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时间:2024-07-22 16:51:40 情感文章 投诉 投稿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锦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锦集15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

  我承认,第一遍没有读懂,曾经以为的爱情是忠诚,而忠诚的标签当然是肉体的纯洁,人心太复杂,瞬息千里,尤其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女人必须使尽浑身解数与全世界搏斗,把全天下的男人都当作敌人,只需要斗赢一个就知足了。女人总是像缉毒犬一样的警觉,把一生的精力都耗在那个男人身上,最后发现他的身心全都在游走,忠诚便是那包裹着帆布的钢锥,扎在心里慢慢地疼。

  再看一遍时,我又年长了快十岁,终于理解了阿里萨的爱情,他在灵魂深处为费尔明娜忠贞一生,一颗爱她的心从来就没有变过。哪怕她老了干瘪了,他依然那样炽热,他和很多女人有过关系,却从未背叛过他的.爱情。

  从此我懂得,真爱无关乎肉体,就像口渴了要喝水一样是人的生理需求,那个忍你,让你,迁就你,时时刻刻想着你,为你买东西只求最贵不求最好的人,那个把自己吃过的美食要带你吃一遍,那个对你毫无保留的把人生交给你的男人,就是今生唯一的遇见,他没有能力读懂你,却愿意花一生时间来陪你。

  这一切都只关乎心。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2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该小说不仅表达了“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

  第一次阅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的我,对爱情的构想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般的美好。我认为“门当户对”不应当为爱让步,在大千世界中能寻得爱已实属不易,为什么要败给世俗?

  因而当阅读到阿里萨与费尔明娜情窦初开,年少相恋时,我是无比地希望他们能就此白头偕老,相伴一生。但故事的情节却并非如此,他们被世俗所碍,凤凰应当与凤凰相伴,而非山雀。费尔明娜嫁给了人人称赞的乌尔比诺医生,他家风正统,地位和收入都高人一等。也许这才配站在费尔明娜身旁,而不是阿里萨那个刺头小子。

  而今,时隔两年,再度翻开这本书,我的心境却是大不一样。我似乎明白了费尔明娜做出的选择,年少的喜欢未必承受得了生活的考验,除了爱情,我们的生活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为生计奔波,只有实实在在的物质才扛得住生活的考验,而并非大脑分泌的`多巴胺。

  诗人诺顿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少一点我也十分满足,我只要一点就足够,只要全心全意,做我不渝的伴侣。的确,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站在一起才是人人称道的神仙眷侣,他们势均力敌,似乎连呼吸都是同样的节奏。但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波涛汹涌。

  表面上,乌尔比诺医生的理性让这段婚姻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争吵和矛盾。他像生活里的指引者,能够让生活更加舒适和稳定。费尔明娜是一个聪慧的女人。“整座房子里,随处可以看出一个脚踏实地的女人的精明与细心。”他懂得及时道歉,“亲爱的,对不起,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费尔明娜也逐渐明白;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于是很久以后,当他们老时发现对方已经谁也离不开谁,却说不出相依为命的理由。

  直到后来,费尔明娜才慢慢理解发生在她生命里的两段感情。她对阿里萨和医生同样不太喜欢,甚至对医生缺乏了解,阿里萨的信里有火热的感情和令人心醉的表白。相反,医生的追求,是在向她奉献尘世间的东西;保障,和谐,幸福。也许这些东西一旦相加,便是爱情,近乎爱情吧?费尔明娜这样想。其实不然,她也并不坚信爱情是他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仿佛他们不是因为爱情才想生活,而是想要生活才爱情。

  终于,乌尔比诺医生因无法忍受老年的各种不堪,以至于用死亡来拒绝这种不堪,维持所谓的一生尊严,离开前,用尽最后一口气,告诉费尔明娜“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此时距离费尔明娜的初恋已经过去了有五十一年零九个月之久,沉淀了半个世纪的情愫再一次死灰复燃。

  “费尔明哪,”阿里萨对她说,“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我钦佩阿里萨磐石般坚定的耐心,他也等来了它无数个孤独夜晚思念的人儿。再没有什么可以来打扰他们。所以当船长问询这样漫无目的的航行何时能终止,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一生一世”。

  阿里萨的眼中是不可战胜的决心和勇敢无畏的爱,他顿悟了,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若能在短暂的生命终止前,能奔向所爱之人,倒也算不负韶华。一如王小波老师倾诉的那样;“我要爱,要生活,要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像笛卡尔一样思辨,像康德一样执着于葛底斯堡,像堂吉柯德一样攻击风车。总之,我们要对自己的“一生一世”负责。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3

  一场未完待续的爱情,穿越半个世纪,错过了青春,赶上了夕阳,爱情得到圆满,不是年轻的幻梦,而是精神上的相依相靠。以霍乱之名,将这爱的巨轮驶向永远。

  菲尔米娜在青春之花在刚刚开放时就遇到了痴情等待的蝴蝶——阿里萨,当时阿里萨18岁,他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见到菲尔米娜,对她就一见钟情,爱的发疯,日思夜想,“谁也想不到这偶然的一瞥,造成了一场大灾难,持续了半个世纪尚未结束。”刚开始的爱慕到了后来发酵成非她不可。我们总是容易将爱恋的对象在心中完美化,费洛蒙的气息使我们自动为爱人添光加彩,有着诗人的灵魂的阿尔萨更是如此。新写的信没完没了的到了菲尔米娜手上,狂热的令人既沉迷又恐惧。同时也是由于姑妈对于爱情的遗憾他们的秘密交往才有了可能——怀着对爱情的向往,我们不愿意看到别人为爱而受折磨。而菲尔米娜呢,一开始只是对阿尔萨感到好奇,每天看到这个哨兵为了年轻的自己站岗是一种消遣,甚至还有一种虚荣心在内也不一定,后来又被阿尔萨诗人般狂热的爱、感动,变成了爱情,有同情心也说不定,因为这个瘦弱的爱慕者他(阿里萨)的弃儿般的眼睛,牧师般的装束,他的神秘的行动,都引起她难以遏止的好奇心......”虽然或许连她自己都未意识到其实她一直在怀疑这是否就是爱情。我们每个人总是会问,到底什么是爱情?爱情的症状有哪些。事实上谁也说不清,我相信即使最睿智的哲学家也回答不好这个问题。这就是爱情,我们无法说清它是什么,所以很多时候爱情的幼苗会被怀疑扼杀。菲尔米娜的父母不是相爱的恋人,这是菲尔米娜最终放弃这段爱情的潜在诱因。恰恰相反,阿尔萨是因爱而生,他母亲爱着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享受爱情带来的结果,不论是好是坏。当阿尔萨因相思病而备受折磨时,她说“为爱而受折磨是好事,我们应该趁年轻去尽力体会这种痛苦”,母亲在儿子身边由着儿子在爱的海洋里沉浮,尽情品尝爱的苦涩与甜蜜,儿子遇到打击是只是给予他细微的关爱和鼓励。从这一点看,阿尔萨虽是个私生子,但他也算幸福的了。

