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观后感

时间:2024-06-09 14:13:37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时代楷模》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时代楷模》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代楷模》观后感

《时代楷模》观后感1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加工作38年来,先后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余名,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大爱谱写生命赞歌。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

  肖文儒: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出动,处理事故。

  肖文儒说,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

  肖文儒: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

  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肖文儒:分析准、判断清,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救援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安全的救援。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

《时代楷模》观后感2

  2月20日晚上8点,观看了“北京榜样”颁奖典礼,整个颁奖礼以每个人物的事迹贯穿整个节目,他们每一个人的事迹都那么的振奋人心、催人泪下。

  细细品味,他们都是咱们身边的普通人,却做着不普通的事情,“垃圾奶奶”到“环保奶奶”称谓的改变,中间的`艰苦,那是常人所不及,还有热群众的见义勇为,他们行为温暖了北京,同时我相信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也会感受到北京的温暖。尤其是居委会大妈殷金凤(社区工作者)的事迹,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名居委会工作人员,就应该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这些榜样都是做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付出了常人所不能付出的辛苦与艰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

《时代楷模》观后感3

  20xx年5月11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诞生,开港作业便达到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之后这个世界纪录被6次刷新。20xx年底,单机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时。

  20xx年11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开港运营,再次以“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航运界。

  “我们从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铭记。”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任何人施舍给我们的,是全体队员不断超越自我、拼命干出来的!”

  “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5000多个,反复测试十几万次。”“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经理窦亮说。在一次测试中,他们发现某处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但疑点有数百个,大家按流程一点点回溯,连续一周每天干到凌晨,最终找到了问题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段时间,AGV(自动导引车)“死锁”情况频繁出现,李永翠和同事们用了几个月,分析了上万条工作日志,从中归纳了十几种“死锁”类型,最终成功“解锁”;负责操作的朱文峰、王吉升、隋晓等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负责作业的李波、管廷敬、耿卫宁等做了40多个闸口方案……

  开港至今,“连钢创新团队”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次研制成功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全球首次研制成功轨道吊防风“一键锚定”装置;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而且,经过173次的'动态优化,自动化码头管控系统已经越来越“聪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业组负责人李波清楚地记得,自动化码头运行后不久,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的考察团来到青岛港,提出要到自动化码头作业现场看看,并且要求拍照、录像,很明显就是想检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成色”。

  “给他们拍,让他们看!我们的技术,仅凭拍照和计算是学不走的。”李波向张连钢汇报后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自动化码头行云流水般的作业征服了曾经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核心技术掌握在团队自己手中,这就是张连钢自信从容地让国外同行随意拍照的底气所在。

  20xx年,从不邀请亚洲港口参加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主动邀请“连钢创新团队”分享建设经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同时获评“全球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自码头运营以来,已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人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亮丽名片。

《时代楷模》观后感4

  每到假期,张桂梅带着面包、矿泉水,坐车去山里家访。12年来,张桂梅的家访路长达12万公里,最远时要坐10个小时车。

  第一届学生家访时,张桂梅走一家哭一家。有的人家里连衣服都买不起,寒冬里穿着一件单薄的外衣,除了物质贫穷,人的精神状态也糟糕,男人提着一个大袋懒洋洋闲坐,女人穿得脏兮兮,目光呆滞地看着人。

  有的村子一个大学生也没出过,有女孩考到女高后,村里开始陆续有高中生。

  每次去家访,张桂梅尽力帮助解决问题。谁家种的水果卖不出去,她发动老师一起购买;

  看到很穷的人家,她把自己穿的外套、随身带的钱留下;

  有个人家只有两个姑娘,被人欺负,土地被侵占,张桂梅帮她们打官司,“吃亏我才不干呢。”

  有个女孩全市统考中数学只考6分,张桂梅去女孩家家访,希望女孩的父母让她转学或读职高。到那一看,整个山头仅剩女孩一家板房,女孩的爸爸残疾,独自一人操劳的妈妈将搬离大山的心愿寄托在女儿身上。

