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观后感

时间:2024-03-13 07:41:45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红楼梦观后感6篇(经典)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观后感6篇(经典)

红楼梦观后感1

  相信大家都看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吧!我欣赏《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机灵勇敢;我敬佩《水浒传》中豪情万丈的英雄;我佩服《三国演义》中英雄们的顶天立地。然而,最吸引我的是《红楼梦》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荡气回肠!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清代祖名小说家,字芹圃,号梦阮。他的'著《红楼梦》耗尽毕生心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明线,贯穿在贾府的悲剧命运中。写出了主人公贾宝玉对封建仕途的厌恶,以及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女主人公林黛玉充满泪的内心世界,用命运谱写的爱情悲剧。与其格格不入的薛宝钗,谈吐不凡,一言一行都严格恪守封建礼教。语言流畅,结构紧密,细致刻画了人物。通过贾府中无数的少女、少妇的悲剧,引伸到了封建社会的女性大悲剧。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眼相逼”这熟悉的语句在我的耳旁回荡着、回荡着……《红楼梦》真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都能阅读这本书,喜欢上它。

红楼梦观后感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含笑的悲剧。

  这部书不仅放映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坠落;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不但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宝玉是鸻玉而生,因何林妹妹从小一起长大,又有着同样的思想,不为名利所惑。

  红楼梦我看了三次,童年看图画,青年看帅哥美女,现在看人间的所有处事能力,反映人性的阴暗。感觉约来越现实.读了这本书我很喜欢这里面的故事,有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红楼梦观后感3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明白,至少,是明白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

  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但是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最后出家,同一小器。

红楼梦观后感4

  前几个星期,我在电脑上看了20xx版《红楼梦》全集,是由蒋梦婕、于小彤、唐一菲、杨幂等主演。我个人认为,这部连续剧很尊重原著,几乎一模一样。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蒋梦婕饰演的林黛玉和于小彤饰演的贾宝玉了。

  先来说说黛玉:刚入京的黛玉还很小,梳着古代女子的辫子,披着斗篷,头上戴着一朵鹅黄色的花,清淡、典雅,感觉比较腼腆,再加上蒋梦婕的演技,把黛玉那时的性格、情绪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来说宝玉:贾宝玉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混世魔王,调皮、爱说胡话、傻傻的。而于小彤把以上所说的特点全都表现出来了,给我印象很深。

  但《新红楼梦》这部连续剧也有不足之处,我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换了演员。因为于小彤饰演的是少年贾宝玉,成年后换成了杨洋,我觉得这两个人之间衔接的不是很好,就感觉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这一换也打消了我三分之一的热情,硬撑着看完了全集。

红楼梦观后感5

  林黛玉她是一个为情所困的弱女子,虽然生在大户人家,但逃不出这凡尘,遇到捆绑她一生的人宝玉后,她有了经常偷偷一个人哭泣一个人伤悲的习惯。即使也经常笑,但只有宝玉才看得出来,虽然她俩情同意合但贾母却棒打鸳鸯,活活将她们拆散,导致黛玉含恨而终。使得他们落下这悲伤的一生。

  审视林黛玉

  或许她有些小心眼,“爱使小性儿”,不完美,但她最珍贵的,是一直坚守自己的坚持,——世俗所不容,不代表林黛玉不爱,或是不敢爱;世俗不以为然,她仍可以投入得全心全意、义无反顾。无论是焚稿,或是沉湖,她都可以走得那么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我眼中的'林黛玉

  今天,我在校园网上,看到了张丽双老师的文章《留得残荷听雨声》,我看到了张老师在文章里面提到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个人物,我很是惊奇。因为最近我在阅读《红楼梦》这本经典书籍。我眼中的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心高气傲、才气过人的女孩。

红楼梦观后感6

  从一开始,《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就定位为综艺节目。在这两档节目里,当然存在以阅读为卖点的形式,但是也只是众多形式中的一种。比如唱歌跳舞做游戏,阅读除了略显高雅之外,对于节目内涵并没有什么改变。

  《红楼梦》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想法,实际上是在媒体资讯并不发达的前提下存在的`,而在如今媒体资源如此发达的情况,读书中的很大一部分很早之前就被电影、电视乃至后来的微博、微信所取代。再追求“万卷书”,恐怕反而成了不解世情的书呆子。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人类知识外化的倾向并不仅限于中国人,如何能够寻找到资讯源头,如何能够快速地搜索有用信息,如何能够利用搜索到的海量信息并加以组织,这远比古人的穷经皓首更有现实意义。

【红楼梦观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观后感06-21

《红楼梦》观后感11-04

《红楼梦》观后感12-21

《红楼梦》观后感10-07

红楼梦观后感01-20

红楼梦的观后感02-15

红楼梦观后感11-04

名著红楼梦观后感11-19

读红楼梦观后感12-21

红楼梦观后感13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