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袋米》观后感(精选15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袋米》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袋米》观后感 篇1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名为《三袋米》的影片,我被片中那位母亲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令至今难以忘怀。
《三袋米》主要讲的是:一个村子的稻子连续遭遇稻瘟病,庄稼歉收。一位身患疾病的母亲,含辛茹苦地供儿子读书。当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后,学校规定每月要交30斤大米,在目睹母亲遭遇逼债的窘况下,懂事的儿子撕了录取通知书,决意打工养家,被母亲一巴掌打到了学校,同时,母亲瞒着儿子和乡亲,天没亮,就到很远很远的城镇讨饭,夜深才回家,路上遭狗咬,被人嘲笑,饥餐渴饮,她将讨来的米送到学校食堂,因为是杂米,不知道内情的学校勉强收了两袋后,第三袋再也不收了。母亲无奈,跪在地上哭着说出了真相,震惊了学校领导,也震惊了偶遇母亲讨米的乡亲们,大家纷纷出手援救,彻底中止了母亲的讨饭路。毕业典礼上,食堂师傅讲述了三袋米的故事,母亲的故事让台上台下的'师生感动得流泪,校长将母亲搀上台,儿子才知讨饭供儿子上大学的母亲正是自己的母亲。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母爱是伟大的,一个母亲可以为了孩子放下尊严去讨饭供孩子上学,这期间受的苦,别人的嘲笑,省吃俭用,又有谁知道。不像现在,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我们在蜜罐里长大,不会像他们以前一样那么穷苦,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把我们当成心肝宝贝,我们还可以坐在明亮又宽敞的教室里读书,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但我们不是时常还和父母发脾气,嫌父母唠叨。但仔细想一想,这样其实是很不应该的,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就算是骂我们、打我们,那也是为了教育我们呀!有的孩子甚至和爸爸妈妈发生点矛盾就轻生了,他们没有想过爸爸妈妈将他们养大是多么不容易,他们是爸爸妈妈的希望,他们不知道他们一旦走了会给爸爸妈妈带来多大的伤痛!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父母是最爱我们的,我们也得要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那么辛苦,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他们!
《三袋米》观后感 篇2
每一个人都期望能找到照亮生命的一盏明灯,为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有的人说那是智慧,它能在每一个危难的时刻为你化解危机;也有人说,那是一种机遇,它能在黑暗中为你创造奇迹;更有的人说,那是财富,它能顺利地帮助你渡过难关……读了《三袋米的故事》,我恍然大悟,其实那点亮你人生道路的明灯就是那日日夜夜保护着我们的母爱,她只要点燃了就永远不会熄灭,她会一直照亮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
谁能想象一个患有严重风湿病的母亲竟然能拖着僵硬变形的双腿行数十里行乞求米,日日做,月月做,每天起早贪黑的为儿子讨来上学必交的30斤大米。30斤大米纵使是一个健康的常人拎起来也很不轻松,更何况是那位双腿已肿成梭形的贫苦母亲。这其中包含了多少常人根本无法体会到的艰辛哪,这其中又凝聚了多么沉重的母爱。宁愿自己累,也要让儿子读书,上学,宁愿自己丢丑挨骂,也不愿伤害到儿子的自尊心,这位伟大的母亲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儿子的一生。
或许,你正在为文中的母亲而感动,或许,你正被文中的'母爱而深受震撼。那么,请让你认真感受一下在你身上的母爱吧,她同样伟大。如果你还不曾感恩过那母爱,那么,从现在起,从以后,请珍惜每一次的母爱,珍惜每一次向母亲表达爱的机会,珍惜每一次送母亲礼物的机会,它们也许很平常,但是母亲已能从中感受到你那无价的真情。
《三袋米》观后感 篇3
有人说:“母爱是闪耀着生命之光的一株灵芝草,让痛苦顿时消融”;有人说:“母爱是一阵清风,吹走了我心中的阴影”;有人说:“母爱是一本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书物,教导我们怎么做人”。更多人说;母爱似海。因为母爱如水般纤柔,无论航行多远,润物细无声,我心为船,又如海般广阔,容天地于一胸。母爱似海,都离不开母亲的胸怀。母亲对我们的爱是不能去计量的,我们要学会感恩。
看完《三袋米》这篇文章使我对母爱更加珍惜。在某地的一个特困家庭,父亲不幸去世,儿子刚刚上小学,只留下一对母子和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母亲含心茹苦地拉扯着儿子,过这“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孤寂生活。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琅琅,写写画画,轻轻,母亲拿着针线,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满山的树木在黛绿中泛出秋意时,干不了农活,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有时家里连果腹之粮都没有。