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观后感

时间:2024-05-22 11:22:16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红旗渠观后感(精品15篇)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旗渠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旗渠观后感(精品15篇)

红旗渠观后感1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安阳地区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纪录片《红旗渠》就真实反映了在那个无比艰苦的年代,林县人民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完成红旗渠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的英雄事迹。在分局统一组织的'党员大会上观看完影片之后,林县人民给我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感动,更是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敬仰。我认为只有踏着先人英勇的足迹,勇敢立足基层,艰苦奋斗,不断把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才是以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

  作为一名分局基层工商所唯一一名兼任内勤和注册登记业务的新工商人,自身的工作任务固然繁重,但是也为自己立足基层,充分发扬红旗渠精神,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今年的工商注册登记制度实施改革之后,在“宽进严管”的大方针下,市场主体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并且取消了一切行政许可收费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群众办理营业执照,开办实业的热情。因此,注册登记窗口工作任务相较于以往就更多了一些。在所内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打造群众满意、便捷高效的服务窗口,我一方面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虚心向分局、所内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另一方面也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针对辖区地域范围广,经营户较为分散的实际,利用中午有限的休息时间,积极与个体户联系,实现“送照上门”,让那些行动不便、路途较远等存在困难情况的个体户足不出户就能领取新版执照,充分发扬了“立足辖区……

红旗渠观后感2

  历史似乎已经逝去,然而,即使是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正在无孔不入地向各个角落和人们的骨髓里渗透的社会氛围里,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红旗渠精神展览里的16字精神总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给了我很多感想。第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人定胜天”是对这种心态的高度概括。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这种精神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方面。没有这种自信精神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就会什么也不敢想,什么也不敢干,或者是听天由命,或者是祈求救世主,或者是迷信别人,或者是相信神灵鬼怪。其实,要改变我们的命运,全靠我们自己!联想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红旗渠精神中的自信精神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红旗渠精神的力量与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观看当时的电影、图片,还是参观红旗渠的现场,我们都可以深深地体验到:红旗渠的决策者和修建者都有着基本上一致的信仰。

  第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的建设者绝大多数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人。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仅仅是死亡的人数就达到81人之多,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尽管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没有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武装、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却高效率地把红旗渠修成功了。

  创新精神是干成事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一个民族就没有了活力,就会在困难面前停步不前,就会企求救世主,就会等、靠、要,就会失去自信。

  从短短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干劲,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下,像过去那样艰苦的社会环境是不会再有的,人民的人生价值观也变得务实起来,所以要我们这一代勒紧裤头苦干是不会再有的了。但是正如马克斯提到,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事物本身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虽然没有让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外部环境,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坚持这16字精神,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中,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旗渠曾经是中国人的血管流淌着汗水与热血;红旗渠精神是人的第二生命;没有自信的人会恐而死,没有信仰的人会空虚而死,没有奉献的人会贪赧而死——红旗渠精神不正是一套中国人能找到的最合适不过的生存法则吗?红旗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做到实事求是,其最核心、最关键的是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以是否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党的事业为标准。只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就可以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同样,任何错误都是不利于人民、不利于党的事业的。执行上级指示,要把坚定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观察和处理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就会无往而不胜。

  红旗渠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前进。

红旗渠观后感3

  红旗渠的故事讲述的是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勤劳勇敢的十万河南省林州人民,历经十年的时间,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在当时,修渠的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在没有任何大型现代化机械的帮助下,河南林县数万人民仅凭双手和简单工具,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最终引漳入林,完成了这样不可想象的巨大工程。这条生命之渠结束了林县人民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非常感动,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非常震撼。这样一个即便是在现在都非常艰难的工程,在那个各项技术比较低下,各种物资相当匮乏的年代,最终被那些令人崇敬的人们完成了,那种艰苦奋斗,为了能够创造更好生活的坚忍不拔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传颂,值得我们赞扬,也是建国后现代版的愚公移山。红旗渠精神现在已经能够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一种传播的积极向上的

