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智若愚的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智若愚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回,名回,字子渊,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愚,戇(zhuàng)也。愚者、智之反也。
退,卻(què)也。本义:向后走,后退。
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发,射发也。本义:放箭。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孔子有时跟颜回交流一整天,颜回只是在一边听着,竟然一点反对的疑问和意见都不提,像一个蠢人。孔子观察颜回,发现当颜回回去后,他会自己研究琢磨,在言行上会把孔子讲的东西基本用上了,而且发挥的还不错,可见颜回并不是真的蠢。
在前面的文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为人厚重》当中,都提到了“学而时习”,在《曾子“三省”》中提到了“传不习乎”,在《贫富》中提到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在《子游问孝》与《子夏问孝》中,分别提到了“敬”和“面子”的问题。
把上面这些文章中提到的各个点,放在颜回的身上,不正是孔子说的这段话吗?
《论语》中记载的话,前后有很多是相辅的。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具有符合这个篇章的特殊意义外,或许也是在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任何事情都是有先后之分,先后之间夹着一个“漫长”的时间。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作为“师”,既希望有人向你请教,又希望他能够自己琢磨、不过多向你请教。
有疑问当然要提出来,但是要看情况而定。就像之前在文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讲到的,拿师生来说,学生有疑惑是正常的事情,但不能一有疑惑就去问老师,再有涵养的老师也会给问烦的。要先自己琢磨,实在是不知道,再向老师请教。要不然,你的脑子是用来干什么用的?
颜回在跟随孔子学习的初期,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经常向孔子问问题,把孔子给问烦了。
终于有一天,孔子忍不住了,就对颜回说:你一学什么都懂、什么都问,你是来跟我学习的,还是来故意要考倒老师的?颜回吓得把自己关在家里,反省自己,一个礼拜不敢出门。之后,颜回实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才会去请教老师。
子游、子夏两人的问孝,不仅仅只是“敬”和“色难”,还有一个隐含的信息。
虽然孔子对子游、子夏的答复是“反问式”的回答,但也是“直接”的回答。
而作为孔子和颜回这两个人的身份来说,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弟子,是师生关系,有上下之分。
那这就有一个问题:“上”对“下”说的东西,一定是对(合理可行)的吗?你一定要按照“上”说的去做吗?
放在《为政篇》来说,那就是接受、服从。但光是接受、服从,也不一定是对的,要“退而省其私”,自己要把这个东西放在自己身上琢磨琢磨,放在事情当中琢磨琢磨,才能“亦足以发”,能够加以发挥,能够扩而充之。这才是为政的人要做的。
把孔子与颜回的这段对话放在《为政篇》这个地方,或许是这个意思吧。
【大智若愚的故事】相关文章:
人生哲理小故事:大智若愚07-15
大智若愚反义词05-14
我的故事05-27
高尔基的故事11-15
象棋的故事11-12
聂耳的故事07-07
施瓦辛格的故事11-21
刘伟的故事08-05
人生哲理故事:天鹅与鸭子的故事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