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时间:2024-01-03 07:14:09 情感文章 投诉 投稿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优】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优】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1

  “是毫无疑问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

  开篇短短一句话,就为这半世纪的绝恋埋下了伏笔。初读已觉惊艳,再阅更觉回味悠长。那种被爱情击倒而自杀的人们用氰化金自杀后遗留的气味,像苦扁桃味一般刺鼻,细细回味起来却包裹着丝丝甜味儿,这像极了爱情,尤其是不幸的爱情。全书漫长时间的轻轻诉说,平淡却引发无穷的共振。

  “穷光蛋爱上了公主,公主却嫁给了王子,穷光蛋求而不得,黯然神伤。”这是很多爱情故事的套路。可马尔克斯却让这个穷光蛋从公主嫁人的那天起拼尽全力奋斗,只为能让他的所有配上她的节奏,最后成为王子。后来他身边,一个个女人走过,可是他内心仍在为公主守候。五十一年后王子的那场葬礼,肃穆而庄重,公主没有眼泪却满脸哀愁;人群中,他却全身颤动,热泪潸然。这眼泪,不是像他自认为的那样,自半夜一直强忍着的眼泪,而且从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起就强咽的眼泪。

  霍乱时期的那场爱恋,如朝露般璀璨却短暂,它真的像极了霍乱,不知所起,却疯狂蔓延,无法治愈。五十几年来,阿里萨带着对费尔米娜无穷无尽的思念,经历了无数次逢场作戏的爱恋,参透了各式各样的爱情,这也是能引起很多读者共鸣的原因之一。可是我曾经一度怀疑,他在大半生中经历了肤浅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卑劣的、隐秘不伦的多场情爱纠葛,这究竟是为了排解思念费尔米娜痛苦,还是打着爱她的幌子自我安慰,事实上却是为了寻欢作乐呢?如果真的是为了排解对费尔米娜爱而不得的痛苦,那这种爱情到底有没有变质呢?可我也相信,最后在那远离尘嚣、驶向永恒的巨轮上,阿里萨说出那句五十几年前就准备好的台词“永生永世”时,他是绝对炽热真诚的。

  其实换个角度,费尔米娜未必不是一直爱着阿里萨的。只是这种爱藏的更深,深沉到她自己都察觉不到。它被深埋在费尔米娜和乌尔比诺医生世俗而无比圣洁的婚姻生活之下。他们有初见的美好,有新婚的`甜蜜,有婚后的背叛,也有过争吵和误会,不过乌尔比诺医生的理性和呵护解救了费尔米娜,维护了他们的婚姻。在他那句“稳定比幸福更重要”的箴言引领下,他们的生活不失为舒适安定,甚至也可以说幸福快乐。可是这种模式下,我觉得与其说他们是因为爱情而缔结婚姻,不是说是为了生活而需要有爱情。记得最后在轮船上费尔米娜回忆起丈夫时说:"“真是无法相信,经历了那么多的吵闹与厌烦,这许多年竟还能感到幸福,见鬼,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爱情。”是啊,也许稳定、和谐与幸福等因素一想加,几乎等于爱情,可它终究不是。几十年的岁月里,当费尔米娜站在窗台回忆从前,看到满目凄凉的小公园,嗅见栀子花散发的潮湿饿香气,想起在杏树下面的笑靥,她会不会遗憾这一生再也等不到花冠的爱恋?

  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是阿里萨长达半世纪的痴痴追寻,是费尔米娜深藏内心的未熄灭的火种,还是乌尔比诺医生长久的陪伴?我无法描绘出爱情真正的样子,但是似乎没有人规定过爱情必须是纯洁无暇的。阿里萨的爱情,疯狂,扭曲,混乱,无法为常人所理解,可是却能够穿越这五十几年的岁月,走过各色风流韵事,情爱纠缠。即使他已经苍老,然而那热情却依旧涌动如豆蔻,真诚而动人。

  多年以后,阿里萨手持鲜花,期待日落黄昏时,费尔米娜的心还能再次为她绽放,在荒野里燃烧如昼。他们在黑暗中相拥,他们在长河里共游,这条爱情的航船定能长行到永久。通过这场近乎史诗般的爱情,马尔克斯似乎在告诉我们,只要爱得够深,坚持得够久,最后我们都能牵起梦中人的手,像阿里萨一样,说出深藏心底多年的倾慕与思念。

  霍乱席卷的时代,人们一旦感染上,就无可幸免,无可救药,越接近死亡,它的威力就越大。爱情亦是如此,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阿里萨苦等了一个霍乱时代,终于等来了一个与费尔米纳重逢的机会,等来了从五十几年前蔓延至今的那场爱情的美丽结局。

  爱情像霍乱,可不同的是,霍乱会随着生命死去,可爱情不会。它可以超越时间,超越生命,超越一切概念,无论何时何地,爱情永远是爱情。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2

  闻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终身未娶,他总是“逐林而居”,这个“林”是林徽因女士。即使在林女士已经去世,她的先生梁思成又娶了其次任太太的事实面前,他也没有变更对林女士矢志不渝的执念,他仿佛在用剩余的生命等待,等待死亡或者能给他一个公允的起先。初见时不受掌控的心动,后来的执着或许只是因为求之而不得,最终是为习惯和听从。有什么样的华蜜比得上和着岁月一起见证你渐渐老去的容颜,在你不知晓的幽深角落宁静地驻足,倾听时间哗哗消逝的声音,我们共有的记忆最终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我等了你51年4个月08天。”花白头发,弓腰驼背的Florentino站在阳光明媚的客厅里,颤巍巍地开口,我的泪一下就涌了出来。和单身母亲生活在一起的这个男人,心思细腻而敏感,51年前宿命的一眼是他一生苦痛的起先。Fermine,一个有着亚麻色长发的迷人少女,从今在他的心中扎下根,长出叶,生出刺,开出花,如此娇艳,也带来无比清楚的伤痕。

  “爱情不过是个幻觉。”漂亮的Fermine总是这样说。某一日在人声鼎沸的集市,蓦然回首再见到年少时疯狂仰慕的面孔,她突然失去了全部感觉。“就是这一刻,我觉得我不再爱你了。”她决然离去,剩下呆立当场的.Florentino,仿佛从天堂直落地狱。这种消逝,连神也不能挽回的消逝,让那些心心念念以为恒久的承诺可笑得像个谎言。爱一个人不须要理由,不爱一个人同样也不须要理由。那只是漫长一生的起先。她结婚、怀孕、生子、儿女成群,都是和另一个男人完成的。她的微笑,她的哭泣,她的愤怒,她的娇嗔全部为另一个男人绽放,与己毫无干系。最欢乐的事,就是借着镇上公众活动带起拥挤人群的掩饰,远远地、肆无忌惮地观赏她娇美的容颜。最多最多,在擦身而过的时候,脱下礼帽轻轻说一句:晚上好,Urbino太太。于半个世纪的守望里,唯一有志气说出的话。 “我会等她,等到她的丈夫去世。” “可是你们都还年轻。”

