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时间:2024-09-21 13:17:37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优秀【14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观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悟,观后感相当注重“感”,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思想。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优秀【14篇】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1

  全片没有高潮,没有意义,四季更迭,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下跪,这就是人生。

  评论里有人说这些人愚昧。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在重复,只是他们重复着朝圣,而我们重复赚钱、娶妻、生子…,无休止的在生活的泥沼中争渡。

  朝圣者攒钱只为朝圣,几千公里一路跪过去。

  累了就歇息,醒来继续跪。

  朝圣路上都会带着家人给自己补给。

  男人在前面跪行,妇女拉的`车,驴子跟在妇女身边。

  有人问:怎么不让驴子拉车。

  男人说:她心疼驴,我们都把驴当亲人一样看待,她拉不动的地方才会换驴拉车,到了拉萨,会带着驴子一切朝拜。

  屠夫杀了牛,怕报应,所以也跟着朝圣,路上碰到蚂蚁,他跪着给蚂蚁让行。

  路上遇到水,他们从水上跪过去。

  朝圣的路上没钱了,他们打工挣钱,继续朝圣。

  拉帐篷和食物的拖拉机被撞坏了,他们几个人推着拖拉机继续前行。

  朝圣路上,女人生孩子了,生完孩子后带着孩子继续朝圣。

  就这样,没有多少台词,没有高潮,没有结尾,只是在路上,朝圣。

  只要干了坏事,他们就会害怕报应,朝圣就是求佛宽恕自己,也为众生祈愿。

  然而这世上干坏事,却快活一生的人太多了。

  干坏事,只有内外通透,言行一致,方能打破因果桎梏。

  好人做了坏事结果特惨。

  他总会暗示自己干了坏事,会遭报应,报应往往就这么来了。

  内外不通透,思想和行为背离,必会有不好的结果,谓之因果。

  真有因果?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2

  简洁的语言交流反衬出内心世界的执着和坦然;没有过多复杂的剧情,但又说出了生活中的百态。里面有西天取经般的磨难,也有欢歌笑语、互相帮扶的画面。也许这就是生活,决定于自己内心的信仰。

  下面是个人对电影里朝圣群体特质的理解:

  1、群体的整体信仰

  这一群人,有老人、有妇孺、有屠夫、有自感罪孽者等,但他们都有着去冈仁波齐朝圣的信念。虽然出发点有些是赎罪、有些是祈福等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为能到那里朝圣而欣然前往,因为那个地方在他们的信仰里面就是神圣的地方。

  他们的信仰是那么的根深蒂固,不为外界所动。整个群族从小生下来就接触,并在平日里人们念经、教导的影响下,并在周围雄伟山峰环抱、干净无杂的环境的熏陶下,这种信仰就像精神支柱一样支配着整个身躯。

  2、内心的平坦

  正是有了深刻的信仰,在面对很多事情,尤其是苦难时就有种不为所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从容。他们不抱怨、不埋怨,坦然接受遇到的困难,自己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去处理度过。

  公路上车来车往,但他们一点心思都不会花在车辆的观察比较上;周围的环境有时有气魄的高山,有时有山花的烂漫,有时有清澈的湖水,但是他们都不会驻足欣赏,也许他们看的多了,但此时他们却只是怀有信仰在前行。

  3、忍耐,不急不躁

  日复一日的磕头前进,磕的头出了包,磕的装备都已磨损,但他们仍旧不急不躁、循序渐进。他们的内心是坚定的、强大的,接受着变化和挑战的同时也接受者重复的每一天,这也体现了强大的忍耐力和平常心。同时,这又一次锤炼了他们秉性,使他们更加的沉着、执着,就和修行一样,每一步都是进步。

  4、欣然接受指导

  途中遇到一人不客气的指点,教导他们应如何更好的朝拜,他们选择接受和改进。并接受了此人的邀请到家里做客,为报答留宿感激之情,帮助他耕地。

  同时,也谈到了现在年轻人种地心急,都把牛累得气喘吁吁。反映出,年轻人接触复杂的社会多了,由于磨炼不够,养成了急躁、浮躁的性格,也正说明了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接受前辈的教导和指点,未能传承。

