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观后感

时间:2024-01-06 06:57:04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寄生虫》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透过观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寄生虫》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寄生虫》观后感

《寄生虫》观后感1

  是一个半地下室,窗外的风景是喝醉的人总在角落电线杆放水,窗内是无业的爸爸妈妈,落榜4年的哥哥和有小聪明但没有钱上学的妹妹。

  这样的人按理说不应该有可以和有钱人家扯上关系的朋友,但后面的剧情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家人虽然穷但是也没什么自尊心,坑蒙拐骗是没有在心慈手软的,所以大概什么类型的人都来者不拒,被一些善良的人认为成好相处的人了吧。于是一拖一的一家四口成为了有钱人的司机保姆英语老师和美术老师。

  转折点是在那个主人一家出去露营的夜晚,他们一家在客厅喝起了酒,几乎快要觉得这就是自己家的时候,一声门铃声让他们像电灯亮起后四处逃窜的蟑螂般躲起来。原保姆想要拜托妈妈照顾住在地下室的老公,却因为躲起来的3个人暴露后反杀,又暂时失败。这时候下大雨主人一家临时返回,让人神经绷紧,一方面是随时可能从地下室跑上来暴露一切真相的'原保姆,一方面是躲在茶几底下的三个人大气不敢喘的等待逃脱机会,主人夫妻两个不但做起了爱,看起来傻傻好骗的夫人竟然还染毒。

  等到终于有机会逃脱,半夜雨中走路回家的3个人,彷佛各自有心事,裹紧了衣服,到家却发现家被水淹了,马桶里不断有oo喷出,但大家还是镇定自若,也许因为这并不是目前为止遇到过的最糟糕的场景。秘密被人发现后就算是纸包不住火了,最后的场景是在主人家小朋友的生日party上。哥哥自作主张想要继续做梦去灭原保姆老公的口却被反杀,最终导致妹妹死掉妈妈失踪爸爸永远呆在地下室不见天日的局面。一开始把家人牵扯进来的是他,画上句号的也是他。

  本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样的悲惨结局也是能预料的,谎言就像下水道堵住了的马桶,拼命压住盖子也是避免不了oo要喷出来的。于是男主从此开始拼命赚钱,终于买下了房子让爸爸可以走出地下室,这多好,只是醒来哥哥一个人在地下室,而这一切还只是一个幻想。

《寄生虫》观后感2

  这部评分9.0的电影果然是不走寻常路,整部电影剧情离奇,人物刻画深入,甚至连每一个细节都极其注意,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叫好,果然是一部高质量电影。

  但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他剧情背后的象征意义,一家人依靠“精湛”的表演技能,混进了一家高收入家庭,当上了寄生虫的生活,尽管手段很卑劣,带着欺骗,带着狡诈,但整体来说“表演”的很让富人家庭沉浸其中。直到另一个“寄生”家庭的出现,让整部电影进入了黑暗而离奇的情节之中,最终的恶性杀人事件,直到最后靠着摩斯密码隐蔽交流的剧情,都让人感觉到窒息。

  相信韩国人看这部电影非常有感觉,因为据说韩国目前现在的社会状态就是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而且阶级性让人瞠目。电影中富人家庭的'男主人讨厌穷人身上味道的细节描写让寄生家庭的男人迸发出撕心裂肺的疯狂。尤其是在富人家庭沉浸在雨后天晴,美好生活之中,寄生家庭的自己的家却已经被大雨淹没,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仿佛穷人家庭只能在见不到阳光、窗口被人撒尿的地下室生活,即使寄生生活也是藏在没有人知道的地下暗室之中。

  这难道不是社会的一种象征意义么?不愧说韩国是一个人性非常惨烈的社会,社会处于长期的两极分化,矛盾一触即发,当寄生虫的尊严被一次次打破以后,血腥的对抗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我们不都是这种寄生虫么?我们寄生于我们的社会,寄生于某个公司,甚至寄生于某个家人身上,我们看似光鲜美丽,甚至有一种高大上的生活尊严,但如果寄生状态崩塌,或者自己寄生的状态被践踏,甚至被侮辱,即使你觉得你的寄主是一个好人,那也要面临着你对这个不公平社会的对抗,而这种对抗可能是无声的,可能是一触即发的,甚至是“正能量”般的“出人头地”,就像最终电影中儿子的“伟大”方案。

  如果一个社会,底层人士没有通畅的上升渠道,或者上升渠道极其狭窄,“寄生虫”就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有一天反而彻底消灭寄主。

《寄生虫》观后感3

  这部评分9.0的电影果然是不走寻常路,整部电影剧情离奇,人物刻画深入,甚至连每一个细节都极其注意,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叫好,果然是一部高质量电影。

