。有的课后还利用老师自己休息的时间去与他们交谈。他们像克莱蒙马修一样,不是与别人一样只看到别人坏的一面,而是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美好的一面,用方法改变他们,使他们的人生发生改变。他们也没有像院长与其他老师一样,采用惩罚手段,而是用仁慈的心去对待那些所谓的坏孩子。

  克莱蒙马修的做法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他也没有伤心孩子童真幼小的心灵。而是给予他们鼓励,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这些放牛班的孩子也因为克莱蒙马修所以才迎来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春风化雨》,都是讲述在一个较为封闭的校园里,一个追求自由民主的教师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规则,为学生带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人性,自由的启蒙,虽然最终带来“春天”的老师离开了,但雨已经淋入了学生的心里,开放的种子悄悄萌芽。

  老师,这个代表教育的名词被赋予了很多的责任,更多的是追求成绩,名次,并美名其曰“人才”和“未来”。在我的印象中,我十分感恩的`老师并不是让我分数提升的,而是让我感受到关怀,影响我思考的。育才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育德才是长久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句口耳相传的古语。人性本是善良的,没有人天生就坏,智力也许会遗传,但品德主要是后天培养。科学的人才影响经济的发展,道德的人才推动思想的进步。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占据着一个人9到15年的时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学生塑造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往往一个孩子的好坏是“被定义”的,从而“被影响”成为一个好孩子或者坏孩子。就比如一个著名的教育实验,教育专家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抽取班级一部分同学列为“有潜力成为优秀的人”,一段时间后回访发现这些学生因为受到了老师格外的关注和鼓励真的变得更加优秀。在影片中,马修对萧老师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颇深:凡事你只看到邪恶的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也许学生的心里有一道门,这道门上还挂了锁,开放的心态,有效的沟通,平等的交流,有爱的心就是最好的钥匙。如果做不到,起码请不要用冷漠再加上一把锁。我们要对自己所做的教育负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新的学期,让我们回想起曾经的往事;新的老师,让我们回想起曾经的老师,前个学期赵老师伴我们度过美好的半年,如今新来的班主任老师让我们好陌生。

  赵老师对我们多好啊!我们班那时对音乐的感悟特别差,因为我们不喜欢唱歌。赵老师为了让我们喜欢上音乐,还亲自让自己的儿子去上音乐辅导班。而每次在学习时,也顺便听课学习,每节数学课,总要抽出十分钟,把她自己学到的音乐重点传授给我们。她教我们发准每个音名,教我们练习视唱、教我们识谱,我们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在赵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的音乐表现突飞猛进,就连音乐老师也不得不赞叹我们的进步。

  每当想到赵老师,我就会想起那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电影中,马修老师进入这所寄宿学校教音乐。当他看见那些调皮的学生对老师恶作剧时,就下决心用音乐改变他们。当他看到校长对学生们惩罚残酷时,又对学生感到痛惜。在这地狱般的学校里,马修老师用音乐感化学生们,想把他们从地狱拉出来。终于,在马修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从黑暗中和阴影中走了出来,而自私自利的校长,却想依靠他们优美的合唱歌声为自己脸上贴金,最终没有成功。

  啊!黑夜,让我从黑夜中逃出来的马修老师啊,他是黎明中的希望,他是给我们光明的太阳,是他给我们温暖,最美的“风筝”,你多久回来啊!让我们沐浴阳光的`是老师,让我们幸福成长的,也是老师!

  音乐是我们心灵的启迪,是梦想,的港湾,是音乐感化了我们,是音乐让我们茁壮成长,要是我做了一名老师,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生活在快乐中、美好的音乐声中!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回到法国家乡出席母亲的葬礼,当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勾起了自己童年的回忆。

  克莱门特是一个生不逢时的音乐家,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根本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代课老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畔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犯过罪的、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他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暴力的手段管这些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他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一开始,他遇到了种种困难:一个不愿开口唱的天才、一个暴力、变态、处于危险边缘的学生、校长的阻拦、一个父母在二战中双亡的可爱小孩……还有一个不会唱歌的学生。