  “没关系,我会等下去。” “我不怕死,我只怕自己变老,她的丈夫看起来越来越年轻,而我的样子却越来越憔悴了。” “Fermine,我等这一天等了51年4个月08天。” “爱情不过是个幻觉。”

  “对我来说,它是真实的。”他们最终在她的丈夫去世后得以再次携手倾谈。然而,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两个老人,干枯消瘦,垂老熠熠,相携走向花园的那张长椅。长椅上,50年前他刻下的“Fermine”还清楚如昨。物是人未非,上天垂怜,我们都还活着。她唯恐早已忘了当时拒绝他的理由,在婚姻层出不穷的苦恼中间或探出头呼吸。她也会设想另一种可能:假如我那时嫁给了他……但一切竟是设想,走马观花般跳动着,须臾消逝不见。她也终未想到53年后他们又走到了一起,在黄黑相间的霍乱旗帜下,孤独漂于长河的邮船上,笨拙僵硬地在对方枯朽的身体上喘息。

  “那原委是什么呢?爱情……哦,爱情,爱情是最困难的事……”Fermine如是说。

  “原来爱你是我一生的宿命。”Florantino如是说,他早在53年7个月11个日日夜夜之前就打算好了答案。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3

  每个人都是在生活中的孤独者,你会发现你会成为你伴侣的花冠女神,甚至成为你心中的一个很完美的生活的标本,当爱情成为了生活的全部,你是不是没有自己的隐私的存在,因为你没有其他精力追求各种各样的美妙的事情,还有就是当你发展你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他们相遇的第一次,男主是一个邮递员,可以在这个时代里面经营自己的事情的人,都是生活过得不错的人,当阿里萨正在送信到了哒萨的家里。当哒萨在教姑妈学习认字,一切都是看似平静的生活画面,却被阿里萨看做美妙的生活时刻,因为可以看到了原来这个哒萨是一个学生,有着迷人的外貌。

  当阿里萨一直在哒萨的屋外的树下等着她的出现,甚至就是在自己空闲的时间不断写信,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让自己的拥有这个让自己心动的花冠女神。当开始在工作里面出错,她的妈妈却知道了他们事情,甚至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那么冲动,因为这样子的年轻人,需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指导的。生活不是是是会有好运的时候,需要留言生活的提示。

  当他们开始写信,幻想着我们会有一个美好的将来,甚至当阿里萨开始为了他们的将来挣钱,不断为了让自己的可以有更多的钱,自己选择去了海底寻宝藏。知识就是那么强大,在书中介绍,阿里萨就是一直认为书中的故事不会欺骗他,更加没有想到了,当他开始在美好的将来,可以与自己女神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很自卑的过日子。

  当他们的'爱情败给学校之后,他们才发现最无辜就是他们的爱情,就是在下课期间,哒萨在课间写情信时候,刚好被老师看到了,让她做出选择,是需要公出阿里萨还是退学,她的姑妈因为这件事被自己的哥哥赶走了,甚至没有多久就是病死了,在挣扎的已经无效的情况下,哒萨的爸爸只能带着自己的女儿远离这个国家,回到了以前和自己的爱人的相遇的城市,并且带着女儿去见亲人。

  在他们遇到了那么艰苦的时期,他们都是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并且在这期间,一直就是幻想着以后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哒萨他们被自己的父亲带着会到了上学的城市,当她父亲把自己的家,还有掌握家里的大权完全给哒萨之后,她与父亲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使是同一屋下,还是无法彼此相信了。

  哒萨回来了,一次的行街,哒萨就决定不再与阿里萨交往了,之后到了哒萨结婚,生子,甚至到了半身到了墓地里面去了,阿里萨一直在找不同的女性,在代替这哒萨的身影,每次都是坚持在自己的心中的选择。无论何时,阿里萨在哒萨的伴侣过世之后,他一直在不断以 写信的方式去与哒萨联系,就是期望有一天自己可以与她在一起。爱情的伟大不是你为对方做了多少,而是当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会站出来寻找到你,并且可以为我们共同努力。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4

  因为我太懒了,开博这么久了才有一两篇文章,所以我就把一篇假期作业--读书报告,放上来。由于字数要求20xx以上,我拼接了一些从网上下的资料。不过那些个人评论是我写的,相信读者可以看得出来。

  最近,有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说是他不久前才看完的,很有感触。他想和我探讨一番,于是让我也阅读一下。这是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编著的。

  提到马尔克斯,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那获得诺贝尔大奖的。而这部作品正是作者在获奖后,经过呕心沥血的两年创作,诞生的又一佳作!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的是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同类型的爱情,而透过各种爱情, 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有评论说,这是“我们时代的爱情大全”,“一部爱情专著,一部涉及当时政治观点,穿插着爱情,霍乱和战争的故事”。

  于是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随着作者的笔触,进入到故事中。在经过五天细细品味后,我完成了对这本书的阅读,可这书里的故事却带给我无限的感触和遐想……

  书中的阿里萨,是个为爱痴狂的男人。他在一次与费尔米纳的意外邂逅后,爱上了她。在那棵开篇被意味幽怨与隐痛气味的苦扁桃树下,阿里萨终于把长达七十张纸的情书交给了费米尔纳。费米尔纳也接受了他热烈而矜持的爱情,在那减去一半的情书中激切寻找那份想望的热烈。白山茶花是他们的定情花,纯洁美丽充满青春气息,之后阿里萨等待费米尔纳回信时患上了类似霍乱的相思。阿里萨读费米尔纳第一封信是边吃玫瑰花边读完的。他母亲担心他吃了太多玫瑰花后会拉痢疾,减弱抵抗力患上真正的霍乱。阿里萨寄费米尔纳头发,费米尔纳寄他成为标本的叶子,蝴蝶。阿里萨写着自焚发烧的情诗,而费米尔纳写着清淡平常的家务。爱情爆发的不可收拾。

  曾经也为爱疯狂,这是霍乱时期爱情最闪亮见证。费米尔纳离开那座埋葬她爱情的城市之前,给阿里萨信中夹着自己剪掉的头发。旅途之中他们的爱情仍在狂热继续,实在太藐视当时爆发的一种病症:霍乱了。相思病态类似霍乱,可能是马尔克斯故设的意外。也给读者造成不经意的意外,霍乱之所以用于这场爱情的恍惚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揣测:费米尔纳与阿里萨是真的相爱吗?特别是在费米尔纳旅行后,与他第一次相见后说“不必了,忘掉吧”。这就是两年相爱的结果吗?一句话把阿里萨打入了地狱。

  很多年以后,在费尔米纳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轻的阿里萨躺在“那艘不该载他的被忘却的轮船的甲板上”,发高烧,说胡话,那时他想起他的初恋情人,流了眼泪,也许是因为思念,或许是因为痛苦,也或许是两者交集,绝望充满着他的内心,复杂的心情随着前去马格达莱纳河流域的船只渐行渐远……当阿里萨把提琴放进盒子,头也不回地沿着死一般寂静的街道回去的时候,已经觉得他不是次日清晨要出走,而是觉得仿佛在许多年前他就带着决不回头的决心出走了,于是他又似乎“有勇气忘掉过去,并且继续生存了”。我原以为他可以忘了她,可对费尔米纳的爱是那么深刻而强烈,他做不到。于是他开始了等待,漫长的等待。

