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观后感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话剧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话剧观后感1
今天,我们观看了话剧《永远的雪梅》,我看后颇有感触。
雪梅老师,一位优秀而平凡无私的人民教师,她爱所有的学生,从不放弃他们,即使他们有许多缺点。何小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一个外来的调皮包,所有的老师都很讨厌他,只有她这位可敬可佩的老师,愿意让他呆在自己班。自从何小强来到这个班,问题就一个接着一个来,同学们讨厌他,班级成绩一落千丈。最厉害就数那一次了,何小强将陈丽丽打伤,害得雪梅都照顾陈丽丽,累得差点晕倒。同学们觉悟了,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
原本我认为现在应该相安无事了吧!可是事实却偏偏违人所愿。
那天,是雪梅老师的生日,无巧不成书,那天也是小强的生日。她将小强和其他同学带回她家,为他庆祝生日,还把原本雪梅老师的家人买给她的蛋糕和礼物送给了小强,小强很高兴,可她的儿子却很气愤,将小强训了几句,小强不顾风雪跑了出来,雪梅老师就现来找,找了很久才找到,她不顾寒冷,将自己的棉袄给他穿,她儿子也悔悟了,懂得了母亲的无私与辛苦。
终于,经过她的努力下,班级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还未庆祝,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她了了保护她心家的学生,离开了人世,我双不相信永恒,但这次我信了,我真的信了,就在她推开学生,用身体挡住了卡车的时候,就是永恒。
我敬佩这位无私的都,负责任的老师!
话剧观后感2
今天下午两点多,我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一起去了石化少年宫观看音乐话剧——《大吴老师》。话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所中学,座落在山阳这个贫穷的村子里,它,就是山阳中学,从城里来的大吴老师来到这所中学任教,他起先家访时,屡战屡败,家长不是说“一个丫头,读书不值”,就是“家里穷,没钱读书”等等。可是有一天,大吴老师吹奏的笛声,使孩子们回来了,就这样,他用自己的艺术特长,给山阳中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吴老师全心全意服务于山阳中学,儿子找不到好工作,他不管; 别的学校邀请他去任教,并用几十万元作为报酬,都被他拒绝了。就这样,大吴老师在山阳中学一干就是50多年。
通过观看这个话剧,让我看到了大吴老师高尚、不为名利的崇高品质,他宁愿薪水低,也不愿离开山阳中学。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班主任唐老师,唐老师是多么像大吴老师啊!老师本身就有心脏病,但她没有扔下我们,经常拖着疲惫的身体来为我们上课。每逢教师节,老师从不收贵重的礼物,还说心意到就行了,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才是给她最好的礼物。
老师,是多么高尚而又神圣的职业啊!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才使我们的心田绿草如茵,百花盛开!
话剧观后感3
观看话剧《童年》是一次非常触动人心的体验。这部话剧以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为基础,以生动的方式重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首先,我被这部话剧的剧情深深吸引。通过一系列细腻而真实的场景和对话我们得以深入了解阿廖沙的.生活状况,以及他周围的人物和环境。话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是阿廖沙的祖母、父亲、母亲,还是他生活中的其他角色,都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和情感。这些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在影响着阿廖沙的成长。
其次,这部话剧在表现形式上非常出色。演员们的表演生动而真实,让人仿佛置身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中。同时,舞台设计巧妙,通过灯光、布景和音效的配合,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氛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漫浸在剧情中。
《童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但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阿在主题方面,廖沙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不仅体现了高尔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他的精神力量和对未来的热望。在阅读这部话剧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高尔基的成长历程,也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
话剧观后感4
星期四的下午,我们来到风雨广场看校园剧。这个话剧主题是: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表演开始了,几个学生先自我介绍,然后还变魔术。我们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表演里有一个同学,名字叫亮亮,每当他的妈妈来到学校,他总是不高兴,因为,他们家很穷,为了不让老师和同学知道,他就让妈妈回家。有一次,天快下雨了,亮亮的妈妈给他送衣服来,怕他着凉,可是亮亮把衣服扔在地上,老师看见了,问他这人是谁,亮亮说是他的邻居,是一个卖烧饼的。我却想:这样对妈妈不好,即使家里再穷,也要认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是最疼爱我们:即是自己吃不饱,也要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们吃;即是自己穿不好,也要把最好的衣服买给我们穿,……后来,他的爸爸知道了,非常生气,就给了他一巴掌,因为家里穷,爸爸、妈妈这么辛辛苦苦地为你挣钱,没有钱也送你上学,你更应该认认真真的学习,没过多久,妈妈生病了,被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已经晚期了,他才感到很后悔,当初不应该这样做,拉着妈妈的手,非常伤心地说:“妈妈,我对不起你。”妈妈说:“没有事,你永远是妈妈的'好孩子。”说着,说着……他的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再也听不到他妈妈的声音了。