  家访结束,张桂梅给这家人办了贷款。她把女孩叫到跟前,“家庭这样,你说咱们怎么办?”最后女孩考上了大学。

  对家庭关系不和的`,张桂梅会想办法调解。有个女孩四五年没有跟父亲说话,一次唱歌大合唱,张桂梅把父亲从山里接出来,让女孩站在父亲身后唱《我的老父亲》,父亲听着听着哭了起来,父女关系改善不少。对不懂事的女孩,张桂梅会直接让女孩对着母亲跪下。

  张桂梅像一个大家长。宿舍楼2层以上的门长年开着,张桂梅随时进屋查找学生是否带手机,看到学生日记也翻。有一次,张桂梅翻到一个女孩给一个男生写的情书,她把女孩叫到面前,让她停止谈恋爱。女孩很生气,说她翻日记违法。

  “这是我的地方。”张桂梅说。

  去年,张桂梅翻到一个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一看内容,女孩要自杀。信里说,父母常年酗酒,活着没有意义。张桂梅害怕了,她去女孩家里访问,发现女孩父母醉得不省人事,等了3小时,父母清醒了,张桂梅将信的内容念给他们听,让他们写下再也不喝酒的保证书。不过保证书是写了,可这个父亲不喝白酒,改喝啤酒了。

  张桂梅的眼睛像鹰一样盯着女孩们。她看到有个学生3年穿一件外套,给她生活费,让班主任格外关照。为了省钱给哥哥看病,一个学生经常不吃晚饭,独自留在教室唱歌。张桂梅发现后很心疼,告诉她好好吃饭才能有力气学习,考出去才能改变自己的家庭。

  那时,周云丽喜欢和一个家境稍好的女生来往,周日休息时间也会约着出去玩。张桂梅看到后,把她叫到办公室,说家里没钱没势,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学习。周云丽不服气顶了一句,张桂梅气得用手里的诺基亚手机砸她,骂人声整层楼都能听见。两个班主任闻声过来劝,周云丽的姐姐也来了。张桂梅看出来姐姐心疼妹妹,“如果我真把她打着了,姐姐肯定上来捶我。”

  多年后,周云丽才懂得校长当时的一番苦心。读大一时,她回校看望张桂梅,抱着校长开玩笑,“你再打我一顿。”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周云丽回到华坪女高,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时代楷模》观后感5

  近日,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观看了“时代楷模——黄大年教授”事迹影片,短短40分钟的视频,让我感触颇深。

  一个生前平凡的科学家、作为千万党员中的普通一员,为什么他就做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八个字呢?我想,他的身上体现出了我们缺乏的也是正在丧失的一种精神,执着的信念和时不我怠的使命感。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娱乐文化的发展的确丰富了国人的业余生活,可那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国家的强大,军队的强大,民族的复兴,靠的不是莺歌燕舞,靠的不是花拳绣腿,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靠的是无数个如黄大年一般默默奉献、刻苦专研、至诚报国的中国人,从钱学森、邓稼先、吴文俊,再到黄大年,真正史书留名的巨星,是他们耗尽自己的力量,慢慢挺直了中国脊梁。他们的奋斗事迹不应该只尘封在共和国的档案里。

  人渴了就知道喝水,饿了就知道吃饭,可精神世界的匮乏,却鲜有治愈良策。崇拜伟人的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崇拜英雄的民族是勇敢的民族,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常有明灯指引,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常有榜样为伴,不浮躁、不迷茫、不堕落,做一个精神世界的富有者,才是我们应该追逐的!

  至诚报国可以融入到任何岗位。黄大年教授用他自己的行为,向价值观、世界观模糊不清,缺乏人生信仰的部分年轻人,回答了什么是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不计得失的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这是生动的一课、更是震撼的一课,纵使生命有限,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无限的,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或许不是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不是运筹帷幄的政治家,但只要我们立足岗位、恪守本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在我们的团结和坚持下,一定能服务好人民群众,为实现强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代楷模》观后感6

  高年级的中队在看完《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先进事迹后,队员们纷纷写下了自己感动的话语。一字字都表达着自己心底的感受,一句句都饱含对杜富国英雄的关切。队员们都看得非常的'细心,有的写到“我看到杜富国叔叔虽然失去了双手,但他依然微笑,他最后敬礼时颤抖的那只残缺的手,是因为他疼吗?不是,是因为他是一名军人,军礼是最高的敬意,就像少先队员行队礼表达敬意一样,我真想在他的面前向他敬一个队礼,我是多么崇敬你啊!你是我们湄潭人的骄傲!”;有的写到“杜富国叔叔你的这种大无畏精神让我敬佩,你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还坚强地面对,每天还坚持做运动,不拖后腿,你真棒!”......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最新感想