  他等待着乌尔比诺--费尔米纳的丈夫,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在五十一年九个月零的等待后,他终于有机会向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又遭到了拒绝。阿里萨又耐心地用两年时间与费尔米纳通信,最后和她登上了“新忠诚号”轮船,开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实在佩服阿里萨那磐石般坚定的耐心,他也等来了他要的结果:小说结尾,阿里萨和费尔米纳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乱标志的黄色旗帜,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来打扰他们。船长询问这样漫无目的的航行还要继续多久?这个愚蠢的家伙在费尔米纳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闪光,在阿里萨的脸上看到勇敢无畏的爱,然后,阿里萨公布了他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这实在是难令人不动容。

  可我总觉得,费尔米纳答应了阿里萨,是因为老年后的孤独与寂寞。甚至她和乌尔比诺之间也没有爱情,他俩的结合是各取所需——他要她的美貌与傲气;她要他的尊贵与显赫。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当发现丈夫有外遇时,她的愤怒曾使我以为是出于爱。可后来发现,那是因为她的自尊遭到践踏。或许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只是他们没发现,我也没发现罢了……

  马尔克斯在阿里萨与费尔米纳这条主线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没逃脱“爱”这个主旋律。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而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你也会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无奈。

  我不禁赞叹马尔克斯那神奇的手笔,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出那么生动的人物与情感。还有他通过人物,隐秘地表达了自己堪比箴言的看法: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象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5

  一些朋友一边纳闷一边想象以后我的男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会有怎么样的品性。我笑而不语。其实我也想知道,我每天都向上天祈祷,赐我个男人吧。前些天和老郭出去玩,她问我这个问题。我想了会说,首先他会写诗,他是个诗人。虽然诗人通常都穷困潦倒,但也仅仅只是在于谈恋爱的时候能和个诗人谈恋爱,结婚就有些不现实。如年轻的阿里萨。阿里萨是个诗人,我相信阿里萨写的情书是天底下最美的情书,我相信费尔米纳再也没收过比阿里萨的更美好的情书。然而描写费尔米纳见到阿里萨的那一段是多么地深刻,多么地令人心疼。事实上,这里立马让我联想到了网恋的人们。不能怪费尔米纳啊,每天都能收到天底下最美妙的情书,对这个未曾见过面的情人充满了幻想,充满了理想。谁知道这些情话竟然会出自一个黝黑瘦小和自己理想中的`幻想天差地别,俨然像做了个爱丽丝梦游奇境回到现实的梦啊。

  网恋何尝不是这个样子。网友早在一百年前就见光死了。多么现实的描写。马尔克斯高明啊。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6

  书还是上次推荐《三体》的那位孩子推荐的,是txt文本,躺在电脑里好长时间,只因为开头实在不太讨喜,感觉是要写一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的小说。所以就搁置了。近期时常夜班,白天被对面人家的装修吵得睡不着,索性起来看书,百无聊赖打开电脑,越看越喜欢。果然好书就像一坛酒,越是细细品味,越能感受浓香满怀。

  大概的内容是一个穷酸文艺少年(阿里萨)在年轻时钟情于一位闺中白富美(费尔米娜),后来阴差阳错,白富美的父亲把她许给名望很高的医生,知直到晚年医生去世,这位已是古稀的阿里萨依然守护自己的爱情。

  听起来很浪漫对吧?

  其实浪漫只是这部作品的一个线索,以之为中心展开的,是种种肮脏破碎的现实,作者用了一根金色的长线,绣起了爱情的华服,然而拼凑起这华服的材料,却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凌乱的,甚至有些肮脏,自私和残忍的“爱情”片段,在这个层面上,作者是有野心的,他试图通过阿里萨这个角色的一生,来道尽这世间的万般情愫.

  不得不承认,他做到了。

  早在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哥伦比亚,控制书信往来的,仍是航运,阿里萨写给他的费米尔一封又一封的爱情告白,也是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的,无巧不成书,年轻的阿里萨是一个航运天才,精通各类天文地理,更巧的是,他有一个控制全地中海航运的大公司的总裁叔叔,叔叔后来把海航运输事业交给阿里萨继承,这也使得故事多少有点逆袭的色彩。在那些思念缠绵的夜里,阿里萨改变整个地中海的航运路线,只为给他心爱的女孩送上一封情书。这个情节设定,真的不知道捕获了多少的少女心。阿里萨虽然天赋异禀,但他似乎更感兴趣写诗弹琴,这种浪漫主义,也多少成为了他今后爱情的基调——一个追求极致浪漫和绝对忠贞的人,要么在现实面前妥协,要么维持着脆弱的本性,痛苦过完一生。

  没错,阿里萨是后者。

  我不知道我们这个年纪,是否还有人愿意相信“一见钟情”,但不得不承认,读到阿里萨第一次见到费米尔的片段,还是会觉得好浪漫,大树下的初次邂逅,以花为誓的坚贞不渝,一封又一封的情书,夜半小山坡的提琴独奏,只为让心上人明白自己的思念。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经过重重阻挠,在一个集市上终于有机会单独说上话时,却成了“见光死”——费米尔见到瘦弱矮小的阿里萨站在自己面前,又说了一句并不讨喜的话(姑且认为是命运的安排吧),竟怀疑起自己的爱情来。她苦恼,懊悔,甚至羞愧,为自己竟把爱情许给了这样的人,这看上去很莫名其妙,但又多像年少时候的我们——总是把所爱的人想的那般完美,而距离拉近,缺点放大,甚至,受“命运的嘲弄”,根本来不及放大,只是展现了并不那么客观的一隅,于是我们掉头就走,不去细想,直接全盘否定之前的所有细节,将幼嫩的爱情襁褓扼杀在摇篮中。

  紧接着,费米尔嫁给了年轻帅气又有威望的年轻医生乌尔比诺,这是一次接地气的相遇,也是一段接地气的婚姻。费米尔说医生对她的追求不是连绵不绝的浪漫情话,他能给她的只有最世俗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虽然不是爱情,一旦相加,也等于爱情,于是她选择嫁给医生。我不评判这样的选择,就个人而言,相较于阿里萨,我还是更喜欢医生这样的人设。且听我分析一下阿里萨这个人。

  阿里萨内也许真的视费米尔为世上唯一的真爱吧,但他后来做出的事情真的很让人匪夷所思。最初得知费米尔结婚后,他很伤心,但不久后,他竟流连各中色情交易的场所,虽然只是去看书,也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更过分的`是,不久后,他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丧失了自己对爱情的坚守(我不知道作者这样的情节设定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还是就像我之前所说,越是过分强调自己底线的人,一旦底线丧失,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然后便开始了他放荡的爱情生活。我后来看过别人的书评里说阿里萨一生总共交往过一百多位女性,这个细节我倒是没有注意,不过当时就对他频繁的爱情捕猎表示极度的反感,我不明白一个口口声声说自己此生只为一个女孩忠贞不渝的人,为何屡次向自己的欲望妥协?也许是心理上要摆脱孤单的欲望占更主要的因素吧——但退一万步讲,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会和自己独处,不能通过更加健康的方式排解孤独,和自己的灵魂共处,那他还能是一个完整的,优秀的人吗?