看完这部话剧后,主人翁的故事把我感动了,我非常伤心,就哭了,我知道了,以后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话剧观后感5
这周周三的下午,我们和二班、三班的同学一起来到长沙市青少年宫,观看了话剧《马兰花》。
这部话剧里人物性格对比分明,服装鲜艳,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有欢快的歌曲。《马兰花》里的狗尾巴草哥哥从头顶到脚尖全都是绿色,牵牛花姐姐头上有一丛美丽的花,身着一条粉色的'连衣裙,大兰和小兰俩人身穿上身白色,裙摆黄色的连衣裙,还有小熊、蝴蝶、马郎、王大爷、王大娘、猫老大、猫老二、猫老三,他们身上的衣服大小不一,颜色变化多样。
在观看表演时,我经常会被突然从身旁跑过的演员吓一跳,他们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跑过来,到你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到台上去了。在剧情里,小兰和大兰的面容是一样的,性格却是不同的,大兰只喜欢金钱,权力,而且懒惰;小兰呢,喜欢善良、勤劳的人,并且相信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就是没有金钱、权力也无所谓。
当然,话剧里有好人,也有坏人,有三只猫希望得到马兰花,它们夺走了马兰花,但最后大家齐心协力把马兰花拿了回来。
这部话剧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之间一定要和平相处,只要快乐、幸福,权力和金钱并不重要,当然团结也是必不可少的。
话剧观后感6
一声雷劈裂了希望,一道闪电照亮了罪恶的绝望,一场雨洗刷着最后的死亡。 在人艺看过三场话剧了,昨天再次去人艺,这次看得是几十年来人艺的保留剧目——曹禺先生的《雷雨》。
轻车熟路,来到首都剧院时候尚早,于是就顺便在对面小馆子把晚饭解决了,以前有过饿着肚子看话剧的经历,那滋味可不好受阿。因为是纪念曹禺先生,所以在不大的大厅里面立着许多宣传板介绍这曹禺先生生平。走在人群中,我发现来看雷雨的大概分为三类人,一类是老人,他们年逾花甲,大多和老伴一起搀扶着,我们不知道他是第几次敢看《雷雨》了,也不知道这样的老人心中的《雷雨》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我发现在剧场内,最专注的就是他们;还有一类是学生,其实这并不奇怪,比起动着几百元的演唱会票价,这里40元一张的学生票绝对价廉,何况物还这么美;此外,我还看到了好多的日本人,细细一想才发现,《雷雨》曾在日本上演,盛况空前,至今也影响着一代日本人,他们无疑是会场内最闹的一群人,也许日本是不会有这样的民族文化吧。 作者有一句话来赞美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干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她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
话剧观后感7
黄大年,一个平凡的科学家、只是万千党员中的普通一员,但为什么他就做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八个字呢?我认为,他的身上体现出了我们缺乏的也是正在丧失的一种精神,执着的信念和时不我怠的使命感。改革开放使我们变得强大。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中,各种娱乐的发展的确丰富了国人的业余生活,可是这些是不重要的。
如果说一九七八年以前的中国是被浓云笼罩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就是一根穿云而出的金线,不仅为黑暗的时代带来了光明,也为迷茫的社会带来了奋斗的目标与希望。改革开放,由地方推至全国,由经济推至政治,由城市推至农村,使国家变得强大富强。改革,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由空谈到实践,由个人到集体,实现了质的飞跃。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改革开放正是那场知时节的好雨,给久旱的.中国大地带来甘霖。
至诚报国可以融入到任何岗位。黄大年教授用他自己的行为,向价值观、世界观模糊不清,缺乏人生信仰的部分年轻人,回答了什么是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不计得失的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这是生动的一课、更是震撼的一课,纵使生命有限,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无限的,我们大学生,或许不是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不是运筹帷幄的政治家,但只要我们立足岗位、恪守本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在我们的团结和坚持下,一定能为实现强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改革开放,让我们守望相助,让我们朝着既定目标共同努力吧。
话剧观后感8
《雷雨》中,我最喜欢的是周蘩漪,她最让我同情,也最让我心痛,通篇看完,总觉得她是一只困兽在做着最后的斗争,又觉得她是一只黑夜里甲虫,看不到明朗的天明,但却用最最低沉的调子和最最炙热的心做着挣扎,她的命运是让人纠结与惋惜的,但就是这样一种惋惜,让我觉得她有一种魅和魔相互并存的魅力。作者曹禺说“整个剧本,最让他疼惜与爱慕的就是周蘩漪,这个人物让他觉得他自己与周蘩漪是多年的故友,总是在不经意时与她心灵相惜”。一位可以冲破桎梏又有着一颗强悍心的女人,我自认为她是值得我们去钦佩的,虽然她最后依旧落在了情爱的火坑里。
对于周蘩漪的垂爱,让我又怜惜另一位女人,那个单纯,天真又不失真诚的`四凤,整个剧中四凤算是一个悲剧角色,在爱与世俗面前,她选择了突破,但是这一切都不过是老天开的一个玩笑,同母异父的两兄妹,在彼此内心困斗的挣扎中走到一起,也许,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或许,老天总是希望错误越美丽越好,就像飞蛾扑火一般,不到灰飞烟灭都不觉得这是一种美丽。
话剧观后感9