  但他以他坚忍不拔、沉稳、谦让的性格以及他敏锐的观察力,战胜了种种困难,组成了一个合唱团。

  他每天晚上都给孩子们写一些适合他们的乐谱。他从简单到很难。但是学生们都学会了。有时候学生犯了错,他还会包庇学生,以防遭到校长的毒打或禁闭。

  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学生们用天籁的嗓音取悦了他的心灵。可是好景不长,校长在一个星期六把他赶走了。但是,那个父母在二战中双亡的可爱小孩却因为老师们善意的谎言:“你的爸妈会在星期六来接你哦。”,而每个星期六都在校门口等他爸妈。这次,他又在门口等爸妈的时候,马修老师出现了。于是,马修因为禁不住孩子的请求一次寂寞的孤独,带走了他。让他知道了他的等待终究是值得的。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想要得到回报,就得付出努力。因为努力有时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惊喜与一个大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低谷,那里随时都吹着凛冽的寒风,这漫长而冰冻的冬天,正板着脸,似乎随时都会愤怒地将你一口吃掉!

  你是否因此而绝望了呢?

  影片中的“放牛班”正是走在寒冬里的一群孩子。他们似乎生性就是这么顽劣——四处惹事生非、弄伤老师、偷拿老师的东西、私下贬低老师、抽烟……一切被列为差生的行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似乎已无药可救了。

  一个音乐代课老师的出现却成了孩子们的`一剂特效药。他不仅宽恕孩子们的调皮,还把这些处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儿子,用爱来教育他们。他不顾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校长对他的厌恶、警告和鄙视,义无反顾地组建了合唱团,教孩子们唱歌,教孩子们走出低谷、走进春天,浮上水面。

  他成功了,但他也为此而失业了。尽管校长也因为惩罚严苟无理而失业,但这位“小”代课老师也未能回到孩子们的身边……

  谁说差生永远只能是差生?谁说池底的水不能浮上水面?谁说一时的严寒会伴随你一生?那只不过是你没有努力罢了。若你满怀希望,不断向前,春天怎会不到来呢?

  而我们在面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时,又该怎么做呢?是哀叹着“他们无药可救!”“完全没有希望!”“要让他们变得优秀?别开玩笑了!”……还是像那个代课老师那样,用爱与希望来告诉孩子,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没有那么差,其实他们是可以成为优生的,是能从池底浮起的。

  或许,我们应该好好地想一想,怎么走出冬天,怎么让别人走出冬天。我们应该像“放牛班”的孩子那样来到春天里,像那个代课老师那样,做“放牛班”的春天。冬天总是会过去的,那时,会有一束温暖的春光将你引出人生的低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电影的经典部分自然是马修老师将孩子们组建成一只合唱团,充分的给与他们才能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中建立自信,赢得尊重。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后来进入到音乐学院学习,使他的将来也逐渐清晰。不可否认,马修确实是一位好老师,他总是想法设法的帮助孩子们,没有私心,有的对工作的热情。记得一位企业家说过:“一个人最难办到的就是没有私心。”但在马修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与之相对比的是院长的行为,院长想得最多的只有自己的升迁与仕途。尤其是最后院长在回答是自己创建的合唱团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院长的卑鄙,而马修老师的不与辩解也让我们感到了他人格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两种不同的人:一个是热衷官职,一个淡泊名利,关心的只是孩子们得学习与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马修老师因得罪院长最后得到的是被解雇的命运,这也让我们不由想起了电影开始时马修老师的自叙:当自己在一系列领域受挫之后才来到的这所学校——。也许以前也正因为马修老师的正直行为才不断被人排挤。这也无疑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的讽刺!虽然马修老师走了,但他却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于是在最后的'电影画面中, 在马修老师站在楼下面,头顶不断有纸飞机飘落,在身边慢慢盘旋。马修老师的脸上不再有被解雇的失落,带有的是会心的笑容。

  在最后马修老师蹬车离去时,佩皮诺主动要求与他一起走,当我们听到电影中的一个声音告诉大家那一天是周六时,我们也豁然想到在电影开始时的哪一个小小的伏笔,告诉我们佩皮诺每周六就会到校门口等待父亲来接他。同时我们心中也涌起了一阵感动,马修老师被解雇这个看似不完美的结局也在这时变得圆满。

  这部电影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同样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与宽容则能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有关教育的电影,以前确实看的很少,而这一部放牛班的春天对我而言印象非常的深刻。《放牛班的春天》为什么叫“放牛班”我还没有搞懂,大约可能是指一群没有人愿意管教的孩子的春天吧。陪同学生观看完这一部长达两个多钟的片子,我确实颇有感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讲述西方国家一间类似少女管理所的学校,里面的学生都是一些叛逆、无心向学或孤儿类的。面对这样一群学生,该校的院长、老师们各显神通地进行管理。然而,在我个人观点看来,对此做得最失败的就是非院长莫属了。“关禁闭”成了他最独一无二的'惩罚学生的方法,不分青红皂白,不闻是非,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实施一种作为院长最忌讳的非人性化教育制度,这些真的值得每一位处身于或即将踏入教育事业的人深思,这些做法到底应不应该存在?