  书中花了巨大的篇幅讲阿里萨的各种“情史”。抛弃偏见,理性看待的话,这无非也就是一次又一次人与人灵魂的对话。这其中最多的时寡妇,我记得有一段描写,有一个和阿里萨保持联系了很多年的寡妇,在年老色衰时,阿里萨忽然造访,她竟自卑到不敢正视当下的自己。我忽然好可怜这个女人,不知道她这一生又是否真正被人疼爱,是否享受过真正的爱情;还有印象最深也是感触最深的,是那个黑人女孩卡西亚尼(特地找出了她的名字,以表示对她的尊重),她爱阿里萨,她为他扫清事业上的一切障碍,但她从未失去自我,她也从未轻视自己,在爱着阿里萨的同时,她成就了最好的自己——从一个看上去只能打扫卫生的女佣变成了精明能干的职业女强人,摆脱了她出生的阶级——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爱情,我愿意相信这才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然后还有因他而死的3个女人:养鸽人的妻子,疯子,还有最可怜的阿美利卡.维库尼亚,这个年仅16岁的高中女学生,竟被阿里萨的“爱情”给活活害死了,在照顾阿里萨生病时,她发现了他写给费米尔的一封有一封情书,原来那些所谓的爱情,不过是他消遣的工具,于是她在学校自杀。

  这些“爱情”,大多自私,肮脏甚至残忍,但也许这就是世间爱情该有的万般姿态,亦或,在每一段感情里,都多少有这些影子——悸动,纯真,美好,踟躇,羞惗,试探,激情,欲望,理性,自私,遗憾。。。但我多么羡慕费米尔与乌尔比诺医生的爱情,平淡,庸俗,甚至有污点,却能嘟嘟囔囔吵吵闹闹,彼此不离不弃过完一生。

  码了这么久的字,也没有写出个所以然,看完书的时候是近一个月前,那时候有万千思绪理不出来,总觉得作者想表达的爱情哲学太过宏大,自己又无法高屋建瓴,索性等过一阵再写,却没想到此时此刻也没有表达完当初想法的千分之一。不知道当初推荐我读这本书的人,是否也有着相似的感慨。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7

  “费尔米娜”他对她说,“我为这个机会等了半个多世纪,为的是再一次向您表达我的誓言,我永远爱您,忠贞不渝。”

  很多人怀疑阿里萨对菲尔米娜的爱,可能是阿里萨的不甘和臆想,因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何况在半个世纪以来,他只是没有结婚,但他不缺形形色色的情人。在文中和现实中,肉体与性是可以毫无关联的,阿里萨“爱”上十四岁的少女或性格各异的其他女人,她们总有一些相似菲尔米娜的地方,不同于《圆舞》里面的傅于琛,傅只是爱同一个类型的女人,而阿里萨因为一个人而爱与她有一点相似的其他女人!

  阿里萨爱菲尔米娜吗?当然爱,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经历过一见钟情和书里简单的三年来信的描写就否认这样的爱情不真实和不存在,爱情是这世界上最没有逻辑可寻的东西,世界上也没有比爱情再艰难的故事。慢慢长大,我们都会清楚我们经历的事情只是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阅读大概是了解我们不熟知的世界的最好途径!

  关于老年人的爱情

  前天在老家吃饭时,我妹还说“感觉爷爷好宠溺奶奶啊,叫她起床吃饭还需要哄”,而我们之所以羡慕不过是因为他们都是老人了,我一直羡慕爷爷奶奶辈的爱情,真实,简单,纯粹!我也一直相信感情是可以培养的,爱情可以转化成亲情,类似于“亲情”的感情也可以变成爱情!他们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太多,而心却纯粹,不像现在年轻人的爱情,掺杂了太多杂质,总是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就走不下去了!而我,也一直相信老年人之间也有爱情,偶尔会听见一些身边的老人讲他们的故事,那是真实存在的!爱情几乎和生老病死一样,是最日常、最悠久,和每个人最密切相关的主题。菲尔米娜的女儿说“他们那个年龄的爱情就是可耻的'”,现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各种“不正常”的爱情,因为年龄,身份等原因!可是爱情,这么久以来从来没有人能清楚的讲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宽容和理解,不要无知愚昧的评判别人的感情!

  关于性与爱情

  文中阿里萨与622个女人有过性关系,但是不妨碍菲尔米娜仍然是他心中的“白月光”,五十多年来,他从未放弃过爱她。对很多人来说,性是隐晦的,是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可是承认事实吧,从古至今,性从来不等同与爱情,性是人的本性需要,无爱亦可以有性。前几天读过关于李银河的性观念,作为中国第一个性社会学女学者,她研究的课题涉及酷儿文化、虐恋、多边性关系、婚前性行为、婚姻制度的消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年人的性爱,现在许多人提到老年人还需要性生活似乎会很鄙视,或者不懂,比如我之前也会一样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不管是老年人的性生活,还是同性恋或者无爱的性其实都是我们需要理解的,然而无爱的性似乎就多了一丝讽刺的意味!所以很多人讨厌阿里萨,认为他的爱不纯粹,既然你那么爱她,为什么连肉体的欲望都不能控制,对我而言,我似乎理解他!

  关于等待

  很多人说这本书是“爱情的百科全书”,因为里面关于爱情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到。然而半个世纪的爱情,几乎都是阿里萨的等待,我们可以肯定,菲尔米娜在她打算放弃这段感情之后,她真的就慢慢的放手了,也不爱他了!凭着想象,阿里萨才熬过那么久的时光,为什么舍不得放手?为什么一生无婚姻与家庭都要等待?为什么明知有可能结果不如人意还是要坚持?似乎能写出来的答案都是苍白而无力的,不是当事人,你永远不会懂那种感情!但如那句话“最好的等待叫做来日可期,”因为怕放弃之后自己更会后悔一辈子,索性就继续坚持吧!那句话怎么说的,“如果热爱,就无所谓坚持不坚持”。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8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买了很久,每次看到二三十页的时候就不知为什么没再往下看,以至于之后重新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不知道讲到哪里,需要重头再看。这本书算是囊括所有的爱情类型:暗恋,露水情缘,知己恋,婚外恋,婚恋以及身心分离的柏拉图式的恋爱等各种类型。

  本书以摄影师自杀开始引出了胡韦纳尔乌尔比诺,一个威望且严谨的医生,生活的每个细节都严格规划。书中前半部分不断的刻画胡韦纳尔乌尔比诺医生身体状况以及晚年的生活,让人似乎感觉医生再活十几年依旧是没有问题,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医生因在芒果树上抓鹦鹉而摔死。在医生死亡的当天费罗伦蒂纳阿里萨向费尔明娜达萨表白,希望能够和她生活,引出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