  老师们观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故事之后,感慨颇多,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为人民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看到杜富国同志即便没有了双手双眼,也还要靠着双腿继续追求自己梦想的初心时,更加激发了心中育人的斗志。这种舍生取义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发扬,也深信这种精神会根植在浙小全体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无边繁花。

《时代楷模》观后感7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

  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二)

  步履艰难的家访路

  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说。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最远的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乘车40多公里到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罗青青家。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路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xx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她不是丽江人,却已走遍丽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致敬张桂梅,同时也表达了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一贯立场。事业发展,人才为先。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扎根基层,扎根西部,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人才、积聚力量。

《时代楷模》观后感8

  20xx年12月24日9时许,“漳州110”二中队指导员蔡权泉所在的中队在巡逻时,于30分钟内连续接到三个电动车丢失案情。“漳州110”巡警与图侦迅速联动,通过监控和卡口确认嫌疑人身份信与赃物转移车量,在两个小时内将四辆电动车找回。

  “其中三辆均为报警车主所丢失,还有一辆电动车尚未被车主察觉丢失,就已经被我们找回。”蔡权泉回忆道。

  “全方位快捷”能让群众得到一种安全感。”蔡权泉说,“‘110’是一面大红旗,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面小红旗,守护它在新时代不惧风浪,继续飘扬。”

  漳州110”驾驶警用摩托车在路面巡逻。

  出生于1991年的蔡权泉刚开始“一腔热血,总想着办大案”,后来通过多次接处警和思考,他感悟到“治安防控,努力让案件少发生、不发生是队伍的职责。”

  如今,他体验着合成作战警务新机制的'高效率。1月6日11时,二中队接到一个合成作战指令:早上6时50分,群众报警称盆栽上面的三棵小榕树被偷。“通过多警种迅速反应,接到的指令上嫌疑人家庭住址、盆栽藏放地点都十分精确。出动抓获嫌疑人,追回赃物才花费半小时。”

  蔡权泉说,对群众来讲,几棵植物的心理价值远高于价格,失而复得的体验感更不一样。“‘时代楷模’称号赋予我们更大的职责。”

  建队以来,“漳州110”43批次共520位民警无违纪违法行为,114人次立功受奖。王铭说,“漳州110”队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有铁的纪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进行内务条令夺标、基础体能达标、执法资格考试三类竞赛。

  “漳州110”创立于1990年,在百姓中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的美誉。30多年来,“漳州110”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

《时代楷模》观后感9

  今年,江西省遭遇洪涝灾害,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员深入灾区,营救疏散群众1.3万余人。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阔干部群众表示,这是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铁军〞,要学习他们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开拓进取,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向前。

  7月12日19时40分,九江市永修县修河三角联圩发生溃决,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紧急疏散转移被困群众20xx余名。永修县三角乡乡长赵小建说:“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英雄事迹鼓励我们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汛情期间参与受灾群众安置保障的平安永修志愿者协会,第一时间组织“向消防员学习致敬〞的主题活动。志愿者黄艳表示:“他们舍身忘我、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迹,传递出一种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志愿者们将通过自己的点滴行动,把这份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

  南昌航空大学组织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学习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先进事迹,20xx级学生康石田说:“不少消防指战员是我们的同龄人,他们赴汤蹈火冲在一线的事迹,令同学们既受感动更受鼓舞。作为在校大学生,应向这群年轻典范学习,承当起新时代青年的荣耀使命。〞

  8月29日,在湖北省黄梅县站前大道消防救援站,30余名消防员集中观看了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电视新闻,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消防员参与救援,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站前大道消防救援站抢险救援队队长张荣亮冲动地说,“看完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新闻报道,我对自己肩上的.这份责任感悟更深了。〞

  “各就各位!预备,跑!〞烈日当空,重庆市綦江区消防救援支队北渡消防站站长李方园正在带着队员们训练。“他们的英勇事迹,让同为消防员的我肃然起敬,重新审视自己身穿的这身火焰蓝制服。〞李方园说,“我们要以学习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先进事迹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实战能力,让站内水域救援小分队业务本领不断提高,在关键时刻能勇挑重担、不辱使命。〞