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这样的家庭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儿子想退学,儿子却固执的回答“不”,母亲不肯,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的脸上。这是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母亲在默默沉思。没多久,她一瘸一拐地走进食堂,收米的熊师傅看了一下米,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第一个月初,发现是杂色米,便眉头紧锁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如何能这样,当学校食堂是杂米桶。”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说什么,收下了米。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开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一看米,熊师傅也不再理她。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囗气呵斥:"怎么还是杂色米?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么背回去!"母亲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你实话说了吧,我这米是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在沉甸甸的母爱面前,再华丽的辞藻,再动听的言语也变得苍白无力,唯有无言的沉默。鸟儿以悦耳的歌声来感谢森林的养育,小河以奔放的激情牢记大山的嘱托。俄国有一句谚语:"父母之恩,值得我用一生回报的人,火不能烧。"
在这个世界上,水不可以溺,就是母亲!
《三袋米》观后感 篇4
读完《三袋米》,我的眼泪早已"哗哗"的流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特困的家庭,父亲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儿子。儿子考进了重点中学,每月要交30斤米,可母亲患有风湿病,不能下床干活,懂事的儿子知道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难,虽然渴望上学,却决定退学。贫病交加的母亲狠心地用一巴掌把儿子"打到了学校"。后来母亲瞒着儿子,去讨饭,来给儿子交米。这件事最后让校长知道了,校长二话不说,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高分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的那天,校长把这件事讲了出来,接着请了儿子的母亲上台,儿子猛扑上前,紧紧地搂住母亲,号啕大哭。
听了这个故事,你一定被深深地打动了吧!是啊!母亲是伟大的,它的爱比大海还要深!就像是大芭蕉把它的营养给了小芭蕉一样,而自己却枯萎了。母亲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她们是多么的'伟大,无私。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伟大的母亲,我们该用什么东西来报答她们呢。
文中儿子是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母亲。对了,母亲的付出不都是为了儿女能取得好成绩,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母亲那伟大无私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袋米》观后感 篇5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三袋米》,文章的题目虽然很普通,但它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一个特困家庭,父亲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了严重的风湿病,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要带30斤米来学校。母亲为了儿子有米带回学校,每天早出晚归、家家户户去讨米,腿都僵硬变形了,肿大成梭形。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
后来,儿子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的那天,校长特意把母子俩请上台,并讲起母子俩的故事,儿子号啕大哭,紧紧拥抱母亲······是啊,这个故事多么感人!这位母亲为了儿子去讨米,尽管自己的腿有多难受!儿子也很听话,他曾要退学帮母亲干农活,可被母亲给拒绝了,但他后来也考上了清华大学,为母亲争了一口气。
你看现在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不会像他们以前那么穷苦,也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把我们当成掌上明珠,现在还可以免费读书,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无忧无虑的。但我们时常还和父母发脾气,嫌父母唠叨。仔细想想,其实是很不应该的,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就算是骂我们、打我们,那也是为了教育我们呀!那是爸爸妈妈为了我们好。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了,我们也得要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那么辛苦!
