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简短名人名言

时间:2024-10-09 11:23:12 夏仙 名人名言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书法的简短名人名言(精选240句)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书法的简短名人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书法的简短名人名言(精选240句)

  1、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2、项穆: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3、王羲之: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

  4、颜真卿: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5、欧阳询: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

  6、王羲之: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7、蒋和: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8、陈绎: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9、王羲之: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

  10、项穆: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

  11、张怀瑾: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

  12、王羲之: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13、卫夫人: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14、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15、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16、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

  17、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18、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19、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20、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

  21、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

  22、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23、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

  24、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

  25、大率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

  26、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

  27、轻重出于心,而妙用应乎手。

  28、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不涩则险动之状无由而生也,太流则便成浮滑,浮滑则是为俗也。

  29、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畐,真乃居先。

  30、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

  31、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32、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33、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

  34、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

  35、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36、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

  37、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余。

  38、学书如溯急流,用尽气力,不离故处。

  39、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40、凡学书,欲先学用笔。

  41、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42、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务速,又多失势。

  43、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

  44、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

  45、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

  46、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

  47、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难精进。

  48、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49、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50、古人论诗之妙,必曰沉着痛快。惟书亦然,沉着而不痛快,则肥浊而风韵不足;痛快而不沉着,则潦草而法度荡然。

  51、大字运上腕,小字运下腕,不使肉衬于纸,则运笔如飞。

  52、书法要旨,有正与奇。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是也。所谓奇者,参差起复,腾凌射空,风情姿态,巧妙多端是也。

  53、“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

  54、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55、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

  56、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蒇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

  57、臂肘一悬,则周身之力自至矣。

  58、臂、腕、指三者功夫齐到,方能成书。

  59、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本领极要紧,心意附本领而生。

  60、用硬笔,须笔锋揉入画中,用软笔,要提得空。用软笔,管少侧,笔锋外出,笔肚著纸,然后指挥如意。用硬笔,管竖起,则笔锋透背,无涩滞之病。

  61、楷书结构极难,而行草亦不易。

  62、矾纸书小字墨宜浓,浓则彩生。生纸书大字墨稍淡,淡则笔利。

  63、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切莫寄人篱下。凡临摹各家,不过窃取其用笔,非规规形似也。

  64、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

  65、中锋腕力尚矣,然腕力之运行,全在肘力左右之,非怒笔木强之谓。

  66、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

  67、古来善书者多善画,善画者多善书。书与画殊途同归也。

  68、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

  69、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

  70、字莫患乎散,尤莫病于结。散则贯注不下,结则摆脱不开。

  71、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

  72、离形得似,书家上乘,此中消息甚微。

  73、冷看古人用笔,不贵多写,贵无间断。

  74、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气象。

  75、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然非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76、结字须令整齐中有参差,方免字如算子之病。

  77、能用拙,乃得巧;能用柔,乃得刚。

  78、用笔沉劲,姿态乃出。

  79、执笔欲死,运笔欲活。指欲死,腕欲活。

  80、汉、唐隶法,体貌不同,要皆以沉劲为本。

  81、楷书不当布置平稳,然须从平稳入。

  82、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83、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84、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

  85、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真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能以锋摄墨,使毫不裹者,分意也。

  86、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

  87、欲知多力,观其使运中途。何谓丰筋?察其纽络一路。

  88、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或呼疾而应迟,或呼缓而应速。

  89、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卒徒更番相代,帅则无代。论书者每曰“换笔心”实乃换向,非换质也。

  90、起笔欲斗峻,住笔欲峭拔,行笔欲充实,转笔则兼乎住、起、行者也。

  91、书有振、摄二法。

  92、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

  93、古人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

  94、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

  95、书要曲而有直体,直而有曲致。

  96、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涩法与战掣同一机窍,第战掣有形,强效转至成病,不若涩之隐以神运耳。

  97、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于字中,大者旁礴乎字外。

  98、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

  99、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100、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101、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以峭激蕴纡余,以倔强寓款婉,斯征品量。

  102、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

  103、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104、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105、篆书要如龙腾凤翥。

  106、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07、草书之律至严,为之者不惟胆大,而在心小。

  108、书艺与诗情、画意合着一个灵魂,都强调简约之美,气韵之美,中和之美,它们体现着自古流传下来的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理想。

  109、书法,就其现象而言,它是一门借助于汉字,追求运动、节奏、张力,有着无穷变化的点画线条形式及其递进组合态势的抽象艺术。

  110、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111、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

  112、一个人要么做一个好人,要么模仿一个好人。德谟克利特

  113、人之为善,不自吹自擂而为人之誉;人是邪恶的,不能自我毁灭,而要被人毁灭。

  114、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115、说远近的人说得好;谨守他的约,设谋略的,这人便为善。

