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刘安璋先生的散文

时间:2022-10-07 00:36:55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怀念刘安璋先生的散文

  2013年12月中旬,我在陕西商洛开颈肩腰腿疼养生馆。一次到与洛南交界的朱阳出诊,意外发现朱阳有一佛山公园,公园门前有一红色纪念碑。近两年我正醉心于搜集有关红25军在豫西山区作战的文史资料,惊喜之余,忙上前观看。

怀念刘安璋先生的散文

  原来,朱阳也是革命老区。1934年冬,程子华、陈先瑞等率领红25军从信阳罗山县出发,到伏牛深山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几经转战,从卢氏的龙驹、官坡、兰草进入洛南。大军北上后,红74师留守作战,陈先瑞任师长,带领74师战斗在卢氏、洛南、秦池、朱阳一带。

  1946年9月,中共卢、灵、洛中心县委在朱阳犁牛河先后建立区、乡苏维埃红色革命政权,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与反动势力作战,仅犁牛河、石坡湾牺牲的军、民烈士就十几位,十分壮烈,我热血沸腾,回去后当即写了一篇纪念文章“老区行”。

  文章写好后,兴高彩烈地给刘安璋老师打电话,想让他给把把关,修改润色,电话总也打不通。

  难道是号码变了?我把电话打给曾与他一起工作过的高知俊老师询问,谁知得到的竟是一道惊天噩耗:刘安璋老师已与上月10号去世。我顿时泪流双腮,哽咽难禁。

  我与刘老师相识是2007年7月,那时我参与卢氏县前人大彭修身主任编撰的《古县风情》编辑工作,与赵全中、牛爱民、范丹桂老师来市里作校对。刘安璋老师听说后,热心地带我们去参观刚刚落成开放的甘棠苑,并向我们介绍了三门峡民营企业家吴启民和他捐重资重修甘棠苑的动人事迹。

  随后,他与吴启民先生一道带领我们参观甘棠苑。在领略了召公殿、清风亭、遗风阁、廉风洞、诗壁、碑廊等的雄伟壮丽,典雅清幽外,刘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周成王时代,召公辅佐幼帝治理陕州,宁劳己身不劳百姓,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故事,使我们深受教育。事后,他又带我们去他家,赠送我们每人一本他的新作《甘棠揽胜》。

  晚上,在宾馆里我迫不及待地拜读他的著作,从“甘棠神韵”里我了解了陕县的古八景、新八景等历史渊源。从“艺苑撷英”里体现出他的思古情怀以及他的谦虚好学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再从他的“闲谭慢议”、“诗苑花雨”、“友朋心声”里,充分体现出他明礼诚信、为人友善,在奉献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高贵品质,和一个赤子对家乡的浓浓深情。再从与他短暂的接触里,我看到了他的博学多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由使人对他产生崇敬之情。

  刘老师在《明珠》杂志社担任副总编,《古县风情》出版后,我很少到三门峡去,有了文稿总是发在《明珠》信箱里,然后打电话让他帮我修正。他总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我审稿,并提出修改意见。

  2008年我的第一部习作长篇小说《追梦》出版后,我捎给他一本,他立即打来电话表达庆贺,过了一段时间还打电话提出不足之处和修改意见,使我深受感动。

  2012年4月,我的第二部习作长篇小说《圆梦》出版,我给他及高知俊、杨莉波等几位老师各捎去一本,不久,他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的几位文友想要《圆梦》,不知还有没有,我说有,当即给送去10本。在办公室里,他亲切地给我谈了他的读后感,给《圆梦》极大地好评,指出书中的错别字和需完善之处,使我感到他的真诚、友善,真像一位慈祥的父亲。

  2012年9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文友郭韧堂老师一个电话,说我的《圆梦》被作为市作者新作推介,刊登在本期《明珠》杂志上,同期刊登的还有刘大顺的长篇小说《脊梁》、朱育生的《悠悠金渠情》等共五名,问我见到没有。我说没有啊,我想这一定是刘老师对我关照与鼓励,打电话表示感谢。刘老师温和地说这是应该的,你能在生活艰苦的情况下写出长篇小说,令我佩服,以后要更加努力啊,我等着你的再一部小说问世。顿使我感到通身的温暖与鼓舞,不几天,我就收到杂志社寄给我的本期杂志。

  近一二年我总在外地奔波做生意,与刘老师见面很少,去年大约三、四月份,刘老师打电话让我到市里参加2013年《明珠》理事长单位特约作家座谈会,由于路程遥远,生意丢不开手,我没能参加,没想到,竟使我失去了与刘老师见面的最后一个机会,我痛悔莫及。平时每次见到他,他总是意气风发满腔热忱在工作,哪想到他会如此快地离开人世啊。

  后来,从与他一起工作的文友及报刊上才了解到,三年前他已确诊为肺癌,他不告诉任何人,也不让家人告诉,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事他所挚爱的文字工作,直到住院病重其间,还在为慕名前去找他的人修改文稿。

  刘老师离去了,但他对工作的热爱,认真负责,对同志的真诚谦和、默默无闻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奉献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文化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刘老师,走好,我将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