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的故事

时间:2022-07-02 16:52:53 故事精选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螳螂捕蝉的故事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螳螂捕蝉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螳螂捕蝉的故事

  螳螂捕蝉的故事 篇1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明白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明白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明白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明白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告诉我们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思考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的故事 篇2

  螳螂捕蝉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来源】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汉·赵晔《吴越春秋》

  【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相近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

  【成语举例】小狗子哪明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

  【成语造句】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的故事 篇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同义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般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在暗算自己的人

  作品名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作品别名螳螂捕蝉创作年代西汉作品来源《说苑。正谏》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刘向编

  含义

  告诉我们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思考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来源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说苑·正谏》:“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

  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吴王欲伐楚,曰:“敢有谏者,死!”。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吴王问之,对曰:“后园有树,上有蝉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王听后,甚觉有理,乃不出兵。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胆敢劝告出兵的人,我将他处死!”

  这时,有一个少年,明白自己地位低下,劝告必定没有效果,只会被处死。每一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用露水湿透他的衣,这样许多天。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少年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放声鸣叫,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成语典故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告诉左右大臣说:“我会杀死所有敢劝谏我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这样做了几天。吴王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沾湿衣服?”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处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明白螳螂在他的后面;螳螂弯曲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明白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明白弹弓和弹丸在他的下面。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思考身后的隐患。”吴王说:“好啊!”于是吴王停止了战争。

  注释

  吴王:指吴王阖闾之子夫差。

  欲伐荆:想攻打楚国。欲:想要。伐:讨伐。荆:楚国。

  谏:劝谏,旧时指规劝君王使其改正错误。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国王的侍从及官员。

  如是:像这样。是:这样。

  少孺子:年轻人。

  怀丸操弹: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

  高居:处在高处。居,处。

  悲鸣饮露: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

  三旦:三,几次。旦,早晨。

  委身曲附:弯曲身子贴紧前肢。委、曲:弯曲。附,通“跗”,脚背。

  傍:通“旁”,旁边。

  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

  前利:眼前的.利益。

  顾:思考,照顾。

  善哉:好啊。

  罢:停止。

  患:祸患,灾祸。

  子:你。

  乃:于是,就。

  务欲得其前利:必须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务,必须,务必。

  课文资料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期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但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样办呢?

  第二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最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

  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悲伤凄凉地鸣叫着,喝着露水,却不明白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明白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之后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明白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这三者都必须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及到自己身后的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课文分段

  (1):写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固执地不听任何人的劝阻。

  (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12):写吴王听后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近义词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等

  道理启发

  告诫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思考身后的祸患。

【螳螂捕蝉的故事】相关文章:

《螳螂捕蝉》教案02-09

《螳螂捕蝉》优秀教案03-02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03-03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经典)08-27

《螳螂捕蝉》教案优秀08-17

《螳螂捕蝉》教案15篇02-19

新课标螳螂捕蝉教学反思09-23

《螳螂捕蝉》扩写_1000字10-27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2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