话剧《童年》是一部以儿童视角展现人生悲欢离合的作品,它的情节紧凑而情感饱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儿童心灵的纯洁与真挚。这部话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这部话剧的舞台表现形式非常出色。通过巧妙的灯光和布景设计,舞台上的场景形象逼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环境之中。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到位,他们充分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顽皮,以及在面对人生变故时的无奈和悲伤。这种表现形式让人感到非常真实,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其次,这部话剧的情感非常真挚。故事情节紧凑而引人入胜,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线。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小主人公童年的悲惨遭遇。他在年幼时失去了父母,被迫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境打倒,而是通过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种真挚的情感让人不禁为小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气感到骄傲。
最后,这部话剧所传达的信息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那些曾经的快乐和悲伤都会成为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关爱身边的人,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希望。这种深刻的信息让人受益匪浅,也让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经历。
总之,话剧《童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话剧作品,它以儿童视角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情感真挚而深刻。
话剧观后感10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少先队队歌。今天我看了一个话剧—红领巾,它记述了少先队员与儿童团的孩子之间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使我深有感触!
开始铁柱等少先队员想游泳却没带泳裤,便拿红领巾当泳裤。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是用革命先辈的鲜血染成的,是值得尊重的,身为少先队员的他们怎么能当泳裤呢?特别是好强,他身为大队长,本应该以身作则,带好头,但他不仅没带好头,反而还做出这样可耻的事来,真是不应该!
红领巾,浑身沾满革命先辈的鲜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而红领巾是我们的象征,它激励着我们前进,像革命先辈那样为祖国做出贡献。这些先烈们牺牲了自己,却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同样的,红领巾是他们牺牲自己,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见证,也值得我们尊重!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是革命先辈牺牲自我,换来如今幸福生活的见证,尊重它吧!
话剧观后感11
如果一个人的消逝,伴随着同样的他的诞生,那么对不知晓的社会而言就没有直接的影响,话剧《如影随行》观后感。就犹如《致命魔术》中骇人的魔术原理。
如果一个人的消逝,伴随着他的影子的诞生而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面对所有的事情,都能看清发展却想不起自己的前世。但一旦理清了事情的始末,影子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如果一个影子的存在,是因为另一个人的想象。影子的行动完全受想象者的假想,那么假象中的影子是想象人的.寄托。这并不可悲,可叹的是当想象人有了真实生活中的寄托而不再关注影子时,影子在流浪寄希望于主人重新想起。
如果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别人眼中的影子,所有的行动只是遗留的模糊的记忆。那么长长的账单也无法表明真实的存在,而虚拟的内心又总能产生真实的感触。
人是社会关系的统一体。只有真实存在于社会之中,才能称之为人,也只有透过社会交往,形成社会关系,才能完成人的各项功能。
人是社会关系的统治者。各自的内心不仅有真实世界的投影,还包括自我想象的人物。来自真实世界的投影已经扭曲,想象的人物被披上了色彩。每个人的社会关系透过内心的喜憎表现在别人的世界中。
话剧观后感12
赖声川不朽之作《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以濒临病终。
"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鱼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
《暗恋桃花源》一剧以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闻名于世,被称为【表演工作坊】的"镇团之宝"。
目前话剧《暗恋桃花源》正在巡演中,你可以去现场体验的,更能真实的感受到他的魅力。
话剧观后感13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少年华罗庚》演的是华罗庚少年时期家境贫困,在失学的情况下,废寝忘食,刻苦钻研数学。
中学毕业后,华罗庚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在失学的日子里,嗜书如命的华罗庚依旧捧着那本书,贪婪地、如饥似渴地读着,遇到不懂的题目,他就冥思苦想,直到破解难题为止。
看到这儿,我想:学习机会对华罗庚来说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可对我们呢?书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对华罗庚来说简直是一个奢侈的夙愿。我们与华罗庚比起来,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是,为什么他能人穷志不穷,我们却人富志不富呢?我沉思了许久,终于得出了结论,我发自肺腑地想对广大的同学说一声:“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你们问心无愧吗?”