  5、理解,坦然面对

  车辆被撞后,没有撕心裂肺的责备和讹诈,而是理解对方困难;没有车辆拉货而选择人工拉,拉货的人放下货物后还要回退到出发点重新磕头朝拜前行。他们没有犹豫、没有询问、更没有借口。他们接受他人带来的不幸和苦难,理解对方的处境,从不抱怨。

  而反观现在社会,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遭受一些不公就反抗,你指出我的毛病我就反驳你,无论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反正要先毁掉给自己造成麻烦的人等。缺少了相互理解,难以面对挫折,很难用平常心去处理事情。

  6、不畏惧困难,向目标前进

  山体滑坡他们不怕,并出于本能的保护弱者;有水挡路他们不管,继续朝拜前行;没钱后,不急不慌,集体出去挣钱;即使生老病死,也不悲不泣,并为之荣幸。

  他们简单的生活,简洁的语言,没有过多复杂的思想,有些类似于原始的群居生活,也许这才是我们最内心的世界,只是他们生活在了表面。善于隐藏的,把它藏到了内心;思维简单的,就维持在了表面,这也许就是真正的表里如一。朝圣者们很多特质是需要复杂社会里浮躁的我们去借鉴和磨炼的。

  总之,我们的生活要和电影里讲的一样,应保持着自己内心坚定的信念,去生活、去走路、去翻山,去对待前方的挫折和幸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处理方法。能否接受不幸,能否理解对方,能否放下不开心或仇恨,就看自己的内心世界,深处的信仰才是处理生活和工作事情的根基。这也教导我们内心的原则要坚持,外部的事情要灵活和释怀。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3

  生长在西藏山村里的村民,大多从生下来就是藏传佛教的信徒,几乎没有其他宗教。所以,村民从出生就接受藏传佛教义的教育,他们虔诚、顺服、时常悔罪。从杨培一行11人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目的是悔罪,朝拜圣山冈仁波齐。

  有人因为杀牛杀多了,有人因为自家盖房子死了人,有人因为剩下年岁不多,大家带着各自的罪和虔诚的心上路了。朝拜路上有时晴有时雨有时下雪,有时雪崩,但无论遇到什么恶劣的条件,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过,为了朝拜,无论是磨破了防身的羊皮,或是划断朝拜用的木板,或是穿烂了脚上的鞋,或是被雪崩掉下的石块砸到,或是遇到朝拜的孕妇生产,或是拉行李的拖拉机被撞坏,他们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样笨重吃力的向前行走。或是没有了经济支撑,或是在水坑中朝拜,等等。都没有阻碍他们前往冈仁波齐朝拜的信心。

  然而,自诩为聪明的人看到他们的`行为会非常不解,他们朝拜是撇下了家中尚未干完的农活,撇下了家人,费钱费力费时还要承受路途中可能有的各种风险,竟然不为了世俗角度的经济利益。我想,很多自诩为聪明的人应是不理解这群朝拜者整日做这些无意义的事有何动力。因他们眼中只有现时有利可图,才是正确有意义的。

  这些人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教义,让自己在接下里的日子里去遵循。然而,人的认知总是存在局限性,不可否认,这些经验可以获取物质利益,但这些人精神世界大多匮乏,而信仰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能使人幸福。自诩为聪明的人大多不相信他们自己的行为会遭到审判,因此做事会往往纵欲,没有底线原则,无所顾忌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无边界的欲望叫人盲了双目,钝了知觉,失了控制,表面辉煌,内心腐烂,如一个烂醉的人。欲望需要教义约束,人生才不致失控烂醉,而正确而虔诚的信仰可以叫人保持清醒,如没有信仰,至少应为自己立原则,树界限。清醒是件痛苦的事,但至少方向正确。路对了,不怕遥远。愿世界多些清醒,少些不合理的欲望。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4

