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格拉底的故事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精选25篇)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它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2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来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我有很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呵!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扣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花,种一畦一畦菜,这些乐趣呀,没法儿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吧!”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3
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4
苏格拉底本身相貌非常丑陋,但娶了一个漂亮泼辣的女人,动不动就会遭她无礼谩骂。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dou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正因为他老婆总在家里发威,他不得不被迫每天游走于雅典的大街小巷与人辩论,他辩论的方法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式反语法,成就了一个伟大哲学家!
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苏格拉底教诲他的学生色诺芬说:“我劝你,色诺芬,当你一看到一个美人儿的时候,赶快拼命跑开。为什么呢?据他说:“‘青春美貌’的这种动物比毒蜘蛛还可怕得多!”
当苏格拉底打着赤脚,穿着破旧的长跑和披风,整天游荡在醉汉、鞋匠、小贩、老妇、艺妓之间时,他的妻子被她严厉的父亲问着:“他什么事也不做,只会耍嘴皮子,他连一双鞋都没有,就像一个叫花子。你跟他生活,就为了要在一起饿肚皮吗?”美丽聪慧的妻子坚定地跟了他。妻子卖橄榄换得的可怜的钱用完了,面粉吃完了,油也吃完了。妻子抽搭着:“连奴隶也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吃得再坏也没有了……”
然而在苏格拉底的生命的最后,他的妻子仍高喊:“他是我的!”狱吏打开了门,她来到他床边,她腰板挺直,黑得发亮的头发卷起梳成一个大髻,在悲伤中她仍保持着体面,整个面目都带着一种庄重的气质。她知道他喜欢她这样。她说:“过不了多久我就会找你的。”她就像他那样神圣地面对着太阳说:“我的丈夫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人。”
在苏格拉底眼中,妻子是一匹可爱又执拗的小马,勇敢大胆,桀骜不驯。他爱着她的一切。临刑前,他对儿子说:“对妈妈要和气。……”他把妻子披散下来的一小缕头发放回原处:“你知道我们是彼此相爱的。当你对我唠叨时,我心里就好受些。你也知道,我甚至乐意听你唠叨……等着吧,我们会在极乐世界见面的,在那里我将报答你一切。”
这是苏格拉底和他妻子真正的爱情生活。
他对妻子用幽默表达忍让,虽话语不多,仅仅是一句话而已,却使妻子的怒气出现了“阴转多云”到“多云转晴”的良性变化,使旁观者欣然大笑,更敬佩这位智者明哲的高超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坦荡胸怀。
用愉快的感情和行动来衡量苏格拉底,他是真正快活的。所以,他可以给妻子现世的安稳,而有了心灵居所的悍妻也有了真正的快活。
苏格拉底毕竟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5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6
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拿著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著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举起了手。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7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8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别生气。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
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博大的胸怀,方能吞吐日月,收放自如!太计较得失、荣辱,人生之路也便越走越窄了!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9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大哲学家和大教育家,他教学生的方法总是别出心裁。
开学第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样东西,就是把胳膊尽量往前抬,然后再尽量往后甩。”他示范了一下,结果,所有学生都笑了。
“老师,这还用学吗?”一个学生打趣道。
“当然,”苏格拉底很严肃地回答道,“你不要觉得这是件很简单的事,其实它很困难的。”听到这话,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
苏格拉底一点也不生气,他宣布说:“这堂课我就教大家好好学这个动作。学会以后,从今天开始,每天你们都要把它做100遍。
10天之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80%的学生举起了手。
20天之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50%的'学生举起了手。
3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在坚持做?“这一次,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0
自信是一个人脸上的太阳,是心灵里不灭的圣火,它与出生、地位、权利、金钱等等都无关,只是源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对自我的肯定。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间不多,就想考验和点华一下他那位平时表现优异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支蜡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好的`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的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要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敬的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找,以不辜负你的栽培和信任。”