  “荣誉是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为他们自豪!〞“胸中有大爱,凡人亦英雄。〞众多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表达对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崇高敬意。

《时代楷模》观后感10

  在巡察组进驻女高前,巡察县教育体育局巡察组要求被巡察单位准备必要的办公条件,当时张桂梅老师觉得巡察组开具的准备清单要求过细,有官僚主义的做派,为此,巡察组组长谭正华特意带着联络员和张桂梅老师当面沟通了一番。

  巡察结束时我们向张桂梅老师反馈,在6年来的材料中只发现这些很细小的瑕疵,而其余的材料让从各单位抽调的巡察人员都深受教育。但提到“由于工作忙了,有一位老师的一篇心得体会属于网上抄袭”“有一张发票金额和报销金额相差一块钱”时,张老师很严肃地说,“再小的'问题也是问题,说明我平时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财务审核把关不够严格,必须高度重视,立行立改”。

  这时张老师笑呵呵地对谭正华说,“组长,开始觉得你们安排要提供那么多办公设备,觉得你们官僚,但看到你们一进来就埋头苦干,几个小时都不出办公室,这种工作作风好!你们的巡察工作认真细致,我支持你们这样干。”听到张老师这样一说,全组的人都跟着她笑了起来。

《时代楷模》观后感11

  12月17日,水寨中学迎来了科学家精神“传承20xx”报告团的彭洁教授,她为高一学生带来了题为《忠于理想的两代人》的报告。她在报告中讲述了她的祖父彭湃忠于革命理想、英勇就义的事迹;她还讲述了父亲彭士禄忠于科学理想,在危险环境中成长,在核动力道路上奋勇求索,艰苦拼搏,最终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的事迹。

  我在报告现场用心聆听着彭洁教授绘声绘色、饱含深情的讲述,并尝试着当时那个时代的所有人共情。在彭洁教授的讲述中,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彭家四少发出“不要交租了”的呐喊,周围人目瞪口呆的画面;彭湃当众烧自家田契,将自己名下所有田产分给农民,农民欢呼雀跃的场面;彭湃被捕后即使被打折双腿,仍视死如归,高唱共产主义《国际歌》英勇就义的场景;年幼的彭士禄被奶妈背着逃难的危急时刻;彭士禄为躲避反动派的捉捕,四处流浪讨饭的场景;彭士禄被捕入狱后倍受折磨,成为小囚犯的'被登上报纸的图片;彭士禄历经千难万难终于回到党组织的激动瞬间;彭士禄回答陈赓将军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他坚定且简单回答:“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的决然;彭士禄在家里反复计数实验数据,与同事们热烈讨论的场景……整个报告过程,我的内心掀起阵阵波澜,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彭家这两代人生于不同时代,但都忠于自己的理想,并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革命时期,彭湃抛弃自己原来的地主身份所带来的荣华富贵,寻求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道路,为的是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在和平时期,彭士禄根据国家需要,改学原子核动力专业,数十年隐姓埋名,甘于奉献,为的是让中国人强起来。他们都放弃了私利,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所以他们注定为国家和人民所铭记,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可能是彭湃所处的时代与自己相对较远,我对报告对象彭士禄这个核潜艇之父更感兴趣,于是我在报告会后上网查找了彭士禄的相关信息。我越是了解彭士禄的生平事迹,对他越发由衷地敬佩。

  彭士禄是英烈彭湃之子,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在20世纪60年代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制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动的全过程、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人们称彭士禄院士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的里科弗”。然而站在当时科技领域高端的彭士禄却有着不幸的童年。

  1925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彭士禄出生于广东海丰。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蔡素屏遭反动军阀杀害。第二年,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父亲彭湃在上海牺牲。童年时期,他几经入狱和逃难。小时候的彭士禄历经了无数坎坷与磨难。1940年,周恩来派人把彭士禄接到延安。在延安中学,他学习刻苦,劳动积极,成为模范生,后到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

  1949年,彭士禄被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后又转到大连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1956年以全优成绩毕业,获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当时正在苏联访问的国防部副部长陈赓找到他对他说:“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坚定地回答到:”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毛泽东主席在当时豪迈地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彭士禄和他的同事们深受鼓舞,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尽早将核潜艇研制出来。