  两人的关系稳步发展,但谁也没有发现这种关系的危险所在,他们的爱情对彼此来说都像是美好的幻梦,互通书信两年多,但是当面交谈的次数屈指可数。各自把对于爱情的憧憬寄托在对方身上,最后到了谈婚论嫁的份上,两人却交谈都几乎没有。菲尔米娜一直很害怕,她还小,不敢告诉自己的父亲,在她的父亲意外的知道后,她奋起抗争了一次,最后成为一次疯狂的远行,压根儿不管危险的霍乱在肆虐。她仿佛无疑是要为了这场爱情斗争到底了,尽管连她自己也不清楚这份勇气到底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仅仅要反抗自己的父亲。

  但是人是最善变动物,有时候我们会被自己的心欺骗,爱情的最大敌人不是别的,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在另一个地方,她有了全新的生活,表姐们把她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她的生活突然变的无比宽阔明朗,生命有了无限可能,起初她还牵挂着阿尔萨,但后来她已经学会了放下,对她的感情已无当初那样强烈,一年过后,当她从外地回来,对阿尔萨的感觉以有所改变。然后仅仅是见了一面,仅仅是看到他那冷漠的脸,她过去那几年的火热的爱突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她毫不留恋,坚定地了断了这场诡异的恋爱,丝毫不顾留在原地的阿尔萨那破碎悲伤的心。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不爱一个人同样也不需要理由,“爱情不过是个幻觉”菲尔米娜总这样说。菲尔米娜就这样与初恋告别了,如此轻易的告别,她为了这场爱情曾经被退学,曾经无惧死亡,曾经和父亲闹翻,曾经日夜牵挂憔悴,现在竟如此轻易的就告别了。轰轰烈烈终归难免尘埃落定,人走茶凉。我不由得想,爱情难道真的只是一种幻觉,被一种青春荷尔蒙驱使着发热发狂?爱情真的可以春梦了无痕?总之,菲尔米娜走了,放下了这段本以为会天荒地老的感情,却走进了他父亲安排的的婚事,恐惧是她避开这场爱情的一大因素,从没人说爱是一件容易的事,作家没有对爱情河流中的礁石视而不见,他说,爱是这世上最难的事。费尔明娜只以一句“不必了,忘了吧”就轻易地将阿里萨送入到爱情旋涡里达五十年之久。但这不是这场爱情的结束,而是对爱情的升华。马尔克斯的这一笔处理,出人意料而又相当真实,干脆利落而又余味悠长。

  对于阿尔萨来说,那只是漫长一生等待的开始,也可以说是一种朝圣的开始,向爱情朝圣。他看着她结婚、怀孕、生子、儿女成群,却都是和另一个男人完成的,她的微笑,她的哭泣,她的恼怒,她的娇嗔,全部为另一个男人绽放,与己毫无干系。最奢侈的事,就是借着镇上公众活动带起拥挤人群的掩饰,远远地、肆无忌惮地欣赏她娇美的容颜;因为她短暂的失去消息而担惊受怕;因为她的倩影曾印在一面镜子上而买了这镜子在家;因为在剧院坐在她的座位后排而获得无上喜悦,感谢上帝;无数次驾着马车从她家门前经过,却因为马车恰好在她家门前坏掉而惊慌失措,狼狈逃开。为了她,他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使自己能成为她的依靠;为了她,他路过一路风景,却从未停留。而她早就走出了这段关系,过去的.狂热像个荒谬的梦,一切随风而逝,只是在婚姻生活中偶尔想到这场绮梦,幻想着如果......,然而终究还是用一句“唉,可怜的人啊!”挥别朦胧的过去。女人的心,谁说的清,人说女人善于同情,心地善良,但菲尔米娜是如此冷酷,她毫不迟疑,像个女皇,就此判定了阿尔萨长达半个世纪的守望。他曾经为了这场爱情每日在树下苦等,他曾经为了这场爱情疯癫发痴,他吃着玫瑰花读菲尔米娜的每一封信,即使这只是对方极普通的日常;他曾经他曾经勇敢的在爱人那凶悍的父亲面前表达了自己对他女儿的忠诚的不容轻蔑的爱意,面对着枪的威胁,他像个勇士,“向我开枪吧,”他说,“没有比为爱情而死更光荣的了!”他曾经因为爱情而无视战争,被拘留,戴上镣铐,却因为是为了爱情而觉得光荣,甚至嫌拘留时间太短。我们可以说阿尔萨得了爱情崇拜症,但我们不能说他忘记了这场爱情,因为他确实在这场爱情长跑中受尽了折磨。

  或许爱情就像霍乱病一样,来了,来的如此迅捷,他破坏力如此巨大,烧的人头脑发热,头昏脑涨,神魂颠倒,痴痴傻傻,突然却又迅速消失;听说爱情像是一场发烧,烧退了各奔东西,烧傻了就步入婚姻的围墙,菲尔米娜醒了,阿尔萨却只因一眼,魂断终生。一次相遇,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从此他患上了一种和霍乱病的症状完全一样的相思病。为了这病,他曾经身处而静读诗书,而不思淫欲。为了这病,他曾忘记一切,现在为了这病,他要独自品尝苦果。只是别人都说用整个青春与你该别,但他说用整个青春去等你;不是在痛苦中直呼太委屈,而是坚持下去无关名与利。他是最懂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人,他没有玷污爱情,只是珍藏了这份感情。

  半个世纪后他的情敌终于去世了,首先他感到难过,因为乌尔比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们共同爱着一个女人,他死的时候白发苍苍,生命的流逝也是一种痛苦,但他对菲尔米娜的爱却时不时噬咬着他的心,有时他感觉自己已经可以摆脱他了,但最后还是砰然坍塌,他的心只能住进那个最初的女人。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光阴里,阿里萨在数不清的女性肉体上寻找和迷失,尽管他在内心说“心房比旅店里的房间更多”,但那些心房的墙壁可以轻易酥塌,于是那阔大的心房里装着的又只是“戴王冠的仙女”费尔米纳了。他固执地以为他最终能与她结合。可是,对阿里萨来说,那难以实现的爱情又并非牢笼,他的意志在爱情的苦海中自由戏耍,甚至没有顾及到可能沉没的危险。可敬的上帝制造了他的本能,却对他这种悬于本能之上的“爱情”无可奈何,甚至会感到受了威胁。他迫不及待的表达了这压抑了半个世纪的满腔爱火,没有注意场合,说实在的,在那种场合说那样的话菲尔米娜不生气才怪,读的时候觉得这老头怎么这么沉不住气?难道他认为二人爱情之间的障碍只有乌尔比诺么?可以预料的,他惹怒了菲尔米娜,后来他改变了追求方式,不同于年轻时的充斥着火热诗句的梦幻情书,也不同于年轻时的纸上谈兵,这一次,阿尔萨脚踏实地,以心换心,每日找菲尔米娜交流谈心,一起消遣最后的时光。最终,菲尔米娜终于被他从自己的神殿里接了出来,二人才得以在世俗中得到幸福。可见梦幻的爱情最后一定要结合现实,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而不是只顾自己的感情喷发。是以我认为作者安排他们50多年后再续前缘是出人意料的,但又是必须的,这段爱情的成熟需要再次思考,这杯爱情的美酒需要时光与风霜的酝酿。