  听朋友推荐看了《冈仁波齐》,朋友对此电影推崇备至,我看了却无感,有些惭愧。

  影片讲述了一行藏民一路磕长头去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冈仁波齐是西藏一座神山,朝圣那一年碰巧是马年,也是冈仁波齐的生肖年,在这一年去冈仁波齐,会有更多好运之类的。这一支朝圣的队伍有六七十岁的老年领路人,有临盆待产的孕妇,有十七八岁的少年,有七八岁的女童,可以说颇具代表性。在朝圣的过程中,孕妇生产了一名小孩,朝圣归乡的途中,老年人辞世,可谓生老病死苦齐聚。

  看完电影之后大概浏览了一下豆瓣的影评,毁誉参半。爱它的盛赞电影中表达出的信仰的力量;骂它的主要集中在消费藏民信仰方面。还有关于导演不得不说的二三事也一一牵扯出来。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作为一部讲朝圣的公路片,拍得很具有代表性,从记录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算作是记录了藏民磕长头朝圣的过程,其中有倾向性,但倾向性不深。从纪实的角度来说,通过观看这部电影,那些不了解朝圣习俗的观众,比如我等,对藏民磕长头朝圣这一行为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多电影揭露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是为了将这种生活方式放在公众处让不了解的人做一个了解。而这方面的了解肯定是系统性的,因为电影必然表现出足够多的细节勾勒群像。比如:藏民的生存环境,语言习惯,宗教信仰。在记录磕长头朝圣的过程,必然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天气,道路,他人的不理解,朝圣形式的艰辛,别的朝圣队伍。都是一个很好的表现。电影几乎不动声色,但是已将这一群人的特征勾勒出来,淳朴,都和现代社会诸多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电影无疑称得上是成功的,如果这一点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话。

  另一方面,该片争议的地方,也正是笔者持保留意见的一点在于,该片的目的是否是歌颂磕长头朝圣信仰的伟大?相信观看过该片的许多观众都会有这样的对影片的判断,不可能毫无野心的无所表达,这样文艺小众的题材必然有所表达,有所臧否。那么,电影想要臧否的是什么?又是否持中?持反对意见的观众认为:该片是对西藏密宗信仰的一种过度消费,而这种消费不管是为了猎奇、标新立异还是对现代化快节奏迷茫生活的刺讽,都是不当的。简单的说,对于无宗教信仰的观众而言,电影是对现实另一种生活的记录是可以的,但是如若是褒扬虔诚的朝圣信仰而贬低现代化无信仰的生活,则是不能接受的。最大的困惑在于,信仰究竟是有选择的,还是无选择的?这一点延展开就太多了。

  生活本无高下之分,立意分出高下的任何努力都将是白费。

  影片中表现的藏民的生活的确和现代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很不一样。1。语言的运用。虽然古语有言:“巧言令色鲜仁矣”,然而在现代社会更好的表达技能会使得生活变得更容易。在影片中则不然,语言是极简或者没有的。仅有的台词中,语言只起到“达意”的作用,几乎没有任何的修饰,简直就像是来到了另一个话语体系,然而不是,自然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生活的不同。

  2。人际。影片中藏民的村庄体现着原始的淳朴的邻里关系,主角决定去冈仁波齐朝圣,村子里的人也想去,说一声就行了,这在现代社会几乎不可能。主角一行人在朝圣的路上,遇见同样朝圣的行人,交谈,相互帮助,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即便他们仅仅是相识的陌生人。这种自发的相互帮助、和睦友好的社会环境在现代化发展过后便几乎不存在。所以,影片中的主角是朝圣的虔诚的有信仰的人,土地像是乐土。

  总的来说,是一部拍得好,颇为真实的朝圣公路片,推荐。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5

  像我这样所谓的修行人,对于磕长头朝拜拉萨,连观想一下的勇气也没有;有时候去藏地碰到在路边匍匐的行人,连眼神都不敢在他们身上停留太久。

  《冈仁波齐》在我的内心狠狠的扎了一下;对于一个灵魂就是信仰本身的民族,除了深深的敬仰,我没有资格评论;但对于修行人而言,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菩萨的勇气,对于苦难一点点都无所畏惧,对于众生苦乐的承担也无所畏惧,这才是所谓的勇气吧!虽然理论上知道很多,但真正的勇气表现出来,确实让人震撼!