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是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的说,苏格拉底笑了笑不再说话。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可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泪流满面的坐在床边,语气沉重的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的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认识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后悔、自责了整个后半身。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1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要求是选摘一个最好最大的穗。
第一个弟子没走几步,就看见一个又大又漂亮的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的那个大,但他已经没有了机会,只得遗憾地走完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边还有更好的。可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边两个的教训。当他走过全程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个美丽的穗。
虽说,这穗不一定是田里最好最大的一个,但对他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2
有一次,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突然心血来潮,想出去走走。一些学生于是怂恿老师去当时最热闹的市集逛逛。
“老师!那儿的衣服真多,绫罗绸缎样样都有,色彩也是五花八门……”一位学生说道。
“老师!那儿的珠宝真是琳琅满目,玛瑙、翡翠、珍珠、玉器、要什么有什么……”另一个学生说道。
“那儿的百货日用品才多呢!衣、食、住、行各方面,保证会让你满载而归!”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道。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立刻围了上来,争相要他谈谈此行的收获。
“此行唯一的收获,”只见苏格拉底顿了一顿说道,“就是发现:原来我并不需要这么多东西。”
哲理寓意:
人,不能变成物质的奴隶。其实,现代人的生活,本质上就是大家在比赛谁拥有的物质多。不是为了实际上的需要,而是为了享受拥有的喜悦,但是你有了车,就有了上保险的'烦恼;你有了大庭院,就有了布置的烦恼;你有了很多的家当,就有了怕丢的烦恼……
想想我们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吗?人性之中的弱点之一——虚荣似乎始终伴随着我们,好象挥之不去的影子。说不好听点叫做“贪婪欲”、“占有欲”。有了这样的潜在欲望,往往会让我们生活在烦恼之中不可自拔。生活在不知足状态下的人们,心态往往都会失去平衡,所谓“自寻烦恼”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吧!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3
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于遗传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这好比烈性而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最有力、最骁勇的千里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的驽马。一个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罪。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就教导他们,只有愚人才会这样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对人类做出贡献。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
据说,柏拉图的堂弟格老孔,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朝思暮想做城邦政府的`领袖,非常荣耀而潇洒地面对众多的人进行演讲。按理说,一个青年人有这样的理想,并非坏事。遗憾的是,格老孔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都很欠缺。家里人都明白他这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真怕他冒冒失失地闯上讲坛,弄得不好被人拖下来,落下笑柄。可是没有一个人能说服他不要这么做。这件事被苏格拉底知道了,鉴于和柏拉图的关系,他决定开导开导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
一天,苏格拉底看见格老孔迎面走来,老远就喊;“喂,格老孔,听说你决心做我们城邦的领袖,这是真的吗?”为了使格老孔乐意听自己的话,苏格拉底故意装出十分热情的样子,选择了格老孔最感兴趣的话题。
“是的。我的确是这样想的,苏格拉底。”格老孔回答。
“那好极了。如果人间真有什么好事的话,这又是一桩好事了。因为,倘若你的目的能够实现,你想有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你的家庭扬名,为你的祖国增光;你的名声在传遍全城之后,还会传遍整个希腊,甚至在异邦中享有盛名。那时,你无论到那里去,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果然,格老孔听了这番话,大为高兴,就停下来同苏格拉底交谈。
看到格老孔留下来,苏格拉底接着说:“看来很明显,格老孔,如果你想要受到人们的尊敬,你就必须对城邦有贡献。”
“正像你所说的。”格老孔回答。
于是苏格拉底请格老孔谈谈做贡献的打算。正当格老孔思考的时候,苏格拉底问他是不是首先让城邦富裕起来,实现富裕的途径是让税收增多。格老孔表示同意。苏格拉底又问,税收从何而来?总数多少?不足的补充来源是什么?格老孔回答对这些问题没有考虑过。之后,苏格拉底又问他对治理国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的看法,如削减开支、国防力量、防御战略、粮食供应等。格老孔要么回答没有考虑,要么说不清楚,要么推托这类事没必要亲自照管。
看到格老孔为难的样子,苏格拉底进一步开导他说,“国、家一理。国家人口多,一些问题确实很难说上来,但如果能帮助一家,就可以着手帮助更多的人家,你为什么不从增进你叔父家的福利试一试呢?”