  胡韦纳尔乌尔比诺和费尔明娜达萨的长达50多年的婚姻在外人看来幸福和睦,人人所羡慕,就在医生奄奄一息时,他还在坚持与死神这致命一击做着最后一分钟抗争,好让72岁的妻子费尔明娜达萨赶来。他用尽最后一口气,对她说道:“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不禁为他们的爱感动,而对于当事人来说确实历尽艰难。费尔明娜不曾想象有哪个丈夫会比胡韦纳尔乌尔比诺更好,然而,回忆他们的一生,她想到的更多是挫折,而非满足,他们之间曾有太多的误解,太多无畏的争执以及太多没有释然的怨恨。看似完美的丈夫在50多岁的时候出轨林奇小姐中,已不再是我们眼中德高望重的医生。乌尔比诺与林奇小姐私会时总是希望赶快完成,或者因为林奇小姐的父亲回来而不用再去,当真的不去的`时候,他又是各种懊恼,他被本能折磨得神智混乱。医生的出轨被费尔明娜独有的“恶习”所发现,即闻家里人穿过的衣服来判断是否需要清洗,看似搞笑,但生活不就是这般荒诞可笑。而乌尔比诺医生出轨时狼狈的做爱镜头与他在公众面前树立的高贵形象产生极大的反差。

  通过这件事情他们出现之前没有过得现象—猜忌,嫉妒。嫉妒从不进入她的家庭,但是因嫉妒而产生的猜忌促使费尔明娜进入丈夫的书房,查找丈夫出轨的证据。面对丈夫已被证实的不忠,高傲的费尔明娜刹那间苍老了,瞬间出现了皱纹、枯萎的双唇、灰白的头发。她的灵魂也煎熬着。婚姻里的爱是如此之艰难。

  关于婚姻作者通过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给出了观点。乌尔比诺认为:婚姻是一项荒谬的、只能靠上帝无限的仁慈才得以存在的发明。两个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性格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性别都不相同,却突然间不得不承诺生活在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分享彼此也许注定有所分歧的命运,这一切本身就是完全违背科学的。他说:“婚姻的问题在于,它终结了每晚做爱之后,却在第二天早餐前又必须重新建立起来。”他还说:“男人需要两个妻子,一个用来爱,另一个用来钉扣子。”

  而对于费尔明娜达萨,她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为世俗生活下定义:“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位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半个世纪的爱情-----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费罗伦蒂纳阿里萨从年少时期对费尔明娜一见钟情,并疯狂的写情书,直到费尔明娜拒绝他,嫁给乌尔比诺医生,他都没有放弃要娶费尔明娜的信念。他坚信他才是费尔明娜的丈夫,作者里面有提到“费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都表现得就像是费尔明娜达萨彻头彻尾的丈夫:肉体上的不忠,心灵上却死心塌地;不停地努力摆脱自己所受奴役,却又从不让自己的背叛给她带去痛苦。”但是他的私生活混乱,性生活放荡不羁,历经人世间各种性爱。

  半个世纪里费罗伦蒂纳阿里萨经历了多达六百多个情人,但他仍认为自己最爱的还是费尔明娜。费洛伦蒂诺阿里萨曾问自己,究竟哪一种状态是爱情,是床上的颠鸾倒凤,还是星期日下午的平静。萨拉诺列加用一个简单的结论让他平静下来,那就是:凡赤身裸体干的事都是爱。她说:“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费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真的是爱情吗?还是他仅仅是爱自己想象中的费尔明娜?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本书写出大多数人的婚姻、爱情实质,人性的困惑和软弱。还是值得一看。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9

  此心系一人,一人系此生

  爱:生理层面指的是人人想要与异性结合的普遍欲望;而精神层面的“爱”则把这种欲望确定起来,并锁定欲望的唯一目标,或者至少使对这一优先目标的欲望更加强烈。 ——卢梭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拉美作家马尔克斯先生的著作。显而易见这本书的主题是“爱情”。有人评论这本书包含了关于“爱情”的全部答案。空间无论中外,时间无论古今,“爱情”这一神秘的主题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介绍《霍乱时期的爱情》可以从多个视角来看。我简单地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视角讲述一下这段恋情:故事是从一个少年“偶然的一瞥”开始,正是这一瞥开始这场追寻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情书在两个青年男女之间往来,他也从当初的远处窥探一点一点靠近了他的女神,正当二人约定余生的最后关头,她却和城里最优秀的贵族绅士结婚了……他一直没有结婚,他心灵上一直在等待他的女神,他曾发誓“要赢得名誉和财富以配得上她”。等了半个多世纪,转眼间当年的那个少年已经是饱经风霜的老者,那个婀娜少女也是古稀老妪,即便如此他还是坚定地爱着他的“花冠女神”这份跨越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爱情冲破了一切世俗……

  我能够清晰感受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费尔明娜·达萨的炽热的爱恋,这份炽热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反而愈来愈旺,甚至可以说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绽放出烈日般的光芒。“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在书中的结尾,衰老、疾病的笼罩让这份越过了漫长艰辛的爱情更显得珍贵和耀眼,两位老者全无对生命的恐惧,他们对爱情的坚定已经历经时间的考验,跨越了生与死的界限。这份情感的纯粹与真挚确实是无可比拟的。

  对于“爱情”,中西方都是极为推崇的,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将爱情极尽渲染,“爱情”的神圣是共同的,但在具体的价值理念上还是会出现差异性,而文学作为对社会现实艺术性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也会将这些差异性体现出来。《霍乱时期的爱情》很多细节方面是不能被中方传统道德伦理所忍受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麻烦,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甚至一度对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与费尔明娜·达萨的爱情产生强烈地质疑。

  本来已经将要修成正果的二人,却离奇的被分开了,费尔明娜·达萨和乌尔比诺医生结婚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心上人转眼已是乌尔比诺医生身边的枕边人。费尔明娜·达萨却没有对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有过丝毫解释。自己已经找到婚姻的归宿,不管是因为物质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怎么说也要给自己的恋人一个交代吧?可以说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漂泊一生心却是一直系在费尔明娜·达萨。一边儿孙满堂,一边仍是孑然一身。并且显而易见她的婚姻是不幸的,餐桌上的茄子就可以说明这一切,她选择的枕边人似乎并不尊重她的喜好,而且在第一夜乌尔比诺医生就明白他其实也并不爱这位妻子,连当初求婚的原因甚至不是对她的爱慕。我们将幸福美满的婚姻视作爱情的最终阶段,所以中国传统的爱情故事都是将婚姻作为爱情故事的完美结局。而费尔明娜·达萨和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似乎看不出什么幸福可言,可以说他们的婚姻和爱情是没有一点关系的。

  反观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也是存在一些问题,他将对费尔明娜·达萨的虚无缥缈的爱用所谓世俗的激情去替代,将性的释放作为对情感缺失的填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所谓忠贞的有情人的情史——五十年间有622段较长时间的恋情和无数次短暂的艳遇。如果是一篇中国的爱情小说,作者绝对是不会这样去写的,最有可能的就是会给主人公安排几段艳遇作为考验,然后在坚定地爱情信念面前抵制住了这些诱惑,从而突显爱的忠贞。但马尔克斯就毫无顾忌地写了,光书中就直接写出了四、五段情史。他游走于各种形形色色的女人中,这很难说不是对情感失败的一种报复性宣泄。而五十多年后与费尔明娜·达萨再次携手,又似乎像是对曾经爱而不得的女神的占有欲望的驱使。

