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记散文

时间:2022-10-07 00:35:43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乘车记散文

  我的故乡虽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但是交通确实不便,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地处大山里,修路工程浩大;再者,这里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低。我们到乡里去,要走上十几里,还有的村要走三四十里。前些年,我们一个乡由十三个村组成,人口却不到两万,有的村只有三百口人,还不如大地方的一个村民组人多。那时的行政村是按照定居点分的,两村之间都要隔上五六里路。现在是三个乡合并成一个了,面积大,人口还是不太多。

乘车记散文

  在我们童年时代都没见过客车,大家出门都是步行,那时不叫乡叫公社,在那里可以买到生活用品。有时买稻子也是步行挑回家的。那时小孩基本不出村子,除非过年到亲戚家玩;大人一年都出不了几次。到县城去也是步行,从小路走到县城,然后买了东西还要赶回家,得起很大的早才行。

  说来惭愧,我去县城,除了在一岁被妈妈抱着去过一次外,我自己去时,已经是初中毕业的中考了,还是第一次坐客车。

  那时我们乡里有个汽车站,站长是老王,后来他的儿子高中毕业袭了位,那真是耀武扬威、趾高气扬啊!买车票要排队,但是即使我们这些泛泛之辈排在第一,也买不到一号票,一号二号都是乡里干部,村里干部的。小王脖子上挂着只哨子,客车来了,他让大家排队检票,谁要是不听他的调度,先上了车,他就会上去将那人揪下来,态度不好的还会用脚踢他,那可不是一般的脚,是穿皮鞋的脚!而那些不排队买票的人早就坐在车上了。

  那时从我们乡里到县城有105里,车票是1.05元。但是从我们家到乡里有12里路,我们要想去县城,得带上洗漱用品。然后起个大早,步行到乡里,常常离乡里还有一里多路,正好能看见乡里的时候,就发现客车已经开走了。只好先坐下歇着,再慢慢赶路,坐第二班车。那时乡里有两班车出去,第一班是七点,第二班九点。下午两点和四点从县城回头。

  到车站买好票,等得快晕过去了,第二班车才来,到了县城也没有代步工具,都是步行,办完事后都三点了,最后一班车是四点的,又不敢坐,因为到了乡里天都黑了,没办法回家,只好住旅店。然后第二天等下午两点的车回头,再走12里回家。没什么大事,我们是断断不会到县城的,那真是劳民伤财。现在想起来,那时去一趟县城,比现在去北京还要麻烦。

  在我读初三的时候,我们的邻乡修公路,从我们村口两公里外通过,这样我们以后坐车只要到离村两公里的地方就可以了。

  盼啊盼啊!那条蜿蜒的盘山公路修了两年,总算修通了。可是,县交通局在设置停靠点的时候,不知设置者的头是被驴踢了还是被门挤了?我们村有七百口人,在我们的村口不设点,却跑到我们村左边一个小村叫九里的地方设了一个,那里才三百口人。县城在我们村口的右边方向,我们每次外出要向左边走一里半再坐车,回家的时候再到九里下车,往回走一里半后再走两公里回家。

  这个点从设置开始就被我们村里人诟病,但是却无法改变。有时候,我们村里人弄伤了手脚要去搭车也要多走一里半,往往还没到停靠点,车子已经来了,怎么招手都不停。只好坐下一班。在县城买了东西也要挑着多走一里半。那些开车的司机也从不同情坐车人,到了我们村口,任我们村里人如何哀求他也无动于衷,只管开到站点才停,还说是国家规定的,省汽油。好像车子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国家标准和省油为主,既然这样,还不如不要通车,一点不费汽油。

  既然说好话司机不听,乡民也有他们的办法。一次,我在车上遇到我的小学老师,他到县城接他的侄子回家,那时他侄子在县城读高中,暑假回家带了被子衣服好几个袋子。在村口,我老师一再乞求司机停一下:“师傅,麻烦您在岭上停一下吧!我有许多东西。”他充耳不闻。只管开他的,开过了很长一段,我老师火了,和侄子两人拼命拍打车窗,司机在车上其他人的埋怨声中才停下。

  我们下来后,老师让我看着他家行李,他和侄子一道跑到公路上方的坡上,那里有修路时开出来没有用的大石头,最大的有小饭桌一样大。他们叔侄滚下来三块大石头,拦在公路当中,才一路骂骂咧咧地回家了。据说那辆车回头时,路上有三块巨石,司机让车上乘客帮忙,乘客都知道是司机不停车的缘故,都不干。司机只好拿木棒当杠杆撬走了石块。

  那样的事可不止我们那一次,有好几次。最厉害的一次是有人用一根细铁丝绑在公路两侧的树上,还是爬到树上去绑定的,中间还挂了一块大石头。司机开到那里,一块巨石悬在半空,绕不过去,又拉不下来。经过这样的恶作剧之后,司机们不敢不停了。但还是有人坚持原则,不该停的就不停。有次我和妹妹到邻乡修电视回家,我们知道司机中午在邮递员老杨家吃午饭,就请老杨帮我们和司机说好话,在我们村口停一下。老杨说了,但那家伙到了村口,我们喊破了喉咙他才停,都离村口几百米了,我们又抬着电视机往回走。真是搬不动石头,要是能搬我们也搬一块堵在路上。

  那时,不仅司机不通人情,售票员更恶劣,骂起乘客来就像骂自己的儿子,长得又肥又丑,我们都叫她丑女人。想想真气人:我们花了钱还要受气。

  到了九十年代,有个私人开的班车到邻乡,那个师傅好,随叫随停。并且和公家车不同的是,公家车如果带货,都得放在车顶上,自己放自己取,而这辆车的司机却是帮别人放,帮别人取;我们村里人无论是出门还是回家,都要坐那辆车。一下将县里来的客车抛到一边,有时候看见县里车空座位多,我们不坐,情愿挤私人车。后来县里车司机和售票员态度好多了,我们也不买他们的账!几年后,私人车变多了,县里车实行改制,县里车不来了,有的司机都因此下岗,丑女人也下岗了,那个趾高气扬的小王也下岗,我们听说了,都有些幸灾乐祸!这不是咎由自取的下场吗?老百姓的要求又不高,只要方便就行。坚持原则是好事,但是对人不利的原则怎么能盲目坚持?

  再后来,我们这里又修了一条路,就是当年我们村里人到县城去的那条小路,到县城只有25公里。而个体户的车越来越多,有的在我们村驻点,我们再不用带着洗漱用品起大早了,都是当天去当天回家,车费没有都不要紧,回家再给。我们村里也有人买车,虽然是三轮车,路上既没有柏油又没水泥,弄一头灰,可是到乡里都不用步行了。

  2000年以后,村里80%的人家买了摩托车,到县城,到乡里都可以。路也变好了,有水泥路,也有柏油路。我虽然不会骑,但是每次到乡里去,只要看见骑车的邻居,都会带上我的。

  这几年,买私家车的也多了,我晚饭后例行散步时,常有好心人要带我一段。虽然才前后二十多年,变化真大!

【乘车记散文】相关文章:

记的散文10-06

租房记散文10-06

挑水记散文10-06

养猫记散文10-05

拔牙记散文10-06

逛街记散文10-06

夜记散文10-06

偷花记散文10-06

减肥记散文10-06

冬记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