  文化,也是一种号召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灵魂。

  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团结合作。当我们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了一定要完成工程的信仰,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十万人一起的共同合作,齐心协力,那么,直到今天,我相信我们也见不到这条伟大之渠。这都是靠人民的团结,努力修出来的`。在现在,新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应该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应该说,团结协作是日常工作基本规范之一。每位员工在其业务活动中,都要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明确工作任务和共同目标,在工作中尊重他人,虚心诚恳,积极主动协同同事搞好各项业务等。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团队合作精神也是领导层非常关注的,也是同事中日常关心的。一项工作要很多人或很多部门共同完成,这要大家的相互配合。有了相互的配合,就能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提高各方面的业绩,实现共赢的结果,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有深刻的意义。

红旗渠观后感4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红旗渠观后感5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曾多次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小时候也曾看过《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其电影主题曲《定叫山河换新装》被人们传唱至今。8月10日我行重新组织观看了《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再次激起了我对英雄先辈的崇高敬意,再次被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深深感动,再次对 “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年,我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我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我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艰苦的岁月,辉煌的历史已经逝去,然而,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的社会大潮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依然给我们很多感慨。

  其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的创业精神。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当年,如果我县人民不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一味地靠天吃饭,林州的发展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当年我县人民通过科学论证,大胆的决定,加上不怕吃苦“人定胜天”的自信心,充分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联想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要创新思维,相信自己,改变命运靠自己,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其二,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实干,为了农行明天的发展,大家共同携起手来,建设农行美好的明天。

  其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也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修渠不止。在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历时6年终于修建了人间奇迹—红旗渠,造福了子孙后代。

  其四,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一个单位更需要这种红旗渠精神,现在的'工作环境好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些干部员工的观念淡了,工作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工作中讲客观,谈条件,提困难,不能主动的、能动的去工作,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是我们林州人的一种本色,因此,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了农行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红旗渠观后感6

  我有幸赴河南林州市,实地学习红旗渠精神,接受红旗渠精神教育。站在被称为人间奇迹的红旗渠边,看着绵绵流淌的渠水,想到当时的林县干部群众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险、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穿越太行山悬崖绝壁,开凿红旗渠的情景,内心深处受到强烈冲击、获得强大力量。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毅力和决心,让人震惊、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可以说,这次红旗渠之行,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震撼心灵、启迪思想、增强党性的学习体验,更是一次朝圣之旅。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听讲解、观实物,亲身体验红旗渠的壮观,感受红旗渠精神的伟大,一次次心灵被震撼,一次次被深深感动,收获颇深,启发较大,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红旗渠观后感7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发扬不怕吃苦、不畏牺牲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气魄,在太行山间开辟出一条人工天河。这种“红旗渠精神”既让人感动,也值得学习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要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红旗渠观后感8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向深里走、向实里走,更深入地学习好、传承弘扬好红旗渠精神,11月19日下午,五龙镇政府组织党员干部、支村两委、群众代表观看林州首部奋斗者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重温那段绝壁穿石、筑渠千里的艰苦岁月。

  “千年旱地能浇灌,迈过荒原流清泉……”影片以一段林州方言演绎的号子以及“叮叮当当”的抡锤打钎声为开篇,瞬间将观众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并且影片一一再现了“隧洞塌方”“凌空除险”“铁姑娘队”等当年修渠的'真实大事件。曾经的一穷二白,如今的景美民富,在影片中形成了强烈对比。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修渠的年代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雨夜救援”的现代戏中得到进一步弘扬和传承。

  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这部电影内容饱满、故事精彩,既是一部传播红旗渠精神的重要宣传载体,又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争当爱岗敬业、担当作为的表率,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旗渠精神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红旗渠观后感9

  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切实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公安队伍。6月24日至26日,我局组织50余名党员民警赴林州市实地感受红旗渠精神,接受红色教育洗礼。局党委副书记、政委任金瑞,副局长郑秀峰、副政委徐汝川,党委委员、县纪委监察委驻县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孙鑫仁及各科所队室负责人参加培训。开班仪式在红旗渠精神传承教育学院举行,林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岳东生致辞并为民警代表授班旗。