格老孔说:“只要叔父肯听我的劝告,我一定能对他们有所帮助的。”
苏格拉底笑了;“怎么?你连叔父都说服不了,还想希望包括叔父在内的整个雅典人都听你的劝吗?年轻人,要当心,你一心想要出名,可不要弄个适得其反呀!看看现实,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些知识最广博的人。反之,都是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们的赞扬,就应当努力对想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胜过别人;当处理事务的时候,你也就会很容易地获得你所期望的目标了。”
高傲的、一心想做领袖的格老孔被说服了。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4
农夫和赌徒走进同一家餐馆,每人挑一张桌子坐下来。
赌徒点了一桌子菜,要了一瓶酒和一笼蒸包。一瓶酒喝光了,一笼蒸包吃了两个,一桌菜,有的动了几筷子,有的一筷头也没动。
赌徒的肚子撑得像个大西瓜,他把几张百元钞票往服务小姐的盘子里一放,起身就走。
服务小姐叫住他:“先生,请稍候,还要找你10元呢!”
赌徒打了一响指,说:“不用找了。就算你的辛苦费吧!”
农夫点了一菜一汤一碗米饭。菜吃光了,汤喝光了,最后剩下一团米饭,他把它倒进菜盘里,盘子里的.油被蘸得干干净净。
把最后一粒米送进嘴里,农夫叫道:“小姐,两分钱您还没找我呢。”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学生说:“这个农夫太小气了。瞧,那位先生多大方!”
苏格拉底说:“农夫的钱里有血汗,那个人的钱里有什么?”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5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Sophroniscus)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Phaenarete)是助产妇。苏格拉底生就有着狮子鼻,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
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
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
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在此意义上,他自称是针砭时弊的神圣牛虻。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6
古希腊有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聪明。
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罗!”
“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
青年人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
“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里来?”
青年人抱怨说:“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
“请提吧。”
“你说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
青年人笑了:“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非知,以不知为不知非不知矣!”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7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上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在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路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
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8
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快乐?
苏格拉底想了想,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一人郁郁寡欢,骨瘦如柴,似乎一阵风就可以把他吹到天上去。
天使问他:“你为什么老是不快活,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
这人说:“人们都说太阳宝石、月亮宝石是无价之宝,我什么时候能得到它们呢?”
天使非常同情他,便满足了他的.要求。
过了一段时间,天使见这个人仍是愁眉不展,比过去更瘦了,又问:“你还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呢?怎么还是这样满面愁容?”这人双眉紧锁,长叹短叹:“唉,我日日夜夜都担心失去这些宝贝啊!”
天使摊开双手,摇摇头说:“想得到的时候,害怕不能得到;已以到手了,又恐怕失掉它。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享受欢乐呢?”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19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精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伤心了!”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
拉克苏一脸的.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
“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20
两千四百多年前的一个黄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
“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三个弟子欣然前行。
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
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时,他总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麦穗一定在前头。麦田快走完时,两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他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麦穗,第二个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较判断,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他自然满意而归。
如果把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归类,那么显然第一个是属于“先做了再说”之列。“先做了再说”,省略了思考过程,必然会导致行为的盲目性与无序性,其结果当然“懊恼而归”。第二个当属于“等等再说”之列。“等等再说”,总是在思索、观望这个台阶上停滞不前,“只想未做”必定两手空空,“失望而归”。第三个弟子则是“先想后做”。对事物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及足够的判断之后,才不慌不忙地出手,他当然能够“满意而归”。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21
