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忠勤祠散记的散文
2013年盛夏时节,我们一行六人在书画家张刚、赵仕鹏的陪同下,专程赴桓台县新城镇忠勤祠游览。忠勤祠又名王家祠堂,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新立村街北,南北长88米,东西宽43米,占地3784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堂、后堂、东西厢房及大门影壁,整个建筑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建筑,是为了纪念清代著名诗人,文坛领袖王士祯的高祖王重光所建。王氏后裔将其视为家祠,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忠勤祠,但见松柏参天,碑碣林立,肃穆庄严。大厅正前有两株合抱松柏,雌雄相依,苍劲挺拔,虬枝盘旋,蔚为壮观。院内有方碑一幢,名为“功诔碑”,为建祠时督修官员及祭者题名。方碑正上方悬石匾“三朝恤典”,内容是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帝对王重光的加封及赐赠。在张刚先生饶有兴趣的介绍下,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忠勤祠正厅正中,映入眼帘的是王重光的线刻彩绘画像,高与人等,头带乌纱帽,身穿红底绣花袍,手把玉带,端然正坐在虎皮椅上,神情庄重慈和,须髯飘拂,栩栩如生,左侧为王重光次子王之垣刻彩绘像,随王重光伐木溺死于赤水的张、王二帅的线刻彩绘像,神采威严,端庄肃立,分立左右两犄角,一并祭祀。随行的剪纸艺人赵仕鹏,或许是自幼出生在桓台新城的缘故,对于王重光的历史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说:“蒙受三朝皇帝恩封的王重光,不仅为新城王氏家族带来无限荣耀,更重要的是他为王氏家族开启了科举仕宦之门。王重光之后,新城王氏家族走上了一条科举仕宦之路,到新城王氏第五代、第六代时,科举取得了巨大成功,发展至最盛,成为明代海内著名的官僚世家……王重光死后30年,其次子户部左侍郎王之垣,长孙兵部尚书王象乾为首的子侄们,认为“岁时常酹,贵州祠远,不能近祀”、“家乡无祠,雅不称成功之盛德”。于是奏得万历皇上的恩准,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在家乡新城又立忠勤祠。
游览忠勤祠不能不谈到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禛。在介绍过程中赵仕鹏的话语中流露出作为新城人的自豪。他说:“王士禛(公元1634—1711年),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是新城王氏家族的第八代传人,他17岁参加县、府、道童子试,皆名列第一。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中举,四年后中进士。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始任扬州推官,五年后调任京职,先后在户部、礼部、吏部、兵部、翰林院、国子监任职。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任刑部尚书。一生飞黄腾达,但他以“清、慎、勤”为做官原则,虽官高权显,却谨小慎微,从严为官。乃至他死后,时人用“海岳含愁、云惨淡,星河无色”来表达悲哀。王士禛长于诗赋,创立“神韵说”,一生著述多达50多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精华录》、《渔洋文略》、《蚕尾集》、《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诗话》、《感旧集》。特别指出的是王渔洋使王氏门庭重振于明清易代的战火灰烬之中,并且将王氏在文坛上的影响推向了极至。