  然后是对于众生的惦念,不论是杨培叔叔还是路上碰到的老人家,都一再的说“要想到为所有的众生,所有的苦难众生去朝拜”这种惦念更加让他们慈悲,坚韧吧!

  再就是他们对于生死平和的态度,生对于他们来说是喜悦的,也是平常的,所以一个即将临盆的人去朝圣,那么平常;杨培叔叔死了,死就死了,像生一样自然,没有哭天抹泪,他们真正接受这种无常,接受这种生死的自然规律。

  最后就是对于困难表现出来的谈定、随缘;车子坏了,坏了就坏了,拉着走,没有抱怨,没有诅咒老天爷,也没有自艾自怜;到拉萨没有钱了,没钱就去赚,那么平常,自然;还有在河边跳舞的一段,他们的喜悦,很容易。

  从头到尾,没有很多的台词,没有大喜大悲,一切都如他们的灵魂一样安静、平和;就像他们的生活一样,一点都没有华丽的成分,但对于生命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华丽吧!

  我想起米拉日巴尊者说的一句话“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6

  像我如此所谓的修行人,对于磕长头朝拜拉萨,连观想一下的勇气也没;有时去藏地碰到在路边匍匐的行人,连眼神都不敢在他们身上停留太久。

  《冈仁波齐》在我的内心狠狠的扎了一下;对于一个灵魂就是信仰本身的民族,除去深深的敬仰,我没资格评论;但对于修行人而言,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菩萨的勇气,对于苦难一点点都无所畏惧,对于众生苦乐的承担也无所畏惧,这才是所谓的勇气吧!虽然理论上知晓不少,但真的的勇气表现出来,确实被人震惊!

  然后是对于众生的惦念,不论是杨培叔叔还是路上碰到的老人家,都一再的说“要想到为所有些众生,所有些苦难众生去朝拜”这种惦念愈加让他们慈悲,坚韧吧!

  再就是他们对于生死平和的态度,生对于他们来讲是喜悦的,也是平时的,所以一个马上临盆的人去朝圣,那样平时;杨培叔叔死了,死就死了,像生一样自然,没哭天抹泪,他们真的同意这种无常,同意这种生死的自然规律。

  最后就是对于困难表现出来的谈定、随缘;车子坏了,坏了就坏了,拉着走,没抱怨,没诅咒老天爷,也没自艾自怜;到拉萨没钱了,没钱就去赚,那样平时,自然;还有在河边跳舞的'一段,他们的喜悦,比较容易。

  从头到尾,没不少的台词,没大喜大悲,所有都如他们的灵魂一样安静、平和;就像他们的生活一样,一点都没华丽的成分,但对于生命来讲,这才是真的的华丽吧!

  我想起米拉日巴尊者说的一句话“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7

  《冈仁波齐》伪纪录片式的手法,对藏族匍匐叩拜朝圣之路的聚焦,在导演张扬的镜头下,所为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淳朴的美,电影这种美的缔结,却又并不是单依靠西藏壮丽的景色,而是对朝圣者们一言一行的细腻捕捉,使这种美在不经意间便得以跃然光影。

  “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许就是一座壮丽的山峰,但在无数藏传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在藏传佛教里他们认为冈仁波齐是神的'住所,代表了无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会获得乘倍的功德,由此电影也拉开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妇、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于不动的期望,不远千里的朝拜之路,构筑了电影剧情的脉路。

  磕头前行,风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为前往神山朝拜,或许很多人都不解这种行为,会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愚昧,所以张扬在《冈仁波齐》的故事上选角其实非常巧妙,他并没有纠结于宗教本身,而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在这样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被电影艺术所提炼的魂魄,这魂魄既源于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也更源于深植于这群信徒身上对信仰的虔诚。