  费尔米纳与乌尔比诺之间又是另一类的爱情,它如溪水般平静、迟缓却偶有跌宕。相对费尔米纳与阿里萨跌宕的爱情,或许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的世俗的东西。但作家并没有对它加以否定,最后二人都是心中充满了对彼此深深的爱;恰恰相反,老马尔克斯甚至把“幸福”这样的字眼用到了上面。在“爱情”与“婚姻”的叠合、交错中,作家认为“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两人最初结合时菲尔米娜并未爱上医生,但在后来一辈子的相濡以沫中,医生的聪明以及坚持原则是他们走到最后的基石。

  显然,阿里萨、乌尔比诺所代表的是两种有很大差距的爱情;前者是激情的也毋宁说是带有幻想性质的,作为天性谨慎的女人来说,菲尔米娜的决定似乎情有可原;后者是理智的也毋宁说是带有世俗性质的。两者之间,并未见作家有多少明显的偏爱哪一种。其实,这两种爱情恰恰是作家两个精神层面的体现——老马尔克斯既充满激情与活力,又有一颗世俗的平常心。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琐屑与高尚、变幻与永恒、平淡与传奇、理智与激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人难以给“爱情”以明确定义以及种类之划分,这是爱情的魅力,恰也是小说的伟大之处,作者没有轻蔑任何一种爱情,只是对各种爱情的形式和契机作了描述。

  小说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注与开掘显然与作家本人的年龄有关。小说一开头就写了一个人在六十岁自杀,只为了防止自己变得更老,当作家那回忆的幽灵天使一般在过往的时空里飞翔时,我们便倾听到一声沧桑悠远的叹息。叹息声吸纳了人物的私语声,还隐藏了作家探求生命价值的欲望。同时,小说又涌动着滔滔激情。这是作家五十多岁时的作品,我们不得不对老马尔克斯感到敬佩。

  这样,一方面,我们听见了深沉的叹息;另一方面我们又看见了一位老人满脸热烈的笑,那种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笑。这一点在小说最后一章体现得最为鲜明。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走到了一起。看起来两人仍不太可能结合,但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当“新忠诚号”在热带河流上昂然而行时,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我们在不期然中听到作家的宣告:爱情的最高境界正在于其形而上的永恒品格。舍此,人类所谓的“高尚”、“伟大”必将大打折扣。我们被这个“永恒”所眩惑,恰如被小说结尾阿里萨说出的那句话所震动一样:船长迷惑地问他来来回回航行要到几时才停,他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这个答案便是——“永生永世!”。

  同时我认为把这本书仅仅看作写了一部写爱情的书本就低估了大师,字里行间你没看到岁月如流的生命?你没看到人性的复杂?没看到人类永远躁动不止的灵魂?所以,《霍乱时期的爱情》不是一本童话,不是一个只有白雪公主和王子一见钟情然后过上所谓幸福生活的童话!它包含的爱情是丰富的、多样的、复杂的哲理意味的,每一种爱情都是对人生姿态的概括,对人性极限的探索,爱情,说到底是人类灵魂的一种表现方式。

  如果你领会了这部著作的精髓,那么或许可以抓住作家天纵才气的一角,但如果你没有或是有所误解,也不要着急,只把他放下一段时间,过后再读,或许别有一番滋味。我也只是稍作探索,毕竟年轻。到了作家的58岁再来读一读,或许我们的人生就会大不同了。

  不是用整个青春与你告别,而是用整个青春等你。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4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是我在五月的最后一天看完的,本来想趁热打铁,在刚看完心里废话最多的那会写读后感,但又再次因为懒惰我迟迟未写。恰巧昨儿玩了一会的真心话大冒险,免不得回答了一些关于爱情的问题,思考问题时突然感到我的脑瓜壳被敲了一下,好像是有那么个读后感还未完成,并且觉得心里确实有些想法,就算再懒也得把它们一吐为快为好。

  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在网上一搜就是一箩筐,我既不懂马尔克斯,又不懂文学鉴赏,也就不班门弄斧写那种文绉绉的、拿腔拿调的书评,只是就衔取一小部分的内容、再结合自身经历稍稍写写杂乱的感想——而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花冠女神”费尔明娜对茄子态度的变化。

  费尔明娜从对茄子的“深恶痛绝”,再到后期恨不得天天吃“茄子大餐”,这是费尔明娜对乌尔比诺医生的让步,是在他们长期相处下所做的`妥协,是为他们的爱情所做的改变,而闷在我肚子里就快发霉了的,就是一个人是否要因为爱而做出改变这个问题。

  好巧不巧,本人最近刚刚开始接触《中庸》。虽然我自身的思想没什么深度,根本读不懂《中庸》,但是《中庸》中的某些思想却深深在我愚蠢的脑袋里留下烙印:中庸,是坚定、是勇毅,是多元协调、独立不倚。昨儿个有位朋友抽到的真心话问题是:你会为喜欢的人做出什么样的改变?那位朋友的回答是:在不触碰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出改变。

  虽然这不是对我的提问,但是我也不由自主并且自以为是地自己在心里回答了一遍这个问题:首先,我为我这位朋友敢于为爱献身的精神感到感动,并且我大体上同意并且支持他的想法,毕竟相爱的双发相互磨合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没人会说这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并不对其百分百地赞同,因为我并不想对所爱之人做出太大的改变,并且我也不希望对方因为我而做出太大的牺牲。虽然不知道“中庸”放在“爱情”这种语境下合不合适,但我还是希望相爱的双方在互爱中能做到“坚定勇毅”,不论对方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依然能够坚持自我的独立。

  我在这又想提到舒婷的《致橡树》。在我心里,完满的爱情就是“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是“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是“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性情相投三观一致;是独立却深情。这样的爱情对我来说才是最轻松自在的——首先,再这样的爱情本身就是以平等作为前提的,而平等这一前提的存在可以避免日后某一方被另一方PUA;其次,因为人的特殊性,两个人在一起肯定会产生矛盾,而在矛盾之后,有的人会选择让步,甚至选择为爱改变人格;有的人会选择大干一架用拳脚解决问题——后者的解决措施绝绝对不可取,前者选择让步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但我绝不支持为爱甚至牺牲到改变自我——毕竟二者是平等的,个体的独特性是生而为人最令我骄傲的的部分,我没必要为了你而去牺牲自我的独立。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5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真正宽广无垠的是生命,而非死亡。世间充满孤独,但爱会永存。

  他们相遇的时候太年轻,他们重逢的时候,又老到连恋爱也成为不体面的事,于是,他们只能以霍乱的名义,飘着那面旗,告诫所有人不许靠近,在离开世俗的人情世故和时间空间以后,爱情得以永生永世......