  1965年3月,彭士禄告别北京的妻子儿女,只身入川,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经历了6年的艰苦奋斗,我们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终于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1年,因为工作需要,彭士禄再一次搬到武汉任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所(现719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任职到1973年5月。上世纪80年代,彭士禄主持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工作时期,他更是常驻广州,几个月才能借回京汇报工作之机回家探望一下。彭士禄80高龄时还在视察核电站的建设工作,经常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年事已高的他并没有在家享受生活,依然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出差,很少能见到家人。

  1978年,当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时,他正在工地上,有人通知他去参加国家科学大会,他根本不知自己是受奖者。在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时,他还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其实什么时候调级,什么时候评职称,什么时候涨工资,他一概不知,也不打听。别人的房子是越调越大,而他却从七间的将军楼搬到四室一厅的单元房里,把大房子让给别人,他总说,国家给我的太多了。他担任过不少单位的顾问,从不拿报酬。他说,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比拿点小钱更有价值。

  彭士禄在199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中,用四点总结自己:其一,一家与百家;其二,主义与精神;其三,明白和糊涂;其四,拍板与改错。

  短短的20xx字自述,对于“一家与百家”“主义与精神”的解读,切实地反映了彭士禄所经历的非同一般的童年生活以及经历磨难之后所展现的精神和气节。“明白与糊涂”“拍板与改错”更加诠释了彭士禄对待生活、工作和研究的态度以及敢于承担责任、敢担当的为人品格。

  对于担任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一职,彭士禄有这样的描述:“由于历史的误会,我有幸参加了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全过程。

  对于对党的回报,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到:“我坚信共产主义必胜无疑,作为共产党员,我将为之奋斗终身!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群体团结,是合力,至关重要,最怕‘窝里斗’,分力抵消,越使劲越糟糕,最后变成负力,悲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纵观彭老一生,他作为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拥有饱受磨难的童年,劫后余生奋发图强的少年,学成归国后开拓核动能领域,为国家默默奉献的壮年,功成名就后仍然谦虚低调,不慕名利的晚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饱经生活磨难考验的彭老,形成了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知恩图报、爱党爱国爱民、淡泊名利的科学家可贵品质。

  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让他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他是最值得当代年轻人去追逐的科学家明星。

《时代楷模》观后感12

  晚上9点,我下载了一个短片《时代楷模发布厅——黄大年》观看。之前听同学们说这个短片很感人,我自己观看后,果然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真的很令我感动!

  这个短片主要讲述的是黄大年教授从海外回归祖国怀抱后发生的一件件不可思议的事。黄大年教授20xx年从英国放弃富裕的生活回到了祖国,于20xx年逝世。其中有一个片断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感动得不能自己,泪在眼眶中转,当短片说到黄教授平时只吃烤玉米,连煮玉米都觉得是耽误工作,连睡觉都觉得是一件奢侈的事的'时候,我哽咽了也更迷惑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黄教授这么执着地工作呢?”慢慢往下看短片,我才明白,原来是黄教授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黄教授的学生文月在短片中说到,黄大年教授是超人,但是我觉得超人也有不会也有不行的时候,当时黄教授第一次在办公室晕倒,送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黄教授已经是胆管癌…..后因治疗无效黄教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于黄教授来说,每一秒都是无比的珍贵,那我们作为小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呢?还有什么理由说学习辛苦,学习累呢?看完了这部短片,我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不能虚度光阴而要以黄教授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时代楷模》观后感13

  英模精神之光照亮初心!黄群等三位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我作为一名财务岗位上的党员,更要以先进为榜样,尽职尽责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不怕困难,任劳任怨,尽己所能解决工作难题,为公司生产经营发展服好务;同时把好钱关,加强财务安全意识,保护好公司的钱财,不让公司蒙受经济损失;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和业务技能,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做一名有担当且能担当的共产党员。

  黄群、宋月才、姜开斌3名同志,不惧艰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用自己的英雄壮举和宝贵生命保卫了实验平台及其人员的安全,他们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代表,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作为新时代的船舶人,我将牢记党员的责任,恪守党员的义务,为了还未完成的`伟业继续奋斗。