  在长达一年的朝圣之路上,这个由不同的年龄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没有人会去偷懒,在这条充满了苦难和危险的道路上,也没有人会去迟疑,影片中朝圣者们对信仰的虔诚无是让人叹服的,而电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态的去展现这种虔诚,没有刻意的升华,也没有对信仰的质疑,甚至没有对西藏的景致给予太多的镜头,在这个角度上,电影是如此的朴实,而剧情的植入,在让这个故事变的更为饱满充沛的同时,更还让那信仰中善的光芒变的如此夺目。

  关于信仰的宗教电影其实并不少,但却鲜有一部国产电影能这样真正客观的去展现信仰,去在虔诚的信仰中朴实无华的诠释真善之美,而《冈仁波齐》正是这样的一部佳作。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8

  冈仁波齐是藏民心中的神山。今天的这部电影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万千藏民的缩影。

  这部与神山同名的电影《冈仁波齐》如果拍的不那么细致,再分成五六集,完全就是一部完美的纪录片。从一个藏民要去朝圣,再到两个、三个、四个、六个、九个……再到对出发的准备……他们踏上了一千两百公里的朝圣之路。

  本片并没有大片般的跌宕起伏、绚烂、耀眼……有的只是对于藏民们情感的真实表达与他们无比坚毅的信仰的流露。

  这也许是乏味的,与新上映的《变形金刚5》不可同日而语,可正是这种“乏味”,才使得看的人们去细细品味它所想要真实表达的是什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部纪录片,前段时间还有一部电影,叫《我在故宫修文物》,而在CCTV9记录频道,你是可以找到这样一部多集的同名纪录片的。

  正是因为这个,《冈仁波齐》并没有走常规的电影、大片的老套路。

  本片所有的台词加起来还没有一部正常电影的一个主角的个人台词多,可这并不意味着无趣与对于时间的浪费。这就像人的一生——是要用时间去慢慢品味的,而《冈仁波齐》讲述的是无数藏民在朝圣路上的艰难与曲折。

  电影中,无不体现着藏族人民的信仰之坚定:朝圣的队伍中有一位孕妇,她并没有好好的像汉地的多数孕妇一样“坐月子”,而是毅然地加入了这个要走一千两百多公里的队伍。在路途之中,她生产了,在生下孩子后的次日,她依旧回到路上,做着在我们看来千万篇如一律且劳累的“大礼拜”。这是一个刚生产完的母亲啊

  随行的还有一个小女孩,并没有说她的名字,看着大约八九岁的样子,她也像大人一样做着“大礼拜”,在这途中,小女孩生过一次病,却并没有停下朝圣的步伐,甚至没有叫过一声苦。她的母亲说,不要休息,磕头,磕头是很好的。她最后随大人们一同来到了冈仁波齐。

  还有很多例子,不一一举例。

  其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众人在马路上做着大礼拜,一辆车撞上了他们的补给车,补给车被撞进了路旁的小沟中,一副残破的模样。装补给车的车主在众人的责备声中喊到:“车里有一个呼吸困难的人,如果不在两个小时之内到拉萨……就会有生命危险……”。换在汉地,我想这就算在怎么着也得把肇事车主的手机号留下或叫保险公司来,再怎也得报警的吧;可那补给车的车主从沟中的车里爬了出来,揉着肩膀,说:“你走吧!救人要紧!”那人就像见着了希望一般地拼命道谢,最后开着车走了,连一分钱都没留。

  朝圣的'众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恼火或气馁,这时,队伍中的青壮年男性们说:“女人在后面礼拜,我们把车推着走!”于是,他们就把被撞毁的车头抛下,推着车厢接着走,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除了生死,都可放下。

  看到这,我想,画风终于不是那么累了;可谁知,当男人们把车连拉带拽地拖到了前面的时候,又跑回了他们开始拖车的地点,磕起了长头。

  这是他们的信仰,不能漏下一点点!