  小说以来自安的列斯群岛的流亡者赫雷米亚的自杀开篇,从而引出主人公之一的胡维纳尔医生,他和赫雷米亚是棋友。值得一提的是,赫雷米亚的自杀并非为爱而死,起码在胡维纳尔医生记忆中的自杀事件里,第一例不是为爱而死的。他是想通过死亡来逃避衰老。

  胡维纳尔医生按照赫雷米亚遗书上的地址,找到了他生前的情人,她早已身穿丧服,十分平静。她很爱赫雷米亚,但她也尊重他对生命的理解方式,尽管这方式有些荒诞,并且她的余生将继续住在“这座穷人等死的墓穴中,无怨无悔。”

  这份爱情是隐秘的,也是纯粹的,理性的。

  接着是胡维纳尔医生和她的妻子费尔明娜。胡维纳尔一辈子作为主流婚姻观的守护者,经过赫雷米亚的死亡,受到了赫雷米亚自由开放爱情的冲击。转过头来,他自己和费尔明娜的爱情已经是被几十年生活的.琐碎充填。

  他信奉着“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稳定,而非幸福”。在他年轻时曾有过一个情人,但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妻子的察觉,他果断地结束了这段关系并且和妻子坦白。可以说,他在世俗中保持顺从,保住了和费尔明娜令人艳羡的爱情。

  而他的死亡也令人唏嘘,尽管文中多次描写他的年迈,暗示他生命的消逝,但最终是因为上树抓鹦鹉而摔死,他用最后的力气向费尔明娜告白说:“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

  这份爱情很现实,有欢乐,有碰撞,都是来源于柴米油盐的黏腻。

  然后是费尔明娜和阿里萨,她们是另外的两位主人公。在胡维纳尔去世之后,阿里萨终于可以向费尔明娜表明自己五十多年的心意。他们在年轻时,便已经相识,彼此还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尽管遭到费尔明娜父亲的反对,但最终还是费尔明娜自己放弃了。当时费尔明娜居然只是因为阿里萨的外貌不是那么光鲜,不符合他信件中费尔明娜所想象出的样子,就结束了这段情谊,而嫁给了名利地位双丰收的胡维纳尔。

  如今丈夫已经去世,她也重新认识并欣赏阿里萨,面对子女的阻挠时,这一次她选择抗争。所以,费尔明娜在世俗中先是顺从,后又反抗。而阿里萨则一直是自我感动式地等待着费尔明娜,这期间他有数不清的情人,但也是孤独的,孤独地等待着费尔明娜,孤独地与世俗斗争。他的一生随时都可以为爱而死。“向我开枪吧,没有什么比为爱而死更光荣了”是他的宣言。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阿里萨和费尔明娜最终重新相爱,两个孤独的老人一起航行,打着霍乱的黄色旗帜,来来回回,无法靠岸,船下的世界无法接受他们,他们也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许下“一生一世”的承诺。

  这本书被称为“爱情的百科全书”,因为它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爱情。可是不论哪一种都笼罩着一点悲剧色彩,引发出我们对爱与孤独,衰老、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6

  细想在这本书介绍到国内的时候我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没有读过其它译本不敢妄论优劣,单从马尔克斯这个老头写这些爱情故事的居高临下笔触,应该是满星作品。不能赞同所谓各种批判,从始至终都是平静如水而又意味深长。没有理由鄙弃任何一个用心的.恋者,高尚到低贱之间任何一种形式的爱情都有在生活中平行前进的道路。经历生活后,他似乎在以足够宽阔的眼界来看视普天下林林总总的爱情,又因为战乱和疾病的背景,所有这些爱情又显得很是晦暗阴郁。

  爱情既短暂又甜蜜,而美好又总需谎言来维系,幸福到底是否在于爱情,医生说: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的关系。如此,谎言是否也变得无可厚非呢,没有一句明示。在最后行将就木的老者身上终于绽开的爱情,与其说是孤独之间的抚慰,不如说是对所历生活的嘲弄,而最后这一笔所谓爱情又似是而非。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7

  “我一生有622个情人,但我只爱过你。”

  爱情是最困难的事,因为他(她)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完全掌握的个体。爱情是最奇妙的事,有的只是三五年,有的持续了几十载,而有的是在另一方逐渐走向尽头时才对耳边人呢喃一句:“真不可思议,我对于爱你这件事竟坚持了一辈子。”

  太过深情即悲剧一桩,必须以死来句读。费尔明娜与阿里萨初见时的惊鸿一瞥,竟成了彼此—生的眷恋。没有怎样的幸福能与我跟你并肩看夕阳沉沦,岁月老去相媲美。自开读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有一种放不下的感觉,于是,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少见的排满"外交活动"的繁忙周末,还是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通篇小说。仿佛跟随着一章荡气回肠的交响乐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激情壮阔的人生之旅。

  马尔克斯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学大师,他沿袭着“百年孤独”以来一贯的语言风格,用词洗练而精准,韵律感十足,画面感极强,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呼之欲出,最难得的是他惯用犀利加幽默的语言方式嘲讽世事,叙述现实社会残忍,用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而又不乏人性温暖的笔触描写着现实社会最真切的伤痛。

  沉浸在对亡夫的思念中的费尔明娜,其实同样无法忘记那段长久而受阻的爱情。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沉迷在对费尔明娜的爱情之中,为了逃避这份爱情带来的痛苦,他一次一次地寻找着“黑夜里的小鸟”,并把跟这些女人的交往记录下来,“只因为缺少那一个女人,他便希望同时和所有的女人在一起”,尽管所有的.女人加起来也代替不了费尔明娜。

  你很难想象,为了心中的爱情,弗洛伦蒂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金钱或者人情,又或者这位店主一生最想得到的东西——只求他把那么镜子卖给自己,其目的就是因为镜子里的那片天地,他爱恋的形象曾在那里占据了两个小时之久。不仅如此,为了配得上他的花冠女神,弗洛伦蒂诺费尽心机当。上了内河航运公司的老板,并且精心打造了一—座爱的宮殿,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漫长等待之后,在自己已经八十岁高龄的时候,终于收获了守候一生的爱情。在小说的结尾,“新忠诚号”在返航后调转船头,重新驶向黄金港,再次踏。上他们的爱情之旅,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一生一世。

  我想,这是那些为了所谓苦衷便闹得误会重重的恋人们所无法想象的吧。半个世纪,一辈子,阿里萨将守候等到了尽头,将爱情酿成美酒。两个鹤发鸡皮的老者,终于于“忠诚号”上牵起了对方的手。这不存在相守恨晚,无关乎虚度了前面的时光。此时的他们,已经经历过了人间的浮华和无奈,剩下的只有最简单的爱。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8

  为了阿里扎的懦弱!离开之后,全世界都是你。连日光下的尘埃都是你。没有人阻止我,只是我隐藏了我的诚意。真爱在阿里扎身上表现为胆怯。很难相信,当一切都被淹没时,阿里扎的火山般的爱总是会收缩。他曾经爱得痴狂,甚至在费尔明娜被迫离开的时候,他都能安排一整条电报路线,总有人能将他的爱传达给费尔明娜。

  可是,在费尔明娜拒绝了他之后,等到费尔明娜结婚的时候,他连问清楚的勇气都没有,更没有勇气抢回自己的真爱。不是阿里扎缺乏勇气,而是阿里扎的勇气不够。一次次的背水一战,将他们之间的距离拉长到了五十三年。当她在餐厅看到梦见她几十年的她时,阿里扎在角落里喝了四杯咖啡,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衣服上的每一道折痕,但最终不敢上前,即使是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她走后,阿里萨发疯似的询问镜子的主人,因为在那面镜子里,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倒映着费尔明纳的脸。这样的痴情,不能给他站出来的理由。然而,这种胆怯恰恰是爱的表现。起初,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胆怯是因为费尔明纳的拒绝。

