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更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的散文

时间:2022-10-07 00:43:15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北京更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的散文

  第一次见到俞学文,是在他的北京更香茶业有限公司办公室里。他人瘦瘦的,有点黑,个子也不高,眼光却很镇定,很聚光,那是一种睿智和从容。这就是“更香”董事长?一个在中国茶业界投下过数枚重磅炸弹的浙江武定茶人,一个在京城茶叶第一街创造了一个个神话的传奇人物?他胸前挂着的牌子告诉我们,他就是俞学文。

北京更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的散文

  如果沿着俞学文1995年来到北京后的创业轨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9年来他和“更香”站在一座又一座高峰上的剪影:

  较早地在中国推出有机茉莉花茶;

  “更香”有机茶全国销量名列前茅;

  “更香”每天的客流量在京城茶叶第一街名列前茅;

  “更香”的经济效益在京城茶叶第一街名列前茅;

  “更香”总经理、俞学文的夫人朱丽俐,是2003年京城茶叶第一街中唯一获得“十佳进京创业青年”称号的人;

  “更香”是第一个敢把茶店开在京城著名老字号对面的企业......这些“名列前茅”应该是和下面几组特别数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更香”拥有茶商中最大的冷鲜保鲜库;

  “更香”是京城茶叶第一街众多茶商中最早打广告,更舍得投巨资推广有机茶的;

  “更香”是京城茶叶第一街中唯一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企业......

  另类思维功夫做在茶叶外

  1995年,26岁的俞学文来到北京做茶叶,一方面是被逼出来的,另一方面是北京的茶市好做。

  俞学文出生于浙江武义的茶叶世家,从小就和茶叶耳鬓厮磨,接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父亲当年借了100万元,组织了两火车皮武义茶叶到东北去卖,被骗了个底儿掉,连买白菜的钱都没剩下。俞学文决定尽自己长子的义务,替父亲还债。

  他想到了北京。1995年5月4日,一个永远让“更香”茶人值得纪念的日子,俞学文和妻子朱丽俐来到了北京。

  北京好卖茶,北京市茶叶总公司当时一年能销一个多亿,多大的市场!可是自己呢?除了几百斤武义茶叶,他们是一无所有,没有货源,没有资金,怎么打开北京市场!

  俞学文想到了茶庄包茶的四方包。

  北京人好喝茶,但不重视包装和储存,不管多金贵的茶叶,只拿张纸包包就了事,茶叶时间一长就会发霉变质。而在南方的许多城市,卖茶叶用礼盒包装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俞学文隐约地嗅到了茶叶之外的一个商机。

  他倾其所有,南下杭州,订购了一批花花绿绿的茶叶礼盒,迅速发到京城。

  他成功了!一时间,茶叶包装礼盒竟成为京城茶商们炙手可热的紧俏商品,有的茶商凌晨四点钟就拿着现金来卖茶叶盒,两个集装箱的包装盒20来天就被抢购一空。俞学文如是者三,并专门请人设计包装盒,他的原始积累就这么完成了。他也没有想到,他来北京创业时挖到的第一桶金,竟是茶叶之外获得的。

  1997年,俞学文注册了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有限公司。

  当时的北京茶叶市场,虽然容量很大,但北京的老百姓喝茶过于“忠诚”,他们只认张一元、吴裕泰、北京茶叶总公司的茶,要让他们“移情别恋”到刚刚成立的“更香”,谈何容易!

  于是,“更香”从1988年开始实施形象工程,不断在北京电视台、北京交通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重要媒体上刊登广告,他们还把当时北京电视台黄金栏目《电视商场》的著名主持人请到浙江武义茶叶生产基地现场拍摄,使“更香”造成了上天入地的立体攻势。

  “更香”的广告,从不“定格”“特定”于自己的产品,而是把自己的产品放在茶文化和饮食健康的大背景中去介绍。于是,“更香”成了京城健康形象大使的形象代表。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更香'不遗余力地对有机茶的大力宣传,使得北京人的饮茶习惯进一步发生了改变,从只认茉莉花茶到逐渐认识绿茶、喝健康的有机茶,也喝花茶、和非茶之茶的多元化饮茶方式。