  对此,我开始的想法是这是中西文化价值差异所致。文学创作是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形成的过程,作者本人的主观价值必然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确实,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没有将“爱”细分成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而由于长期的保守思想对生理层面的爱——性,是没有过多的笔墨去书写的,文人墨客多颂风花雪月,对床帏之事则多有避讳;西方不同,对“性”的开放程度比我们高,将“爱情”从内心的波澜可以一直书写到床帏,丝毫没有保留的展示情与爱。文学作品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评判过去的价值,同理不能用东方的儒家伦理道德去看待西方的浪漫热情。

  这种解释似乎比较合理,即便如此还是很难解释费尔明娜·达萨为什么突然嫁给了医生。“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了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这句费尔明娜的心里话似乎可以解释。爱情前面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霍乱时期的.爱情》不是单纯的浪漫理想式的爱情,而是现实而复杂的爱情。面对生活,出于主观或客观的因素都有可能去左右这个风雨飘摇的爱情小舟。现实中的人也是复杂的,有着或多或少的优点,也有着或多或少的缺点。

  复杂性在书中是方方面面的展现,令人羡慕的婚姻,不过是场面上的表演;忠贞的情人,却是一个浪子;完美的绅士,也有自己的不堪……这些都可以用复杂性去解释。社会的现实原本就是复杂的,人更是如此。常言道,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书中的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因为有了或多或少的劣性反而使之更加饱满而鲜活。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爱情,冲过了时间、坚守住对“花冠女神”的真情。风雨飘摇的爱情孤舟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后又重新出现在海面……爱情,或许就是心中的坚守!如果可以,希望我的爱情也可以从那“偶然的一瞥”开始,直至化为尘埃。此心系一人,一人系此生。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10

  人长大了总要和时间和解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讲述的不仅仅是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故事,更多的也是这句话的延续。这是此书给我最大的感受

  在这本书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宏大的精神世界。他总会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回想起之前的生命历程中某一段鲜活而跳跃的经历,或者把自己想像成另一个平行世界中那个走向另一条人生道路中的自己。

  故事的背景是霍乱爆发的年代,一个令我十分印象深刻的镜头是在高空的热气球下俯瞰,书中因霍乱而死的人们像蚂蝗一般横陈在稻田中,而乌尔比诺医生也正是凭着平息疫情的功绩成为了当地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他理所应当的迎娶了美貌端庄的费尔明娜,这样一份天造地设的感情却让自幼倾慕费尔明娜的诗人阿里萨痛苦不已。这算是本书前半部分的概括,剧情的突兀转折让我心如火燎,同时,我也不禁感慨于马尔克斯的文字魅力之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常常出现的非同一般的暗示,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讲述了书中人物的未来,让读者对此角色有更深层的了解。

  整本书其实是一个比喻:爱情所致的相思之苦就像一场霍乱。我读到书的约三分之一处,这种叫人惶惶不可终日的`预感便悄然降临。费尔明娜几乎就要决定与阿里萨共赴动荡的爱情神殿之时,她在喧嚣的集市中一回头,看到他因为紧张而青紫泛白的脸,所有的喜欢在一瞬间随着燥热的空气蒸发了。在那一刻,一场名为相思的霍乱便忽如其来降临在阿里萨身上。这样的转折在别的世界中是突兀的,但在马尔克斯的世界中却是合情合理的。感情会很多一瞬间的转变,就像是一见钟情的反面。只不过人们会用理性掩饰,告诉自己,不能像一场霍乱的爆发一样捉摸不定,那是一种不可靠的表现。

  衰老往往意味着妥协与和解。但如霍乱般的相思之病却不会与时间握手言和。当德高望重的乌尔比诺医生为了捉一只鹦鹉而猝然离世,已是花甲老人的阿里萨立刻来到费尔明娜面前,告诉她自己仍然深爱着她。那场燥热集市中的霍乱依旧在阿里萨的心中,就像它刚刚降临一般。即使在这三十年间,阿里萨爱上过许多个不同的人,他没有与这场霍乱和解。他可以爱上一道疤痕,他可以爱上一盏灯,他会爱上任何一个陌生人,但却没有任何一个摆脱这场霍乱的机会。

  故事的结尾,两个花甲老人——费尔明娜和阿里萨,想去远方避开朋友关于不忠贞的流言蜚语。然而,当他们到达欧洲时,却发现自己躲不开外界的恶语相向:衰老的人们不应该这样相爱。他们只得让游船插上象征霍乱疫情感染的黄旗。他们本该插上黄旗,因为这游船上确有一种名为爱情的霍乱。爱情就像一场霍乱,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降临,带给人折磨与苦难。不同的是,这样一种霍乱让人心甘情愿,心安理得。

  这样一种魔幻的写作手法不仅仅是一种夸张。马尔克斯挖掘了深藏在潜意识中那些荒谬的想法。然而,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却也是在这些荒谬想法的支配下。这些荒谬的潜意识正是一场与生俱来的霍乱,在不经意的角落演奏一场走板荒腔。我们大可不必惊慌于这些一瞬间的疯狂想法,因为这场霍乱不会与我们和解。它会伴着我们衰老,直到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插上那面象征着霍乱的黄旗。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11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终身未娶,他总是“逐林而居”,这个“林”是林徽因女士。即使在林女士已经去世,她的先生梁思成又娶了第二任太太的事实面前,他也没有改变对林女士矢志不渝的执念,他仿佛在用剩余的生命等待,等待死亡或者能给他一个公平的开始。

  初见时不受掌控的心动,后来的执着也许只是因为求之而不得,最后是为习惯和顺从。有什么样的幸福比得上和着岁月一起见证你逐渐老去的容颜,在你不知晓的幽深角落安静地驻足,倾听时光哗哗流逝的声音,我们共有的记忆终于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我等了你51年4个月08天。”花白头发,弓腰驼背的Florentino站在阳光明媚的客厅里,颤巍巍地开口,我的泪一下就涌了出来。和单身母亲生活在一起的这个男人,心思细腻而敏感,51年前宿命的一眼是他一生苦痛的开始。Fermine,一个有着亚麻色长发的迷人少女,从此在他的心中扎下根,长出叶,生出刺,开出花,如此娇艳,也带来无比清晰的伤痕。

  “爱情不过是个幻觉。”美丽的Fermine总是这样说。某一日在人声鼎沸的集市,蓦然回首再见到年少时疯狂爱慕的面孔,她突然失去了所有感觉。“就是这一刻,我觉得我不再爱你了。”她决然离去,剩下呆立当场的Florentino,仿佛从天堂直落地狱。这种流逝,连神也不能挽回的流逝,让那些心心念念以为永远的承诺可笑得像个谎言。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不爱一个人同样也不需要理由。