  任金瑞在讲话中指出,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为了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环境,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毅然奔赴太行山,从山西境内引漳河水入林县,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一种力量,引领一个时代。红旗渠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传家宝,全体民警肩负着社会大局维稳的神圣职责,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当代红旗渠精神内涵,抓住其精髓,补足精神之钙,确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得。任金瑞要求,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把握活动意义。要真正达到心灵上受到洗礼,思想上得到升华,精神上受到震撼,把这种敢于创造、团结奉献的精神切身融入血脉、融入警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凝聚力量。二是要珍惜机会,联系实际,学深悟透教学各项内容。要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真正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党性锻炼、作风转变、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三是要潜心研修,严肃纪律,树立鹿邑公安良好形象。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讲规矩、听安排,营造团结一致、朝气蓬勃的集体学习氛围,把鹿邑公安能干事、干成事、有作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展现出来。

  随后,参训民警聆听了林州市委党校副校长马东兴的《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专题讲座,马东兴全面解读了红旗渠精神,系统阐释红旗渠带给我们的“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发扬钉钉子精神”等当代启示。同时,我局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管理学院曹英教授为参训民警进行专题辅导。曹教授紧紧围绕环境文化、行为文化、领导文化、信仰文化及和谐警民关系等方面解读公安工作,授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贴近实际、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培训第二天,全体参训民警在任金瑞等领导的带领下沿着依山而建、紧贴山崖的渠道走近“红飘带”、“水长城”,参观了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深刻体会了“愚公奋起十春秋,引来漳河润田禾”的艰辛和不易,实地见证了红旗渠工程的伟大。在青年洞前,参训民警庄重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当大家走进红旗渠纪念馆的那一瞬间,被馆藏展现出的一幅幅鲜活的红旗渠图片所震撼,感受到了红旗渠工程的.宏伟与浩瀚,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件件珍贵的实物,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当年十万大军战太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及林州人民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光辉历程。大家细细聆听讲解,深深感悟当年林县人民凭着一双手,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帜,插在太行山上。

  培训第三天,参训民警走上太行天路,重温艰苦奋斗历程,目睹实景、深刻感悟,大家真正理解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悟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息、奋斗不息”的新时代内涵,看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坚定有力,使学员全方面感悟学习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启示,亲身感受林州市的变化。

  通过培训学习,参训民警全面了解了当时林县人民战山斗地、十年修渠的奋斗历程和英雄事迹,真实感受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了人民利益牺牲一切的大爱无疆,大家被红旗渠精神深深感染,纷纷表示,在以后工作中后,要增强党性修养,坚定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以红旗渠精神为依托,助推鹿邑公安工作新征程、实现新跨越。

红旗渠观后感10

  通过学习红旗渠,我意识到人们总是需要神,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我们党辛苦奋斗创业,辛苦奋斗成长,成就伟业。没有艰苦的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必将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将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改革开放30多年,让我们沐浴春风,感受改革带来的幸福生活。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党的领导干部,不想再做艰苦的工作,不能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法与大众密切联系,甚至脱离大众,有很高的现象。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现象,党的事业就无法前进,甚至会受挫。无论我党取得什么成就,都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密切联系大众,不断维护大众的根本利益,使我党始终保持与大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大众的支持和支持,始终站在不败之地。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与目前开展的党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完全一致。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弘扬正气、抵御邪气、廉洁从政的有力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员都应该把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作为他们成功的.基础和灵魂。

  实践证明,无论何时维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我党都有呼吁力、战斗力、团结力、向心力,能够引领众多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干事创业,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目前,面对各种邪恶的袭击,需要积极提倡,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红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必须充分发掘和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红旗渠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红旗渠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是顽强的愚公,还是填海的精卫,无论是石大沟的郭变花,还是桃花洞里留下最美的笑容的原海生,他们最美的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老师,应该让祖国的花在未来绽放,为祖国的建设献上力量,为祖国的明天开辟新的篇章。