  但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他剧情背后的象征意义,一家人依靠“精湛”的表演技能,混进了一家高收入家庭,当上了寄生虫的生活,尽管手段很卑鄙,带着欺骗,带着狡诈,但整体来说“表演”的很让富人家庭沉浸其中。直到另一个“寄生”家庭的出现,让整部电影进入了黑暗而离奇的情节之中,最终的恶性杀人事件,直到最后靠着摩斯密码隐蔽交流的剧情,都让人感觉到窒息。

  相信韩国人看这部电影非常有感觉,因为据说韩国目前现在的社会状态就是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而且阶级性让人瞠目。电影中富人家庭的男主人讨厌穷人身上味道的细节描写让寄生家庭的男人迸发出撕心裂肺的疯狂。尤其是在富人家庭沉浸在雨后天晴,美好生活之中,寄生家庭的自己的家却已经被大雨淹没,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仿佛穷人家庭只能在见不到阳光、窗口被人撒尿的地下室生活,即使寄生生活也是藏在没有人知道的地下暗室之中。

  这难道不是社会的一种象征意义么?不愧说韩国是一个人性非常惨烈的.社会,社会处于长期的两极分化,矛盾一触即发,当寄生虫的尊严被一次次打破以后,血腥的反抗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我们不都是这种寄生虫么?我们寄生于我们的社会,寄生于某个公司,甚至寄生于某个家人身上,我们看似光鲜美丽,甚至有一种高大上的生活尊严,但如果寄生状态崩塌,或者自己寄生的状态被践踏,甚至被侮辱,即使你觉得你的寄主是一个好人,那也要面临着你对这个不公平社会的反抗,而这种反抗可能是无声的,可能是一触即发的,甚至是“正能量”般的“出人头地”,就像最终电影中儿子的“伟大”计划。

  如果一个社会,底层人士没有通畅的上升渠道,或者上升渠道极其狭窄,“寄生虫”就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有一天反而彻底毁灭寄主。

《寄生虫》观后感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流不仁,以下层为异类。人类进化万年,最终小部分进化成了上帝,大部分退化成了只求生存的寄生虫。”

  前几个星期,我在家里看一场电影——《寄生虫》,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戛纳金棕榈奖。迄今为止,我认为那是一场我最难忘的电影。

  影片中一再出现蟑螂的形象,草蛇灰线,一个事物出现的多了自然人们就会有所联想。主角一家四口蜗居在大城市昏暗混乱的半地下室角落里,主角有钱的大学朋友把自己的家教工作让给了主角。请家教的是韩国顶层社会中的佼佼者,一家四口和一个女管家生活在一栋庭院面积大过建筑本身的豪华别墅里。主角顺利接手家教工作,并且和自己一家四个人用尽手段骗到雇主家四个工作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主角一家发现女管家竟然也同处底层,并在雇主家阴暗的地下室中和女管家因利益争抢导致多个角色死伤,最终波及雇主丈夫。

  影片中一再提到,朴社长(雇主)总是觉得金基泽(司机)身上有奇怪的味道,类似葡萄干放太久后发出的味道。金基泽刚开始听到朴社长他们说自己及家人身上有味道时,他还以为是自己及家人身体有什么不好闻的.气味。但是后来他终于明白,那不是身体发出的味道,那是身份地位发出的味道,贫穷的味道。他意识到朴社长客气表面之下的阶级优越感和极端蔑视后,内心怒不可遏,在混乱中愤怒地刺死了朴社长。欢快喜剧终以血腥悲剧收场。

  这部电影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分裂,展示了底层的生存状态和富人阶层对于“穷人味道”的鄙视,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寄生虫》观后感5

  在看的过程中,我的内心其实是一步步被带入进去的,因为前面一部分的家教经历和我的家教经历有点儿相似,一样是一个贫民窟家的孩子进入到那栋楼的最高层。所以有些感触。

  后面有一位聊的来的网友知道我在看这部电影,他发出来这样的感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但是其实后面,我不知道为什么,对那位可怜之人恨不起来。一个人要被愤怒或者其他的情绪激活,首先必须是共鸣,比如愤怒,他会让我感觉到愤怒嘛?如果单单从他诬陷别人抢了人家的工作害他没有饭吃,或者是杀了那个养活了她们一堆人的生命的朴社长,我有点儿恨不起来,只会觉得有点儿心疼,他为什么会抢人家的工作,因为贫穷,他为什么杀社长?因为阶级。

  他们一家人本性坏嘛?其实并不坏,他们一家人“入驻”了富裕之家后,原本并没有干啥伤天害理的事情,当他们得知了原本锁在半个地下室后的男人其实是原女仆的欠了债的丈夫,她们起初并没有杀害之心,只想要自保,稳住目前想要的生活,并且在后来的宴会上,那位女人还想把自己做好的`蛋糕给他们送过去,充充饥。