  爱情隔着山海,山海可以平。可如果没有爱人在山海的另一边等着他,你要他有什么样的勇气?费尔明娜给了他爱的激情,又把它们从他身上夺走了。哪怕是全世界都在挡着阿里扎,费尔明娜只要点头,阿里扎就有勇气带她离开,可是拒绝他的却是费尔明娜自己。积累了这么多年的爱,费尔明纳在阿里扎身边变得更加脆弱。

  在餐厅里,他并没有去见费尔明娜。一方面,他不如乌尔比诺,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费尔明娜在他心中是否还有一席之地。既然如此,何必呢。希望阿里扎能勇敢一点。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9

  如果说乌尔比诺跟费尔米娜是柴米油盐的婚姻爱情,那么弗洛伦蒂诺与费尔米娜的爱情一定是一段旷世奇恋,又或者说是被唤醒的爱情。我认为霍乱时期的爱情指的是这段被唤醒的爱情是一段破碎的爱情。霍乱时期一方面指的是霍乱对人生命的威胁,另一方面则表达这段爱情的艰难与不易。

  霍乱时期的爱情

  在这两种爱情正式开始时,小说用并不长的篇幅叙述了阿莫乌尔与情人的爱情,是小说描述的爱情的第一种方式让我读完后内心有所触动。乌尔比诺知道阿莫乌尔自杀的秘密同时也知道了他多年的秘密情人,如此一个令他敬佩的,从内心佩服的象棋高手兼破落摄影师居然有一个住在贫民地带的情人?情人是知道阿莫乌尔决心要自杀的,用她对阿莫乌尔的仰慕与谦卑的爱陪伴他度过余生最后的时光,甚至看电影时各自付账,座位分开。这种相处方式给我的感觉是有一种爱情是不必要黏在一起,害怕一时回头,他在,安好。就像荷西对三毛说的一样,我不要做你的另一半,你是你,我是我,我们都是一个完整的人。

  小说的第二种爱情的方式是乌尔比诺与费尔米娜的婚姻,而这一种我暂且称为婚姻的爱情持续了两人的大半辈子。小说多次写到两人对彼此的爱情,对彼此的需要,以及仿佛离不开对方的感受。操持家务,养育儿女,流连上流社会的舞会,容忍婆婆,因浴室没有肥皂而吵架赌气,一桩桩一件件,是每一个婚姻中都可能发生的。这是爱情吗?是的,但也许不是。甜蜜的幸福大多都不刻骨铭心,之所以说婚姻或许不是爱情,是因为,如此绅士的乌尔比诺医生倘若足够爱妻子会出轨吗?时间跟容忍或许是这份名为婚姻爱情的持久剂,晚年的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第三段爱情故事,是乌尔比诺死后,老年的弗洛伦蒂诺对同样老年的费尔米娜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时唤醒的青年往事,这是一段孤独而漫长的爱情。同样明媚的年纪,明媚的富家少女遇到满怀罗曼蒂克的贫穷少年,由一见钟情开始了这段相思。一封封秘密书信、定情信物、树下小凳,是属于他们爱情的回忆。然而这段较为漫长的.爱情理所当然的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唯一支持这段爱情的是她的姑妈。然而这唯一支持这段不平等爱情的人却遭到了绝对权力父亲洛伦索的放逐驱赶,可见这段爱情是不被承认的。

  离家几年归来,再回到弗洛伦蒂诺的集市上,菲尔米娜心中的情人并不是如此糟糕,她跌入失望的深渊。她恍然大悟是相思和幻想美化升华了自己的爱人,而这曾经无比热爱的人却因爱情的恐惧而变得令人失望,她爱上的或许仅仅是这份爱情而已。这一面让她把他从她的生活中完全抹去,就仿佛一切都是幻想而已。然而写过的信,萌生过得爱情之花,总会有人去珍惜,弗洛伦蒂诺珍藏了这段爱情。

  一个人的执念可以深到贯穿灵魂,长到延续了一生,强大到从电报员到轮船老板。弗洛伦萨蒂诺实现了心灵的忠贞,却没保持肉体的忠贞。他一生中竭尽全力以体面的姿态面对费尔米娜,却用肉体跟各种女人约会,甚至一个少女因他而死,背着丈夫的女人被杀。小说的最后有着一个圆满的浪漫结局,在升起霍乱黄旗的轮船上,他们迟到了五十三年七个月十一个日日夜夜的爱情,将用永生永世去回答。然而这如此浪漫的结局却让我感到如此悲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恐怕是这份爱情最好的诠释,但细细思量下,这爱情的最后,不正是他们对自我的放逐吗?悲哀乎!

  马尔克斯通过这本书向世人展示了爱情的千奇百态,然而每段爱情却都有同一个共性,即爱情都有缺陷。每一百个人都有每一百个爱情观,每一段爱情故事都代表着一种爱情的方式。或许,在书中每个人都能找到关于爱情的答案。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0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

  马尔克斯曾说:"这一部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的是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愛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同类型的爱情,而透过各种爱情,甚至,“连霍舌瓜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于是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随着作者的笔触,进入到故事中。磴过三天细细品味后,我完成了对这本书的阅读,可这书里的故事却带给我无限的感触和遐想......

  书中的阿里萨,是个为爱痴狂的男人。他在一次与费尔米纳的意外邂逅后,爱上了她。在那棵开篇被意味幽怨与隐痛气味的苦扁桃树下,阿里萨终于把长达七十张纸的情书交给了费米尔纳。费米尔纳也接受了他热烈而矜持的爱情。之后阿里萨等待费米尔纳回信时患上了类似霍乱的相思。阿里萨读费米尔纳第一信是边吃玫瑰花边读完的。阿里萨寄费米尔纳头发,费米尔纳寄他制成标本的叶子,蝴蝶。阿里萨写着自焚发烧的情诗,而费米尔纳写着清淡平常的家务。爰情爆发的不可收拾。

  曾经也为爱疯狂,这是霍乱时期爱情最闪亮见证。费米尔纳离开那座埋葬她爱情的城市之前,给阿里萨信中夹着自己剪掉的头发。旅途之中他们的'爱情仍在狂热继续,实在太藐视当时爆发的一种病症:霍乱了。相思病态类似霍乱,可能是马尔克斯故设的意外。也给读者造成不经意的意外,霍乱之所以用于这场爰情的恍惚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揣测:费米尔纳与阿里萨是真的相爱吗?特别是在费米尔纳旅行后,与他第一次相见后说”不必了,忘掉吧"这就是两年相爱的结果吗?f话把阿里萨打入了峽

  很多年以后,在费尔米纳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轻的阿里萨躺在”那艘不该载他的被忘却的轮船的甲板上”,发高烧,说胡话,那时他想起他的初恋情人,流了眼泪,也许是因为思念,或许是因为痛苦。我原以为他可以忘了她,可对费尔米纳的爱是那么深刻而强烈,他做不到。于是他开始了等待,漫长的等待。

  他等待着乌尔比诺一费尔米纳的丈夫,离开人世的那在五十一年九个月零的等待后,他终于有机会向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又遭到了拒绝。阿里萨又耐心地用两年时间与费尔米纳通信,最后和她登上了”新忠诚号"轮船,开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实在佩服阿里萨那磐石般坚定的耐心,他也等来了他要的结果:小说结尾,阿里萨和费尔米纳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乱标志的黄色旗帜,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来打扰他们。船长询问这样漫无目的的航行还要继续多久?阿里萨公布了他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这实在是难令人不动容。