  那只是漫长一生的开始。她结婚、怀孕、生子、儿女成群,都是和另一个男人完成的。她的微笑,她的哭泣,她的恼怒,她的娇嗔全部为另一个男人绽放,与己毫无干系。最快乐的事,就是借着镇上公众活动带起拥挤人群的`掩饰,远远地、肆无忌惮地欣赏她娇美的容颜。最多最多,在擦身而过的时候,脱下礼帽轻轻说一句:晚上好,Urbino太太。于半个世纪的守望里,唯一有勇气说出的话。

  “我会等她,等到她的丈夫去世。”

  “可是你们都还年轻。”

  “没关系,我会等下去。”

  “我不怕死,我只怕自己变老,她的丈夫看起来越来越年轻,而我的样子却越来越憔悴了。”

  “Fermine,我等这一天等了51年4个月08天。”

  “爱情不过是个幻觉。”

  “对我来说,它是真实的。”

  他们终于在她的丈夫去世后得以再次携手倾谈。然而,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两个老人,干枯消瘦,垂老熠熠,相携走向花园的那张长椅。长椅上,50年前他刻下的“Fermine”还清晰如昨。物是人未非,上天垂怜,我们都还活着。

  她恐怕早已忘了当初拒绝他的理由,在婚姻层出不穷的烦恼中偶尔探出头呼吸。她也会设想另一种可能:假如我那时嫁给了他……但一切竟是设想,浮光掠影般跳跃着,须臾消失不见。她也终未想到53年后他们又走到了一起,在黄黑相间的霍乱旗帜下,孤独漂于长河的邮船上,笨拙僵硬地在对方枯朽的身体上喘息。

  “那究竟是什么呢?爱情……哦,爱情,爱情是最困难的事……”Fermine如是说。

  “原来爱你是我一生的宿命。”Florantino如是说,他早在53年7个月11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准备好了答案。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12

  最近借了朋友新买的书——《霍乱时期的爱情》来看,昨天刚刚看完,就想写篇读后感,不为别的,就是想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时间长了便什么都忘了。

  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尽管作者在其中以乌尔比诺、费尔米娜。达萨和阿里萨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给我们描述了很多种爱情,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描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包括历史和人在老年。

  关于爱情,从总体来看,书中描述的爱情包括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如此种种,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类型,而且每一种都描写得透彻,描写得一针见血。但只有主人公费尔米娜、达萨、乌尔比诺的爱情故事是主线,就如同一条河流,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如河流一样涓涓而流。其他的爱情,有阿里萨像捕猎似的获得的各种类型的爱情,也包括乌尔比诺与林奇的短暂爱情,这些就像河流中偶尔突出的一块块石头,即使在河流中也会形成小小的漩涡,但是却不能阻止河流继续向前流淌。就如同我们的婚姻生活,也许中间会出现一些影响其顺利进行的因素,比如现在最常见的所谓第三者插足,但是只要婚姻的双方,爱依然存在,那么我相信婚姻仍然可以像河流一样一直流淌下去,那些小小的漩涡,终将会被河流丢在历史中,而真爱永恒。就像阿里萨对费尔米娜一样,爱一直在,也终究陪伴他们到生命的尽头,一直到“永生永世”。

  关于历史,在所有爱情的描述过程中,作者也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内河的容颜的改变与阿里萨爱情心理的变化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在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忘却被费尔米娜拒绝的痛苦,他踏上了内河航行,当时的河岸随处可见的短嘴鳄、河牛、河里丰茂的水草,茂密的热带雨林都喷发着勃勃生机,而那时的阿里萨却是已经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革新,人类的贪婪,到阿拉萨老年以后,为了费尔米娜再次踏上内河航行时,河岸两旁存留的只是光秃的树桩、零星的仅存活于动物园的动物,轰鸣的飞机、冒烟的汽车,大批的捕猎者,污染的河水……可是这也没有能让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于能和费尔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萨的心情很是高兴,在因霍乱而不能上岸时,他仍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告诉船长一直航行下去。

  关于老年,小说开头就讲了乌尔比诺好朋友的死亡,死亡原因是对老年的各种征兆的恐惧和不安,无法面对老年的各种不堪,以至于用死亡来拒绝这种不堪,维持所谓的一生的尊严。再到后面,乌尔比诺在年龄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还爬高捉鸟而不幸摔死;阿里萨其中一个情人说,我们都有一股秃鹫的味道,正如作者说描述的,那是人年老的时候所发出的.一种酸腐的味道;还有阿里萨自己因不想承认自己老了的事实,而在医病的时候拒绝相信医生的话,而自欺欺人地说自己很快就好了,绝对要不了医生所说的三个月等等,都展现出了人对老年在心理上的拒绝。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了老年人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希望。在小说最后,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终于走到了一起。在内河航行的日子里,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这让我们感到老年并不可怕,只要仍然有所坚持,老年依然可以有爱情,而且这种感情没有期限,如果非要给它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阿里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永生永世!”

  经典读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13

  最初想读这本书是因为作者马尔克斯称这本书是他最好的作品,是发自内心的创作。也很多次在微博上看到许多大V安利过这本书,可学校图书馆一直借不到,终于还是买了一本。很喜欢这本书的封皮,典雅高贵的红色,《百年孤独》是黑色,两本书的书皮看起来像姊妹篇,都值得阅读和收藏。

  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豆瓣书评有个点赞极高的短评:不夸张地讲,这本书包含了所有有关爱情的全部答案,全部。阅读这本书的好处是,让人重新开始相信爱情;坏处是,让人意识到,即便相信也无济于事。受这段话的影响,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保持着一种敬畏感,这种感觉又让我对它敬而远之,不敢读。

  这本书讲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浪漫的爱情故事,男主阿里萨饱受爱情的折磨,为等待他的`“花冠女神”又减轻自己心灵伤痛,他在情感上忠贞,在肉体上放荡。就像薰衣草的话语一样,“等待爱情”成了他一生的宿命,霍乱、女人、事业、死亡......岁月无情的流逝让他对生命和爱情有了更深刻又热烈的理解。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14

  如果不是担心通宵阅读严重影响健康,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我想能用一个晚上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与《百年孤独》不同,这本书的写法确乎是现实主义手法,题材又是爱情,加之作者超强的文字功底和翻译者较高的翻译水平,阅读这本书确实毫不费劲,文字直接就从眼里钻进脑子里,闯进心灵。概言之,这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书,也是工作以来可以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少数几本书之一。

  不过读完之后,却异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心灵的震撼,只是口中泛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难道这就是作者让我们品尝的其所谓的“一生一世”的爱情的况味?