游览忠勤祠,必看的是碑碣、石刻艺术。在游览途中,碑碣石刻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不愧有“齐鲁小碑林”之誉。据张刚老师介绍,新城忠勤祠始建时,王氏家族鼎盛,仅王重光的儿孙辈就有进士23人,其中京、外官五品以上者19人,官至二品者3人,被视为“江北青箱”、“齐鲁望族”,名门贵胄纷纷为王重光及其家族撰写赞扬之词。王氏家族将其中颂文赞语、传记、墓志、铭文等镌刻在石碑上,或立于王氏碑廊院内,或列于正堂,以垂芳名。现忠勤祠有文字碑碣185余件。各个展室内陈列的碑碣石刻分为集字石刻和非集字石刻。非集字石刻是由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如邢侗、董其昌、焦竑、申时行、祝允明等亲笔所书,其中邢侗的《王氏大槐记》、董其昌的《草诀歌》、祝允明的《自书诗》等堪称石刻艺术瑰宝。集字石刻系王氏家族从明代以前书法大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墨宝中以文选字,集字而成,然后摩勒上石,再请江南高手精工刻成。因摩勒水平颇高,同样具有艺术价值。在惊叹和震撼之余,我们随着介绍行至东侧,但见一块奇形怪状的百鹿石映入眼帘。据资料说明,百鹿石原为王士禛祖父、万历浙江右布政使王象晋小隐园中遗物,1984年移入忠勤祠内。石高2.5米,最大围4米,立于巨石底座之上。石上浅雕梅花鹿百只,分布两侧,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名百鹿石。左右前三面布满天然孔洞,回转曲折,深浅各异,互相贯通,皱、瘦、透、漏各所体现。石身顶部镌“园林引兴”四字,下部镌刻着王象晋题写的四言诗一首,因石风化,全诗残破不能辨读,唯有“泰山之精”四字可识。看完介绍,我们频频点头,瞬间顿悟了许多。愈往前行,振玉、苍云两块巨大的自然太湖石格外夺目,我们站定后,听着赵仕鹏老师娓娓道来,他说振玉、苍云两块巨石,原在王象乾东花园(现桓台二中)之中,1983年移至王渔洋纪念馆。振玉石在东,高5米,形似灵芝,李白手书的“振玉”二字镌刻在基座上。苍云石在西,离振玉石8米,高5.4米,最大围5.2米。苍云石整体轮廓清晰,宛然蓝天飘来的白云,如翠如玉,夺目传神。王象乾题写的“苍云”二字在石前右上方,下部刻有张养浩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春书题的元散曲一首:“何年仙斧断云根?玉无痕,翠生春,磅礴空庭,太华入平分。百窍暗通无气漏,无一窍不氤氲;想当邱壑闷天真,泣波臣,走天君,一笑遗来,造物为吾嗔。目极烟霞心已了,谁丙梦上星辰。”参观完后让我们顿足咀嚼,真是别有一番风趣。
在忠勤祠的园林石刻中,最能代表其收藏品位、价值的当然要数水月松风石屏了。据张刚老师介绍,水月松风石屏原是元代礼部尚书张善浩云庄别墅旧物,明万历年间被兵部尚书王象乾收藏,置于东花园,1983年移入忠勤祠。石屏正面为“水月松风”四个大字,清俊遒丽,飘逸潇洒,系晋代王羲之墨迹。石屏高3米,宽2米,上有顶帽,下有底座,两边镶有“风竽呜地籁,云锦发天机”的楹联。石屏的背面是麒麟明月松风浮雕图,麒麟昂首怒目,呼之欲出,与四周雕缀的明月、青松、猿猴、喜鹊等景物溶为一体,天然成趣,耐人观赏。石屏基座和上盖都是整块长条巨石,基座四周雕有莲花瓣形图案;上盖雕有瓦铛起脊。整个石屏造型别致新颖,诗书画皆精,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石刻。听完讲解,我们不胜感慨心潮澎湃,大家纷纷在石屏前合影留念,以感受其灵气和品味。
忠勤祠东侧处为综合展室,陈列着王士禛部分著作的清代版本及建国后出版的《带经堂诗话》、《池北偶谈》等,还有王士禛的一批文赋诗词手稿和王氏家族清代的书札以及王氏祖传的字画一宗。据室内的服务员介绍,王士禛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但其书名为诗名所掩。这些手稿和书札,已成为研究王士禛诗文创作及书法艺术的珍贵文献。康熙皇帝手书的《带经堂》、《信古斋》以及御赠王士禛的湘竹金扇等一批墨迹,已分别由滨州文管部门和新建的桓台县博物馆收藏。现代书画,主要是全国各地著名书画家为王士禛纪念馆题赠的丹青墨宝。桓台县博物馆建成后,王士禛纪念馆中的许多珍品移去展出,成为县博物馆展柜中的亮点。
参观完忠勤祠已是中午时分,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作为桓台县一张亮丽的文化旅游新名片,一个可研、可游、可学的精品人文旅游景区,忠勤祠以其鲜明的主题文化特色和丰富的陈列展示手法,让我们了解到桓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确实受益匪浅真是不虚此行。
【忠勤祠散记的散文】相关文章:
木杆散记散文10-07
小站散记散文10-06
石龙湖散记散文10-10
五月散记散文10-06
年关回家散记散文10-06
春节散记散文10-06
勤得利名字的由来散文10-06
野犬国狼年豺月散记散文10-06
成都龙泉镇同学聚会散记的散文10-06
回乡散记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