  可我总觉得,费尔米纳答应了阿里萨,是因为老年后的孤独与寂寞。甚至她和乌尔比诺之间也没有爱情,他俩的结合是各取所需——她的美貌与傲气;她要他的尊贵与显赫。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当发现丈夫有外遇时,她的愤怒曾使我以为是出于爱。可后来发现,那是因为她的自尊遭到践踏。或许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只是他们没发现,我也没发现罢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

  从一开始,我就能感觉到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绝对是个对爱情忠贞无二的人。一辈子,他都用来爱。即使费尔明娜?达萨以那样无厘头的理由拒绝了他,他都没有选择恨,而是选择了等待。看似懦弱无耻却也是一种坚持。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漫长岁月,他不断思念,不断渴望。他找了各种女人企图替代她的位置。但却悲哀地发现:生命中有些人无法替代。

  记得有一个女人对他说:“爱从腰部分为两种。腰部以上是灵魂之爱,腰部以下是肉体之爱。”多年来,他尝试多次,希望肉体之爱能填补灵魂之爱,却发现自己是那么无力。从第一次在她家见到她的午后,他就赌上了一生的时间。可是时间总是轻易就改变了人的容颜。他从二十多岁的矫健少年成了年逾古稀的老态龙钟。他终于等到了费尔明娜丈夫的死亡。他莽撞而直接,受责骂仍坚持不气馁。慢慢地,从只能远远地渴求她瞥他一眼,到能够光明正大地与她坐在阳光下谈天。费尔明娜曾评价他说:“只是一个可怜人。”是的,的确可怜。可怜到只因她在一面镜子中出现过两个小时,他不惜花巨资买下,可怜到为了不让她看到自己落魄可怜的一面,他强忍疼痛,假装若无其事地离开。年轻时,他为她创作华尔兹《花冠女王》,老来只求一次再为她演奏的机会。然而,世俗的偏见与子女的反对再次袭来。这一次,费尔明娜也终于懂得面对内心:“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计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登上“新忠诚号”就像是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与罗斯,但少了年轻时的激情与情欲,更多是渗透在生活中超越爱情的安静与饱经人世的沧桑。

  故事的结局温暖而感动。他愿用一切赌上余生的相依相守。迷失航道的船将永远在来回的海岸线上奔波,直到时间的尽头。上个世纪她一念之间的错,这个世纪他才在余生牵起她的手。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2

  爱情是什么?或许我们无法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想象爱情的样子,比如风花雪月的浪漫、柴米油盐的平淡、举案齐眉的和谐、一见钟情的热情。除了我所记忆中林徽因说“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外,我理解的爱情,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独占。一个人的爱情不能同时分享给两个人,也不能占有和享受两个人的爱情。我在现实中也遇到不少的爱情,有爱的撕心裂肺死去活来的,也有因为路途遥远而肝肠寸断的。爱情是美好的情感,如同友谊、亲情。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就是这三种吧。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小说虽然冠以霍乱时期,但它主要讲述的是爱情,而霍乱只是一个定语,爱情在这一时期显得更加珍贵和美好。

  书中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的一生,男一号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女一号费尔明娜达萨,和胡韦纳尔乌尔比诺医生。读外国小说,记他们的名字是非常头痛的,我就把这三个人分别取个代号,小狂热,小傲娇和小完美。而这三个代号,是可以概括他们的性格的。

  小狂热在某个炎热的下午给小傲娇的父亲送信,在走廊里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女神,他用一生追求的爱人小傲娇。和所有烂俗的爱情故事一样,小狂热疯狂的爱上了小傲娇。他通过不断的读诗,自己也能摸索着写一些情诗,成功的利用阅读二流爱情诗歌期间把自己培养成一位文艺青年。他不断的通过递送情诗的方式赢得了小傲娇的芳心。小傲娇也投桃报李的写一些文字传递给他。由于小傲娇的爸爸一心想要找个乘龙快婿,小狂热这种衣衫不整邋里邋遢的样子他才看不上,他们之间的爱情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每天到指定的地点拿信。小狂热发现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就跟小傲娇提婚,小傲娇答应了。正在这个紧急的关头,小傲娇的`爸爸发现了。可恨的老头棒打鸳鸯,把小傲娇带到乡下去休息了。连哭带喊的小傲娇送回了乡下,在那里和自己的表姐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小傲娇也一直和小狂热通书信。最后小傲娇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在代笔人门廊那里遇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小狂热,小狂热说了一句:这可不是女神该来的地方,小傲娇觉得小狂热好像不了解她,于是在一瞬间就跟小狂热决裂了,“对不起,你是个好人,忘了我吧”。

  书中有很多处把小傲娇比成一头骄傲的小母鹿。其实我也提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她突然的给小狂热发好人卡。作为父亲眼中的希望,小傲娇是要嫁一个高富帅的,她的行动处处受到限制。现在好不容易爸爸给了她自由,而小狂热却说不该来,所以她骄傲的离开了他。她觉得小狂热可能只是一个影子的存在,而不是她心中想要的那种灵魂伴侣。于是她在后来遇到了小完美,小狂热便只好放浪形骸,通过和无数不同的女人性交来忘记小傲娇。

  面对小傲娇坚决的拒绝,小狂热不断的写信过去,要求有话好好说,但全部都石沉大海了。最后,小狂热的母亲让他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在离开的头天晚上,小狂热站在女神的窗前,演奏了一曲小提琴。这个片段是我觉得全书中最美,最伤心的篇章。

  爱情的第二种形态。

  与小狂热的爱不同,小完美带给小傲娇的爱是完美的。他起初追她并不是因为爱他,而是觉得追求她是一种挑战。他有钱,有地位,在社会上受到尊重,甚至对小傲娇无微不至的呵护。新婚初夜,他为了消除她的恐惧,而慢慢引导她。他简直就是完美无瑕的。他会满足小傲娇所有的物质需求。他爱她,爱的那么卑微,他在影响小傲娇的同时,也在努力让小傲娇忍耐婚姻,把她变得更像他那个阶层的人。在处理古今中外的千古难题:婆媳关系时,他特别谨慎。在妻子和母亲发生冲突时,他几乎不发言。其实这就像多数婚姻一样,稳定,踏实,但缺乏激情。日子如同流水一样,流了五十多年,他们虽然争吵不断,但没有离婚。他们的婚姻的基础不是爱情,是类似爱情的东西,是责任,是忍耐。

  爱不是对等的东西,在小完美最终从树枝上摔下来的弥留之际,他用目光搜寻她的踪迹,最终说了一句:天知道我有多么爱你。在小完美死后,小傲娇不断的毁灭小完美存在的痕迹,烧毁曾经的衣服,将书搬到另外的地方去。她觉得如果他还活着,肯定是同意她那么做的。从始至终,她并没有负担起婚姻中带给她的责任:爱。其实,我是很不喜欢小傲娇的,但爱情却从来不是对等的。你无法要求你深爱的那个她同样深爱着你,也无法要求在你给她做很多事情之后她会同样心甘情愿的为你保留,纪念你。爱并不是交易,交易属于世俗。

  同样,我也觉得她爱小狂热,不如小狂热爱她十分之一那么多。小狂热心灵属于她,但不得不利用猎艳的方式来忘记她,但又时时刻刻想着她。区别于小完美改变她,小狂热在小完美死后不断的指引她,让她走出丧夫的痛苦。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3

