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

时间:2023-02-22 18:42:44 名人名言 投诉 投稿

老子的名言汇编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子的名言,欢迎大家分享。

老子的名言汇编15篇

老子的名言1

  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2、强行者有志——老子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可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6、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老子《道德经》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8、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9、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1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道德经》

  12、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13、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1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1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16、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1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2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2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2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24、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2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2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28、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

  29、大巧若拙——老子

  30、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3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32、“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33、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36、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3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4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4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4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43、你热,我便清凉,决不激化你的沸腾;

  4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5、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46、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47、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4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49、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5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5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52、祸莫于不知足意义:告诉人们不知足会带来很大的祸害——李耳《老子·四十六章》

  5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5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5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5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57、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老子六十三章》

  5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能够示人。——老子《道德经》

  59、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60、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6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老子

  6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6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6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6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6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67、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6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69、清净则天下正——老子

  7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7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72、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

  7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74、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7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7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7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78、你冷,我便沸腾,决不漠视你的寒冷!——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

  79、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8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8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8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8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84、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

  8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8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8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8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

  89、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经》

  90、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老子《道德经》

  91、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92、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长;

  9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道德经》

  9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9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96、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97、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98、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老子的名言2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的名言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强行者有志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祸兮福气倚,福兮祸所伏

  大巧若拙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下言之,欲先民,必身后之。是以上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而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的名言4

  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2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三章

  2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2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2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2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30、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

  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4、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名言5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的名言6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6.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0.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的名言7

  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3、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10、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4、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15、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8、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9、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2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3、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24、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7、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28、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0、子曰郁郁乎文哉,诚不我欺。

  10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02、水:柔,静,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

  103、使人行者,身先行之。

  10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05、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0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10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08、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109、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10、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1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的名言8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2、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3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3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老子的名言9

  孔子名言: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老子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的名言10

  1、治大国,若烹小鲜。

  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的名言11

  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道德经》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5、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7、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11、“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1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15、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1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1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1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19、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2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2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老子》"

  2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2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24、大道至简——老子《道德经》

  25、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26、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2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道德经》

  28、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29、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30、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31、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德经》

  32、征服别人的人是强人,征服自己的人是伟人。——老子

  3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3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3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3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37、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38、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3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40、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

  41、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4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

  4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44、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4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老子的名言12

  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1、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1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2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4、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3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6、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8、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0、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5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5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5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54、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5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1、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6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6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6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67、将欲取之,必先之。

  6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6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2、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4、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7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8、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79、曲则全,枉则直。

  8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老子的名言13

  1、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3、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7、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8、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0、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11、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13、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1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1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2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2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2、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2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6、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7、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29、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0、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3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3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7、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8、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3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40、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41、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42、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5、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4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8、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0、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51、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5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的名言14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0、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1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9、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3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3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6、治大国若烹小鲜。

  37、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8、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4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5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3、治人事天,莫若啬。

  5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5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5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6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2、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6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6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6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67、治大国,若烹小鲜。

  6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9、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7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7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7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7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74、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7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7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7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7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7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80、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8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8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84、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8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8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8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9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9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9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96、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9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98、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99、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00、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老子的名言15

  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2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老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老子的名言11-19

老子的名言12-11

老子经典名言12-16

老子的经典名言02-23

关于老子的名言02-18

关于老子的名言02-21

老子的名言15篇01-29

老子的名言(15篇)02-04

老子关于生死的名言12-27

老子的名言通用15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