  300米长的码头,30米高的巨浪,狂风裹挟着巨浪一次又一次地将英雄们打倒,浪过去后,他们又艰难地爬起来,继续向前冲。当危机来临,当祖国需要,三名英雄对党始终充满深情,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使命如山、信念如铁、忠诚不渝用生命保护挽救了国家财产和同事的安全,用生命践行了对党无限忠诚的坚贞誓言。英雄长空撑巨擘,壮志未酬陨碧海。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对事业的无限眷恋、对党的绝对忠诚。

  党员的榜样,人民的英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是全体党员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承载着国家未来的期望,我们更要将自己的工作看成为国为民的一项大事

《时代楷模》观后感14

  2021年8月6日,福建宁德市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在防抗台风“卢碧”中,为了排除安全隐患、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疏通被杂物堵塞的涵洞时,不幸被洪水和淤积物卷走,因公殉职,年仅44岁。

  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表示,作为孙丽美同志的家乡人,我们在为她的殉职感到无比悲痛、无比惋惜的同时,都为闽东有这样的好干部好儿女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古县村是一个有着3000多人的大村,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为生,产业单一,人多地少。如何让古县村发展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2018年出任古县村党支部书记的孙丽美,推动实施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发动村里党员和致富能人办起合作社、建起蔬菜冷库,解决蔬菜销售难、储藏难问题;联系霞浦牙城及福州长乐、连江等地,租用闲置农田6000多亩发展“飞地经济”,介绍100多位村民前去务工,人均月收入达六七千元。

  现年73岁的村民杨兆科说,节水灌溉工程解决了水量不够、干旱天无水可用等情况,方便很多,收成也上去了。

  杨兆科肢体残疾,大儿子有精神疾病,妻子和小儿子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是双残家庭。为此,孙丽美为杨兆科大儿子办理残疾证、申请五保户,保证日常生活和医疗用药开支;为小儿子安排护林员公益岗位;为杨兆科申请房屋修缮资金、残疾人创业资金、产业扶贫发展资金共计43000元。

  “在阿美书记的引导帮助下,我种植了2亩水稻、蔬菜、花生和玉米,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杨兆科说。

  在帮助村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孙丽美不忘解决村民销售难问题。2020年初,因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古县村实行严格交通管控。而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是花菜销售期,当时有3000吨花菜面临滞销风险,市场价值约1000多万元。

  村民孙朝安说,孙丽美书记通过对接县农业农村局获取车辆通行证,对接客商打通销售渠道,并安排贫困户的农产品优先销售,使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

  据统计,三年来,孙丽美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300多万元,进行水利修复及农田改造,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增至2.4万元;争取资金27万元新建村民健身活动场所和完善党群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的文化休闲生活……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古县村旧貌换新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今年7月12日,樊丽丽作为省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古县村,就在孙丽美殉职的.前几天,她们还在讨论着村里的发展规划。

  “丽美书记说,我们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优越的地理条件,要好好商量一下,把这些好东西都挖出来,让老百姓也赚上旅游的钱,吃上不辛苦的饭。”樊丽丽说。

  挖掘“温麻船屯”的历史文化底蕴,争取农保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开发后山100多亩荒地、建设食品加工项目,年底前争取硬化村里仅剩的一条200米的黄土路……如今,这些设想,成了孙丽美未完成的夙愿。

  “永远不会忘记,她‘心中永远装着群众,眼中永远是脚下这片土地’的样子。”樊丽丽称,将以“丽美精神”为指引,接过她的接力棒,把古县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完成丽美书记未完成的愿景,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30日,宁德市召开学习孙丽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派驻屏南县寿山乡寿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进兴说,孙丽美同志作为村级组织带头人,是我们驻村干部最直接、最现实、最生动的学习榜样,将时刻把她作为一个标杆,当成一股力量,矢志不渝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

《时代楷模》观后感15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

  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

  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不忘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

  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时代楷模》观后感】相关文章:

学习时代楷模心得03-02

时代楷模优秀学习心得07-24

时代楷模学习心得体会12-27

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精选18篇)08-23

时代楷模张桂梅心得体会04-12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08-08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的心得体会04-29

学习时代楷模王红旭心得体会05-03

张桂梅时代楷模观后感范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