  年老的人拥有死亡,年轻的人拥有爱情,爱情可以拥有很多次,死亡却只有一次。 ——川端康成

  终于把《霍乱时期的爱情》看完了,可以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百年孤独”,这部作品将爱与死主题发挥到极致,这也可以说加西亚·马尔克斯黄金时代的终结。相较于《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告诉读者,只要拥有爱情,人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主宰,只要爱情存在的地方就有幸福的乌托邦。

  首先,在小说中,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何要说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呢?其实霍乱在这本书中有双重的象征,一种象征意味——爱情。作为一种疾病霍乱能致人死命,也能让人懂得生之珍贵,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对于小说主人公之一的阿里萨来说,霍乱与爱情的作用相近。马尔克斯用令人恐惧的霍乱去隐射爱情,似乎告知人们,爱情虽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来,会让人生不如死。但是,不经过这样的生死考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

  其次,我认为从小说的内容上看,马尔克斯似乎要把所有关于爱情的内容都写进《霍乱时期的爱情》,展现了各种爱情现象,堪称一本拉丁美洲乃至世界的爱情大全。

  (一)创作背景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因此不同时代背景造就不同的精神历程。《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在拉丁美洲这个时空背景下,当然了马尔克斯认为拉丁美洲是有着“富有诗意的神奇生活和充满魅力的纷繁世界。”

  《霍乱时期的爱情》故事取材于他父母的爱情故事,马尔克斯的父亲对上校的女儿路易莎不断追求,通过电报与心中的情人联系,而上校为阻止两人相恋采取了旅行的方式,这也打断不了两人长达两年的爱情电报。最后,两人终于结合在一起。这段电报员与少女奇特的恋情最终成为马尔克斯的创作素材。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不久父亲的死亡,让他以重新的态度看待老去和死亡,最终成就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爱情大全。

  (二)写作角度

  当马尔克斯写完《百年孤独》,大家都认为这是他辉煌生涯的终结。相反的是,马尔克斯并未停下写作,在获诺贝尔奖后,他进行了一次寻根返乡之旅,与父亲关系的缓和让他憧憬着父辈的爱情,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在书完成一半时,刚过83岁生日的`父亲不幸去世,刚与父亲关系修缮就永远地失去了父爱,父亲的死亡和母亲的丧父之痛苦,使马尔克斯思考着年老和死亡与人生存在的意义。因此,《霍乱时期的爱情》将在得到了一定的创作角度。

  基于爱与死的悖论其实是人的生存的悖论。马尔克斯在多年的创作积淀中,在历史和社会的维度中演绎着生命个体的存在,爱与死覆盖人生存的全部,他以大家之笔为生命的存在描绘了独特的画卷。

  从叙述顺序上看,马尔克斯有意将故事的自然时序打乱,顺叙、倒叙交错,但是故事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读者并不难将故事还原。这样的叙事结构,一方面使得小说情节曲折动人、引入入胜,能在故事层面上抓住读者;另一方面,也让弗洛伦蒂诺与费尔米娜的爱情、乌尔比诺和费尔米娜的婚姻呈现出各自独立的发展轨迹,形成“一明一暗"的近乎于“平行”的格局,从而达到相互映衬、互为补充、引入深思的叙述效果。

  (三)跟《百年孤独》对比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虽然故事的自然时间横跨半个世纪,但人物心理时间却是静止的、停滞不前的,跟《百年孤独》有异曲同工。

  《霍乱时期的爱情》其实回答了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人类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因此,在马尔克斯看来,“百年孤独"需要“爱情”的慰藉,因此在故事的内容上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更像是《百年孤独》的续集。由于马尔克斯文化身份的复杂性,使得他在创作上有意识地运用一种双重的叙述视角。一方面,他是拉美本土文化忠实的儿子;另一方面,长期的旅欧经历和大量的西方作品的熏陶,使他对西方哲学和文艺思潮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学习。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4

  爱情是什么?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初次透过窗户看到费尔明娜·达萨时那种无可救药的沦陷?还是乌尔比诺医生和费尔明娜彼此依靠的同时默默忍受对方身上不可思议的一切?是阿里萨苦思冥想之后,终于见到阔别已久的爱人之后那种春天的感觉?还是费尔明娜在长久分别后的再次相遇时那义正言辞的拒绝?到底是什么?

  《霍乱时期的爱情》,书的名字似乎隐约的给出了答案。书中佛罗伦蒂诺·阿里萨在忍受分别之后满怀期待的见到费尔明娜时,在他以为所有的一切都将会像他们长久的通信中建立起来的温存那样上演时,他的花冠女神却仅仅用阔别之后在街头相遇时的几句话,顷刻间让他的信念碎的体无完肤。此时的他就像是得了可怕的霍乱,在备受内心折磨和煎熬的同时,从一个个生命中的过客身上寻找她或与她相似的味道。其实,说那些“她们”是生命中的过客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就连阿里萨自己都隐约觉得他和她们之间有一些爱情,不管是彻夜寻欢的寡妇,还是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并帮助他稳固商业地位的莱昂纳·卡西尼亚,还是正值花季的阿美利加·维库尼亚,亦或者是那些给他片刻欢愉却叫不上名字的“她们”。但是,有一个身影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中片刻不曾离去,那就是透过窗户看到的费尔明娜。以至于在他流连于那些固定情人的床第间时,连他自己都一度认为他可以从容地将费尔明娜放下时,却在偶然透过镜子看到她后,不惜代价将那面镜子放到了母亲的卧室,在倍感孤寂的时候,在母亲曾经的卧室里看着那面曾片刻留有她绰约身姿的镜子前睡去。费尔明娜,一个起初被突如其来的爱情撞乱了心绪的少女,在阿里萨写给她的一封封信件中逐步憧憬着自己的爱情,并为此深深感到幸福。可是父亲的干涉,却使得她不得不暂别这座爱情最初发生的城镇,可是她觉得就像度假一般,她总要回到那个阿里萨为她演绎爱的旋律的窗前。尽管后来暂别的日子里他们仍就鸿雁往来,尽管爱情好像从来未曾一改初衷。可是在阿里萨肝肠寸断的等待之后,她所能给予他的仅仅是几句轻描淡写的拒绝。其实这是一段除了父亲之外,身边为数不多的可以倾诉衷肠的亲人予以祝福的爱情,姑妈埃斯科拉斯蒂卡在她犹豫不决时给了她答应阿里萨准备求婚的勇气,伊尔德布兰达表姐在经历了表妹的爱情之后也觉得与阿里萨完婚是最好的结果,可是一切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她揉碎了阿里萨的求爱之心。此后任凭华尔兹想起,任凭他飞黄腾达,她都视而不见,甚至冷漠异常。