  面对如此叛逆的学生,教育首先靠什么?在我看来,教育首先靠的应该是耐心与理解。作为院长,作为老师,就必须懂得去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毕竟每一个人天生都有一定的天赋,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后天去发现的。不管学生如何烂,都离不开一个学校人性化的教育。

  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马修老师了。他是该学校的一名代课老师,在他的教育事业中,我认为他是成功的,尽管他失败于自己在音乐界的事业。虽然马修老师的代课时间并不长,但他对教育事业的付出,对学生们的热爱与执着,令我这位同样也是代课老师感动。他认为孩子们的心灵是纯洁的、不应该给予他们太多的阴影的。他发觉该学校的学生们喜爱唱歌,就义无反顾地反对院长坚持教学生们唱歌,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他坚决反对院长的非人性化教育,处处为学生着想,懂得去挖掘学生的兴趣,一直坚持人性化教育。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学生健康学习、成长,虽然他都曾毫不犹豫地说过谎,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懂得如何为人师的人。他的人性化教育理念的确是当今教育社会值得学习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对于教育这一方面,许老师常常对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这也和我们这周所观看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所展现的一样,一所名叫“塘底”的学校专门收留其它学校容纳不了的问题孩子,这些孩子无一例外的都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干脆是战争遗孤。他们搞恶作剧、起哄、抽烟、打架,在我们眼中他们似乎无药可救,但新来的一位级长却慢慢改变了现状。级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像校长那样专横,在他身上,我总能感觉到亲切和包容,他曾是一位发誓不再创作的失败音乐家,但当他发现孩子们具有音乐天赋时,便再次提笔创作,用音乐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改变着那群孩子们。

  影片所带给我们的东西非常多,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在启发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或者说是如何教育问题孩子。社会上那些罪犯,他们犯罪的诱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小时候家庭教育的缺失。现今中国的学校能教给我们的也只不过是知识,可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思想、人格方面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须做好家庭教育,可在中国,家庭教育的成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大多是追赶式,总在后面把孩子追着、赶着,幻想着“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时孩子总会出现一些逆反情形,到不如采用牵引式,在前面引导着孩子成长,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这就好像治理洪水往往要用疏的办法而不用堵。

  在教育问题孩子时,我们可以试着找到他们身上长处或优点,把这些长处或优点放大,他们的问题就会慢慢消失,不过,在这过程中,我们或许需要一位像是电影中那样具有包容精神和亲切感的马修老师。

  电影往往来源于生活,却仿佛又高于生活。我们在观看电影时所看到的未必是电影想表现的,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看本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这个星期,我们看了一部风靡全球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一位名叫克莱克·马修的代课老师写的日记。日记中介绍了一个教养院,这是一个滥用体罚的校长管的教养院。马修刚到这里时,就发生了一起恶性事故:一位老师被从门上掉下来的刀刺伤了眼睛。校长非常重视这起事故,叫全班在操场上挨罚,直到找出凶手而止。马修反对体罚,说他有办法。校长同意了。于是他开始代课。一进班级,他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全班很多人在打架,很多人说粗口。他决定管管这一切。可是班里那些人不仅不停,还辱骂马修。

  马修试图驯服他的学生。他发现班里有很多人喜欢合唱,老是拿着乐谱到一个角落里偷偷的唱。当校长发现他们时,马修总是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当班里开始流行合唱时,马修突然冒出个想法:组个合唱团I是这一切很快被校长阻止,他们就在晚上偷偷地唱。当他们获得荣誉时,校长却把荣誉都拉到自己身上。马修对这一切很不满,校长就把他开除了。校长手下的老师联合揭发了校长的种种罪行,他被开除了,真是罪有应得。