  116、人们愿意为人类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自由。

  117、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118、好不积累,不足以成名;邪恶不足以杀人。

  119、积累的好家,总会有余情;不好的房子会被摧毁。

  120、人是好的,但还不够好,人是不好的,但还不够好。

  121、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韩诗外传》

  122、德无常师,善师;好无常的主啊,合克。

  123、心善耕地耕田,好为宝与无限。我们要有一颗纯洁的心,为群众积累好东西。幸福是没有极限的。

  124、为善异,同归于治;对于邪恶不同,与混乱。

  125、对好人行善会使他更好;你若善待恶人,他必越发作恶。米开朗基罗

  126、善治,人心惧;好的教学,人们喜欢它。善治兴邦,善教兴邦。

  127、用金钱分人以利,教人以善以忠,为天下赢得人以仁。

  128、人性的善良就像水的善良。没有好人,就没有水。

  129、以德报德,以德报怨;坏人虽不好,但一天也不够。

  130、善的事,我必行。他们做错了什么,我就改变。

  131、看到善,自然的实践将存在于自身;瞧,可怜的乔兰会自省的。

  132、绅士要有知识,有知识,有德行,不游手好闲。

  133、行善与其说是爱别人,不如说是尊重自己。

  134、亲切的话语带着人,温暖比布;伤人的话比长矛还伤人。

  135、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本身,而不在于地位的存在。

  136、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梁谳

  137、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清。梁谳《平书贴》

  138、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

  139、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140、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刘熙载

  141、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王羲之

  142、甘从千日醉,耻与万人同。

  143、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144、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145、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14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147、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148、日丽千芳闹,风和百鸟鸣。

  149、中天明月悬肝胆,大海澄波漾性情。

  150、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151、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152、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153、江山入画,意气凌云。

  154、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清。梁谳《学书论》

  155、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

  156、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清。梁章钜《学字》

  157、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北宋。黄庭坚《论书》

  158、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两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下笔点画波奈屈曲,皆需一身之力送之。——卫铄

  159、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160、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清。梁章钜《学字》

  161、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书即成,且氧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揩式。——黄庭坚

  162、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

  163、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清。王妤

  164、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清。刘熙载《艺概》

  165、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66、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167、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

  168、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而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真迹也。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69、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梁谳

  170、不求形似,正是潜移造化而于天游;近人只求形似,欲似所以愈离。——恽寿平

  171、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172、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清。松年《颐园论画》

  17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7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唐。虞世南《笔髓论》

  175、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7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

  177、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

  178、风云论道,笔墨通天。

  179、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180、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181、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

  182、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

  183、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郑板桥

  184、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清。钱泳《书学》

  185、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186、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唐。张坏灌《六体书论》

  187、书有未观皆可读,事已经过不须提。

  188、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蔡邕

  189、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

  190、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191、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王淑

  192、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193、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

  194、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董其昌

  195、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明。解缙《学书法》

  196、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97、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朱和羹

  198、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清。冯班《钝吟书要》

  199、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

  200、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徐浩

  201、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

  202、用墨须要随浓随淡,可燥可湿,一气成之自然生气远出。清.秦祖永《桐阴画诀》

  203、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艳执操......。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204、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梁武帝《又答论》

  205、盖有骨必有肉,有实必有虚。否则峥嵘而近于险恶,无缥缈空灵之势矣。清.盛大士《溪山卧浮录》

  206、书法趋骨力刚健,最忌野。清.梁献《学书论》

  207、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明.项穆《书法雅言》

  208、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北宋.黄庭坚

  209、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

  210、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11、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清.刘熙载《艺概》

  212、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

  21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214、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调疏。宋.姜夔《续书谱》

  215、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接而成。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颈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216、一字之行,理有数等,有上盖大者,有下画长者,有左边高者,有右边高者,非在一途而取轨,全资众道以相承。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217、真书用笔,自有八法。一字之间,长短相补,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媚于成体之后。宋.姜夔《续书谱》

  218、笔格遒劲,亦是浑厚有力,非出筋露骨,令人见面刺目。清.华琳《南宗诀秘》

  219、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卫烁《笔阵图》

  220、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侬肥,肥则大恶道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21、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分布不工,规矩终不能圆备;规矩有亏,难云法书矣。清.笪重光《书筏》

  222、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所谓因筌得鱼,得鱼忘筌。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223、使尽气力,至于沉尽入骨,笔乃能和。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劲之至,非纵逸之谓。清.王淑《论书滕语》

  224、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上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225、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比并皆然。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226、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227、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自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228、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实;用筋得筋,故取腕悬。清.刘熙载《艺概》

  229、人知直画之力尽,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清.笪重光《书筏》

  230、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书之六局,以气为主。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231、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宋.姜夔《续书谱》

  232、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233、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清.刘熙载《艺概》

  234、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清.梁献《评书贴》

  235、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资颜。明.项穆《书法雅言》

  236、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237、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清.王淑《论书滕语》

  238、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

  239、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

  240、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书法的简短名人名言】相关文章:

书法的名人名言07-16

简短的名人名言04-28

简短名人名言04-07

名人名言警句简短08-20

经典励志的名人名言简短03-25

关于励志的名人名言简短05-21

简短名人名言[优秀15篇]06-20

母亲节的简短名人名言09-02

简短的读书名人名言210句10-24

简短的读书名人名言85句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