  一步到位有机茶推动中国茶业的绿色革命

  “有机茶推动中国茶绿色革命”,这个标题是2003粘月15日《北京晚报》发表的一篇关于“更香”的题目,极为贴切,也极有现实意义。

  1997年,俞学文看到一篇关于中国茶叶出口受阻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而被海关烧毁的消息,他很心痛。在此之后,他又得知由于北京人过分钟爱茉莉花茶,以致一些不法茶商使用陈饼拼兑、增加发酵水分等损招使花茶汤色浓重,看上去“经喝”反而受到不少人青睐的可怕黑幕,他在思考,要做茶,就要做自己的品牌。正当他审视市场也在审视自己的能力时,他回老家后看到的“有机茶”让他豁然开朗。

  有机茶,一个几年前才从国外飘到国内的新名词,内涵可不像三个字那么简单,对于业内人士而言,有机茶就是茶叶的“最高宝典”;对于品茗者而言,喝有机茶,就可以安全、放心。专家给有机茶下的定义是: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方法生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和储运过程中不受化学品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发证书的茶叶。在定义的表述中提到的“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添加剂的农业,这是国际上“绿色环保”思想的具体化。有机茶的生产要求近乎苛刻,目前,国际有机食品运动联合会为其指定的标准多达100多项,对有机茶生产的茶园土质、水质、空气以及茶叶的采制、加工、茶叶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无公害化要求,例如,有机茶园的土地,须至少三年没有用过农药和化肥,禁止员工在茶园内吸烟等。

  俞学文敏锐地看到,有机茶无污染、高度纯洁的特点,能让茶叶更好喝,更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他坚信,有机茶一定能成为茶叶中的新宠,它的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1997年,俞学文就开始了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在自己的家乡浙江武义开发了有机茶园6000亩。1998年,经过瑞士IMO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和中科院茶叶研究所检测认证,俞学文的“更香”有机茶120多项指标全部合格,终于获得了有机茶绿色证书。

  近年来,有机茶的巨大优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

  2001年5月16日,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首届觉农杯中国名优茶品拍卖会”上,“更香”有机茶获得竞拍金奖,区区100克的成交价竟达到了2.7万元;

  2000年2月底,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茶叶检测结果公告中,俞学文的更香牌雾绿、有机玉叶名列表扬产品的第一、二名;更香有机毛峰获第三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质量评比金奖。

  据统计,2003年非典时期,北京的主要茶叶企业销售额普遍下降,但是,更香2003年4、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反而增长了5%和10%,有四五个品种竟然出现了脱销。作为中国率先推动有机茶生产销售的企业,其有机茶产量已经稳居全国前列,产品远销日欧。俞学文还与日本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签订了大批有机茶供货协议,成为京城的一大传奇。许多老板跑到更香求经,更有餐馆老板准备“弃餐从茶”,慕名的加盟商也纷至沓来。

  2002年,更香在全国首家推出有机茉莉花茶,在整个北京市场传为佳话。

  俞学文的更香有机茶,过去刚推广时,需要一杯杯地请人品尝感悟,1997年,他从家乡带回的几十斤有机茶,硬是没人认,更别说卖了。他曾到一些有名的茶庄去推销,人家都不理会。现在,有机茶成了众多茶商的共识,而销得最火的还是“更香”。在俞学文的带动下,他的家乡武义县的有机茶产业也如火如荼,方兴未艾。2001年,该县被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有机茶之乡”的称号,北京人也有了一大批有机茶的忠实用户,“更香有机茶,健康送万家”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有人称赞说,俞学文就是中国的有机茶王。

  高屋建瓴  诚信打造“更香”口碑效应

  在“更香”的内部通讯上,可以看到公司为取得SI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而制定的公司质量方针: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服务拓市场。俞学文概括得很精辟,只有两个字:诚信。

  做茶叶要做自己的品牌,是诚信;做茶叶,要做对老百姓健康负责的有机茶,是诚信。做有机茶,不但要做大,还要在各方面敢争天下先。没有诚信,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近些年,质监部门对茶叶的检测、抽查,有点像体育界的“飞行检查”,既不事先通知,抽查的次数还很多。“更香”的产品全部通过了所有检测,不但合格,而且是优秀,连普通茶也达到了国家无公害标准。

  随着有机茶的热销,一个问题浮出了水面:有机茶很难从外形、汤色、气味等方面进行识别,“李鬼”就应运而生了。

  俞学文未雨绸缪,他早就用防伪包装伺候着“李鬼’呢!2002年8月,“更香”还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双保维权委员会等单位联合推出了“更香有机茶双保质量监督卡”,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由于更香使用的防伪包装很难伪造,经常有一些人想出高价购买,但都是机关算尽。俞学文不拿诚信做交易!