华罗庚得了一次病,留下了后遗症,一只脚残废了,但他不自卑,自学成才。他深入研究,提出了苏教授的代数五次方程解法是不能成立的,应而使他的老师生气了,可他坚持正确的'意见,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
演出结束了,我还是心潮起伏:正如华罗庚爷爷所说的:发奋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我们要学习华爷爷那种孜孜不倦、刻苦勤奋的精神,同时还要珍惜时间,作一个21世纪的好少年,长大后把祖国建设的更美丽,更繁荣昌盛!
话剧观后感14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场话剧。这是我第一次看话剧,我怀着巨大的好奇心,来到了大剧院。
这部话剧的名字叫《钢的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民工离婚了,但是他很爱他的孩子,他想让孩子跟他生活,可是,孩子要学钢琴,他又没钱买,想托个朋友让孩子去练琴,可是,琴没练好,连朋友的工作也丢了,就更练不着琴了。后来又去向朋友借钱,还借不够。最后没办法了,只好自己找材料,自己做钢琴了。可是,做钢琴琴键的木头都不合格,在大家都愁眉苦脸的时候,有一个人提议,做一架“钢琴”。就是所有零件都是用钢来制作的钢的琴。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制作下,这架钢的琴完成了。有人嘲笑他说:“这就是所谓的钢琴,都是用钢做的,连一点声音都弹不出来,真是‘钢琴’呀。”到了大结局了,所有的聚光灯全都向舞台中央打去,在聚光灯的`照耀下,那一架钢的琴缓缓升起,那一位民工用心在弹奏这一架“钢琴”,弹奏出了动人的旋律。
许多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我也不例外。看完了这次话剧,我又学会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要认真对待它,用心去做,即使做不成功,心也会感动别人,这和成功是一样的。知识真是无处不在呀。
话剧观后感15
说实话,我从未看过话剧,因为它不像电影那样能够带给人直观的体验,也不像演唱会令人如此疯狂。如此如此,我便一直与话剧无缘。直到这次学校主办的戏剧节,虽说我自己也演了一个剧目,是个歌舞剧,但我还是最期待雷雨的上演,因为这是这次话剧节唯一的一个正版话剧节目,没有经过改编,原汁原味。
终于我坐在了羽毛球馆内,目不转睛地一口气看了下来,虽然演员们连业余级别都算不上,但我仍旧要加以赞赏。毕竟他们在台上已经演出了《雷雨》的主题,有模有样,抑扬顿挫,值得人叫好。既然是在台上演出来的戏剧,那么就要不同于曹禺的剧本,要演出来的更多是人物的内心,戏剧的灵魂,而这些是在剧本中体现不出来的。
由于一个角色是由多达3、4个演员扮演的,实力有出有入,我就把演出同一个人物的演员混为一谈罢。
首先要说说令我眼前一亮的角色,那就是鲁大海。活灵活现地演出了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有勇无谋的工人代表。倔强顽强的神情,对台词节奏的把握都几乎恰到好处,虽然戏份不多,但尤为出彩,引起满堂喝彩。
其次就是周冲。一个充满孩子气,心灵纯净但充满理想的`孩子,这也许就是出演者的本色出演,也演出了周冲的性格。对四凤的支支吾吾,对父亲的唯唯诺诺都演了出来,虽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演,但是总体来说还称的上一个好角色。
【话剧观后感】相关文章:
话剧活动总结11-12
形容话剧的句子09-27
话剧表演作文03-17
话剧社社团总结03-15
话剧观后感怎么写11-19
话剧社工作总结05-02
话剧作文400字03-04
话剧作文300字01-27
话剧《日出》个人观后感范文10-31
关于话剧雷雨观后感(精选5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