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巴金《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巴金《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巴金《短文》教学反思1
我想,很多的语文老师都会遇到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吧,一般我们只注重了在备课中绞尽脑汁的想怎样把课文知识传递给学生,往往在课堂实践时就会有完不成教学预设的时候,因此也就常会哪黑哪歇或者托堂。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灵活改变教学设计,就会在下个班里或下一届教学时,收到良好的效果。最近,我在教学巴金《短文两篇》时,就有过这样深刻的体会。
巴金《短文两篇》课文短小,语言凝练,思想意蕴深刻,作者借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自然现象或神话传说,表达作者对光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而献身的仁人志士的高度赞美。
我设计本篇课文时,基于探索语文课堂的迁移和拓展的设计理念,我反复诵读课文,多方查询资料,深层理解课文内涵,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力求教学过程简洁,易学易懂,方便学生接受理解,既注重课堂积累,又强调课内迁移拓展,以及培养想象能力和仿句练习。我起初设计了一课时,大致流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分开写日月两字,问:“日月合起来是什么字呢?”生:“明。”师:“再加一个光字呢?”生:“光明”。师:“光明的世界是无限美好的,在黑暗的世界里向往光明却是无限痛苦的,但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仁人志士,甚至飞蛾都没有放弃对光明的追求。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巴金的《短文两篇》,理解一下,作者在那个时代对光明的渴望吧。
二、初读感知
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2、默读全文,积累字词。
3、朗读,初读感知
(1)、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短文。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读后教师可根据情况范读引导,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以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2)、要求学生利用学案自己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三、探讨交流
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3)、小结课文,探讨主题。
(4)、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5)、“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6)、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7)、课堂小结,探讨《月》的主题,
四、交流古诗词
分别请3——5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点评。
五、仿句练习: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提示:换光明为自由,和平。表达你的追求信念。
六、总结:
光明的世界令人无限憧憬,自由的生活让人特别向往,和平的国家值得珍惜。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美好,更加努力的开创幸福生活吧。
但第一节课我在八年级二班按预定设计上完一节课后,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我总结有一下几个原因:
(1)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结合学案内容快速掌握课文;
(2)学生积累太少,答非所问,需要老师引导,从而耗时较多;
(3)我在设计时只是按照自己假定的时间预算了一课时,那样就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不加思考就可以答出,但这是不合实际的,那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备课时必需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所以在课间十分钟我立即反思,第二节课在八年级一班上课时,结合学生实际,我迅速调整教学设计,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日》,第二课时学习《月》。第一课时中比在二班上时多注意以了下几点:
(1)课文朗读的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学生练习反问句的读法,引导学生抓住“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去体会读时的心情和感情,经过引导后明确:要带着无限憧憬的心情,欣喜地、坚定地去朗读课文。老师师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品读。
(2)理解课文主题和写作意图时,我抓住以下的观点,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飞蛾和夸父都不自量力,但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光和热,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过飞蛾实现了愿望而夸父没有实现理想,但夸父却化为邓林造福后人。飞蛾在为自己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夸父是为大众做不懈地努力。飞蛾很渺小,夸父很伟大,但两者又有共同的心声:“‘我’要追求,追求理想,追求希望,追求光明。”讲完这些,学生都明白了作者不仅仅是赞美了像飞蛾和夸父那样为革命、理想而献身的仁人志士们,还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3)注重发散思维训练。进行完上一个讲解,我突然灵机一动,我说道:“从古至今,像飞蛾和夸父这样的仁人志士有很多,他们都信奉与其寂寞的生,不如轰轰烈烈地死。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真正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天悯人;做到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从容洒脱。”说到这里,我停下来,要求学生听我的句子,尽力也能用一个诗句、一个成语来说一个句子,表达的中心不变。同学们很快地交流讨论,老师先从人物引导,再结合诗句写仿句,有的句子学生说不完整,老师就和学生一起思考完成,最终我们一起写下这样的一些句子:他们做到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不屈;做到了“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勇无畏;他们还具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满腔豪情;他们更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坚定信心。写完这个句子,我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两次。这样既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达到了拓展积累的目的。(4)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思维训练,提高想象力。仿句练习,以“倘使有一双翅膀,我......”提示:换光明为自由或者和平,表达你的追求和信念。这时学生一下子反映不到位,我便引导学生读第九课《海燕》中的一段话:“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经过学生自己反复读,我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这时学生明确:“我愿变成高傲的海燕(自由飞翔的海燕)。”然后我问:“和平的使者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说:“鸽子”。我又问:“你愿变成什么?”一个学生抢着说:“我愿变成和平的使者白鸽”。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好,现在老师就给你一双翅膀,飞吧!你可飞到利比亚,也可飞到日本福岛,飞到你想要到的地方去,描写出你的美好愿望吧!现在拿起笔,赶快把你飞翔时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吧”。学生都能积极动脑快速书写,这堂课堂上有四位同学读了他们的杰作,语句能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深刻。因为时间关系,其他同学没有读,但我检查到他们大部分都写完了。课后我又要求学生把这一句子在作业本上再写了一次,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所有同学的句子都写得非常好。
完成了上面的教学内容,下课铃响了,我感到了一种第一堂课结束后没有过的轻松感。就这样,我将原定的一课时分解成两课时,将课堂内容临时增添了一些,不仅使一节课完整了,还使课堂的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同时,我也体会到,我们在备课时,不必太束缚于教参上建议的课时数,只是盲目地为解读文本而力求简洁,而忽略了课堂的实效性。所以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时,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学生情况灵活的改变教学预设,就会成就一堂更完美的课堂。
巴金《短文》教学反思2
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授课之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读书的`名言,故事;授课之中,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导入新课,学习第一篇。
(一)、教师布置思考题:(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二)、探究《谈读书、》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做点拨补充。在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三)学习第二篇。(1)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2)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1、“好读书’与“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3、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四)、探讨比较。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作业1——3题。
以上是我的教学流程。从以上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关注学生即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对接,构筑了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编写《读书名言警句》,与培根“对话”,比较阅读,自拟名言等,促进了学生在体验中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此次教学中,因为拓展迁移不够,所以让人感觉到学生学习空间窄了一些。但是,这节课上,的确为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巴金《短文》教学反思3
今天讲授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讲授此课我首先介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科的写作背景、写作时间,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我通过本文的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在文章中有一些关键词语,如“日”“飞蛾”“夸父”“月”“姮娥”等,他们的含义不能仅仅按照本义来理解,而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把握。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故事,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讲课中,由于教师过于着急,对这些内容讲解较少,而又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说,所以此环节处理不好。
“读”和“写”是两项最基本的训练,充分朗读可以让自己的读音更准确,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感受课文,欣赏本文的铿锵之美,因此授课中我注意朗读,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读准生字,了解内容。
其实我们教师明明知道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效应,加强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但真正做起来就忘到了脑后,课堂上总怕学生掌握不好,而自己就为学生包办一切,讲个没完。讲完这一课我还是有这样的体会,因此,今后的课堂我还是要多反思,认真备课,以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
【巴金《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巴金短文教案03-18
巴金《灯》教学设计(精选5篇)09-14
巴金《虎》的美文02-07
《阿西莫夫短文》教学设计06-25
永远怀念你巴金作文08-05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08-31
给巴金的一封信10-10
《盼》教学反思11-03
社戏教学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