  有机茶推广伊始,就像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眉,俞学文没有让她“小姑独处”,而是让她在广大消费者面前“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俞学文不但在广告中大力推荐有机茶,而且在各连锁店中备有有机茶来给来店客人免费品尝。他还在北京什刹海畔开设了一间“更香茶艺馆”,大力弘扬“更香”的有机茶茶道。俞学文为此成立了一只由8名美少女组成的“更香茶艺表演队”,她们都获得了“茶艺师资格证书”。这种更香茶行茶法共有32式,从备置茶具、活煮山泉到重洗仙颜、内外养身,最后尽杯谢茶、反盏归元,让顾客从浓浓的中国茶文化中,领略人生的真谛。

  当年的“更香”员工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3岁,其中共青团员就占到57%,大学茶叶专业本科生有三四名,大专生近20人。如何把这些青年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俞学文经常考虑的一件大事。为此,更香共青团总支部开展了“星级员工”、“先进集体”的评比,并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公司四分店员工潘海丽捡到了一个顾客的5000元现金,经多方联系,才知道是一位黑龙江的顾客,小潘及时把现金寄给了焦急万分的失主;

  一位德国客人来中国旅游时,到公司北新桥店品尝了更香有机茶,这份念念不忘哟,又是电话又是寄钱,非要他们寄一斤到德国。您倒是多寄点钱呀!寄的这些钱只够买一斤茶叶和到天津的运费,您这可是要寄到德国呀!客人的需求就是更香人的服务标准,于是,二话不说,店长自己掏钱把这斤茶叶寄了出去。

  2013年非典时期,更香推出了一项特别服务:送货上门。这项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热烈欢迎,最多一天,更香为顾客上门送茶就达80多次。顾客非常感动,他们说,更香送上门的不只是茶叶和健康,还有那一份难能可贵的爱心!这可是多少钱都买不来、换不到的!

  更香的诚信换来了巨大的荣誉,当时,更香共青团支部获得了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证书,而这种证书,全北京市才颁发了3份!

  赤子之心  滋养茶人茶德共峥嵘

  俞学文那时头上的光环是一个套一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北京市宣武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副会长、宣武区工商联执委、马连道京城茶叶一条街茶业同业会副会长,这些名头,甚至吸引了联合国棉农组织总干事到更香生产基地进行过视察。当时,俞学文的资产可以用可观来表达:公司拥有两个茶叶生产基地,28家销售分店,总营业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从年销售几千斤茶叶,到销售70万斤;从经营单调的茉莉花茶,到高中低档300多个品种,并拥有更香有机茶王这样的名贵品种:从一个濒临倒闭的破烂茶庄,到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这些成绩,伴随而来的是张张订单,飞进了俞学文的更香世界。

  俞学文并没有为这些成绩而陶醉,他反而时时感到不安,他不断用“我为家乡、为社会做了什么”来考量自己,因此,他经常会身体力行地报答社会,报答家乡父老乡亲。

  他曾在非典期间为白衣天使捐赠过价值12万元的更香有机绿茶,为低保户捐赠过价值十多万元的有机绿茶,为灾区儿童捐款......

  在俞学文的办公桌上,笔者看到了一封他写给家乡政府的信,他建议家乡大规模种植推广有机茶;他呼吁打造规模型茶叶生产企业;他提出要打造名牌茶叶......言之凿凿,亲情殷殷,对家乡的拳拳爱心,跃然纸上。

  当年,俞学文在家乡承包了小和尚山作为更香有机茶的生产基地,他就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安置当地茶农就业,培育新的茶叶品种,让家乡的茶叶打入北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家乡的经济建设。他的双赢战略构想,曾让县领导夸赞不已:“学文致富不忘家乡,发展惠及乡亲,难得的赤子之心呀!”

  俞学文这种新型的农民,摆脱了贫困、落后、狭隘、封闭,站在新的高度和广度来看自己和世界的时候,才会想到,并且有力量把普通得茶叶打造成内涵丰富的有机茶。俞学文和“更香”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当代中国茶农新的理想,新的追求 ,新的事业和新的生活。

  这,就是“俞学文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