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个人观后感

时间:2024-05-10 17:31:13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夺冠》个人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夺冠》个人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夺冠》个人观后感

《夺冠》个人观后感1

  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于1月19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了首映仪式。这部电影主要以三个历史事件为重点,分别是中国女排在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与美国女排的激烈对决以及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中逆转战胜东道主巴西队。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和情节冲突,影片生动地展现了女排精神的诞生、传承和发扬。观看首映式的主要观众包括了影视圈的资深人士和媒体记者。在观影过程中,许多人都被影片的内容感动得落泪。

  根据导演陈可辛的回忆,《夺冠》这部电影的筹备拍摄工作始于2017年年底。面临着许多困难,陈可辛一度怀疑这部影片是否能如期完成。陈可辛是中国的60后导演,早在1978年曼谷亚运会期间就开始关注中国女排。然而,在这次拍摄过程中,他才真正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女排精神。

  巩俐表示自己非常荣幸能够饰演本片的一号主角郎平,特别是中年之后的'郎平。她认为饰演这个角色非常困难,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郎平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女性,我担心自己表演不到位。”然而,郎平本人多次肯定了巩俐的表演非常准确。

  郎平年轻时期的扮演者是她的女儿白浪,白浪身高1米86,也是一名排球运动员。尽管白浪之前从未有过拍戏经历,但在陈可辛邀请她参演时,白浪起初婉拒了几次。然而,她最终接受了邀请,并成功地将年轻时期的郎平的顽强坚韧、敢打敢拼的性格演绎得惟妙惟肖。在首映式上,白浪表示:“我感觉自己好像亲身经历了妈妈走过的路。”

  除了白浪之外,中国女排现役球员朱婷、张常宁、袁心玥、丁霞、颜妮、曾春蕾、刘晓彤、龚翔宇等人都在影片中扮演了自己。陈可辛导演表示,在2019年9月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后,这些现役队员以及退役的惠若琪在拍摄现场待了八天,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影片中所有的运动员角色,都是由排球专业运动员或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饰演,但教练角色,则全部由职业演员饰演,如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等。吴刚表示,由于教练是一个专业性很高的职业,对于饰演教练的演员们来说面对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夺冠》透过多个人物的故事传说和情节冲突,诠释了什么是女排精神。其中一些经典台词如“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影片将女排精神融入时代背景,展示了它的传承和发扬。

《夺冠》个人观后感2

  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1月19日在北京举行首映仪式,影片通过重点描述中国女排在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与美国女排的巅峰对决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上逆转战胜东道主巴西队的几个历史事件,辅以饱满、丰富的人物故事传说和情节冲突,诠释了女排精神的诞生、传承和发扬。首映式的观众主要都是影视圈资深人士和媒体记者,在观影过程中,不少人都被影片内容感动得落泪。

  据《夺冠》导演陈可辛回忆,影片从2017年年底开始筹备拍摄,由于面对的困难很多,他一度怀疑影片能不能完成。作为一名60后,陈可辛早在1978年曼谷亚运会期间就关注到了中国女排,但在这次拍摄影片的过程中,陈可辛说自己才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女排精神。

  作为本片一号主角的巩俐,说自己非常荣幸的饰演中年之后的郎平,巩俐表示饰演这个角色的难度非常大,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她是一名家喻户晓的女性,我怕演不好”。不过,郎平本人已经多次肯定了巩俐的表演非常到位。

  年轻时期的郎平由郎平的女儿白浪扮演,身高1米86的白浪本身也是一名排球运动员,从未有过拍戏经历的白浪在一开始几次婉拒了陈可辛的邀请,但实际上,她在参演之后,把年轻时期郎平顽强坚韧、敢打敢拼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白浪也在首映式上表示,“自己的'感觉就像是重走了一遍妈妈走过的路。”

  除了白浪之外,中国女排现役国手朱婷、张常宁、袁心玥、丁霞、颜妮、曾春蕾、刘晓彤、龚翔宇等队员都是本色出演影片中的自己。陈可辛表示,2019年9月,中国女排再夺世界杯冠军之后,这批现役队员以及已退役的惠若琪来到片场拍摄了八天,这是让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

  影片中所有的运动员角色,都是由排球专业运动员或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饰演,但教练角色,则全部由职业演员饰演,如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等。吴刚表示,由于教练是一个专业性很高的职业,对于饰演教练的演员们来说面对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夺冠》通过诸多人物故事传说和情节冲突诠释什么是女排精神,一些经典台词,如“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同时将女排精神置于时代背景之下,体现出了女排精神的传承、发扬。

《夺冠》个人观后感3

  2月8日,决赛中的谷爱凌。

  中间的故事,几乎耳熟能详了。第三跳前,她曾电话征求妈妈的意见,得到的是转体1440、确保银牌的建议。但她还是决定尝试1620,这个自己从未挑战过的难度。妈妈说,“最后的选择是你的,这是你的比赛,好好享受它。”事实证明,谷爱凌做到了。

  归化运动员的身份,商业代言拿到手软的新科体坛一姐,这些高关注度带来的压力,在谷爱凌身上似乎都没有留下痕迹。在2月7日预赛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整,挺进决赛;当记者问及要在3个项目中冲击奖牌,会不会压力太大时,她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压力,比三个项目反而会让我压力小很多,因为我有三次机会去实现愿望呀”;而在更早的学霸高考故事中,因为突发情况,谷爱凌在雨中一路跑到考点,不仅考试没受影响,还超常发挥,交出了成绩为1580分(满分1600分)的答卷……

  这些细节都佐证了谷爱凌的“大心脏”。“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是怎么拥有这样一颗“大心脏”,怎么能在竞技场上做到始终享受比赛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站在第三跳的起点上,如果想的是背负的巨大商业价值,或者是身边的镁光灯,那就丝毫无法承受尝试1620带来的后果。只有纯粹和热爱,能担负起这样的决定。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样做是希望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不畏惧,一直在挑战自己,突破极限,这也是她一直希望带给青少年尤其是女孩们的。

  所有比赛,都要面对对抗和失败的恐惧。从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始,我们对结果和失败的恐惧明显在减弱,对拼搏过程和运动乐趣本身的.关注在增加。但是谷爱凌的选择和表现,仍然给许多人带来很大的心灵冲击,这份纯粹和热爱,将带领我们在观赛心态上更加成熟。

  谷爱凌的成长起点和天赋,是大多数人无法复制的。但无论是任何起点,包括谷爱凌所站的第三跳的起点,都有外界所赋予的枷锁和内心的患得患失,战胜畏惧和恐惧,回归热爱和专注,是18岁的谷爱凌用惊天一跃,给我们上的美好一课。

【《夺冠》个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夺冠》电影个人观后感12-18

夺冠记作文02-21

大学生夺冠电影个人观后感12-07

《夺冠》观后感06-02

《夺冠》观后感06-12

夺冠观后感10-08

夺冠观后感12-01

夺冠观后感08-01

《夺冠》观后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