《三袋米》观后感 篇6
今天读了《三袋米》这篇文章,故事很令人感动。
讲述一个孩子上中学时,学校要求学生每月都交一袋米,那是他家很穷,父亲去世,母亲又有风湿病,家里没有那么多米,妈妈为了让我接受教育,早起去别的村讨米,最后我完成了学业,并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这就是母爱,母爱可以粉碎一切障碍,再冷酷的人也会被母爱感化,我们要善待母亲,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个故事说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孩子的父亲死了,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得了风湿病,交不出30斤米,所以她就去讨饭,最终被校长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义免去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讲了母亲讨米供儿子上学的故事,把儿子和母亲请上台,儿子扑在母亲的怀里,嚎啕大哭。
读了这个故事,相信很多的人都会流下眼泪,多么感人啊!为了孩子上学,去讨饭。多么无私啊!像大芭蕉把营养给小芭蕉一样,而自己却枯干了,母爱正伟大,像大海一样广阔,像泉水一样淌不尽!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撑起遮风挡雨的伞。伟大,无私……
生活中,也有伟大的母爱,你们是否感知,又是否报答,文中的儿子以优异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相信所有的母亲都是别无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做有益的事情。
母爱伟大,为了子女,无论受过多少磨难,都无怨无悔,希望我们做子女的都能够体谅倒他们的良苦用心,好好的报答他们。
《三袋米》观后感 篇7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三袋米》。读了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讲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早早地离开人世,留下的是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和男孩年迈的奶奶。生活的.重担全落在男孩的母亲一个人身上。当这个男孩考上当地重点中学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母亲得了风湿病,不能再种地挣钱供他读书了。虽然考上重点中学,可每人每月需要交的三十斤大米对男孩的家庭说可想而知意味着什么。男孩想退学。母亲知道后告诉他说:“孩子,你只管好好读书,其它的事不用管”。没过多久,这位母亲给孩子带来了米,可都是些杂色米。这件事被负责的师傅知道了,说她爱占便宜。第二个月送来的米同上次一样,第三个月来送时,母亲跪在师傅面前说这些米是她讨来的,不要告诉别人。就这样这位母亲靠乞讨供男孩读完高中。最后,这个孩子被清华大学录取。
这个母亲是多么伟大啊!为了让儿子读书,她每天要到十几里外的地方去讨米,尽管自己患上了风湿病,为了能让孩子安心读书,自己天天在忍受痛苦,默默地奉献,这一切还不让儿子知道。所以,我觉得平常的三袋米我们可以称得出重量,而母亲为儿子上学乞讨来的三袋米却无法计量。因为母爱无法计量!这篇文章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颤,是更悠长的思索!在沉甸甸的母爱面前,再华丽的辞藻,再动听的言语也显得苍白无力,唯有无言的沉默。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是怎样对待如此珍贵的母爱,母亲无处不在的爱我把它当成负担:睡前的一杯热牛奶;雨中的一把花折伞;还有窗前为我守候的一盏明灯;这点点滴滴都是母爱啊!然而我曾无视它的存在,把世上最伟大的母爱给浪费了!今天读了《三袋米》这篇文章使我深深懂得母爱的伟大,以后要珍惜母爱,不浪费时光,好好学习,以报答母亲!
《三袋米》观后感 篇8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玉米。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玉米,开心地说:“谢谢土地爷爷。”土地爷爷一边笑一边说:“不客气,孩子们。”
等土地爷爷走后,小猪就一下子抱起自己的那份说:“你们别抢我的。”
“小猪你怎么那么小气,再说我们不会抢你的。”小猴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说。
小猪的脸红红的像个红苹果,连忙把玉米放了下来。
小牛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说:“我们要不把一袋留给我们自己,把一袋分给我们村的人,最后一袋留着做种子。”
小猪和小猴都同意小牛的法子,于是就按小牛说的做。
第二年春天,小猪,小牛和小猴把去年的.玉米种在了土里,每天细心地呵护着长出来的小苗和没长出的玉米种子。秋天,长出玉米比去年的多得多。
就这样,他们每年都种下一些玉米,每年的玉米都比前一年的多。
《三袋米》观后感 篇9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到了,圣诞老人要给小动物们送节日礼物了,他各送给小鸡、小兔、小熊一口袋大米。
小鸡看着白花花的大米,高兴地喊道:“太好啦!我最喜欢吃雪白的大米了!”没过几天,小鸡就把一袋大米都吃光了。
小兔捧起饱满的`米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大米呀!我要把这袋大米磨成米粉,再做成胡萝卜饼,留着冬天慢慢吃。
小熊看到这么好的大米,就把它保存起来,留到冬天煮粥吃。
第二年,圣诞老人又来拜访小鸡、小兔和小熊。
他先来到小鸡家,小鸡说:“圣诞爷爷,感谢您去年送给我的大米,太好吃了。”圣诞老人乐得哈哈大笑。
他又来到小兔家,小兔说:“去年您送给我的大米,我把它磨成米粉,做成了胡萝卜饼。”说完,小兔捧出一大盘胡萝卜饼请圣诞老人吃,圣诞老人开心地笑了。