  真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阶级。原电影这样的画面,那位社长,捏住鼻子准备拿走车钥匙,这反而激化了另一位男人的自尊,他无法忍受阶级给他们所带来的痛苦与奢望,所以他被激怒了,所以他选择了杀戮。而原电影中一直强调的气味,那是富人对贫穷的敏锐,是贫富差距的隔阂,也正是阶级的化身。

  阶级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跨越的,却又是最永恒的,想起关雎尔的一句话:人生来是平等的,但是社会是有阶级的,一个人,得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无视这些阶级。

《寄生虫》观后感6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奥斯卡颁奖礼上连夺4项大奖的韩国电影《寄生虫》,把穷苦阶层刻画得窘态、凶相双双毕露。身为穷人,我看得脊背发凉,眼前发黑,心里直哆嗦。

  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深深自省、自责。因为作为穷人最多的边疆云南的一介草民,即便再怎么穷,一直以来我并没有像电影中的几个小人物那样,为穷不择手段,为穷丧失理智,最终为穷穷凶极恶直至人性泯灭。

  然而转念一想,我们每天收到的新闻和身边的案例表明,穷人基本上是城市犯罪的主力军。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能说明并非所有的穷人都跟我一样老老实实本本分分,那种穷人的窘和恶,是在现实中确确实实不分地域、国籍存在的`,是你想赖也赖不掉的。

  那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观众不认同《寄生虫》里的穷人形象?我想问题就出在:韩国编剧把穷人的窘和恶放大化了,同时却把富人的良和善理想化了。中国是一个仇富心理普遍严重的国度,《寄生虫》这样一来,等于是在逆道而行,让中国穷人的心里添堵了,自然也就对逆行者产生意见了。

  中国观众不认同《寄生虫》里穷人形象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部影片影射的穷人其实是生活在城市底层的穷人,而在中国,大部分穷人来自于农村,他们穷归穷,但是有根,有归依之所,有政府扶贫政策,所以穷的状态一致,心理上却绝对不一致。前者的穷致人空虚甚至会产生恐惧、产生被社会遗弃的幻觉、产生报复心理;后者的穷最多只会致人唉声叹气,或怨天怨地怨财神,或多骂几声娘而已。

  综上所述,韩国电影《寄生虫》入木三分所刻画的穷人,充其量只是在试图表现穷苦阶层的极端个案,只可惜这种个案缺乏普遍性,缺乏严谨性,几乎不构成反映社会现实的基本条件。所以美国奥斯卡奖把几项大奖都授予《寄生虫》,不是因为电影太优秀,而是因为美国富人相对较多,他们的“仇穷”心理刚好与电影中所表达的某些东西相契合。也许,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寄生虫》观后感7

  用教科书的专业电影语言重新拆解《寄生虫》,到底哪里出色?

  寄生虫:不起眼后进的逆袭,承认他们厉害,很难吗?

  以上影评写于半年前。

  回过头来再看韩国电影拿下此殊荣,我有了一些电影以外的新感受。

  看到微博上一个编剧提到,限韩令从在文化发展角度看,未必真的是一种处罚和限制。

  但对封禁的文化来说,单一抵制没太大用处,发展却可能受到局限:因为当代的音乐、视觉艺术发展绝对离不开现代性,而现代性是需要交流与吸收的,否则就极易停滞。

  这点我认同,关起门来,如果没有埋头发展,弯道超车;反而一味陷入舒适区,被所谓的数字麻痹,那不就是关起门来的狂欢,自欺欺人。

  就算有进步,但是进步缓慢,依然是不进则退。

  所以,相较之下,失去国内十亿级的市场,也不算致命打击,反而是逆境里的另一种成功转型,甚至有可能提早避免陷入套路化。

  隔壁娱乐行业的发展重心的.区域西移,虽然一时受阻,但只要真心想发展,持续产出好的作品,有活力的文化,一定会被看到。

  这些年流媒体的扩张,比如网飞,改变了电影行业的格局,和全世界团队合作的本土化战略,也使得自身快速成长。亚洲内容头部地位无疑是韩国,看看网飞亚洲战略,韩国占据多少就明白了。

  这种合作模式,冲击了韩国三大台的稳固地位,但也解决了韩国本土市场小受众少,投资成本低的问题。

  真正是有能力的内容创作,一定能逐渐取代不合时宜,尾大不掉的传统模式,和资本肩并肩,进行对外文化输出。

  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将诸如网飞之类的拒之门外,但是留给国产壮大的时间,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不能拔苗助长,但也不能毫无觉悟,固步自封。

【《寄生虫》观后感】相关文章:

《寄生虫》观后感11-28

寄生虫观后感11-30

《寄生虫》观后感3篇03-21

寄生虫观后感3篇02-25

《寄生虫》观后感7篇04-18

(推荐)寄生虫观后感10篇11-17

韩国电影《寄生虫》观后感(通用30篇)07-16

宇宙与人观后感宇宙与人的观后感11-15

《八佰》观后感08-23

《枪手》观后感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