  克莱克·马修是个非常好的'老师,他引领学生们走出感情的沙漠,走进爱的春天。当他被学生辱骂一通时,他并没有进行体罚,而是用爱去温暖他们。学生们开始很不习惯,还老是暗算他。比如说偷个皮包啦,朝他扔个墨水桶啦,他总是用他真诚的爱,去感化,去让他们爱老师。当他们分别以后,马修和学生们的生活都有了变化。一位老师,用爱,改变了学生的生活。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人只要坚持做一件事,就会走进新的境界。克莱克·马修用他的爱,感化了一块一个个毫无感情色彩的心灵。当他的学生到台上演出时,他们理解了真正的爱:爱,就是为他所喜爱的人,用真诚的感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走进美好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这周,我们在音乐厅观看了一部风靡全球的温馨而感人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特别的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五十年的记忆,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泛黄的扉页,依稀可以看见19XX年1月15日的字样,那是克雷芒马修先生来到“池塘畔底”寄宿学校当老师的日子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乐格科设置的陷阱将马桑大叔的眼睛刺伤后,马修并没有让他去关禁闭,而是让他每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当莫康志因为辱骂院长而被关禁闭,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学们合唱,每天放学后独自一人偷偷在教室里练习唱歌,马修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开小灶”……马修用它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们。

  在为公爵夫人演唱时,无论是合唱部分整齐甜蜜的歌声,还是领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籁之声,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最后,虽然马修被迫辞职,但是马桑大叔,孩子们以及另一个教师联合起来,告发了院长滥用惩罚,院长被驱逐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十分敬佩马修那博大的胸怀。他不但因为他的.孩子们编写歌曲来骂他,便厌恶他们。他是从中发现出孩子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来组建合唱团。

  他还积极与那喜欢惩罚学生的院长做斗争,让院长无地自容,只好按照马修的话来行事。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马修,就是点燃这颗炽热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星期天中午,电影频道播了一本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为曾在预告中看到过,感觉还不错,于是完整地观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叙的手法讲了一个老师教育特殊儿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里,有许多行为偏执、叛逆顽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压政策激化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失意的音乐家马修顶替不堪忍受的前任来代课,在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后,他采用正面、积极、激励的教育方法逐渐取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并组建了合唱队,用优美的音乐滋润那些空虚的.心灵。孩子们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渐激发出来,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后成了著名的音乐家。而马修却始终平凡地生活着。

  整部影片的基调很平静,但我却被震撼了。当影片中响起孩子们圣洁、纯净的和声,曾经顽劣的眼神里满是专注与柔情,我的眼睛湿润了。

  马修是个好老师,因为他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们的需求。在长期的鄙视与压制下,孩子们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马修的教育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人文关怀。马修是个好老师,因为他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当他替某人隐瞒错误并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当他不歧视差生反而分派适合他们的任务,当他为了安慰伤心的母亲而善意撒谎时,无不在传递这样一种理念:满足需求、情感先导;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个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静,经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断,回想身边的孩子与老师,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教师的价值在哪里?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好的回答。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在国庆的八天长假里,我看了许多部电影,有《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但最让我意犹未尽的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

  看完电影,我才知道“放牛班”不是真正的放牛,而是指一帮有问题的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都表现了他们对这个学校有多恨,对这个学校的院长有多恨!而“春天”在这里指“重新”的意思。就像冬天离开了,春天又来了,万物复苏的情景。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克来蒙·马修是一位失业的音乐家,来到了一所名叫“池塘畔底”的学校,这是一所由粗暴残忍的哈善院长、一帮有问题的`少年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教师组成的平静而又冷漠的学校。这个学校有一条规矩:一犯错,就处罚。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三次逃学,经常被院长打骂,最后跳楼自杀了。

  马修老师改变了这一切,他在自己的班级里组了一个音乐合唱团。在调查学生是否会唱歌时,一句都不会唱的贝比诺做了他的指挥助理;一位五音不全的同学被光荣的任命为“乐谱架”。

  马修老师对自班学生犯错的处罚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一次,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刺伤了麦神父的眼角,马修老师没有把这位学生的姓名告诉院长,而是叫这个学生每天都陪在麦神父的身边,直到他的伤全愈合才行。

  这部影片深深地感触了我,让我懂得了:打、骂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是用爱或其他方式去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给予他阳光、土壤和水分,他就能迸发力量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而这些阳光、土壤、水分则是爱,是鼓励、是尊重、是宽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05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5-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13

(精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6

[精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6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11-19

《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11-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