  马尔克斯曾经低调地表示,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与此同时,他在暗地里鼓足了野心,要穷尽这个题材的一切可能:暗恋、初恋、失恋、单恋、等待、殉情、丧偶、偷情、婚外恋、夫妻亲情、露水姻缘、黄昏暮情、老少畸爱……

  的确他做到了,这本书如同烹饪大师精心制作的一道爱情大杂烩,让我们品尝各式各样爱的况味,这种各式各样的爱穿插于一段如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中,沿途的花花草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来不及欣赏更谈不上品味。好在虽歧路众多却始终不偏离主干道:初恋、失恋、单恋,漫长的等待最终迎来了黄昏暮情,似乎所有的菜肴都是为了这最后端上来的主食而准备,旨在让这所谓“一生一世”的爱恋能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只可惜等到这主食端上来,我的胃已经被陆续填进去的各式菜肴填得满满的,无论这主食是多么诱人,却不得不无可奈何地硬着头皮拿起筷子夹进口里细细咀嚼,只是因为文字本身的吸引和阅读的惯性,或许潜意识里还是不想扫作者的兴。

  这本书让我稍稍有些感动的还是医生对妻子的爱,尤其是新婚初夜的那种耐心的等待,一步步地引导。或许是我的内心总是渴望一些灿烂光明的东西吧。其他的爱,尤其是纠缠一辈子的那种伺机而动的单恋,让我感觉很压抑,很阴郁,很变态。那不是爱,而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变态的自我满足。阿里萨绝对不是一个爱情的守护神,而是一个爱情的野心家。他像一个影子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追逐着爱情的生香活态却以他的自私与阴郁玷污了纯碎的爱情。当然私生子的出身和初恋的失败令人同情,单恋和暗恋的压抑需要寻找发泄的突破口,这都可以让人原谅,但是黄昏暮情中的情却让人怀疑,幸福的'获得不是靠情的动人而只是靠心思与技巧。

  打字机打出的恰如其分的商函式信件又怎么能让人产生爱的想象,精心挑选的白玫瑰规避了爱的含义,这时候他对她的追求已经没有了热烈和真挚的爱而只是费劲心思想得到而已,与其说他是追求者不如说是一个阴谋家,乘虚而入,费劲心思,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得到了她,相隔半个世纪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且两人在行为上和心灵上似乎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她不用任何表示,他都能猜出她的心思,这暮年晚情看起来温馨而幸福。但即使是两个老人看似温馨的黄昏恋也无法感动我,看穿了,说白了,不过是一种彼此需求的满足。更深层次地探讨,这不像是作者所言的“老式的幸福的爱情”,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政治家的一次高明的外交,我甚至怀疑,作为一位主张“介入”,声称自己一生中的所有行为都是政治行为的作家,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会不会只是一个别有企图的政治托词。

  说实在的,这个精心虚构的三角恋故事,还不如真实发生的林徽因、金岳霖和梁思成三人之间的感情让人心灵震撼并得以净化。黄昏暮情因精心布局而感觉过于造作不够自然,还不如我爷爷奶奶一辈子平平淡淡的感情让我觉得真挚而亲切。“一生一世”几个字作为此书的结束也让我觉得有些仓促而草率。我不喜欢那种阴郁而压抑的暗恋单恋和费尽心思历尽曲折而最终获得的爱。我认为:爱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琐屑逐渐消磨至平淡随着生命的日渐衰老最后变成彼此的相互依赖。因此,从内心里我是希望作者能够安排女主角在丈夫死后面对初恋情人的追求毅然而然地拒绝,守寡至死。就如同看《红楼梦》时希望贾宝玉在掀开盖头发觉新娘不是林黛玉时毅然决然地冲出家门去庙里做和尚一般。以后的情节发展是我不想看到的。续作不过是狗尾续貂,继续编故事感觉就有些勉强与牵强。

  虽然马尔克斯自称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虽然这部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评价它光芒闪耀、令人心碎,但我不觉得这是大师的成功之作,光怪陆离而非光芒闪耀,读之让人压抑而不是令人心碎。虽然他的烹饪技巧让我觉得能一口吞下他精心制作的爱情大餐,但是我却觉得这道爱情大餐过于丰盛和庞杂,五味俱全却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让人难以消化,还不如淡而无味的白米粥和山间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让人心旷神怡耳清目明继而回味无穷。我想如果书中不出现三角恋而是以医生和女主角的爱情婚姻故事展开情节,或许更能打动我。真正的爱情其实不需要引起强烈的心灵震撼,而是如春风化雨,沁人心田。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15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吸引我的是他的书名—霍乱时期的爱情,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爱情?是青春期的情窦初开,还是不惑之年的感慨万分,亦或是耄耋之年的回首相望,这一切的一切,在作者马尔克斯笔下,演绎出了多种爱情存在的方式。

  小说讲了一个年轻的电报员阿里萨与美丽富有的女主人公费尔明娜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

  阿里萨在一个偶然的场合邂逅了费尔明娜,从此对女主人公暗生情愫,为了获取费尔明娜的芳心,他写了一封又一封情书,日积月累,慢慢的走进了费尔明娜的内心,他为女主人公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一切,然而当费尔明娜将这种内心对爱情和婚姻的憧憬和向往在父亲面前试探时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换来的确是一场远行。即使当时霍乱肆虐,费尔明娜就这样与初恋告别了,等到她再次回来的时候,走进了父亲给她安排的在别人眼里看来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嫁给了一个当地受人尊敬的医生乌尔比诺,阿里萨从此也消失在她的生活里。阿里萨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光阴,俨然成了一位蹉跎的老人,可是在他内心深处,仍旧住着这样一个女人,一个能让他怦然心动的女人。当阿里萨得知乌尔比诺医生死亡的消息时他感到难过,但正是这样也终于有了表白的机会,不同于年轻时的热情洋溢和纸上谈兵,而是脚踏实地、以心交心,每日与费尔明娜交流谈心,一起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小说结尾,作者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们扬帆远航,在一艘轮渡上挂起了代表霍乱的黄旗,为的是没人能够再打扰他们的爱情世界,一生一世。

  有人说,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无从回答。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对爱情的理解也不同。如果说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的爱情是那种少女情窦初开、懵懵懂懂的、激情四射的爱情,那么医生乌尔比诺和费尔明娜的爱情则是平淡无奇、迟缓却偶有起伏。前者是感性的梦幻的,后者是理性的世俗的,作者并没有轻蔑任何一种爱情,只是对各种爱情和形式做了一种诠释,费尔明娜和医生在一辈子的相濡以沫中,坚定地走到了最后。在我看来,这种如沐春风、沁人心脾的爱情,也是一种永生永世。

  作者在文中的各种具体、细微、甚至琐碎的生活情节,这种细腻的描写,无不反映出了纯粹的细节,正是这些,彰显了爱情的伟大力量,他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最原生态的“纯粹”。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似乎不来点惊天动地,就不能称之为爱情,而马尔克斯却将这种感情渗透在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文章的字里行间,没有轰轰烈烈,而是点点滴滴的渗透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战争、瘟疫、城市的污秽恶臭以及黑暗阴森,也正是在如此的凄惨背景之下,更加衬托了阿里萨爱情的寂静无声、凄美动人。我不禁惊叹于马尔克斯那神奇的文笔,他用细腻的情感和心理描写塑造出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隐秘的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正如文中所说:“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作者把普通人眼里的生活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轻轻的翻开它,细细地品味,慢慢地体会......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相关文章: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01-02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02-04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精选9篇)02-03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精选9篇02-03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8篇02-03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8篇)02-03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9篇02-03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9篇)02-03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12篇)01-02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12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