最后,圣诞老人又来到小熊家,小熊高兴地说:“您给我的那袋大米,我把它保存了起来,用它煮粥可好吃了。”说着,小熊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白米粥,圣诞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圣诞老人每年都给小动物们送礼物,动物们都喜欢他,他们做了许多好吃的送给圣诞老人。
《三袋米》观后感 篇10
前几日我在《亲情报》中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娘的三袋米》,读完之后令我久久不愿忘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儿子刚上小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故,从这个虽然贫穷但幸福的三人小家“夺“去了这个家的顶梁柱——父亲。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的把儿子拉扯大,儿子也争气,考上了县重高,本以为熬出头了,可病魔却悄悄地靠近了这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的母亲,一到医院检查——严重风湿病,这一检查令儿子和母亲感到晴天霹雳。最后也只好接受了这一个现实。儿子后来有几次提出不去上学了,可迎来的都是一响亮的耳光。儿子终于同意去上学了,母亲前两次给学校食堂交的米都是“早稻、中稻、晚稻、细米”混合而成的;生活费则是由响当当的硬币凑成的五元钱。第三次交粮的时候由于管理员拒收,母亲双膝一弯跪在了管理员面前。道出了“这米是我讨饭得到”的真相,最后校长知道后,不动声色的免了三年的学费,高考时孩子一鼓作气以627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
作者的这位母亲,虽然贫穷,但心中有爱,有梦想;虽然乞讨,但一样活得有尊严,一种特殊的,伟大的尊严!同时这位母亲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争气的儿子;文中的儿子,更幸运,因为他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故事看完了,可那三袋米的带给我的感动却时时在我的心头萦绕。
在我们人生及坎坷有崎岖的`旅程中,从牙牙学语,到会叫妈妈,到幼儿园、小学……都是在妈妈那无私地呵护中茁壮成长。当我们生了病,妈妈会第一时间送我去医院,到了医院后,不顾长途的跋涉,立马在挂号、收费、输液这几个地方来回跑动,然后又焦急的等待,还常常抱怨为什么病不生在我身上,也好替儿受罪。当我们考试考得不理想是,她总会想到要立马安慰我,用心来开导,告诉我“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有了母爱的滋养,下一次考试将不会害怕,充满勇气。当我们学习疲惫时,妈妈会默默地送来一杯热牛奶,这些举动虽然是暖的身体,但却是暖的我们的心。当我们情绪低落后对她发脾气,而这些,她,却会默默承受。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这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紧紧记住这一句诗,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母亲的艰难的“心”因为母亲需要这颗“心”。
《三袋米》观后感 篇11
像我们这样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体会不到偏远地区农村孩子艰苦的生活的。
寒假里我就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名字叫《三袋米》,讲诉了贫困的母亲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供养儿子上学的。
在一个偏远的乡村里,生活着穷苦的母子俩,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一个人拉扯着儿子。长大的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这时,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学校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打了儿子一巴掌。儿子上学去了,没多久,母亲赶到学校,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收米的师傅打开口袋,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都是杂米。
又一个月到了,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师傅打开米袋一看,眉头又锁紧了——还是杂米。他一字一顿地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第三个月初,母亲带的'还是杂色米,师傅坚决不收了。母亲哭了,“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饭得来的啊!”母亲抹了把泪,继续说:“我的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别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每天我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去讨饭,再将讨来的米和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
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师傅早已泪流满面。
三袋杂米里面包含的是母亲一片浓浓的爱,母亲就算讨米也要让儿子读上书,因为母亲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三袋米》观后感 篇12