  还有一处令我记忆犹新。他们中最老的那一位,在一觉之后没有醒来,人们发现他已停止了呼吸的时候,没有惊呼,没有叹息,没有哭声。只有淡淡的哀伤。

  这就是藏族人的信仰!除了生死,都可放下。不!生死都可放下!多么虔诚、多么坚定的信念!

  就是这么一部“不是纪录片,却胜似纪录片的电影”在对于藏族人的信仰的描述方面打动了我,使我受益匪浅。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9

  有信仰的人一直善良和体贴的,即使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己能做的只能是飞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这里无人抱怨,无人迟疑,这样朝圣的道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所有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这部分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如何还?所造的业怎么样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终于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伙默默的集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可以平静,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但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些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些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xx多里的朝圣的道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日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如此的含义好像比拍完全程更有含义,修行的道路不就是如此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日常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虽然我从小成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那样近距离的认知过藏民的朝圣的道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这样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大家从电影里只不过看到没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漂亮而神圣,可是我却非常了解走到那里绝大部分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这样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备很意义的电影的拍摄,这样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假如你想要看这部电影,必须要去影院支持!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10

  天去看了“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淘宝8.8的评分算是相对客观的,它称得上这个评分。

  用一个词来评价观影的感受:沉闷,如果多加几个字那就是:非常沉闷。影片讲述的是西藏芒康一个农村,一位老人为了实现前往拉萨和冈仁波齐神山朝圣的心愿,决定年后前往。村里人听说此事后,几个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这次朝圣之旅。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直接,就是单纯的朝圣。至于路途中发生的生孩子、撞车、拉萨打工的插曲,如同几滴雨水滴入大海,激不起半点涟漪。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无情节、无背景音乐、甚至是无主角的三无电影。总共十二个人去朝圣,但是从始至终能让我知道个人背景的不超过一半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扎扎。这个小女孩儿磕长头的姿势并不标准,但是出现在一群大人的朝圣之旅中,本身就让我生起一份敬意。加上他在影片中单纯的表现和纯洁的眼神,让我印象更加深刻。我在想,在扎扎这个年纪,她本身可能并不清楚朝圣到底有什么意义,他能够理解的可能就是大人们要去朝圣,而朝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也希望能够做这样的好事,所以她要去。朝圣之路很艰苦,扎扎能有这样的毅力,让我这位成年人充满敬意。这部电影沉闷另外的原因是很多的场景无对白,即使有也是简单的几句话,激不起观众任何的兴奋点。而且,这种无对白的镜头经常持续好几秒,让人更觉闷得慌。整个观影过程中,看到观众有反应的一段就是在睡觉时,讲其中一位兔子眼的几句话,观众给予轻微的笑声回报。最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他们最后在冈仁波齐绕山的时候,突然结束,这个结尾结的观众很错愕。在忍受了前面一个多小沉闷的场景后,观众的心好不容易随他们来到了冈仁波齐,而故事却在此戛然而止。就像是一个单身几十年的单身狗,向世界宣告我有女朋友了,但却不告诉大家她是谁。观众经历了前面漫长的铺垫后,终于有点观影状态,对后面的故事正有所期待,这时突然从中被叫醒:喂喂,已经结束了。这种感觉,有些不爽。不知道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