红旗渠观后感11

  红旗渠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又被称为:“人造天河”。为开拓这条渠,林县人民苦干了十年,硬是用血肉之躯在无路可寻的重山峻岭之间筑起了这条震惊中外,造福万代的长渠。这是一部劳动者和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该剧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为改变命运没条件创造条件`艰苦奋斗`劈山凿石`粉身碎骨也要引来漳河水的撼人心魄的历史画卷。故事从井上`井下两村抢水打架,婚姻告吹切入。鲜明地塑造了聪明倔强`而顽强的农民青年二旺;执着`大义`壮烈牺牲的.城市技术员刘广泰;不惧危难`为死先立碑,誓要修出渠的县委书记阎运德和敢做敢当`不计生死的继承干部“王大炮”。同时,还描写了憨厚`善良的大旺。正直`宽厚的扁担叔,为他人食不裹腹的李老仓和把青春与爱融入工地盼水`秋凤`杏儿`望井``````````这些群像使人不能不重又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不能不再去品味那段难忘岁月留下的奋斗和牺牲精神。那种值的九十年代人去念恋合追寻的伟大境界。

红旗渠观后感12

  由导演李正伟所执导,著名演员白志迪、汪永贵、恩美所共同主演的院线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昨日在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混血演员恩美在剧中饰演女一号南希。

  《归来仍是少年》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以“追梦”为主题,以巍巍太行、壮美红旗渠为元素,以“重走红旗渠”为线索,讲述了垂暮老人石头为了追忆参与修建红旗渠的难忘岁月,决定带孙子骑行重走红旗渠,并探访当年修渠老友,然而他们在路上却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重重障碍,为实现心愿,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完成了追梦之旅的过程。这是一部有关红旗渠题材的励志电影,对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恩美在《归来仍是少年》剧中担任女一号南希的角色,这次的电影拍摄能够和著名演员白志迪、汪永贵、姜守志老师等人一同演出,恩美是十分的期待,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跟着几位老师好好学习。虽然这是恩美第一次来林州,但对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十分的敬佩与景仰,他表示对于能够参与首部反映红旗渠精神的电影拍摄感到荣幸,通过这次拍电影的机会来红旗渠实地的走访与深入的了解,对于自己的人生观会有新的体悟,也会尽全力扮演好南希这个角色,为宣传红旗渠精神出一份力。

红旗渠观后感13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总干渠长70。6公里,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引水,沿浊漳河右岸,经山西省石城镇和王家庄乡的崔家庄、石城、青草洼、老神郊、克昌、豆口、东庄、苇水、白杨坡、王家庄、马塔等村,到牛岭北坪沟的'南平村入林县境;由三省交界牛岭山村河口穿越青年洞到卢家拐村,经木家庄、盘阳等村蜿蜒向南,沿露水河左岸,过赵所、阳耳庄、棘针岭、杓铺、石贯、石界等村,在白家庄村西以空心坝穿越浊河,过南谷洞十孔渡槽横跨露水河,转向右岸北行,经尖庄村到回山角折向东南,经西坡、南丰、桑耳庄、清沙等村至分水岭,全长70。6公里。

  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红旗渠观后感14

  红旗渠,一条人工天河,虽没有长江的奔流不息,没有黄河的磅礴气势,但却是林县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林县人民的精神。红旗渠是林州的象征,也是林州人民的骄傲。

  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在杨贵书记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准备修渠,将山西漳河的`水通过这条渠引到林县来,改变林县“十年久旱”的现象。电影中的叶儿说:“林县人一辈子只洗三次脸,出生时洗一次,成亲时洗一次,人死了再洗一次”。由此可见,当时的林县有多旱,百姓的生活有多苦。这也是为什么林县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修建红旗渠,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硬着头皮勇往直前的原因。历时十年,红旗渠全面竣工,漳河的水顺着红旗渠流入了林州,滋润了林县干旱的土地,也滋润了林县人民心中的田地。

  电影中,当年担任青年突击队队长的石头已随儿子到了国外生活,儿子在国外成家立业,有了孙子和孙女,看似一切都圆满了。可当他看杨贵书记去世的消息时,他无法忍受内心的悲痛,本就年迈的他因极度的悲痛进了医院。出院以后,他想回国的念头愈发强烈,他想回家乡再看一眼红旗渠,他想在自己还能动之前再看一眼家乡和故人。在他的眼中,乡愁是自己亲手修建的红旗渠。