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22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23
幽默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它表现为机智地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幽默来源于对世间事物的洞察,含笑去面对人生中的矛盾或冲突,它常是人们处于困境时实现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人们的思想变化有着透彻的洞察和了解,他是古今中外能使别人心服口服的第一个人。苏格拉底对别人的错误从不采取指责的态度,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即幽默感。
据记载,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往往当众给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以难堪。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同几位学生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他的`妻子不知何故,忽然叫骂起来,震撼了整个课堂。续而,他的妻子又提起一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出去,致使苏格拉底全身湿透。当学生们感到十分尴尬而又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见苏格拉底诙谐地笑了起来,并且幽默地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的”。这一忍让的幽默虽话语不多,仅仅是一句话而已,却使妻子的怒气出现了“阴转多云”到“多云转晴”的良性变化。大家听了都欣然大笑起来,更敬佩这位智者明哲的高招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坦荡胸怀。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不难看出智才明哲的高超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幽默是智慧的闪光,幽默不是庸俗的、轻浮的笑语,或是油嘴滑舌的表现,而是洞察世界,入木三分,又言简意赅,含蓄诙谐,寓意微妙深邃,给人以启迪和韵味。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给人以最强烈的印象是他的乐观自信,它可以使人遇难而乐观进取。这种人不论是与人交往,还是沙龙聚会,总是不紧不忙地侃侃而谈,而且逻辑缜密,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内心感情,轻松自如地表现出这种内心情感。这种乐观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完美的内心世界。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可以观察到他那机敏的应变能力。机敏是一种优秀的素质,他能使人反应灵敏,巧解人意,并能以惊人的自制能力防止在对方刺激下诱发出不良情绪,使双方的对抗情绪得以缓解,消除困境。机敏的人是最容易受到众人好评的。
从苏格拉底这一幽默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那心胸开阔、襟怀坦荡的性格。能成大气候的人,不会为那些鸡毛蒜皮的细微小事而斤斤计较,大动肝火,凡事都抱达观随和的态度,做到谈笑自若。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24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你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一颗最大的麦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的故事 篇25
根据当时雅典法律规定,处死犯人的方法是赐以毒酒一杯,但在处死前关押的一个月中,法庭允许犯人的亲友探监。当时便有许多青年人天天去监狱探望苏格拉底,其中有位名叫克利托的青年问苏格拉底有无什么遗言时,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别无它求,只有我平时对你们说过的那些话,请你们要牢记在心。你们务必保持节操,如果你们不按我说的那样去生活,那么不论你们现在对我许下多少诺言,也无法告慰我的亡灵。”说完他便起身去洗浴了。
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的那天晚上,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打发开,而去同他的学生斐多、西米亚斯、西帕斯、克利托等谈论灵魂永生的问题。不久,狱卒走了进来,说:“每当我传令要犯人服毒酒时,他们都怨恨咒诅我,但我必须执行上级命令。你是这里许多犯人中最高尚的人,所以我想你决不会恨我,而只会去怨恨那些要处死你的人,我现在受命执行命令,愿你少受些痛苦。别了,我的朋友。”说完泪流满面,离开了牢房。苏格拉底望着狱卒的`背影说:“别了,朋友,我将按你说的去做。”然后他又掉转头来,和蔼地对那些青年说:“真是个好人,自我入狱以来,他天天来看望我,有时还跟我谈话,态度亲切。现在他又为我流泪,多善良的人呀!克利托,你过来,如果毒酒已准备好,就马上叫人去取来,否则请快点去调配。”克利托回答说:“据说有的犯人听到要处决了,总千方百计拖延时间,为的是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请你别心急,还有时间呢!”这时苏格拉底说:“诚然你说得对,那些人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延迟服毒酒就获得了某些东西;但对我来说,推迟服毒酒时间并不能获得什么,相反,那样吝惜生命而获得一顿美餐的行为在我看来应当受到鄙视,去拿酒来吧。请尊重我的要求。”
一会儿送毒酒的人来了,苏格拉底镇定自若,面不改色,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在场的人无不为将失去这样一位好友而悲泣。苏格拉底见状大为不悦,他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为了避免这种场面才打发走家里的人,常言道: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请大家坚强点!”苏格拉底接着在室内踱了一会儿,说自己两腿发麻,就躺了下来。送酒的人走过来摸了摸他的身体,觉得已没有热气。突然苏格拉底又喃喃地说:“克利托,你过来,我们曾向克雷皮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你不要忘记付钱给他。”说完,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合上了眼,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苏格拉底的故事】相关文章:
苏格拉底的故事10-07
苏格拉底的心境人生哲理故事10-06
苏格拉底名言10-04
苏格拉底名言02-05
苏格拉底的名言02-08
苏格拉底爱情10-01
苏格拉底语录10-04
苏格拉底的名言10-07
苏格拉底经典名言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