  但这部半纪录片似的电影这么沉闷和单调,在近期变形金刚、异变等国际大片集中地档期中独领风骚取得最高评分,肯定有它自己的价值所在。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东西,肯定是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东西。人与人就是这样,情侣之间能够相互吸引和认可不仅仅是因为异性,还是因为两人之间能够产生共鸣。这部电影也是,既然能有这么高的评分,虽然在情节上打观众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在心灵上却成功产生了共鸣。相信看这部电影的人都是有情怀的。我们都知道西藏是很神圣的,因为那里佛教盛行,五千米的海拔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说这话的人比较矛盾,西藏盛行佛教,而天堂是基督教的产物),而且藏民的信仰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在当下大家都谈信仰缺失的年代,藏民虔诚的信仰显得神秘而且让人敬佩。所以,从我的观点来看,很多人看这部电影,一部分原因就是冲着信仰去的。这并不是说要塑造个人的信仰,而是希望能让自己与信仰更近,好让自己感觉自己也是有追求的。这并不是件可悲的事,反而觉得挺好,因为毕竟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信仰还是件被关注,值得被追求的一件事,也正因此这部电影能和观众产生共鸣。另外一个产生共鸣的原因是我想是很多去过西藏的人看到沿途风景,就会想起自己曾经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朝圣之旅就是一条观众沿着318国道的回忆之旅。坐在我旁边的一家三口,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他们以前去过西藏。当镜头转到某一个路碑、某一条河、某一座山、某一个湖的时候,他们就点出这不是那什么山什么湖,我们当初怎样怎样。所以我一部电影看下来,收获了两个故事,这也是意外的收货,也更勾起我对西藏的'向往。

  一部电影如果仅仅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就可以被评得上这么高分,显然有些低估观众的眼光。之所以称它为半纪录片似的电影,是因为它对藏区的展示很真实。影片开始展示的藏区生活,朝圣途中遇到的好客的藏民,以及直接展现的藏区农村的落后景象,与我从书中和视频中看到的,以及想象的基本上一致,让我这个没去过西藏的人都感到很真实。此外,影片对318国道沿线藏区美景的展示也是不遗余力。枯黄的草木、湛蓝的天空和白云、大片的油菜花田、清澈的湖水以及洁白的雪山,给人视觉上的体验足以勾起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

  这些多方面的因素让这部电影虽然沉闷却仍能得到广泛好评,导演应该也为此欣慰。虽然沉闷这个词仍然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最深印象,但是它真实反应的景象让我涨的见识、藏民虔诚朝圣的信仰以及沿途美景带来的视觉体验仍然让我感到满足,所以这是一部好片,值得推荐。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11

  有信仰的人总是善良和体贴的,就算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我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那里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迟疑,如此朝圣之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有这些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样还?所造的业如何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最终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家默默的团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可是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的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xx多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最终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渐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这样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一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主角,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有那样近距离的了解过藏民的朝圣之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一样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如此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从电影里只是看到没有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美丽而神圣,可是我却很清楚走到那里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如此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有十分意义的电影的拍摄,如此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如果你想要看这部电影,必须要去影院支持!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12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 七日票房破20xx万 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 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达到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终于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达到3%以上,票房突破20xx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13

  对于任何一部电影,若能获得黄金场次的排片无疑能对票房起到较大帮助,但黄金场次往往集中在华丽的商业片或海外进口片,这也使得部分业内人士选择通过公开信等方式向影院方面为艺术电影寻求更多市场空间。其中,新影联总经理贺文近日在北京新影联影业官方微信上面向各影院经理发布一封公开信,向对方推荐国产电影《冈仁波齐》,并希望影院经理能给该片更多场次。

  贺文在文章中表示,“我很清楚各位处于一线的经理们,面临何等严峻的市场压力和经营挑战。正因如此,我更希望各位朋友能够拿出些空间给像《冈仁波齐》这样的优秀国产电影,拿出些时间和黄金场次给像张扬导演这样有才华的年轻导演们。因为他们是中国电影的未来,而没有我们的支持,这些‘希望之光’将可能被埋没。”

  《冈仁波齐》于6月20日正式在全国上映,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15时,该片上映四天累计综合票房为725万元,累计分账票房为668万元。公开资料显示,电影《冈仁波齐》讲述了11个藏族素人在马年出发去朝圣,在2500公里的一步一叩中抵达神山冈仁波齐的故事。该片导演张扬曾执导《飞越老人院》、《落叶归根》等影片,此次的《冈仁波齐》被张扬定义为一部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的剧情片,并通过约30人组成的拍摄团队,在高原历时一年全程跟拍一队毫无表演经验的藏族素人演员。