  不能武断地认为乌尔比诺医生在爱情的世界里是个悲剧,因为就在他从梯子上跌落后奄奄一息的时刻,他嘴里还是念叨着对费尔明娜的爱意。只是这段婚姻开始的时候,婚姻的双方都明确地知道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可是,随着琐碎日子的流逝,他们在经历短暂蜜月期的甜蜜以及日后的争吵,分分合合之后,到了皮肤皱皱巴巴、步伐颤颤巍巍的年纪,却发现连同结婚初期对方身上不可忍受的毛病都成了深深地依赖和习惯时,他们都确信他们之间有爱情。以至于察觉到丈夫身上不忠的味道时,费尔明娜觉得生活瞬间塌陷,包括远走之后突然泛起的回家的那种强烈的感觉都是爱情发生过的佐证。乌尔比诺在和林奇的邂逅中寻得了久违的心潮澎湃的感觉,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更深的虚无和缥缈,他费尽心机不让妻子发现自己的不忠,却又在妻子仅仅是毫无证据的揣测之时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难道说这不是爱情?他们之间所有的一切就像他出诊时的那辆马车一般,总是稳稳地停在人们轻而易举就能认出的地方,即使是几次不同寻常的路径之后,却也毫无悬念的回到原处。在经历了所有平淡的日子,以及平淡日子里为数不多的刺之后,随着乌尔比诺医生的意外逝去,费尔明娜陷入了深深地孤独和失落,为了躲避对丈夫无尽的思念,她放火烧毁了所有能令她回忆起丈夫的东西,如同卖掉父亲的房子以逃避她对阿里萨的回忆一般,只不过这些举动都是徒劳,因为有关爱情的'回忆早已经刻骨铭心,永不磨灭。

  在丈夫的葬礼上,费尔明娜遭遇了阿里萨不合时宜的表白,她将它视作对丈夫和她的侮辱,并写了一封充斥着刻薄和侮辱的回信,可随后却又追悔莫及。而阿里萨却在收到这封回信时,看到了希望,她的回应就是爱的可能。随后的情节,颠覆了整本书的故事梗概,却默默契合了他们初次四目相对时早已写下的结局。爱情还是发生了,或者是一直都在发生的爱情终于在他们有生之年再一次温暖他们。当他们暮色垂垂的坐在一起出行的船上时,当他们再一次用习惯和陪伴诠释爱情的时候,在看似意外却又是顺其自然的原因使旅途往复循环的时候,跃然纸上的是一生一世的长情,却不似承诺那般突兀。

  陪伴不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情也并不是一颗心揉碎另一颗心的过程,所有的仇恨与偏见放到时间的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曾经执着过的美好与艰辛,在黄昏时分,在皱巴巴的心里都再平淡不过,过尽千帆后,在互相依偎的夜色里,他们还有我们都会发现,我们爱的其实是爱情本身。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5

  爱情总是文人墨客们热衷创作的永恒主题,但在读完这本书之前的几十年时光里,我好像从没有深入思考过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

  很早之前就知道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这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成书于那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之后,但却被马尔克斯评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末至上世纪初的哥伦比亚,就是马尔克斯的故乡,马格达菜纳河畔的一座城市。年轻的电报员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富商的女儿费尔明娜,达萨一见钟情,从此陷入爱河无法自拔。深居简出的费尔明娜也逐渐被这个神秘痴情的小伙子所吸引,开始了长达几年的书信传情,并最终在信里答应了对方的求婚。但一心想钓得金龟婿的父亲当然无法忍受女儿倾心于一个穷小子,于是带上女儿开始了一场历经磨难的远行,以期藉由时间与旅程熄灭两人之间爱的火焰,结果他成功了。结束旅程的费尔明娜在“代笔人门廊”再见阿里萨时,脑子里不但没有多巴胺的大量刺激,反倒只有一句话,“我的上帝啊!这个可怜的人!”然后就抛下这个可怜的小伙子跑掉了。说实话,这是我读这本书最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猝然失恋的阿里萨如五雷轰顶,后又得知自己的爱人即将和杰出富有的年轻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结婚,更是万念俱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颓废之后,这个年轻人竟然在一个信念的支撑下振作了起来,他要等待,等待费尔明娜成为寡妇的时候,再重拾旧爱。在这期间,阿里萨一方面丝逆袭,用五十年的时间成为了哥伦比亚内河航运公司的总裁,另一方面放浪形骸,他的二十五个本子里,一共记录了六百二十二条较长的异性交往,这还不包括那无数次短暂的艳遇,“因为它们甚至都不值得怜悯地提上一笔”。这六百多条记录估计囊括了所有异性交往的类型,有纯粹生理需要式的,有柏拉图式的,有调戏有夫之妇悲剧收场的,有勾引未成年少女致其自杀的但尽管肉体上糜烂至极,精神上却始终如一,除了费尔明娜,他再没有爱过任何人。直到五十年后医生去世,阿里萨重新燃起爱火,又向费尔明娜展开情感攻势,最终,在马格达莱纳河的邮轮上,这对七十多岁的老人,又重新相拥在一起

  读完这本400页的书,引起了人生第一次对爱情的深度思考,究竟什么是爱情?拿出学术研究查阅文献的劲头儿一顿检索之后,我比较倾向于以下的论点(并非一家之言)

  爱情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多数指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爱情由情爱与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附加属性,并不是必要存在的,情爱才是爱情的根本与核心。吸引力是产生爱情的根本因素,并受距离、相似性、跨文化差异等已知因素所影响。

  在心理学诞生之前,西方哲学已经开始了对爱情的探讨。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记录的神话传说认为,人们对于寻找,另一半、恢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谓的爱情。美籍德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认为,爱是指热烈地肯定他人的本质,积极地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在双方各自保持独立和完整性基础上的相互结合。爱的本质是给予而非获取,爱的目的是使其对象获得幸福、发展和自由。弗洛姆指出,所有形式的爱都包含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齐克,鲁宾(Zick Rubin)是对爱情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人,他认为爱情是个体对特定他人持有的一种态度,比如更加思念对方,希望和对方身体接触。爱情的'三种成分包括亲密依赖需求、帮助倾向、排他性和占有性倾向。

  进行了以上的学习领悟之后,再来分析书中的各种关系之间,究竟哪些属于爱情?很明显,马尔克斯认为,精神层面的爱高于肉体上的爱。阿里萨对费尔明娜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全是孤独的质数),一直都是爱情,具备爱情的所有要素与成分。尽管他勾引有夫之妇以及诱骗未成年少女的行为道德败坏,但一码归一码,应无碍他一生对费尔明娜不渝爱情的可贵;乌尔比诺医生与费尔明娜之间婚前并无爱情,但婚后产生了爱情,尽管医生中间有过出轨,但我觉得也是作者为了让男女主人公后来在船上的情节进行更合理而做的铺垫;再就是莱昂娜·卡西亚尼对阿里萨也是真爱,而且还是纯精神上的;再有就是开头的赫雷米亚,德圣阿莫尔与那个黑白混血女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字)之间更是超越了肉体依赖的真爱,这可能也是马尔克斯以此作为小说开头的原因。

  写到最后,脑海里想起了陈奕迅的歌,张爱玲的文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这本书里最幸福的就是费尔明娜,达萨,年轻时迷醉于阿里萨诗酒一般的浪漫之爱,婚后五十年收获了乌尔比诺医生的夫妻之爱,丧偶后又享受了男主火热的夕阳之爱,一生被爱的女人……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相关文章:

《霍乱时期的爱情》好句摘抄09-24

《霍乱时期的爱情》好句摘抄【精】09-29

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心得08-24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通用18篇)08-25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10-07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2-30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2-30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0-06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02-25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