  他老了,但他仍然没有忘记红旗渠,没有忘记自己曾并肩作战的故人,可他没有等到叶儿,叶儿也没有等到能每天洗脸的那一刻,或许这就是老人内心最大的遗憾了吧。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但最本质的还是奉献与牺牲。为了修建红旗渠,有八十一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这崇高的精神。影片中的冯技术员虽是外乡人,但他仍为修红旗渠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有着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我们应把红旗渠精神铭记于心,我们都应学会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我相信,某天我们一定可以笑着面对世界。

红旗渠观后感15

  全剧开篇,告诉了人们:干旱,曾让林县人祖祖辈辈刻骨铭心。1959年,林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境内4条河流干涸,水庫见底。同时,由于缺水发生了三件痛心事:一是水生娘因打碎水罐而自尽。二是水利局技术员吴念祖妻子因缺水病故。三是当地百姓、家族因缺水、找水、争水产生矛盾冲突,瞎子叔因找水摔伤死去。

  面对天灾人祸,以县委书记林捷为代表的县委班子,经过反复调研,代表人民的利益,县委提出从山西平顺的浊漳河修渠引水,时称“引漳入林”工程,后更名为“红旗渠”工程。

  引漳河水入林县,修建红旗渠,是一个巨大而又艰难的水利工程。当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地形险峻,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上施工险象环生,如7800米的渠首拦河坝工程,太岁山炸一座山,长616米、宽6.2米、高5米的狼崖洞,后改为“青年洞”。

  当时,林县的家底,只有300万元储备金,技术条件与机械设备落后,仅有28名水利技术人员,物质匮乏,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创造出太行山上的人间奇迹,培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没有白灰、水泥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水平仪,青年突击队自己做。工地搭建的席棚不足,许多建设者就睡在山崖下、石板上、石缝中;粮食不足,就吃杂粮、挖野菜、捞水草;许多林县人外出务工,攒下几元、几十元钱,寄回来支援修渠。总之,林县人民为修建红旗渠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先后有30多万人次上山劳动,81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尤以共产党员、水利技术员吴念祖,从一开始的没计、测量,到牺牲时仅有27岁,一直战斗在工地上。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林县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韧不拔。这一点既表现在学生们到红旗渠工地齐声背诵《愚公移山》篇章的镜头,也渗透在恩师路长信教授,在学生吴念祖牺牲后亲赴红旗渠工地,担当起技术总监,并收水莲做学生等催人泪下的场景中。

  剧中还演出了一些人对修建红旗渠的干扰,表现出红旗渠修建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险峻、物质条件匮乏等困难,还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解决观念落后等问题。这种干扰更凸显了以县委书记林捷为代表的县委多位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与责任担当。特别令人感动的一幕是林捷坚持修建红旗渠二期工程,让石头爷刻一石碑“林捷千古罪人”,并立誓:如果失败,将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县50万人民谢罪。

  剧末,林捷因挪用国家专项资金用于修建红旗渠工地而被审查,当时县委班子成员、银行行长、水利局长等多位领导以主动揽责来保护林捷,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林捷的人格魅力和林县县委的凝聚力,以及共产党人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

  剧中还介绍了红旗渠总投资6866万元,未发生一起贪污和挪用修渠物质和资金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在国家经济最困难时期,自筹资金占总投资的85%,巨大的工程,少许的资金,靠的是全县人民,勒紧裤带,省吃俭用的义务奉献,干下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工程。这不正是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真实体现。

  剧尾还介绍了红旗渠,从1960年的2月到1969年7月,先后有30多万人次的林县儿女自带工具,自备口粮,风餐露宿,在太行山中苦干9年多,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04万立方,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由原来的2万亩水浇地,发展为54万亩,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早、水贵如油”的历史。

  红旗渠,在太行山上蜿蜒流淌至今,今天看来,它是滋润百姓的“生命渠”,是催人奋进的“幸福渠”,更是永不断流的“精神渠”。红旗渠精神已深深沉淀并铸造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岸脊梁,将不断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也许就是本剧带给观众的重要启示。

【红旗渠观后感】相关文章:

游红旗渠作文04-13

《红旗渠》观后感12-06

红旗渠的观后感05-17

红旗渠观后感05-17

红旗渠观后感12-28

红旗渠电影观后感12-06

电影红旗渠观后感12-07

红旗渠导游词07-27

《红旗渠》观后感8篇12-06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