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孙悟空,读懂已是普通人哲理文章

时间:2022-09-29 20:21:39 哲理文章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年少不懂孙悟空,读懂已是普通人哲理文章

  人人都是孙悟空,人人都无法做自己。

  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中有一段经典对话:

  孙悟空说:“我要打死他们,他们是妖。”

  唐僧答:“但是你也是啊。”

  孙悟空不是天生的神,曾经,他也是妖。

  一只天生地养的妖怪,误打误撞进入神仙世界。他必然要斩其“妖性”,适应神仙的规则,才能得到认可。

  一部西天取经史,也是孙悟空从“妖”进阶为“神”的蜕变史。

  看来,神仙的成长经历与凡人也并无不同:每一次“成长”都是一场“凶杀案”,不断“修剪”自己,直到完全适应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

  01

  没人能跳脱“规则”之外。

  不可否认,孙悟空的能力很强。懂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能飞出十万八千里,一只金箍棒所向披靡,绝大多数神仙都不是他的对手。

  孙悟空大概也自负本领高强,加上他的猴子本性,就愈不把天庭的规则放在眼里。

  最开始,孙悟空抢夺定海神针、撕毁生死簿,玉帝不加责怪,反而派人请他去天庭做官。

  不谙世事的孙悟空丝毫没意识到,这只是天庭安抚他这个“危险分子”的权宜之计。

  天界诸神,少有与他来往的。玉帝和王母的眼睛,也在时刻盯着他。一旦发现不对劲,立刻就会采取行动。

  这些,孙悟空都不知道,他以为天庭就像他的花果山,依旧我行我素。

  当知道“弼马温”只是一个养马的小官后,心高气傲的孙悟空反下天庭,在花果山自立为“齐天大圣”。

  经过一番争斗,讨不着便宜的天庭竟然再次“招安”,将“齐天大圣”的名号正式给了他。

  这让孙悟空的自信心极速爆棚。

  他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成功打破了天庭的规则,可以放浪形骸,不受任何拘束。

  所以,王母凭什么不邀请自己参加蟠桃宴?

  他像一个赌气的孩子,偷吃蟠桃、偷吃仙丹、偷吃琼浆玉露,故意破坏蟠桃宴。

  他以为,天庭会再次宽容他,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直到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时,他才意识到现实的残酷:

  原来,没有谁真的能与天齐肩。只要生活在这片天地里,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矩。

  没人能跳脱“规则”之外。

  即使你腰缠万贯,也无法阻挡生老病死;即使你是达官显贵,在外面买东西也一样要排队付款;即使你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打破世界运行的规律。

  02

  ldquo;适应”规则,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开始,孙悟空是藐视“规则”的。

  电影《悟空传》中,孙悟空说过一句霸气的话:

  天要压我,我劈开这天;地要挡我,我踏碎这地。

  但在被佛祖压在五指山后,孙悟空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必须向庞大的正统神仙体系的规则低头。

  孙悟空刚跟着唐僧时,双方都很不适应。

  孙悟空是猴子,生性活泼,快意恩仇,连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这显然入不了正统佛门弟子唐三藏的眼。

  观音传授给唐僧的紧箍咒,就是“修剪”孙悟空最有利的武器。

  只要孙悟空“不听话”,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都可以将之治得服服帖帖。

  最初,孙悟空的价值观很简单:谁惹我,我就打谁;谁伤害师父,我就杀谁。这其中,包括妖怪,也包括人类。

  这是典型的孩子式的、朴素的“非黑即白”的价值观。

  唐僧路遇强盗抢劫,本来只需将之制伏即可,但收不住手的孙悟空还是取了强盗的性命。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取经的初衷,更不符合佛门的规则。

  作为神仙体系的重点培养对象,孙悟空必须接受它的评价与审判,收敛自己的“妖性”,学着做一个悲天悯人的“神”。

  白骨精那段,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唐僧对白骨精送来的饭菜是再三拒绝的,身处荒郊野岭,唐僧也不是没有脑子的人,但他没有分辨的能力,孙悟空也拿不出实质性证据。

  哪怕那“一家人”有99。99%的概率是妖怪,也有0。01%的可能是人类。

  唐僧的想法应该是:虽然他们身份可疑,可目前也没伤害我,那我们也不应该伤害他们。

  更别说,那时的唐僧根本不信任孙悟空,比起另两个“根正苗红”的徒弟,唐僧对这个大徒弟始终心存戒心,觉得他野性难驯、妖性难改。

  三个徒弟中,虽然孙悟空的法力最高,但他的行事风格与佛门文化相冲突。

  唐僧之所以驱逐他,就是因为他不适应佛门的规则。

  到了后来,孙悟空开始慢慢“进化”,变得听话,不再随便挥舞金箍棒;再见到观音和玉帝,他懂得了行礼;上天请求援助时,虽然还是不拘小节,但不再目中无人。

  因为有了佛门候选人的身份加持,曾经高高在上的神仙们,也纷纷改变了态度。

  当初嘲笑孙悟空的神仙们,再见面时已经客客气气得叫大圣爷了。

  孙悟空就如同人类世界里的“熊孩子”,平素在家被骄纵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人情世故。

  直到在外面吃尽苦头,经历了打碎骨头式的成长,才真正适应了社会的生存法则,得到别人的认可。

  03

  人人都是孙悟空。

  有一句振奋人心的鸡汤叫:做自己。

  然而,知易行难。人类作为社会化动物,想要完全做到“做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

  钱钟书说:二十岁不狂是没有志气,三十岁尤狂是没有头脑。

  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打磨自己某些“不合适”的部分,以契合自己所处的环境。

  作家韩寒曾经是80、90后心中的一代“公知”,当同龄人还在没日没夜地啃题,接受应试教育的“折磨”时,韩寒“石破天惊”地退了学,靠写作与赛车养活了自己。

  在拥趸者眼里,韩寒的成功,让他们看到了打破“规则”的希望。

  年轻时候的韩寒,也曾意气风发、桀骜不驯,时不时冒出“惊人之语”,抨击教育制度,抨击一切“不公平”与“陈腐”。

  但如今年过而立的韩寒,已经褪去了早年的“张扬”与“意气”。

  去年,他在微博自行“打脸”,说自己当年退学,是一个失败之举,不值得效仿。

  他也不再只沉浸于“自我表达”中,而是懂得了顾全全局,学会了理解。

  有人说,当年的韩寒已“死”,他变得商业、主流、丢掉了“初心”。

  他不再写“愤世嫉俗”的杂文,反而拍起了商业电影,学会了对世俗妥协。

  也有人说,韩寒只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妥协与改变并非一无是处,而是与现实的握手言和。

  而其实,被妥协、被“修剪”、被“切割”、被改变,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它的好与不好,每个人心里自有一杆称。

  或许,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就好比,孙悟空从一开始的玩世不恭到适应规则,从睥睨神佛到成为斗战胜佛,谁又能说他的改变就一定是不好的呢?

  人人都是孙悟空,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斫其正、删其密、锄其直”式的成长,没人能逃脱大环境而存在。

  至少,能力超群的孙悟空曾成功挑战过既定法则。

  而普通如你我,有此能耐的又有几人?

【年少不懂孙悟空,读懂已是普通人哲理文章】相关文章:

年少不懂爱如今不会爱散文10-06

哲理文章的哲理故事10-07

转眼已是别离10-07

已是春暖花开10-07

生活哲理文章10-12

同学的哲理文章10-07

工作励志哲理文章11-02

生活励志的哲理文章11-02

关于富有哲理文章01-29

翻盘哲理文章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