  与华丽的`商业片相比,《冈仁波齐》显然更加朴素,也难以获得较好的排片。数据显示,6月20日-22日《冈仁波齐》的排片占比则分别为1.6%、2%和2.3%,此外据6月23日的实时数据显示,该片的排片占比为0.9%,与当日首映的《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排片占比达70.4%相比,不足后者的1/70。

  但同时能发现,《冈仁波齐》在网络平台上的评分相对较高,在豆瓣电影、猫眼电影、娱票儿,该片分别为7.7分、9.3分和9.0分。且《冈仁波齐》在正式上映前曾参加过多次电影节展,其中20xx年《冈仁波齐》在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入围“当代世界电影”单元,同年该片还获得20xx年中国电影导演年度评委会特别表彰奖,此后陆续在韩国釜山、荷兰鹿特丹、瑞典哥德堡、瑞士日内瓦等多个海外国际电影节进行展映,20xx年该片在英国奇切斯特电影节上获得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

  针对艺术电影排片少、难以被影院和院线重视,同时不少观众反映无处可看艺术电影的情况,近两年已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市场给予艺术电影更多空间,且在去年10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也正式启动,并在一个月后公布了首批100家艺术影厅名单,保证每家影院每周10个黄金场次放映,帮助艺术电影对接观众。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除了联盟等方面提供的支持,艺术电影也需完善自身,比如国内现阶段仍缺乏艺术电影专业的营销推广人员,难以做到精准投放。此外有从业者认为,走进院线并非艺术电影对接观众的惟一路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付费意愿的提升,网络端也能成为艺术电影寻找市场空间的渠道,逐步培养艺术电影的观众和市场。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14

  《冈仁波齐》是一部艺术片,但更像一个纪录片,据了解资金投入仅有300万元左右,票房却已超越一个亿。影片震惊心灵的两点:一是漂亮的西藏景色,二是纯净的藏民的心灵。

  西藏是一个自然漂亮、独特而又神秘的区域,那里荒芜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丰茂的绿林,高耸入云的雪山;与奇特的寺院,精美的壁画,睿智的喇嘛,真诚的信徒……摄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以清新好看的镜头语言将这部分西藏自然人文景观逐一呈现给大家。

  故事从一个说走就走的朝圣旅程开始,待产的孕妇、年少的女生、青涩的.少年、负罪的屠夫、年迈的老人,一般的牧民,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期望,只不过几句容易的商量,无畏路程的遥远、过程的艰辛,拾掇起行李就上路出发,仿佛上邻村串门一样,一路长头,磕向千里以外的圣地。

  路途中的几个镜头印象极深:碰到积水,一句“咱们磕过去吧”,全队职员毫不犹豫,依次扑进冰冷的水中。拖拉机头坏了,人工拉车本已非常疲惫,但他们仍一如反顾地走回来再磕。孕妇生完孩子,没所谓“做月子”的身体恢复,直接返回朝圣的队伍。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对佛的真诚,对圣地的向往。

  据了解剧组在拍摄时,遇见一辆旅游大巴,车上仿佛有40多个人,擦肩而过,就在一霎那间,他们看到那部汽车掉在江里边。生命的存在仅在刹那之间。

  制片人李雨林在《拙见》采访中说:“我的理解就是信仰不关乎宗教,但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信仰,只不过信仰的东西不同而已。”而我想:信仰是你的价值取向、你心中的方向、你想到达的地方,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成为的人。而假如每一个人都每一天当作是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天来活的话,大家就不会再去纠结于生活中的得失、荣辱和苦乐,心中只有现实的宁静、纯净的向往。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相关文章:

《冈仁波齐》电影观后感06-12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11-24

冈仁波齐电影观后感01-13

冈仁波齐电影观后感12-04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11-10

(推荐)冈仁波齐电影观后感03-11

冈仁波齐电影观后感800字11-02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3篇11-10

《冈仁波齐》观后感11-03

冈仁波齐观后感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