我今天读了《三袋米》这个故事,文章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死去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拉扯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母亲却得了严重的风湿病。那时学生每月都得交三十斤米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想辍学,被母亲一巴掌打回了学校。以后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拎着空米袋,拄着拐杖,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米,因为是“百家米”,所以她讨的米都是杂色的,她前后送了三袋米给食堂师傅,都遭到了抢白和呵斥。当然,为了维护儿子的.自尊心,这一切都是瞒着他的。读到这,我潸然泪下,因为这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文章结尾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儿子以627分考取了清华大学,而且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母子抱头痛哭。、
这个故事留给我最深刻印象是那三个蛇皮袋,它装载的不仅仅是杂色米,还有一位重病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是人们对一个穷困母亲的微薄支持,是对社会上一些势利分子的鞭笞,是对在优越条件下生活的我们的一种警示正如那位校长所说:“这三袋米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
《三袋米》观后感 篇1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长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吱唔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读后,晶莹的泪光中想起自己的母亲,为了我们能吃饱长大,母亲种田、喂猪、到工地干活,吃了数不清的苦,为了我们能上的起学,求亲告友到处借钱,受了数不清的白眼和委屈,而我们有时还嫌母亲唠叨,看着母亲日渐苍老的容颜,抚摸着母亲冬天粗糙开裂的手,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暗下决心一定照顾好自己的母亲。母亲,无论贫穷富有,无论时光如何变换,那亘古久远的母爱,永远如钻石熠熠闪耀在儿女的心房,给我们温暖、勇气和力量。
《三袋米》观后感 篇14
这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孩子的父亲死了,母亲含辛茹苦的将他拉着大,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中学,母亲却得了风湿病,交不出30斤米,于是她就去讨饭,最终被校长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义免去了三年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讲了母亲讨米供儿子上学的故事,把儿子和他的母亲都请上了台,儿子扑在母亲的怀里,号啕大哭起来。
读了这个故事,相信许多人都会流下泪,这是多么感人阿!为了孩子上学,去讨饭,多么无私啊!像大芭蕉一样,把营养都给了小芭蕉一样,而自己却枯死了。母爱真的很伟大,像大海一样广阔,像泉水一样淌不干!用自己的身躯撑起遮风挡雨的大伞。伟大、无私……
生活中,伟大的母爱也是无处不在,你们是否感知,又是否报答,文中儿子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母亲,相信所有的母亲都是无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将来能够为社会做贡献。
母爱是伟大的,为了子女,无论受过多少磨难,都不在乎,她们需要的仅仅是关心和体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吧!
《三袋米》观后感 篇15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三袋米》。这本书是我最爱的一本。
《三袋米》主要讲的是:一个孩子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用家乡的泥土送走了亲爱的父亲。后来,小孩长大了,上了初中了,初中的学校要求每人从家中带一袋米由月初送去。小孩小时,家中就不怎么富裕。上了初中就更别说了,除了巨额的学费,如今还要交米,这让原本就十分困难的家庭更加难过了。孩子得知,本想篡学,帮母亲务农,但却被母亲一巴掌打回了学校。母亲在安慰好孩子后,自己便在天黑后摸黑去邻村讨米,再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交去学校。第一次,学校的.厨师在检查米时,很生气,但还是勉强收下了。第二次,学校厨师检查米时,告诫母亲交米时,一定要把米分清楚,也勉强收下了。第三次,厨师发怒了,怒斥母亲,并扬言要告诉校长。母亲见瞒不过了,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将自己乞讨的事告诉给了厨师,并请求他不要告诉校长。厨师听后,热泪盈眶,不住地点头。
三年后,儿子考上了清华。欢送会上,厨师在舞台上讲述了母亲三袋米的故事。台下的人和正在阅读的我都已泪流满面,不由得感叹,原来,母爱是如此的伟大!
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为了我们变得劳累,我们也要为了父母变得孝顺!
【《三袋米》观后感】相关文章:
三袋米的故事-作文08-26
《三袋麦子》教案09-16
《三袋麦子》的教案09-14
《三袋麦子》的优秀教案09-27
《三袋麦子》教案(15篇)01-03
《三袋麦子》教案(精选23篇)01-04
《三袋麦子》教案(精选20篇)03-29
三袋麦子作文(通用39篇)10-27
《三袋麦子》教案汇编10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